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十五岁后献血对身体有影响吗
应该说没什么影响。
我国18年献血法前规定,献血年龄在18到55岁之间,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也看到献血对人的影响不大,2012年放宽到60岁了,深圳甚至放宽到65岁,有些人超过65岁也能献血。
很多国家和地区,没有献血的年龄上限。
我三十多岁开始无偿献血,超过24年了,现在捐献成分血,超过55岁后,每年献血还超过二十次,没有感觉对身体有什么不良影响。
㈡ 明年我将到退休年龄(50岁),今天单位居然通知我去献血。请问这符合有关规定吗
哪些人可以参加献血?
1998年9月,卫生部第2号令《血站管理办法(暂行)》中,对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规定如下:
1. 年龄:18-55周岁
2. 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 血压:12-20/8-12kPa,脉压差:≥4kPa或90mmHg-140mmHg/60mmHg-90mmHg,脉压差:≥30mmHg.
4. 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 体温正常。
6. 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7. 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腊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 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 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凡符合上述标准的公民可以献血。
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年龄是符合献血条件,但这并不代表你就一定能献血,上面的条件都要符合才能献血。
望采纳,你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动力
㈢ 年过50岁,年年献200毫升血对新体有毒还是健康
凡18-55岁的健康公民,男性体重50公斤以上,女性体重45公斤以上,经医生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合格者均可参加献血.献血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献200CC或400CC;2次献血时间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 从进入成年之后,血细胞主要由骨髓来制造,平均每天可造出15亿个血细胞(约40毫升血量的细胞),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血细胞衰老亡。骨髓造血功能也同全身其它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激发,保持较旺盛的新陈代谢,不断产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轻血细胞,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过血的人。 科学家们应用流体变形学和血液动态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血液流动与血液的粘稠度、红细胞的可变性、血浆蛋白的浓度等因素有关。当血液的粘稠增高时,血流的速度就变得缓慢,局部血液发生停滞、缺氧、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和营养障碍,引起血管壁的改变,从而容易出现血栓、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塞等病症,这就是“高粘度症侯群”。常见的症状有头重、头晕、头痛、听力障碍、未梢神经感觉异常等。 当人们献血后,特别是单献红细胞、血小扳等有形成分,会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液流速加快,脑血流量也随之增加,供氧量加大,人会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 据世界著名医学家卡尔等人调查1916年1月以前出生的献血者332人,与在同一地区出生而且年龄和性别类似的未献血者339人作了比较。献血者平均寿命为70.1岁,未献血者为67.5岁。结果表明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人存活年龄也较长。 所以说:坚持长期适量捐血的人头脑会更清醒、更健康、长寿。1997年3月菲律宾总统拉莫斯第41次参加无偿献血(每次250毫升),以此来做为他69岁生日的纪念。他 常说:献血使他年轻20岁。看来这句话不全是玩笑话。 二、献血可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 近年来,我国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以“关于多次献血者血液稀释状态与动脉压及心脑血管病的关系”为课题,对多次献血者127例、高血压病患者87例、缺血性中风患者60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对照性研究,结果证明:献血对心脑血管系统有良好的远期影响,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1984一1989年芬兰科学院院士萨洛宁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对本国2782名42岁至60岁之间的男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献过血的人五年半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没有献过血的人少86%,在另一顶研究中,对献血1一12次的1532名献血员跟踪观察,结果仅1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同时对未献过血的2306人进行对照观察,有226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竟高达9.8% 与献血组有明显区别。 又据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心血管疾病研究小组对655名献过血的人和约3000名未献过血的人进行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过去三年中献过血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只有未献过血的人的1/2,患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只有后者的1/3。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一现象与体内铁元素的贮存量减少有关。铁元素在人体合成氧化酶过程中起催化剂作用。献血后体内铁元素贮存量可以明显减少,献血员每献出500毫升血液相当于排出200--500毫克铁,因而人体合成的氧化酶也相应减少,这样血液中的脂质被氧化的数量就小,从而减少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沉积物,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中国、芬兰及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献过血的男子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将大为降低。为此,芬兰的医主们建议男子每年最少献血一次,这样既有利于预防自己患心血管疾病;又有助于他人,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三、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铁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但铁质过高又绝非好事,据最近《国际癌症》期刊报导,如果男子体内的铁质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会提高。 至于女子,由于有月经期间的流血现象,常会失去大量的铁质。所以在研究中就未发现铁质含量与妇女罹患癌症的机率有特殊的关系。 那么,男子如何排除体内过多的铁质以减少罹患癌症的机率呢?医学家认为,唯一的方法是通过流血排除过多的铁质。因而鼓励体内铁质含量过高的男士们可以定期献血,这样做对人对已都有好处。
㈣ 五十到六十岁的人可以献血吗
应该是可以的,原复来国家规定制献血年龄是18周岁到55周岁,现在延长到60岁。超过50岁的人每次献血200CC,经常献血者可最多献400CC。超过60岁的人为了你的健康一般就不会让你献血了,不过献血者一定要有医院的健康证明,并且身体要健康。
㈤ 听说50岁以上的人就不宜献血了,是这样吗
毕竟岁数大了,造血机能也下降,不像年轻人回复快,所以岁数大了一般就不建议献血了,当然如果你身体硬朗,需要现场体检,没问题才可以献
㈥ 我今年五十岁,今天无偿献血了。想问问有关专家:我献血对身体健康到底有无影响谢谢!
献血前
抽血体格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为了保证献血者的健康,《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规定献血者必须做下列体格检查:
1.核对年龄:适合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
2.体重:男性不低于50千克(公斤),女性不低于45千克(公斤)。
3. 血压:收缩压12~20千帕(90~150mmHg);舒张压8~12千帕(60~90mmHg),脉压差大于4千帕(30mmHg)。
4. 脉搏:每分钟60~100次,高度耐力的运动员每分钟50~100次。
5.体温正常。
6.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以上。
7.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
8.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9.四肢无严重残疾,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10.胸部;心肺正常。
11.腹部: 正常,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献血者血液化验有哪些项目?
1.血比重筛选,硫酸铜法: 男性大于1.052,女性大于1.050。
2.血型定型:ABO血型必须正反定型相符。在有条件的地区或Rh阴性率高的地区,应做Rh(D)定型。
3.肝功能检查: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为指标,赖氏法测定应小于25单位。该指标不合格不宜参加献血,但不表示肝功能必定有问题。
4.血液传染病检查: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查等四项。凡检查阳性者不得参加献血。
1.献血前最好带上身份证、户口本、军人证等身份证明。
2.献血前两餐不吃高脂或高蛋白食物,如肥肉、鱼、油条等。以防止血液浑浊。
3.当日晨,应吃些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鸡蛋等。
4.适当补充水分,保证血液不太粘稠。
5.献血前心情不要紧张,保持轻松愉快。要知道健康人按规定适量献血,对身体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千万不要有思想顾虑。
6.献血前一天晚上要早点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7.献血前最好洗洗澡,换上干净内衣,特别是两个肘弯部要洗干净。
8.献血前一天和当天不要喝酒。
9.在献血现场要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保证整个采血过程井然有序。
10. 献血前几天应该以素食为主,少吃油腻的食物,也不要吃蛋白质过高的食物,这是为了确保血液的治疗,避免血液中出现过敏的物质。
11. 献血前要吃早餐 献血前一晚要保持良好睡眠,不宜做剧烈运动。献血前两天如有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应该暂缓献血;女性应避免在月经期间以及前后三天献血。
献血后
抽血后如何保护针眼?
对针眼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将减少或避免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1.献血后应用消毒棉球盖好穿刺孔,以胶布固定,并用3个手指顺静脉走向压迫针眼5分钟。
2.检查穿刺孔部位有无渗血或出血,如有出血应抬高手臂并继续压迫局部。
3.为保护好穿刺孔不受感染,至少在4小时内不要取去穿刺孔上的敷料。
4.针眼处1-2天内不沾水。
抽血后运动注意事项
个人活动要适度:献血后当天请不要从事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驾驶车辆、体育比赛、通宵娱乐等活动。
抽血后喝茶禁忌
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它易与蛋白质和铁相结合,生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影响蛋白质和铁的吸收,进而影响献血者血细胞的再生。因此有饮茶习惯的朋友,在献血后的一个月内最好与茶暂时保持距离,可喝点果汁如猕猴桃汁、橙汁等,既可解解茶瘾,又可补充维生素和叶酸,以促进血细胞的再生。
抽血后饮食调理
献血后饮食如何调理,献血以后,每天至少应当吃下50—60克蛋白质,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补充蛋白质——肉蛋鱼奶:蛋白质是构成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基础物质。正常成年人每天约需蛋白质70-100克,献血以后应提高蛋白补充量,每天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00-120克。高蛋白膳食并不需要单独准备,正常饮食中就有很多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类、蛋类、奶类,鱼类、豆类等,此类物质最好添加在早餐或午餐中。
增加铁质——动物血液:动物血中含有丰富的铁,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血红细胞的重要组成元素,同时有利于氧气输送。因此,献血后还应该多摄入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和鱼类等。
在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中,牛奶名列前茅,一瓶牛奶可以为身体提供6克左右的蛋白质。其次是鸡蛋。就营养价值而论,鸡蛋是天然食品的佼佼者,它几乎包含造血需要的全部原料,一个一两重的鸡蛋为身体提供的蛋白质,与一瓶牛奶大体相当。瘦肉含蛋白质也很丰富,瘦肉中最好的是羊肉,羊肉不仅含有较多较好的蛋白质,而且还含有丰富的铁和铜。它的含铁量是猪肉的六倍。
献血后饮食如何调理,铁是组织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所以献血以后,注意补充铁就更为重要。含铁丰富的食物有鸡蛋、芹菜、菠菜、猪肝等。
献血后饮食如何调理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虽不是构成血细胞的成分,但是,血细胞离开它们却不能成熟,所以,缺少了这些维生素也会影响造血。这些维生素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及动物肝、肾等组织中。
献血以后每天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是完全必要的。献血后血液的完全恢复大约需二至三个星期的时间。所以,饮食调节至少也应坚持半个月左右。但也不可暴饮暴食。应当把营养合理地分配到各餐中,细水长流,使身体随时都能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素,这样,身体的恢复一定会很快。献血后为防止针眼感染,献血者要注意1-2天内不要让针眼处沾水,保持清洁。献血后当天不要参加剧烈运动或通宵娱乐活动。
抽血后会贫血吗
只要按规定的间隔时间参加献血,是不会引起贫血的。因为献血只是人体内可以再生的血液暂时少量减少,不影响人体血液的正常再生功能,献出的少量血液很快就会恢复。贫血本身是一种疾病,对于患有贫血的人,在献血查体时,就会体查出来。这种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献血绝对不会引起贫血,相反,经常献血会刺激造血器官,增强器官,造血功能,有益于人体白细胞的再生。
㈦ 50岁可以献血吗
当然可以。
我国大陆献血规定的最高年龄是60岁。
深圳已经把献血年龄放宽到65岁了。
国外很多地方献血没有年龄上限。
㈧ 我50岁了,去献血对身体有影响吗
可以。献血对身体没有啥危害的,献血后注意休息别去做强度高的体力劳动就行了,另外加强营养就可以了。
㈨ 50岁献血好吗
病情分析:首先考虑您的身体状况,如果您50岁仍然是很健康,各项生命指标正常,身体的抵抗力不错,那可以考虑献血,但是如果您有一些慢性病,建议您还是不要献了,毕竟人到了老年身体的代谢减慢,祝您健康!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