1. 郭襄死的时候多大
68岁
在华山之巅的时候,郭襄第一次和张三丰邂逅,此时的郭襄大张三丰三岁。
而在蝴蝶谷的时候,灭绝师太45岁,张无忌是15岁。
而在五年前,张三丰在武当山摆下了百岁寿宴。由此可以推断出,张三丰大灭绝师太60岁。
在倚天的原文里曾记载着这么一段——灭绝师太道:“我十五岁时,我师父风陵师太便立我为第三代掌门人……”
细读原著还会知道,风陵师太做了整整10年的峨眉派掌门,也就是说,灭绝师太5岁的时候,郭襄就去世了。
此时的张三丰恰好是65岁,郭襄比张三丰大三岁,说明郭襄是68岁离世的。
2. 出家为尼的郭襄法号是什么
金庸笔下的郭襄,是《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里,极为讨人喜爱的人物。豪爽、大气,与其姐姐郭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这个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最后却孑然一身。四十岁的郭襄“大彻大悟”,“出家为尼”了。但是,郭襄却没有法号,灭绝师太称她为“创派祖师郭女侠”,而不是某某师太。
所以说,郭襄出家为尼后的法号依然是“郭襄”,也可以叫“郭襄师太”。郭襄这些年来,去的最多的两个地方就是绝情谷和古墓附近,毕竟这是杨过最有可能居住的地方。不过杨过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后来也明白了郭襄对自己的情意,但是两人注定不可能。
3. 郭襄死的时候多大
首先,郭襄比张三丰大3岁左右,于是灭绝师太出场的时候,张三丰大约105岁(张翠山死的时候张三丰100岁,这时候刚好是纪晓芙被杨逍强奸的时间,后来张三丰给张无忌治病2年半,张无忌在蝴蝶谷呆了2年半左右,也正是这时候绝师太出场,杨不悔也5岁了)。绝师太出场当时年纪是45岁,正好她质问纪晓芙,纪晓芙说当年杨逍大约40岁,那么杨不悔5岁,杨逍也刚好45岁,和灭绝师太一样大。
灭绝师太在万安寺里让周芷若接替掌门,告诉她,当年自己的师傅风陵师太死的时候传她当了掌门,不久自己的师姐孤鸿子被少年杨逍打败,这个 “少年”二字到底是多大??我就算他20岁,那么灭绝师太当掌门的时候也是20岁,算起来是25年前,张三丰80,郭襄83岁(她早死了)。郭襄是40岁出家的,离灭绝接掌门还差43年,她是开山祖师,收第一个徒弟自然也得年轻,那么风陵就算20岁吧,我假设郭襄教风陵武功有23年吧,算下来风陵就是43 岁了,郭襄63岁死,(因为郭襄是死的时候才传掌门给风陵)风凌才接任掌门,离灭绝接任掌门还差20年。但是灭绝总不能一出生就在娥眉派,而且还开始学武艺吧,她该像周芷若般10岁才拜风陵为师,所以风陵就只能教她10年功夫然后死,(郭靖,杨过,张无忌,令狐冲,胡斐等都是10几岁才开始学武艺的)即郭襄实际上教风陵武功的时间为33年,所以郭襄死的时候是73岁,风陵死的时候是53岁。
4. 郭襄最后结局(郭襄为何死得那么早)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也长出了白发。”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前两章着重描写了两位传奇人物的一个传奇经历,这两位人物便是少年张三丰与郭襄,所以上文所讲的 “少年子弟” 与 “红颜少女” 说的便是张三丰与郭襄,一个 “江湖老” ,一个 “鬓边也长出了白发” ,但那位红颜少女还是早早便离世了。
师父微微一笑,道:“......当年我十五岁时,我师父风陵师太便知我日后武功必有大成,当时她已决定立我为第三代掌门人......”
灭绝师太首次出场于蝴蝶谷中,年纪大概四十四五岁:
走近身来,只见她约莫四十四五岁年纪,容貌算得甚美,但两条眉毛斜斜下垂,一副面相变得极是诡异,几乎有点儿戏台上的吊死鬼味道。
张无忌冰火岛回中原,年龄10岁,武当呆了两年多,蝴蝶谷又学了两年医术,所以此时张无忌年纪大概在15岁左右,粗略算来, 灭绝师太比张无忌年长30岁左右 ,张无忌在张三丰九十大寿后出生,大概比张三丰小90岁,因而可以推测 灭绝师太比张三丰小60岁,她15岁时,张三丰大概75岁 ,郭襄比张三丰大三岁左右,所以郭襄如果活着,年龄大概 78岁 。
从上文内容可知,灭绝师太15岁时,陵师太应该已经当了峨眉派掌门,按她当了十年掌门算, 那么郭襄可能在68岁便死了 ,对于一个开创宗派的绝顶高手来说,68岁就死,未免太早了些,为何如此呢?结合黄药师死因便可知晓其中的关键。
关于黄药师的结局,大部分人都不太清楚,金老先生将这一切藏在连载版《倚天屠龙记》中:
在旧版《倚天屠龙记》中曾叙述,之后襄阳城破,郭襄遂前往桃花岛寻找外公黄药师,发现岛上空无一人,而那艘黄药师预备殉妻用的画舫也失去踪影,从此不再见到黄药师出现。
可知黄药师最终履行了当年给亡妻许下的誓言,为爱妻殉葬,死于汪洋大海之中,他并非死于敌人之手,而是死在了 “情” 字上面。
所谓 “风陵渡,一见杨过误终身。” 郭襄痴爱杨过,一生不改其初衷,犹如《天龙八部》段誉所讲的“心魔”,她被自己的“心魔”束缚住了,即便后来出家了,她依然忘不了杨过,所以自创招式时,亦取了“黑沼灵狐”这一名字,自己所收的徒弟,亦取名“风陵”(影射风陵渡)。
她一辈子都无法忘记杨过,在金庸笔下,“情”之一物最能伤人,杨过、小龙女曾因此而伤痕累累,林朝英在古墓郁郁而终,郭靖一家子基本都受了“情”字诅咒。 郭靖一家子都因情而衰,黄蓉为爱,随郭靖死于襄阳城;郭靖为爱,护襄阳百姓而死;黄药师为爱,给爱妻殉葬,葬身汪洋大海。
郭襄本就是小东邪,她与黄药师根本就是一类人,黄药师能够为爱牺牲自己,郭襄亦能够因“情”郁郁而终,这本就是金庸笔下传奇女子的宿命。
所以通过黄药师的死因,咱们可以推导出郭襄的结局,即所谓的“举一反三”了,所以郭襄之所以死得那么早,原因无他,唯相思而已,相思成疾,郁郁而终罢了。
5. 郭襄最终为何会出家,并创建了峨眉派,真的是因为情伤吗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可以说,郭襄出家是必然之事。《倚天屠龙记》小说前两回,有许多细节,都在暗示着郭襄的最终归宿,少林寺一行的一些听闻,让她在后来家国遭变之日,自然而然地生出出家的念头。不过,郭襄出家,虽为离爱,却并非避世,不然她断不会创建峨眉一派。
《神雕侠侣》结局那次华山聚会之后的三年,郭襄一直都在江湖飘泊,寻找杨过。这三年她到处寻寻觅觅,始终落得个冷冷清清,终南山中古墓长闭,万内坳中花落无声,绝情谷里空山寂寂,风陵渡口冷月冥冥。她心头早已千百遍地想过:“其实,便算找到了他,那又怎地?还不是重添相思,徒增烦恼?大哥哥所以悄然远引,也还不是为了我好?但明知那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我却又不能不想,不能不找。”
这一找就找到了少林寺,引出了郭襄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旅程,甚至改变自己后半生的际遇。郭襄在少林重遇了觉远师徒,又结识了上少林挑战的“昆仑三圣”何足道。目睹觉远师徒与何足道的一场较量后,却因张君宝私自学武犯了少林门规,遭到少林的必捕令。结果觉远大师将郭襄和张君宝救出少林,并在无色禅师的暗中帮助下远离了少林武僧的追捕,却在这场变故中真气耗尽,随之圆寂。觉远大师圆寂前,将《九阳真经》背出,郭襄因之默记下了部分经文。这份经文,后来成了她创立峨眉派的根基。
觉远圆寂之后,郭襄见张君宝举目无亲,因而交代张君宝到襄阳投奔她父母,自己则再次漂泊江湖而去,但张君宝最终也没有去到襄阳,而是在途中上了武当山,后来开创了武当一派。小说到这里,便没再细述郭襄行踪,到她四十岁开创峨眉派,其中足足有二十年的时间,那么这段时期,郭襄又在干嘛呢?真的是一直在漂泊于江湖,寻找杨过吗?很明显,并没有。
大约在少林一事的又五年之后,那场决定南宋命运的最后一场“襄阳大战”拉开了序幕,而且整整打了六年之久,最终襄阳城破,郭靖一家,除了郭襄,全部殉城报国。这也就是说,在襄阳城破的时候,活下来的郭襄三十岁。襄阳城破之时,郭襄并未在襄阳城,这点小说中有交代,她当时身在西川,赶回去救援时,已是为时已晚。不过在那六年中,除了最后的城破之时,郭襄明显有在襄阳助她父亲守城。不然她不可能得到黄蓉所铸的倚天剑。
倚天剑和屠龙刀,是黄蓉在襄阳城破之前所铸的,是她当时知道元兵势大,襄阳终不可守,为了保存下郭靖的兵法武功助后世抗元所做的一个决定。屠龙刀她给了郭破虏,郭襄则受传了倚天剑。当时的襄阳城,已被元兵围成一座孤城,假若郭襄不在城中,黄蓉断不可能在刀剑铸成后,出城去找郭襄,并将倚天剑交给她。至于城破时,郭襄为何不在城中,很大可能是郭襄受父命,去西川求援。这也让她成为他们家,唯一没有殉城的人。
而在襄阳城破之后到她出家之前的十年中,郭襄除了在潜修“九阳功”,便是在寻找她弟弟牺牲后失落的屠龙刀,想继承当年父母的遗志,力助抗元大业。可是,屠龙刀犹如落入大海般毫无音讯,这让郭襄始终未有结果。随着元兵消灭最后的南宋势力,一统南北,郭襄隐入山林,遁入空门,出家为尼,并开创了峨眉一派。
但是,郭襄出家,真的是心灰意冷之后,选择的一个避世的决定吗?从后续小说情节来看,刚刚相反,郭襄出家,乃是为了后世的抗元大业,出家只是她为这个目的的一个必然的选择而已。
说郭襄出家是必然的,这是因为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开篇的两回就已经给了暗示。郭襄初上少林,之所以会闹出一系列的动静,就是因她听到觉远大师的一句经文,这给了当时的她很大的触动。郭襄为了解开心中的迷惘,才会紧追觉远,继而就在少林山门大闹了一场。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其实像郭襄这样聪敏的人,她又怎么会不知道如何方能离于爱,如何能无忧无怖呢?那就是断了情根,断了念想。只不过那时的她,时机未到,自己不愿去面对镜花水月一场空的事实而已。这个让她接受事实,并最终有了出家念头的时机,自然就是家国的变故。那时的她肩负了重任,再不可能像当年的少女时代,只顾着自己在排消情愁中度日,她必须为家国而奋斗。
而这一点,她从觉远口中得来的《九阳真经》经文片段,也给了她很大的促动。所谓“凡事不可极,极则变易,由重转轻,由轻转重”,正是她后来在潜修“九阳功”时的另外收获,把自己原来私人情愁的重心转移到家国大义。而且,《九阳真经》阴阳互生互济,动力源源不竭的理论,也给了她为抗元大业后继有人,开创门派留下有生力量的决定。由此,也打破历来武林各派以男性为主的传统,由女子掌门的一大门派最终诞生,为武林的新格局注入了新的力量。
可见,郭襄最终选择出家,创建峨眉一派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只是她的出家,并不是在家破人亡和自己爱情未能得全的心灰意冷之下作出的避世决定,反而是为了抗元大业前景,最终所做出的一个努力。这一点我们从后世峨眉第三代继承人灭绝的两大夙愿便能看出,那便是“推翻元朝蒙古朝廷,光复汉家山河;峨眉派武功能领袖群伦”,峨眉历代继承人,抗元大业都是紧记在心。
自从在《倚天屠龙记》之后,历来都有许多读者认定郭襄出家,就是情伤的结果,更认定她为了杨过,而致家国大义于不顾。然而金庸先生既能将“小东邪”之名给了郭襄,那郭襄又怎么会是一般只顾小情小爱的人物呢?又怎么会偏偏就不作老东邪最敬重的忠臣与孝子?郭襄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仅一件留下刀剑秘密,让后世继承人为抗元大业献出《武穆遗书》,最终在徐达手上力助复国大业的功成,就能为后世所敬重。虽是文学人物,但羽菱君认为还是还原她的大义更好。
郭襄在40岁看破红尘,出家创立了峨眉派,看起来是因为受了情伤,最后顿悟才选择了出家,但是仔细分析,其实并非因为受了情伤而大彻大悟,真实原因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郭襄出家,其实是看清了现实 年少的时候,我们总是为爱痴狂,面对婚姻,我们也像紫霞仙子那样:“如果不能和我的意中人在一起,让我做玉皇大帝我也不会开心。”
但是随着生活中的各种原因牵绊,爱人能够从一而终,走到最后的都是凤毛麟角。
后来,我们在不同的城市迁徙,各自有各自的悲伤与失意,也不过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罢了。
郭襄对杨过也是如此,她对杨过倾心,却真真切切地知道,杨过心里没有她,他爱的是小龙女。
但是年少的执拗,并没有让她放弃,反而选择用一生来寻找答案,来证明自己不比小龙女差。
但是她走遍名山大川,遍历祖国山河,却连杨过一面都见不到,她这才明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罢了,杨过连她一面都不愿意见。
最后,郭襄在40岁建立了峨眉派,成为了峨眉派的开山祖师,真的是因为她受的情伤,最后大彻大悟吗?
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因为她终于看清了现实,明白了爱情的真谛,一个男人若是不爱你,那么你怎么努力也是徒劳。
网上相传,郭襄女侠年纪不大就过世了,其实,也并非是因为情字,更大的原因,是她遗憾为了追求虚无缥缈的爱情,而逝去的青春,甚至为了寻找杨过,她连父母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郭襄就像个叛逆的小迷妹,折腾半生,最终才明白一切都是瞎胡闹,至于情字,她早就忘却了。
郭襄出家原因有三:
郭襄喜欢杨过吗?答案毋庸置疑。一个青春期的小女孩,面对名满天下的帅大叔杨过杨大侠,是没有抵抗力的。何况这个大哥哥还是个浪漫之人,在她生日时送她永生难忘的礼物。
这是郭襄的初恋,也是最美好的爱情。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在杨过眼中,郭襄只是个孩子,是不可能爱上她的。
杨过在郭襄的心里,也只是一种感觉,每个人都有过,撕心裂肺,无比想念。要说爱对方哪些,说不上来。郭襄一生苦苦寻找的,是这种感觉,痛不欲生又让人欣喜温暖。她走遍江湖打听杨过的下落,是为了给自己安慰,也是和自己置气。
其实,郭襄未必想要真正找到杨过。过程可以有憧憬,有幻想,结局只能是无奈。
终于,随着年岁的增长,郭襄看破了自己的内心。她笑了一笑,转身进了空门,任由世间万物如叶婆娑。
郭靖夫妇与襄阳共存亡,满门忠烈。百余年后,江湖上提起大侠郭靖,无不击掌叹息,一代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实是江湖上不世出的英豪。
郭襄继承了母亲黄蓉的聪慧和父亲郭靖的执着。坚守襄阳时,小说中虽未描述,但是我们可以推断出,郭襄必定也尽心尽力。
不管是巧合还是郭靖的不忍,郭襄错过了襄阳城破,逃得性命。以她的性格,也一定会继续反抗蒙元,可惜的是,宋室已经日薄西山,难逃 历史 的命运。
郭襄看到对抗元朝已经没有可能,转而创立峨眉,保存一丝力量,守护倚天屠龙,也保留一颗不屈的心。我们看到这里,是不是似曾相识?好像当年的五绝之首王重阳?
江湖志士的侠骨丹心就是轮回,可能暗淡,但从未消失。
郭襄出生之后就被李莫愁劫持,成长过程中又为金轮法王所擒。与少林寺颇有渊源,身世遭遇又似是渡劫。
人生所有的喜怒哀乐郭襄都经历一遍,也被她悟了一回。上天冥冥之中安排了这一切,仿佛就是为了将郭襄引入空门。
金庸先生也怜悯郭襄,她如果继续在江湖搏杀,必然没有好结果。出世而立是她最好的归宿。
峨眉一派,传承百年,祖师郭襄,一代宗师。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
勿庸质疑,这就是真相。
真相其实很简单。
郭襄常伴青灯,落发为尼,她创立了峨眉派,主要有两个原因。我们单刀直入,这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杨过,其次是为了驱除元兵,以保河山。
神雕时期的郭襄,是非常喜欢杨过的,她看到小龙女之后释怀了,此时心中唯有祝福。郭襄削发为尼,与杨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倘若未曾遇到杨过,想必郭襄也不会出家为尼。在她心中,杨过是最完美的人,可偏偏有缘无分,只能独自吞下苦涩的情果。
郭襄并不像李莫愁那般因爱生恨,她与杨过初识到离别,只有一年左右的时间。自从华山一别后,郭襄再未寻得杨过的踪迹,他和小龙女身居何方,没有人能够知道。
1259年,彼时杨过三十五岁,在那风陵渡口,郭襄结识了杨过。其实这种崇拜,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变成了爱慕。然而这样的情终究不会有结果,郭襄又何尝不知。不少读者认为郭襄出家与杨过无关,其实我们在原著中,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在风陵渡口,郭襄得知了神雕大侠杨过的事迹。后来她创立峨眉派,并传位弟子,那第二代掌门人的法名便叫风陵师太。为何郭襄会给爱徒取此法名?其实主要是因为在风陵渡口初遇杨过。这里是她的梦,或许也是不愿回想的事情,故而从徒弟的法名进行判断,我们知道郭襄心系杨过,她斩断红尘,当然与杨过有着很直接的联系。
爱而不得后,郭襄并未因生恨,而是寻找杨过,希望能见上一面,以解相思之苦。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原,可是仍旧无果。天大地大,杨过和小龙女携神雕到底赶往何处,原著中没有交代清楚,这也在侧面描写郭襄的心中所想。有迷茫、无助、孤独……
自华山绝顶分别后,郭襄始终没有见到杨过。这三年来,她走遍各地,祈求能够听到杨过的讯息,哪怕是半点也好。如此这般,也就心满意足了。只可惜杨过和小龙女隐居秘处,江湖中人根本不知他们的行踪。到了这里,不少人疑问,郭襄寻了多久呢?原著中先是写了三年未见,至于后来寻访多久,便没有明示了。不过华山一别,正是元世祖中统元年,也就是1260年。郭襄落发为尼,则是1282年,这中间相隔二十二年,并非全是为了杨过,虽有情伤,但亦非全部。
四十岁独创峨眉,心中再无执念,时至今日,她都未能和杨过缘悭一面。有读者说杨过出家是为了张三丰,其实原著早已写明,她和张三丰自少室山一别后,再也没有见过面。倘若郭襄喜欢张君宝,恐怕早已寻访,所以有些读者坦言郭襄出家是为了张三丰,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俞莲舟是张三丰的爱徒,他恩师纵横天下之时,俞莲舟还并未扬名。故而这些话,当然是张三丰亲口告知的,不会有假。
郭襄创立峨眉派,也是为了光复汉人河山。须知襄阳城破之际,郭靖和黄蓉,以及郭破虏,均是与城共存亡,唯有郭襄逃了出来,并携有倚天剑。屠龙刀和倚天剑中的秘密,只有极少数人知晓,郭襄正是其中之一。她创立峨眉派,也是希望借此与元兵周旋到底,待能人之辈寻得屠龙刀,进而取出兵器中的武学秘籍,还有那部旷世兵法《武穆遗书》。
想要创立峨眉派谈何容易,少林已有数百年,彼时武当已创六年,唯独峨眉是新创不久,想和少林和武当成鼎立之势,郭襄呕心沥血,废寝忘食,那自是不必多言。否则为何峨眉力压崆峒、昆仑、华山几大门派呢?
这里有一条暗线,是很多读者没有发觉的。当年襄阳城破,为何郭襄没有赶往相助,或许在襄阳城会遇到杨过,她却偏偏错过这大好时机。其实在这个时候,郭襄正在筹划门派之事,根本是分身乏术。
且看书中原文,写到襄阳城破之日,郭襄远在西川。至于南宋的西川到底是哪里,我们姑且不谈。从原著判断,应该距离襄阳城极远,即便快马加鞭,亦是不能相救。襄阳城破是1273年,郭襄创立峨眉派则是1282年,这中间九年的时间,郭襄自然是在想方设法开宗立派,或者是想找一个隐秘之处,将倚天剑埋藏起来。故而郭襄出家,不止是为了杨过,更是为了汉人河山。她这样做的目的,是欲东山再起,与元兵一较高低。
假设郭襄没有创立峨眉,那么武林至尊,宝刀屠龙的这些话,恐怕掀不起波澜。看似前后矛盾,认为江湖中人既然不知屠龙刀,便可保守住这个秘密。须知元兵来袭,才是最为关键的。这些武林人士,欲得屠龙宝刀,自然是拼命寻找,待到那个时候,峨眉派就可坐收渔翁之利。事实证明,周芷若盗取刀剑后锋刃相击,取出武学秘籍,就是郭襄早已安排好的。她精心谋划,为的就是父母的遗愿。相信即便郭靖和黄蓉在世,也会力保中原,不会轻易就范。
郭襄独身一人,自是能力有限,想要取出刀剑中的秘籍,还要借助江湖中人的力量。然而势单力薄,若没有开宗立派,倚天时期中,又有谁认识郭襄?况且郭襄死后,峨眉派是否有能人执掌,这还有待商榷。郭襄记挂杨过,这是定不可疑的,然而除此之外,还为了中原的未来。她秉承父母的遗志,这才有了峨眉的创立。
若未创立峨眉派,那么郭靖、黄蓉、郭破虏三人,岂不是死的可惜?郭襄在这九年间异军突起,绝非是偶然,而是为了开宗立派筹划已久。她手执倚天剑,还掌握刀剑中的秘密,欲寻得屠龙宝刀,唯有这一条计策。
况且严格来说,屠龙刀是郭破虏所有,既然是这样,那也就是郭襄之物。如此一来,便是名正言顺,师出有名。后来张无忌将《武穆遗书》赠予徐达,还说若有人不爱民如子,必将有人手持倚天剑,来取暴君之首级。显然郭襄的目的达到了,最后兵书和秘籍均是有了传承人。倘若没有峨眉派,屠龙刀的传言,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声势,那么也就不会达到当初的设想。故此郭襄削发为尼,除了杨过之外,还是为了光复河山。
作为郭靖黄蓉夫妇的二女儿,最后出家礼佛,创立峨嵋派,成为一代宗师。
但若说郭襄因为 情感 而出家为尼,这是小看了郭二小姐。不过题主这么问,也是有一定的情由。那就是郭襄眼中从十六岁风陵渡口开始起,只有神雕大侠杨过一人,其他人再出色也进不了郭襄的慧眼。
而杨过与小龙女琴瑟和鸣,十六年后相聚,华山与诸英雄洗车,两夫妇隐居而去。情深不能自已的郭襄一驴一剑走天涯,踏遍千山万水寻觅杨过小龙女夫妇而不自得。
多年后,武当俞莲舟讲述前尘往事时,用一句话描述:郭襄女侠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出家为尼。
那么郭襄为何出家呢?
一为孤单。这份孤单包括了感情没有着落,她四十岁还没有嫁人。还有就是所有的亲人都离世了,襄阳城破是郭家家破人亡的开端,也是大宋朝失去一道壁垒的开端。父母姐姐浴血沙场,弟弟突围身亡,襄阳故交旧友七零八落,唯独落了自己一人,孤零零浪荡江湖,无依无靠。虽然以郭襄的武功,不需要依靠任何人,但是那份来自心底的孤独,是多高的武功也化解不了的。
二为传承。郭靖黄蓉夫妇一脉死伤殆尽,只有郭襄一枝尚存。虽然郭大侠不再,但侠骨永存。他们对于未来恢复汉人衣冠,制订了“倚天屠龙”计划,这份机密同时压在郭襄身上。多年江湖奔波,郭襄也许认识到,一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再加上岁月蹉跎,自己一生也许无法完成父母遗愿。惟有把这一机密传给可靠之人,通过门派创立,以此为根据地,选拔可塑之才,让星星之火种代代相传。
三为保护。襄阳虽然城破,但郭黄旧部依然有部分生力军,只不过因为政务组织围剿,组织分散如同散沙,更容易被朝廷吞噬。郭襄创立峨嵋派,可以招揽人马,给他们一个聚合之地,也有利于拧合一股有生力量,为后来战斗作为储备。
多年后的郭襄,她并没有忘记杨过,从创立的“灵狐”剑法就可知,只不过她把杨过存放在内心深处,而把父母的遗志继续承担下去。
郭襄,不愧为郭靖黄的女儿!
不会很复杂的。郭襄钟情杨过,终身不嫁,而对她成就影响最大恰恰都是和尚,金轮国师、觉远,前者开导过劝她敬菩萨,斩断情丝,故最终选择出家也正自然。
郭襄何尝不知道没结果,也幻想自己是大龙女,先收杨过为徒,杨过爱上自己,然后小龙女就是现在的自己。夺爱是不会的,又无法爱上别人,何足道和张君宝都是人选,可惜她像穆念慈一样,“既爱上了杨叔叔,纵有千般过错,也转不了头”。这种情形,出家是最好的结局,大彻大悟。
郭襄出家,创建峨眉,到底是不是因为情伤?
其实在《神雕侠侣》最后已有影射,只不过没有直接写出来而已:
华山之巅,杨过朗声对各路豪杰道: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说着袍袖一拂,携着小龙女之手,与神雕并肩下山。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
“秋风清,秋风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当年的她正值豆蔻年华,清新脱俗,婉丽动人,结合了郭靖的仁慈,黄蓉的聪慧,郭襄为人真诚,做事稳重,骨子里自带着一股子江湖义气,她喜欢仗剑天涯,结交豪杰,锄奸除恶,宛然其外公黄药师当年模样,故人称:小东邪。
.......
郭襄偶然听说了神雕大侠的事迹,情窦初开的她立刻对杨过芳心暗许,并发誓一定要见到他......
九龙潭上,灵狐洞口,神雕大侠如约而至,少女终是如愿以偿与心目中的大英雄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他们捉灵狐、戏百花、劝瑛姑、败伯通;他们穿林跃树,他们点水掠花......他们忽而开怀大笑,他们遂又深情肃色......
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是否仍有一丝心动......
.......
郭襄用一根宝贵的金针换得了对杨过的惊鸿一督
望见的是清矍俊秀,脱俗不羁;留下的是一眼万年,至死不渝......
........
杨过为十六生日的郭襄送上了三份大礼:
杀敌三千
烧蒙粮草
智擒霍都
伴随着生日烟花的绚烂绽放,郭襄立刻成为了整个英雄大会最耀眼的明珠.......
一个如此优秀的男人,送上了如此浪漫生日礼物......试问又有那个少女不动心,又有哪位姑娘不痴情......
尽管那是一杯毒药,也会喝得心甘情愿.......
.......
当郭襄看到没有等到小龙女的杨过纵身跳下悬崖后,毫不犹豫的一跃而下.......
断肠崖底,杨过问郭襄:
“你怎么跳下来了?”
郭襄笑嘻嘻地回答:
“你跳,我就跳——”
说完,她便立刻奉上第二根金针:
“第二个愿望:不准你死!”
........
郭襄站在峨眉的山头,迎着凄风,望着冷月......思绪万千,悠然低语:
秋风清,秋风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总结:爱一个人或许只要一瞬间,而忘记一个人却要一辈子.......
6. 郭襄是个什么样的人
【郭襄资料】姓名:郭襄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生平:南宋末年,早年居于襄阳,其后遭遇杨过,念念不忘,走遍天下,寻杨过不着,41岁时大彻大悟,出家为尼,开创峨嵋一派。
生日:南宋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十月廿四日(新修版为九月廿四,书中写蒙古大军秋后南下,九月正值秋末,十月已入冬)
称呼:襄儿(父母用,黄药师、陆无双、程英偶尔用)、二妹(郭芙、耶律齐用)、二姐(郭破虏用)、小妹子(杨过、小龙女用)、郭二小姐或小郭襄(大众用)
外号:小东邪
身份:峨嵋派创派祖师
相貌:清雅秀丽,娇美可人,可爱纯洁之中又不失豪爽,天真烂漫之中又不失聪慧
第一口奶:豹乳
父亲:郭靖
母亲:黄蓉
祖父母:郭啸天、李萍
外祖父母:黄药师、冯衡
兄弟姐妹:郭芙(姐)、郭破虏(弟)
姐夫:耶律齐
师兄:武敦儒、武修文
贴身丫鬟:小棒头
徒弟:风陵师太
徒孙:灭绝师太、孤鸿子等
曾徒孙:静玄、丁敏君、纪晓芙、周芷若、贝景仪等 [编辑本段]郭襄与杨过 16岁生日的三个心愿
1、盼望爹爹妈妈率领人马,会同众位英雄好汉,杀退来犯的蒙古兵,襄阳城百姓得保太平。 最美郭襄
2、盼望爹爹妈妈身子安泰,百年长寿,盼望爹娘事事如意称心。
3、盼望神雕大侠杨过和他夫人小龙女早日团聚,平安喜乐。
暗恋:大哥哥杨过
最勇敢的事:我见你跳下来了,便跟了下来
杨过允她的三枚金针:
1、瞧瞧杨过的容貌
2、生日那天到襄阳城见她
3、千万不可自寻短见
杨过送她的礼物:玄铁重剑
16岁生日礼物
1、蒙古兵两个千人队
2、蒙古二十万大军的粮草,‘恭祝郭二小姐多福多寿’
3、揭穿霍都的阴谋
初闻杨过:风陵客栈
初遇杨过:风陵渡口附近
郭襄未见他之时,小姑娘的心中将他想象得风流儒雅、英俊潇洒,此时一见,不禁大失所望,心想:"世上竟有如此相貌奇丑之人!”忍不住再向他看了一眼,却见他一双眸子精光四射,英气逼人。那闪电般的眼光闪过她脸时略一停留,似乎微感奇怪。郭襄心口一阵发热,不由自主的晕生双颊,低下头来,隐隐约约的觉得,这神雕侠倒也不怎么丑陋了。
最后一次见杨过:华山之巅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呀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暗恋郭襄之人:何足道 、张君宝(张三丰)
金庸老先生说过:“郭襄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郭襄确实是这样让人喜欢。
我想:如果在桃花岛的是郭襄,而不是郭芙,那杨过是不是就会喜欢上襄儿呢? [编辑本段]少时经历刚刚出生时,襄阳城大火,那时杨过和小龙女便从黄蓉怀中接过那孩子
后来杨过小龙女带着孩子,喂她豹奶
李莫愁看到那孩子,误会是小龙女之女,便将那孩子抢了去,可小郭襄天真可爱,李莫愁又在年少之时想要一子,便没有狠心将其杀死,抱着小郭襄直夸:“这是多可爱的一个孩子啊”
黄蓉身体恢复,听说孩子被李莫愁抢去,心里焦急,一次带着芙儿避难时,发现了李莫愁,便于其打斗
李莫愁因为顾及怀中郭襄(此时不知这是便是黄蓉之女),因而没有全力迎战,后中黄蓉计谋,中了冰魄银针的剧毒,生死一线,黄蓉要在自己和小郭襄中选一个存活时,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却犹豫不决,实属不易,黄蓉也因此而饶了她
趁此时,杨过正巧路过,便将孩子带走回了古墓,喂孩子玉峰蜂蜜
后郭芙等人将孩子寻回 [编辑本段]郭襄与峨嵋南宋末年,襄阳大侠郭靖与妻子女侠黄蓉力拒蒙古,独守襄阳。其次女名唤郭襄,家学渊源,武功驳杂,而行事纵性,与其外祖黄药师相类,遂有“小东邪”之称。1257年,十五岁的郭襄过黄河风陵渡口偶识神雕大侠杨过,从此芳心可可,独属其人。1258年,杨过在她十六岁生日上率江湖群豪以贺,其后杨过与小龙女重逢,并于第三次华山论剑后与众人在华山分别,从此郭襄开始了她在江湖中寻找杨过的旅程。1259年七月,元宪宗蒙哥(1208—1259)进攻襄阳时,郭襄被金轮法王扣为人质,被捆绑在柱子之上,后被杨过救出。
四年后(1262年),二十岁的郭襄途经少室山,拜访少林无色禅师。适逢昆仑派祖师何足道受人之托来少林传话。因山间偶遇,郭襄乃奏考磐,而何因此而暗恋郭襄,特意为奏蒹葭相和。少林一行,何足道技惊全场,却因张君宝内力深厚而深感羞愧,故返回西域而创昆仑一派,而觉远也因张君宝被指为偷艺而不得不带张与郭襄逃亡。是夜,觉远口颂“九阳真经”圆寂,郭襄、张君宝、无色皆有所悟。无色创少林九阳功;张君宝也因此而开创武当,自号三丰;郭襄仍然行走江湖,希望能与杨过碰面,却始终没能再见,在四十岁那年,她大彻大悟,在峨嵋出家,从而开创了峨嵋派。
据传黄蓉在襄阳城破之前曾将杨过赠与郭襄的玄铁重剑熔化而铸倚天剑和屠龙刀,内藏兵法秘奥与武学精要,分授次女郭襄与小儿子郭破虏,并留下“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几句话。 后郭破虏在破城时与郭靖夫妇共同战死,屠龙刀流落江湖,而其中的秘密只郭襄一人知道了,后来再传与其弟子。另铸玄铁指环,内刻:留贻襄女,后为峨眉掌门信物.
峨嵋第二代掌门为风陵师太,其法号也是郭襄为纪念与杨过的初逢(风陵渡)而起的。她的弟子孤鸿子与明教高手杨逍约斗不敌,负气而亡,将倚天剑失落并落入杨逍之手。
风陵传衣钵于灭绝师太,灭绝也终于重新抢回倚天剑,并广招弟子,使峨嵋声誉日隆,成为与少林、武当、昆仑相抗礼的四大门派之一。 [编辑本段]【花语咏叹,相关评论】1,评论一
郭襄:天涯思君不见君 如何相忘于江湖
爱上不该爱的人,贻误终身。
16岁,如诗入画的季节里,一句“大哥哥”从此情迷深处,永劫不复。
命运注定,情劫难逃,无可奈何。
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就种下了千丝万缕的相思……十六年后再相聚,揭下面罩的那一刻,襄儿,你心中的情花就这样为他开放。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杨过,你的三枚金针,绝世的礼物,就这样将一个如此灵动聪慧的女子的心掠取。绝情崖上的舍命相随,比之当年小龙女的用心良苦,何尝不是又一段的旷古奇情……这样的女子,如何能不让人为之倾倒。相信你也感受到了……
真的没有一丝动心吗?还是不能……你不能,因为年龄的差异,更因为你有你的妻子——龙儿,那个超凡脱俗的女子,是你一生的追求,生为她生,死为她死,你的心里,已不再能容下别的女子。可是,对于襄儿,你也只是兄妹之情吗,亦或是,她已成为你的红颜知己。
爱她,怜她,心疼她……所以你远远的躲开,携着你的妻,绝迹江湖……你与她,从此相忘于江湖。
可是你错了,真的错了。襄儿这样一个至情至性的性情中人,岂是说忘就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大哥哥,你究竟在哪里,襄儿如此念你想你,你真的就不再相见了?
鹅黄衫儿,小青驴,怀着满腹深情,郭襄,成就了江湖中的又一个神话。
天涯思君不见君,寻到天涯,寻到海角,寻到华发,寻到苍颜……所有的情思整个的心,都深深的埋在了华山之别,其中苦味谁能解?
张君宝,你的心思,襄儿怎会不知,她寻觅着她的大哥哥,企盼能与你相忘于江湖。怎知,你却与她一样,见君思君终身误……只是襄儿的心早已死,华山之巅,情埋深处,无复取代……
一生的追求不可得,逍遥于江湖,只为排遣相思之苦……
从此看破红尘,一代师尊,峨嵋鼻祖,就此唱响江湖……却只为一个心愿,一个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襄儿,多年以后,当你想起昔日华山之别,你是否在那时,便已通透了自己的一生……
2,评论二
郭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尽管,少女初长成的郭襄是在《神雕侠侣》离结束还有四分之一时才出场,却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全书的第二女主角,甚至在某些人的心目中已超越了小龙女的位置。郭襄是老金的神来之笔,当这个颈挂一串明珠,身着淡绿衣衫的少女出现在风陵渡口时,全书压抑、悲苦的格调陡然变得明快起来,从此,襄儿成了以后情节的主线之一,让人的心随着这个少女的喜怒哀乐而跌荡起伏。字里行间,可见老金对郭襄的偏爱,甚至有人说,本来老金是打算让小龙女死去,让杨过娶了郭襄的,无奈读者反对才算作罢。不知道这个传言是否属实,但郭襄的确是集万千宠爱在一身。她兼具黄蓉的聪颖美丽、郭靖的豪气善良、黄老邪的特立独行、视教条如粪土,甚至,她还隔代遗传了的外婆的风韵与温婉可人,她让杨过初次重遇便“涌起了要保护她,照顾她的心情,”甚至送她三根金针、大张旗鼓为她贺寿;她让金轮法王都起了怜才之意,不惜一切想收她为徒,为她跳入寒潭黯然神伤。这样一个女子,根本就是以配角的身份演绎着主角的故事。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遇见杨过,是郭襄的宿命。如果说“风陵夜话”时郭襄对杨过是好奇与崇拜居多的话,那么在万兽山庄,她用第一根金针让杨过摘下面具,眼前出现一张“清癯俊秀,剑眉入鬓,凤眼生威,只是形容苍白憔悴”的脸孔时,她这一生都无法将这个男子从心底抹去了。这一刻,常让我想起《大明宫词》中小太平公主初见薛绍时的情景,当太平揭去薛绍的昆仑奴面具时,对于她,是幸福的开始,也是宿命的起点。
有的人,终其一生,可能都遇不到真正爱的那一个,有的人,即使遇到,也是枉然。杨过之于郭襄,是尘世间最遥远的距离,郭襄生命中所有爱的烟花,全部在十六岁这年绽放,绚烂、夺目,独自美丽。绝情谷为救杨过那惊心动魄的决然一跃,已耗尽了郭襄所有关于爱的心力,几年后,当她遇到了“昆仑三圣”何足道,遇到这个对她唱出《蒹葭》的出尘英才时,终究还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直为何足道惋惜,这本是个在我看来还算配得过襄儿的男子,可惜,套用《白马啸西风》李文秀那句著名的语录“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忘记是哪本书说过,“为爱而爱,是神。”洒脱如郭襄,自始至终都在为爱而爱,把自己维持的很好,只希望杨过快乐、幸福,纵然痛彻心肺,却也无怨无悔。只是在全书的结尾,当杨过携小龙女归隐,“明月在天,清风吹叶,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面对一份无果的单恋,理智如郭襄,也终究泄了心绪。
十六岁这一年,郭襄走完了爱的一生,以后的岁月,将全部用来回忆。
当真是:英雄梦醒,烟花一生。
2,评论三
读过《神雕》的朋友应该记得,郭襄的十六生日之时,杨过集合了众多江湖奇人异士前去祝寿,并费尽心思准备了三件大礼,尽夺英雄大会风头,不但郭襄本人受宠若惊,感动万分,就连郭靖、黄蓉等人也是惊异不已。而杨过如此兴师动众为一个仅有数日之交的小姑娘做生日,却是令我不能理解,总不能都归结于杨过行事怪异,放荡不羁。毕竟,他是不会为了郭芙或是程英、陆无双而这样兴师动众。另有一个原因,即杨过很欣赏这个品性相投的小姑娘,并且又答应了要在她生日之时来见上一面,于是按照礼节,带来了这几件不一般的礼物,毕竟堂堂神雕大侠的礼物总要与众不同才是。但以杨过的聪明才智,他肯定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会令涉世不深的郭襄更加倾心于己,这就与前面写到的“决不能再惹人坠入情障”自相矛盾。想来想去,还是不能自圆其说。
本来这个问题已经被我搁置了很长时间,前两天看到《淡淡程英》,忍不住又想了一 下,感觉杨过还是遗有十六年前随处风流浪荡的残余,他十六年中漂泊江湖,得不到小龙女的慰藉,又对其他女子严守礼法,心里的压抑是可想而知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十六年漫漫之期,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折磨,就在此时,他遇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郭襄,这不能不令他有一点心动。试想,以三枚金针和三件寿礼的重量,除襄儿外,还有谁能得到?
然而,在为郭襄做这些事的同时,杨过也想着与小龙女相会之期临近,这还是他骨子里的流使然。上文提到的那句“决不能再惹人坠入情障”恐怕只对一般女子适用,遇到郭襄之流,这话就算是白搭了。总结起来,杨过就是因为对郭襄颇有好感,所以才不遗余力地讨好她,让她开心快乐,完全没有考虑后果,或者就算有所考虑,也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
正像金庸先生在新《神雕侠侣》中写到的“郭襄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杨过其实心里早就喜欢她了”。
写到这里,还要提及一个问题,有人认为郭襄对杨过的感情不是男女之情,而是类似对英雄和兄长的崇拜之情,我不赞成这种说法。略举几例,小说中描写郭襄见到杨过真面目后眼中“异样的神情”,以及郭襄因见“姐姐在姐夫身畔与群雄热情的相互道贺”而心中伤痛不已,都可以证明郭襄对杨过是纯粹的爱慕之情。杨过对郭襄却是夹杂了照顾、保护小妹妹的复杂感情,经历了由怜到爱的变化。
其实我认为,杨过是配不上郭襄的,只不过是在少女情窦初开之时先入为主罢了。杨过闯入了她朦胧的少女情怀,用他岁月磨就的沧桑忧郁,给了小姑娘一片希望和信赖的天空,却又在她最需要关怀的时候飘然远去,一切都是那样不凑巧,却编制出一个酸涩的梦。每当读到《倚天屠龙记》开头,那个青驴上孤独的黄衫少女唱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时候,心中都会为她感到些许不值。本该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的小姑娘,为了一个有妻室的人,从此忧愁不展,郁郁寡欢,她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
但她对大哥哥的情思,却是深藏于心,爱他,就让他幸福。绝情谷她那纵身一跃,足以让任何爱情故事都显得苍白无力,而谷底死里逃生,浑身湿漉漉,冷得瑟瑟发抖的她却全心全意记挂着大哥哥的安危:“她从怀中取出最后一枚金针,说道:“大哥哥,当日你给了我三枚金针,曾说过凭着每一枚金针,我可相求一事,你无不允。今日我来求恳:不论杨大嫂是否能和你相会,你千万不可自寻短见。说着便将金针放入他手中。杨过眼望手中的金针,颤声道:“你从襄阳到这里来,便是为我求这件事么?”郭襄心中欢喜,说道:“不错。大丈夫言而有信,你答应过我的事,可不许赖。”
当襄阳城下,小姑娘终于见到了龙姐姐,她叹了一口气,道:“也真只有你,才配得上他。”丝毫没有嫉妒,有的只是对大哥哥的祝福和自己暗暗的伤心。
问《神雕侠侣》,杨过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要我说,杨过如果抛弃小龙女而选择郭襄,那他就不是杨过;郭襄如果接受这样的爱情,那她也不会是郭襄。正因为他们的选择,才有故事的美丽。只叹,那华山之巅几行清泪,伴着她寻觅半生。
毕竟,她是郭襄,她会将这份情深藏于心,用她的聪明与才华建立峨眉派。当峨眉金顶阳光洒满云霞时,她会想起十六岁那年绚烂的烟花吗?
7. 金庸笔下的郭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郭襄是金庸笔下我最喜欢的女主角,有能翻云覆雨的能力却没杀气,有格局但是没有野心,像个小孩子一样 有童心却不幼稚,回忆起过去时常失意却不落寞。
8. 杨过和郭襄相间时郭多大张三丰见郭襄时彼此多大
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时间是一定的。所以根据这些,以及书中的描写,可以推算出一些虚构人物的真实年龄。
杨过的年龄书中并没有准确交代,但是从《神雕侠侣》中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书中第一回开始是在公元1236年夏,这个有证据可寻。第二回中又说杨过有“十三四岁”,鉴于当时的人一般用虚岁,而武林人物的后代应该比较显大,姑且认为他约生于1225年左右,约11岁(虚岁12、3)
郭襄生于窝阔台攻打襄阳城之时,史上为1243年,郭襄四十一岁创立“峨嵋派”时为1284年。
这样,郭襄比杨过小18岁左右。
蒙哥死于1259年7月,当年杨过实岁约近35岁,虚岁36(原著:他此时三十六岁,年方壮盛,不该头发便白【此应为虚岁】),恰恰经过了“十六年”。郭襄16岁。
史载张三丰生于1246年四月初九。因此要比郭襄小3岁左右,也比较符合书中的描写。(《神雕》最后一回写张君宝12、3岁,时郭襄恰恰16岁。又《倚天》开头就写:郭襄“十八九岁”,张三丰“十六七岁”)
综上所述,
杨过(1225-?)
郭襄(1243-?)
张三丰(1246-?)
杨过18岁初见郭襄,近34岁时,郭襄过16岁生日之前二次见郭襄。
郭襄初次见张君宝时16岁,张君宝13岁。二次见的时侯是大约2-3年后。郭襄19岁左右,张三丰1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