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低血糖有什么想象的,是否经常头晕这些呢
低血糖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是什么
表现:
( 1 )、急性反应症特点:饥饿感、恶心、心悸、心动过速、出冷汗、面色苍白、烦躁不安
( 2 )、压急性反应:思维迟钝、说话缓慢、无眼神、少数人可直接进入昏迷状态。
( 3 )、慢性反应;多见与长期糖尿病控制不佳,经常发生低血糖者,造成低血糖后遗症,症状为:行为奇特、精神异常。
当人体的空腹低血糖值低于3.9mm01/小时,大体可称为低血糖,正在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容易产生低血糖,发生低血糖一般都会有头疼,常见的有感到虚弱、出汗、发抖、唇周抖动、面色苍白和嗜睡等。
措施:
摄入一些速效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片剂或一些葡萄糖饮料、糖块;症状缓解后摄入一些缓解起效的碳水化合物如面包等;如症状持续就需要摄入更多的葡萄糖;如正逢进餐时间,尽快吃些东西;如症状仍然没有消失,请前往医院就医。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缺钙呢?科学且简单的方法是去医院作血钙含量测定。正常人的血钙维持在2.18-2.63毫摩尔/升(9-11毫克/分升),如果低于这个范围,则认定为缺钙。但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甲状旁腺激素长期代偿性增高,引起了“钙搬家”,使血钙增高,这样,测量结果就不能真实反映体内钙的含量。此时,就应进行骨密度测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一些症状进行自我诊断。
(1)儿童
当孩子出现下面一些症状时,就应诊断为缺钙: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阵发性腹痛、腹泻,抽筋,胸骨疼痛,“X’型腿、“O”型腿,鸡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厌食、偏食;白天烦躁、坐立不安;智力发育迟、说话晚;学步晚,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头发稀疏;健康状况不好,容易感冒等。
(2)青少年
青少年缺钙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抽筋,体育课成绩不佳;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易过敏、易感冒等。
(3)青壮年
一般情况下,青壮年都有繁重的生活压力,紧张的生活节奏往往使他们疏忽了身体上的一些不适,加之该年龄段缺钙又没有典型的症状,所以很容易掩盖病情。当有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过敏、易感冒等症状时,就应怀疑是否缺钙。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处于非常时期的妇女,缺钙现象较为普遍。不过,随着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人们对此期缺钙的症状较为熟悉。当她们感觉到牙齿松动;四肢无力、经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疼、关节疼、风湿疼;头晕,并罹患贫血、产前高血压综合征、水肿及乳汁分泌不足时,就应诊断为缺钙。
(5)老年人
成年以后,人体就慢慢进入了负钙平衡期,即钙质的吸收减少、排泄加大。老年人大多是因为钙的流失而造成缺钙现象。他们自我诊断的症状有老年性皮肤病痒;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牙齿松动、脱落;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当然,检查是否缺钙,最可靠的办法还是去医院请专科医生检查诊断,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
怎样判断小儿缺钙?
6个月的毛毛白白胖胖,近来夜晚常常啼哭不止,表现亦不如以前活泼,妈妈带他来医院检查,医生判定毛毛缺钙,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小儿生长迅速,并且户外活动少,晒太阳少,常引起钙的吸收不足而导致各种缺钙表现。小儿是否缺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①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磨 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
②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有时家长发现小儿不如以往活泼。
③夜惊,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
④1岁以后的小儿表现为出牙晚,有的小儿1岁半时仍未出牙,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
⑤前额高突,形成方颅。
⑥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小儿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
小儿缺钙严重时,肌肉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肠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状。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现驼背。1岁以后小儿学走路,如果缺钙,可使骨质软化,站立时身体重量使下肢弯曲,有的表现为"X"形腿,有的表现为"O"形腿,并且容易发生骨折。
缺钙的表现各种各样,家长应学会根据表现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缺钙,以便在缺钙时及时给孩子提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鱼、虾皮、海带、排骨汤,同时多吃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羊肝、牛肝,来促进钙的吸收。一般情况下,缺钙较轻的患儿在食补后即可改善缺钙症状。如果症状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㈡ 怎样治疗低血糖
出现低血糖反应处理应正确、及时
人的大脑唯一能量来源是葡萄糖,所以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最大,如果不及时治疗,短时间内可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尤其令人担心的是,当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反应时,病人和家属往往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一味的根据经验再让病人服用降糖药,结果适得其反,使病情加重。
那么,该如何及时发现低血糖并作出正确处理呢?一般来说,低血糖的典型症状是病人出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眼前发黑等症状。一旦发现上述情况,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有条件的应及时测量血糖值,确诊低血糖;
(1)如果只是轻度的低血糖,患者神志清醒,可以吃几粒糖果、几块饼干,或喝半杯糖水,可以达到迅速纠正低血糖的效果,一般十几分钟后低血糖症状就会消失;在进食以上食物后,可再适当食用些米饭或馒头、豆腐干等食物以防止低血糖的再次发作;
(2)如果经过以上方法仍没有效果或者病人神智不清时,应立即送医院急救同时带上病人常服的降糖药以便医生了解病情。
(3)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患者不要给其喂食物,应立即送往医院。送入医院后,立即测血糖,并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毫克,在症状缓解、神志清醒后,可在静脉内滴注葡萄糖,以防低血糖的再次发生。尤其是对于一些口服降糖药所致的低血糖患者,经治疗苏醒后,仍有可能再次进入昏迷,需要密切观察四五天。
您好,进食任何含糖食品后数分钟,低血糖症状即可缓解,如吃糖果或葡萄糖片,饮一杯果汁或糖水、牛奶(含有乳糖)。反复发作低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最好经常携带葡萄糖片。葡萄糖片起效快,可提供相当数量的葡萄糖。低血糖症者,无论有或无糖尿病,补充葡萄糖后紧接着再进食那些作用时间较长的碳水化合物如面包或饼干,对病情有很大好处。如低血糖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不能口服葡萄糖时,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防止大脑严重损害。
已知有严重低血糖发作危险者,手边应有胰高血糖素,以备危急时使用。胰高血糖素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的蛋白激素,可刺激肝脏从贮存的碳水化合物中释放大量葡萄糖。注射给药,一般可在5~15分钟内使血糖恢复正常。
胰岛素瘤应手术切除。但由于肿瘤体积很小,难以定位,手术应由经验丰富的专家主持。手术前患者常需服用二氮嗪抑制肿瘤分泌胰岛素。有时可能不止一个肿瘤,如果外科医生未能全部发现,甚至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
易于发生低血糖症的非糖尿病患者,不宜采用平常的一日三餐,而采用少量多次进餐法,常可预防低血糖的发作。易于发生低血糖者应随身携带病情证明或医疗预警手镯,以便急救医务人员及时了解他们的病情。
㈢ 老人今年60岁了,女性,前几天突然晕倒了,嘴唇发紫,胸闷,站立不稳,老人到时意识也不是很清纯,不过
病情分析:
这种情况可能是贫血、低血压、低血糖、营养不良等。贫血常见内的症状容有头晕乏力、心慌气短、食欲不振、皮肤粘膜苍白、指甲扁平等。建议在医师的详细检查后,在用药治疗。
意见建议:
建议去医院做检查,如血常规、血糖、微量元素等,确诊后做相应的治疗。饮食要规律,营养要全面,避免挑食。注意锻炼,增强体质。
㈣ 60岁以上老人坐飞机有什么特殊的规定吗
不同航空公司有不同的规定。
1、海航:60岁以上健康老人可独立飞行,符合普通旅客登机要求。患有相关不适航疾病的老年旅客应提供相应的“诊断证明”,并填写“特殊旅客(老年病人)乘机申请表”。否则,船公司拒绝承担运输责任。
2、东方航空:对于明显不适合单程旅行或在飞行中需要特别照顾的80岁以上旅客,东方航空有权拒绝承运。适合单程飞行的老旅客与普通旅客没有区别。
3、一些航空公司还表示,老年人乘坐飞机时最好带上相关证件。否则,只有在现场对其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后,才能在发放前签署相关责任文件。
(4)60岁老人低血糖症状扩展阅读
老人乘机指南
随身带急救药物。对患病老人来说,随身带急救药物是非常必要的,高血压患者备好急救降压药;冠心病患者携带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等;糖尿病人携带医疗证明和胰岛素制剂;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需带口服利尿剂、硝酸甘油片。
最好有人陪。老人乘机,最好有人陪同。如不放心让老人单飞,可向航空公司申请“无人陪伴老人”服务。此项服务从老人到达机场后,一直由专人负责。但要注意,这项服务需准备好证件,提前申请。
脑血管病人尽量别坐飞机。飞机的轰鸣、震动及缺氧情况可能使患脑栓塞、脑出血、脑肿瘤的病人病情加重,所以这类病人最好别坐飞机。60岁以上人士建议选择大型和中型客机,更稳当。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70岁老人乘机必须开具医院证明?这个说法不准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飞机不能随便坐 老人乘机健康指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老人坐飞机,要做哪些准备
㈤ 我妈60岁 ,有糖尿病,但是还有低血糖,常犯旋晕,发病时有过休克
糖尿病的治疗,要根据糖尿病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糖尿病的治疗要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糖尿病教育,血糖的监测,有一环节做不好,都会影响治疗。
㈥ 你好,我爸今年60岁糖尿病10多年了,最近这一年,他的脚开始是脚指头麻木,有的时候像抽筋了一样疼
如果伤口不是很好长,优先考虑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很差。
出现脚趾头麻木不适,伴随有抽筋,说明已经出现了周围神经病变。
而且病史长,10余年,而且60多岁,有并发症的出现,现在是有伤口的出现,建议是四针强化控制血糖。(具备了糖尿病足发病的危险因素)
监测5个点的血糖
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22:00
这个时候伤口恢复需要营养,加上60岁符合老年人,血糖这种时候勿过于严格,防止低血糖性脑病出现,同时也有助于伤口愈合。
建议是空腹控制在7-8.0mmol/L左右,餐后控制在12-13.0mmol/L. HbA1c 控制在7.0-7.5%
并且蛋白质根据中国膳食宝塔中摄入占总能量的10-15%,糖尿病需要营养的患者可放宽至10-20%
碳水化合物可稍缩减至50-60%
一定要多摄入蛋白,才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同时血糖稍放宽,但是不是过高,比如随机血糖19.0mmol/L,这就明显不达标,所以严格控制血糖,使点和点之间血糖波动不超过2.2mmol/L,当天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不超过4.4mmol/L(波动越大,对于伤口恢复和并发症,靶器官的损害就越不利)
具体饮食及治疗,建议至当地医院内分泌科咨询门诊医生,希望能够帮助您,望采纳。
㈦ 八旬老人空腹血糖标准
不同年龄段的糖友的血糖标准是不一样的,毕竟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技能的不断衰退,以及预期寿命长短不一等,年纪越大,血糖控制达标标准越宽松。下面是关于不同年龄段血糖控制标准。
关于血糖控制达标的量化标准,中华医学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制定了不同的量化指标。量化指标大致上分三个年龄段,小于60岁、60-80岁和大于80岁。
对于预期寿命长、小于60岁的“年轻”糖尿病患者,中华医学会给出的指标是空腹血糖控制在5-6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7-8 mmol/L。
对于60-80岁的患者,指标是空腹血糖小于7 mmol/L,餐后血糖小于10 mmol/L。
至于大于80岁的糖尿病患者,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可高于60-80岁患者指标1-2 mmol/L。
如此规定的原因是什么?
经全球各权威机构多次论证证实,血糖高于该指标数值时,容易出现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糖控制指标的量化标准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医学依据的。全球的内分泌专家结合了许多权威专家的实验结论发现,长期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就容易引起微血管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大血管并发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
然而有个别患者却表示,在控制到血糖达到标准数值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血糖指数高一些,不适感则消失。这种情况被称为“相对性低血糖”。
“相对性低血糖”指:理论上没有达到低血糖值,但患者出现了类似低血糖症状。在临床上,将低血糖值定为3.1 mmol/L(年老者)和2.8 mmol/L(年轻者)。糖尿病患者长期适应了高血糖状态,无论是自主神经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是内源性的调节能力,他们都比健康人差一些。所以该类患者在血糖控制初期,初达标时会出现“相对性低血糖”状态。为避免这种不适,血糖下降要有梯度,不能操之过急。
最后,请糖尿病患者牢记。切莫等到身体出现并发症时才去就医,因为往往这个时候,糖尿病已经处于不可逆或者难以逆转的状态。
㈧ 低血糖昏迷的治疗
1.常规治疗对于低血糖昏迷来说,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防重于治。(1)提高警惕及时发现,有效治疗。有以下临床表现者应怀疑低血糖存在:
①有较为明显的低血糖症状。
②有惊厥或发作性神经精神症状。
③有不明原因的昏迷。
④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如禁食体力活动或餐后数小时,出现类似的综合性症状。
⑤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者,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及酗酒者等 。
当然,在确诊低血糖之前。必须及时进行详细检查,用准确可靠的血糖测定方法确定 低血糖的存在。
(2)急症处理:用于急性低血糖症或低血糖昏迷者,以迅速解除紧急状态。
①葡萄糖:最快速有效为急症处理的首选制剂。轻者可口服葡萄糖水适量重者需静脉 注射50%葡萄糖液40~100ml,可能需要重复,直至患者清醒。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患者 清醒后,常需继续静点10%葡萄糖液将其血糖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如200mg/dl并密切观察 数小时或1天,否则患者可能再度陷入紧急状态。
②胰升糖素:常用剂量为0.5~1.0mg,可皮下、肌内或静脉注射。用药后患者多于5 ~20min内清醒否则可重复给药胰升糖素作用快速,但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为1~1.5h, 以后必须让患者进食或静脉给予葡萄糖,以防低血糖的复发。
③糖皮质激素:如果患者的血糖已维持在200mg/dl的水平一段时间但仍神志不清。则 可考虑静脉输入氢化可的松100mg,每4个小时1次共12个小时,以利患者的恢复。
④甘露醇:经上述处理反应仍不佳者或昏迷状态持续时间较长者很可能伴有较重的脑 水肿,可使用20%的甘露醇治疗。
(3)及时确定病因及诱因,对有效解除低血糖状态并防止病情反复极为重要。方法包 括饮食调理,避免可能引起低血糖症的食物或药物,治疗原发的肝、肾、胃肠道及内分 泌疾病,切除引起低血糖的肿瘤等。
(4)药物治疗并非本症的常规治疗方法,而多用于做去除病因之手术疗法的辅助手段 ,如用手术前准备手术禁忌或疗效不佳者等。
①噻嗪类:如二氧嗪,即氯茶甲噻嗪,是一种胰岛B 细胞钾离子通道激动剂能抑制B细胞内钙离子的升高和胰岛素的释放鶒,而且有在周 围组织升高血糖的作用。常用剂量为150~600mg/L口服使用。大剂量可能引起钠水潴留和多毛等副作用。其他如三氯甲噻 嗪、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等也有人使用。
②钙离子拮抗药:如维拉帕米(异搏定),60~80mg3次/d,有 抑制胰岛素分泌作用。
③链佐星(链脲霉素):可破坏胰岛B细胞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 癌,为胰岛素癌转移的首先药物,每日剂量1.5~4.0g,总量不超过20g。
④生长抑素:也有人使用。
2.择优方案对于低血糖昏迷的治疗,关键在于预防及监测血糖,一旦发生应 采取积极措施予以纠正。
(1)对于反立性低血糖,患者意识尚清可予以主动进食者鼓励患者进食以纠正低血糖 并监测血糖。
(2)对于应用口服降糖药,尤其服用格列本 脲(优降糖)的患者一旦出现昏迷,予以静脉注射葡萄糖使患者意识转清鶒,必要应 用激素,并以10%或5%葡萄糖持续静点3~5天监测血糖。
(3)对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昏迷后,立即予以静脉注射葡萄糖,意识 转清后,可不予以持续静点葡萄糖,但应密切监测血糖。
3.康复治疗在全面考虑饮食调整和应用胰岛素之后,应该适当采用运动疗法 。对于轻症患者运动疗法可以成为主要的治疗和预防发作的方法。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必须待血糖基本控制之后再开始运动锻炼运动锻炼一定要遵循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基本原则。同时要注意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运动治疗之间的相 互关系并进行及时调整。此外在运动疗法过程中,要注意定期检查血糖,随时观察机体 对运动的反应,及时掌握和调整运动量。
1型和2型糖尿病的运动疗法在原则上有所不同:
2型糖尿病:可以采用有氧训练或耐力性运动。最常用的方式为步行慢跑、骑车、登山和游泳。运动方式和强度的选择要因人而异。一般而言较年轻和病情较轻者可以采用上述所有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但对于老年患者和病情较重者,宜选择较小强度和缓和的运动。慢跑容易引起骨关节的损伤在运动强度上属于剧烈活动,因此不适 用于老年患者。对于60岁以上的患者,在进行剧烈运动之前,建议先进行运动试验以明 确心血管功能状态。对于所有有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和有心血管疾病可疑者均要尽可能 进行运动试验,帮助制定运动处方。运动量运动强度以及注意事项参见“心血管疾病康 复”,但是运动时间相对较长。运动前后应各有5~10min较小强度的准备运动和结束运 动,以减少骨关节损伤,防止发生心血管意外。日常生活活动也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此外各种娱乐性运动,如各种球类运动均可以进行,但要注意活动量以中等度为宜。 气功以放松功为主也可采用动功,可以改善葡萄糖耐量医疗体操如练功十八法、降压舒 心操太极拳,甚至广播操等均 可以作为有效的锻炼方法。
各种活动时的运动强度严格控制,不可过大同时在运动时切忌短时间急剧运动,尽量 采用多次休息的方式,避免在短时间内造成明显的肌肉酸胀,以避免血乳酸堆积和突然血糖下降。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进行运动锻炼的目标主要是为了维持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切不可随便降低药物治疗的用量。正确处理药物、饮食和运动三者关系是这一型患者治疗的关键。病人应该经常检查血糖或尿糖,调整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效果病人应特 别注意采取小强度、较长时间的运动运动时不应有明显不适。
由于此类病人必须依赖胰岛素注射因此除了要注意上述运动与饮食的关系外还要特别 注意注射胰岛素与运动的关系在胰岛素注射后达到血液高峰浓度时运动容易发生低血糖 反应因此要避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运动。此外注射部位参加运动有可能加快胰岛素的 吸收,提高其血液浓度,因此要避免活动注射部位,必要时可将注射部位改在不参加运 动的部位。例如臀部注射者可改用上肢注射。如不可避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期运动,则 应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也可以适当进碳水化合物以补偿。病人的运动锻炼必须有严格的计划,避免发生意外。
对于所有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只有病人充分理解 自己的疾病、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的原理方法及自我监护的方法、日常生活中避免发作 的要领和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才能取得良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㈨ 60岁的老年人,患有低血糖,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肌炎该怎么治疗,用什么药,知道的朋友请帮助一下,谢谢.
你好,你的老人同时患有低血糖、慢性支气管炎、心肌炎等病症,在临床上比较难治愈:支气管炎直接导致了患者血氧含量低下,心脏功能就会衰减、心脏本身代谢也会非常差,因此,心肌炎的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低血糖有威胁生命的危险,也是心脏、全身问题的基础。
建议:患者必须坚持到国家的医保三甲医院系统就医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特别提示:网络不是医院。
仅供参考
孙平
㈩ 60岁老人血糖6.5正常吗
老人空腹糖的正常值是3.89-6.11mmol/L.餐后2h血糖在10mmol/L以下。
由于身体状况的改变,老年糖尿病回患者比中答年人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且,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受损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未觉察的低血糖”,即当血糖降低到一般人会出现头晕、出冷汗、心悸、饥饿感等症状时,老年人却毫无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