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性聋的起因是什么
医学界对老年性耳聋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因为治疗得越早,消除耳鸣,恢复听力的可能性越大,耳科疾病,治疗越晚,听力越难恢复。人到老年,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听觉器官也随着年龄增长而渐趋老化。60岁左右,大约有30%的人会对高频的尖细声产生听力困难,80岁左右,50%-70%的老人高频听力损失达到50-70分贝。
2. 奶奶是聋哑人,有残疾证,但从没有享受过领取每月补助金。我们先前工作忙,也没去咨询过相关部门。
这个建议直接咨询当地的民政部门,一般来说,是可以申请额外补贴的,只是可能需要一些关系,或者什么的,这年头好像都有点这样的。但愿上海那些地方,在这些方面能更公开,更透明了。祝你好运。
3. 聋哑人有哪些补贴
普通聋哑人没有补贴。
有个别地方八十岁以上老人有聋哑残疾人补贴,每月40元。例如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4. 老年性耳聋怎么形成的 怎么治疗
一.中耳老年性退变 如鼓膜肥厚,弹性减少,听骨关节韧带松弛或钙化,可造成传导性听力障碍。据Nixon等(1962年)报告,老人中耳退变在4kHz处听力仅丧失12dB,故影响不大。
二.内耳退变 老年内耳细胞变性表现为核分裂减少,核蛋白合成减少,细胞浆内色素及不溶性物质聚集,导致细胞变性萎缩。Schuknecht(1955年)根据不同部位之病理改变,将老年性聋分为四种:
1.感音性聋 萎缩变性始于小儿或中年,慢性进展,多局限于蜗底基转数毫米的柯替器,早期扭曲变平,稍后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消失,仅残留基底膜,临床表现为高频听力突然下降,呈下降型曲线,语言识别率尚好。
2.神经元性聋 听神经系统神经元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基底转明显,可能向上累及更高中枢,早期不影响听力,至神经元破坏到无法有效传导信息为止。主要表现为语言识别率损害严重而纯音听力功能相对较好,两者不成比例。据Otte(1978年)研究耳蜗神经节改变发现,1~10岁时神经元细胞平均为37000,80岁后减少到20000,老年性聋者可减少到13000,这种现象可称之为老年性语言退化。
3.血管纹性聋 为一种常见的老年性聋,多在30~60岁间血管纹开始隐性进行性退变,呈斑点状萎缩,蜗尖处严重而且有囊性变,由于内淋巴循环障碍致血管纹三层细胞都萎缩变性,因此所有频率都听不到,呈低平听力损失曲线,早期语言识别率尚好,在纯音损失50dB之后,语言识别率亦明显下降。
4.耳蜗传导性聋 为Schuknecht(1974年)命名,尚无组织形态学改变证实,亦称机械性老年聋。最初出现于中年,可能为蜗管运动机制紊乱所致。主要是基底膜玻璃样变性和钙化,使膜变宽、变厚,运动僵硬而影响声波的传导。一生中如患过中耳炎、耳硬化和梅尼埃病等,则与老年性退变交织一起,形成混合性严重耳聋。
三.中枢病变 老年听神经中枢亦发生退变。Hansen(1965年)曾发现老年聋人的耳蜗核、上橄榄核、下丘及内膝状体神经节细胞都发生萎缩。Arensen(1982年)曾发现老年聋人蜗神经核细胞数为50600,约为正常数96400之半数。此类耳聋为高频上升,语言识别率及辨音方向功能低下,并丧失回忆长句的能力。
老年人如何预防耳聋
1 尽量防止噪音。力求有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防止外耳道和鼓膜的损伤。
2 不随便挖耳。 少吃含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3 节制饮食。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以免内中的尼古丁、乙醇成分对内耳的损害。
4 戒除烟酒。 适当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5 劳逸结合。防止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控制自己的感情。 如郊游、散步、打太极度拳和气功等,
6 经常参与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强内耳器官的血液供应,改善内耳器官的代谢。 或用手指不停地挤压耳屏
7 按摩外耳及鼓膜。经常用手按摩耳壳并轻轻地用掌心向内耳挤压和放松。可以对鼓膜起到按摩作用。 或燃放鞭炮时
8 遇到巨响。用手捂耳,维护鼓膜。 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奎宁等。
9 尽可能防止使用对内耳听觉器官有毒性作用的药物
[编辑本段]保健贴士
1、忌用食物:肥肉、动物肝、脑、肾、肺等内脏,鱿鱼、墨鱼、鳗鱼、骨髓、蛋黄、蟹黄、猪油、鱼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
2、宜用食物:鱼肉、鸡肉、各种瘦肉、蛋白、豆制品、新鲜蔬菜、瓜果则为低脂饮食,比较适合中老年人;
3、还应注意一下情况:
1)避免噪声刺激,不听打击乐器,听耳机、看电视要放较轻的音量。
2)积极防治高血压病、高血脂症、骨关节病和内分泌疾病,有条件者应定期检查身体,千万不要自以为健康,更不应讳疾忌医。
3)慎用耳毒性药物。老人代谢功能减弱,对药物所代谢的毒性物质的排泄也减弱,敏感性增强,如氨基糖甙类的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易致内耳中毒的药物。
4)少吃动物脂肪和内脏,多吃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E的食物,以提高体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清除致病的自由基。蔬菜、水果、葱、姜、蒜等都是有益于健康的食品。
5)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6)坚持锻炼身体,每天应做一些耳、眼器官的保健操。
7)发现听力有些减退时,可服神经营养药和血管扩张药,如呋喃硫胺、谷维素、尼莫地平和硫酸软骨素等。
4、本疾病常以65岁者多见,男性患者较女性多,且更为严重。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延缓老年性耳聋
1、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含纤维素和蛋白质较多的蔬菜、水果、鱼肉和牛羊肉。
2、戒除不良嗜好,特别是抽烟和饮酒的数量和频度要控制在最低程度,最好做到不抽不喝。
3、治疗和控制相应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4、避免接触噪声:年龄越大越要避免到有明显噪声的环境中去。
5、慎用耳毒药物:如必须使用要随时监控用药时和用药后一段时间内听力的变化,同时注意是否有耳鸣、口唇麻木、面部蚁行感等,一旦发生要立刻停药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6、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健康平和的心态。
7、适当体育活动,可选用与自己体力相适应的气功、太极拳、健身操等项目。
5. 老年性耳聋应尽早佩戴助听器吗
由于人的衰老不可逆转,老年性耳聋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组成,是不可以药物或手术治疗,必须以佩戴助听器来控制和干预,才能达到较好得聆听效果及康复的目的。因此,老年性耳聋应尽早佩戴助听器,才可以保存残留听力,延缓衰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性听力损伤是听觉器官和神经、中枢衰老的综合表现。据Otte(1978年)研究耳蜗神经节改变发现,1~10岁时神经元细胞平均为37000,80岁后减少到20000,老年性聋者可减少到13000,这种现象可称之为老年性语言退化。老年听神经中枢亦发生退变。Hansen(1965年)曾发现老年聋人的耳蜗核、上橄榄核、下丘及内膝状体神经节细胞都发生萎缩。Arensen(1982年)曾发现老年聋人蜗神经核细胞数为50600,约为正常数96400之半数。老年性耳聋听力下降,听觉刺激减少,如不干预、控制,使用助听器康复,听神经元、听中枢萎缩、衰老加剧。 老年性耳聋的特征是听力和语言分辨不同步下降,语言分辨下降更甚;如不及时干预、康复,长时间语言难以恢复。老年性耳聋越早佩戴助听器越好。
6. 听力不好的人都适合佩戴助听器吗
我们正常听力的人可能无法理解长时间的听不清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但我们身边不乏有听力下降的人存在,所以我们应该都体验过与听力下降人士交流的过程其实不容易,一旦出现听力下降,对于言语的感知就非常有限了,在这其中,老年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很多老年人对于听力下降的态度都是再等等,等到聆听实在很困难了再去干预,去选择助听器。其实,对于老年听力下降者来讲,早干预除了使听力尽可能维持在现有水平不下降或延缓下降时间,更重要的是防止其言语分辨率的继续下降。听力下降不仅会造成生活的不便利,还会让人们更加孤独,给心理造成创伤,而且还会导致反应迟钝、智力衰退。殊不知,人体所有的器官都有一个特点,叫“用进废退”,意思就是一个器官或某种功能,越是经常使用或锻炼,其功能越好,如若经常不用或得不到锻炼,则其功能将衰退,听力也具有这个特点。
中国有老年痴呆患者500万人之多,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且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中国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已随着年龄的升高呈显著增长趋势:75岁以上达8.26%,80岁以上高达11.4%;老年痴呆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妇女患老年痴呆,通常是相匹配男性的2到3倍。其实,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问题外,近期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听力损失!
助听器是听力障碍者使用的辅具,用来补足听力损伤所造成的缺陷。广义上讲凡能有效地把声音传入耳朵的各种装置都可以看作为助听器,狭义上讲助听器是一个电声放大器,通过它将声音放大,使聋人听到了原来听不清楚、听不到的声音。但我们对助听器也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它可达不到正常听力人们的水平,就更别说顺风耳啦。
助听器工作的其原理是:声信号经过麦克风处理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大,由受话器将电信号还原为声信号传入人耳。所以,助听器的主要组成有:麦克风、放大器、受话器、电池、各种音量程序控制按钮等。
佩戴助听器是听力康复的第一步,佩戴助听器听到声音的初期也许会感到不习惯,不自然。据调查,要使人的大脑重新适应通过助听器听到的声音一般要花几周的时间,需要耐心且多加练习。(诸如四周康复计划等,我们在以前的文章已经介绍过多次,在这里就不作赘述了)
大多数听觉受损的人都需要学习从使用助听器中获得益处及乐趣,至于需要多久,则因人而异,同时亦要视很多因素而定,例如:年龄、身体状况、听觉受损的程度及时间。当然,最重要的是你要有恢复听觉的决心。学习恢复听觉跟学习一项新的运动差不多,都是需要耐心及练习,同时更要对恢复听力程度有合理的期望。换言之,不要期望在开启助听器后,便能恢复百分之百的听力,你需要给自己一点点的时间来重建你的听觉记忆,同时也要习惯佩戴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