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寿养生报社真的存在吗
真的。长寿养生报概况大庆新闻传媒集团主办的《长寿养生报》是在原《科学生活报》基础之上根据广大读者的建议与实际需求而更名改版,是真实存在的,该报在养生保健、科学生活等方面更加细化,更具有服务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2. 南宁有高铁到巴马长寿村吗
有的。
与以往高铁无轨站一对一的运输结构不同,巴马高铁无轨站创新实施一对多运输,即以广西百色站为中心站,通过开行无轨站大巴车,与巴马县境内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坡月长寿村世纪养生园、武周大酒店、巴马汽车站4个分站点无缝对接,实现高铁与景区、酒店、公路客运站直连直通,进一步打通旅游的最后一公里。
南宁到巴马的旅途时间将由原来乘坐大巴出行的4.5个小时压缩至2.5个小时;广州到巴马的旅途时间将由原来乘坐大巴出行的14个小时压缩至7个小时。
(2)长寿最新新闻扩展阅读
2018年12月28日,在广西高铁迎来安全运营5周年之际,广西区内第14个高铁无轨站——巴马高铁无轨站开通运营,无缝衔接的高铁无轨站运输网络,让地处边远地区不通高铁的巴马县分享了高铁红利。
巴马国旅区高铁无轨站旅游集散网的开通,解决了巴马国旅区(除凌云、乐业两个县外)未通高铁百姓搭乘高铁列车“最先几公里”和“最后几公里”问题。
3. 健康大新闻:吃油吃出长寿来
近期,杭州永旺超市里一个“绿色”的食用油柜台十分抢眼。不仅老年人经过都会停留片刻,很多年轻人也都来一探究竟。究竟什么油,不但能让儿女们纷纷推荐父母用,竟还有个神奇的百岁故事。
原来还真有个老寿星,吃油吃出一百岁!安徽天长市万寿镇汊河村生活着一个远近闻名的百岁老寿星陈月兰。老人唯一与常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就是每天雷打不动喝两口生菜籽油,一喝就喝到了102岁。百岁老人的故事启发了一直致力于以“让亲人吃上好油”为使命的青海文泰粮油,连续3年多次亲赴天长研究百岁老人的长寿秘密。
最终发现老人的吃油玄机:她只喝儿子种在地里、不打农药、用土法榨出来的油。检测发现,这样榨出来的油保留了菜籽的天然营养,富含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人体健康有益物质。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种子是维生素E的天然宝库,来源于植物种子的天然维生素E,具有惊人抗氧化价值,是自然界中的三大抗氧化剂之一。且人体对天然维生素E的吸收率比合成维生素E高2.5倍。实验数据表明,人体细胞进行繁殖分裂50次后便会死亡,而用维生素E处理过的细胞,可分裂120次以上,即将细胞的生命延长了2.4倍。说不定这就是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之一。
但种子中的天然维生素E并不能轻易保留。维E在种子保存过程中将流失一部分,经过传统热压榨、精炼等工艺将流失一大部分,最后传统工艺的食用油中就只含有非常少量的天然维生素E。
青海文泰粮油在发现百岁老人的吃油秘密后,专门联合江南大学等国内专业科研机构解决了这一难题,并开发出相关专利技术,保障“种子怎么样,油就怎么样”。
每一颗种子均可发芽,种子在保存过程中活性休眠,降低维E流失,压榨时活性复苏,营养更具生命力。
无高温破坏、无化学用品、无精炼过滤,引进国际高端食用油低温冷榨技术,压榨过程中让种子的多重营养自然留在油中!
通过2项关键技术,青海文泰粮油最终实现了菜籽油天然维生素E含量每100g约含75.3mg,花生油每100g约含37.3mg,葵花籽油约含73.9mg,亚麻籽油约含48.1mg的高维E含量,同比市场高约0.5-1倍,并推出了百岁笑维E食用油。
最后,现场的工作人员还告诉我们,除了高含量的天然维生素E等营养,几乎每一款油百岁笑的油都保留了种子的天然香味。无论菜籽油还是花生油,不用炒菜加热,打开就能闻到一股新鲜种子的味道,很多体验者都表示,这就是小时候油的味道。
市场上数一数二的天然维E含量,再加上天然的种子香,不仅吃出了百岁健康,还吃到了小时候的安心味道,看来这个来自青海青藏高原的“百岁笑”在安全用油的食品安全风波后,终于又给了父母群体和儿女群体健康用油的一大新选择。
4. 少吃点为何促长寿Cell子刊报道代谢网络秘密
5 月 20 日的《热心肠日报》,我们解读了 9 篇文献,分别关注:禁食,长寿,代谢,肠内分泌细胞,GVHD,风湿病,胆汁酸,婴儿,肠屏障,体外模型,环境保护。
Cell Metabolism——[22.415]
① 小鼠分为低脂低糖饮食组和高糖组,组内又分为随意进食、每天一餐(禁食12h)及热量限制组(CR,禁食20h),基于肝脏和血清样本进行多组学分析;② 基于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轴形成的单碳、蛋氨酸和硫途径,是两种禁食模式促长寿相关的关键代谢枢纽,相关通路主要与解毒、分子周转、修复和合成等功能有关;③ SCFA(丙酸和丁酸)代谢和必须PUFA(亚油酸和亚麻酸)代谢,是CR中的关键通路;④ 在猴子模型中也有相似的发现。
【主编评语】
【原文信息】
Cell——[36.216]
① 不同肠段的类器官中诱导人肠内分泌细胞(EEC)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NEUROG3的表达,48h后成功获得肠段区域特异的EEC;② 基因编辑技术标记出人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EEC分泌的十种激素;③ 单细胞测序绘制人EEC图谱,其中分泌TPH1的肠嗜铬细胞最多,是最常见的EEC亚型,个别EEC亚型携带多种EEC激素受体;④ 人和小鼠的EEC图谱在激素、感知受体和转录因子等有差异;⑤ 分泌素诱导GLP-1产生表明EEC间通讯;⑥ 近、远端小肠类器官分泌的激素种类不同。
【主编评语】
【原文信息】
Blood——[16.562]
① 氧化三甲胺(TMAO)或高胆碱饮食加剧同种异体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而胆碱类似物3,3-二甲基-1-丁醇可逆转TMAO引起的GVHD严重性;② 在GVHD小鼠体内观察到TMAO诱导的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和分化为T辅助亚型,但体外培养中未发现;③ TMAO通过增强NK-kB的核定位诱导NLRP3表达,通过线粒体的ROS激活NLRP3,从而在体内和体外诱导巨噬细胞的M1极化;④ 在使用TMAO的情况下,GVHD小鼠体内NLRP3的缺失不仅阻断了M1极化,且逆转了GVHD的严重性。
【主编评语】
【原文信息】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14.299]
① 肠道菌群是触发和驱动自身免疫疾病必需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抗炎菌(拟杆菌属等)减少,共生致病菌(梭杆菌属等)升高;② 药物微生物组学可改善风湿病药物的选择;③ 通过饮食、益生菌/元等间接调节菌群或可改善风湿病,例如地中海饮食可能对类风湿关节炎有益,益生元可能缓解脊柱关节炎;④ 通过粪菌移植直接调节菌群也可能治疗风湿病,但目前还缺乏决定性证据;⑤ 菌群研究有助于风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精准治疗。
【主编评语】
【原文信息】
Immunological Reviews——[11.292]
① 肠道菌群通过影响可调节激素分泌和免疫代谢的胆汁酸(BA)池参与宿主的生理活动;② 肠道菌群及其产物BA是减肥手术效用的潜在机理之一,或是肥胖相关的三阴性乳腺癌的介质之一;③ 肠道外组织的菌群及其产物BA或参与癌症进程,如消除梭菌属XIV、增加初级胆汁酸和降低次级胆汁酸可减缓小鼠肝癌进展;④ BA或其受体可调节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等免疫细胞,促进抗癌免疫反应;⑤ BA受体和菌群及其代谢物或是未来癌症治疗的新靶点。
【主编评语】
【原文信息】
Gut Microbes——[7.823]
① 乳兔模型发现,从哺乳期至断奶期摄入饮食结构的变化会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其中刚开始断奶时变化较大,随后趋于稳定;② 盲肠代谢组分析发现,肠道菌群代谢物的成分也随之变化,变化趋势与菌群结构变化相对应;③ 高通量微流控qPCR分析盲肠黏膜转录组变化,观察到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发现盲肠屏障随断奶而成熟;④ 使用断奶后盲肠上清处理体外类器官进行体外验证,发现菌群代谢物确实能促进盲肠屏障成熟及转录组变化。
【主编评语】
【原文信息】
Gastroenterology——[19.233]
① 开发了一个两腔室共培养系统(iHACS),厌氧的上腔室培养肠道厌氧菌,通气的底部腔室培养结肠上皮细胞;② 该系统内结肠上皮具有完整的细胞极性、黏液层和干细胞层级;③ 该系统可使丁酸梭菌、Akk菌、青春双歧杆菌、脆弱拟杆菌等正常定殖于结肠上皮,并激活结肠上皮相关基因(MUC2)和干细胞标记基因(LGR5、AXIN2、PTK7)的表达;④ Akk菌的生长依赖于分化的结肠上皮。
【主编评语】
【原文信息】
ACS Photonics——[7.143]
① 16S rDNA测序分析发现,琥珀刺沙蚕肠道微生物丰度随前肠、中肠、后肠逐渐减少,但细菌多样性相似;② 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实验发现,底物利用效率随前肠、中肠、后肠逐渐降低,且在厌氧条件下效率较高;③ 使用肠道不同区域微生物对24种有机污染物进行代谢测试,发现中肠区域肠道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能够代谢其中的22种;④ 体外生物转化实验发现,毒死蜱(chlorpyrifos)可被肠道微生物显著降解,而马拉硫磷(malathion)较稳定。
【主编评语】
【原文信息】
Nature Communications——[11.878]
①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人类活动释放的甲烷有11%来自于水稻田;② 电缆细菌可以在水稻种植土壤中有效增殖,并与水稻根紧密连接,可降低水溶氧向土壤扩散;③ 电缆细菌可以通过硫化物电氧化(e-SOX)的方式增加土壤硫酸盐含量,并降低7.2mm深度下的pH;④ 硫酸盐可增强硫酸盐还原细菌的竞争优势,与pH降低共同作用,降低产甲烷菌活性和产甲烷能力;⑤ 实验条件下,电缆细菌可降低93%的甲烷释放。
【主编评语】
【原文信息】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FU,爱的抉择,Dr.Smile,orchid,楸楸,Johnson,Zhonghua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5-19 | 有Nature有Gastroenterology,近期IBD研究亮点纷呈
05-18 | 于君团队再突破:肠道菌可影响阿司匹林对大肠癌的预防作用
05-17 | 难以集中注意力?可能是饭里的饱和脂肪太多了
05-16 | 新冠时期的代谢疾病研究
05-15 | 阴道益生菌RCT登上NEJM,有效!
05-14 | Nature再发文:神经炎症重不重,肠菌或有决定性作用
05-13 | Cell重磅:母鼠“肠-乳腺轴”对后代免疫的关键性影响
05-12 | Gordon新作:益生菌+螺旋藻等组合,或促疫苗免疫响应
05-11 | 过犹不及:短链脂肪酸过高,或拖累肿瘤免疫疗法
05-10 | 跟踪4699名糖尿病人11年:减晚餐到早餐,死亡风险降低
5. 重庆市长寿区发生山火!这一是否造成了人员伤亡
根据重庆市长寿区新闻媒体办公室所发布的信息,重庆市长寿区发生的山火事件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根据目前的消息,重庆市长寿区的山火事件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在这次火灾事件中当地的消防救援部门出动了不同类型的救援设备以及救援直升机进行灭火,所以重庆市长寿区的山火自燃事件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相信很多朋友在网上看到的全是关于重庆多地区出现的森林山火自燃事件,而这些山火事件并没有难倒当地的重庆人民,相反他们在遇到这些自然灾害的时候越挫越勇,他们组成团队上山去支援消防救援队,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消灭山火。而在重庆市长寿区发生了山火自燃事件,当地的人们纷纷为一线战士送水送粮,同时当地的人们也紧急参与了救火行动中,从这些举动就可以看得出来重庆市人民团结一心,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外省人员学习。
6. 印度研究员称找到最长寿居民已180岁
据俄罗斯“Vista新闻”网12月20日消息,印度研究人员找到地球上最长寿的居民,他如今已满180岁。对此,大家还是表示存有疑问的,180岁长寿老人叫什么?是哪里人?还有的就是表示疑问的,这个长寿老人活到180岁是真的吗?
印度研究人员成功找到如今地球上最长寿的居民马哈什塔·穆拉斯,他在不久前已满180岁。这位老人居住在印度瓦拉纳西市。已知的是他出生于1835年,但是该信息因为之前证明文件丢失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
专家还指出,分析相关数据发现,印度居民平均寿命为75岁,因此马哈什塔·穆拉斯已满180岁是相当罕见的。尽管年迈,但他头脑清醒。马哈什塔·穆拉斯还称,他比自己所有的直系亲属都要长寿。
这位长寿老人叫马哈什塔·穆拉斯,是印度瓦拉纳西市人
7. 求长寿的秘诀
分类: 生活
解析:
健康长寿八秘诀
1、要“和平”,不要“战争”。经常吵架和带有敌意的夫妇,其血压和心跳速度要比和睦夫妇双方的免疫系统被抑制长达24个小时。 相反,美满的婚姻能起到保护健康的作用。
2、成人也应打预防针。专家认为,成年人如果没有注射过麻疹、流行性腮炎和风疹等方面的预防针,他们就有可能患上此类所谓的“儿童疾病”。
3、要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4、睡眠时间不能省。专家指出,一天睡7-9小时对健康极为有利。睡眠时间同长寿也有关。美国加州卫生局的一项调查发现,每晚睡6小时以下的人,有高出70%的机会比睡7-8小时的人早死。
5、注意身体发出的各种信息。人的身体会通过疼痛等,甚至通过大脑的微弱的直觉发出一些健康方面的信息。必须对此加以重视,不能大意。
6、热爱自己的工作。没有工作满足感会引起许多疾病,如头痛、感冒、消化不良、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7、养成多吃鲜水果蔬菜,植物油和不去麸粮食,少吃肉类和动物脂肪的所谓“地中海型的饮食习惯”。专家认为,这种饮食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心脏病、癌症等恶性疾病的发生。
8、要有精神支柱。
相关新闻
长寿六要素
欲长寿须克服不良习惯
长寿十戒
秘诀七招 延缓衰老
勤练器官防衰老
养生保健十二少
如何推迟衰老
健康长寿的十大诀窍
抗衰老食谱
秘诀六招 延缓衰老
年轻10岁的秘诀
十二时辰养生法
食干果可养生
怎样才能保持健康和长寿?一般人认为,除了遗传因素外,避开诸如吸烟、酗
酒和高胆固醇食物一类危险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许多科学家近来认为这还
远远不够;人们还必须培养有利于健康和长寿的人格特点和卫生习惯。以下便是国
外科学家们通过最新研究所发现的,要求人们在健康长寿方面尽量做到的八件事:
1、要“和平”,不要“战争”。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最近的一项对新婚的夫
妇的调查发现,经常吵架和带有敌意的夫妇,其血压和心跳速度要比和睦夫妇双方
的免疫系统被抑制长达24个小时。
相反,美满的婚姻能起到保护健康的作用。以色列最近的一项对10000名
男性的调查发现,如果妻子对丈夫是富于爱心和体贴入微的,丈夫即使患了严重的
心脏病,胸痛的发生率也要低得多。
专家们还认为,适度的性生活对健康大有益处。美国人类性活动高级研究所的
麦克伊尔凡纳所长最近指出,性生活能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能提高人的疼痛阀。
他认为性生活是天然的镇痛剂和心理压力缓解剂。在日前的一项对55000人的
研究中,麦克伊尔凡纳发现,在性方面活跃的人比性冷淡的人的焦虑和敌意都要少
些,身体也更为健康。他认为,性生活可能是最理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成人也应打预防针。专家认为,成年人如果没有注射过麻疹、流行性腮炎
和风疹等方面的预防针,他们就有可能患上此类所谓的“儿童疾病”。美国纽约州
立大学的内科学博士加德纳认为,应该像儿童接种疫苗那样重视成人的疫苗接种。
在美国,据会计,每年有50000-70000成年人死于流感、肺炎、乙肝并
发症等一些本来打一剂预防针就能避免的疾病。据统计,在一些西文国家,流感预
防苗可以有年轻人身上减少70%-90%的发病率,并大大降低老年人因流感而
发生的住院和死亡机会。
美国公共卫生部门目前已要求65岁以上或心脏和肺部有问题以及免疫功能遭
到损坏的人注射肺炎疫苗。据统计,这可以减少60%的发病率。在美国,每年有
20-30万人感染上乙肝。由于有1/3的乙肝个案感染原因不明,该部门要求
人人注射乙肝疫苗。
3、要有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研究发现,健康长寿的人往往都会有一些亲
密的朋友,并且也很关心他人。研究还发现,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能使孕妇更容
易顺产,使人的免疫功能增强,使吸烟者更容易戒烟,使健身计划更容易被坚持下
去,甚至能帮助战胜癌症。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调查发调查,晚斯乳腺癌
患者如果每星期都参加一些与治疗有关的小组活动,她们的生存期要比单纯接受治
疗的同样患者长两倍。
美国一位健康问题专家索贝尔博士指出,缺乏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危害与吸烟
和不运动不相上下。美国加州的一项调查发现,与他人的联系越少,就越容易死于
心脏病、脑动脉硬化和癌症等疾病。
专家认为,缺少朋友,可有用帮助他人来弥补。美国最近一项对3300名志
愿者的研究发现,乐于助人的人在身心两方面都要比其他人健康。
4、睡眠时间不能省。专家指出,一天睡7-9小时对健康极为有利。他们认
为,睡眠不足,不仅使人感到疲倦,而且也容易使人消极地看待人生。
睡眠时间同长寿也有关。美国加州卫生局的一项调查发现,每晚睡6小时以下
的人,有高出70%的机会比睡7-8小时的人早死。还有研究发现,深沉的睡眠
对人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很有益处。
5、注意身体发出的各种信息。人的身体会通过疼痛等,甚至通过大脑的微弱
的直觉发出一些健康方面的信息。必须对此加以重视,不能大意。一项研究发现,
密切注视自己的身体的各种“信号”的人,比对自己的健康毫不在乎的人要少生病。
6、热爱自己的工作。没有工作满足感会引起许多疾病,如头痛、感冒、消化
不良、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一项调查发现,从事了10年自己不满意的工作的人,
患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机会,要比热爱自己工作的人高出5倍。然而,并不是什么人
都能随心所欲地更换工作的。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克西
科赞米哈伊尔指出,令人满意的工作须具有多样性和挑战性的特点,往往不在于工
作本身,而在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对其的主观看法。因此,要善于找出自己工作中
令人满足的一面,并且在无法交换工作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对工作的消极态度转变
为积极态度。
7、养成多吃鲜水果蔬菜,植物油和不去麸粮食,少吃肉类和动物脂肪的所谓
“地中海型的饮食习惯”。专家认为,这种饮食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心脏病、
癌症等恶性疾病的发生。
8、要有精神支柱。在西方社会,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宗教信仰与健康有
密切的关系。近来有22个调查显示,常去教堂的人不易患其些疾病,其中包括中
风、心脏病、肺结核和其些癌症。科学家目前还不知道其中的确切原因。他们估计,
宗教信仰可能有助于人们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多的社会支持,更容易
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他们还猜测,希望和乐观的情绪可能有助于免疫功能的发挥。
8. 心脏不好难长寿!专家提醒:不想心脏受伤,这6件事别做了
心脏就像人体发动机,身体所有的功能,都需要心脏泵血来维持。但它又是最容易"受伤"的器官,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疾病,每年会无情地夺走几十万人的生命。
但是生活当中有一些人并不注重生活小细节,会觉得一些不起眼的习惯,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多大的危害。其实这些看起来不经意的习惯,时间久了之后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大家应该及时纠正伤"心"的坏习惯。
那么生活中比较伤"心"的坏习惯有哪些呢?
有一位美国心脏病专家曾经说过:"保护自己心脏最重要的场所就是餐桌。"很多心脏问题都是由饮食不当引起的。据了解,高血脂症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脑卒中等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脂等血脂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标准,除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外,还会影响脂质代谢,诱发糖耐量异常、糖尿病、脂肪肝、周围血管疾病、跛行等疾病。而高脂血症大多与饮食有关,是吃出来的病。
而这些"伤心"食物以后要控制:炸薯条、冰淇淋、牛肉干、香肠、熏肉、炸鸡、油条、膨化食品、猪大肠、咖啡等。
年轻人仗着自己身体素质好、恢复能力强,也不在乎白班夜班。研究发现,值夜班会增加24%的冠心病事件发生风险,23%的心脏病发作风险。不断有新闻报道的医生发生心梗、猝死,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很多年轻人特别是IT工作人员,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的事,这类人群也是心脏病猝死的高危人群。
《国际流行病学杂志》研究表明,哪怕是身体 健康 的人,长时间看电视也可能会有致命后果。看电视1小时可增加心脏病死亡风险7%,那些每天看电视4小时的人心脏病风险为28%。
如果你在看电视的时候再喝上几杯浓茶、咖啡或酒精等刺激性很大的饮料,还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的负担。建议老年人每天看电视要控制在1~2小时之间,注意休息。最好不要喝太浓的茶,以免刺激心脏。
年轻人久坐不动也很伤"心",一些办公室白领上班后久坐不动,下班后也是回家葛优躺,不喜欢锻炼,也容易得心脏病。
全球每天约有近10亿人吸烟,中国男性烟民数量世界第一,占全球数量的三分之一。而吸烟,会让尼古丁等大量有毒物质涌进身体,心血管、血脂及血液凝血功能都会受到影响;会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会使得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从而导致血脂血糖升高。血糖受损等于直接伤害心脑血管 健康 ;而且吸烟使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强,血粘度增高,损伤血管壁,使得本来就不光滑的血管更易堵塞,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年龄大、血压高、身体衰弱的中老年人,抽个烟、打个牌,更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上午6时~11时被喻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人的心血管壁在清晨时最脆弱,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发都在此时。
易怒对心脏 健康 的威胁很大。人在愤怒时,身体会分泌大量增加让血管收缩的激素,让血压升高,从而诱发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糖。情绪激动、发脾气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也容易诱发心脏病发作甚至猝死。不少人就是在与他人争吵过程中发生的猝死。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了解这几个习惯其实是很伤心脏的,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做起来不经意,但是为了身体 健康 ,一定要从生活当中的一些小细节做起,这样才能够保护心脏避免受到危害。
9. 日本研究 长寿可能跟肠道大量抗菌物质有关
日本庆应大学与理化学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100岁以上人瑞的肠道内,拥有大量具抗菌作用的特定物质。由肠道细菌所生成的这个物质,可能跟人类长寿有关。
日本读卖新闻报导,这篇论文已刊载在「自然」(Nature)期刊。
研究团队针对日本约160名百岁以上人瑞(平均年107岁)进行粪便检体分析,发现人瑞体内被称为isoalloLCA的有机物(次级胆汁酸),较年轻人或中高年者多出数十倍以上。
isoalloLCA主要由一种肠内细菌所生成,可以抑制会引发腹泻或腹痛的肠内坏菌增生。
不过,目前无法得知的是,生成isoalloLCA的细菌究竟是本来就大量存在于人瑞肠道内,又或是因为长寿的结果而变多。
研究小组成员、庆应大学教授本田贤也说,isoalloLCA对抗菌药无法产生药效的部分细菌有效果,可能有助治疗与预防。
10. 人如何长生不老
问题一:人如何长生不老? 人不能长生不老,但却能改善身体素质,长寿健康。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 *** 位以及十多个特殊 *** 区均汇聚于头部。头顶中央(即前发际后5寸与后发际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鬃有太阳、率谷穴,额前还有印堂穴。
如以梳子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 *** 或 *** ,将会起到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强记忆力,醒脑提神,还能消除各种劳累疲倦、失眠烦躁、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聪耳明目等多种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有26块骨,19块肌肉,33个关节,50多条韧带,50多万条血管,4万多个汗腺……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
但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可见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显得尤为重要。历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并对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
针炙经典文献《灵枢・本输》说:“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肾出于涌泉”。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水井中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期不断,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又可以舒通心肾,滋生肾水,抑制肾脏虚火,排泄体内毒素杂物;
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御寒暖体,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各种疲劳,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同时,还能治疗头顶痛、疝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疾病。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唾液,即口水,呈半透明液体状。《辞海》解释说:“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和口腔壁上的许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为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达1-1。5升。据化验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维生素B、蛋白质(粘蛋白、球蛋白)、有机物、氨基酸、硫氰酸盐、碱性离子和钠、钾、镁、钙以及淀粉酶、麦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等物质。
中医理论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现代医学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
问题二:人能不能长生不老 人的新陈代谢其实是细胞的生长分裂死亡,而分裂次数是有限的,所以人不能长生不老。
以下是参考的资料:
我敢打赌,现在还活着的人中,肯定会有不少人能活到1000岁!”上个月,英国“基因狂人”奥布里・德格雷发出了这个惊世骇俗的断言。
实际上,这不是41岁的德格雷最惊世骇俗的言论。早在今年一月份,他就预言说,2100年后出生的“未来人类”有望活到5000岁。
5000岁是德格雷大胆的预言,1000岁则是德格雷的坚定信念。德格雷宣称,他已经破解了人类老化的公式,分析出导致人类老化的七个因子,如果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学和纳米技术对这七个因子成功进行干预,就可以停止老化过程,从而令人类的寿命延长到不敢想象的地步。
德格雷说,他相信他的研究小组能够在10年内为老鼠延长寿命,然后再花10年将新技术运用到人类身上。那样的话,现年60岁左右的人就有望享受他的研究成果。
他是个天才,还是个疯子?
美国“滑石板”新闻网站(slate)的文章煞有介事地称,“最起码,你要相信,德格雷是一个严肃的科学家”。
如果一个又高又瘦、留着2尺长棕色络腮胡子的家伙在酒吧里对你说,他是一名科学家,能帮助你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你肯定会想,这是个疯子。
奥布里・德格雷给人留下的就是这种印象,尽管他的确是英国剑桥大学的基因学家,并被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评为“全球最优秀的‘老化学家’”。
没有导师的博士研究生
德格雷是一名半路出家的生物学家,他原来是一名软件工程师。1985年,他从剑桥大学拿到了计算机学位。1991年,德格雷同一位校友结婚,他的妻子是一名基因学家,在剑桥大学基因学院工作。随即,德格雷被邀请加入基因学院做“计算机助理”,帮助学院建设基因数据库。
很快,德格雷对妻子的研究领域产生了兴趣,于是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猛啃基因学的文献。书读得越多,德格雷就越坚信,传统的“老化学家”们一直缺乏整合整个“老化学”研究领域的“大视角”,在这个领域,一直没有人整合各个分支的研究成果,并将其整合到一起。
于是,德格雷决心来做这个整合的工作,“我认为我能够做出贡献”。
德格雷的第一个“贡献”就引起了基因学界的轰动。1997年,他发表了一篇论文,对线粒体(细胞内部的“动力工厂”,给细胞的提供能量,维持各项活动)的老化过程提出了新解释。德格雷的工作得到了一致认可,生物学家承认,他的确找到了一个新发现。
提问者: s123321w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这是可能的。人体的衰老主要是由细胞再生能力的逐步减弱或逐步失去功能。
而造成衰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由基。在周衰老的斗争中,植物已经找到了对付自由基的有效方法,而动物还不能。因此植物的寿命很长,但终于有一天也会死亡。
还有一种观点:人的运动要是能达到光速,就能长生不老了...在10年后,100年后,或许一亿年后,人类的思维和运动就能达到光速,然后人类将会长生不老.
前部分说的基本上是对的,但不能说是“长生不老”,而只能说如果达到光速,时间就停止了。这是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的,可以信赖。
但是后部分却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在10年后,100年后,或许一亿年后,人类的思维和运动就能达到光速,然后人类将会长生不老.”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之所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不是因为“一亿年”的时间太短,需要更长的......>>
问题三:为什么人不能长生不老 2000多年前,秦始皇梦想长生不老,请道士大练仙丹,又派五百对童男童女乘船去海上仙山,幻想能找到长生不老药,然而,却最终没能逃过死亡这一关。当然,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违背不得。那么,人究竟为什么要死亡?人又为什么要不断地吃进食物?到目前为止,科学界只知道新陈代谢和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而对其中原因还不十分清楚。而对后者的解释是:人吃进食物一是因为需要能量,二是因为新陈代谢的需要:人身体器官中的一个个基本元素如碳、铁、钙等元素要被新的碳、铁、钙等所代替。然而,一样是碳、铁、钙,为什么一定要被另一同样的碳、铁、钙元素所代谢掉?这其中原因,科学界至今还不清楚。
自然界的许多事物都是一对平衡相反的力量,如:力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又如:人类在建造房屋道路等建筑物时,大气、雨水和温度差等自然因素又同时在风蚀破坏这些东西。同样道理,在生物界,也有一对平衡相反的力量,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菌的分解破坏作用。一方面,太阳给予地球光和热,绿色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把吸取的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动物又以这些植物为食,在体内将之消化和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维粒: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然后被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吸收利用,并重新参与生命活动,进而成长、壮大,繁衍后代。弱小的动物又被强大的动物所食,形成一级级的食物链。另一方面,细菌是自然界演化出来的分解有机物的微生物,那些有机物自被绿色植物合成之时起,细菌就对其开展“进攻”,要将其分解掉,分解还原成原来的形式,即:水、二氧化碳和矿物质等无机物。但如果有机物处于无菌或细菌不能活动的环境中,则不会腐烂,如:极冷或无氧气的环境中,冰山、冰雪和干旱的沙漠中动植物不会腐烂,其道理就在此。因而,在细菌能存活的环境中,有机物终究要被细菌分解掉,都有一定期限的寿命,不可能永远存在。一般地,这些有机物的存在寿命长短不等,其寿命的长短除受自身的抵抗力因素影响外,还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如:干木料放在室内能保存数十年不坏,而放在湿热的环境中则很容易腐烂。而有机物要维持自身的生存,自被绿色植物合成之日起,就要同各种细菌“作战”。各种细菌微生物随时伺机对有机生物开展进攻,它们或从其体外或体内侵入,或随被吃进的食物或饮进的水进入生物体组织内。当这些细菌侵入这些生物体内,其体内的细胞便将这些入侵的细菌包围起来消灭掉,从而使自身免受侵害,保证生命个体正常的运转。在消灭入侵细菌的过程中,细胞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如果没有能量供应,入侵的或随食物进入体内的细菌就无法被消灭,有机生物就会被细菌分解掉,其生命就会终结。所以,一个人或动物即使静止不动,也要吃进一定的食物,消耗一定的能量。有机生物在同细菌作战的过程中,不断有受伤、受损、老化或将被分解掉的细胞,这些细胞再也不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和履行自己的职责,于是,要被新吸收的有机物所替换,这便是为什么人和动物总需要不断地吃进食物并进行新陈代谢的原因。可以说,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就是不断地吸收(植物则是自身合成)那些能参与生命活动的有机物维粒和能量,代谢掉那些破损、老化或即将被分解掉的有机物维粒的过程。当然,有机生物的新陈代谢还需一些无机物(如水、食盐等)的参与才能实现和完成。
在地球生命诞生的最原始阶段,一些无机物受到外界因素如雨水、光照和气温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结构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物,同时,细菌等维生物也随之产生了。有机物在自然界诞生之后,为了抵抗细菌的进攻,它们聚集在一起,进行了分工和协作......>>
问题四: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 现阶段还不可以,但是有一天科学家可以研究出最科学的DNA结构,人就有可能长生不老了 人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年老后的我们,身体细胞内的DNA已经和我们出生的时候的DNA有很大的差别了。而这种差别绝大多数都是不好的,可以称之为差错。这种差错导致了身体器官功能的衰竭,甚至功能完全丧失。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错呢?那是因为细胞分裂的时候都会复制DNA,根据概率论来说,那么长的DNA每次复制都会产生一定差错,就像抄一本很厚的书,难免写个错别字。所以在经过50次左右的DNA复制之后,差错的积累已经很大了,所以细胞功能就会丧失,细胞死亡,细胞死亡多了,人也就死了。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癌细胞却可以无限复制,那是因为癌细胞复制的并不是完整的DNA,而只是一个DNA片段,抄一本书会写错别字,如果只抄几个字的话,写错别的概率就小多了,但也是会写错字的。所以癌细胞并不是无限复制的,复制到一定代数也是会因为差错而死亡,只不过时间会很久很久,甚至超出了人类的历史。 目前知道的是,人体细胞分裂次数是50次,每次周期是2.4年,所以人可以活120年。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延长寿命有2个方法:1.增加细胞分裂次数。2.延长分裂周期。 现阶段的科技还不能够增加细胞分裂次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延长周期,延长每一代细胞的寿命。 人类的基因工程正在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研究人类的DNA,找到最完美的DNA结构,在细胞分裂到一定代数后,用生物机器人进入细胞内修复DNA之前差生的差错,让人体的DNA和新生的婴儿一样完美,这样,每过几十年修复一次,就可以达到长生不老了
求采纳
问题五:人类怎么才能做到长生不老 少玩游戏多看书 少生孩子多养猪 这样能长生不老了。 你试试吧 很有用的
问题六:人能不能长生不老 科学家认为,理论上人类寿命有120岁,乌龟有150岁,狗有20岁。
这种物种之间的寿命差异是由基因决定的。
科学家已经在若干个物种里找到了跟寿命有关的基因,
其中既有延长寿命的“长寿"基因,也有缩短寿命的基因。
生物体内有一种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叫活性氧,也叫自由基,
与机体老化、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细胞氧化会造成细胞损伤或老化,
而“长寿"基因的产物能防止细胞氧化,从而使人长寿。
还有些基因的产物能修复受损的DNA,
或通过控制染色体长度而控制细胞的老化过程,也能使人活得更久。
科学家认为,生物体内与寿命有关的基因至少有上百个,现在发现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通过调节这些基因的表达,可以改变生物体的寿命。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遗传学家迈克??罗斯通过选择寿命较长的果蝇进行交配,培养出了可以活70 80天的果蝇,它们的寿命是正常果蝇的2倍。
※虽然基因对决定寿命相当重要,但并非决定长寿的惟一因素。许多科学家认为,环境和生活习惯在长寿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达到66%。所以想长寿的人应注意以下几点:坚持体育锻炼,节制饮食,控制体重;不嗜烟酒;适当服用维持生活素,尤其是维持生梗素C和维持生活素E;多吃素菜少吃肉;多吃生的蔬菜和水果。
※
寻找长生不老仙丹
补充褪黑激素的小白鼠,可以延长四分之一的寿命,
这个发现能否让人类长生不老的美梦成真?仍待医学界继续努力。
( *** 防医学院医学系金忠孝副教授)
意大利和芬兰科学家最近声称发现了一种新的与长寿有关的基因。他们发现,这种基因有3种变异体,分别为E 2、E 3和E 4。他们共研究了185名芬兰百岁老人,结果发现,体内含E 4的老人与长寿无缘,因为含该基因变异体的人,血液运送脂肪的能力差,比较容易患心血管病和心肌梗塞。而不少百岁老人的体内含有E 2基因变异体。据分析,E 2有助于增强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能使大脑和各器官之间更好地传递生理信息,使机体细胞和组织更有效地抵御疾病的袭击。
新陈代谢速度影响寿命
最新研究显示,新陈代谢加快有助于延长寿命。新陈代谢速度是指身体燃烧食物、制造能量的速度。英国阿伯丁大学的约翰和他的同事对42只老鼠做了新陈代谢测试,检测它们所消耗的氧气,直到它们死去。结果发现,新陈代谢快的一组老鼠的寿命是新陈代谢较慢的老鼠的3倍。
这一发现对传统的理论是一个挑战。过去,人们认为新陈代谢快的动物会更早死去。比如大像的寿命往往比体形小的动物长。但约翰认为,这一结论来自于不同物种之间的比较,而对同一物种的生物而言,新陈代谢快的比较长寿。现在,研究人员计划把这一理论应用到人身上,想用提高新陈代谢速度的办法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吃得少容易长寿
很多研究表明吃得少可能会使人的寿命更长。加利福尼亚大学做过试验,让试验鼠只吃半饱,它们的寿命就比吃得多的同类长1倍。正在进行的试验显示,严格的低热量饮食也有助于增加灵长类动物的寿命。照这样推算下来,人要是每顿只吃半饱的话,可以活到140岁。
据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古兰蒂说,如果能减少75%的葡萄糖摄入,就能延长25%的寿命。动物体内有一种基因对决定寿命非常重要,减少热量的摄入能增强这种基因的活性。同时,控制热量的摄入也使其他一些基因变得更加“沉默",从而减少了有害染色体的变化,有助于延长动物的寿命。
有研究发现,乞丐的健康状况比富人好。原因是他们从来不吃得过饱,粗粮吃得多。而且因为他们很少吃抗生素,肠道里助消化的细菌较多,这些都有利于健康。...>>
问题七:怎样才能使人长生不老? 长生与不老 这俩词儿 在人间里作为人来讲都没有的 也做不到 只有神仙可以办得到 你还对此奢望吗 你想一想 连秦始皇都做不到 你还敢想呀 美得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