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钱穆的《国史大纲》这本书有什么特点吗
《国史大纲》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用大学教科书的体例写成。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20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全书(修订二版)八编46章,共53万字。编写力求通贯,便于读者明了治乱盛衰的原因和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本书成于艰苦的抗战年代,作者的忧患之情跃然纸上。是书于1940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时洛阳纸贵,成为各大学的历史教科书,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修订再版本,到1992年已印行18版,1994年出版第二次修订本。1994年6月北京商务印书馆印制修订二版本,后又多次重印。本书亦收入台北联经出版公司出版之《钱宾四先生全集》。
著者钱穆(1895--1990)是著名的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原名恩铼,字宾四,后改名穆。家世贫苦,幼时丧父,中学毕业即无力求学,以自学名家。原任中小学教师,1930年后执教于高等学府,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华西大学、江南大学等校教授,创办香港新亚书院。其代表作有:《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政学私言》、《朱子新学案》、《中国学术通义》、《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等。毕生著书70余种,约1400万字,在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
《国史大纲》的《引论》甚为重要,表达了著者的文化观、历史观与方法论。他指出,研究历史,撰写中国通史的目的在于两点:第一,能将我国民族以往文化演进的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中国已往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的人们提供所必要的知识;第二,应能在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今中国种种复杂难解的问题,为一般有志革新现实的人所必备参考。前者在于积极的求出国家民族永久生命的源泉,为全部历史所由推动之精神所寄;后者在于消极地指出民族最近病痛的症候,为改进当前方案所本。这是钱穆撰写此书的主旨。
钱穆指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任务,在于能在国家民族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中国历史的演进,其基本精神表现在学术思想文化演进上是为和平与大同,协调与融化,这与其他民族是不同的。钱穆痛切警告:国人懒于探寻国史真谛,而勇于依据他人之说,因而肆意破坏,轻言改革,则自食其恶果。他反复强调中西文化演进不同,不能简单地用西方历史来套用中国历史,必须肯定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及文化价值的相对性。
著者注意把握时代的变迁,如战国学术思想的变动,秦汉政治制度的变动,三国魏晋社会经济的变动等。其中第六章春秋战国“民间自由学术之兴起”,第八章西汉“统一政府文治之演进”,第十章东汉“士族之新地位”,第十八章“魏晋南北朝之门第”(变相的封建势力),第二十至二十一章关于田制、兵制、宗教思想,第二十三至二十四章关于唐代政治机构与社会情态,第三十二章关于北宋士大夫的自觉与政治革新运动,第三十八至四十章关于唐至明代南北经济文化之转移等,论述都非常深入,很有见识。本书著者能将一个问题延伸一两千年,由一点扩大到全面,系统梳理。如田制,能将两晋占田、北魏均田到唐代的租庸调及两税法,合成一个整体。
著者扬弃了近代史学研究中的传统记诵派、革新宣传派和科学考订派,分析了其利弊得失。著者认为,史学不等于技术,不等于历史知识与历史材料,不能纯为一书本文字之学;史学是“人”的史学,不能做号称“客观”的无“人”的历史研究;史学一定要与当前现实相关,但又不能急于联系现实,不是宣传口号与改革现实之工具。他强调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如果一民族对其以往历史无所了解,缺乏起码的尊重,此必成为无文化的民族,无历史意识与智慧的民族。他主张努力开掘国家民族内部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内在的生机、动力。如果不深切理解国家民族背后的文化精神,则国家可以消失,民族可以离散。
近代史学诸流派在政治制度、学术思想和社会经济三方面研究的结论大体上是:在政治上,秦以来的历史是专制黑暗的历史;在文化上,秦汉以后两千年,文化思想停滞不前,没有进步,或把当前的病态归罪于孔子、老子;在社会经济上,中国秦汉以后的社会经济是落后的。
钱穆的通史研究在立论的标准上反对以一知半解的西方史知识为依据,主张深入理解本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个性与特性。他又以整体与动态的方法,把国史看作是一不断变动的历程。他认为,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学术思想是发展变化着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政治制度而言,综观国史,政治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封建(分封)统一到郡县的统一(这在秦汉完成),由宗室外戚等人组成的政府演变为士人政府(这自西汉中叶以后到东汉完成),由士族门第再度变为科举竞选(这在隋唐两代完成),考试和选举成为维持中国历代政府纲纪的两大骨干。钱穆十分注意中国行政官吏选拔制度、士在文治政府中的地位、政治权力与四民社会的关系。就学术思想而言,秦以后学术,不仅从宗教势力下脱离,也从政治势力下独立,渊源于晚周先秦,递衍至秦汉隋唐,一脉相承,历久不衰。北宋学术的兴起,实际上是先秦以后第二次平民社会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新气象。就经济而言,秦汉以后的进步表现为经济地域的逐渐扩大,而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政治建设逐渐平等相伴而行,尽管在历史上快慢不同,但大趋势是在和平中向前发展。
钱穆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运作的背后有一个思想观念存在。在学术思想指导下,秦以后的政治社会朝着一个合理的方向进行。如铨选与考试是《礼运》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举能”宗旨所致。在全国民众中施以一种合理的教育,在这个教育下选拔人才,以服务于国家,有成绩者可以升迁。这正是晚周诸子士人政治思想的体现。秦汉以后的政治大体按照这一方向演进。汉武帝按董仲舒的提议,罢黜百家,专门设立五经博士,博士弟子成为人仕唯一正途。此后,学术地位超然于政治势力之外,也常尽其指导政治的责任。三国两晋时期统一的政府灭亡,然而东晋南北朝政府规模以及立国的理论仍然延续两汉。隋唐统一政府的建立,其精神渊源则是孔子、董仲舒一脉相承的文治思想。隋唐统一无异证明,中国历史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长期战乱,其背后尚有一种精神力量使中国再度走上光明之路。钱穆所讲的这种精神力量是以儒家为主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才是民族文化推进的原动力,即“生力”。
钱穆也分析了阻碍中国历史发展的“病态”。如中唐以后的社会是一个平铺散漫的社会,政治仍为一种和平大一统的政治。王室高高在上,社会与政府相隔太远,容易招致王室与政府的骄纵与专擅。又如社会无豪强巨富,虽日趋于平等,然而贫无赈,弱无保,其事不能全部依赖于政府,而民间又苦于不能自振。再如政府与民间沟通在于科举,科举为官后出现腐败等。这都是中唐以后的病态。宋儒讲学主要是针对这种种病态而发。然而宋以后不能自救,中国政治进一步遭到损害。明代废除宰相,尊君权,以及清朝统治,皆背离了传统士人政治、文治政府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中的病态。
挽救这些病态则需要一种“更生”。这种更生是国家民族内部自身一种新生命力的发舒与成长。钱穆认为,我民族数百世血液浇灌、精肉培壅的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充满了生机,不仅能挽救自身病态,而且能回应西方文化挑战,争取光辉的前途。
最后我们不能不指出,由于特殊的抗战背景,本书在布局上详于汉唐而略于辽金元清、详于中原而略于周边兄弟民族,在取材上详于制度而略于人事、详于文化而略于战争,在词句上不用太平天国而用“洪杨之乱”。体察著者的初衷,大约他内在的情结是:如果治乱不分,内外不辨,侵略中国的日本岂不是可以根据辽金元清的故事,名正言顺地拥有与统治我广土众民吗?①尽管我们能理解著者的苦心,然而今天读这部书,我们不能不跳出汉族中心主义、华夏中心主义和正统史观的立场,肯定周边兄弟民族人主中原,与汉民族一道治理国家,给中国历史文化注入了活力,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钱穆的这部通史著作与他有关部门史(如政治史、学术史、文化史)及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的研究相得益彰,与他有关史学研究的方法论、中国历史研究方法的探讨,亦相互发明。通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钱穆所提倡的史心与史识、智慧与功力之互动。阅读本书,请配读著者的另一部著作《中国文化史导论》,其修订本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印本。(郭齐勇)
①参见何佑森:《钱宾四先生的学术》,见《中国哲学思想论集》,69页,台北,牧童出版社,1978。129
马宝珠主编.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04月第1版.
② 《讲堂遗录(全二册)钱穆先生全集》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讲堂遗录(全二册)》(钱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x6qzs1sudVvnGmUtjSoJ0A
书名:讲堂遗录(全二册)
作者:钱穆
豆瓣评分:9.2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7-1
页数:871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全集:讲堂遗录(新校本)(套装共2册)》主要内容简介: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③ 钱穆的作品有哪些
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等。
1、《先秦诸子系年》
《先秦诸子系年》原名《先秦诸子系年考辨》,是钱穆早期著作的代表,也是钱穆名震史坛的成名之作。
作为中国二十世纪的经典文化名著,不仅开一代风气之先,更是让后人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史学架构可能企及的思想认识高度。
《先秦诸子系年》所涉及的诸子考辨各篇,是钱穆先生在其授课讲义的基础上先后梳理成章,并利用燕京大学的藏书资源认真修改校正的,成书时间长达十年,而这本书的成书对其日后的作品有重要意义。
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钱穆研究清代学术史的代表作品之一,书中共叙五十一个学术人物的思想,指出汉学家对不天下治乱之用心所在。
该书引证广博,考证精深,与梁启超的同名著作《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各领风骚,并行于世,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本格局。
3、《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钱穆所撰写的一本通史性论著,著于抗日战争时期。钱穆当时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战火纷飞中随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辗转大半个中国。
在云南昆明岩泉寺,钱穆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通史的考证与写作之上。当时生活的窘困、物资的紧缺以及内忧外患的状况都使钱穆将对中国命运的思考贯穿于了全书始末。
钱穆指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要务,在于能在国家民族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他希望作为抗战中流的精英分子能够从这样一部张扬士之人力的史纲里汲取力量前行。
4、《中国文化史导论》
本书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第一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也是他一生中重要的学术代表作。书中就通史中有关文化史一端作导论。
故此书当与《国史大纲》合读,方能获得著者写作之大意所在。本书虽主要在专论中国方面,实亦兼论及中西文化异同问题。钱先生对中西文化问题之商榷讨论屡有著作,而大体论点并无越出本书所提主要纲宗之外。
5、《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钱穆
④ 《晚学盲言(上下)》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晚学盲言(上下)》(钱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ZFzeq5urmEY32_eeKAIVJw
书名:晚学盲言(上下)
作者:钱穆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份:2010-1
页数:1087
内容简介:
钱穆先生86岁时患眼疾,“不能见字,不能读书”,只好口述,夫人记录,而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稿时已92岁高龄,故曰《晚学盲言》。全书分三大部分,九十个专题,一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二为“政治社会人文之部”,三为“德性行为修养之部”。九十个专题,虽篇各一意,却相贯相承,每篇均是两个命题的对举,如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常与变、道与器、权与能、礼与法、雅与俗等等,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要义的综括,或是对中西文化异同的归纳,均博而反约,致广大而尽精微,可谓是作者晚年对中西文化异同的一次总结性的综论。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⑤ 钱穆先生有哪些著作能推荐一下么 谢谢了
1918 《论语文解》,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年11月出版。
1919 《朱怀天先生纪念集》,上海自刊本,1919年8月出版。
1925 《论语要略》(国学小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5年3月出版。
1926 《孟子要略》,上海大华书局1926年出版。
1930 《墨子》(万有文库),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3月出版。《王守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3月出版。《刘向歆父子年谱》,《燕京学报》第七期。
1931 《国学概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5月出版。 《惠施公孙龙》,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8月出版。《周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出版。
1932 《老子辨》,上海大华书局1932年出版。
1935 《先秦诸子系年》上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12月出版。
1937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5月出版。
1940 《国史大纲》上下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6月出版。
1942 《文化与教育》,重庆国民出版社1942年6月出版。
1943 《中国文化史导论》,重庆正中书局1943年出版(待查)。《清儒学案》全稿成后,被国立编译馆遗失,幸留有序目。
1945 《政学私言》(人人文库),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11月出版。
1948 《孟子研究》,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出版。
1949 《中国人之宗教社会及人生观》,台北自由中国出版社1949年5月出版。
1950 《中国社会演变》,台北中国问题研究所1950年10月出版。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951 《中国知识分子》,香港中国问题研究所1951年出版。《中国历史精神》,台北国民出版社1951年11月出版。《庄子纂笺》,香港东南出版社1951年12月出版。
1952 《文化学大义》,台北正中书局1952年1月出版。《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香港自刊本1952年11月出版。《中国思想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2年11月出版。
1953 《国史新论》,香港自刊本1953年5月出版。《宋明理学概述》,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3年6月出版。《四书释义》,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3年6月出版。
1954 《黄帝》,台北胜利出版社1954年出版。
1955 《阳明学述要》,台北正中书局1955年3月再版。《中国思想通俗讲话》,香港自刊本1955年3月出版。《人生十论》,香港人生出版社1955年5月出版。
人生十论
1957 《秦汉史》,香港自刊本1957年4月出版。《王阳明先生传习录及大学问节本》,香港人生出版社1957年6月出版。《庄老通辨》,香港新亚研究所1957年10月出版。
1958 《学龠》,香港自刊本1958年6月出版。《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香港新亚研究所1958年8月出版。
1960 《湖上闲思录》,香港人生出版社1960年5月出版。《民族与文化》,台北联合出版中心1960年6月出版。
1961 《中国历史研究法》,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1961年12月出版。
1962 《史记地名考》,香港太平书局1962年10月出版。
1963 《孔子论语新编》,台北商务印书馆1963年出版。《中国文学讲演集》,香港人生出版社1963年3月出版。《论语新解》上下册,香港新亚研究所1963年12月出版。
1968 《中华文化十二讲》,台北三民书局1968年7月出版。《中国文化传统的潜力》,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出版社1968年出版。
1969 《中国文化丛谈》(一)(二),台北三民书局1969年11月出版。
1970 《史学导言》,台北中央日报社1970年5月出版。
1971 《中国文化精神》,台北三民书局1971年7月出版。《朱子新学案》,一至五册,台北三民书局1971年9月出版。《朱子学提纲》,台北自刊本1971年11月出版。
1973 《中国史学名著》,台北三民书局1973年5月出版。
1974 《理学六家诗钞》,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4年元旦出版。《孔子传》,台北孔孟学会1974年8月出版。《孔子与论语》,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4年9月出版。
1975 《孔子略传<论语>新编》,台北广学社印书馆1975年10月出版。《八十忆双亲》,香港新亚书院校友会1975年印行。《中国学术通义》,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9月出版。
中国史学发微
1976 《灵魂与心》,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6年2月出版。《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至八册,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6年6月至1980年3月出版。
1977 《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5月重版。
1979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出版。《历史与文化论丛》,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9年8月出版。《人生三步骤》,香港香港大学1979年10出版。
1981 《双溪独语》,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1年1月出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台北东升出版公司1981年12月出版。
1982 《古史地理论丛》,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2年7月出版。《中国文学论丛》,台北东人图书公司1982年7月出版。
1983 《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1月出版。《宋明理学三书随札》,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10月出版。1984 《现代中国学术论衡》,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4年12月出版。
1987 《晚学盲言》上下册,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7年8月出版。
1989 《中国史学发微》,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3月出版。《新亚遗铎》,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9月出版。
1998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的《钱宾四先生全集》全部完成。分甲编学术思想、乙编史学、丙编文化人生及其他杂著,共五十四册。
⑥ 求钱穆大师的两本著作
《国史新论》网络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MPj5lE19jLRv8xk2v8w2ig
《国史新论》由钱穆先生发表的一些论文。
⑦ 钱穆的个人作品
中国学术界尊其为“一代宗师”,更有学者谓其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国学宗师。他一生写了1700多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胡美琦及二三门人搜集、整理的一千七百万言之《钱宾四先生全集》三编(甲编:学术思想,乙编:史学,丙编:文化人生及其他杂著)五十四册,1998年由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全部出版。
《清儒学案》全稿成后,被国立编译馆遗失,幸留有序目。钱穆论著主要有: 出版日期 书名作者出版社1918年11月论语文解钱穆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8月朱怀天先生纪念集钱穆上海自刊本1925年3月论语要略(国学小丛书)钱穆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孟子要略钱穆上海大华书局1930年3月墨子钱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3月王守仁钱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刘向歆父子年谱钱穆《燕京学报》第七期1931年5月国学概论钱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8月惠施公孙龙钱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周公钱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2年老子辨钱穆上海大华书局1935年12月先秦诸子系年(上下册)钱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5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上海商务印书馆1940年6月国史大纲(上下册)钱穆上海商务印书馆1942年6月文化与教育钱穆重庆国民出版社1943年(待查)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重庆正中书局1945年11月政学私言钱穆重庆商务印书馆1948年孟子研究钱穆上海开明书店1949年5月中国人之宗教社会及人生观钱穆台北自由中国出版社1950年10月中国社会演变钱穆台北中国问题研究所1951年中国知识分子钱穆香港中国问题研究所1951年11月中国历史精神钱穆台北国民出版社1951年12月庄子纂笺钱穆香港东南出版社1952年1月文化学大义钱穆台北正中书局1952年11月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香港自刊本1952年11月中国思想史钱穆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3年5月国史新论钱穆香港自刊本1953年6月宋明理学概述钱穆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3年6月四书释义钱穆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5年3月阳明学述要钱穆台北正中书局1955年3月中国思想通俗讲话钱穆香港自刊本1955年5月人生十论钱穆香港人生出版社1957年4月秦汉史钱穆香港自刊本1957年6月王阳明先生传习录及大学问节本钱穆香港人生出版社1957年10月庄老通辨钱穆香港新亚研究所1958年6月学龠钱穆香港自刊本1958年8月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钱穆香港新亚研究所1960年5月湖上闲思录钱穆香港人生出版社1960年6月民族与文化钱穆台北联合出版中心1961年12月中国历史研究法钱穆香港孟氏教育基金会1962年10月史记地名考钱穆香港太平书局1963年孔子论语新编钱穆台北商务印书馆1963年3月中国文学讲演集钱穆香港人生出版社1963年12月论语新解(上下册)钱穆香港新亚研究所1968年7月中华文化十二讲钱穆台北三民书局1968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潜力钱穆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出版社1969年11月中国文化丛谈(一)(二)钱穆台北三民书局1970年5月史学导言钱穆台北中央日报社1971年7月中国文化精神钱穆台北三民书局1971年9月朱子新学案(一至五册)钱穆台北三民书局1971年11月朱子学提纲钱穆台北自刊本1973年5月中国史学名著钱穆台北三民书局1974年1月理学六家诗钞钱穆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74年8月孔子传钱穆台北孔孟学会1974年9月孔子与论语钱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5年10月孔子略传<论语>新编钱穆台北广学社印书馆1975年八十忆双亲钱穆香港新亚书院校友会1975年9月中国学术通义钱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6年2月灵魂与心钱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6年6月至1980年3月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一至八册)钱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7年5月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钱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9年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钱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79年8月历史与文化论丛钱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9年10月人生三步骤钱穆香港大学1981年1月双溪独语钱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1年12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钱穆台北东升出版公司1982年7月古史地理论丛钱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2年7月中国文学论丛钱穆台北东人图书公司1983年1月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钱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10月宋明理学三书随札钱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4年12月现代中国学术论衡钱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7年8月晚学盲言(上下册)钱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3月中国史学发微钱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9年9月新亚遗铎钱穆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5月钱宾四先生全集钱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4年1月中国经济史叶龙, 钱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⑧ 《中国经济史》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经济史》(钱穆 口述)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8n0H5Pu4Q9kSDY0HsqoQ_A
书名:中国经济史
作者:钱穆 口述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6-6
页数:312
内容简介: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
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最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贯穿全书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税制及徭役等。细读两千年的经济史,我们可以发现,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深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希望此书能够帮助读者解读目前推行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同时起到镜鉴作用,将有益的经验应用于今日商业社会,避免失败的教训重蹈覆辙。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
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移居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思想史》《中国经济史》等。
整理者:
叶龙,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
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教育文凭,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著有《桐城派文学史》《桐城派文学艺术欣赏》《中国古典诗文论集》《王安石诗研究》《孟子思想及其文学研究》及《中国、日本近代史要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