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和我的传奇奶奶的冬青是谁演的
电视剧《我和我的传奇奶奶》李冬青 演员 卢芳生
芦芳生,1978年11月5日出生于上海,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2级表演系本科。
2010年凭借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 》山下奉武获得优酷“大剧盛典”最佳男配角奖。2012年6月27日在俞钟执导的电视剧《女人的颜色》中饰演王进 。2013年3月23日在祖峰、颜丹晨史光辉主演的电视剧《独狼》饰演浅野正二。2013年11月28日在电视剧《天使艾美丽》中饰演翱翔在空中的机长葛翔。2014年6月5日在电视剧《幸福从天而降》中饰演妇科医生韩向东。2014年11月10日在电视剧《第二次人生》中饰演摄影师江向晨。
㈡ 中国大陆没有ㄅㄆㄇ这种注音吗
前面的问题都回答的挺完善了,我说说打字方面把。
呵呵,其实用惯了都一样。我是大陆的,从小接触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用着特别熟练。
使用虽然一直在练注音输入法,可是效果甚微。
【比对一】,声调
用“汉语拼音”打字时不用打声调,“注音”要打声调,很不习惯,有时读不准就打不
对。再碰上两岸发音不一致时,要一个声调一个声调的试,不过好在不多,但大多数是
因为自己口语发音不准的原因,也打不出来。最后哆嗦不准,就白打了。
【比对二】,“首字母”打法
拼音可以使用首字母,
(˙本来是轻声,我这里当一声,不然空格看不出来)
比如 注音输入法
拼音 zysrf 注音 ㄓㄨˋㄧㄣ˙ㄕㄨ˙ㄖㄨˋㄈㄚˇ
比如 看看
拼音 kk 注音 ㄎㄢˋㄎㄢˋ
搜狗输入法有个功能,无论多生僻的词,打过一次,都能记住。第二次打时,打首字母
就能出来。遇到唐诗、成语或四字词更方便,首字母即可。打得次数越多,到后来越简
便。
【比对三】,准确性
但是“首字母”增加了不准确性,有人说,留着数字键干吗?答案是选字啊!我用的是
“搜狗输入法”要不停的用方向键的左右键,和上方的12345键,而且首次打某个词“首
字母”不一定奏效,当首字母打不出来时,还要把光标左右调到适当位置,将拼音补充
完整。再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的选,拼音打得完整程度是随个人想法的,你想
打成什么样就打成什么样。顶多是出不了字,回来再补充。打多了,估计哪些容易的就
简略点,哪些生僻的就完整点。也有些手快的人无论什么都打完整,就是图个准确。所
以用拼音输入法看着挺热闹,噼里啪啦的,但是出来的字不多。
【比对四】,手的操控
我用了一年的注音输入法,(只是偶尔使用,因为打得太慢,闲暇时才用用。)发现注
音输入法键盘占了四行,手掌控不好,虽然只多了一行,但因为“汉语拼音输入法”键
与键位置较近,手都不怎么移动,只是手指在动,手腕架在一个地方就好。而注音输入
法,声母与韵母位置离着远,手总要移动。
【比对五】,标点
“拼音”基本都能打,“注音”好多东西被占用了。逗号句号什么的,后来发现引号可
以用「」『』挺方便,怪不得,台湾的小说里人物对话都用「」『』,那时还不懂呢。
总之,注音输入法的优势是按键少,准确,基本上不用选字。缺点是弹性的东西少,无论怎么打,也要一板一眼的,一字不少的打一遍。拼音反之。
****************************************************
【比对一】,声调
→发音不标准这样沟通不会不方便吗?
不是你理解的,我们发音自己是听出来的,只是说的没那么一板一眼,只是有时带有儿化音或是声调不准,如“比较”的“较”是3声是4声?平时不大注意,我平时爱读成3声。自己觉得挺对。
结果我打ㄅㄧˇㄐㄧㄠˇ 出来“比脚”,我只好换成4声。
再如“知识”是1声是轻声?后来在把每个音都试了一遍后,竟然发现是4声。
(就现在查了一下新华字典(第十版)在440页 识,一般是shi 2声,但在“知识丰富”中读轻声。另外还有 4声的音“博闻强识”“款识”)
“的”“了”要按轻声,刚开始不知道,“的”字打不出来。这些在“拼音输入法”只要按下“d”“l”就行的。
你们太厉害了每个音都记这么准,那考试还考字音吗?是不是会打字的都全对啊。
【比对四】,手的操控
→难道你们打字不是双手并用吗?
是两只手并用啊,可是我说了,只是手指在动,手腕架在一个地方就好。我学电脑没受过专业训练,我打字只用左手食指和右手食指和中指,这三个手指的。另一方面,比如ing这样打习惯了,就成了固定“招式”了,顺着感觉打出来。
【比对五】,标点
→可以告诉我你们较常用的标点吗?谢谢
不是标点不一样,只是
,。、;()——
被占用了 ,。 号要加shift上档很不方便。
其实说白了还是不习惯。。。
㈢ 听爷爷奶奶讲解放故事
听爷爷讲哪过去的故事
——倾听老战士董瑞海追忆革命的一生
引 子:从小常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上大学后又亲耳听到这样令人难忘的革命故事。这一天,伴着端午节清香的细雨,我随学校采写团来到兰州军区小南门干休所采访老战士。献上了几个小节目之后,我们的采访正式开始。我的采访对象是前安康军区副政委,87岁高龄的董瑞海爷爷。董爷爷1938年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采访一开始,老人就兴致勃勃地讲起他参加过的战役。说是采访,却更像是听爷爷讲那过去故事。我把这些故事纪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最了不起的抗战小战士
董爷爷的家在河北,因为父亲做过买卖,家里的日子还算宽裕,有能力供他读书。他在保定读初中时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尤其是数学。当时学校规定,数学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保送高中理科,董爷爷以93.5分成为全校仅有的三名幸运儿之一。可是,正当他们满怀欣喜踏进高中大门,“交了学费,一天课都还没上,日本鬼子就来了”。18岁的他被招进抗战学院,开始了戎马生涯。但提及学习,董爷爷依然充满自豪:“因为文化水平高,一到部队就当了文化干事,教战士学文化。建国后,在酒泉基地当计算处长,我的数学功底还派上用场了。”说爷爷是高才生一点都不为过。然而,在侵略者砸开了我们的国门、肆意横行的年代,偌大的中国已放不下一张安稳的书桌。读书、上学这些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事,却是爷爷无法实现的愿望。
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董爷爷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争,他如数家珍般讲着百团大战、上党战役、平汉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直到解放济南、解放重庆成都。虽然年事已高,他依然思路清晰,甚至连战争的年份、地点,部队番号都记得很清楚。打了半辈子的仗,所有的喜乐辛酸都已溶入这些战斗的记忆中。对我的提问,爷爷的答案也总不离开打仗这件事。
最难忘的经历——抗战
1942年是抗战最困难的时期,连续三年的旱灾,使根据地的生活陷入困境,每人每天只有四两粮食,饿急了就拿野菜煮成稀饭充饥。“生活困难,战争更残酷”,日军对太行山区进行大扫荡,董爷爷所在的营跟随总部,承担掩护总部的任务。在一次突围中,敌人从四个县向我军扫荡,四五架敌机连续轰炸扫射。危机关头,左权参谋长亲自指挥掩护总部撤退,董爷爷从左权参谋长身边经过,左权参谋长还指示他向安全的地方跑,刚跑出100多米,敌人的炮弹就打在了左参谋长身上。“我是亲眼看见左权将军牺牲在山西辽县衙门口的后山上。”说到这儿,老人的眼圈红了,声音有些发抖。他停了停,平静下来接着讲,“再有200米就出包围圈了,左将军却没有走”。我问爷爷:“您怕吗?”“不怕!”声音坚定有力,“打起仗来就不怕了,脑子集中注意力对付敌人,特别是当我们胜仗连着胜仗,士气高涨,就不觉得害怕了。”至今我的脑海里还浮现爷爷说话时的神情,他让我看到了坚定的信念,看到了战士的铮铮铁骨。
最骄傲的战役——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打得比较顺利,先是在“上党战役”消灭了阎锡山的主力,接着在平汉路上打败了蒋介石的精锐部队。为了支援李先念的部队,又三出陇海,解放了陇海线上大部分县市,既而挺进大别山。我军连战连捷,逼得敌军投降、撤退。一说到打胜仗,董爷爷神采飞扬,还不时的握紧拳头。
最令这位老战士骄傲的就是参加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里规模最大、歼灭敌人最多、影响最深远的战役,战役由邓小平指挥,刘、邓率领的二野与陈毅、粟裕领导的三野合击敌人。整个战役持续了三个多月,我军以六十万人打败了国民党的八十万军队。“敌人有飞机掩护,武器优越,装备现代化,我们成立时,用的土枪、土炮,还有矛子枪,大刀。我们能够取得胜利,根本原因是毛主席的指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找机会,钻空子,利用地形打伏击’;平型关大捷就是打伏击取胜的。我们夜间突袭,敌人的轰炸机就发挥不了作用了。”在讲到围困徐州的敌人的时,董爷爷兴奋地用手比划,还不时笑出声来。从他的表情已经看不到战争的残酷,而是充盈着胜利的喜悦,饱经战火的脸上绽开得意的笑容。
最开心的回忆——庆功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战士最开心的就是每次战役都能参加,一系列的战役连续取胜。爷爷告诉我,每次打了胜仗休整的时候都会召开表彰大会,表彰战役中表现突出的勇士。庆功便是当时战士们最高兴的事。
在我的请求下,董爷爷还唱起了“革命军人处处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老乡们,老乡们,快快去把战场上......”这些当年的革命歌曲。歌词记不清了,我就在一旁帮腔,我们一老一少边唱边聊,帮爷爷重温开心时刻。
最遗憾的眼泪——战友牺牲
董爷爷最要好的战友,都在战斗中牺牲了。“打仗说起来容易,打起来就难了。”讲述中,老人反复念叨这句话。“打仗没有前方后方,敌机到处轰炸。打仗就要有牺牲,我在机关的时间长,跟敌人真刀真枪拼的机会不多,我的战友都牺牲了”。爷爷的那些战友为我们赢得了胜利,却没能看到胜利,这成了爷爷一生的最大的遗憾。
最幸福的记忆——献身国防
新中国成立以后,董爷爷参加了解放西南的战斗,还在朝鲜打了一年仗,抗美援朝胜利后回国。进入和平年代,老革命又接受了新的任务——建设酒泉卫星基地。酒泉地处祁连山以北的荒原戈壁,方圆百里没有人烟,风沙肆虐,气候环境极其恶劣。生活条件就更差了,部队刚到那里时,营房还没有建好,只能住在帐篷里,喝得都是咸水,直到后来在1000多米的地下打出了井,才解决了饮水问题。董爷爷和部队其他领导带领几百名新招入伍的高中生,一边与艰苦的环境斗争,一边进行基地建设和科学试验。没有现代的计算工具,用的是手摇的电子计算机。他们搞导弹、原子弹试验,分析图纸、装弹头,成功的发射了东风一号、东风二号卫星。董爷爷带的部队多次获得“五好连队”“五好处”的嘉奖。在远离炮火硝烟的年代,在祖国西北大漠深处,我们的老战士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继续为祖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奉献。
后 记:现在,董爷爷已经离休多年,平日里走走转转,和老干部们下下棋,打打牌。打仗走遍大半个中国,要不是腿脚不便,老人还想去西藏和黑龙江看看。回顾这一生,董爷爷觉得“自己还是为国家做了点贡献,心里挺踏实的”。当我用“崇高”、“伟大”这样的词来形容他们这些老革命时,爷爷笑着摇了摇头。对我们这些年轻人,他希望我们“为社会做好服务”。他说:“你们是搞文艺的,就要发展文化事业。一个是物质,一个就是文化,你们要在丰富人们生活,给人们带来乐趣的同时,带来好的影响,用你们的歌声唤醒老百姓!”
“打仗的事只能大概说说,要详细的讲,那得要很多时间”两个小时的时间要讲述80年的历程,讲述革命的一生,的确只能是轻描淡写,但我已经收获了许多。老人的讲述条理性很强,为了不打断他思考,我尽量少提问。只是静静的聆听,再把重要的内容记下来。看爷爷累了,就端上茶水让他歇一下。两个小时的采访,我的思绪随着爷爷的故事,从满目创痍的旧中国到日心月异的新时代,从炮火连天的战斗场面到和平年代的国防建设。董爷爷的故事浓缩了一代老战士为国尽忠的感人事迹,也映射了历史车轮一路行进的轨迹。年少时他们不惜牺牲生命去迎取和平解放;胜利后他们没有邀功请赏,毅然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离休后他们的身体闲下了,心里却始终放不下国计民生。他们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奉献的一生,是拖起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一生。
曾经在书里、屏幕上看过无数这样的故事,但当你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注视这些饱经风霜的面容,看着他们蹒跚的脚步、弯曲的背影。你才真正看到了活的历史,感受到崇高的心灵,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调动心里所有神圣美好的辞藻,都无法把他们描写清楚,再动听的旋律也无法表达我的敬意。那是对心灵深处真实的触动。爷爷,就让我深深地给您鞠个躬。
㈣ 蚊音是什么呢
蚊音定义: 一般就是指高频率的声音,随着人的生长,人耳功能发生变化,不易察觉一些高频的声音,根据专家解释,人耳朵的功能会随着年纪变化,只有差不多25岁以下的年轻人,才听得到高频率的声音。 追问: 对身体有无害?? 回答: 日本东京 一处公园,因为深夜常有青少年聚集,十分地吵闹,让居民根本无法安心睡觉,当地官 方想 出了一个对付青少年的好方法,那就是播放蚊子的声音,希望以「魔音传脑」的方案,让青少年 早点回家 睡觉。……所以青少年害怕蚊音。 追问: 详细点 回答: 人耳朵的功能会随着年纪变化,只有差不多25岁以下的年轻人,才听得到高频率的声音. 所以对于一位17岁少女来说,听到蚊音会感觉受不了,耳朵好痛! 而对于一位70岁 阿嬷 来说,什么声音也听不到。 总的来说,蚊音算是 噪声 吧。 追问: 谢了
记得采纳啊
㈤ 什么是蚊呐音
蚊蚋音(蚊音)定义: 一般就是指高频率的声音,随着人的生长,人耳功能发生变化,不易察觉一些高频的声音,根据专家解释,人耳朵的功能会随着年纪变化,只有差不多25岁以下的年轻人,才听得到高频率的声音。实例: 日本东京一处公园,因为深夜常有青少年聚集,十分地吵闹,让居民根本无法安心睡觉,当地官方想出了一个对付青少年的好方法,那就是播放蚊子的声音,希望以「魔音传脑」的方案,让青少年早点回家睡觉。 蚊子嗡嗡嗡的声音,听起来实在让人不舒服,不过现在这种可怕的声音,却成了东京足立区用来对付青少年的超级法宝。当地一处公园,在午夜时分常常有无所事事的青少年,在那里高声嬉闹,吵得不得了,让附近居民无法好好睡觉。 是负责管理公园的部门想出了魔音传脑的妙招,东京市政府课员指出,「就是这个(蚊子发出的嗡嗡声),可以发出高频率的声音来对付青少年,把他们赶走。」 不过同样的蚊子声,难道不会吵到附近民众吗?根据专家解释,人耳朵的功能会随着年纪变化,只有差不多25岁以下的年轻人,才听得到高频率的声音,做个实验,听到播放出的嗡嗡声,一位17岁少女说,「好可怕!我的耳朵好痛!」而一位70岁阿嬷则一脸茫然地说,「我什麽也听不到。」
㈥ 日语文章翻译。三级水平就可以。
祖母は71歳ですがとても若く见えます。鼻は高く肌も白くて昔と変わらず绮丽です。记忆力もとても良く家族の携帯番号を覚えています。私の好物や好きな色も覚えています。眼が少し悪くなりましたが、祖母は気にしてい
㈦ 佐贺的超级阿嬷的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小主人公德永昭广的父亲只身“回广岛看看”,却因受核辐射而死去。因无力抚养,德永昭广的母亲只好将年仅八岁的德永昭广寄养在佐贺乡下的外婆家。迎接他的是一间破烂的茅屋,以及曾经带著七个子女熬过困难岁月的超级阿嬷。虽然日子穷到不行,但是乐天知命的阿嬷总有神奇而层出不穷的生活绝招。阿嬷走路时会在腰间系上一根绳子,绳子上拖着磁铁,把地上的金属废品都吸附过来,阿嬷常常跟德永昭广说“如果只是呆呆地走路,不是很可惜吗”;阿嬷还在小河上横了一根竹竿,把沿河而下的木棒和树叶都拦住,保持河道清洁也有免费的烧火燃料,有时候别人祭奠死人的小船上载满各式祭品,阿嬷把祭品取下而把小船放回,理由是“这些水果飘到大海去会污染大海,也会鱼儿很头疼,但是船上载着死人的灵魂,不好好放回河里不行”。贫苦的阿嬷善良的对待每一个人,她拥有着别人所没有的乐观精神,她不认为穷是可悲的,穷的开朗也能照样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