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分别称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各称什么
20岁:加冠
30岁:而立
40岁:不惑
50岁: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岁:鲐背
(1)女人50岁称作什么年扩展阅读:
儿童称谓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束发:是指青少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B. 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的女人分别叫做什么啊
男子20岁叫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女子20岁叫桃李年华。
男子30岁叫而立之年,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女子30岁叫半老徐娘。
40岁叫不惑之年,50岁叫知命之年。
另外,60岁叫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70岁叫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80岁叫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相关内容解释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C. 各个年龄段男性、女性的称谓分别是什么
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
D. 女人近50岁叫什么年
五十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
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五十岁一般称“知天命”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E. 女性各个年龄段称呼是什么
现在的人对女子的称呼比较直接,一个“美女”就能够概括各年龄段的女子,因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是喜欢听好话的。不管你多大了,还是长得多么一般,人家叫你美女你还是会觉得很开心。虽然说这听起来很敷衍很假,但大部分人就是这样,明知道是假的东西却还是喜欢得不得了。当然叫美女的话,也还是要看人吧。
至于90岁的话可以被称之为“鲐背之年”而100岁可以称为“期颐”,又可称为“人瑞”。再往上的话,基本上就没有了。因为古人很难存活这么长的时间,毕竟那时候的医疗不发达,很小的病可能都会成为绝症,因此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活到100岁,所以说再往上就没有什么必要设称呼了。
F. 古代女子年龄称谓大全
一、古代女子1岁:牙牙
此时的属于刚出生的女子,还没有学会说话,但是有着极大的求知欲,已经可以跟着大人咿咿呀呀的开始学习如何说话,虽然此时的女子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但是在母亲眼中却是全世界最可爱的小宝贝。
二、古代女子2-3岁:孩提
孩提之年就是指两到三岁之间的孩子,也是指还处于能跑与不能跑之间的年龄段,此时的女孩子跟男孩子之间的称谓是一样的。
孩提当中的提其实是指“用双手抓住小孩子的两腋之间,然后用力将其抱起来这个动作。”也可以被称之为“提孩”或“孩提包”等称谓。
三、古代女子7岁:童龀(chen)是四声哦
一般来说女孩子都要比男孩子长得稍微快一点点,所以女孩子在七个月的时候就会长出牙齿,而到了七岁那个正好又处于换牙的阶段,而男孩子论是长牙的时候还是换牙都要比女孩子慢上一个月至一年的时间。
这个年龄段我们会经常看到女孩子一张嘴,口中出现一到两个大窟窿,其实就是自己的乳牙正在更换的缘故。
四、古代女子8-12岁:总角
因为现代人对于小孩子的美定义为可爱与漂亮两个方面,所以我们会看到千奇百怪的各种女童发型,而在古代其实大多数女孩子为了方便,直接就会在头上梳成两个发髻,看起来就跟山羊头上的两个角一样,所以被称之为总角,也可以称之为儿童时代。
五、古代女子12岁:金钗之年
古代的女孩子到了十二岁的时候就要跟自己的儿童时代区分开来,因为此时的女孩子要学会如何来装扮自己了,比如说弄一个复杂的头型,再在上面插上各种各样的头饰金钗。
六、古代女子13岁:豆蔻年华
豆蔻也被称之为“含胎花”,也就是山姜花的别名,可以理解为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在古代的时候就是形容已经到了可以被人提亲的年纪,说白了就是我家有女初长成,就等郎君上门提亲。
其实就是说在古代,女孩子到了这个年纪也就是到了思春的年龄段。
七、古代女子15岁:及笄之年(jiji)
这个年龄段可以说已经正式到了女孩子嫁人的年龄段,这个“笄”字,就是所谓的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年已及笄,并且古代为了鼓励民间百姓早日成婚,所以到了十五岁还没有嫁出去的女孩子,从这一年开始之后,如果还没有嫁出去,就一直要缴纳沉重的罚款。
八、古代女子16岁:碧玉年华
碧玉年华又被称之为二八年华,也就是两个八加起来十六岁的意思,同时还有一种说法叫破瓜年华,主要是因为旧时的文人会将瓜字拆分为两个八字,碧玉年华之中充满着无数的幻想。
九、古代女子20岁:桃李年华
桃李年华大多是指女子脸若桃李,属于粉面朱唇,说白了就是形容这个年纪的女子美丽好看的词语而已,并没有太多的含义,就跟青春活力是一个道理。
十、古代女子24岁:花信年华
花信年华就是指女子正处于年轻貌美的年龄段,可以说这个年纪的女子正是一生当中最耀眼的时刻,表示花朵经过这么多年的培养终于展现出自己最美的一刻。
十一、古代女子30岁:半老徐娘
此时的女子已经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了世人,却也因为年华的逝去,被岁月所催惨,姿色已经大不如从前,大多数女子开始依靠各种的浓妆艳抹来维持自己的美丽,但是在卸妆之后却再也找不到以前的靓丽,但是却还保留着一些风韵,也被称之为风韵犹存。
十二、古代女子40岁:人老珠黄
一般来说古代女子到了这个年龄段,几乎已经走到了下坡路,毕竟古代的女子地位本身就不高,大多数女人能得到自己的相公宠爱,无非是年轻貌美,尤其是在古代三妻四妾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男半女,很可能生活就快要过不下去了。
大多数都会用“美人迟暮,人老珠黄”来形容古代四十岁的女子,毕竟古代跟我们现代相比,没有这么多化妆品,再加上保养方面更是无法跟现代相提并论,所以当古代女子四十来岁的时候,看起来相当的面老。
十三、古代女子50岁:知命之年
到了这个岁数的女子,一般都已经对自己的整个人生了解的相当透彻,毕竟自己的前五十年是怎么过的,自己是一定清楚的,再加上古代人的寿命因为各种原因大多数都不高,所以能活到五十岁的年纪,已经属于命好之人。
十四、古代女子60年:花甲之年
其实花甲这个词不光是形容古代女子,可以说是男女通用,在古代一般是以六十年为一个纪年,也可以被称为一甲子,所以但凡能活六十岁的老人,都被称为花甲之年。
十五、古代女子70年:古稀之年
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这么一个说法,意思就是人的年纪能活到七十岁已经属于相当稀少的那一部分,毕竟以古代的那种生活条件,普通人能活到七十岁已经是上辈子烧过多少高香才得到的福气。
十六、古代女子80-90岁:耄耋之年
当古代到了这个年纪一般会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儿女们希望自己的长辈可以更加长寿,耄耋其实还有延长的意思。而另一种就不太好听了,如果运气好的话,这个年纪的人儿女都还在,也许还可以得到儿女们的赡养,可假如自己的儿女已经不太世了,孙子辈可能就会出现隔辈这种情况,毕竟亲情已经差了一辈人,再加上孙子辈的兄弟姐妹又分布众多,所以大家对于养老这种事会相当的抵触。
然后就会有人常常说耄耋之年的人都是一些土已经埋到了脖子的人,每天还这么硬撑什么。
十七、古代女子100岁:期颐之年
到了这个年纪就不一样了,毕竟百岁是一道垓,八九十岁的老人可能子孙辈不太代见,可是到了一百岁以上直接就相当于长寿的标准了,可以被称之为典型,表示自家人当中有着长寿之人,也就是说以后自己也是有可能达到这个长寿的标准。
所以到了这个年龄段,无论是子孙辈还是再往下一辈人都会出人出力来赠养老人,说白了这就已经达到了奇迹的地步,中国从古至今能真正活到百岁以上的老人屈指可数。
看完文章大家会发现,女子的主要称呼都在四十岁以前,这是因为古人由于长期处于战乱和饥饿当中所以,寿命普遍比较短。二十多岁的称呼是最多的,因为这是女子一生中最美丽动人的时候,而五十岁之后的称呼是男女公用的。
G. 女人近50岁叫什么年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08
H. 古代50岁女子被称为什么
古代50岁女子被称: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I. 五十岁是什么之年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十三岁为豆蔻二十岁是弱冠,那五十岁又被称为什么年?
五十岁是知命之年。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J. 50岁称为是什么之年
50岁被称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俗言道,知非之年三不亲,指跨入50岁,凡事看淡,亲戚感情亦是,与眼重钱财、无情无义、势力心重之亲戚毋需再亲,少许走动,不然于己身晚年运势影响颇大,难以安度晚年。
知非之年,子女多已成家立业,毋需操心,孝淑亦好,不孝也罢,其不惑之年以后所持财帛足以安享天年,应安心陪伴那伴其一生之人。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