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积德行善,那些善良一辈子的人会不会得到福报
05尊重任何人,是每个人举手之劳的善举。尊重爱人表达的意见,尊重孩子心里的想法,理解父母对你的期待,陪伴朋友共同成长,内心真正善良的人,是不会要求别人做不喜欢的事,生命与生命之间,人人平等,花草如此,猫狗也是如此。别低看弱者,也不高看每一个人,用一个平等的姿态去尊重一切生命,这是一种善良。善良,是一门人生必修课,需要花费人一生的时光,不管你生性软弱,还会身形刚强,你对世界一点一滴的善良付出,最终都会得到回报。世界的善意,需要你我一起行动。
⑵ 为何行善积德的人会寿命悠长呢这是什么原因呢
人的罪福之事,所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一切皆是自作自受,不是神的赏赐和惩罚。
因缘果报(1)什么是因缘果报
在佛法中有很多概念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如果搞不清楚一些基本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佛法的道理利益自己和他人。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 因缘果报 、因果的概念。说到因果,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大都知道一二。同时社会中认识的因果和佛法却并不一样。普通人没有学习过佛法经典,因果的概念都是通过书籍的转述,他人的灌输这种途径得来。但这些见解鲜有真正依据佛法经典而来的。都是大家认为因果是怎么回事,是大家的依靠自己的认知来推测出的。这就造成了很多的误解。
普通人对于因果的概念多数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如果相信来世的则会认为这个结果可以到下一世才出现。大多数人都是这么认为的是不是?
其实佛法讲的 因缘果报 、因果定律并非如此,严格说来和此完全不同。我们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下,因果到底是怎么运行的。这世间的万事万物究竟遵循着一种什么规律、我们又如何利用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
(1)因果是如何运行的
因果业力的作用是如同种子在适合的条件下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一样。
因就是种子。我们从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想过的内容都会成为种子,业因。
比如我今天想了,我想赚点钱、或者我要去某个地方玩。这都是因。我们说的话、做的每件事情,都会成为种子。
一颗种子,要有适合的土壤、阳光、水分才会成长、结果。在各种条件的配合下,种子逐步成长最后结出果实,这个过程就仿佛我们造作的业因,聚集各种助缘,最后得到结果。
什么是缘呢?同样是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做得事、说的话、思想的内容。这些不仅仅是种子,同时还是其它种子的缘、助力。
比如一个人想去某地游玩,这是个想法,正好他有钱、有福报、有时间、天气、环境都合适,这些是缘,于是就去了。没想到他从前欠了别人的赌债,结果在玩地方遇到债主了。被打了一顿。于是去游玩这件事情,虽然是他当初想法的果,这个果是各种条件聚集而形成,同时又成了他被打的缘,另一个果报的一个助力。
因果就是如此运行,每个因都在适合的条件下发展,同时又对其它的因的发展起着作用,相互缠绕、相互影响。非常复杂。复杂到我们普通人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非要用比喻来讲:每个人的因果都如同一片没有尽头的森林,无数的种子、无数的发芽、开花成长、无数的果实。而果实则继续变成种子。不同的植物之间又相互缠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或者也可以比喻成一张没有边际的大网、上面纵横交错着种种因、种种缘、而这些条件聚集在一起就是一个交汇点:果报,无数的果报又继续和其它的因缘相交汇,层层叠叠无有穷尽。
佛在《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讲:
假使经百劫 不坏诸业因
因缘和合时 有情随受果
就是说我们造作的业因,种种因,哪怕是过了很久很久的世间,依然不会损坏,无论我们做得是善因、还是恶因。都会成为一颗种子,一旦和其配合的条件具备,那么就会有果报出现。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 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现在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有苦有乐,都是各种缘聚合在一起产生的。这些缘如果没有了,则不会再有这种结果。
而这些业力都是随你的心聚集的。不会有一点的误差。
《华严经》讲: 于一业分别知无量诸业种种缘造。如一业。一切诸业亦复如是 。
就是说,从单单一个业力来认识,就可以知道我们大家的无量业报、果报,都是由种种缘的聚合而成。就和这一个业力一样。我们自身的一切业力、果报都是如此的。
佛法讲的因果,并不是简单的欠债还钱、杀人偿命那样。佛法讲的因果,是指出我们自身所遇到的一切事情是怎么运行的,都是因为有因、有种种缘的配合,最后形成的果报。
有人会说这似乎没什么,挺简单啊。是挺简单的,我们后面还得深入介绍,因果的特性,它有什么特点。以及我们如何利用因果这种规律来造福自己和他人。
因缘果报 (1)什么是 因缘果报
因缘果报 (2)因果的特性之一
因缘果报 (2)因果的特性之二
因缘果报 (3)如何运用因果
因缘果报 (4)运用因果的诀窍!{不看可后悔}
转
⑶ 修行的人,长寿得多,还是短寿的多
大多数发心度众的修行人,都会示现无常,所以不会以长寿身住世,以此告诫世人版要及时修福修行,不要权奢想长生。
也有部分修行人显示寿者相,为了给一些信心不坚定的人以力量,激励大家去修行,O(∩_∩)O~
祝吉祥如意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⑷ 没钱也能改命:6个行善方法,常行必有效
事业不顺?家庭不和?人际糟糕?谁都看不顺眼?算计你?倒霉事连连?每天水深火热,生不如死?这是常常听到的朋友的诉苦。
“多行善。”这是常常给这些朋友的建议。但往往在提出这个建议后,不少朋友会说上这么一句话:“我也想行善,但我没有钱!”有钱才能行善,这是很多朋友走入的一个误区,但不行善永难有钱,没有钱就不行善,这是恶性循环。
其实,要行善积德,不需要等到有钱财才能行动,你现在马上就可以行动,因为太多的行善方法,不需要花钱。举个超级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就转发劝人行善的文章,就已经做了一件大善事了。因为有可能你的朋友看到文章后,知道了行善的方法,开始行善,那你可就是功德无量了。不用花钱或者花很少钱,就能行善积累大功德的方法,供养各位有缘的朋友。
在大家看这些方法前,有一点要明白: 我们行善,不仅仅是说有动作才叫行善,起善心动善念也是行善。6种不花钱或者只花一点点钱就能行善积德的方法
百善孝为先,如果没有很多钱,多关心父母,多给父母打电话,多和他们聊天,替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开心,这些,有时候比你给钱买东西送他们还让他们开心。孝顺孝顺,孝子天佑,顺是自然的结果。只给父母钱,什么都不管了,那不叫孝,只叫养。当然,如果又给钱又能让他们开心,是最佳。有100你给50,有50你给25,这样对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没人喜欢看一张整天绷着的脸,或看起来就像全世界都欠了他几百万的表情。这样的表情,让看到的人心里堵,不愉快。你不让人愉快,那你又怎么能得到愉快的果报呢?这里不让别人愉快,那边就有人或者事情让你不愉快。如果你时刻微笑,让每个人看到你都很愉快,那就是种了善因,这个叫颜布施。
没人喜欢听人说气话、攻击性强的话、让人听后很不愉快的话。所以,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要考虑下对方会不会听了心里很不舒服。要怎么说才能让听的人舒适,甚至是听了你的话原本不开心,后来开心了。出柔轻语,无粗恶语,让人愉快的话,这也是行善积德,这个叫言布施。
当然,不要误会,这里不是说要大家不分好坏毫无原则地去巴结讨好。而是说多说鼓励、赞美、开导别人的好话,多说让人心情愉快或能给人正能量的话。
这个方法很强大,大家不妨坚持3个月试试。祝福别人,传达善的磁场,这些祝福就是不断种下善因。祝福别人,其实就是祝福自己,这些迟早会回到自己的身上。
只要在走出家门的时候:遇到老年人,即心中默念“祝天下的所有的老人健康长寿!”遇到青年人,心中默念“祝天下所有的青年事业成功!”遇到学生时,即心中默念 “祝天下所有学生学业有成!”遇到儿童时,即心中默念 “祝天下所有的儿童健康伶俐!”遇到病人时,心中默念 “祝天下所有的病人去病消灾!”遇到官员时,心中默念 “祝天下所有的官员爱民清政!”
遇到乞丐时,心中默念 “祝天下所有的乞丐改变命运!”遇到困苦人,即心中默念“ 祝天下所有困苦之人消灾解难!”
以此类推,不管遇到谁,都祝福这一类型的人。这祝福不一定要说出来,在心中默默祝福也可。仅仅是这个方法,你每天实践,试上3个月,一定能改命!
放生改运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很多朋友常说自己没有钱或者没有时间去放生。其实,并非是去买来放才叫放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有机会放生、而这些都是不用花钱,也不用特意抽时间去做的。以下不花钱的放生方法:
(1)阻止别人杀生:比如,看到小孩子在玩虫子捉蝴蝶,劝阻。
(2)随手救助:看到爬到路边的虫子,把它们放回草丛,看到被困的小动物加以解救。
(3)随喜放生:看到别人放生,我们心生欢喜并赞叹,同样也能得到无量功德,不花一分钱。
(4)传播、转发劝杀生的文章或者书籍
(5)不焚烧庭院树叶等垃圾,并劝他人勿焚烧垃圾:因为上面聚集了无数的蚂蚁、小虫都被活活地烧死了。
(6)喂食挨饿的鸟类等众生,不使其饿死冻死。
(7)拾遗捡漏:海边捡退潮时没能入海的生物放回海里;天旱时河水干涸,可将水坑里即将被晒死的鱼类、螺类拾起放生到大水渠或江河中去;水产批发市场捡拾一些散落在地上的生物进行放生。
(8)念佛号救助死去或者即将被杀的动物:遇到死去的动物或者即将被杀自己却无力救济的动物,可大声念或者在心中默念:南无宝髻(ji 第四声)如来,已死或者将死的动物可往生善处。
(9)不穿皮制品:因为很多毛皮是用动物生命换来的。
(10)最持久的放生方式:吃素和劝人吃素。不仅不花钱,还可省钱。一旦开始吃素,每天就放生了很多生命了,一生都在放生了。
给人以财物,让人愉快,甚至于救它一命,都只是暂时的改变,效果有限。但如果让一个人改变观念,从此行善不作恶,那会怎样?当一个人不作恶只行善时,他就能得到身心的安宁、所求得如意。很显然,你帮了他这一生,甚至是生生世世……
他的幸福,因你而起,他因此得到了多少幸福,你也将得到多少幸福,这是不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呢?
在所有的劝人向善的方式中,让人了解因果,相信因果,是最有效也是最基础的方法。因为相信因果的人,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敢作恶,努力行善。如何引导别人相信因果?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劝说他们、传播因果知识等等。当然,这些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和时间,最为有效、巧妙而省事的方法:让人看因果故事、因果电影。
因为故事有趣,吸引人,看了因果故事之后,心中种下了因果的种子。即使开始他不相信,机缘成熟的时候,他的种子就能生长发芽,开花结果。
⑸ 人还是不要做恶的好,多行善
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因为善无福报,所以我们就可以放弃行善了吗?因为天不惩奸,所以我们就可以肆意为恶了吗?不是的。
一、善恶取决于共情我们先来看看“善”和“恶”这两个字。善,一半羊,一半口,从羊从言。像羊一样温和说话,才不会吵架、打架,才会有进一步产生合作的可能。恶,一半亚,一半心。亚是不通的意思,心彼此不能通,便是恶。用现代心理学的说法,就是失去了共情的能力,便是恶。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共情的能力,那人和人之间就不能感受到彼此的快乐和痛苦。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没办法感受到对方正在承担痛苦,自然也就忍心作恶。所以有个词叫麻木不仁,麻木,是恶的开始。还有个词叫感同身受,感同身受的时候,我们会忍不住同情,忍不住慈悲。看到别人在受苦,自己的心也像是在受苦,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分担一些痛苦。当我们开心时,忍不住分享自己的快乐,让别人也跟着自己一起快乐,而这,都依赖我们的共情能力,这是善的基础。《论语》里孔夫子回答学生什么是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你想要站起来,先要帮着别人站起来,你想要有所成就,那就先要成就别人。彼此共情,相互温暖,这就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就是仁。这是孔子的仁,也是人间的善。在释迦摩尼割肉喂鹰的故事里,老鹰抓到一只鸽子,鸽子向释迦摩尼求救,释迦摩尼既不忍让鸽子承担丧命的痛苦,也不想让老鹰饿肚子。于是割自己的肉来喂鹰,这种与天地万物的共情与担待,是佛家的大善。而那些失去共情能力,故意把自己不喜欢、不接受的疼痛、悲伤,施加给别人的,就是作恶。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行;一个人行善,虽然现在福气并没有降临到他身上,但是他通过行善,正在走上有福的那条路上,这是一场修行,从外到内都要修。
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法句经》里讲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无以成圣。莫轻小恶,以为无罪,小恶所积,足以灭身。水滴虽然小,但是慢慢就能充满大的容器。
⑹ 积德行善真的能够长寿吗
会的,因为做一个好人,半夜不怕鬼敲门,人坦坦荡荡的自然就能长寿啦,如果想做好事的话就去渡渡了解一下
⑺ 按佛教的观点来说,人寿命长是因为前世善事做的多吗
是的。佛经中说,不杀生,不伤害众生,果报就是健康长寿。
佛教的观点,与中国古圣先贤的观点很相似。中国圣人讲“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其实就是讲积德行善者一定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