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代君主寿命都没有太长的,为什么乾隆能活到八十多岁
古代人由于生活水平不高,吃的也没有现在好,再加上医疗水平不先进,人们的平均寿命都不高,大多在30多岁就去世了。皇帝就算比普通百姓生活条件好一些,平均寿命也不过40岁,但有一个皇帝例外,那就是乾隆。乾隆在25岁登基为帝,做了60年皇帝,退位成了太上皇后,又执政三年,在88岁时候才去世,这样的寿命在古代简直就是奇迹,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乾隆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会长寿。他自己非常自负,永远争强好胜,心气很高,很注重集权。就算乾隆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官员们也只敢哄着,没人敢站出来反对。你想啊,乾隆身边都是夸赞他英明神武的人,他每天都很高兴,尤其是晚年,在和珅的参与下,就算国家发生什么让人生气的事情,也有和珅帮他兜着,他心自然很宽,再加上身体一直都不差,所以就很长寿了。
❷ 中国历代皇帝谁寿最高
中国历史共有400多位皇帝,七个皇帝活过了70岁,七个里面又包括4个活过了80岁。 寿命超过80岁的有:梁武帝 萧衍(85岁)———(464~549) 清高宗弘历—— 乾隆(89岁) ——(1711!1799) 宋高宗赵构(80岁)——(1170~1187) 周武女皇(81岁)——(624~705)
❸ 历代皇帝中,寿命超过100的有哪些
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过80岁的皇帝只有五位,即最长寿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萧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81)、宋高宗赵构(80)和五代吴越武肃王钱镠(80)。
70岁到79岁的皇帝有8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十国楚武穆王马殷(78),唐玄宗李隆基(71)、十国前蜀高祖王建(71)、明太祖朱元璋(70),三国吴大帝孙权(70),五代南平高季兴(70),十六国后燕高祖慕容垂(70)、汉武帝刘彻(70)。
希望能够帮到您!
❹ 中国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在位时间最长、儿子最多的分别是谁
中国历代有四位超过80岁的皇帝
梁武帝萧衍85岁
武则天81岁
宋高宗赵构80岁
乾隆88岁
在位时间最长的是 康熙皇帝 在位61年 (1661~1722)
儿子最多的是陈孝宣帝陈顼 共有42个儿子
子女最多的皇帝是宋徽宗赵佶 有31个儿子 34个女儿 一共有65个子女 而康熙是55个子女
❺ 为什么历史上的皇帝没有长寿的
自嬴政自称“始皇帝”开始,皇帝便成了中国专制等级社会中最高统治者独有的尊称。但养尊处优的皇帝,真的都能长寿吗?
根据《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记录的中国皇帝寿命列表,统计发现,自秦始皇嬴政到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302位皇帝平均寿命仅有40岁,其中257位皇帝的寿命不超过60岁。
除去医疗条件等客观原因,皇帝的寿命短,也多与生活习性有关。
举天下以奉一人
饮食无度,肥胖导致慢性病高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古代帝王们拥有着当时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养尊处优,饮食肥甘厚味,往往易患“膏粱之疾”。
宋明帝刘彧(yù)即位时,年仅27岁,正值生理黄金期。然而,由于身体过于肥胖,锦衣玉食之下,身体状况也是一日不如一日。据《宋书》记载,即位后的刘彧不再励精图治,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贪吃多睡,且经常暴饮暴食。吃用蜂蜜腌制的鱁(鱼鳔﹑鱼肠用盐或蜜渍成的酱),一次可以吃几升;吃烤猪肉,一次能吃两百块。食量大得惊人。《宋书》还记载,刘彧甚至因为肥胖失去了生育能力。
即便病倒,刘彧食量依然不减,重病在身依然能一口气吃下好几升食物。《南齐书·良政传·虞愿》记载:帝素能食,尤好逐夷,以银钵盛蜜渍之,一食数钵”,最后一次吃得最多,吃到嗓子眼,立刻就要断气,仆人给饮下数升酢酒缓解症状,但腹胀更加厉害,他依然不停地吃糟汁(米酒),一顿三升。结果没多久离世,年仅34岁。
清太宗皇太极也是一个体型肥胖的皇帝。据《清史稿》记载:大清国第一帝皇太极中年发福,长得很胖,身体笨重,行动迟缓。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说,皇太极过于肥胖导致中风、高血压等病症,猝然驾崩。
《皇帝内经》指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由于肥甘食物胆固醇含量高,易使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
健康时报记者统计,在300余位皇帝中,其中病亡者有208人,其中导致死亡的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是高发疾病之一。两宋尤其是北宋皇帝的死亡原因大多是高血压引发的脑血管疾病。北宋九位皇帝中——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都患有脑血管疾病。
除了古代帝王,随着如今生活条件的改善,肥胖致病越来越成为寻常百姓家不容忽视的问题。全球营养改善联盟(GAIN)发布的最新《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显示,中国有超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居世界首位。
以一人而率天下
日夜操劳易患精神类疾病
康熙皇帝曾在遗诏中解释过为什么历代皇帝短寿:自古帝王多享年不永,皇帝面对政务之烦,使人不胜其劳。当了皇帝,就没有退路,不能退休。
在享受“万人之上”的待遇同时,皇帝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也增加了精神疾患等的易患性。根据二十四史本纪部分中,各朝代皇帝传记中记载,有近四分之一的皇帝有人格异常甚至精神分裂的症状。
明光宗朱由检在位期间,面临内忧外患,朝政动荡不安。每天睡眠时间不到两个小时,不到二十岁就头发尽白,眼角布满了鱼尾纹。
《明史·本纪第二十四》记载,朱由检在位十七年间,内宫从未听过管弦之声,公鸡还未打鸣,就开始伏案疾书,批阅文件。
不过,1644年4月,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年仅35岁的朱由检无法面对亡国的现实,自杀身亡。
北魏道武帝拓跋圭患的似为躁郁症。拓跋珪早期南征北战,战功赫赫,但是在建立北魏之后,却陷入两难境地,中原地区大量保留着蒙古的风俗,不能像汉族皇帝一样轻易驾驭政权,处处受人制约,皇位也不断受到威胁。
据《魏书·太祖纪》记载,灾变屡现,忧懑不安,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追计平生成败得失,独语不止。疑群臣左右皆不可信,归咎群下,喜怒无常。
说的就是,拓跋圭经常几天不吃饭、整晚不睡觉,一直去思考自己平生的成败得失,有时候会自言自语一个晚上。对于身边的大臣,拓跋圭也都充满了不信任,见到大臣脸色有异,或言辞失措,就大叫而起。在精神疾病长期困扰之下,拓跋圭于39岁离世。
压力导致的精神类疾病,如今也并不鲜见。2017年5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高达17.5%,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嗜酒沉醉 逐美贪色
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寿命
尽管造成这些帝王早死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无疑跟生活习惯太坏有关。酒,满足皇帝们在礼仪、社交与联络臣下感情的需要。然而,过量饮酒也是导致皇帝身体疾病乃至身亡的因素之一。
据《北齐书》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沉酗既久,弥以狂惑”,“暨于末年,不能进食,唯数饮酒,曲蘖成灾,因而致毙”。 高洋长期酗酒,后来甚至不吃饭只喝酒,导致死亡。高洋离世时,年仅31岁。
元太宗窝阔台也可能是急性酒精中毒致死。根据《元史》记载,十三年十一月,窝阔台出门狩猎返回时,“帝欢饮,极夜乃罢,辛卯迟明,帝崩于行殿”。大量饮酒,酒中的乙醇等有毒物质在体内迅速的蓄积,抑制大脑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衰竭或急性脑血管疾病而亡。
白天狂饮大醉让酒精的毒害深入骨髓,夜晚纵欲以耗损精血元气。东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仲长统撰著《昌言》一书中,“那些帝王将相及其贵族子弟,无不宫妃数千,妻妾成群,生活极度奢靡。他们整天饱食肥甘,嗜酒沉醉,逐美贪色,纵欲无度。其结果弄得一个个体弱多病,夭折短命”。
仲长统指出,这些人大多在尚未成年之时就已早婚早育,使其子女更加柔弱多病。这种体质低劣的孩子再度重复其父辈那种荒淫放纵的生活方式,谁也无法避免重蹈覆辙,于是病弱者代代相传,个个都很短命,乃至形成恶性循环。
以东汉时期的帝王寿命为例,整个东汉时期总共有14个皇帝,除了5个死于幼儿或少年时期的不计以外,在9个成年皇帝中,活到40岁以上的仅有3人,其他6人都是英年早逝的短命者。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周贻谋表示,如今,很多人在发家致富之后,便嗜好美色,生活放纵,有的青少年亦染上不良的生活习惯,致使其身心健康不断受到损伤,甚或招致其重病或减损寿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教授曾指出,国民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必须进行一场涉及面广、内涵深刻,甚至是脱胎换骨的膳食、行为革命。
“长生药”不治病反致命
神医、神药不可信
药物中毒是皇帝们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病亡的208位皇帝中,中毒位于死因之首。自秦汉时期,许多帝王为追求长生,希望通过服食丹药达到长寿的愿望。但不乏因服食丹药中毒甚至丧命的帝王。
皇帝迷信神效“丹药”的起因,多为听信方士之言,而这些丹药中,常有危害身体成分。
东晋哀帝司马丕迷恋服食丹药,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渐渐有了依赖。兴宁二年(公元前364年)三月,司马丕一次性服食了过量丹药,身体出现了中毒反应,由于药物毒性发作,身体机能出现严重受损,一年后离世,年仅25岁。据《晋书》记载,东晋哀帝司马丕,“雅好黄老,断毂,饵药以求生,服食过多。遂中毒,不识万机”。
虽有司马丕的前车之鉴,还有很多皇帝为治病养生而服用丹药。以唐朝为例,据《历史研究》期刊“试释唐代诸帝多饵丹药之谜”一文,在唐朝21位皇帝当中,至少有11位皇帝迷恋丹药,其中唐太宗、唐穆宗、唐武宗都是所谓“长生药”,中毒导致不治身亡。
明清皇帝也有不少皇帝热衷于服食丹药,其原因除了追求更长的寿命,还有治疗疾病。明成祖朱棣因为风湿,服食“灵济宫符药”,由于药性多热,服用之后多暴怒,导致失音。清世宗也由于痴迷丹药导致身亡。
宣称包治百病、治愈癌症、甚至起死回生……如今,类似保健品冒充“万能神药”的广告随处可见,让不少老人深受其害。
自称“蒙医后人”的刘洪斌,自称“清宫御酒”的保健品酒、添加违禁品的“清宫丸”等,这些打着皇家、御用的旗号常常能吸引一大批消费者。以清宫御酒为例,日前深圳警方就破获一起近千万元的非法保健酒案,该酒涉嫌违法添加西地那非等化学物质,长期服用对人体具有一定危害,对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危害极大,严重者可致
心肌梗死。
养生四诀 十常四勿
80岁长寿皇帝的长寿经
健康时报记者统计发现,中国历代皇帝中80岁以上的凤毛麟角,清朝乾隆(89岁)、南北朝梁武帝萧衍(85岁)、唐朝女皇帝武则天(82岁)、宋高宗赵构(81岁)。
乾隆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的一位,年近90依然身体健壮、神智清醒。他曾总结出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早上不睡懒觉,黎明即起,到户外作呼吸运动。进补时应随季书变化,年龄大小和健康状况而异。
“十常四勿”是乾隆帝日常坚持的保健动作,也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发常梳,足常摩,腹常旋,肛常提;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具体而言:运动强健体魄,乾隆自幼习骑射、直到80岁高龄依然去狩猎;旅游调节心境,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一生中曾六下江南、三上五台山;读书修身养性,一生作文1300多篇,写诗4万余首;起居饮食有规律,膳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少吃肉类,且从不过饱,不好抽烟。
梁武帝萧衍则认为酒为“恶本”,他曾写《断酒肉文》一文,酒者是何臭气,水谷失其正性,成此别气,众生以罪业因缘,故受此恶触,立誓“永断酒肉”,这被认为是萧衍高寿的原因之一。
谈及宋高宗赵构长寿,学者普遍认为是因其良好心态。明代学者龙遵在其养生学专著《食色绅言》中提到,高宗长寿,是因为先天禀赋和后天寡欲。赵构精通医术和养生,曾亲笔写下《养生论卷》一书,讲究清虚静泰,少私寡欲。在历经国破家亡、母亲被俘等一系列变故后仍镇定自若,56岁的宋高宗赵构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退位,在山水湖色的滋润中,悠哉之极,乐享人生之道,活到八十一岁高龄。
由此可见,其长寿的共同特点,在于深谙养生之道。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指明的健康方法不谋而合: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或许,这正是我们获得长寿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①柏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②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2年
③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④赵翼:《新旧唐书·唐诸帝多饵丹药》,中华书局,1984年
⑤宋濂等:《元史》卷二《太宗记》,中华书局,1976年
⑥李百药:《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中华书局,1972年
⑦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⑧ 崔寔、仲长统:《政论·昌言》,中华书局,2014年
⑨王永平:《试释唐代诸帝多饵丹药之谜》,历史研究,1999年
⑩史泠歌:《帝王的健康与政治-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河北大学,2012年
❻ 中国最长寿的10位皇帝
中国最长寿的10位皇帝介绍如下:
一、清朝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满族,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六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享年89岁。
二、南朝梁武帝萧衍 86岁
萧衍(464年-549年),南朝南兰陵中都里(今江苏丹阳)人,自称是汉代名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萧衍建立了梁朝,是为高祖、武帝,享年86岁。
三、大周国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 ,出生于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享年81岁。
四、五代十国吴越国王钱镠
钱镠,汉族,杭州临安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卒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享年80岁。
五、宋朝宋高宗,名赵构 80岁
高宗,名赵构(公元1107年-1187年),字德基,汉族。北宋灭亡后,在南京即帝位。在位36年,让位后病死,终年80岁。
六、十六国南燕慕容德
慕容德(326-405),中国十六国时期南燕的创建者。后增一字名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享年79岁。
七、前蜀高祖王建
前蜀高祖王建(847-918), 前蜀国的建立者,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享年71岁。
八、五代十国南平武信王高季兴
高季兴(858-929),中国五代十国时南平的创建者。字贻孙。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为富人家僮,后随其主为朱温部将 ,享年71岁。
九、十六国后燕慕容垂
慕容垂(326-396),字道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后燕建立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享年70岁。
十、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兴宗,后改现名元璋。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民族英雄,也是继汉高帝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并且统一全国的君主,享年70岁。
(6)历代80岁扩展阅读:
古代皇帝普遍不长寿的原因介绍
一、生活压力大
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吃喝玩乐胸无大志的皇帝确实有,不过绝大部分皇帝还是想做出一番成绩的。成为青史留名的皇帝,那么肯定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皇帝作为古代最高的统治者,整个国家的事务都取决于皇帝个人处理,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
二、生存风险高
当上皇帝以后,在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要面临着巨大风险。历史上的那些奸臣、权臣,都是皇帝的大敌,死在他们手中的皇帝也不在少数。比如南朝宋的建立者刘裕,他未当上皇帝前是东晋权臣,死在他手中的皇帝有6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❼ 中国历史上超过80岁的皇帝有哪四个
自有史籍记载以来,寿命超过80岁的皇帝有四位,分别是:梁武帝萧衍、武则天武曌、宋高宗赵构、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 武则天,名武曌,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 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掳徽、钦二帝北去后,被宋钦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他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随后南逃至绍兴府定都。建炎三年(1129年),苗傅、刘正彦发动“苗刘兵变”,被逼退位,让位于三岁的皇太子赵旉,改年号为明受(明授),不久宰相张浚平叛,赵构复位。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禅位于皇太子赵眘。淳熙十四年卒,享年81岁,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他在位时,迫于形势起用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但大部分时间仍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后来甚至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享年89岁。
❽ 中国古代有多少位皇帝又有多少位皇帝活到了80岁以上又分别是谁不知道兄弟就别进来丢人了!
,我国共有皇帝近500个,80岁以上有:
清高宗乾隆为最长寿者,活到89岁;
梁武帝萧衍享年86岁,是仅次于乾隆的长寿皇帝;
武则天(终年81岁;
宋高宗赵构 终年80岁;
元世祖忽必烈 也是80岁。
❾ 历史上哪些皇帝活了八十多岁以上
据传寿命最长的是南越武帝赵佗,享年百余岁,但可信度有很大问题。80岁以上的皇帝有清高宗乾隆(89岁)、梁武帝萧衍(86岁)、武则天武瞾(82岁)、宋高宗赵构(81岁)、元世祖忽必烈(80岁)。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在统治初期,萧衍尚能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他在位晚期,随着功成业就、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位三十五年的赵构禅位于皇太子赵昚,被尊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年八十。
❿ 中国历史上,活到80岁以上的有几个皇帝
超过80岁的皇帝有五位:最长寿的是乾隆帝(89)、梁武帝萧衍(86)、武则天(82)、宋高宗赵构(81)和元世祖忽必烈(80)。
1、乾隆
乾隆帝名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满族,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
乾隆六十年(1795年),弘历禅位于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仅次于其祖父清圣祖康熙帝)、年寿最高的皇帝。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公历2月7日),乾隆帝于养心殿逝世,终年八十九岁。
2、萧衍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
萧衍称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
他为了广泛地纳谏,听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
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有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和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在这方面,萧衍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之辈。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3、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作为中国唯一的女皇,在其统治数十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改革的历史功绩相比,难以同日而语。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经济上,武则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以保障农时;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大量增加。在军事上,武则天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
但是,武则天一生也杀人无数,在其称帝前后因大量杀害朝廷上的重要官员,导致一段时期内政局混乱,边境受扰。
其次其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由于其晚年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加上后世史学家不齿于她拥有男嫔妃(称为“男宠”),所以史书大都对她的所作所为大加鞭鞑,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与中宗时韦后之专政,合称为武韦之乱。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4、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
赵构在位期间,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一味求和,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禅位于皇太子赵昚,尊号“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
淳熙十四年(1187年),崩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
5、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
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
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庙号世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孛儿只斤·忽必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武则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萧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爱新觉罗·弘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