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古人说50岁不建房,60岁不种树,70岁不添衣是什么意思
古人说50岁不建房,指的是过去人们的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人活到50岁,已经代表年龄够大了,如果这个时候盖房的话,自己体力跟不上不说,而且房子就算盖好以后自己也住不了多长时间,还是把这些事交给儿女去考虑吧,60岁不种树,大概值得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这种观念吧70岁不穿衣服指的是70岁,就是古稀的年龄了,这个时候,人们都是勤俭持家的,缝补补,能穿就行,古话不是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吗?再说过去的生活条件也不允许一般的人这样浪费
❷ 农村俗语“50不盖房,60不种树”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上下五千年,有不少农村谚语一直广为流传,这是数代先人所总结的经验之谈。其中有句也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意思也就是让我们多听老人的建言。
但也不是所有的谚语,都在当今这社会适用,就比如“50不盖房,60不种树”,这句话放在现今就不一定有道理,原因下面和大家讲下:
综上所述,农村老谚语,都是以当时的环境做出的总结,并不是每句话放在现今都有道理的。在现今的农村70岁,还下地做农活的人还是很多的。
而农村老人并没有什么收入的来源,如果还是按这句话的意思去遵守,未免有些消极悲观了。像是我曾经听有人说:他爸也是农村的50多岁就退休回家,不想再外出做活了,要求他儿女每个月每个人固定要给他多少家用钱。虽然说儿子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但50岁就要求儿女给他们养老,未免太过于懒了吧?
❸ 俗语“50不建房,60不栽树,70不做衣”是啥意思
“50不建房”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人到了50岁,就不要再盖房子了。咱们国人的特性就是人一辈子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感觉这样才比较有归属感。但是人到了50岁,已经算是高寿了。如果还没有房子的话,就不要再去折腾了。
因为建房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尤其是以前在农村,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而且建房子还要花费不少的钱,已经到了50岁,对于物质生活就要慢慢看淡了。建房子这种事情,可以的话就留给孩子们继续奋斗努力了。
这句俗语是老一辈的人总结出来的一些生活经验,放在我们当下,可能不见得还能够继续使用。现在农村也已经没有办法建房子了,大家更多的都是买房子。如果经济宽裕的话,到了几岁都能买房子。老人家也可以买新衣服,尤其是子女孝顺,看到老人家穿得漂亮,子女心理也特别的高兴。
❹ 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什么意思
我们总说每个年龄段都有其该做的事情,就如十几岁的孩子,就应该去学堂读书,增长见识。所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是告诉我们每个年龄段的身体状况。
在古代科技以及医疗条件都有限,况且古代又是以农业为主,所以当时的人们的寿命都不是很长,能有60岁就已经是高寿了!而这些年龄段的人不应该做什么呢?老祖宗也以俗语的形式进行表达,即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这又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生活在农村有三件大事,盖房、娶妻、生子,农村的孩子结婚相对较早,甚至二十几岁都有孩子了,自然也已经盖好了房子!不过人到五十,精力和体力都很难跟得上了,只能让下一代去盖 新房 了,并且五十岁的人身体机能也在衰退,已经经不起折腾了!因此在当时,以实际情形得出了五十不建房的这一说法!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苗长成大树尚且需要需要十年的时间,况且已经年迈六十的老人很难活到百岁,而种树是个体力活,六十岁的老人腿脚都已经不方便,体力也不支了。种树需要挖坑、浇水,如此体力劳动稍不注意就会动到筋骨,因此到了六十岁就不要干这种体力活了!
人一老,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在衰退,眼睛也花了,自然做不成针线活了!况且老年人已经习惯了节俭,他们认为,只要衣服干干净净的就好,没必要去花钱做新衣。出于对孩子的考虑,老人也不想给孩子增添太多的负担,况且已经七十岁了,不知道还有多长时间的寿命,能节俭一些就尽量节俭一些吧!
这句俗语对古代农耕社会中很是受用,毕竟当时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都有限,人们的寿命也不是很长!不过在快速发展的是今日,人的寿命也不断增加,甚至七十岁的老人还在一线奋斗着,所以这句俗语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文化传承就是如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这句俗语我们更能看出老人的无奈,也同样警醒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不要整日忙于工作,应该多拿出一点时间,给生养我们的父母,陪他们说说话,带着他们转转,或许这就是她们所想要的幸福生活!
❺ 农村有句老话“50不建房,60不栽树,70不做衣”啥意思50建房不好吗
农村有句老话“50岁不建房、60岁不栽树、70岁不做衣”是什么意思?其真的有道理吗?
记得有一年春天村里为响应国家的政策搞新农村房屋建设改革,当时只要家里住的是那种老式的砖瓦房都可以去村部申请2万—3万元的政府补贴进行翻修。那个时候我爷爷非常符合条件,所以我爸和大伯稍微商量了一下,准备给爷爷把家里的老房子翻修翻修。
我爷爷平日里是一个非常勤俭节约的人,那次奶奶说给家里换一个净水器他弄是没同意,爷爷说吃了大半辈子的山水,也没有见得哪天吃出了问题。
面对翻修房屋这样重大的决定,我爷爷肯定是不同意的。爷爷说我今年六十多岁了,都已经是半个身子进黄土的人了,还翻修这样的房子干什么呢!你男老太太在世的时候经常说“五十岁不建房、六十岁不栽树、七十岁不做衣”。还有你们以后逢节过年回来的时候不要再给我们添衣服了,家里衣柜里的衣服都是还是新的,大部分都还没有穿呢!
“五十岁不建房”。 说的是人到五十岁的时候由于生命经历的太多,所以逐渐的看淡了生活中的所谓的物质条件。其实他们想要的只是一个儿孙有福,人人平平安安、大吉大利的家。
“六十岁不栽树”。 小时候由于家里的山地一直荒废着,父亲便去集市上买了一大堆松树苗回来种,都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好像只买过一次树。所以说六十岁栽树是一种极不明智的选择,因为你根本就等不到树木长大的时候,到头来只不过是白白的忙活了一场。
“七十岁不做衣”。 中国人自古以来非常讲究百行孝为先,所以每逢过年回家的时候都要给家里的长辈买上一大堆礼物。但是对于七十多岁的人来说给他们买衣服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很多时候晚辈给长辈们买的衣服都只是放在衣柜里一动不动。爷爷说老衣服穿起来非常的舒服合身,不像新衣服穿起来总是感觉有点别扭。
农村有句老话“50不建房,60不栽树,70不做衣”啥意思?50建房不好吗?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农业 社会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 历史 中总结出了许多有用的智慧经典。有些以民间俗语的形式流传下来。比如说:“50不建房,60不栽树,70不做衣”那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拿到今天是不是还有现实意义呢?
1、50不建房,为哪般?
其实,古代人的寿命远比现在的人短。人活七十古来稀,也就是说很多人可能还没有活过60岁,那么你50岁花光家底建房子为哪般呢?房子的用处在于居住,如果你花光家底建起的房子自己还没有住几年就空置了那不是浪费吗?有人说,可以传给后代呀。其实,古代的房子质量远没有今天的房子坚固,没几年就得翻建,如果碰上兵荒马乱只能抛弃逃亡。所以,50以后不再建房子是智慧的选择。
2、60不栽树,又是为啥?
其实,所谓前人栽树后人摘果,也就是说栽树是为了吃果子或者是使用木材。而,木材要长成谈何容易,往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60以后再去栽树的话往往树上长了果子你已经吃不到了。甚至,树长成木材你也用不上了。最好的选择就是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在有限的条件下享受有限的幸福。
3、70不做衣,是不是太消极了?
其实,人老了穿衣打扮当然应该,但如果已经很老了购置一些衣物自己也穿不了几天,最后全是浪费。比如说,有些人已经病入膏肓,但还是大手大脚去购买一些自己根本穿不到的衣服,最后不是丢弃就是烧掉着实是可惜的。很多人最后几年都是在医院度过,即便是买的衣服再好也是只能穿着病号服离开。所以,想开了也就无所谓了。给子孙留点比浪费了强。
4、不吃不喝不穿,是不是太保守了?
其实,古人的这些总结充满了智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说,在一些地区,老人们往往为孙子孙女栽下树苗,将来爷爷奶奶走了,但是孙子孙女将来成家建房子就可以使用这些木材。即便是,将来孙子孙女能吃到树上的果子也是造福后人。还有的就是,往往老人花空一辈子的积蓄建房子,为的是子女或孙子女结婚成家所用。现代 社会 ,则是一家三代人6个口袋凑齐首付,为孙子女供套房子。所以,很多事情要看具体的情况。不一定完全死板的看问题。
这句话的意思是50岁以后不要建房子,60岁以后不要种树,70岁以后不要做衣服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50岁建房影响晚年生活。
50岁这个年龄过后,人的劳动能力下降,收入会减少,身体也比不上年轻时候。而且50岁过后,要为接下来的老年生活做准备。
但建房子是一项大工程,要耗费大量的钱财,很多时候要亲力亲为,对身体素质方面要求也高。
所以50岁以后不建房,一方面不要花费大量钱财去建房子,要为将来的年老生活做准备。另外也要注重自己的身体 健康 ,不要太过操劳。还有五十岁建房,自己可能住不了多久了,花那么大力气建房子不值得。
二、60岁栽树不一定能享受到栽树的益处。
人到了60岁,该努力拼搏的已经拼搏过,这个时候,要放下人生的重担,不要再做有长远计划的事情,开始颐养天年。
栽树是为了可以享受树长大后带来的益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如果60岁以后种树,辛苦浇灌施肥,除草驱虫,但到头来不一定能享受到树长大后的益处。就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说的一样,如果要种,就要想着是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三、70岁对新衣服没有什么需要。
人到了70岁,年龄是很大了,行动不便,很多时候待在家里。以前人们认为,穿新衣是要在隆重场合,出门见人才穿。
70不做衣是因为,做了新衣服也没有机会穿出去。也说不定哪天就倒下起不来,做了新衣服没有穿也是浪费。另外可能上了年纪的人,对身外物的追求没有那么大的热情,就不需要做新衣服,注重简朴得体。
这几句话提醒我们什么年龄不要做什么,是有一定道理的,是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指导人们对晚年生活做好计划,激励人们年轻时多拼搏。但放在今天看来,这几句话是有局限性的。
在我们现在看来,50岁左右还是壮年时期,很多人经过了人生前半段的财富积累,在五十岁的年纪买房建房的也有很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努力去争取,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用管什么年龄。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 情感 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在农村,5O岁不建房,6O岁不栽树,7O岁不做衣,5o岁建房好吗?
这些俗语都是过去在农村留传下来的,过去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不高,在农村建房,要买青砖小瓦,杉木树条,门料窗料等,还得请木工,瓦工,石匠。材料费,工钱再加上生活开销等。房子建成,主人是要肩负债务的,人上5O岁了。就没有什么收入,这债也许一靠子还不清,所以有5O不建房一说。
6O不栽树是说古时人最高寿命7o岁,一般树木十年才能成林。也就是说,你栽的树木自已不能享受好处,也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吗!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过去大人小孩穿衣都是缝缝补补,把肚皮填饱是好事,70岁做新衣。就说是浪费了布料,浪费了工钱。能省就省。要把钱用该用的地方。
时代在变化, 社会 在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以及居住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50多岁的人。买车子买房子很正常。他们靠的是技术和本领挣钱。6o多岁的人照样植树造林。他们为的是子孙后代,为的是对人类的奉献。处处绿水青山,花红柳绿是他们的梦想。当今 社会 。别说7O多岁。八九十岁的人也爱打扮。在公园,在广场。或歌或舞。哪一个不是穿的新衣服。哪一个不是面带笑容。总之一句话。党的政策好。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过去的老俗话也得改变了。
在农村,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俗语,例如:人争一口气,树争一张皮。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等一些老话,这是劳动人民经过若干年,总结下来的,有一定的道理。
50不建房 ,难道50岁真没建房的吗?不是的现在农村50多岁建房的还很多。50不建房,那是因为在以前的 社会 医疗水平不是很好,人活70古来稀,而且50多岁,也没有那些精力和金钱,去支撑你再去建房,50岁左右儿女都交代完了,只是在家带带孙子就行了,也没有年轻时的冲劲了,只等着享受晚年生活,不然费尽周折,建房自己也住不了几天,所以在当时,村里50岁左右的老人都在家养老了。
60不栽树 ,在农村,每家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会栽一些树,一是为了好认地,不然下地干活,跑错地多尴尬,家里栽树,又可遮阴,又可观赏,一举多得。以前人栽树都是为了取材,做个家具,或者寿材,都到了花甲之年,再栽树,也等不到,树大成材的那一天了,这对于60岁的老人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所以不载也罢。
70不做衣 ,在以前农村,70岁已经算是高寿了,经历的太多了,看透了一切,穿什么已经无所谓了,只要能够御寒就可以了,而且当时物质匮乏,也没有那个条件,而且70了,老眼昏花,手脚都不听使唤了,再穿新衣,那也是寿衣了,所以都不想做衣服,只害怕做成了,没机会穿了。
农村的老话流传下来许多,但是有的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这个年代了,你们那还有哪些老话呢?欢迎讨论留言。
说起建房子,古人留下了一句老话“50不建房,60不栽树,70不做衣”什么意思呢?为何古人要这样说呢?50岁了建房子不好吗?今天农夫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句老话。
字面意思也是比较简单的,说的是到了50岁以后了,就不要再想着建房子的事情了。
其实,结合当时的 社会 环境,就能明白古人这话其实是用心良苦的,其是建议人老了以后,就不必再作长远打算了,也不要再给儿女当牛马了,毕竟儿孙自有儿孙福。首先,进入50岁以后,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在古时候人的寿命不长,平均寿命也就30多岁,能活到50岁,后面的时间也不长了,这个时期建房子,自己也住不了多少年。 其次,到了这个年纪,儿女已经成年并成家了,建房子的事情让子女去操心就可以了,年纪一大把了,也干不了什么活了,安心享福就行。最后就是50岁以后身体大不如从前了,而建房子是风里来雨里去,是一个非常好大的工程,耗时又花钱,人年纪大了,身体很容易吃不消,一不小心就会引发一些意外。还不如把这笔钱存下来,好好改善生活。也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所以古人才总结出了“50不建房”的古话。
等到了60岁以后,就不要再去山林里栽种树木了。这个是比较好理解的,树木一般至少要十年以上才会成才,这个年纪了,还去种树,很可能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了。何况栽种树木也是需要定期去管理的,而年纪一大把了,身体方面也是吃不消的。如果没有精力去看管,那栽种的树木也很难成材,这样就是做无用功!与其这样,还不如好好享受生活。
以前的生活水平不高,老百姓都过得比较艰苦,有些人的衣服烂了以后,也是缝补一下接着穿。不是有句老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吗,可见一件衣服要穿多久啊。而一些老人更是十分的节约,他们认为衣服只要干净,烂了补一下还是能穿的。等到了70岁以后了,是完全没有必要做衣服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年纪已经是高寿了,何况老人又不出门,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做新衣服,做一件衣服也穿不了多久,这样做纯属是浪费。
不过,这句老话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了,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技术也发达了,现在的人普遍都很长寿,在农村里有些六七十岁了还在外面打工挣钱,就是为了能多挣点钱,帮助子女们减轻负担。何况还有一点,生活水平也好了,消费观念也变了,不用像过去一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遇到好看的衣服,自己喜欢的话,不管年龄多大都是可以买下来的。
农村的朋友,对于俗语一定不陌生,尤其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俗语,不仅家中老人,就连一些孩子也能说出几句,像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燕子低飞雨要来”等,这些俗语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十分方便传颂。
在农村,有些俗语代表着禁忌,告诉人们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年龄段要做什么事,不要做什么事,这些具有告诫意义的俗语也是会经常被老人提起,毕竟现在年轻人不是那么的讲究,前几天,回到村里,发现村里兴起了一股“种树热”,好多村里人都在地里挖坑栽树,但是一向喜欢凑热闹的大伯却没有加入其中。
问大伯为啥?大伯说了一句话“50不建房,60不栽树,70不做衣”,大伯说我今年都66岁了,还种啥树呀,就我这常年犯病的身体能看到树长大吗?有人看到这会有疑问,不是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也可以让后人乘凉呀!其实大伯说这句话,也是出于一些农村老人的固定思维,现在就来看一下这句话到底指啥?
“50不建房”是说人到50岁以后就不再盖新房子了。为啥这样说呢?以前农村人均寿命比较短,到了五十岁大多数人都看淡了物质条件,想要的无非是子孙平安,对于居住条件也没多大的讲究了。那时候人们不在意居住条件,也是受经济条件影响,盖房子可是要花费一家人大半辈子的积蓄,与其这样,不如将就住着老房子,住的时间久了,人对屋子也是有感情的,就不想来回折腾了。
❻ 农村的老话“50不建房,60不栽树,70不做衣”是什么意思
50不建房,在过去人的寿命比较短暂,也被称之为人到70古来稀,人到50岁已经步入了老年的阶段,跟现在50还属于中年大相径庭,50不建房,是在过去人活到50岁之后,就别在折腾建房这事情了,一来做不动了,二来也没有这个必要,过去老话人生三大宝,丑妻、薄地、破棉袄,只要能够拥有这三样宝贝,人生便会丰富精彩,也是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对于物质的要求和生活的舒适程度,远不能和现在相比。
这些老话年代久远,在过去还是比较适宜的,随着人类年龄的逐渐提高,现在的50、60还是完全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这也是生活条件提高之后,一种很正常的表现,现在的退休年龄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后延,其实也是跟社会老龄化有直接的关系
❼ 为什么农村说“50不建房,60不栽树,70不做衣”年龄越大越不适合干活吗
50不建房,60不栽树,70不做衣,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
所谓的50不建房,就是在以前农村,50岁属于年龄偏大,即便家里有孩子,也已快到而立之年,如果这个时候盖房子,就是给孙子准备,况且下一代的事情,应该由下一代去完成。而且盖房子本身就需要消耗许多体力,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慎受伤,这当然是得不偿失的。
其实老人栽树、建房、做衣,基本都是为了我们,盖房子是为了给下一代,栽树也是如此,老人希望栽完树之后,若干年后成长为参天大树,为后世遮风避雨,而做衣服也是为了穿出去更体面。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懂得孝顺老人,年龄大还是多运动,尽量休息,避免劳累,而且作为晚辈,我们应该孝顺他们。
❽ 农村俗语“50不盖房,60不栽树”,是什么意思呢
“五十不盖房” ,主要是指人过五十精力和体力都减退,不足以承担盖房的劳累。过去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以前,农村的人们结婚都比较早,一般二十岁左右就结婚了,由于生活补给不足,男人们出力流汗,精力有限。况且50岁已经"高寿",说不准有命建房,还没命住房,不划算;再说,因为修房的事让家里的"主心骨"有损伤,得不偿失。
❾ 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是什么意思有何寓意
“五十不建房”,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说人到了50岁就不要再去盖房子了。以前人总是对于盖房子这件事情非常的执着,好像这辈子就一定要盖一套房子。
但是人到了50岁,身体体力已经开始不行了,这个时候如果还要再忙碌盖房子,那么对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因为以前人盖房子总是亲力亲为的。
这句俗语其实是表达了以前人们50、60、70这三个阶段的心理特征,但是放在现在可能已经有些不适合了。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都已经提高了,很多子女都巴不得多给父母买几套衣服,日子也不也不会过得那么拮据。
❿ 农村俗语: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有什么讲究吗
在农村类似于这样地俗语有很多,但大多都已失传不为人知了,最近又有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五十不建房,六十不栽树,七十不做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一、五十不建房
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说我们到达30岁之后应该有一番作为了,40~50岁的时候也正是我们该退休的时候,到了60岁就应该顺应时代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70岁的时候放下心中所有的分担该养老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这些俗语已经不能够完全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农村里面高楼大厦非常多,树木反而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老人们在以前没有吃到的好吃的在现在也都得愿一尝,农民生活也是越来越和谐,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