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膝盖下方有个穴位叫什么足三里敲足三里有什么作用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此穴主治甚广,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功能
生发胃气、燥化脾湿。
㈡ 90岁老中医的肺腑之言:常灸足三里穴,这个长寿方法你真应该知道
灸取于火,火性热而属阳,其性走而不守,善入脏腑。灸条或灸炷用艾绒制成,取其辛香之性,以通十二经络,理气和血。古人用灸法来治疗疾病的记载很多,灸的作用不但能治病,而且对人体有突出的保健作用。过去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名言,意思是要想保持身体健康,就要经常灸足三里穴,使该处常有灸疮。因古代多用直接灸,灸后要发灸疮,故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
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证明艾灸足三里穴,确有扶正祛邪、益寿延年之功。如患有“心痛”证(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经过每日隔姜灸足三里穴三壮,10天后疼痛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长期施灸后,不但使“心痛”症状消失,且能恢复正常工作。一哮喘病患者,每至春秋两季即哮喘发作而住院治疗,已五、六年,经用隔姜灸足三里穴之后,至春秋季节,发作明显减轻,不但不需住院治疗,而且能坚持全日工作。
笔者已过耳顺之年,进人老年人行列,虽能坚持工作,但在工作之余,即感全身疲倦乏力,如再参加其他脑力劳动或社会活动,则有力不从心之感。经用隔姜灸足三里穴,3个月左右,自觉体力明显增强,在工作之余,不但能用较多的时间读书、备课、参加社会活动不感到疲倦,而且睡眠、饮食亦较灸前香甜,且精力充沛不易感冒,说明灸法有补阴益阳、通畅经脉气血的作用,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下合穴,“合治内府”, 有扶正培元,袪邪防病的作用。《千金方》记载“灸五百壮,少亦灸一二百壮”。灸之可使身体阴阳平衡,收到祛病延年之效,即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谓。
当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7.5%。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由解放初的35岁,增至70余岁,而且可以预期,这种递增率还将不断提高。衰老是不可抗拒的,然而延缓它的进程则是完全可能的。如能坚持应用祖国医学中的保健灸法——隔姜艾灸足三里穴,确能使老年人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艾灸=长寿
在古代的日本东京(古称江户),每建成一座新桥,都要邀请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有一年(德川幕府时代),江户的永代桥建成之后,依照习俗,三河国的174岁的万兵卫第一个“初渡”。在举行“初渡”的仪式上,德川将军(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问万兵卫有何长寿之术。万兵卫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每月月初八天连续灸三里穴,始终不渝,仅此而已。我虚度174岁,妻173岁,子153岁,孙105岁。”
德川听后,很是感慨,而三里穴这个长寿穴也因之脍炙人口。在气候寒冷的日本北部,人人都喜欢灸足三里作为补身长寿之术,有“勿以不灸足三里者为伍”和“不灸足三里勿作旅人”的说法。
㈢ 女人的足三里是哪个部位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3)长寿穴位足三里扩展阅读:
足三里的作用
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营养物质需求大,所以饮食要保证营养多样充足,但同时,由于小儿的五脏六腑功能仍未成熟,相对其较大的营养需求来说脾胃功能相对薄弱,如果过分强调给予饱食,反而容易损伤肠胃而致病,得不偿失。
因此,日常育儿有讲究,千万不能一味追求饱与补,应喂养得当。建议父母平时可以帮心心按揉足三里,频率为约200次/分 ,按揉3-5分钟,可以起到健脾和胃止痛之效。
经常按摩足三里可加强胃肠蠕动,调节脾胃功能,改善人整体的免疫能力。按摩时可用拇指直接按揉,也可借助光滑的木棒。按摩不受地点、时间限制,贵在长期坚持。
艾灸足三里是传统的长寿养生要法,甚至讲究灸至皮肤发泡、结痂。现代日常保健可采取更为温和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将点燃的艾条对准足三里穴,距离皮肤约3厘米,灸5~10分钟,以局部皮肤有明显温热感,出现红晕但不灼伤为度。需要注意的是,热性体质的人一般不适宜做艾灸。
㈣ 求“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图
“足三里”的准确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位置图如下: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4)长寿穴位足三里扩展阅读:
按摩足三里好处
1、按摩足三里,能通经活络、疏风化湿,上午7-9点,胃经最旺时,按摩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身体脂肪消耗,达到减肥的目的。晚上9-11点脾经最旺时按摩此穴,脾主运化,能把饮食水谷转化成能量,运输给各个脏器,从而达到进补的作用。
2、按摩足三里能抗衰老,强身健体,对各种老年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长按足三里,能调节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4、按摩足三里能美容,按摩此穴可以调和气血、美化肌肤。足三里属胃经,是治疗脾胃的穴位,脾胃好身体才能健康。
㈤ 简述足三里穴的临床表现
足三里穴是腿上一个重要的穴位。
也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
足三里的位置:
我们要准确找到足三里。
它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要作用:
1.
肠胃问题,胃疼,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赢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除了主要作用之外,长期按摩这个穴位还有好多保健养生的作用。
例如:
1可以消水肿
2长寿。强身心。
足三里穴又称为长寿穴,自古流传「灸足三里,得长寿」的养生秘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
3帮助排泄,排湿
足三里穴有利「健脾」「化湿」、增强排泄能力。
4补中益气、增强「免疫力」。
特别是在春天湿气重伤肾气,人容易精神疲倦,更加要常按此穴能清理体内湿热。
操作方法:
艾灸足三里,
经常按摩这个穴位。
艾灸后一小时内不洗澡,不能正对着吹冷气,空调。
要多喝水。
希望答案能令你满意,满意的请采纳,谢谢!
㈥ 三足里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人体没有三足里,有足三里穴,足三里中医术语,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6)长寿穴位足三里扩展阅读:
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主治
1.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2.咳嗽气喘,心悸气短,乳痈。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赢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㈦ 足三里为什么被称为长寿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常用的重要穴位,位置在膝下3寸,于胫骨前缘旁开1寸处,患者可取坐位屈膝垂足,或卧位在外膝眼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足三里临床应用广泛,是治疗胃肠及下肢膝胫疼痛的首选之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指出“足三里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腹泻,腿胫膝肿胀酸,伤寒瘦损,气蛊诸股”。所以足三里有诸病皆治的说法。1 足三里能健脾、消除腹胀、助消化 足三里穴以治疗胃肠疾病为主,有“肚腹三里留”之说。胃脘痛可配合内关、合谷、中脘、阳陵泉,腹胀配合脾俞、胃俞。脾胃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以足三里为主穴,可配合诸多穴位治疗疾病。配中脘治疗肝气郁滞,食停胃脘或因中焦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起到疏肝理气,温中散寒的作用,配中脘、内关、合谷有温胃散寒、调中降逆之效,配脾俞、公孙可调补脾气、健中和肠以消除泄泻。以足三里为主穴,可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2 足三里能调气血,活络止痛 按摩足三里能使气血流通,舒经通络,祛风散寒。足阳明经,起于鼻两旁……下至髌骨,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行足跗,另一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进入中趾外侧端。由此可以看出,足三里穴是治疗下肢疾病的重要穴位。 临床证实,足三里有健脾利湿,舒筋活血的功效,所以下肢运动系统的疾病治疗离不开足三里穴。风寒湿脾及外伤所致的局部疼痛肿胀,可配膝眼、委中、阳陵泉,关节炎可配昆仑、悬钟,踝关节疼痛可配丘墟、照海。推拿双足三里 穴,可治疗周身关节痛。 3 足三里具有防病、保健强壮的作用 足三里能起到防病、促健强壮的作用,俗话说“人老先老腿”,推拿足三里穴能使腿脚灵活,这与古代神医华佗的五禽戏来锻炼身体,使人达到健康防病是一致的。推拿足三里可防止衰老,预防百病,如配神门可治疗失眠,配天柱、中渚可治耳鸣,配听宫、外关治耳聋,配睛明、风池治视神经萎缩,配心俞、脾俞、内关治心脾两虚,配心俞、肾俞、关元治心肾亏虚。素体健康的人,经常按摩足三里穴,能使人精力充沛,身心更健康!
㈧ 常按足三里穴位可以长寿吗教你这样做,确实有疗效
生活中,很多人都知道 足三里 这个穴位,也常听说 “肚腹三里留” 这个顺口溜。
家中很多老人也会经常揉按足三里,希望能够延年益寿,那么它是否真的具有如此神奇的疗效呢?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腑之下合穴。
我们在坐位时,膝盖下面两边均可见一凹陷,称内外膝眼, 在外膝眼下面4个横指的地方,按压有酸胀感处 ,就足三里穴。
《针灸大成》有记载:足三里可治疗胃痛,便秘,腹胀,噎膈,下肢痹痛、水肿,虚劳羸瘦等相关疾病,是 强壮保健 之要穴。
答案当然是有!众所周知,脾胃为后天之本,后天强健,气血旺盛,阴阳调和才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脉气最盛的穴位。
对足三里的揉按刺激,可以 促进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脉气循环 ,使脾胃之气充盈,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充则一身之气充,气血旺盛则一身之脏腑便得以濡润滋养。
首先要定位精准,可采用上述简便取穴法定位后,用 同侧拇指或中指垂直按压足三里穴 ,然后 沿顺时针方向揉按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
可双侧同时按揉,也可单侧单独操作。每天坚持,可使人精神焕发,精力充沛,益寿延年。
足三里不仅单用有效,更能够搭配其他穴位,取得不同的疗效。
足三里配合 中脘、内关穴 ,可和胃降逆,理气止呕,治疗呕吐、胃痛效果十分明显;
配 合百会、四神聪、悬钟穴 可滋养肝肾,通经活络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配合 三阴交、关元、气海穴 可调理肝脾,补益气血,增强体质,治疗痛经等妇科疾病。
现在,您可以试试看,在自己或家人身上,找到足三里穴位吧。
中医三人行所发图文仅作公益性分享,意在分享积极 健康 的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涉及治疗需要,请联系中医师诊治指导。
㈨ “向足三里要长寿,”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哪几种方法可以刺激足三里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按摩足三里虽然可以调节我们的脾胃,但是这并不代表会长寿。影响人们寿命的因素很多,像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平常的饮食、身体的素质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按摩、针灸的方式刺激足三里,来达到调节脾胃的效果。
其实我们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常生活中多注意运动,自然就可以少生病,身体健康也算是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