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富硒长寿村

富硒长寿村

发布时间:2022-09-11 02:08:55

A. 安徽这个长寿村,相传有“龙脉”庇佑,吸引了八方游客来此疗养

安徽大地,最迷人、最温婉的风光就属皖南山水了。它就像是一幅中国画,画中有云雾缭绕的山涧林海,山林深处有古老人家与村落。

大山村是中国三大富硒村之一,其土壤含硒量,比一般地区高出5~10倍,为全国罕见。因而,大山村又叫富硒村,距离石台县城45公里。村里有3个村民组,分别是王组、李组和洪组。

其中,相传,王姓村民组是西汉政治家王莽的后裔所在,这个组有240多人,男性全部姓王。记载为王莽后代的王氏族谱,至今还保存着呢。

从深入仙寓山,到抵达大山村,眼前是一条由青石板铺就的古道,四周古木参天,隐约可见不远处的白墙灰瓦,这就是人们所向往的“富硒村”(以下统称大山村)。

大山村的村民们世代厮守大山种茶、种米,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日子恬静而古朴。

直到有一天,外面世界的人发现这里居然是一个“长寿村”。

据资料显示,大山村的村民多长寿,且不肥胖,数十年来,没有发现一例癌症患者,被誉为“长寿村”。村里的许多八九十岁的老人依旧充满精气神。去年来这里的时候,还在遇到了一位107岁的老人,老人家口齿清晰,非常健谈。

大概正是如此,这个自然风景极为优美的小村落,吸引了全国各地游人来此 养生 、疗养。即便它掩藏在崇山峻岭之间,古树茂林深处,即便是沟涧纵横,流泉飞瀑,大山村依然是被外界所发现,所熟知。有的人来到这里,短住十天半个月,长住半年、一年。

“世外桃源”一旦被发现,蜂拥而至的是八方游客。为了让八方游客有地方住,有地方吃,不少村民纷纷开起农家乐、民宿。古树林中,蜿蜒着一条山谷深处,这个原本古朴、原始的村落逐渐发展为一个疗养、 旅游 胜地。

这里的水、这里的空气、这里的米、这里的茶……这里的一切风物深深吸引着外面的人。

“凭栏观山色,近涧听泉声”。每逢盛夏,这里凉风习习,微风中夹带着沧溪河的湿润气息,清新扑面而来,闭上眼睛,深深呼一口气,心旷神怡,超然物外。

相传,大山村的村民之所以如此“长寿”,是因为有“龙脉”庇佑。在大山村的背面有一座名为来龙山的山脉,当地人称它是龙脉,像是一条苍龙盘踞于大山的山脊。

这座山也被当地人视为“风水山”,千百年来,人们既不去来龙山上动土,也不在来龙山上动一根树木。就像是一条古训,人们始终恪守,并对自然产生无尽敬畏之心。

山风大作,惊涛骇浪,意欲卷起千堆雪一般。而山下的村子却波澜不惊,静若处子。当质朴敦实的村民与背着相机、带着行李的游客擦肩而过、迎面相对时,缓慢与匆忙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有着坚定和沉着,后者带着新奇与 探索 。

大山赋予了村民们无法掩藏的气质与神韵,大山也给外面世界的人带来了无限风光和魅力。

正所谓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大山村除了是 养生 胜地,这里产出的米、茶等风物也十分稀有,像富硒米、富硒茶,这些在含富硒土壤中生长出的风物不仅具有高营养,而且极为美味,尤其是用富硒神泉(当地的一种泉水)泡过的茶、煮过的米饭,其口感更佳。

每次在大山村的农家乐吃饭的时候,我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真的是敞开喉咙,恨不得把山里的风物全部吃到肚子里。那一瞬间,我放佛变成了饕餮。

吃完饭,喝点茶,看着山腰上那满目翠绿茶园、层层梯田,真是心旷神怡,有与世隔绝之错觉。听着山风,闻着花香,闭上眼睛,这里俨然是一个充满神韵和魅力的人间天堂。

只是游客太多,村民建了太多新房子,有的甚至是拆了老宅,破坏了古村的完整性。但换个角度想想,其实也能够理解。

B. 我国哪个景区被誉为适宜居住的长寿山村

在之前,人们还在为衣食住行而烦恼,吃饱穿暖已经是人们最关切的问题了,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再也不会为了吃喝而犯愁,更多人则是将目光转到精神享受中来。

当然,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不少退休老人在这里颐养天年,相比于在大城市之中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和快节奏的生活,在这里会更加放飞自我,对于心境,也是一种放松。对此,你怎么看呢?

C. 安徽最美山村,位于皖南两座名山之间,是国内三大富硒地之一

俗话说“世界美景看中国,中国美景看皖南”。提及皖南,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那藏匿在青山碧水间的山乡古镇。粉墙黛瓦、柳绿桃红,周边风景独好,内里古韵悠悠,无论是如诗似画的宏村,还是秋意斑斓的塔川,每一处都美得令人魂牵梦萦。这座安徽的美丽山村,它位于皖南最有名的两座名山黄山与九华山之间,不仅是我国三大富硒地之一,还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它就是位于安徽池州的石台县。

石台,原名石埭县,自南梁大同二年置县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 历史 ,是皖南一处古老且优美的原生态山村。这里有超84%的森林覆盖率,还有罕见的大面积富硒区域,是我国首批九大“天然氧吧”之一,也是“中国天然三大富硒地”之一。不仅如此,石台还是一个专做生态 旅游 的山区县,境内风光旖旎,人文荟萃,是一个集“山、水、洞”特色景观于一体的生态休闲 旅游 名县,其中著名的“石台十七景”给是备受无数文人墨客所推崇。今天,随着 旅游 业的不断发展,来石台享山水之美、喝富硒茶、呼吸新鲜空气,已成为很多人争相前往的目的与动力。

到了石台岂能不游秋浦河?这条被称作“流淌着诗的河”,发源于皖南的李吴山,全长180公里,从南向北穿镇而过,沿岸古迹茂盛、瀑泉灵动,不仅有旖旎动人的自然风光,还有富硒 养生 的长寿小镇,有“秋浦仙境”之称。诗仙李白曾五游秋浦,留下脍炙人口的《秋浦歌》等众多诗篇,为秋浦河赋予了更加传奇的色彩。像“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等诗句都是秋浦秀色的最真实的写照。

说起皖南三大高山,除了黄山、清凉峰,再就是位于石台的牯牛降了。牯牛降古称“西黄山”,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主峰海拔1727.6米,总面积为6700公顷。境内山岳风光秀美绮丽,生态资源丰富完好,是安徽省第一个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华东地区动植物基因库”之美称。景区除了有不输黄山的奇松、怪石、溪瀑、云海,还有奇异绚烂的罕见佛光,以及众多底蕴深厚的文物遗迹,是石台最有名的风景区。

仙寓山风景区是一个集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的古址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文化 旅游 区。其中位于仙寓镇的大山村,又名“天方富硒村”,是富硒有机茶原料的生产基地,因境内发现罕见大面积和高含量的富硒区,而被誉为“中国富硒第一村”,也是名副其实的“长寿村”。而不远处的仙寓山,是皖南第四高峰,传说是神仙居住之所,自古因盛产茶叶而享有盛名,有“仙寓山茶浓似酒”之美誉。在此你可以游古徽道,品富硒茶,还可以登仙寓胜境,览七彩玉谷。

蓬莱仙洞是安徽省首批地质公园,也是石台相关地方典籍记载的、有名称的一百多个溶洞中,名气最大的一个。溶洞位于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故里,石台贡溪乡杜村境内,全长3千多米,可供游览面积近2万多平,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有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四层结构的多层次、多阶段、多堆积形态的大型石灰岩溶洞。洞内奇石林立,斑斓多姿,不但有为人称道的“蓬莱四绝”,还有众多 历史 名人留下的题咏石刻。

D. 全国三大富硒地之一,醉美山乡,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美不美

位于安徽南部,皖南山区西部的石台县,是一个拥有11万人口的小县。同时,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84.5%,大气负氧离子平均值每立方厘米6000~14000个,是九个“中国天然氧吧”之一。全县98%国土面积富含硒元素,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富硒地之一。石台县地处皖南国际 旅游 文化示范区的核心,享有“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美誉。

 石台县,秋浦歌,李白,山茶,野货,s2|8线,皖南最美自驾线之一。前天看新闻,石台县一池州修高速,很可惜, 旅游 县是让人,车都慢下来。石台是我留恋的地方。

     皖南的轻松

车行皖南  不曾谋面的风景

五百里的石台 夜色中的入住

野茶 山货  一品锅  臭桂鱼

幽静的县城   细雨中的夜色

清晨  四面环山   云雾缭绕

激动 兴奋 催促  环城的行走

回忆 昨夜 沿山绕溪的行踪

秋浦歌   似曾相识的诗句

白墙  黛瓦 溪流  眼前的山

梦一样的地方   沿溪流欢快

亭台 流水 小桥  村庄  田埂

入村的寻视  岁月 故事  经轮

沿途的玩耍  环太平湖  查济

雨雪预报  匆匆入住西海

无数个古村落  沿途驻足

雾淞奇观 流连黄山营地

西递 宏村  绕村而过  黟县

曲径通幽   沿河红茶  祁门

                  邓歪  轻松之旅

                      正月 初二出行

安徽池州石台县境内的大山村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山中福地,海拔高度1000余米,为中国富硒第一村,现有人口480余人,80岁的老人占了12%,而且近50年来未发现一个村民患癌症,也未曾发现一肥胖症患者,是个名副其实的长寿村,瘦子村。

当地的自然风景优美,崇山峻岭,古树苍翠,飞瀑流泉,梯田层层,还有那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富硒神泉、富硒茶园、神龙谷、天方湖等,美丽景观与神奇富硒村构建成一个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

我外乡人,三十年前到过池州,是从江对岸大砥唅小轮码头过去的,当年函山镇不能称镇,顶多叫村很贫,结婚证打了却无处买结婚用品,安庆太远,所以选择到池州。

船靠岸上一大坡到了池州,当年池州很古朴,处处透露着徽派气息,各式古董建筑仆面而来,绿化相当好,人们口语酷似严风英口中旳黄梅戏,听之使人神往,来到百货大楼里面物件充足,丈母娘买了一大脚盆,茶具,脸盆,和其它物件,满意而归。

池州是江南一个不出名的县级市,不知现在升级了没有,到处原始状态环抱一古城你道美不美!山水池州如画中景物,一山一水一城市,一城一市一山水,美哉池州,大美安徽。

历史 上安徽名人极多,美境遍地都是,去年我到了巢湖,安徽名人馆,渡江纪念馆深受教育,美丽安徽欢迎您到黄山,九华山去看看,到中国各地去走走……。

原始地貌石台,中国富硒之山乡。

真的很美, 风景如画

还有世界西黄山,妩媚牯牛降

神奇的北纬30独线是一条最壮丽的风景带,壮美的大海、纯美的雪山、瑰丽的峡谷、美丽的生物、绮丽的山岳、绚丽的溶洞,都汇集在这条纬度线上。

☘️☘️☘️如果你来 旅游 我推荐你去牯牛降风景区。

牯牛降风景区位于石台县与祁门县交界处,牯牛降共分五大景区:主峰景区、灵山景区、双龙谷景区、龙门景区、观音堂景区,其中前四个皆位于石台县境内。

牯牛降以雄、奇、险著称,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山岳风光秀美绮丽,境内有36大峰,72小峰,36大岔,72小岔,因其山形酷似一头牯牛从天而降,故名牯牛降。

E. 安徽砀山被评为长寿村是因为哪个癌症患者奇迹般的康复

患者姓张,叫做张学忠。
无癌村还有一个名字就是大山富硒村,这里的土地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据专家研究,这里的硒元素是其它地区的5~10倍。硒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可以治疗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F. 安徽石台县富硒村是长寿村吗,前二天去牯牛降旅游,听他们说的

安徽池州,石台县,“大山村”现在改名“富硒村”

是著名的长寿村,长寿的秘诀就是当地的土壤、水、

农作物含硒量比一般地区高,当地人常年吃这些富硒

食品,身体健康,基本不生病,长寿老人很多!

G. 最近中央4台播出含硒的长寿村在哪里

广西巴马。巴复马长寿村,地处桂西制北山区的巴马瑶族自治县,自古以来就有生命超过百岁的老人存在。通过研究发现,巴马长寿的秘诀在于空气好,水好,磁更好。而且巴马也是富含硒。硒元素被称为长寿元素,长寿地区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富含硒。湖北恩施、陕西安康和四川万源是三大富硒地区,患癌率极低。南通启东曾经是癌症村,但是通过补硒,癌症率明显下降,不再是癌症村。硒,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补硒可通过食用一些富硒食物或是有机硒产品,比如香港老娘舅的硒康缘品牌所产的有机硒产品。当然,过犹不及,补硒也不能过度,应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补充。

H. 富硒村 在哪的

富硒村”,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大山村是著名的长寿村,长寿的秘诀就是当地的土壤,水,农作物含硒量比一般地区高,当地人常年吃这些富硒食品,身体健康,基本不生病,长寿老人很多

I. 中国富硒第一村是哪儿

大山村坐落在安徽省石台县仙寓山脚下,东临黄山风景区,西有原始山区牯牛降。是典型的半分山半分田的山区小山村。由于硒含量排名全国之首,又是有名的长寿村。

国三大富硒村之一的大山村,地处皖南石台县仙寓山镇境内的崇山峻岭之中,东面与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相接,西面与著名生态旅游区仙寓山相连,他们都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海拔高度1000余米,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山中福地。 大山村现有人口480余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占12%,而且近50年来未发现一个村民患癌症,也未曾发现一例肥胖症患者,是个名副其实的“长寿村”、“瘦子村”。


自然环境的原生态,让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早就成为大城市白领的度假圣地。由于这里地处偏僻,还未被大幅度开发,非常适合老年人度假养生。这也是我认为的最佳疗养圣地,想长寿就去吧。

J. 被誉为中国第一富硒村,为何却说这里是安徽最适合常住的景区

因为硒对人体是非常好的矿物质,具有长寿的功效。安徽省真的有很多旅游资源,最著名的是黄山脚下的宏村了。作为古徽州最典型的部分,它一直吸引着许多游客。 安徽石台有一个叫大山富硒村的村庄,离石台县约45公里,住在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守护这座山种植茶叶。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大山村成为著名的长寿村。 今天的整个村庄也因为硒含量高而远近文明,周末非常热闹。如今,许多住在这里的人开始经营农家乐,不仅提供农家菜,还提供住宿,非常方便。在周末中午的时候,这里的空气充满了食物的香味,带有一点令人窒息的辣椒的味道,充满了烟火气。

阅读全文

与富硒长寿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临城县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所 浏览:82
央企女处级干部退休年龄 浏览:347
敬老院慰问老人诗歌朗诵 浏览:53
访谈60岁以上老人 浏览:613
大平孝敬爹和妈现场版 浏览:790
全国人大领导退休年龄 浏览:587
吕不韦为什么能长寿 浏览:29
聋哑人多少岁进养老院 浏览:384
60岁裸体女人 浏览:472
汉代父母官叫什么名字 浏览:837
父母进厂打工怎么说 浏览:495
很讨厌老年人喝酒怎么办 浏览:999
老年人脊椎列怎么治疗 浏览:328
龙游县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浏览:330
灯塔市澜潮养生会馆门票多少钱 浏览:306
重阳节爬山高中画 浏览:219
老人补肽多少克 浏览:395
预防老年痴呆症ppt 浏览:988
养老院加盟好项目 浏览:241
为什么喜欢重阳节 浏览: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