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庆正在创建5A级的古镇景点,斥资43亿建成,哪个古镇呢
重庆这座城市现如今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重庆已经成为一座知名的“网红”城市,重庆的美食、美景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游客,很多人都将重庆作为打卡目的地之一。近年来重庆的旅游业发展的非常火热,境内有着洪崖洞、大足石刻、武隆喀斯特旅游区、长江三峡、武陵山大裂谷等知名的旅游景点。
除了吃之外,古镇还有很多人文景观,比如说像是人文大街、两条水系、万寿广场、魁星双塔、三星观、民间综艺馆等都是比较有参观价值的,当然古镇虽然是免费参观的,但是里面有些小景点却并不是免费的,根据个人爱好参观吧。
❷ 长寿区建筑公司需要施工员证挂靠不
摘要 你好,长寿区的建筑公司没有公布需要挂靠的信息,但是现在建筑公司都是需要认证合一购买社保,不允许直接挂靠单位,这样是违法的。
❸ 重庆市长寿区八大景点有哪些
1、菩提古镇文化旅游区
菩提古镇——广结寿缘。菩提古镇位于菩提山脚,近年来复建开街,占地800亩,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成为市级十大旅游度假区。菩提古镇以中国西部传统建筑艺术为载体,集中展示几千年巴渝人文文化及华夏寿文化。
❹ 长寿古镇有什么好玩的
长寿古镇主要景点及介绍
1、御龙潭广场
御龙潭广场位于长寿古镇景区东南角,占地2778平方米。传说此地乃是秦始皇为追求长生不老炼丹之处,亦是建文帝避难之所,故名为御龙潭。御龙潭是长寿古镇主要水系万寿河、青龙溪、蟠桃湖等水系的源头。景点包括御龙潭、文星拜寿星、八仙祝寿、照壁、雕塑、寿星、何石井、风雨楼、闲亭、连廊、假山、火塘会等,众多景点散落在广场之上,千姿百态,各领风骚。潭内“鱼龙同戏”, 池塘荷花清丽,而日日酣歌醉舞的火塘会、时时余音绕梁的风雨楼,更是触目满眼风情,到处呈现蓬勃生机。体现了御龙潭广场“亲民、平安、长寿”之意。
2、长寿阁
长寿阁由南北两阁组成,最高点为29.9米,建筑面积约2152平方米,两阁以廊台相连,构成了凤凰展翅的格局,宛如玉凤展翅、凌空欲飞。阁楼最高为6层,而1层则被建成一个大通间,与《易经》之中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相对应。整座阁楼错落有致、空间极富韵律,登楼远眺,可见菩提夕烟,令人心旷神怡,悠然意远。
3、万寿公园
万寿公园占地35亩,是以巴渝传统的村落建筑文化、人文文化、生活场景文化及福寿文化来打造的主题公园,园内有山、有水、有村庄,是具有传统原生态文化的世外桃源,无论家庭休闲或朋友聚会,均可以满足功能需求。园内辅以互动游乐设备而建的综合型主题公园。园内设有巴渝村落、三星观、吊脚楼、蜀道悬棺、摩崖石刻、神仙洞、等景点,古朴的自然村落无处不体现着浓郁的巴渝民族特色和悠久的长寿文化精粹,犹如镶嵌在万寿广场旁的一颗璀璨明珠。
4、福寿双塔
坐落在万寿广场北端的东西两侧的福寿双塔,是两座高为5层19米,建筑面积为315平方米的景观塔楼,也是万寿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东为福塔、西为寿塔,双塔均采用四角两重檐的形式,登高望远,凭栏环顾,乐享“四时全有景、八方皆入画”的美好意境,加之塔内设有的科举文化精展,把整个万寿广场彰显得墨香四溢。
5、综艺馆
民间综艺馆,建筑面积为1947平方米,是古镇内最大的综合性文娱表演场所,也是汇聚川渝地区八珍玉食的绝佳之地。在这里,您不仅能享受到来自巴蜀传统综艺文化的视觉盛宴,同时也能品味到当地特色的饕餮美食。馆内用于综艺表演的古戏台,宽18米,深13米,堪比慈禧太后看戏的“中国第一古戏台”。
6、三星观
位于万寿公园内的三星观,是供奉道教神仙“福、禄、寿”三星的道观。观内从左到右,依次供奉着掌管人间富贵的“福星”、 掌管人间功名利禄的“禄星”及掌管人间寿长的“寿星”。
7、蜀道悬棺
古蜀道历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保存至今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比古罗马大道的历史更为悠久。而在绝壁悬岩之上,也悬藏着迄今难以解读的千古之谜——悬棺葬,它与蜀道一起,构成一道风景,一派人文奇观,反映了古代三峡民族一种奇特的葬俗,更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8、衙门
衙门是古代官员办理公务及其眷属居住的处所,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前院用来展示古代的衙府文化,后院用作寿文化及民俗博物馆。中轴线上主体建筑物有照壁、大门、仪门、月台、大堂、二堂等,在各院两旁配有排列整齐的廊房、厢房和配楼,充分地展示了巴渝政治文化和长寿人文文化别具一格的特色。
9、福园
福园,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亭台楼阁,曲廊连接。整座园林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叮咚的流水,以声入景,更增加这座小园林的诗情画意。
10、寿园
寿园,占地面积860平方米,借景周围古色古香的氛围,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园内亭台、长廊、古戏台、小桥等建筑与整个古镇相融一体,艺术构思巧妙,宛如一幅古朴动人的画卷。
11、过街楼
过街楼高3层,通高15米,建筑面积为380平方米。楼阁由城门、城关的建筑形式演变而成,是传统市井文化与建筑文化完美结合的建筑形式。门楼高4.2米,楼上供有神像,当人们从门楼通过时,就起到了参拜神灵的作用。
12、庙会广场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庙会广场占地3753平方米,是进行日常节庆活动、宗教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
13、文庙
文庙即孔庙、夫子庙,是我国历史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建筑面积575平方米。它不但承载了历代先民对儒家文化和和谐社会的祷愿与向往,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典范,是我国城池建筑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4、城隍庙
城隍庙,二进院四合院式建筑,建筑面积780平方米。前院供奉城隍爷、文财神、武财神,后院供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及太上老君、南斗星君等众多道教神仙。
15、长寿塔
长寿塔高4层,通高21米,建筑面积335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重檐歇山顶式的景观塔楼。整座塔楼飞檐翘角,庄重中透着秀逸;雕梁画栋,艺术价值极高。楼层的四面筑有回廊,可供人凭栏远眺,登高四望,整个长寿古镇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16、后海
后海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岸上一座座精美的四合院和曲曲折折的老胡同,更为它铺陈着历史的无穷韵味。在这里,您不仅能放飞心灵,还能够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咀嚼那似乎早已远去的传统遗韵。
17、城门楼
城门楼,位于长寿古镇中轴线的最北端,古时用于军事防御的高台式建筑,现为长寿区地标性建筑之一。城楼高4层,通高20米,建筑面积2257平方米,结构精巧,气势雄伟。
❺ 重庆长寿区违章建筑投诉电话
重庆长寿区长寿湖镇,长寿湖边位置桃花凼违章搭建圈地做停车场乱收费。
❻ 长寿区桃花东路何时改造
暂时没有公告。
长寿区桃花东路目前还在竞标,所以还没有开始改造。
本次改造在长寿区凤城街道望江路社区、三峡路社区。包括长寿区凤城街道望江路社区火神街片区、林庄片区和三峡路社区凤中路片区、凤园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改造建设内容:改造区域涉及约116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新建物业用房3栋,单层建筑,建筑面积约54.42m2。新建单层图书馆2栋,单层建筑,建筑面积105.32m。新建单层廊亭1座约10.98m2。外立面装饰改造提升面积约11.05万平方米。外立面排危约0.8万平方米。外立面清洗面积约10.6万平方米。公共楼梯、走道的墙面及天棚抹灰、刷喷涂料。楼梯栏杆更换改造、梯步修复、楼道灯具更换。部分室外车行道及人行道改造。部分门窗更换改造、EPS线条压顶安装、外墙防渗防潮处理、冒厅墙面及屋面防水整治、围墙砌筑及护栏安装、原有垃圾道洞口封堵。铝合金耐力板雨棚安装、车行出入口电动挡板安装、人行出入口门禁系统安装、垃圾分类箱安装及其他配套工程。
❼ 长寿有哪些古代建筑
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尖山村四组王家大塘古建筑群
长寿桥石亭位于桥两端
❽ 长寿街著名的建筑物及其特点 与由来
东王长寿街,地处江淮分水岭,位于江苏马集河王湖与安徽川桥湖之间,古代苏北淮安至南京古驿道,由北向南穿街而过,凤阳府到扬州府古驿道,从举人巷到果老巷,由西向东穿街而过,曾同时有六合、天长、来安、宝应、高邮五县分治。
是个文明古街,考古发掘证明,此地数千年前就有古人类在这一带生活,当地民风纯朴,崇文尚武,乐善好施,留下许多故事和传说。
是个绿色古街,长寿街周围绿树丛生,自然环境周边其他乡镇难找,长寿街北端、江淮分水岭一一川桥湿地一带,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接近于原生态。唐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是个生态古街,没有重工业污染,气候宜人,山青水秀,生态优越,人口密度低,风景秀丽,每到春暖花开季节,长寿街及街北端杨柳湾、桃花坞、马小庄、应大庄一带,鸟语花香,莺歌燕舞,风光秀美,景色怡人。
是个文化古街,人文底蕴深厚,是汉代伏波大将军马援后代聚居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扬州任职曾多次到此游览,元末朱元璋从凤阳老家到六合金牛山舅舅家在此被搭救过,大明军师刘伯温在此生活并留下许多故事,传说割了雍正头的吕四娘在此跟武林高手甘凤池习过武,乾隆南巡数次在东王大庙留宿,中国训估学大师、江苏省六大学术泰斗寿最高者王念孙晚年在此生活并安葬于长寿街南端凤凰地,近现代名人有北洋政府内务司长周洪熙、北洋政府天津铁路段长周洪洵,文人马琢、马莹、马大勋、周正宽、叶厚先、徐灿,名中医杨旭初、马文启、马福尧、孙开芝,原财政部欧亚司长卢干、原三十八军副军长汪洋、原央行副行长周正庆、现世界著名数学家陈化云博士等。
是个革命古街,革命的火种很早就在此点燃,是天长、六合两地接受革命理念较早的地区之一,产生过陈舜华(建党初期女党员)、周正铭(北京“三一八"惨案烈士)、姚爱兰(南京雨花台烈士)、张家良(抗日烈士)、应伯衡(解放战争烈士)、高杰(孟良崮烈士)、邵斌(上甘岭烈士)、高业珠(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等一大批革命者。是抗日时期根据地之一,刘少奇(化名胡服)、罗炳辉、周骏鸣、吴学谦、谭震林、叶飞、陶勇、梅嘉生、张劲夫、罗占云、刘晓、潘汉年、陈修良、储江等不少老革命家,在此留下了光辉足迹。产生了抗战初期革命青年杨再知、王志成、王兆田、李春林领导的淮南路东八县第一支12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后上升为新四军八团特务连。长寿街33号是抗战时期江苏省委重要的地下交通站,吴学谦是负责人,经过此站革命人物很多。长寿街52号是新四军接待站,对外称利华商行,刘少奇曾多次在此住过。长寿街97号是六合“金牛山、桂子山"战斗前线总指挥部所在地。长寿街是谭震林率新四军建立江南莫干山抗日根据地部分部队出发地,是汪伪南京警卫师宣布起义接受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将军训话之地,是民歌“好一朵茉莉花“采撷者何仿同志参军并在此整理改编之地。六合是南京北大门,兵家必争之地,东王是六合北大门,是六合兵家必争之地。长寿街在历史上曾多次爆发过重大战斗,东王人民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面对外部侵略没有一人当汉奸,并进行过针锋相对殊死斗争,留下了江淮地区仅有的几处“义忠地"等,这里还发生过抗日战争时期半塔保卫战东王庙外围战、蔡庄阻击6百余日军步炮骑战斗等,解放战争初期我军首次重创国民党军张灵甫部一个加强营的高庄、滚庄阻击战,北撤前新四军主力二师五旅、六旅、独立旅,以东王长寿街一带为中心,阻击国民党军邱清泉、张灵甫两大王牌主力战斗等,这是天长、六合地区唯一一个国共双方各投入数万主力兵力对垒撕杀争夺的核心区、主战场,长寿街上至今还有当年战斗的痕迹。
是个长寿古街,自古以来一直高密度地生活过多位90岁以上高寿老人,并相对集中在长寿街一带,最近的如,健康生活了105岁的邵裘氏(2008年中国长寿老人杂志有报道),99岁前自食其力、106岁仍生活自理独居的张皮匠老太,102岁谢洪奎夫妻等,如今8O岁以上老人很多。
是个佛文化古街,因庙得名,因庙兴盛,长寿街中部原来有一座武则天大周垂拱元年(公元683年)建的大庙,佛道双供,明洪武正德十五年重建,占地一百余亩,有僧房九十九间半,僧人七十多人,挂单僧人三百多人,道士三十余人,闻名遐迩,周围数百华里内,此庙规模最大,香火最盛。因抗日战争时期,大庙主持无偿提供房屋给新四军用,后被日寇烧毁。
是苏北名剧“扬剧”发源地,扬剧前身为六合北山区的“洪山戏",“洪山戏"源于东王地区“香火戏",“香火戏"源于东王庙佛事“咏经"。如今扬剧仍是当地人民十分喜爱的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