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很多人所说的长寿,到底活到多少岁才能叫长寿
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阶段。从出生到默默离开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哭声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在亲人的哭声中离开。但是从几千年前开始,长寿就成了一种吸引人类的信仰。从古代皇帝炼制酏剂到现代人去长寿村落探索自己的秘密长寿老人,没有改变的是对长寿的追求。长寿,真的有那么好吗?
1.要活到100岁才能算作长寿?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活到100岁的老人叫世纪老人,真的是长寿老人。100岁长寿老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在家族里跑到它那里,甚至在同一个家族里生活了四代。他看到成群结队的孩子,膝盖周围的孙子孙女,被周围的人羡慕。长寿老人享受着自己幸福的晚年。
其次,长寿老人会面临孤独无助。因为年龄长寿,长寿,老人会在自己之前失去最好的朋友,然后可能会失去孩子,这对长寿老人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身边的亲朋好友离开,长寿老人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很无助很无助。
B. 104岁老人抽烟喝酒不运动,他说长寿有4点要做,但有1事从来不做
面对生老病死,我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即使现在的医疗水平十分先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能活到100岁的老人少之又少,长寿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生活在我们巴马的“世界长寿之乡”的覃卜强1914年出生,至今已经104岁高龄了,从外表来看,他面色红润有光泽,腰部弯背不,而且还耳不聋眼不花,看起来年龄顶多80岁。老人特别喜欢抽烟喝酒,早上6点起床后就坐到门口抽烟,一天两包,关于他的长寿秘诀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日两餐
老人起居饮食异常简单。一天只吃两顿饭,一般早上8到9点吃早饭,中午2到3点吃第二顿饭,晚上不吃。饭也非常简单,两碗玉米粥,就点青菜、瓜苗什么的。因为家贫,吃肉不多,鸡蛋豆腐也很少吃,牛奶没见过,他的儿子讲到:在覃卜强50来岁时得过一场大病,天天只喝绿豆汤,坚持了两年,病好了。其实,“每天两顿饭”的做法从古就有。我们的古人只吃两顿饭,不吃晚饭。中医上有有过午不食的养生说法。所谓“午”,就是中午11到13点,过了下午2点就不能再吃饭了。
老人晚上天天泡热水脚
每天泡脚约半小时,雷打不动。泡脚能够清除人体血液垃圾和病变沉渣,还能抵抗各种疾病。泡脚对很多疾病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有一句俗话:“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脚又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和经络分布,当用温水泡脚时,可以 *** 这些反射区,取得防病治病的保健效果。
C. 129岁老人为何说长寿是惩罚
5月16日报抄道。相信很多人都曾梦想过“长生不死”,与此同时,祝愿他人“长寿”也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祝福,但生于1889年的俄罗斯老人科库·斯塔沃娃(Koku Istambulova)却不这样认为,即将在下个月迎来129岁生日的她直言长寿是一种“惩罚”,表示漫长的一生中没有一天是快乐的,且非常费解自己为何会活这么久。
斯塔沃娃平日喜欢发酵的牛奶,不吃肉,当有人询问她的长寿秘诀时,斯塔沃娃回答说“这是上帝的旨意,我什么也没做”,并表示“我累了,长寿并不是上帝赐予我的礼物,而是一种惩罚”。斯塔沃娃的亲戚们透露,斯塔沃娃老人一生中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和离别,唯一幸存的女儿塔玛拉5年前去世了,享年104岁。
D. 百岁老人称长寿秘诀是乐观,如何保持乐观的心态
乐观的心态不仅会让我们看起来更年轻更有活力,也会让我们更加长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呢?
1. 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新的一天已经从早上你睡醒之时就变得与众不同。所以你需要以更加新的姿态去迎接这一天,并把这一天过得充实而又价值。久而久之,你就会更加着眼于眼前,不会再纠结过去,或者是为未来的事情操心,而是专心的经营每一天,每一天都快快乐乐的。
乐观是一种态度,更多的是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以及处理方法。想要保持乐观的话,就不要为一件事太纠结了,想开一点,找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并享受其中,相信你会变得很快乐的!
E. 祝老人健康长寿祝福语
祝老人健康长寿祝福语:
1、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祝您福同海阔、寿比南山,愿健康与快乐永远伴随着您!
2、祝您健康、长寿、幸福!
3、祝愿您如南山松,越活越年轻!
4、祝奶奶九十大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5、福寿绵长活百岁,身体康健行如风!
6、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7、让我们一起点燃生日蜡烛,唱起生日歌,共同祝愿老寿星增富增寿增富贵,添光添彩添吉祥。
8、奶奶90岁生日快乐,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九九长寿。
9、愿您永远跟朝阳、春天结伴,像青草漫野那样充满生机。
10、奶奶,感谢您的生活,祝您生日快乐!
11、祝奶奶延年益寿,万寿无疆,越来越年轻。
12、松鹤同寿,寿比南山不老松。
13、寿比天齐子孙乐,福如东海和家喜,松鹤相伴福寿长,五世同堂乐熔融。
14、时盛世昌春不老,岁月无情催白首。
15、愿苍老的生命之树常青,生命之水,生日快乐,春天永远!
16、敬祝您福、禄、寿三星高照,阖府康乐,如意吉祥!
17、祝愿您健康长寿,像松树一样挺拔、强壮、翠绿!
18、奶奶,生日快乐,身体健康!
19、子孙欢聚一堂,同享天伦之乐。
20、愿您老寿比南山四季长青、长命百岁。
21、愿奶奶寿比南山!身体永远健康!天天开心!事事顺利!22、寿比南山只要松柏不老,幸福就像东海长流一样无边!
23、祝奶奶健康如意、福乐绵绵。
24、祝愿奶奶快乐,身强体壮,容颜美丽,永远年轻。
25、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祝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
26、祝奶奶90大寿生日快乐!健健康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7、岁月飞逝,青春不老,愿快乐与您永随。
28、祝您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9、奶奶的90岁生日,祝福奶奶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不老松。
30、愿奶奶您远永无忧无虑,开心每一天,寿比南山!
F. 104岁老人抽烟喝酒不运动, 他说长寿有4点, 但有一件事从来不做!
哈喽,大家好,每个人都希望可以健康长寿,当然现在的医疗水平是非常的发达的,而且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很多人都已经步入了小康的生活,但是可以活到100岁的老人却是非常的少。
巴马号称是中国的长寿之乡,在巴马就生活着一位1914年出生的高龄老人。这位老人名叫覃卜强,只看外表的话面色红润,眼不花耳不聋,看起来也就是80岁的样子。而且这位老人特别喜欢抽烟喝酒,每天必备2包烟,不过总结一下老人的长寿秘诀就4点。
一日两餐
老人日常生活非常的简单,不过老人一天就只吃两顿饭,早饭和午饭 ,老人是不吃晚上饭的。而且老人吃的东西都非常的简单,基本就是喝点粥,吃点青菜什么的,因为家里并不富裕,所以很少吃肉什么的。
晚上用热水泡脚
老人有一项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晚上用热水泡脚,其实泡脚对身体有很多的好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对于疾病还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还可以预防疾病。
G. 上海百岁老人长寿秘诀是养生,养生真的能够让人长寿吗
2020年上海百岁老人超过3000人,上海被称为长寿之城,这些百岁高龄老人的长寿秘诀并没有多复杂,在我看来无外乎就是养生。只是养生听起来简单,要几十年如一日做起来很难。
最后还有个重要因素,一个健康身体才是长寿的根本。三天两头小毛病,甚至身体有大病,都会缩短寿命。所以在身体不舒服时候不要忌医,而且还得定期去医院做检查。大多数老人就因为小毛病不愿检查,堆积时间长就成大问题。
养生听起来简单,真正实现起来是真的难,至少我无法做到人到中年开始养生,酒不能喝多,各种重口味小吃不能碰,这真的无法忍受。
H. 老人经常说养血管就是长寿的关键,那如何才能保证血管健康呢
血管好,人长寿,不能这么绝对的说吧!血管是人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循环系统的另一个主要器官就是心脏,它的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即使是循环系统也只是人体的一个部分,人体是个有机整体,只有各个器官和系统都能健康协调的运行,才能有个好身体。
如果不注意管理这些慢性疾病,使得血管不堪重负,并发症说来就来。所以,想要保护血管,先要管理好个人身体健康,定期做个体检,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基础名额的变化,还需监测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情况,一旦有异常,要及时进行干预。
I. 农村老话说“老人过生有三寿”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将人的生日称为过寿是从60岁开始的。因为民间有种说法,如果人在不到60岁就去世的话,会被说成短命;只有过了60岁人去世的时候,寿棺才可以贴或刻“寿”字。
过去“老人要过三寿”,即60岁“下寿”、80岁“中寿”、100岁“上寿”。不过随着 社会 的进步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明显的延长了。虽说60岁已进入老年,但老人们仍然体健,即使有些退休的,也找力所能及的活干;农民就更不用说,仍出门打工挣钱;有些老人还不服老,忌讳过60岁寿辰。愈来愈多的人还有点把60岁“小寿”忽略的意思。以至常听到身边的农民朋友说,人到70岁是活天数呢!因此,现在所谓的“老人要过“三寿”已经改变了说法,是指“大寿”70岁,“上寿”80岁,“老寿”90岁。能活百岁毕竟很少,为“期颐”。
七十岁 也称杖国之年。身体免疫能力骤减,即使一个小感冒也不是吃几顿西药能好利索的,有时还得熬几剂中药,甚至要住院治疗。心血管等病无时无刻伴随左右。如果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先走一个,另一个也会似天塌了一般。我村一70多岁的老妇瘫痪两年多去世了,她的老伴因此痛苦不堪,每天吃饭总要给多摆一双筷子,渐渐地患上了痴呆症,一年后还是死于心肌梗塞。人到70岁这“大寿”儿女一定要给父母过隆重些,既告知老人,您还是老了,又不会是儿女留下遗憾。
八十岁 称为杖朝之年。虽然说农村也有八十多岁的老人,但事实是,一个村子里毕竟只是极少数。他们基本没有牙口,年轻人吃的东西他们已经不能食用。一般来说到了这个年龄吃得是易消化的液态或半固体的食物,鱼肉之类已不能接受。有时会一时吃饭大意或床上不留意都会出现意外。80岁这“上寿”要过好,让老人增加愉悦的心情,活在明明白白之中。
九十岁 是耄耋之年。到了这岁数,人体体能已经退化。拐杖是必不可少的,还气喘吁吁。走路抬不起腿来,外出基本上可能性不大,活动量很少。进食也许要靠别人帮忙,还得留意。尤其是农民,到了这份上可以说命悬一线。活到90岁长寿的已经很少了。有些儿女把父母90岁“老寿”过得胜过子女结婚,也就不为之过了。
现在的 社会 好了,生活好了。“上寿”、“老寿”是人人所想往的。这就要活在快乐中,注意点 养生 之道。同时也应该多关心、照顾好年迈的父母,父母该过的“寿”还是要过。不过过寿也有讲究,男性“过九不过十”。这要比父母去世了大操大办强百倍千倍!
老人过生有三寿,其意是六十岁下寿,八十岁中寿,百岁为上寿。按传统说法,不足六十岁是不可称寿的,满六十才可称寿。在六十之前是不可随便称寿的。同理,不过六十也不宜称老人,过了六十可称老人。老人过生有三寿,指六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有三次寿是特别,一是六十周岁,过了就是老人,就算有寿了。其次是八十岁,过了就中寿,到一百满,就是期颐上寿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过去受种种不利条件影响,长寿人不多,达到六十的也不是很普遍,现在不同了,环境条件等等都大大改善了,寿八九十的也很多了,百岁也常见了。
人都有念生过生的习惯。这并非不好,但有人利用过生日而大办宴席请客,以我观点,就不太主张。有人四十五十过生日就大操大办,称大寿,真有点让人笑哭不得。过生日,纪念纪念很好,借生日大办实现其他企图,有好有不好的,我不太主张,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了。
人生四十之后,有女出嫁了,出嫁女为表示对父母们孝心,会在父母生日时置礼来贺生,不足六十便不称贺寿。儿女孙辈为长辈贺生祝寿表示孝敬是对的,但大操大办似有不妥,往往因大操大办闹出乱子来,对老人长辈有损无益。静心看淡气和为好。说起贺生做寿是有许多讲究忌讳的,但不宜在此多唠叨了。
在农村对于老人过生日都是有讲究的,比如说六十九岁过七十大寿,俗称整寿,而在农村还有三寿这个说法,那么老人过生有三寿是什么意思呢,今天老农就来说说这句老话的意思是。
农村老话说“老人过生有三寿”是什么意思?
要说农村说的老人过生有三寿,其实指的就是指三个不同年龄段的长者,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可以说人到了60岁就要大办一次,这不仅是现在的人退休的日子,也是下寿的时间段了。
而到了80岁就是杖朝之年,可以说个岁数就是比较大了,人能够活到这个岁数也是很值得了,所以说在农村都要过80大寿,也是人称的中寿。可以说这个岁数的老人就算是过世了,在农村也是不能哭的,因为算是安然过世了。
至于到了100岁,那就是上寿了,也称为期颐老人了。这个岁数算是长寿了,一旦有老人到了这个岁数,那都是要大办寿宴的。这个岁数的老人过世也算是寿终正寝了,一生算是值得了。
人不过就是追求上寿,能够享受到上寿之福一生就足已了。当然长命百岁可遇而不可求,需要的还是运气跟 养生 之道。所以说能够享受到中寿就算是非常不错了,大多数人还是在追求中寿80岁而已。
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理解呢,都说说吧。
谢谢邀答。
农村过生日是非常讲究的。一般来说,没到六十岁之前叫过生日,或称为“庆生”,实际上,也是子女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到了六十岁过生日便可称为“过寿”。
农村老话所说“老人过生有三寿”,讲的就是六十至七十岁为“下寿”,八十至九十岁为“中寿”,一百岁以上为“上寿”。
到了六十岁,则到了“花甲之年”,过生日称为“过下寿”。古时,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差,不少人六十岁之前便过世了,没到六十便去世一般称为“短命鬼”。六十岁之前,子女为父母备办生日酒席,那叫“庆生”,体现子女的孝敬之心。
过了六十岁,人生便度过了一个花甲轮回,古时便称之为“老人”了。六十岁为花甲之年,七十岁则为古稀之年。六十岁以后过生日,便可称之为“庆寿”。到也是刚刚进入老龄期,保养的好的,身体还很不错,还可以早出晚归田间劳作。
六七十岁的人,多数也做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但同时,同龄人大多建在,可能父母仍建在。过去有“父母在不向前”之说,就是说,无论你多大年纪,只要父母建在,就得夹着尾巴做人,不可张扬。在同龄人面前也不可做得太高调。
因此,尽管六七十岁生日可称作“过寿”,也不过是“下寿”而已。要知道,对上需要孝敬父母,对下需要做出表率。
八十岁后,则到了杖朝之年,过生日可称为“过中寿”。古时,男子八十岁,真正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了,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了。到了九十岁的年纪,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称为杖鲐背之年。因此,八九岁的人真正可称为”高寿老人“。
到了八九十岁的年纪,可谓儿孙满堂了,是应该好好享享清福的时候了。过去,这种年纪的人,农村不很多见,同龄人也许大多早已作古。当然,古时也不乏更高寿龄者,因而,子孙为八九十岁的人过生日,也只能称为做“中寿”。并且这个岁数的人去世后叫“驾鹤西去”,办丧事也叫“喜丧”。
八九十岁的人,有的还很 健康 ,有的也许卧床不起。所以到了这个年纪的人,更加要倍加珍惜时光。特别应注意饮食起居,讲究生活规律,万万不可折腾。如此有望冲刺“百岁老人”目标。
到了一百岁,古时称为 期颐之年,过生日那就叫“过上寿”。所谓“期颐之年”,期是期待,颐是供养,这意谓着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也叫“颐享天年”吧。当然,事实上,有些百岁老人仍能活动自如,做些家务活,但这毕竟是特例。
不管怎样,无论古时还是今日,能活到百岁之人真是少之又少。到了这个岁数的人,几乎是远近闻名,万人景仰,无人不敬。所以,逢其生日,其子孙后代便大宴宾客,既让老人快乐,更让远近亲友同乐。这才叫“过上寿”呢!
如今, 社会 发展,物质丰富,医疗条件今非昔比,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异,衣食住行无忧无虑,不仅人均寿命很长,高寿老人也比比皆是,百岁老人也不乏其人。
人们一方面追求 健康 长寿,注重科学生活,科学 养生 ,另一方面希望多看看祖国这美好的世界,也希望多活几年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人们逐步淡化了大摆筵席吵吵闹闹庆贺生日的习俗。更加追求清静平淡 健康 快乐的生活方式。希望有生之年不给 社会 不给家人亲友增添麻烦。与其年高而多病,甚至卧床不起,不如 健康 快乐自在逍遥过好每一天。
人在60岁以前一般是不能过寿的。60岁以前只能过生日,俗称”庆生”。旧 社会 有些达官贵人也给自己或老人过”五十大寿”,更多的是为了炫耀和收殓钱财。
人生三寿分别是60岁下寿,80岁中寿,100岁上寿。过去虽然平均寿命比较低,但还是有部分老人超过了100岁,现在百岁老人就更多了。
60岁过下寿,虽称下寿,但因为老伴儿女一般都在,自己身体也还 健康 。气氛祥和,快乐。过一个好的60大寿有益 健康 长寿,和睦兴旺。
80岁过中寿,同龄人已去之五六,而自己的孙辈已大多成家立业,望着自己一家老小为自己合家团圆。虽然高兴,毕竟身体已不如前,以身体 健康 为主。
到了100岁过上寿,不过是万分之零点几的机会。如果自己身体尚好,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体,感谢儿女们的照顾。再 健康 的生活些时日。
人的一生过“生日”与“过寿”是有区别,过“生日”从一岁开始到一百岁年年可过。但是“过寿”就不同了,老祖宗规定人活到六十岁才算过寿,也就是过了花甲之年属于老年人了,但也只能称“下寿”,到八十岁是“中寿”,要到一百岁才能称“上寿”,因此人过“三寿”的岀处也由此而来。由于老底子人类生活贫穷落后,医疗条件差,疾病侵扰,一般年纪轻轻就作古归西了。人若活到八十岁己经了不起,能称高寿了。何况百岁上寿是望而莫及之事,真正活到者少至有少。过去八十岁以上老人过世属于喜丧,这时丧者己是四世同堂之人了,认为丧者的离世是一种归宿,家人并不悲伤,有条件的家庭还要大办丧宴悼念逝者。
封建 社会 ,由于人们生活物质缺乏,加上医疗条件差和医学技术不发达等原因,人们的寿命都不大,所以人到六十、七十、八十等,就要大宴宾客过三寿,以示对老人的祝福和庆贺。
在我的家乡,人到五十九岁时,就过六十花甲寿诞,人们叫做做生望生,讨个好吉利。人过花甲寿,是不比平时过生日的,主人要亲到亲朋好友家接客的。老人的寿诞日是风雨无阻非到不可的。到时鞭炮齐鸣,热闹非凡。寿星家门贴上大红喜庆的寿联。花甲寿联有,重新甲子春初度,乐奏笙歌寿又登,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等。这吉庆大红的寿联,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七十岁叫古稀寿,也叫中寿。也是在六十九岁过中寿。因我的家乡是不过八十岁中寿,也不知其原因,只知过七十的古稀寿的有,过八十的少。其寿联有,
七彩云霞献寿锦,十分酒意溢华堂。
童颜鹤发寿星体,松姿柏态古稀年。
九十岁叫冻梨寿,也称上寿。活到九十者就不那么多,当然就值得庆贺一番。以示对老人的敬重和祝福。九十岁的寿联有:瑶池草熟三千度,海屋筹添九十春。九老寿留千载笔,十年再进百龄觞。
百岁叫期颐寿。人到百岁是难遇之高寿。更值得操办老人的寿诞。寿联曰,天边已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家中早酿千年酒,盛世长歌百岁人。逾百岁叫殊寿。
总之,在我的家乡过三寿是六十岁、七十岁、九十和百岁。随着 社会 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生活物质丰富,医疗条件好及医学技术发达等,人们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因而人们的寿命不断地增加,古稀老人和过古稀年及八十多岁的老人大有人在,所以大多老人把过三寿看得稀松平常。在我家乡过三寿的老人虽有,但不多。这些都见证了在党的英明领导下,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现在人们生活物质丰富和寿命的不断增加超越了往古。更得益于党的英明领导。
“老人过生有三寿”之说不仅仅是农村老话,是全国流传广泛的俗语。也就是说,不管是农村,还是其他地方,大都是这种说法。
湖北湖南江西一带,至今还流传着一段《老人过生有三寿》乡村歌谣 :“六十为下寿,八十为中寿,百岁为上寿。寿活双甲子,眼欢六代孙。”
民谣中对老人过生的三寿说得很明白,即下寿、中寿、上寿。三寿的年龄也非常说明了,分别是六十、八十、百岁。寿活双甲子,眼欢六代孙,即六十为一甲子,双甲子是一百二十,也就是说老人活到一百二十岁,眼前出生的孙子已是第六代人了。
我国古代历来就有三寿的说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三老”的说法。如《文选·张衡 东京赋 》载:
“三老”为古代设立的一种乡官。开始设置时,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掌管民间百姓的教化工,由乡村德高望重的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担任。后来演变成一种具有 社会 管理和教化的乡官。这种说法明显带有政治色彩。
二是比现在的“三寿”标准要高。古称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
三是和现在的标准一样,六十为下寿,八十为中寿,百岁为上寿。
民间现在对寿的称法还有多种,比如把七十称为大寿,八十为上寿,九十为老寿,百岁为期颐。还有的称七七称喜寿,八十八称米寿等。 这种寿称严格地说,都不在民间传统的“三寿”之内,是对寿的另一种尊称,但如果按地方习俗称“三寿”,也是不可轻易给予否定的。
2、“老人过生有三寿”的说法有什么道理?农村“老人过生有三寿”的说法,指的是老年长者的三个不同阶段,一种年龄段的划分。这种划分与一些地方做寿的习俗有紧密的联系。
比如, 过去一些农村由于寿命比较短,把做寿时间提前到了五十。 这种说法有很多读者朋友感到很奇怪,因为我国很多地方要到六十花甲才能做寿,没有听说过五十就可做寿的,还为此争论不休。其实这就充分体现了我国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五十做寿在南方很多农村都是这样,并且与做寿材联系在一起,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做棺材,这主要还是与旧时农村人结婚年龄小,平均寿命较短有很大关系。当然,南方农村也并不是所有的农村都是到了五十可以做寿,也有一些地方要到六十岁才可以做寿。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习俗讲究做寿做双 ,也就是说五十、七十、九十做寿时,最多也就是小范围的,很多农村的老人干脆不让做,还有的农村老人有“躲生”的习俗,如湖南、湖北等一些地方,认为逢单做寿对寿星不好。而在六十、八十、百岁时,可以大办一次。
其中的理由是,农村说法是五十九岁死时还算是短命。 六十正式进入老年,也就是说进入了下寿的年龄,自然是值得庆贺。八十岁进入中寿阶段,也是一值得庆贺的寿辰 ,到了这个年龄段以后,老人即使去世,也是喜丧了,有的农村是不能哭的,算是寿终正寝。 而到一百岁的人,也就是上寿,又称期颐,就要大办寿宴,不过能进入这个阶段的老人是可遇不可求。
我国地域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对“三寿”的说法也有不同的理解,也就有了不同的做寿习俗。 比如说,有的地方做寿,男女不同,男做单,女做双,也就是说,男的做五十、七十、九十,女的做六十、八十。还有的地方上百岁时不能做,或者要提前做,叫“百岁要藏”。诸如此类,地方做寿习俗多种多样,不可尽数,正是“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要说“老人过生有三寿”讲出什么道理来,其实 传统民俗文化本身就无法讲道理,也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是一种民间的传承,同时也在传承中不断变化,以适应时代要求。
事实上, 我们现在民间流行的寿文化,并非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寿文化,是在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寿文化。 比如说,现在很多农村祝寿时,订做生日蛋糕,吹蜡烛,唱生日歌,就是吸收了西方的生日文化。我们同样也讲不出这种祝寿方式到底有没有道理。
六十岁以上,年年防死。七十岁以上,月月防死。八十岁以上日日防死。因此人们把过寿看的非常重要,老年三个阶段的寿期!
人生如无大病,能自已照顾自已,不用求子孙的吃住。再长寿过百也受亲人尊敬的。如疾病痴身,不能自理,身体和生活靠子孙照顾的那就活再长也无意义,徒增痛苦折磨和令子孙厌倦。早走早好。当然是指70以上老人。
J. 君王想要长生,召唤一老头询问长寿秘诀,为何后面老头当场敲掉了牙齿
这个君王就是唐玄宗,而这个老头就是张果老,他之所以敲碎自己的牙齿是因为唐玄宗不相信他能够长生不老,所以他敲碎自己的牙齿来证明,因为在敲碎之后,又能够自己长出新的牙齿来。
而张果老面对玄宗的质疑只是笑笑,并跟玄宗说,他并没有什么能长生不老的秘诀,但是他的牙齿虽然所剩无几,但是每当脱落完以后,又能长出新的牙齿来,玄宗自然是不相信的,于是张果老当着玄宗的面敲碎了自己的牙齿,这一举动也让玄宗和其他的宫女太监吓了一跳,于是玄宗令人将张果老扶回寝殿去休息,谁知过了一会儿张果老来面见玄宗的时候,牙齿已经全部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