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陈新甲的人物生平
万历年间中举人,任定州(今河北定州)知州。
崇祯元年(1628)入朝为刑部员外郎,进刑部郎中,迁宁前道兵备佥事。宁前道,大致包括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凌河、小凌河,是山海关外的重地,陈新甲在这里凭着自己的才干出了名。
崇祯四年(1631),大凌河新城被包围,援师云集,出战、修城等事全靠他处理。城被攻陷后,新甲被罢了官。辽东巡抚方一藻爱惜他的才干,上书请朝廷留用他,朝廷没有答复。监军宦官马云程也上书帮忙求情,朝廷才答应留用。陈新甲说:“我受到戴罪任职的恩典是因为监军宦官的奏疏才得以批复,我心里自觉羞辱,清议也会随着而来批评我。我不敢接受这个恩典。”朝廷不许他推辞。不久,陈新甲又升任副使,仍在宁远(今辽宁兴城)任职。
崇祯七年(1634)九月擢右佥都御史,接替焦源清巡抚宣府。因为军备长期松弛,新甲上任后亲自到边防墙堡去视察,走过前人足迹没到过的地方,全面掌握了兵马伤亡、城堡倒塌及弓箭等兵器的损坏情况。然后几经上书向朝廷请求,对这些加以整顿,边防因此有了保障。杨嗣昌当时担任总督,跟陈新甲一起共事,由此了解到他的才干。崇祯九年(1636)五月,陈新甲母亲去世,他辞职回家守丧。
崇祯十一年(1638),宣大总督卢象升父亲去世,辞职回家守丧。由于时任兵部尚书的杨嗣昌推荐,崇祯帝诏令陈新甲回京任职,擢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协御清兵。不久,卢象升阵亡,孙传庭代领他的部队。陈新甲与孙传庭相互支持,但最终不敢出战。
崇祯十二年(1639)春,京郊解严,顺天巡按刘呈瑞弹劾陈新甲逗留不前,干扰作战的罪过。陈新甲一一列举自己的功绩,并且说刘呈瑞是挟私仇图报复。崇祯帝没有追查这些。陈新甲开赴部队驻地后,上书建议改编队伍、严加侦探、强化训练、整顿马政、演习火器、查禁贪占等事务,朝廷批准。他部下的士兵有一天夜里发生了哗变,陈新甲上书请罪,崇祯帝也不追究。给事中戴明说曾经弹劾陈新甲,崇祯帝用随便评论重臣的名义,扣发了戴明说的官俸。
崇祯十三年(1640),接替傅宗龙担任兵部尚书。自弘治初年贾俊以后,举人没有做过尚书的。当时军事危急,大臣们都不愿当兵部尚书,所以陈新甲当上了。陈新甲为人有魄力,起用傅宗龙、孙传庭等人。朝见过后,陈新甲递上保卫邦国的十条办法,其中大多是廷臣曾经说到过的。只是他讲到天寿山后边应当设置总兵,徐州也应设一重镇,开通两京咽喉,向南保护皇陵,中间防守漕运,崇祯帝都采纳了。陈新甲又讲了兵部事务的四个要点及军事方面存在的四种失误,崇祯帝就命令他加以整顿。
崇祯十四年(1641)三月,李自成打下洛阳、襄阳,福王和襄王两位藩王遇害,陈新甲贬官三级,继续任职。按照原先的规定,府、州、县城郭失守的,长吏要判处死刑。宛平知县陈景建议说:“村镇被焚掠三处的,长吏也应当判处充军”。陈新甲同意他的意见,上书说:“各级官员能兼顾城乡的,就给以记功;如果四面的郊区受到攻打,与贻误军机同罪。”崇祯听从了他的意见。不过当时中原各地都是强盗,他的办法并不能完全执行下去。杨嗣昌死在军队里,陈新甲推荐丁启睿过去接任,议论的大臣都埋怨他用错了人。不过傅宗龙、孙传庭当时都因为一点小罪被关在监狱里,陈新甲在召对时称赞他们的才干,退出来后又上书极力推荐。他们两个得到重新任用,都是靠陈新甲出的力。不久由于边境上秋防的战功,新甲恢复了贬下的三级。
崇祯十五年(1642),松锦之战爆发,当时锦州被围困很多天,外边的援兵断绝。有士兵从锦州逃出来,传祖大寿的话,请大部队用车营逼过去,但不要轻易开战。总督洪承畴召集了几万部队过去增援,也没敢决战。一开始洪承畴和崇祯帝都认为应该持重缓进,承畴以兵分力弱,意主持重以待。帝以为然,但陈新甲主张速战速决,坚持要求分四道夹攻,遣张若麒游说,同时亲自写信激洪承畴出兵。结果大败,明军被围歼,洪承畴被俘虏,后终于降清,三月,松山、锦州相继失守,言官皆弹劾新甲、张若麒之失误,陈新甲乞罢不许。
陈新甲很有才干,晓习边事,但是不能以廉洁自持,所使用的都是他欠了人情债的军官。他和宫廷中的宦官深相结交,引以为援,其中与司礼王德化尤其亲近,所以言官批评他都不能使皇上入耳。是时,李自成入河南,开封屡被围,他郡县失亡相踵,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出关讨农民军,先后毙命。言官劾新甲者,章至数十。新甲请罪章亦十余上,崇祯帝总是慰留他。

『贰』 祖籍在重庆长寿的名人
赤胆忠心杨应春
凤乡之地历来出厚爱赤诚之人,明朝时,长寿就出了一个深得百姓敬重的爱戴忠臣,叫杨应春。
杨应春举人出身,学识胆识兼俱。明英宗时,任太仆寺卿。当时北万的蒙古瓦刺族经常发动骚乱,与朝庭为敌,成了明朝的心腹之患。朝内有个宦官名叫王振,是个奸恶之徒,却因为善于阿谀奉承,深得明英宗宠信。1449年,瓦刺族再次发动骚扰,王振鼓动好大喜功的英宗御驾亲征,英宗竞用不懂兵法,且从未打过仗的王振统领三军,结果在蒙古的土木堡—战中,明朝三十万大军全军覆灭,英宗成了俘虏,蒙尘塞外。这就是历史上的“土木之变”。
当时杨应春跟随英宗被俘后,进入蒙古瓦刺族的军营中,但他处处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瓦刺人羞辱英宗时,他总是挺身而出,厉声喝止。瓦刺人曾威胁他:你—个奴才,不怕死吗?杨应春严厉地回答:“我是大明臣子,死有何惧?尔等不过猖狂一时,如果识时务,趁早把我们送回京城,不然后悔的是你们。”瓦刺人竟拿他无可奈何。
明英宗被俘之后,明朝政府多方想法营救,杨应春与明朝官员一道,多次与瓦刺人谈判周旋,最终让英宗还朝。但英宗还朝后,皇位已被其弟所得,杨应春再助英宗,“夺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英宗帝位复得。英宗念其功高,封他为太子少保。
杨应春为官清正,名声很好,又擅长文学,赤胆忠心,深为后人称道,是我们长寿人的骄傲。
一代鸿儒谯天授
长寿富饶美丽,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名人辈出。
两宋时期,长寿出了个大儒,姓谯名定字天授。少年时就钻研易经,青年时赴河南,师从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和理学家程颐,学业精进。后来程颐被贬谪到涪陵,谯定就与他同往,在北山定居,研讨易经,成为一代名家。北宋朝庭闻其名,两次召他入朝为官,他都不去。后来宋高宗再次召他到扬州做官,在赴任途中遇金兵未能到达目的地。此后就归隐在成都青城山,当地人知道他学识渊博,都尊称他为谯夫子。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与谯定交往深厚,并佩服他的才学。在他-百三十岁生日曾写诗相贺:寄谢谯夫子,今年一出无?万缘随梦断,百念与形枯。云护巢松谷,神呵煅药炉。凭高应念我,百首学征祖。
谯定高寿,一生为人谦让豁达,博学多才。但晚年却不知所终,人们认为是他成了神仙云游四方去了。其实他就隐居在长寿的焦家今邻割镇境内,曾在但渡一带为人讲学。一生著述颇多,最有名的是《易传》,可惜未能流传下来。宋代的史书都有关于他的记载。
史海钩沉 垦荒县令李希贤
清朝建立后,百废待兴。面对-个当时有三亿多人口的国家,清朝政府把粮食问题放在第一位,增加粮食的办法之一就是扩大土地面种植面积,一些勤政有为的官员就千方百计带领百姓垦荒种地,李希贤就是当时有名的“垦荒县令”。
李希贤是长寿县人,生逢康、乾两代,在山东临淄、汶上、思县、馆陶等多个县任县令。为官任职期间,他深知“仓廪实而天下安”的道理,所到之处便发动百姓疏通河道,兴修水利,开荒垦地,且亲自参与其中有。在他带动下,大片大片的荒山、滩涂之地被开垦出来,变成了良田沃土,不但有效解决了当地百姓温饱问题,还为朝庭储备了大量的官粮。据清政府史料所载,他为官三十多年间,共计开垦荒地24000多公顷,同时兴修水渠无数。因其廉洁能干,多次得到提升,在山东就升任知洲、知府等职,后来又到云南省任职。
七十岁时,李希贤告老还乡,清政府对他好评有加。
陈新甲替君代罪
明朝崇祯时,有一名臣,深通兵法韬略,忠于朝庭,力挽明朝于败亡,却因奸臣嫉限,屡遭弹劾,最后替君代罪,舍身成仁。
此人名叫陈新甲,长寿沙石新滩村人。陈新甲进士出身,通晓军事。但生逢明代崇祯年间,大明王朝腐败没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陈新甲与卢象升、杨嗣昌等一帮明臣竭力挽救大明于危亡,陈新甲在辽、沈一带多次指挥作战,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时有奸臣弹劾,但崇祯皇帝对新甲十分信任,并委以兵部尚书重任。
然而,当时的大明王朝已到无力回天的地步,陈新甲与农民起义军多次作战,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无法挽救整个败局,一些奸臣总是抓住机会就大加弹劾,让陈新甲举步维艰,曾要求辞官返乡,但崇祯坚决不同意。
明王朝面对义军和清军的双重夹击,不堪重压。清朝趁机派人来议和,欲以不战而获利。陈新甲认为朝庭年年征战,需要缓和,积蓄力量,向皇帝上书准予议和,得到崇祯私下认可。双方派人进行密谈之后,使臣将议和条款和密件送到陈新甲住处,陈当时忙于政事,随手放在办公案桌上,下面的人以为是朝庭用的快报,就传抄后送出去,一时舆论大哗,崇祯皇帝狼狈不堪,推罪于陈新甲,朝中奸臣趁机再次弹劾,崇祯无奈,只好以〃通敌〃罪挥泪斩忠臣。
陈新甲替君代罪被斩之后,仍有奸臣进谗言大肆诋毁。崇祯心里再明白不过了,怒斥:如果让你们处在陈新甲的位置,恐怕更不如。并不准再追究“通敌”之事,将陈新甲送回长寿原藉厚葬。
让生活充满诗意——凤鸣诗词学会会长谭连兴
本月底,我区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活动将正式启动。24日,记者就相关问题(以下简称“记”)采访了凤鸣诗词学会会长谭连兴(以下简称“谭”)。
记:请简要介绍什么是“全国诗词之乡”。
谭: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是由中华诗词学会发起和评选的,是一项全国性的文体创建活动。能成功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标志着一个地区有着较繁荣的文化事业、文化氛围浓郁,精神文明建设比较优秀。
记: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创建全国诗词之乡?
谭: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的需要。区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启动创建全国诗词之乡缘于三个原因,一是近年我区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化建设、文艺创作相对滞后,创建诗词之乡将为繁荣文艺创作搭建起一个有形平台;二是目前全区提出建设人文长寿,建设文化强区,创建诗词之乡、繁荣长寿文化旨在为此搭建有形平台。
记:据我所知,目前全国创建“诗词之乡”成功者只有近10个城市和地区,长寿开展这项活动时机成熟吗?
谭:在今年提出启动全国诗词之乡创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长寿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丰富多彩,这为诗词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二是区委区府关心和重视此事,为我们创建诗词之乡提供了坚持的组织保障;三是长寿区已有来自工厂、农村、机关和学校等各行各业的诗词会员250多名,诗词创作有了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记:成功创建全国诗词之乡,有哪些具体要求?
谭:创建全国诗词之乡与创建文明城区一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包括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会员规模1000人以上、诗词教育活动广泛深入等六项要求。
著名国画家施乃扬:胸有万千情意 画有万千神韵
长寿的女婿、著名国画家施乃扬将携平生数百件力作,来长举办个人画展。记者日前走近施乃扬,对这位当代中国画坛奇杰进行了专访。
施乃扬,祖籍天津,字仲鲁,号紫云轩主。毕业于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师从著名国画大师吴弗之,作品笔力苍劲,墨彩酣畅,注重神情表现,工小品、善巨幅,1997年被中国美协授予“中国画坛百杰”称号。
“溪山为写真,水墨见精神”。在多元格局的当代画坛,施乃扬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工写结合并能出新。他的山水画归于在传统基础上写意的一路,苍劲、浑厚,骨法用笔,以“写”抒中国画之“最”, 在中国画坛享有很高声誉。
据称施乃扬早年颇是喜爱京剧。那时,他的一个邻居是当地有名的京剧演员,且画得一手好画。受其影响,施乃扬结实了不少当地书画界朋友,随后一起到天津文化馆学画,王学仲、孙奇峰等先后成为他的导师,他也因之打下非常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后因崇尚海派绘画风格,施乃扬考入浙江美院,成为著名国画大师吴弗之先生的高足,学画七年,得到严格的教诲,博众家之长,酿造出了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底。
清人笪重光曾说“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施乃扬十分崇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之道,故在施乃扬的山水画里,既能感到吴弗之等绘画大家的风韵,又不失施乃扬自己的构思和运笔特点。
艺术创作原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笔墨当随时代”,这既是时代赋予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艺术家观察力、思想性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施先生多次游历漓江、新疆、西藏等名川大山写生,年轻时又有过在绵阳地区当知青的经历,与山川朝夕相伴。这使他对大自然的原生之美、天籁之美、地貌之美;对山水画的皴法之美、笔墨之美、意境之美更有一层特殊的情思和感悟,在创作中十分讲究天人合一,很注重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对应统一。他的画中,画理与哲理、艺术与科学是相融相通的,给观众以可行、可游、可局之感。在其作品《湘西归来看人间仙境》中,注重气韵、神情的表现,但见湘江东去、波涛翻滚,巨浪在山崖下猛烈冲刷,卷起千堆雪,而流峰波谷间,一叶飞舟正借风而下,整个作品充盈着积极、大无畏的气概,令人自然而然联想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类的句子。
笔墨和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施乃扬强调笔墨的发挥和心象的展示,他说,山水画艺术不是对大自然简单的复制和发挥照相机的功能,而是通过画家的"心领神会"、构思、取舍、笔墨等技法,创作出物我相融、天然宛成、超越自然诗一般的艺术境界。其墨宝最大气的是山水画卷,壮观恢宏,墨彩酣畅,大气磅礴。他一幅346×92公分的巨幅山水《浮云游之意》和《青山无古今》等写意山水画作,山峰叠嶂,层次分明,巧妙地将弥漫的山岚、云海、近峰远山演绎成虚实变幻、云蒸霞蔚、层林尽染的人间仙境,令人叹为观止。《阳气动林梢》一画中,他又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而又充分地运用 现代绘画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多种元素,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更是耐人玩味。
近些年,施乃扬开始更加注重控微索微,博古创新,在“匠心独具”与“洒脱大气”间找到了统一之道,运笔更具匠心,作品笔力更加苍劲大方和形神飞扬。他的《阳气动林梢》一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而又充分地运用现代绘画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多种元素,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更耐人寻味。
生宣纸上的工笔是国画中的至难,可施乃扬却能举重若轻,观他的花鸟鱼虫之画作,便可知其大家功力。如《九龙戏月》、工笔写意合一的《荷花图》和《相亲》、《相伴》等佳作,寥寥几笔,就将鱼虫或花鸟各种最优美的瞬间动态,用最经济的笔墨和亮丽的色彩出神入化地表现出来,读之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不过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还数他一幅长18米的《大吉图》,群鸡荟萃,雄姿英发,情态各异,生趣盎然,充满了形态和动态之美感,浓墨重彩间,用宣纸特有的渲染效果,浓淡干湿的几笔就将雄鸡之神气跃然于纸上,笔墨之间又互为浸染,让"墨生五色"既自成肌理又浑然一体,恰到好处,令人不得不为其高超的艺术灵气拍手叫好。
鸳鸯戏水,恩爱和谐;写意山水,气象万千。在施乃扬笔下,一切都可以成画,万物都可以出意境:骏马威武、牡丹华丽、兰花清幽。不过最喜爱的还是观赏施乃扬画竹:铺纸、提笔、蘸墨,运笔时或轻或重、或快或慢,纸上的墨迹或浓或淡、或粗或细……腾落跌宕、笔起笔落之间,但见墨竹几杆、竹叶几片立即跃然纸上,错落有致,布局精巧,虚实之间意境无限……
施乃扬与长寿是有缘分的。今年四月他首次来长,美丽的长寿水山和热爱文化的长寿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故此后不久,他便决定来长举办个人画展,为促进长寿与区外文化的文化交流注入自己的一个因子。施乃扬对长寿也是深情的,他接受采访时说:“我祝愿长寿明天更美好,祝愿长寿人民人人长寿!”
中国老一辈报业巨子——陈铭德
提起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上海《新民晚报》,我们大家都不会陌生。它的前身为《新民报》,其创始人之一便是我们长寿人——陈铭德。
陈铭德1897年出生在长寿,青年时代深受"五四"思想影响,后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1923年应约到北平《国民日报》当编辑,5年后到南京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任编辑,在此期间,陈铭德对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言论专制深感愤怒,萌发创办民间报纸、让民众自由抒发心声的想法。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创刊,刚过而立之年的陈铭德与另外两名中央通讯社编辑吴竹似、刘正华在南京创立《新民报》,其宗旨为"作育新民"。
办一切事业,领导人的思想可以决定这个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历史命运。陈铭德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报业巨子",其伟大就在于他对于中国民主和自由、对振兴中华锲而不舍的追求,在于他根深蒂固的"民本思想"。1937年抗战爆发后,《新民报》的经济压力更大,对于如何处理好争取上流社会支持和充分表达民意之间,陈铭德和其夫人季惺女士曾经深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给股东的事业以及当时的社会关系以鼓吹,但同时,也要懂得报纸要在社会上站住脚,不替人民群众说话是不行的!"
正是因为这着深刻的亲民爱民思想,不论是抗战时期,还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新民报》总能以切中时弊,以能说真话、言真事而深受各个层次人群的欢迎,成为老百姓的一味"心药",故当时社会上曾流传一句话叫"要纾解苦闷,看新民报"。 周总理曾为《新民报》题词:"全民团结,持久斗争。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新民报的坎坷经历为主线,勾勒了在旧中国惊涛骇浪中新民报筚路蓝缕,从一家地方报纸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报纸之创业过程,国民党统治后期,《新民报》停办,衍生出《新民晚报》等报系,如今,《新民晚报》已成为中国三大晚报之一,陈铭德开启的办报事业随着社会进步迈进了新时代。
除了亲民情结,陈铭德身上还有最难能可贵的一个品质:有用人之心,也有容人之量。"文化相轻"的事从未在他身上发生过,很年轻的时候他就被人们称作"刘备",赞誉他有容人、惜才之雅量。所以,在为中国报业发展奠基的同时,陈铭德还团结和激励了一大批进步作家、报人和青年革命知识分子。夏衍曾亲自主编过《新民报》晚刊《西乡夜潭》,后来,吴祖光、孙伏园、施白芜、陈白尘等都曾担任过《新民报》副刊主编,在抗战八年中,《新民报》所拥有的作者群,几乎把先后来川的文化界各方知名人士罗致无遗。
可以说,《新民报》既开启了中国民间报业、文化人士办大报的先河,也记录了中国一个时代的变迁,更反映了包括张恨水、张友鸾、张慧剑、赵超构等一代优秀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争取民主进步,言论自由的沧桑经历,从而呈现出一幅既鲜明又熟悉的历史文化图像。而陈铭德,就是这幅"历史文化图像"的主笔。
『叁』 翻译古文求
(1) 我受到戴罪任职的恩典是因为监视宦官的奏疏才得以批复,我心里自觉羞辱,清议也会随着而来批评我。我不敢接受这个恩典。
(2) 不久,象升阵亡,孙传庭代领他的部队。新甲与传庭相互支持,但最终不敢出战。
***附原文翻译:
陈新甲传
陈新甲,长寿人。万历年间乡试中举,做了定州知州。崇祯元年(1628)进入朝中当上刑部员外郎,又升为郎中,调任宁前兵备佥事。宁前是山海关外的重地,新甲在这里凭着自己的才干出了名。四年,大凌新城被包围,援师云集,出战、修城等事全靠他处理。城被打下后,新甲被罢了官。巡抚方一藻爱惜他的才干,上书请朝廷留用他,朝廷没有答复。监视宦官马云程也对此上书讲了话,朝廷才答复说可以。新甲说:“我受到戴罪任职的恩典是因为监视宦官的奏疏才得以批复,我心里自觉羞辱,清议也会随着而来批评我。我不敢接受这个恩典。”朝廷不许他推辞。不久,新甲又升任副使,仍在宁远任职。
七年九月,朝廷提升新甲为右佥都御史,接替焦源清去巡抚宣府。因为军备长期以来放松了,新甲上任后亲自到边防墙堡去视察,走过前人足迹没到过的地方,全面掌握了兵马伤亡、城堡倒塌及弓箭等兵器的损坏情况。然后几经上书向朝廷请求,对这些加以整顿,边防因此有了保障。杨嗣昌当时担任总督,跟新甲一起共事,由此了解到他的才干。九年五月,新甲母亲去世,他回家守丧去了。
十一年(1638)六月,宣大总督卢象升父亲去世了,嗣昌当时任兵部尚书,推荐说新甲可以接任。庄烈帝传下诏令提拔新甲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让他克制孝心出来任职。正好这时大清部队深入内地,朝廷诏令新甲过来接任,立即指挥部下的兵马协助御敌。不久,象升阵亡,孙传庭代领他的部队。新甲与传庭相互支持,但最终不敢出战。第二年春天,京郊解严,顺天巡按刘呈瑞弹劾新甲前前后后逗留不前,干扰作战的罪过。新甲一一列举自己的功绩,并且说呈瑞是挟私仇图报复。庄烈帝没有追查这些。新甲开赴部队驻地后,上书讲了有关改编队伍、严加侦探、强化训练、整顿马政、演习火器、查禁贪占等事务,朝廷批复说可以。他部下的士兵有一天夜里发生了哗变,新甲上书请罪,庄烈帝也不追究。给事中戴明说曾经弹劾新甲,庄烈帝用随便评论重臣的名义,扣发了明说的官俸。
十三年(1640)正月,朝廷召新甲入朝接替傅宗龙担任兵部尚书。自弘治初年贾俊以后,举人没有做过尚书的。当时军事危急,大臣们都不愿当兵部尚书,所以新甲当上了。朝见过后,新甲递上保卫邦国的十条办法,大多是廷臣曾经说到过的。只是他讲到天寿山后边应当设置总兵,徐州也应设一重镇,开通两京咽喉,往南保护皇陵,中间防守漕运,庄烈帝都采纳了。新甲又讲了兵部事务的四个要点及军事方面存在的四种失误,庄烈帝就命令他加以整顿。
十四年(1641)三月,贼寇打下洛阳、襄阳,福王和襄王两位藩王遇害,庄烈帝让新甲贬官三级继续任职。按照原先的规定,府、州、县城郭失守的,长吏要判处死刑。宛平知县陈景建议说村镇被焚掠三处的,长吏也应当判处充军。新甲同意他的意见,就上书说:“各级官员能兼顾城乡的,就给以记功;如果四面的郊区受到攻打,与贻误军机同罪。”庄烈帝听从了他。不过当时中原各地都是强盗,他的办法并不能完全执行下去。杨嗣昌死在军队里,新甲推荐丁启睿过去接任,议论的大臣都埋怨他用错了人。不过傅宗龙、孙传庭当时都因为一点小罪被关在监狱里,新甲在召对时称赞他们的才干,退出来后又上书极力推荐。他们两个得到重新任用,都是靠新甲出的力。不久评论边境上秋防的战功,新甲恢复了贬下的三级。
当时锦州被围困很多天了,外边的援兵断绝。有士兵从锦州逃出来,传祖大寿的话,请大部队用车营逼过去,但不要轻易开战。总督洪承畴召集了几万部队过去增援,也没敢决战。庄烈帝召新甲问解围的办法,新甲请让自己跟阁臣及侍郎吴生生商量后再说,然后讲了十可忧、十可议,又派职方郎张若麒过去和承畴当面协商。若麒还没回来,新甲就请求让官军分四路夹攻。承畴认为兵力分散势力就会削弱,主张稳重一些,坐以待敌,庄烈帝认为承畴的意见是对的,可是新甲坚持自己以前的意见。若麒这个人一向狂妄,看到部队稍有一些斩获,就认为可以立即解除包围。他用机密奏疏把这些讲给了庄烈帝。新甲又写信过去催促承畴出兵,承畴被新甲的话所感动,又接到皇上的秘密指示,就不敢再坚持原先的意见了。若麒加紧催促诸将进兵,诸将在八月里开到松山扎营,被我大清部队打败,大肆逃散,士卒死掉几万人。若麒从海路逃回,谏官请治他的罪,新甲竭力庇护他,又让他到关外去监军。锦州之围没解除,承畴又在松山被围,庄烈帝深以为忧,新甲也没办法解救。十五年二月,御史甘惟火荣弹劾新甲缺乏谋略,耽误国事,请马上要他举贤自代,庄烈帝没有听他。三月,松山、锦州相继失守,若麒又从宁远逃回。言官弹劾若麒的,都连及新甲。新甲屡次请求罢任,庄烈帝都不允许。
新甲很有才干,晓习边事,但是不能以廉洁自持,所使用的都是他欠了人情债的军官。他和宫廷中的宦官深相结交,引以为援,其中与司礼王德化尤其亲近,所以言官批评他都不能使皇上入耳。这个时候,闯贼蹂躏河南,开封屡次被围,其他府县也接连丢失。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开出潼关讨贼,先后陷于贼手死掉了,贼兵的势头更加强大。言官弹劾新甲的奏章上过几十次,新甲自行请罪的奏章也上过十多次,庄烈帝总是慰留他。
早先,新甲因为南北交困,派遣使者来与大清议和,背地里告诉过傅宗龙。宗龙离开京师时,把这事告诉了大学士谢升。谢升后来看到疆事大坏,就把宗龙的话讲给了庄烈帝。庄烈帝召新甲过来质问,新甲叩头谢罪。谢升进言道:“那边如果肯议和,和也可以。”庄烈帝默然不语。不久指示新甲秘密进行这件事,朝廷里边人们都不知道。后来言官有一回去拜见谢升,谢升说:“皇上的意思是主张议和的,希望你们不要多话。”言官一听大为吃惊,纷纷上书弹劾谢升,谢升于是被罢官而去。庄烈帝在把议和一事交给新甲以后,和他手诏往返过几十次,都告诫他不要泄漏出去。朝廷里人们渐渐知道了,所以屡屡上书争议,但是他们都没有掌握到证据。有一天,新甲所派遣的职方郎马绍愉用秘密文函向新甲汇报,新甲看后放在茶几上,他的家僮误认为是塘报,就交人抄传下来。于是言路哗然,给事中方士亮首先举报他,庄烈帝恼火极了,把奏疏压在宫中不发下。过后,颁发一道严厉的圣旨,严厉批评新甲,要他自我解释。新甲不但不引罪自责,反而还自吹自个的功劳,庄烈帝更恼怒了。到七月份,给事中马嘉植又弹劾他,新甲就被关进了监狱。新甲从狱中上书请求宽恕,庄烈帝不答应。新甲知道难免一死了,就在宫廷内外遍行贿赂,给事中廖国遴、杨枝起等向刑部侍郎徐石麒营救新甲,石麒拒不答应。大学士周延儒、陈演也在庄烈帝面前极力论救,并且说:“按照国法,敌兵不打到城下来,不应当杀掉兵部尚书。”庄烈帝说:“别的不说,使我的七位亲王遇害、受辱,不比敌兵打到城下更严重吗?”接着就在街头把新甲给斩了。
新甲受到过杨嗣昌的引用,他们的才能、心术相似。在兵部期间,军书往来频繁,新甲马上可以裁答,从不拖延。庄烈帝起初很信任他,后来特别讨厌他泄漏机密,并且暴露了主上的缺点,因此毫不迟疑地杀掉了他。此后给事中沈迅极力抨击新甲的过失,庄烈帝说:“假使你是新甲,恐怕还不如他。”沈迅惭愧地退了出来。
新甲当年从阳和门进入都城的时候,黄雾迷漫,知事者认为不吉祥,到这时果然应验了。
『肆』 陈新甲的介绍
陈新甲(?~ 1642),重庆长寿人,万历年间举人出身,官至兵部尚书,是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工部尚书贾俊以后,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正二品)要职的第一人。

『伍』 出生在重庆的明星、名人、科学家和著名主持人有哪些
刘伯承 承1892-1986)1892年12月4日出生于开县赵家场。新中国十大元帅
聂荣臻 (1899~1992)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
巴蔓子 。为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东周末期(约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
杨尚昆 (1907~1998)。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7月5日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县双江镇(今属重庆市潼南县)。
冯登庸 (1818~1914)。字峰珍,是开县清末民初的名医,对中医内科造诣较高。在世96岁,世居开县新义乡
李宗羲 (1818~1884)。号雨亭,开县汉丰镇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
潘大谋 (1879~1913)。原名大聪,字作谋。大谋系入同盟会后的化名。开县临江镇人(现长青乡永胜村),1879年生于农民家庭。
甘宁 (?~220)。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陈新甲 (?~1642)。重庆长寿人,万历年间举人出身,官至兵部尚书,是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工部尚书贾俊以后,以举人身份做到尚书(正二品)要职的第一人。
蹇义 (1363~1435)。明代大臣。字宜之,初名瑢,巴县(今重庆市)人。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授官中书舍人。
陈昆 (1809~1873)。名枝竹,号友松,开县九龙山双柏堂(现双柏乡)人。于生清嘉庆十四年(1809)。
秦良玉 (1574~1648)。字贞素。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
杨闇公 (1898~1927)。本名尚述,号闇公,又名琨,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二月十八日(1898年3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县双江镇(民国时由遂宁县划归新建的潼南县)。
张佳胤 (1526~1588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重庆府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人。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
『陆』 陈新甲的《明史》记载
陈新甲,长寿人。万历时举于乡,为定州知州。崇祯元年,入为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宁前,关外要地,新甲以才能著。四年,大凌新城被围,援师云集,征缮悉倚赖焉。及城破,坐削籍。巡抚方一藻惜其才,请留之,未报。监视中官马云程亦以为言,乃报可。新甲言:“臣蒙使过之恩,由监视疏下,此心未白,清议随之,不敢受。”不许。寻进副使,仍莅宁远。
七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代焦源清巡抚宣府。新甲以戎备久弛,亲历塞垣,经前人足迹所不到,具得士马损耗、城堡倾颓、弓矢甲仗朽敝状。屡疏请于朝,加整饬,边防赖之。杨嗣昌为总督,与新甲共事,以是知其才。九年五月,内艰归。
十一年六月,宣大总督卢象升丁外艰,嗣昌方任中枢,荐新甲堪代。诏擢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夺情任之。会大清兵深入内地,诏新甲受代,即督所部兵协御。未几,象升战殁,孙传庭代统其军,新甲与相倚仗,终不敢战。
十二年春,畿辅解严。顺天巡按刘呈瑞劾其前后逗挠。新甲历陈功状,且言呈瑞挟仇,帝不问。既赴镇,列上编队伍、严哨探、明训练、饬马政、练火器、禁侵渔诸事,报可。麾下卒夜哗,新甲请罪,亦不问。给事中戴明说尝劾之,帝以轻议重臣,停其俸。
十三年正月,召代傅宗龙为兵部尚书。自弘治初贾俊后,乙榜无至尚书者。兵事方亟,诸大臣避中枢,故新甲得为之。陛见毕,陈保邦十策,多廷臣所尝言。惟言天寿山后宜设总兵,徐州亦宜设重镇,通两京咽喉,南护凤陵,中防漕运,帝并采用之。复陈枢政四要及兵事四失,帝即命饬行。
十四年三月,贼陷雒阳、襄阳,福、襄二王被难,镌新甲三秩视事。旧制,府、州、县城郭失守者,长吏论死。宛平知县陈景建言村镇焚掠三所者,长吏当戍边。新甲主其议,言:“有司能兼顾乡城,即与优叙。若四郊被寇,与失机并论。”帝即从之。然是时中原皆盗,其法亦不能行也。杨嗣昌卒于军中,新甲举丁启睿往代,议者尤其失人。然傅宗龙、孙传庭并以微罪系狱,新甲于召对时称其才,退复上章力荐,两人获用,亦新甲力也。寻论秋防功,复所镌秩。
时锦州被围久,声援断绝。有卒逸出,传祖大寿语,请以车营逼,毋轻战。总督洪承畴集兵数万援之,亦未敢决战。帝召新甲问策,新甲请与阁臣及侍郎吴甡计之,因陈十可忧、十可议,而遣职方郎张若麒面商于承畴。若麒未返,新甲请分四道夹攻,承畴以兵分力弱,意主持重以待。帝以为然,而新甲坚执前议。若麒素狂躁,见诸军稍有斩获,谓围可立解,密奏上闻。新甲复贻书趣承畴,承畴激新甲言,又奉密敕,遂不敢主前议。若麒益趣诸将进兵。诸将以八月次松山,为我大清兵所破,大溃,士卒死亡数万人。若麒自海道遁还,言官请罪之,新甲力庇,复令出关监军。锦州围未解,承畴又被围于松山,帝深以为忧,新甲不能救。十五年二月,御史甘惟爃劾新甲寡谋误国,请速令举贤自代,不纳。三月,松山、锦州相继失,若麒复自宁远遁还。言官劾若麒者,悉及新甲。新甲屡乞罢,皆不从。
新甲雅有才,晓边事,然不能持廉,所用多债帅。深结中贵为援,与司礼王德化尤昵,故言路攻之不能入。当是时,闯贼蹂躏河南,开封屡被围,他郡县失亡相踵,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出关讨贼,先后陷殁,贼势愈张。言官劾新甲者,章至数十。新甲请罪章亦十余上,帝辄慰留。
初,新甲以南北交困,遣使与大清议和,私言于傅宗龙。宗龙出都日,以语大学士谢升。升后见疆事大坏,述宗龙之言于帝。帝召新甲诘责,新甲叩头谢罪。升进曰:“倘肯议和,和亦可恃。”帝默然,寻谕新甲密图之,而外廷不知也。已,言官谒升。升言:“上意主和,诸君幸勿多言。”言官骇愕,交章劾升,升遂斥去。帝既以和议委新甲,手诏往返者数十,皆戒以勿泄。外廷渐知之,故屡疏争,然不得左验。一日,所遣职方郎马绍愉以密语报,新甲视之置几上。其家僮误以为塘报也,付之抄传,于是言路哗然。给事中方士亮首论之,帝愠甚,留疏不下。已,降严旨,切责新甲,令自陈。新甲不引罪,反自诩其功,帝益怒。至七月,给事中马嘉植复劾之,遂下狱。新甲从狱中上书乞宥,不许。新甲知不免,遍行金内外。给事中廖国遴、杨枝起等营救于刑部侍郎徐石麒,拒不听。大学士周延儒、陈演亦于帝前力救,且曰:“国法,敌兵不薄城不杀大司马。”帝曰:“他且勿论,戮辱我亲籓七,不甚于薄城耶?”遂弃新甲于市。
新甲为杨嗣昌引用,其才品心术相似,军书旁午,裁答无滞。旁初甚倚之,晚特恶其泄机事,且彰主过,故杀之不疑。厥后给事中沈迅力诋其失,帝曰:“令尔作新甲,恐更不如。”迅惭而退。新甲初自阳和入都门,黄雾四塞,识者以为不祥,及是果应。

『柒』 明朝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是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的,享国276年。它灭亡的根本原因不是最后一任皇帝崇祯的失误,而是亡于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这个历史规律就是社会财富的高度集中造成的社会矛盾激化,最终造成社会解体。下面就分析一下明朝灭亡的几个主要原因。

另一个例子是明朝南迁。在这个问题上,崇祯虽然也早有此想法,他实际上也完全可以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南迁,但由于怕承担决策失误的责任,却一直在等着朝臣主动提议。但有了之前与满清议和的教训之后,满朝文武再也没有谁敢站出来为仗义直言了,因为说不定哪天崇祯反悔,把责任推给当年提议南迁的人,那不成了陈新甲第二吗?就这样,南迁大计一拖再拖,最终的结果是,京师被李自成包围,崇祯自缢,立国276年的明朝也随之灭亡。可见,崇祯的个人能力也是明朝灭亡重要因素。但需要强调的是,崇祯虽然决策存在重大问题,但不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就算崇祯皇帝英明决策,也最多只能延长王朝的寿命,但最终也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第六个原因,自然灾害
屋漏偏逢连夜雨,明朝的崇祯年间不仅人祸一个接一个,罕见的天灾也不断发生。明朝末年刚好遇上小冰河期,在崇祯执政的十六年里,明朝有连续的7年时间遭受大旱,史无前例。由于连年的干旱,从崇祯八年开始,各地又相继出现了蝗灾。更为可怕的是,旱灾和蝗灾之后,天花疫情也开始在各省肆虐。以陕西省为例,当地官员报告人口死亡率高达80%,可谓十室九空,非常可怕。天灾使明朝内部的生产力遭受毁灭性打击,人口急剧减少,国家摇摇欲坠。
总结:天灾加人祸,明朝灭亡就像是天意使然
大明王朝是放牛娃朱元璋于1368年一手建立的,传到朱由检手里,已经有276年,历十六帝。在土地兼并、民心丢失、万历怠政、崇祯决策失误、自然灾害等一连串的打击下,这个老大帝国,最终还是倒下了。现在看来,这也许就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规律吧。
『捌』 哪个事件发生之后,再也没人愿意真正为明朝卖命了
在明朝末期,崇祯皇帝企图力挽狂澜。他登基之后,诛杀权宦,重整纲纪,想要依靠君臣的励精图治,来挽救明朝灭亡的命运。但是事与愿违,由于明朝的腐败没落已经积重难返,再加上崇祯皇帝心胸狭隘,刚愎自用,使得明朝灭亡的步伐更加紧促。

每当朝廷中有重大事件需要讨论的时候,所有的大臣都噤若寒蝉,谁都不发表意见。因为他们怕崇祯事后追究责任,遭受无妄之灾。在李自成的军队向京城进军的时候,崇祯想要迁都南京。但是他又不愿意担负逃跑的恶名,就暗示手下进言建议迁都。
可是有陈新甲的例子在前,所有的臣子都不再愿意为崇祯被负罪名。他们不是不发表意见,就是故意要求死守京城。最后无法达到目的的崇祯,只能气得说君王死社稷是本分,坐守京城等死。最终,在李自成的大军攻进京城的时候,崇祯只得在煤山自缢,结束了他可悲的一生。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根本不讲道义,无辜杀死为他卖命的陈新甲造成的后果。
『玖』 明史列传一百五十五如何翻译,
全文译文:
明史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第一百五十五
马从聘 耿荫楼 张伯鲸 宋玫(族叔)应亨 陈显际 赵七骥(等)范淑泰 高名衡 王汉 徐汧 杨廷枢 鹿善继 薛一鹗
马从聘
马从聘,字起莘,灵寿人门万历十七年进士。授官青州推官,提升为御史。恩荫锦衣卫的官员李宗城册封平秀吉逃了回来,从聘说他的父亲言恭不应当再督理军政,不听。出朝管理两淮的盐政,说近几天泰山崩塌,断裂的地方有一里多,是因为开矿挖断地脉所造成的,应该迅速停止。没有回答。好人田应璧请求抽验盐商贩盐的定额,将超额的没收官府出卖,资助大的工程,皇上派遣宦官鲁保督理这件事。从聘极力陈述欺骗蒙蔽的情况,不听。回到朝廷,改巡按浙江,又巡按苏、松,请求免除增加的苏、松、常三镇的税收,也没有回答。因为候补时间久了提升为太仆少卿,授官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因失职被削夺俸禄。随即有捣毁贼巢的功劳,没有论功,称病回家,加官兵部右侍郎。在家住了共:二十多年,到熹宗一朝结束没有出来。
崇祯十一年冬天,大清攻破灵寿。从聘年龄已八十二岁了,对他的三个儿子说:“我得到死的处所了。”又说:“我是朝廷大臣,从义上讲不能活着,你们活着没有妨害。”三个儿子不听。从聘上吊,三个儿子也都上吊。赠官兵部尚书,谧介敏,任命他的一个儿子为官。
耿荫楼
耿荫楼,是与从聘同一个县的人,字旋极。天启年间,担任临淄知县。天久旱,穿着囚犯的衣服在烈日中暴晒,在祭坛上哭,雨立刻降下。
代理寿光知县,像在临淄那样祷雨。崇祯年间,入朝任兵部主事,调到吏部,升员外郎,请假回家。城被攻破,偕同儿子耿参一起死难。赠官光禄少卿。
张伯鲸
张伯鲸,字绳海,江都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先后任会稽、归安、鄞三县知县。天启年间,考核官员,调任卢氏。
崇祯二年稍稍提升为户部主事,出朝督察延、宁两镇的军用储备物资。从黄甫川往西到宁夏一千二百里,不出产五谷,草料粮食靠内地供应。贺兰山沿着黄河的汉、唐二渠,往东到花马池,向来是肥沃的原野,也十分荒芜。伯鲸上疏陈述那些情况,为此开放贸易优惠工业,转运粮食。又仿效边区商人运粮换取盐引的主意,建立官市买卖的法令来招徕商人,军民都称方便。大盗在延绥起事,提升伯鲸为兵备愈事,管辖榆林中间一路。攻破贺思贤,斩杀一座城、金翅鹏,在长乐堡打败河套的蒙古部落贼寇。巡抚陈奇瑜上报他的功劳,诏令晋升三级官阶,任右参政,仍然负责兵备的事务。
七年春,奇瑜升总督,就提升伯鲸为右佥都御史来代替他。督率总兵王承恩等分路在双山鱼河二堡攻破插汉蒙古部落首领以及河套的贼寇,斩首三百级。次年,因考察官员时遭人弹劾而罢官。随即论在延绥时的功劳,下诏起用,恩荫儿子为锦衣千户。
十年秋,杨嗣昌建议大举征讨贼寇,派遣产部的一个侍郎驻在池州,专门管理军粮。皇上任命傅淑训。次年,淑训因遭逢亲丧回家,就在家起用伯鲸代替他,官职和淑训一样。又次年,熊文灿招抚失败,嗣昌亲自出朝督率军队,把伯鲸调到襄阳。文灿被逮捕,说剿贼的饷银有六十多万没有送到,伯鲸获罪被降级。
十五年召入朝廷任兵部左侍郎。次年,尚书冯元飙请假,伯鲸代管部裏的事务。在万岁山召对,病发,宦官扶他出去,於是请假。又次年,京城陷落,穿着便服逃回。福王在南京登基,伯鲸住在家裏不出来。过了很久,扬州被围困,与
负责者分工守城。城被攻破,上吊自杀。
宋玫 宋应亨 陈显际 赵士骥
宋玫,字文玉,莱阳人。父亲继登,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曾任陕西右参议。天启五年考察官员遭贬谪。宋玫就在这一年与他的族叔应亨一起考中了进士。宋玫被授官虞城知县,应亨得到的是清丰县。
崇祯元年,宋玫的哥哥宋琮也考中进士,任祥符知县,而宋玫因为有才能调到事务繁杂的杞县。三人所在的地方互相接壤,同时有善於治理的名声。应亨升礼部主事,宋玫也提升为吏科给事中。曾经上疏议论用人的事,说:“陛下求得天下治理的心意愈急迫,那麼浮薄喜欢多事的人都掩饰作伪并刻意寻求新奇。陛下破格用人的心意愈殷切,那麽花言巧语阴险狡诈的人都乘机卖弄机巧.”众人都同意他的话.当时应亨已改任吏部,经多次升迁做到稽勋郎中,被革职回家。宋玫刚服母丧期满,起任原官,升刑科都给事中。请求在全国普遍实行在热天从轻发落囚犯。又说关押在狱中的囚犯滞留病死的,与受刑而死的几乎相等,应当有所怜悯加以释放。皇上采纳了。升太常少卿,先后任大理卿、工部右侍郎。宋玫的父亲继登遭废弃已久,到这时任浙江右参政。大学士周延儒的门客盛顺,为浙江巡抚熊奋渭钻营召入朝廷任职,果然提升为南京户部侍郎,继登父子都信赖他。
十五年夏,朝廷会推合臣,盛顺为宋玫营求会推很卖力。适逢诏令再次推举,宋玫在其内。皇上已听信流言,怀疑诸臣有私心。等到入朝应对,宋玫希望迎合皇上的心意,从容不迫地详细陈述。皇上发怒,呵斥他退下,与吏部尚书李日宣等人一同下狱。日宣等被发配戍守,宋玫被革除官籍,盛顺则惊慌逃窜。
闰十一月,临清被攻破,应亨与知县陈显际商量守城。应亨认为北面的城墙低矮单薄,捐出干金来建造大城门外的月城,十天完工。宋玫及同县人赵士骥也捐出钱财治理守城的器具。不久,大清兵逼近城墙,城上火炮弓箭石块齐发,
包围於是解除。次年二月又来,城就被攻破,宋玫、应亨、显际、士骥一起死难。显际,真定人,士骥任中书舍人,都是进士出身。宋玫、应亨有文名。
沈迅
沈迅,也是莱阳人。崇祯四年中进士,先后任新城、蠡二县知县,与胶州张若麒是同一年的进士,互相关系很好。十一年召入京城任职。皇上因为吏部考核选拔官员徇私情,亲自策试诸臣。沈迅、若麒都得到刑部主事的职位。两人大为愤恨,交结杨嗣昌,得以改任兵部。那一年冬天,京郊遭受战争,沈迅请求在广平、河间、定州,蠡县各设兵备一入门又请求把天下的和尚与尼姑相配,编入户籍,三个壮厂抽一个人,可以得到士兵数十万。其他分条上奏的很多。奏章交给兵部,嗣昌极力称赞沈迅的言论可以采用,就任命他为兵科给事中。
沈迅想巴结皇上,屡次上二言论事,都能符合皇上的旨意。当时,战事兴起正难於应付,朝廷大臣谈论军事的就认为通晓军事,职务大的推举为总督巡抚,小的推举为兵备。一旦承担了责任,罪罚危害立刻就来了。於是朝廷上下忌讳谈论军事,章奏没有敢涉及的。沈迅极力论述那种情况的弊端,乞求皇上命令朝廷大臣在五天内陈述方针人计。皇上就听从了他的话。沈迅在考核选拔官员时被负责河南道的御史王万象所压制,藉着事由弹劾罢免了万象,势力更袜,与若麒全部掌握了山东的事务。适逢顺天府丞戴澳诬陷弹劾平远知县王凝命、嘉兴推官文德翼贪污。沈迅上疏称颂两人清廉有才能,戴澳被交司法官审讯削去官籍。沈迅经多次迁升做到礼科都给事中。陈新甲丰张议和,沈迅当面指责他不对,在朝廷上辩论了很久。又说:“杨嗣昌死了也应当戮尸。却藉着过了很久的陈案来邀取功劳,陈新甲负罪还来不及,却搬取防守边境的功劳来求得恩荫,这不是论功议罪的办法。”皇上同意他的话。沈迅本来通过嗣昌进身,随着众人诋毁嗣昌,当时的舆论非议鄙薄他。
不久因为保举高斗光为凤阳总督不合适,贬降为国子博士,请假回家。等到新甲被诛杀,命令追论兵科不检举揭发的罪名,吏部把沈迅的名字上报。皇上说:“沈迅在朝中批驳议论陈新甲,朕还记得,可以恢复原官。”没有赴任而京城陷落。沈迅住在家裏,与弟沈迓设立寨子自卫。沈迓短小精悍,能在马上挥舞百斤的铁椎。兄弟率领家乡的壮士,土寇大体上全部捉拿剿灭乾净。大清兵到,攻破寨子,沈迅全家死难。
若麒以弹劾黄道周来讨好嗣昌。曾任职方郎中,新甲派他到宁、锦督战,倾覆了洪承畴等人的十余万军队,独自一人渡海逃回,被判死罪关在监狱。李自成攻陷都城,出来投降。
范淑泰
范淑泰,字通也,滋阳人。崇祯元年进士。授官行人。五年冬,提升为工科给事中。上疏陈述刑罚繁多,请求命令负责刑法的官员加以清理整顿,皇上褒奖采纳了。流贼侵犯河南,追论前任巡抚樊尚璟的罪名,弹劾总兵邓玘奸淫掳掠的罪状。当时宦官张彝宪说天下拖欠的赋税达到一千七百多万,请派遣六科给事和十三道御史监督徵收。皇上大怒,责令巡抚巡按上奏答覆。淑泰说人民贫困盗贼起事,拖欠的赋税难以督责催促,不听。给事中庄鳌献、章正宸因发表议论被交司法官审讯,上疏争辩救援。
吏部张捷推荐逆党吕纯如,淑泰极力批评他的荒谬,同时批评大学士王应熊结党营私,弹劾张捷顺从应熊的意思,用他私下亲近的人王维章巡抚四川。说:“维章在西宁做官,因追加徵收赋税激起变乱而获罪,丢掉官职在家闲住。张捷含混论事,明白地暴露出欺诈。”皇上责令张捷自己说明。张捷攻击淑泰党同伐异,皇上不追问。当时皇陵被焚毁,巡抚杨一鹏有罪。应熊因为他是自己会试的主考官,所以极力庇护他。淑泰揭发他扣压藏匿章奏的情形,皇上也不追究。淑泰就收集应熊纳贿几件事上奏,应熊捐献钱财资助修建陵墓的工程,淑泰又弹劾他召来贼寇庇护奸人。皇上斥责他怀有私心逞强好胜,终於没有采纳。
十一年冬,上疏说:“如今因为筹措粮饷的缘故,以至於搜括藉助。即使推行了而能得到粮饷,再有战事,能再次推行吗!治理天下不计划能否长久,只是仓促地实行补救的办法,这不是忠的作为。陛下正在用清廉节操教化天下,却把百官徵收金钱的多寡作为考核选拔的标准,这是教他们贪婪。至於借贷的说法,尤其不可施行。京师是最重要的地方,近来物力贫困枯竭,富商大贾大半回去。内部不安定,怎麼能抵御外患,请求立即停止那样的议论。”又说:“要使军队强大没有比执行法令更重要的。如今的军队,索取军饷就强,奔赴战场与敌作战就弱;杀戮良民假冒功劳就强,剪除暴虐救助人民就弱。请公布法令,诸将能拼命杀贼的,立刻提拔为大将,否则处死不饶恕。不要用降级戴罪办事的方法,空做那些不关切身痛痒的事。”皇上同意他的话。
十五年调吏科,主持浙江乡试,事毕回家。
十二月,大清的军队围攻兖州,淑泰竭力固守。城被攻破,死难。诏令赠官太仆少卿,任命一个儿子为官。
高名衡
高名衡,字仲平,沂州人口崇祯四年进士。授官如皋知县,因为有才能调到兴化,徵召授官御史。十二年出朝巡按河南。次年任期满,留下再巡按一年。
十四年正月,李自成攻陷洛阳,於是乘胜围攻开封。巡抚李仙风当时在黄河北面,名衡召集众人守城。周王恭枵调拨库藏银百万两,招募敢死勇士杀贼。蒸米碾麦,烧饭犒劳士兵,共七个昼夜。仙风奔驰回开封。副将陈永福依靠城墙而战,斩首两千。游击高谦夹击,斩首七百。贼寇解围而去。仙风既已回来,与名衡互相上奏攻击。皇上以陷失福藩的罪名下诏逮捕仙风,用襄阳兵备副使张克俭代替。克俭在此之前已死难,就提升名衡为右佥都御史代替。用永福任总兵官都督佥事,镇守黄河以南。
当这个时候,贼寇接连攻陷南阳、邓、汝十几个州县,唐、徽两王遇害,名衡不能救援。开封周王府第的图书文物的丰富超过其他藩王,士大夫聚敛财富,积蓄充足。自成攻打开封不能得手,然而非要占领此城才甘心。十二月末,贼寇再次围困开封。永福放箭射自成,射中了他的左眼,放炮打死上天龙等人。自成大怒,加紧攻打。开封是原先宋代的汴京,金朝皇帝南迁后所重新建筑城墙,厚数丈,裏面坚密而外面疏松。贼寇用火药爆炸,火点燃后就向外击发,大砖块飞鸣,贼寇的骑兵都被打得糜烂,自成大惊。适逢杨文岳的援兵也到了,於是贼寇解除包围离去。西华、郾、襄、睢、陈、太康、商丘、宁陵、考城全部沦陷。
十五年四月贼寇再次到开封,围城而不攻打,想不费力地困住此城。六月,皇上下诏从狱中释放原尚书侯恂,命令他负责保定、山东、河北、湖北各地的军务,并且管辖已经平定贼寇诸镇前来增援剿贼的官兵。提拔知县苏京、王汉、王燮为御史。下诏命令苏京监督延、宁、甘、固的军队,催促孙传庭出关;王汉监督已平定贼寇的镇标派来的楚、蜀军队,会同侯恂等人加紧攻击;王燮监督阳、怀以束的晋军,限定日期渡过黄河。总兵许定国把晋军驻扎在沁水,一个晚上溃散离去,宁武的部队也在怀庆溃散,下诏逮捕定国。七月,黄河上的部队溃散。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会合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各军,驻扎在朱仙镇。良玉跑回襄阳,各路军队都溃散,启睿、文岳逃奔到汝宁。下诏命令山东总兵官刘泽清增援开封。城中粮食吃光,名衡、永福偕同监察官员梁炳、苏壮、吴士讲,同知苏茂灼,通判彭土奇,推官黄澍等人防守得更加坚固。泽清领兵来增援,诸军全集结在黄河以北的朱家寨不敢前进。泽清说:“朱家寨离开封八里。我领五千名士兵渡河向南,靠着黄河结营,引河水围住。按次序结八座营寨,一直通到大堤。修筑甬道运输黄河以北的粟米,用来供应城中。贼寇的士兵已疲惫,可以一仗赶走他们。”各军都说:“好。”於是用三千人先渡河立营。贼寇攻击营地,战斗了三昼夜,各军没有跟上来的,甬道没有筑成,泽清拔营回去。日夜盼望传庭出关,没有到来。
贼寇谋取开封有三次,人马损伤很多,积蓄着愤恨,发誓一定要攻克它。围困了半年,部队疲惫粮食匮乏,想要扒开黄河堤岸引水灌城,因为考虑到城中男女财宝,犹豫不决。听说陕西的军队正向东来,害怕各镇的部队夹击,想要改变计划。适逢有人向巡按御史严云京献计,请开挖黄河堤岸引水灌贼。云京告诉名衡、澍,名衡、澍认为这意见是对的。周王恭枵招募民工修筑羊马墙,坚固厚实如高大的堤岸。贼寇的营地直接依附大堤,黄河决口贼寇就全完,城中没有忧虑。我部正在凿朱家寨的河口,贼寇知道了,把营地移到高丘,准备了战船大木筏来应付,同时掳掠驱赶民夫数万人反过来在马家口开口子灌城。九月癸未望日,半夜时分,二个口子一起决开。天上连着十天下大雨,黄河的水流猛地上涨,水声在百里外也能听见。扛着锄头的壮丁民夫,顺着河堤被淹没漂走十几万,贼寇也沉没了一万人。黄河从北门流入,贯穿东南门而出,流入涡水。名衡、永福乘小船到城头,周王率领宫中的眷属以及宁乡各郡王栖息城楼避水,坐在雨中绝食七天。王燮用船接周王,王从城上驾船出城,名衡等人也都出城。茂灼、士奇饿久了不能起身,一同溺死。贼寇驾战舰入城,留下的百姓全完了,於是拔营向西去。城刚被围困时有百万户居民,后来饿死病死的有十分之二、三。汴梁的繁华居中州之首,群盗心裏羡慕,到这时全部淹没水中。皇上听说,十分悲痛。还念着诸臣守卫的辛劳,命令给他们记功。给名衡加官兵部右侍郎,名衡以有病推辞。随即提升王漠为右佥都御史,代替名衡巡抚河南。名衡回家不久,大清兵攻破沂州,名衡夫妇殉难。
王汉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授宫产垩知县。调往回边,擒获大盗玉坛山刘二。又乘着雪夜打败妖僧智善。半夜渡河,打败贼寇杨六郎。李自成围困开封,王汉在金龙中柳林点火作疑兵,派遣敢死的勇士到贼寇中间,声言“各镇的军队来增援,各有数十万人到了”。贼寇听到就惊慌逃走。
王汉为人凭恃意气不肯屈居人下,爱惜人才。别人有一点长处,便赞叹不绝LI。下属官吏绅士陈述民间疾苦,或说自己的过错,就惊视下拜。打仗时与士卒同甘共苦,人都乐意为他拼命。喜欢使用间谍,贼中的虚实没有不知道的。攻打天坛山贼寇,山势陡峭险峻,登山的人用布条互相牵拉。王汉提刀直上,人们都佩服他的勇敢。当时贼寇的气焰日益嚣张,皇上每当临朝就赞叹王汉前后破贼的功劳,降旨优先补官。
十五年春,因为削减俸禄被召入京城,与苏京、王燮一同召见应对,符合皇上的旨意。命令三臣都以试任御史的身份监军。王汉监督已经平定贼寇镇标的楚、蜀部队,与督臣侯恂往南支援开封。
当时兵部奏请增援剿贼的军队十万,十分之四属於苏京、王燮,以十分之六属於王汉。王汉所监督的军队共五万九千,然而大半已经溃散,兵部使用空名额。王汉就请求自己建立标下的营兵千人,骑兵二百,回答可以。於是选拔保护营地的士兵一百多人,招募邯郸、钜鹿的壮士三百人,又收取原先任河内知县时训练的义兵以及修武、济源一向跟随征剿贼寇的士兵五百人,以及亲戚故友的子弟,加起来共一千人。八月朔日半夜,在范家滩袭击贼寇,斩杀一个穿着红甲的贼寇头目。发文令诸将会合征剿。亲自走到襄阳,督促左良玉的部队救援开封。到潼关,有诏书命令王汉巡按河南。当时贼寇水灌开封,王汉听说,催促诸将在半夜从柳园渡过黄河,在西岸埋伏士兵,发文命令卜从善等人夹攻贼寇,斩首九十多级,於是进入开封。大张旗鼓作疑兵,追赶贼寇到朱仙镇,接连战斗都获胜利。巡抚高名衡称有病,就提升王汉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王汉就广派间谍,收捕土豪,商议屯田,计谋剿贼的办法。
没有多久,刘超在永城造反。刘超,永城人,脚跛而狡猾,任贵州总兵,因获罪被罢免。上疏议论军事计策,陈新甲任用他为河南总兵。因为私仇杀死在家乡闲居的官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多人,惧怕得罪,就占据城市造反。王汉上
疏请求征讨,这话泄露出去,刘超得以作好准备。次年正月,王汉进入永城,声言招抚他们,被贼寇所杀。参将陈治邦、游击将军连光耀父子都战死。游击将军马魁背负王汉的尸体出城,王汉的面目和活着的时候一样。诏令赠官兵部尚书,恩荫锦衣卫世袭百户,建造祠堂祭祀。不久刘超被杀,把他的首级传送到边境号令示众。
徐汧 杨廷枢
徐汧,字九一,长洲人.生下未满一岁就成了孤儿。稍为长大后磨炼德行,在当时有名声,与同乡杨廷枢相亲近。廷枢,就是复社的生员所称为维斗先生的那个人。天启五年,魏大中被逮捕路过苏州,徐淠借钱资助他上路。周顺昌被逮捕,锦衣卫追捕犯人的官员蛮横地索讨钱财,徐汧与廷枢筹集钱财经营这件事。当时,徐汧、廷枢的名声传遍天下。
崇祯元年,徐汧成为进士,改为庶吉士,授官检讨。三年,廷枢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中允黄道周因为救援钱龙锡遭贬职。倪元璐,是道周的同榜进士,请求让自己代替道周受贬谪的处分,皇上不允许。徐汧上疏称颂道周、元璐贤良,并且自己请求免退,皇上责问徐汧。徐汧说:“推举贤才让位给能人,这是忠臣所做的事;进身慎重退位容易,这是儒者的风度。近来陛下很少对外面的朝廷大臣寄予信任,防范监察的权力总是交给宦官,他们默默地窥测圣上的心思。已逐渐萌生对朝廷大臣的猜疑。万一士大夫的风气日益低下,皇上心意所向日益改变,盛明时代带来的忧患更大。”皇上不听。徐淠随即请假回家。回到朝廷,升右庶子,担任日讲官。
十四年奉命出使益王府,顺路回家。当时,复社生员的气势很盛,徐汧与廷枢、顾杲、华允诚等人来往尤其密切。在家住了很久,京师陷落。福王徵召徐汧为少詹事。徐淠认为国破君亡,臣子不应当贪图职位。又痛惜国家沦亡,是由於朋党互相倾轧,写信给当权的人,劝他们努力破除党同伐异的成见。既已就职,陈述当前的政务七件事,恳切地把化解恩仇、破除私党作为直言。可是安远侯柳祚昌上疏攻击徐汧,说:
“穿着朝服在京口拜见潞王,自己仗着是束林的重要首领,与复社的杨廷枢、顾杲等奸人狼狈为奸互相依赖。陛下在金陵立国.,他们作《讨金陵檄》,所说‘中原逐鹿,南国指马,是什麽话?请求把徐汧关入监狱,革除廷枢、顾呆的名籍,其余的党徒,容许臣依次纠察弹劾。”当时国家的事务正艰难,这件事最后搁下了。徐汧称病请假回家。
次年,南京失守,苏、常相继被攻下。徐汧感慨地叹息,写信告诫两个儿子,投身虎丘新塘桥下而死。同府的人赶来哭吊的有几千人。当时又有一个人戴着儒冠穿着蓝衫而来,跳入虎丘剑池中,当地人可怜他并把他埋葬了,最终不知道是什麼人。
这时廷枢听说事变,逃走躲避到邓尉山中。过了很久,四方轻率动兵的人纷纷起事,廷枢身负重名,众人都瞩目廷枢。当政的人抓住廷枢,好言安慰他。廷枢馒骂不停,在芦墟泅洲寺杀了他。头已掉下,声音从头颈中发出,更加严厉。他的门人迮绍原买来尸体埋葬了。
徐汧的儿子徐枋,字昭法,考中十五年乡试。徐枋依违於政事与隐居之间,游乐於人间,有高洁的行为。
鹿善继
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祖父久徵,万历时考十进士,授官息县知县。当时诏令天下度量土地,各自题署上中下三等田地,息县只把下等田地上报,说:“度量土地是要解除人民的危难,难道要损害人民吗!”调任襄垣,提升御史,因为议事贬谪泽州判官,调荣泽知县,没有到任而死。父亲鹿正,苦修志节自我磨炼。县令某人想要见他,正在田裏浇粪,扔下铁锹就去。热心地帮助别人摆脱危难,荡尽家产不顾惜,远近称他为鹿太公。
善继端正诚笃。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官户部主事。服母丧期满,起任原官。辽左粮饷中断,朝廷大臣数次请求发放内库金银,没有回答。适逢广东上缴金花银,善继查核原先的制度,金花银贮存府库,备作各边防的应用。就写
简帖给尚书李汝华说:“与其请求不肯发放的内库金银,不如留下没有进献的金银。”汝华同意了。皇上发怒,削夺善继一年的俸禄,催促补缴。善继坚持反对,以死相争。於是削夺汝华两个月的俸禄,降善继一级官阶,调往外地。汝华惧怕,最后补足银两上缴。泰昌更改年号,恢复原官,主持徵收新增的粮饷。接连上疏请求发放百万内库金银,不回答。
天启元年,辽阳陷落,因为有才能改任兵部职方主事。大学士孙承宗管理兵部的事务,真心信任他。等到检阅关门,让善继随从。外出督察部队,又上表让他做赞画。穿着布衣骑着瘦马,出入在堡垒之间,接见将领士兵进行慰劳,开拓土地四百里,收复城堡几十座,承宗倚靠他像左右手。在关上四年,逐步晋升到员外郎、郎中。承宗辞去官职,善继亦请假回家。
起先,杨、左的案子发生,魏大中的儿子学洢、左光斗的弟弟光明,先后投靠鹿太公家中。太公把他们当客人接待,与所交好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计谋,带着书信走到关门,把他们的危难告诉承宗。承宗、善继商量藉巡视蓟门的机会,请求入朝见皇上。阉党大为喧哗,说内阁大臣将领兵清除皇上身边的人,下旨严厉地阻止。案情更加紧急,五日追脏一次,拷打十分残酷。太公急切筹集到数百两银子送去,可是两人都已经毙命了。到这时善继回家,而周顺昌的案子又发生。顺昌,与善继是同榜进士,善继又为他筹集到数百两银子,钱送进去顺昌却又毙命了。阉党住在善继家附近,受难人家的子弟仆人来往不断。太公说:“我不怕。”崇祯元年,谋逆的太监已被诛杀,善继起任尚宝卿,升太常少卿,管理光禄丞的事情,再次请假回家。
九年七月,大清兵攻打定兴。善继家在江村,告诉太公请求入城守卫,太公同意了,与住在家的知州薛一鹗等人共同防守。守卫了六日而城被攻破,善继死。家人奔走告诉太公,太公说:“哎哟,我的儿子早已把自己交给了国家,现在果然死了,我还有什麽遗憾!”事情上报,赠善继官大理卿,谧忠节,敕令有关部门建造祠堂。儿子化麟,考中天启元年乡试的第一名,拜伏在宫殿之下申诉父亲的忠义。过了一年亦死去。
薛一鹗,字百当,由贡生为黄州通判。荆王的姬妾诬陷别的姬妾毒死世子,一鹗辩明她是受诬陷的。太监传太妃的命令,要就此结案,一鹑最后为她伸了冤。升兰州知州。州的北边有些田地被少数民族占领,胥吏把这些田地的赋税分派到其他人家头上,后来田地又归还了,被卫所的士兵所占据,但百姓出了三十年的田赋,一鹗核实后革除了这个弊害。到这时协助善继守城,就一同死去。
赞曰:士人夫归还政务在家闲居,没有守卫疆土人民的职责,可以隐藏行迹保全自己,不是以非要去死为勇敢。然而慷慨捐躯,冒着锐利的刀锋而不后悔,使宗庙沉沦家族倾覆,君子为他们感到悲哀。难道不是名分大义在此,有比活命更重要的啊!要做到气节凛然,关键在於顺着自己的志向去行事。他们杰出的气概义烈的行为,必定不会在宇宙间消失。
『拾』 帝默然,寻谕新甲密图,而外廷不知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帝默然,寻谕新甲密图,而外廷不知也。
释义:
庄烈帝(崇祯)默然不语。不久指示陈新甲秘密进行这件事(与大清和议),朝廷的人们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