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70岁以上老人去世,到底算不算是“白喜事”
7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在古代,算是“白喜事”,也可以称为喜丧。因为在古代时候医疗手段不发达,一场小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人们的性命。所以长寿的人少之又少,可以活到七十岁的人也是少之又少,所以才有了那么一句话,人活七十古来稀,七十岁以后的老人,正常死亡,就可以称之为,“白喜事”。
然而到了医疗手段发达的现代,人们活到七十岁以上,已经算不得稀奇了,除了特殊的,现在医疗手段还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大多数的人,都能活到七十岁以上,现在的七十岁已经不算是稀奇了。至于可称为“白喜事”的年龄,恐怕要再往后推迟一些了。
『贰』 为何很多老人到了70岁,会过不了几年就去世了原因主要有3点
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物资需求得到了极大地满足。大家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担心自己吃不饱肚子,反而需要研究一下,怎么吃才 健康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的 健康 意识越来越强,长寿老人的数量大幅度提升,超过一百岁的老人比比皆是。
可还是有不少人只是活到了七十多岁,很多老人到了七十岁,身体状况会明显变差,甚至过不了几年就去世了,这是为什么呢?医学家普遍认为,这是因为老人身体机能退化,引发的一种自然现象,可实际上跟心理变化也有很大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七十多岁的老人,心理压力会大许多。他们能明显感觉自己身体机能在退化,知道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少。这种心理是一种很强的暗示,会让原本状况就比较糟糕的身体,变得越来越痛苦。如果一直保持愉悦的心情,不考虑死亡的问题,其状况应该会好许多。
第二,七十多岁的老人,可能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如今 社会 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为养家糊口去了外地打工,普通城市和农村的孤寡老人特别多,他们长期与家人分别,内心的孤独感会越来越强烈。长此以往,老人会变得郁郁寡欢,精神状况也会越来越糟糕。
第三,老人会觉得自己没用了。作为曾经家庭的主力,老人年轻力壮时,负责了家里的大小事务。上了年纪之后,老人们不可避免失去了话语权,逐渐开始接受子女的安排。没有办法再主导整个家庭,老人会以为自己没了价值,是不再被家庭需要的部分。
产生这些不良的心理认知后,老人的身体状况,也会随之变化。再加上疾病的困扰,老人的余生会变得越来越短。有很多 历史 名人,之所以到了晚年还在活跃,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更加富裕,更大的原因是他们有追求,精神世界比较丰富多彩,所以身体的承受力也比普通人强了许多。
『叁』 人的一生多少岁算长寿
个人认为能活到80岁就算是长寿,在古代活过80岁去世的老人是喜丧,儿女都不需要哭,反而要放鞭炮庆祝。人活着不需要太长寿,活过80多岁还不死,只会给孩子增添负担,自己也会很孤独,身体有病痛也会活得很痛苦。
『肆』 七十多岁去世是寿终正寝,是喜丧吗
80岁或80岁以上去世,才可以称为喜丧。但是70多岁是寿终正寝的,应该也可以算
『伍』 为什么很多老人只活到70多岁就去世了
现在全世界70多亿人口能活到65岁的人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8!能活到70岁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人活70古来稀,别以为你看到80岁90岁的老人多,实际大多数人早早就死了所以你看不到!钟南山院士领导的团队前些年去公墓统计墓碑生卒年龄中国人的平均死亡年龄也就是66岁至67岁
有些专家说,70岁才刚刚进入中年时期,估计是专指,ZF官员,高级管理阶层来说的。
我认识的许多下岗工人,家里要是有病人,再有个上学的(或准备结婚的)儿子,实在是叫人活的清苦,能活到65岁就非常不易了!真特么的累,说多了都是泪,活的生不如死。死了真是一种解脱。
我两个最好的老哥,都是1948年生人,2020-2021年先后去世。享年73岁。人的寿命与遗传有关,与心理 健康 有关。许多老年人心理负担过重,担心的事情太多,造成睡眠不好,吃饭也不好。过早的消耗了自己的精力。如果发现,一个老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经常忙个不停,那就有了问题。一定要事先自我控制,去医院检查一下。
这个有很多因素造成,像疾病,遗传,饮食,环境等等,平均寿命是73左右,现实 社会 长寿老人还是很多,保持乐观愉快心情很重要,随年龄增长身边人会逐渐离去,对有些人震动很大,有种恐惧心理,凡是长寿老人都很乐观向上,个别人小病过渡治疗都不可取,很多人60岁进入倒计时面对生死,民间传说73,84 如果能闯过,就是个长寿人。
老人活多大岁数有自身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是年轻时候没受过大累,一生劳逸结合做息有时,没受大的伤害,。
这个真说不好。我弟周身病,刚50就去了,母亲84才走。但80岁还在生的人还大有人在,君不见,多少中外高官,都是70以上的。很早之前就有个发现:美国华侨都普遍长命,究其原因,同空气质量有关!美国空气环保做的不错,加之地大人稀。因此,本人亦倾尽所有,在广州远北郊买了一套房,这里空气质量和广州比,差8个数量级!
我奔七 释疑七十三
【铮亮赋】李跃平 作
我乃奔七一分子,这个问题有嚼头。
老话说73,84是个坎;73是孔子的寿数,84是孟子的寿数。
是老人(60岁以上)大多数都有老慢病。
73这个坎吧,我理解是一个极易发生“熵极大”危险的“时间窗口”。
按熵增定律,人“熵极大”了,人就热寂掉了,就是死了。
奔七的这批老年人,到了73附近,就会像承受交变载荷运转的轴(机件)一样,产生“应力集中”,从裂纹产生开始,直至“断裂”崩掉。
我退休前是个机械工程师、二级建造师、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高级技师。对机件裂纹、结构(系统)稳定性问题较为敏感;
疲劳效应之于人,何尝不是这样?
我深知,人有比机件更不堪的脆弱性和疲劳性。
人定然是比机件复杂的,灵与肉都要遭受负载、冲击的折磨;
人尤其不堪承受“带冲击的交变负荷”。
在“灵与肉”机体上,“应力集中”的地方多了去了:
譬如老慢病、不堪的动脉血管、癌变风险、精神性神经性疾患、遗传缺陷、人“穷”(不得志)所产生的情绪等等。
更有炎症这一动不动就造病,并加重病势的隐秘杀手。
这些都是机体存在的隐患、应力集中、短板效应的表现。
一俟这些“表现”共同促成了“熵极大”,人就没了。
化作威胁来说的话,人面临着“灰犀牛”“黑天鹅”的威胁。有必然、随机的,有显在、隐藏的。
机件损伤失效,可以换零件;人却不然,得调整、修复。
要挺过73这个坎,人就得要有个“好的预期”。以信心+行动去克服“熵极大”的窗口期;
正所谓“多算,胜;少算,不胜。”。
奔七的人,得从“术数”生活逻辑上捡点、改变自己;
奔七的人,得往铁里加点合金元素,叫自己变成一块特殊的合金钢;
奔七的人,老来进学,多读点经典,尽力地去知性知天,顺随鬼神,安然自处;蜕却生命之皮,回归感知;
奔七的人,当懂得以有序对无序、帝国对宵小,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
结构化是对付熵增的有效手段,而“对立统一”“系统性思维”更是结构化的有力武器,犹如金梭银梭一般。
奔七的人,当有万有为我所用的气慨:
万事万物为体为用,我尊重那为体的,更要能动地利用那为用的。
奔七的人,心为大,以诚敬存之。
鬼神皆为分内耳;动静莫不是主宰。
奔七的人,须知人是高度自组织系统,不是那么容易被摧毁掉的;
人就是一团机能的存在与绵延。只要调整得当、耗散负熵,给足原料。
那么,这团机能的延寿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争鸣而已,昌明为要。
谢谢你的问题,也谢谢你。
人生70古来稀,这是人类寿命科学总结,是有一定道理的,尽管我们身边左邻右舍还有80,90老人健在,那必定还是个案,试想统计同期10个新生儿从他们幼年,童年,青年,壮年,再到老年(70岁)还剩几人,或者是100人的百分比,就会发现能活到70岁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很少,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意外伤亡,还有大多数0至50多岁病死。身边有两位老人印象最深,A老三年前65 岁,到医院建康年检,心血指标不亚于年轻人, 体育 馆400米跑道以中快速度能跑33圈,合算10几公里,每次蓝球两个多小时,专门和年青人对战,一句话身体 健康 指标一级棒,哪知前年突然病倒,南京夲地耒回跑,一种病接着另一种病,今年一月走了,享年68岁,B老中学教师,情况同A老相似,今年4月走了,享年65岁,所以人的寿命与遗传有关,虽然现代科学,生命条件的改善,一定程度的延长了人的寿命,但终究改变不了千百万年人类的寿命的自然规律,我们当下中人要做和能做的,就是热爱家人,友谊友朋,善待他人,以 健康 平和的心态渡过余生,顺致读者;好人一生多平安!
昨天陪母亲上医院看病,跟母亲同一病房的一个老头,因为主治医生要见一下他的老婆,他就语出惊人:我快要死了,医生见她也没用!
同一病房的病人都以为他在开玩笑,看起来这老头70多岁的年纪,说话的语气中气很足,看起来手脚非常灵活,不咳不喘,在这个内科病房里,我都纳了闷儿,他是得了什么病住了进来?
很快他自己揭开了谜底:得了肝癌,命不久矣。他又解释了一下,自己半点不适都没有,是看其他的病检查了出来。
这真的是“意外之喜”。
如果是肝癌,像这个年纪,病情复发的情况下,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或者错过了医治的黄金期,病人应该会走得很快。看着他,我下意识的把口罩往上拉了拉。
我的母亲,是这个月的第三次问诊了,老毛病很多,最大的毛病是血压极不稳定,就算吃了降压药,也不能把血压降下来,吃药猛了,又会变成低血压,人会发晕,结果更糟糕。
虽然血管壁是有张力的,但也架不住像吹气球一样,一会鼓起一会瘪下去,时间长了会出毛病。
我总结了一下,我母亲的病情大概率是这样导致的:重油重盐,饮食过饱,粗细粮搭配不合理,喜欢吃咸菜,喜欢吃剩菜。
我母亲干活很利索,做一大桌饭速度很快,又很好吃。但在日常生活中,她为了给自己打麻将腾出时间,喜欢中午多煮点饭,一家人吃一两天,每次做四五个菜,夜晚热着吃,咸菜常年不断,还喜欢吃猪油,口味又重,长此以往,身体无法承受。
我相信,这样的老人不是个例,我母亲如此,我婆婆也这样,农村的很多老人都爱惜粮食,剩菜剩饭舍不得丢,尤其爱好那一口咸菜,没有咸菜搭着嘴儿,好像吃饭都不香。
在我家亲戚的老人堆里,很多老人都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如果不控制好血压,任其发展,结果是很可怕。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吃起大鱼大肉来不加控制,有不少人有高血糖高血脂,长期的作息不规律,脑梗的病患也不少。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大家都忽视的一个问题,我们国家有一段时间,曾经是肝病的高发期,后来通过全国普及疫苗,在80年代的孩子身上基本都绝迹了。但是,肝病是可以通过母亲遗传的,就是说,在我国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人群中,有很大一个比例是肝病患者,而且呈现发病状态,有的甚至到了中晚期,这些病人,很少能活过老人的寿命平均年纪。
这所有的病人,在老了之后有一个最大的忌讳,就是不能摔跤。老人的骨头都很脆,要是不慎摔了一跤,骨头断裂了非常的麻烦,亲戚家就有这样的一位老人,摔成了骨裂,半个月之后神志不清,很快就走了。
生命的意义,在于享受生活,可很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真的堪忧。作为子女的,就算生活和工作忙碌,也要经常回家看看,陪伴一下双亲,享受难得的温馨时光。很有可能,就此别过,就是永远!
感谢支持。
以往看过一篇报道,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发明了抗生素后,人的寿命已经增加了近二十年,远的不说,就几十年前,得个肺结核就要人的命,现在估计一个小诊所就能把它搞定,生活在现代的人已经够幸运的了。
老话讲:“人活七十古来稀。”也就是人说活过七十岁,从古以来已经很少见了,可这是从前的说法,现在活过八九十岁的人多了去了,但总的来说,能活过九十高龄的总归是少数人,七十来岁的人说走就走了的确占了多数。
人们长寿的原因除了遗传、环境等因素外,现在看来最重要的是医疗条件,前不久公示我国目前的人均寿命是69.98岁,还不到70岁。9年后预期人均寿命是79岁。眼下上海和北京都已经超过了这一预期,据统计,2020年上海的人均寿命为80.26岁,北京的人均寿命也超过了80岁。说明要想长寿,医疗条件才是第一重要的因素。
『陆』 岁数大的人死可以说成老人了吗
年龄大的人死,是可以说成是老人的。
所谓年代年龄,也就是出生年龄,是指个体离开母体后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西方国家把45~64岁称为初老期,65~89岁称为老年期,90岁以上称为老寿期。发展中国家规定男子55岁,女子50岁为老年期限。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45~59岁为初老期,60~79岁为老年期,80岁以上为长寿期。 也就是外国人所讲的old man、old woman。
我国历来称60岁为“花甲”,并规定这一年龄为退休年龄。同时由于我国地处亚太地区,这一地区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我国现阶段以60岁以上为划分老年人的通用标准。
就年龄阶段而言:45到59岁为老年前期,我们称之为中老年人;60到89岁为老年期,我们称老人;90以上为长寿期,我们称长寿老人;而100以上称百岁老人。
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划分,将15-44岁的人群称为青年人,45到59岁的人群称为中年人,60到74岁的人群称为年轻老年人,75岁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把9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长寿老人。
『柒』 为什么有些老人到了70岁过不了几年就去世了呢
有的人,不到七十就去世了呢?生死是由不得人来掌控的!
进入七十岁,已是老年人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衰退了,很容易生病,什么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等,一些老年病都会找上门,七十岁以上的人,大部分伴随病痛药物过日子,所以七十岁以后去世也不足为奇。
我认为七十岁以上去世也可以了,现在的生活这么好,虽觉得有点早,可是人到七十以后,儿女都成家了,孙子孙女也带大了,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人的使命也完成了,活的久了,能自理还好,不能自理的人净给孩子添麻烦,。
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圣人都活不过这个岁数,我们草木之人,死了又如何!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从咱们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可能是带有一定的规律性,甚至有些玄。其实在我们医生看来,这确实是有规律的,但是并不玄,这是为什么?张大夫认为可能存在以下几点:
1. 70岁以后,人体的各种机能明显下降,再也不是冬天不怕冷、夏天离不开空调了,甚至我们的进食量都会存在明显的下降,这也说明了我们的身体确实不如从前了,包括我们的心肺功能都存在明显的下降,我们身体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减低了。
2. 70岁以后,我们不可避免的要生病了,甚至是一些大病。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各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甚至一些恶性肿瘤等,都可能会集中发生,因此由病致死也是有可能的。
3. 70岁以后,我们的心理上可能也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曾经叱咤风云的我们,可能不得不接受这样一种现实:我们退休了,我们没有了每天一定要完成的工作,也没有了身边的那么多人围绕我们。甚至,在我们的身边,有一些朋友已经离世离开了我们,所以70岁以后,心理上也是忧愁和孤独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就是有病治病,而且是科学的治病。第二就是科学的防病,锻炼身体、注意饮食等。第三就是保持心情舒畅,这要求老人自己调节心情,要求儿女要尽量陪伴。
总之,70岁以后虽然身体机能明显下降,但是只要我们科学的面对这个现实,我们长寿也是极有可能的。
对于死不要想得太多,想多了,生活质量就下降了。我今年七十四岁了,经历的事情很多很多,苦也吃得很多很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衣食无忧,可是毕竟老了,机器老化了,这里那里都会出现毛病,这是正常的,我个人认为:有毛病就去看,千万不要拖,否则小病会成为大病,苦头你自己吃。二是摆正心态,世态炎凉看得多了,在自己的经济条件允许下,吃好穿好玩好,不要节约,不要亏待自己。生死于命,人什么时候死,不是自己决定的,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能活到八十多更好,但活得质量要好, 健康 是每个老人最大的福气。
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大致有这几种原因:
老伴先走一步,相思成疾。 对于70多岁的老人,说个“相思”,有点煽情,更显得不敬。其实还真有这么回事。活到70多岁的夫妇,那可是经历了饥荒的年代,又同甘共苦将儿女拉扯大,那是饱受了苦和累。能相濡以沫一起走过大半生,着实不容易,也难能可贵。说“不求同日同月生,只求同日同月死”,也仅仅是台词,表得是真心。除非“极端”,恐怕没有这么一对。老伴若有一人先“走”了,另一半只有活在煎熬中。我村就有这么一对老夫妇,老伴“走”了以后,老汉天天以泪洗面,渐渐地也不吃不喝了。后来患了老年痴呆症,动不动就走失。找到他了,总是说,老伴叫他呢!就这样熬了一天又一天,不到两年的时间,老汉还是离开了人世。这也许就是“夫妻本是同根生,心有灵犀一点通”。
有病老拖着,小病成大病。 一旦进入老年,各种大大小小小的老年病会接踵而至。诸如“心塞”、“脑梗”,难以治愈,剜不了根,有的还留下后遗症。这些也算普通又普遍的老年性疾病。只是在以前,总觉得也那么回事,连血压高了也没在意。就是吃药,有点效果便停药。殊不知,那都是慢性病,要长期服药,才能控制和缓解病情。到了70岁以后,还有了并发症,这时候身子骨再经不起折腾了。稍不留神,跌倒了,很难再起来。
心态影响了 健康 的资本。 70多岁的人该经历的已经经历,本该是要摆正心态继续晚年的生活,可是事事并非如你所愿:都已经几世同堂,应该享受天伦之乐,无奈的是孩子们打工去了,自己成了“留守”或“空巢”的人,老伴若在,相互还有个照应。若是一个人,生火做饭,孤灯黑夜,郁闷不乐,度日如年;如果儿女不孝,那更是造了孽,有家不能回。就是孙子还不让见,与乞丐无两样,活着还有啥意思?老了要托儿女的福,按说70多岁的人,儿女都四五十岁了,孙子也该结婚了。如果儿女们夫妻关系并不好,吵闹成了家常便饭。孙子不成器或娶不上媳妇,老人操心大的,还惦记着小的,心里七上八下,没一刻消停;现在怪事也多,“老年病”也日趋年轻化,如果不幸地出现白发人送黑发人,对老人那是致命的打击,等等原因影响着70多岁老人的心态。心情不舒畅,身体各种毛病就出现了,容易失去生命。
【# 为生活而提神 】
民间有个说法“ 活到七十三,阎王不请自己去”, 意思就是说七十三是一道坎,很多人在七十三岁左右就去世了。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我认为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很多人过了70岁没几年就去世了,我国的平均寿命也就74岁左右,下面小僧就来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
人到了七十多岁后,器官迅速衰老。一般这个时候可以看到老年斑,这个年级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慢性病,七十岁之后这些慢性病会越来越重,药物对疾病的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弱。
一般七十岁后已经三代同堂,快一点的甚至孙子都结婚了。这时候老人就会觉得自己在家庭里成多余的人,没有利用价值了。人如果浑浑噩噩的活着,看不到生活希望,身体也很快就垮了。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科学家能够活的比较久,除了医疗条件比较好之外,是因为他们毕生都在搞科研、有目标,所以寿命比较长,比如袁隆平先生。
虽然有儿女,但是这个时候儿女都是为了生计在奔波,不能天天陪在老人身边,如果老伴还在的话还可以做个伴。随着身边同龄人一个个离去,越发孤独,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老人老伴走后,自己很快也就去世了。
为什么老人家过了70岁不久很多都去世?老人家每过10年都是一个坎,上了60岁是一个坎,上了70岁更是一个大坎。60岁以后,人体的各个器官的机能都已经逐渐开始下降,身体的毛病也越来越多,住院的次数和突发的疾病也越多。人呐,真的不能不服老。
人体就像一部机器,从出生到逐渐长大成熟,20多岁,身体的各个机能都是处于最佳最成熟的阶段,这时候几乎很少发病。年轻力壮,什么都不怕,能抗也能熬。但是过了30岁,身体会稍微出现了一些下滑,皮肤也开始慢慢粗糙。每过一个10年,都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体力跟不上,皮肤也越来越松弛。
机器用久了,都会出现老化和生锈,各种毛病也开始呈现出来。50-70岁,是癌症高发的年纪,很多老人家都在这个阶段被查出来癌症。能过60岁,身体 健康 的退休,是一种幸运。
而70岁又是一个大坎,70岁身体的毛病也会更多,慢支肺气肿,阻塞性肺炎,心脑血管疾病,都会逐渐表现出来。即便是之前没有症状,也有可能突然发病去世
七十多也算是高龄了,如果能平静没有痛苦的离开,也算是幸运了。我想我以后能活到七十多,我也是很满足了。不拖累孩子,活着的时候有生活质量,其实就算是幸福了。
因为我国目前人均寿命就是在70多岁啊。人就像机器一样,有保质期和使用寿命的。
这是我国各省的人均寿命
大家可以看到,大多数省份的人均寿命就是70多岁,所以你观察到老年人过了70岁没几年就去世了是正常的,因为我国目前大多数老人就是在70多岁去世。
人的很多零件,使用了70年之后,就已经不行了,比如心脏、肝脏、肾脏和血管,会出现各种各样的 毛病。
心脏连续跳了70年了,运转不动了,心脏病心衰就出现了。
还有各种癌症,高发的年龄段也是在50-80岁之间,而癌症正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
(不同年龄段癌症发病率,大家可以看到50-80岁是癌症的高发期)
血管用了70多年了,也老化了,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这些都是致命的。还有的老人,由于血管老化变脆,突然就发作脑出血去世了。
人的寿命有很多影响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命。这个命一个是指基因,有些人出生自带长寿基因,活的就是比别人久;还有这个命就是指运气,有些老人平时身体很好,结果过马路不小心被车撞了,骨折了,在床上一躺几个月,很容易身体就垮掉了,出现肺炎、褥疮去世了。
还有生活习惯也很重要,抽烟酗酒的人,寿命肯定会受到影响。
另外就是经济条件和医疗水平也是决定寿命的重要因素。你看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医疗条件好,人的收入高,寿命都是排在第一第二的。经济越差的人,平时越不敢去医院,小病拖成大病,大病也没钱治,寿命自然短。
老人到了70岁,过不了几年就去世?其实,你算一算70加上几年也就75岁左右了吧,这个年纪也不小了,我国平均寿命也就76.34岁!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和 社会 发展,我国的人均寿命相对建国前有了很大提升。但是, 影响寿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饮食习惯。 民以食为天!曾经我们还在为温饱而惆怅,但是现在很多人在为吃太饱而忧伤。生活条件好了,现在满大街都是吃的。并且如果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这些餐饮店以口为重的倍受欢迎,比如川菜,火锅,湘菜,烧烤等。其实,高盐、高脂肪、高糖的饮食习惯会带来太多太多的 健康 问题!比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肠癌。
第二,生活习惯。 现在年轻人聚会喜欢几个人一做就开始"吃鸡"。一人捧一个手机,低头对着屏幕玩,旁边再放点薯片,可乐什么的。一玩,一坐就是半天一天的,甚至通宵达旦。这种生活习惯很不好,缺乏 体育 锻炼!
第三,环境因素。 我们都感觉环境没以前好了,水没以前清了,天没以前蓝了。小时候光着脚丫到河里抓鱼的乐趣现在只能跑到偏僻的农村才能体验一下。环境确实是影响人类 健康 的关键因素!想想我们每天呼吸空气,喝水。如果你吸的是毒气,喝的是污水,我想身体绝对不可能好!
第四,医疗因素。 随着医学进步,原来很多不治之症现在能治了!比如原来肺癌晚期只能活几个月,现在你可能可以活个一两年的。这就对平均寿命做了大贡献!比如原来高血压糖尿病治疗的药物很少,现在这些慢性病的药物非常多,并且效果还不错。这就是医学进步带来的寿命延长。
第五,遗传因素。 遗传对寿命的影响是很大的!毕竟如果基因不好,你会得很多遗传病,比如胃癌,乳腺癌,肠癌等和遗传都有关。
当然,人的寿命是多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活个七十多岁是起步,是平均水平,希望我们人人能够活过"平均寿命",长命百岁!
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七十古来稀。说明就人的平均寿命而言,能够活过了七十岁,都已经算是一个难得的年龄了,甚至是可以称之为“高寿”了!
但是高寿的人们,身体也是在逐渐老化的,到了这个年龄了,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还是身体器官的功能,都会大大不如以前。老化的后果,就是更容易出毛病。
就好像机器用的太久了会容易生锈,身体也是一样,我们的身体毕竟是有寿命的,到了这个年龄了,血管硬化了,骨质疏松了,脑动脉供血不足了,都会影响到身体的情况。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人过了七十岁,可能没有多少年就去世了,说到底,还是老了,或者因为病,也确实是因为老了,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更加下降了。
人老了更容易得病,可能同样的病,年轻人能够抗过来,老人们却不行,老去的生命更加脆弱,也是更容易离开这个世界的原因之一。
人的生老病死本来就是自然心理现象。所以说现在人活过70岁不稀奇,但是按现在的物资丰盛水平和先进的医疗条件,70岁左右的老年人,完全可以 健康 的活到80岁,90岁,就是活到100岁也是大有希望,而70岁左右的人就过早的去世了,实在有些太早太挽惜了。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导致过早去世。
一、疾病导致。有些这个年龄段的老年人,平时不怎么关注自己的身体 健康 状况,有了病的症状,既不去检查也不去治疗。主要是舍不得在身体 健康 上投资,舍不得在治病上花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病拖延成大病,大病拖延成不治之症。我有个亲属就是在最近去世的,仅是65岁的年龄,去医院时全身的主要血管都狭窄堵塞满了,无法手术也无法做支架,眼睁睁的看着英年早逝,其实他平常只要检查哪怕一次,安个支架就可以避免悲剧,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心酸落泪。
二、情绪导致。无论患了什么病,只要能及时治疗,都要乐观的想得开,精神好病就少,终日开心有自信心是最好的良药。要相信自己的病一定能早日治好,但有些老年人却不是这种情绪,一旦得病就整天担心害怕,焦虑忧愁,苦闷,尽往最坏的结果去想,尽往不开心的地方去想。弄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最后不是死于疾病本身的痛苦,而是死于对疾病的恐惧担忧和畏惧,是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
三、死于安乐。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大鱼大肉已是司空见惯,有些70岁左右的老年人也赶 时尚 ,清淡饮食不沾边儿,吃的肥胖,终日无所事事,既不锻炼也不运动,结果多病丛生,医生也无回天之力,他们倒是忘了,生命在于运动,忙起来,动起来是治愈一切疾病的良药。
四、突发性疾病。这类病是防不胜防,老年人是发病的重点,如心血管类疾病,脑梗心梗,而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三高,如果控制的不好,随时可以发生这类病。还由于平时缺乏医疗保健知识的学习,不知如何预防及这类病的特征,一旦出现病情,往往因抢救不及时而失去救治的最佳时间。
五、生活方式。现在有些70岁左右看似 健康 的老年人,也喜欢和年轻人一样,通宵达旦的喝酒,抽烟,玩麻将,不注意合理饮食和 健康 的生活方式,早早患上动脉硬化等老年性疾病,结果乐极生悲,导致病情在一瞬间发作,重则危机生命,轻则也会导致身体部分功能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捌』 各个年龄段死亡的叫法分别是
0——20岁为夭折
21——30岁为短寿
31——40岁为强寿
41——50岁为艾寿
51——60岁为周寿
61——70岁为稀寿
71——80岁为耋寿
81——90岁为耄寿
91——100岁为期颐
古时男女称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X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
在云南罗平富乐有一块古匾“期颐人瑞”,说的是该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经活到一百多岁,所以有这个称呼。
该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儿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这儿有延长、达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岁的人,在这儿引申为高寿。整个的意思为期望父亲身体健康,永享高龄(寿),活到八九十岁。
相关信息介绍:
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 :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四游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旧肘称年长者之死。
逝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溺:称末成年人之死,亦称找死者。
天:称幼年人之死。
崩:是称天子之死。
升霞:是称天子之死
星驾:是称天子之死。
赛:是称诸侯之死。
卒: 称大史之死。
不得:是称士人之死。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失信:是自言父亲之死。
失持 :是自言母亲之死。
殉国: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台生者。
殉道 :称那些为国难和正义而舍生者。
殉节:是称那些为节义而舍生者。
遇难:称因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者。
被准:是称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死亡者。
揭难:称遭受灾祸或疾病而死者。
藏难:是称领袖人物、革命志士遭受人为的灾祸而死者。
遇害:称因意外之事而死者。
田径:是称为了正义事业舍弃生命者。
就义: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逝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长逝: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四游: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旧肘称年长者之死。
永别:称亲朋好友之死。
分手:是丈夫称容于或妻子称丈夫之死
陨:是称元帅、大将之死。
困:古称上等人物之死。
随 称饿死者。
羽化: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
弃养:对父母去世约婉称。
迁化: 谓一般人之死。
因寂:是称佛或僧侣的逝世。
见阎王:谓作过坏事的人之死。
上西天:含贬义,对作过坏事为人的死亡代称。
去世: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殉难:称为国家或为正义而台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