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消化道出血怎么办
1,寻找出血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急性大量出血者,应根据老年人出血后生理变化特点,迅速作出处理,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采取平卧位,两膝弯曲或抬高下肢,应避免低头位时影响呼吸功能以及将血液吸入气管,并有利于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仅有黑粪者可不必禁食,呕血停止后,可进温凉米汤,豆浆或牛奶,而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应该禁食,一般来说,进食流质可减少胃饥饿性收缩,能中和胃酸和恢复体力,有利康复。
发生出血后,在检查的同时要进行紧急处理,包括立即输液,必要时输血或胃内给冷盐水洗胃及必要的止血药(云南白药,三七粉,凝血酶等;静脉内滴注甲氰咪胍或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还可通过内窥镜局部喷酒药物等。近些年来采用的高频电凝和激光止血等新技术,有效率达94%-95%,此法适于不宜做紧急外科手术者,对肝硬化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还可在内窥镜下注射硬化剂止血。
2,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性溃疡及肝硬化等。
3,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有节,切忌暴饮暴食,忌酒忌烟,不要饮用浓茶和咖啡。
4,注意药物的使用,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需使用时,应加用保持胃粘膜药物。
5,要定期体检,以期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在出现头昏等贫血症状时,应尽早上医院检查。
(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观察神色和肢体皮肤是冷湿或温暖;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与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液路并测定中心静脉压。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多数病人在出血后常有发热,一般毋需使用抗生素。
(二)补充血容量:当血红蛋白低于9g/dl,收缩血压低于12kpa(90mmhg)时,应立即输入足够量的全血。要避免输血、输液量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或诱发再次出血。
(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处理
1.胃内降温
2.口服止血剂
3.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
4.内镜直视下止血
5.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非外科手术治疗
(1)气囊压迫
(2)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治疗
(3)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a、一般治疗
b、手术治疗
c、介入治疗
d、内镜治疗
(4)手术处理
②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观察神色和肢体皮肤是冷湿或温暖;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与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能路并测定中心静脉压。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多数病人在出血后常有发热,一般毋需使用抗生素。 (二)补充血容量 立即配血...,等待配血时先输入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尽早输入全血,以尽快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及改善急性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紧急输血指针:血容量明显不足、失血性休克、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血细胞比容低于25% 注意:对肝硬化站静脉高压的患者要提防因输血而增加门静脉压力激发再出血的可能性。要避免输血、输液量过多而引起急性肺水肿或诱发再次出血。 血容量已补足的指征:四肢末端由湿冷、青紫转为温暖、红润;脉搏由快、弱转为正常、有力;收缩压接近正常,脉压差大于4 kPa (30 mmHg) 肛温与皮温差从大于3 ℃转为小于1 ℃;尿量大于30 mL /h; 中心静脉压恢复正常(5 cmH2O~13 cmH2O) 。 (三)止血 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外的其他病因所致,消化性溃疡最常见) ①抑制胃酸分泌药 临床常用H2受体拮抗药及质子泵抑制剂(前者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后者有奥美 拉唑等),以提高和保持胃内较高的pH,有利于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有道德止血过程。 治疗大出血时,一般采用能静脉给药的制剂。 ②内镜直视下止血(适用于有活动性出血或暴露血管的溃疡) 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光凝、高频电凝、微波、热探头止血、血管夹钳夹,局部药物喷洒和局部药物注射。 临床应用注射疗法较多,常用的药物有1∶10000肾上腺素、高渗盐水、无水酒精及硬化剂等。 ③手术治疗 溃疡病出血当上消化道持续出血超过48小时仍不能停止;24小时内输血1500ml仍不能纠正血容量血压不稳定;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再出血者;内镜下发现具有有动脉活动出血等情况死亡率高达30%,应尽早进行外科疾病手术。 手术指征是:大量出血并穿孔,幽门梗阻或疑有癌变者;年龄在50岁以上,有心肾疾病,经治疗24 h以上仍出血不止者;短时间内出血量很大,出现休克征象者;急性大出血,经积极应用各种止血方法仍不止血且血压难以维持正常者;近期反复出血,其溃疡长期不愈合;门静脉高压反复大出血或出血不止者。
③ 50岁病人上消化道出血输生理盐水时滴速调到多少
你好!病人上消化道出血输生理盐水低速一般在。60下左右。如果有心脏病稍微再调慢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