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明朝最长寿的太后

明朝最长寿的太后

发布时间:2022-12-31 19:50:52

⑴ 明朝最长寿皇妃,活了近九十岁,历经五朝,但她的晚年是怎样的呢

历史上最长寿的妃子是谁,我们查阅各种有关于明朝的史料几乎都找不到明确的记载,有一种说法说活了86岁的明神宗昭妃刘氏(宣懿太妃)是明朝最长寿的妃子,但实际上这位刘昭妃并非明朝最长寿的妃子,而真正夺得明朝长寿妃子冠军的则是一位鲜为人知的明朝后妃,她就是明穆宗隆庆皇帝的惠妃马氏。这位马惠妃历经明末五朝皇帝,最终凭借九十岁高龄辞世,成为有明一代名副其实的最长寿妃子。

明穆宗贵妃李氏画像

嘉靖皇帝晚年,经常将李氏所生之子带在身边亲自抚养,这在明朝皇帝之中是非常罕见的。李氏也因为这个儿子的降生,地位更加稳固。马惠妃等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不仅得不到穆宗对的宠爱,甚至一年到头,也没有几次面圣的机会,这样的概率,让马惠妃生子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就在马惠妃封妃后的两年,明宫之内突然发生的变故,让马惠妃的人生遭遇了更大的改变。

大明隆庆六年,年仅三十六岁的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坖因为长期沉迷媚药,以至于耗垮身体,病逝于乾清宫。隆庆皇帝驾崩后,李贵妃之子朱翊钧登基为帝,次年改元万历元年,李贵妃母凭子贵与穆宗皇后陈氏两宫并尊为皇太后。此时明朝的嫔妃殉葬制度已经废除,所以无儿无女的马惠妃逃过了被殉葬的命运,然而还不到二十岁的马氏却不得不与明穆宗的其他遗妃一同退入专供太妃养老的偏僻宫殿中与青灯古佛相伴,了此余生。

此后,马惠妃经历了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直到崇祯年间,马氏依旧健在。马惠妃最后一次出现在史料上则是崇祯十三年的一段记载,根据崇祯帝《思陵典礼记》一书记载,“光庙在御未久,宫中间缺御容坐酒,十三年庚辰九月十二日,恭祖御容,穆庙惠妃具起顶冠鞠衣,不跪不叩头,行八拜礼”。

记载中提到的“光庙"即光宗,"穆庙"惠妃即明穆宗遗孀马惠妃。明光宗是明神宗之子,明穆宗之孙,论辈分,祖母辈分的马惠妃比他高两辈,所以不跪不叩头。崇祯十三年时,马惠妃已经是一位八十六七岁的老妇了 ,却还能够参加祭奠明光宗的仪式上,说明这位老太妃的身体状况应该还不错,起码算得上行动自如。

从隆庆四年入宫到崇祯十三年,马惠妃已经在明宫之中居住了七十二年之久了,更为恐怖的是,这七十二年时间中,有七十年时间是在守寡。七十年的孀居守寡,让一个十八九岁的花样少女变成了一个发苍齿摇的垂垂老妪。

参加完明光宗的这次祭奠仪式后,年迈的马惠妃又活了四年时间,直到崇祯十七年时,以九十岁高龄辞世。此时不要说是明穆宗的嫔妃,就连穆宗的儿子明神宗的嫔妃也早已全都去世。

而就在马氏病逝的半年后,闯王李自成的军队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明朝覆灭,明宫之中的后妃们死的死,逃的逃,失踪的失踪,还有一些则被大顺军掳走,受尽了侮辱。死在明朝亡国前半年的马惠妃幸运地躲过了明末的亡国动乱。就这一点而言,似乎一生不幸的马惠妃得到了善终。

⑵ 活了91岁的明朝太后"玛利亚" 她为什么自尽

四川出过一个昭圣太后 ,就在明朝末期,这位太后和历史上其他的太后都不一样,她太有特色了,我一说你绝对会记住她,那就是她给自己取了一个外国名字叫“玛利亚”。
之所以会取这么个特立独行的名字,并不是昭圣太后她崇洋媚外,而是因为她信奉天主教,这是她给自己取的洗礼名。
昭圣太后这个称号是她儿子永历帝给封的,好歹有个皇帝儿子,就算她只是桂端王朱常瀛的妃子,是个小妾,她也比宫里的其他女人活得有底气。
永历帝和昭圣太后这对母子的相处之道也是大有特色,永历帝应该是非常喜欢自己的母亲昭圣太后的,因为他一继位,就尊马氏为慈宁皇太后,可能后来他觉得这个封号不霸气,就改封为昭圣恭懿皇太后。你以为称号的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没有!
永历帝只不过是巡幸新宁,突然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大人,就加马氏尊号为昭圣仁寿皇太后。又过了几年,永历帝又觉得自己母亲大人的称号过气了,想要再厉害一点,于是他就再加尊号慈惠,结果昭圣太后的全称加起来就变成了“昭圣慈惠仁寿皇太后”。
其实,很少有皇帝这样做的,一般来说,都是新皇帝一继位就把自己母亲大人的封号给定下来,像永历帝这样改来改去的还真挺罕见的。估计是母子俩的乐子吧,比如说某一天永历帝惹了母上大人,为了讨好母上大人,他只好用这种加尊号的办法了。
母子情深的昭圣太后和永历帝,你能想象他们当中的一个被害死,另一个会如何吗?
咒水之难后,缅甸王莽白将永历帝及昭圣太后等人献给了吴三桂 ,落到吴三桂手里,永历帝和昭圣太后吃尽了苦头,最后吴三桂还绞死了永历帝。
昭圣太后得知以后,对吴三桂破口大骂,全无太后威仪,只是一个惨死爱子的母亲。她血红了眼,骂吴三桂:“吴三桂你这个逆贼,你和我的家人作对,意图谋反,我死不瞑目,一定要将你碎尸万段!”
可是,不管昭圣太后对吴三桂的仇恨有多深,永历帝这个儿子是怎么也回不来了!之后她被吴三桂押往北京,遇到了同样被吴三桂抓住的儿媳,她们都失去了最亲近的人,毫无生气,一琢磨便决定自杀。只不过她们选的这个自杀的法子却是互相掐死对方,结果昭圣太后用力过猛,掐死了儿媳,她自己却没有死成。
最后,昭圣太后还是被押到了北京, 清朝 朝廷并没有为难她,反而尊重她的身份,并且答应会一直赡养她到死的。昭圣太后是少有的长寿之人,她在清朝廷的安置下,活到了91岁。

⑶ 你们知道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太后是谁吗

乾隆的母亲崇庆皇太后
崇庆皇太后活到八十六岁,放在今天也算长寿,回是古代是长寿的答太后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崇庆皇太后偶受风寒,乾隆赶忙去侍奉医药,太后毕竟年高,病势转重,躺了几天去世了,基本没有受病痛折磨,这也是她有福气的一个表现。
崇庆皇太后的传记中有这样几句话:“太后为天下母四十余年,国家全盛,亲见曾玄。”
“国家全盛,亲见曾玄”这八个字足以概括这位老太后一生的福气,“国家全盛”说明天下太平,她不必为国家忧心,她儿子有足够好的物质条件奉送她。“亲见曾玄”,亲眼看到曾孙和玄孙,既说明她长寿,也说明她五世同堂,子孙众多,像《红楼梦》中的贾母一样,生活在一个繁盛大家族中,被众多晚辈环绕着,尽享人世之欢。
崇庆皇太后一生无故事,她大半生就在做一件事——享福,享福,享福,享福…

⑷ 关于明朝皇族成员寿命的问题

  1. 长寿的皇帝的话就是:朱元璋,其次朱棣,再次朱厚熜。

  2. 如果是亲王的话:德庄王见潾(1447-1517),明英宗第二子,1452~1517在位(在位也最长)。
    周王朱橚(1328年-1398年)

1,明朝最长寿的皇后是明景帝的汪后(正统十年(1445)册为郕王妃。十四年(1449)冬,王即皇帝位,册为皇后。正德元年(1506)十二月薨,议祭葬礼)

2,单论在皇后位置上最长的人,则是明朝万历皇帝的皇后王氏,由于她丈夫是个长寿的人,而她自己又颇为长寿,所以在后位上足足待了42年。,


明最长寿的公主:淳安公主目前不知道活到八十几岁,含山公主活到82,明末还有几个公主最后不知道活了多久。最短寿当是出生即死的悼温公主,单其他皇帝早夭不知道享年的殇女中也可能有生时就死了的

  1. 李成梁(1526年-1615年)享年90(武) 俞大猷 (yóu) 76

  2. 姚广孝(1335~1418) 享年83

  3. 杨士奇(1366~1444)享年78

  4. 严嵩(1480-1567)享年 87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

找的好麻烦 希望对你有帮助 寿命最长的妃子 没找到

如果有兴趣的话看看张宏杰的《坐天下很累》从第三章到第六章都是写明朝皇帝的写的很有人情味 从人格人性方面分析的很透彻 简介很独到

望采纳

⑸ 史上有哪些高寿的皇太后

定妃,万琉哈氏,满洲正黄旗人,郎中拖尔弼之女,生于顺治十八年正月,比康熙帝小七岁。 康熙二十四年生皇十二子胤祹,五十七年十二月册为定嫔。雍正帝即位,奉皇太后懿旨:“朕念十二阿哥之母,多年侍奉皇考,甚为谨慎,久列嫔位,今晋封为妃。” 雍正帝尊为皇考定妃。雍正年间定妃就迎养于履亲王胤祹府第,乾隆朝每逢岁时节日必迎入宫,赋诗献寿,亦称为宫中盛事。 定妃九十大寿时,乾隆帝亲至府第祝贺。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日薨,终年九十七岁。定妃所生皇十二子胤祹,于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贝子,经常随康熙帝出巡。五十七年办理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六十一年授镶黄旗满洲都统,十二月进封履郡王。雍正二年,胤祹受宗人府弹劾,因治事不能敬谨而被夺爵,又因事降为镇国公;八年五月复履郡王。 乾隆即位后,封胤祹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薨,终年七十九岁,称得上母子皆高寿,下场都不错。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皇后 王政君 王政君(前70─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县)人,出身于官宦之家。 公元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岁那年应诏入宫,迈出了皇后之位的第一步。 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驾崩(熬死的第一个皇帝), 刘骜(王政君与汉宣帝的儿子)三岁, 皇太子刘奭在宣帝驾崩的当天,登上未央宫前殿的龙位,他就是汉元帝,刘骜是他的长子,前被立为皇太子。 但是王政君还没有立即成为皇后,因为刘奭不喜爱王政君。 元帝想把皇后的凤冠戴在傅妃的头上。 但是,在他那个时代,刘骜既立为皇太子,皇后的桂冠按传统的规制当属于王妃。 元帝整整跨躇了三天,他还原引来非议,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立王妃为皇后。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元帝病重, 元帝宠臣侍中史丹闯进元帝寝宫,顿首涕泣而言;“皇太子名闻天下,臣民归心。今臣听陛下有废立之意。若是这样,请陛下先赐我死吧!”元帝见状,长叹一声,说:“没有此事。皇后谨慎,先帝又疼爱太子,寡人岂敢违先帝之意?” 刘骜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字,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后的凤冠。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五月,元帝死于未央宫,终年四十三岁。刘鳌继位为汉成帝,尊王氏为皇太后,移居长乐宫。 绥和二看(前7),成帝驾崩,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皇帝位,是为哀帝。哀帝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 王政君生于汉宣帝时,一生经历七朝,历尽沧桑,她一人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愚庸无能,软弱寡断,终于断送了汉朝刘姓的江山。公元13年(新朝始建国五年)二月,太皇太后忧愤而死。享年84岁,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太皇太后的遗体被运往渭陵,与元帝合葬。

⑹ 史上最长寿的太后

古时候的那些太后你们知道几个呢,那么多的皇帝,相信没什么人会在意到太后,那你知道是史上最长寿的太后是谁么。下面就由我来给你们说下吧。

中国史上最长寿的太后

孝圣宪皇后(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钮祜禄氏 ,镶黄旗满洲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清世宗时为熹妃、熹贵妃,清高宗时尊为崇庆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1777年3月2日)卒,享年86岁,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生有一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下皇四子爱新觉罗·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

​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熹贵妃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原隶满洲镶白旗,乾隆元年抬入满洲镶黄族,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岁入侍雍王府,名号为格格。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皇四子,也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升为侧福晋。1723年(雍正元年二月),册封为熹妃,入居景仁宫;1730年(雍正八年),晋熹贵妃;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崇庆皇太后,移居慈宁宫。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崩于慈宁宫,享年85岁。

钮祜禄氏祖上虽为名门,但实为旁支,到了她父亲这一代,已没落至与平民无异,其父官位亦不高。这也可以说明为何身为名门之后却只能在王府当低阶侍妾。另外从钦定八旗通志来看,是在乾隆即位后才将其母家与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家族重编为一族。

《裕陵神功圣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圣宪皇后四十二年,晨昏问侍,扶掖安辇,极尊养之,隆祝厘让,善至于终身。”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岁的太后驾薨,举国致哀,尊徽谥号定为“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孝圣宪皇后”,葬于泰东陵。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 列传一 后妃中有记载,全文如下: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晋侧福晋,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高宗事太后 孝,以天下养,惟亦兢兢守家法,重国体。太后偶言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上从之。即召宫监,谕:“汝等尝侍圣祖,几曾见昭圣太后当日令圣祖修盖庙宇?嗣后当奏止!”宫监引悟真庵尼入内,导太后弟入苍震门谢恩,上屡诫之。上每出巡幸,辄奉太后以行,南巡者三,东巡者三,幸五台山者三,幸中州者一。谒孝陵,狝木兰,岁必至焉。遇万寿,率王大臣奉觞称庆。

乾隆十六年,六十寿;二十六年,七十寿;三十六年,八十寿:庆典以次加隆。先期,日进寿礼九九。先以上亲制诗文、书画,次则如意、佛像、冠服、簪饰、金玉、犀象、玛瑙、水晶、玻璃、珐琅、彝鼎、赩器、书画、绮绣、币帛、花果,诸外国珍品,靡不具备。太后为天下母四十馀年,国家全盛,亲见曾玄。

孝圣宪皇后的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钮钴禄·凌柱。孝圣皇后家族为长白山地方钮钴禄氏。高祖父萨穆哈图。生两子长子额亦腾(孝圣宪皇后曾祖父)、次子吴讷赫。萨穆哈图为开国五大臣之一的弘毅公额亦都巴图鲁的伯父。曾祖父额亦腾是弘毅公额亦都堂兄弟。额亦腾与弘毅公额亦都是同一个祖父。曾祖父额亦腾生三子,长子佛荪、次子吴禄(孝圣宪皇后祖父)、三子察穆达。,吴禄生二子长子凌泰、次子凌柱(孝圣宪皇后父亲)。(资料来自乾隆时编修的《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而到了凌柱这里就没什么官位了,所以钮祜禄氏当时是被作为秀女指婚给当时的胤禛的,钮祜禄氏刚到藩府的时候地位不是很高,只是格格身份。但是钮祜禄氏为人贤惠勤劳,康熙对这个儿媳妇很是夸赞,到了后来她为康熙生了一个弘历这个皇孙之后更是专门召见了她。弘历深受康熙的宠爱,被接到了皇宫抚养,自此钮祜禄氏的地位也大为提升。 钮祜禄氏家族在大清朝可是大姓,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钮祜禄,满语“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满语“钮祜禄”汉译“狼”之意。“狼”是满族先世女真的图腾之一,女真人出于对“狼”的崇拜,而以其为姓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钮祜禄”这个姓氏的称谓曾几度变化:辽代称“敌烈氏”,金代称“女奚列氏”,元代称“亦气烈氏”,明代称“钮祜禄氏”。满洲氏族“钮祜禄”氏,冠以汉字姓称“钮”姓,也有的冠以汉字姓称“郎”姓。“钮祜禄”氏是典型的"一氏冠两姓"的满洲氏族。详见《满族八大姓》。钮祜禄氏家族出了很多的人才,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军事家、政治家、翻译家、理财家、文学家和珅了。

钮祜禄氏在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被指婚给当时还是雍贝勒的胤禛时才11岁,由于其父亲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当时胤禛的封爵是贝勒(仅次于王爵),所以当时钮祜禄氏得身份是为格格身份,这一身份直到弘历的降生才得以改变。

在《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诞弘历于雍和宫。在《实录》和《圣训》中也有同样记载。

一次,雍王患时疫,病情严重,几乎丧命,钮枯禄氏侍奉殷勤,煎汤孝圣宪皇后熬药,无不周到。雍王康复后,对其尤有钟爱。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历于雍和宫邸。

弘历十岁时随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枯禄氏更得雍王的恩宠。

雍王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

要说清朝哪个皇后最有福气,那么首选就是这位孝圣宪皇后(清世宗)钮祜禄氏了。有福气的首要原因是她生了一个好儿子——乾隆皇帝。

乾隆是历史上最有福气的帝王,而她的母亲同样也是最有福气的太后。钮祜禄氏的一生贯穿整个康乾盛世,享年达八十六岁,生前儿孙满堂、享尽荣华。而乾隆的孝顺更可谓是有目共睹,他对母亲是千依百顺、敬爱有加。那份真挚的母子深情着实令人动容。

乾隆帝视其为国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后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猎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宫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

特别是太后八十万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裕陵神功圣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圣宪皇后四十二年,晨昏问侍,扶掖安辇,极尊养之,隆祝厘让,善至于终身。”

⑺ 大明贤后,明仁宗诚孝张皇后,经六朝的太皇太后,你怎么看呢

前言

进封太子妃

⑻ 大明皇帝朱祁钰的皇后一生传

孝渊景皇后(1427年—1506年)汪氏,亦称“汪废后”,明代宗朱祁钰的第一任皇后。性格正直刚烈,一生坎坷,因反对景帝废黜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位而被废为庶人。英宗复位后,降景帝为郕王,汪氏复称郕王妃。

郕王朱祁钰去世后,经英宗同意,汪氏免除殉葬,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寿八十而终。明武宗时尊谥“贞惠安和景皇后”,与明代宗朱祁钰合葬景泰陵。

人物生平

汪氏是顺天府人(今北京)。在成为皇妃以前,其家族世代为金吾左卫指挥使。祖亲汪泉,父亲汪瑛。

明正统十年八月(1445年),朝廷册汪氏为郕王正妃。正统十四年冬(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被俘,郕王朱祁钰登基为帝,册汪妃为皇后。汪皇后生育两位皇女,一女固安公主,另一幼女封号不详,无儿子。

汪皇后性格刚毅偏执,心怀仁德,见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之时,心怀不忍,令官校掩埋安葬。皇嫂(明英宗妻)钱皇后在宫日夜为丈夫奔忙忧劳,汪皇后也时常安慰她。

景泰三年(1452年),景帝欲立杭妃子朱见济为太子,而废原太子朱见深(英宗长子),汪皇后竭力反对,因而触怒景帝,被废,杭妃被立为皇后。

英宗复位的时候,降景帝为郕王,汪氏复称郕王妃。汪氏从宫中迁至郕王府,在钱皇后的照顾下,得以将所有私产和服侍她的宫女太监带出宫中。一天,明英宗想起自己的一件玉玲珑来,听说被汪氏拿去,命人去拿回来。

汪氏怒道:“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数片玉耶!”将玉玲珑丢进井里,坚决不还。明英宗不快,命人没收她从皇宫带走的全部财物。

景帝逝世后,英宗让其后宫唐贵妃等人殉葬,论及汪氏殉葬与否时,大学士李贤不赞同,以汪氏已废幽禁深宫,况两女年幼,应不予殉葬。英宗同意,汪氏得以活命,并且明英宗同意她将财物带出宫,搬到景帝以前的王府居住。

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以后,知道汪氏当年支持继续以他为太子,因而对汪氏相当孝敬。汪氏二女稍长,随其母亲斋素,并矢志不下嫁。宪宗强之,始嫁其一女于王宪。汪氏父亲汪瑛先封为都督,于天顺改元之后降为兵马指挥使,然而随亦进为锦衣佥事,终后之世皆无恙。

正德元年十二月(1506年),汪氏薨逝,终年80岁。帝臣议祭葬礼,大学士王鏊建议道:“以妃嫔之礼入葬,祭祀以皇后之礼。”,遂合葬汪氏于金山景泰陵。正德二年,明武宗上尊谥曰贞惠安和景皇后。南明弘光帝即位,改上谥号孝渊肃懿贞惠安和辅天恭圣景皇后。

(8)明朝最长寿的太后扩展阅读

在中国历朝历代,几乎都出现过皇帝废除皇后的事例。对于朝廷来说,这是一件大事,对于帝后来说,这是恩断义绝。一般来说,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帝后就是死生不相见,再无和好的可能,生前不会举案齐眉,死后两人也不会合葬。

然而,在光怪陆离的历史长河之中,有一位皇后却是例外,她在位仅仅三年就被废为庶人,死后不仅被恢复了尊号,而且还与自己的丈夫合葬。

她就是明代宗的发妻汪皇后,一生坎坷,充满着种种传奇。汪氏出身于一个官宦之家,但家族的官职并不高,世代都担任金吾左卫指挥使,这是明朝禁军中的一个武职,负责守卫皇城东面及巡警皇城各门。正统十年时,她突然被明英宗指定为郕王朱祁钰的王妃。

朱祁镇和朱祁钰是明宣宗仅有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天子,一个贵为王爷,当时的关系非常好。明英宗为了弟弟的婚事,亲自做媒,这份情义不可谓不深重。汪氏也因此由一个平凡的小官之女,变成了郕王妃,自然也是感激涕零。

婚后的朱祁钰和汪氏,夫妻关系也非常好,完全看不出破裂的痕迹。如果发展下去,倒也不会惹出后来的那么多波折。只不过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改变了一切。明英宗御驾亲征被俘,而且瓦剌咄咄逼人,明朝面临亡国的危险。

为了确保江山稳固,在于谦为首的大臣提议下,朝廷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而本应是第一顺位继承人的英宗长子朱见深,仍然担任皇太子。危急关头,国赖长君,这是当时最为正确的选择,明朝也在于谦的带领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光。郕王妃汪氏,也顺理成章成为了明帝国的皇后。

然而,朱祁钰此时却起了私心,当明英宗被瓦剌放回来后,他不仅没有让位,而且还将其锁在南宫,软禁起来。除此之外,朱祁钰还希望能够将江山传给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因此打算废掉原来的太子朱见深。

太子在封建社会被视为国之根本,如果没有大错,是不能轻易更改的。虽然,在朱祁钰眼中,不是自己的儿子,就已经是大错了,只是废太子非同小可,朱祁钰贵为天子,一言九鼎,但也需要皇后以及群臣的拥护才能实施。

群臣不拥护,可以慢慢更换,汪皇后此时却坚决反对。一般而言,帝后之间都是夫唱妇随,皇后不会也不敢对丈夫过于强硬,那汪皇后为什么坚决反对另立太子呢?出于公心,自然是因为帝位本来就是朱祁镇的,现在不还给他,已经有所亏欠,再从他儿子手中抢一次,实在说不过去。更何况太子没有过失,废立的理由并不充分。

但是,汪皇后还是有自己的私心。因为她只生育了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朱见济是杭贵妃所生。如果朱见济立为太子,汪皇后有可能会重蹈明宣宗发妻胡皇后的老路,无子被废。但如果太子之位还是朱见深的,明代宗朱祁钰总不可能将朱见深的生母、哥哥的周贵妃立为自己的皇后吧?因此,保全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也就是保全自己的后位。

另外,朱祁镇是明代宗和汪皇后的媒人,没有他,也就没有汪皇后的今天。这一份恩情,说到底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只不过,汪皇后坚决抵制废立太子,就彻底得罪了自己的丈夫朱祁钰。在封建社会下,在三纲五常的束缚下,汪皇后的力量太过有限。朱祁钰大怒之下,不仅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位,立朱见济为太子,而且还将汪皇后废为庶人,改立杭贵妃为皇后。

于公于私,汪皇后做得都非常正确,却遭遇了奇耻大辱,朝廷无不为之叫屈。其中礼部郎中章纶奏请复起位,却差点被明代宗活活打死。自此帝后关系决裂,哪怕是朱见济在次年病死,朱祁钰绝后,哪怕是在景泰七年,杭皇后病死,朱祁钰宁愿空出后位也不考虑汪皇后。

直到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明英宗趁机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成功,被废为庶人的汪氏又被封为郕王妃。不久朱祁钰驾崩,并没有按照帝王之礼下葬,而是以亲王礼葬于北京香山。

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汪氏因为抵制废太子,还是赢得了明英宗及后来明宪宗朱见深的敬重。在朱祁钰驾崩时,明英宗让朱祁钰所有的妃嫔殉葬,却特赦了汪氏,让她颐养天年。汪氏后来活到了正德二年,80岁才去世,成为明朝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当时的明武宗,仍然尊谥她为贞惠安和景皇后,并让她与明代宗朱祁钰合葬。生前闹得不可开交,已经反目成仇的夫妻,居然还能合葬一起,这也是极为罕见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孝渊汪皇后

⑼ 活了91岁的明朝太后“玛利亚” 她为什么自尽

昭圣太后得知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以后,对吴三桂破口大骂,全无太后威仪,只是一个惨死爱子的母亲。她血红了眼,骂吴三桂:“吴三桂你这个逆贼,你和我的家人作对,我死不瞑目,一定要将你碎尸万段!”
可是,不管昭圣太后对吴三桂的仇恨有多深,永历帝这个儿子是怎么也回不来了!之后她被吴三桂押往北@京,遇到了同样被吴三桂抓住的儿媳,她们都失去了最亲近的人,毫无生气,一琢磨便决定自杀。只不过她们选的这个自杀的法子却是互相掐死对方,结果昭圣太后用力过猛,掐死了儿媳,她自己却没有死成。
最后,昭圣太后还是被押到了北@京,清朝朝廷并没有为难她,反而尊重她的身份,并且答应会一直赡养她到死的。昭圣太后是少有的长寿之人,她在清朝廷的安置下,活到了91岁

阅读全文

与明朝最长寿的太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父母老了为什么爱说话 浏览:357
孝顺单词 浏览:159
养老行业技术岗有哪些 浏览:189
55岁以上老人活多少岁 浏览:220
诸暨坐公交车要什么证件吗老年人 浏览:959
养和怡养老院 浏览:600
入职职业卫生体检都检查什么 浏览:957
2016年退休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 浏览:390
孩子520送什么花给父母 浏览:553
网红养老院一个月多少钱 浏览:269
如何确诊老人焦虑症 浏览:514
老年大学暑期汇报演出主持人开场白 浏览:625
敬老孝顺征文 浏览:968
山东电力工人退休金 浏览:834
正常入职体检都有哪些 浏览:171
老年人不爱说话是病吗 浏览:20
企业养老金查询系统 浏览:188
河南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浏览:632
武汉老年公寓前十排名 浏览:996
人70岁叫 浏览: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