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严重吗
室间隔缺损指室间隔在胚胎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它可单独存在,也可是某种复杂心脏畸形的组成部分。室缺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约为先心病总数20%,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畸形并存。缺损在0.1-3cm 间,位于膜部者则较大,肌部者则较小,后者又称Roger氏病。缺损若<0.5cm则分流量较小,多无临床症状。缺损小者以右室增大为主,缺损大者左心室较右心室增大明显。
疾病类型
根据缺损的位置,可分为五型:
▲室上嵴上缺损: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室上嵴上方和主、肺动脉瓣之下,少数病例合并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室上嵴下缺损:位于室间隔膜部,此型最多见,约占60-70%。
▲隔瓣后缺损:位于右心室流入道,三尖瓣隔瓣后方,约占20%。
▲肌部缺损:位于心尖部,为肌小梁缺损,收缩期时间隔心肌收缩使缺损变小,所以左向右分流量小。
▲共同心室:室间隔膜部及肌部均未发育,或为多个缺损,较少见。
症状体征
在心室水平产生左至右的分流,分流量多少取决于缺损大小。缺损大者,肺循环血流量明显增多,流入左心房、室后,在心室水平通过缺损口又流入右心室,进入肺循环,因而左、右心室负荷增加,左、右心室增大,肺循环血流量增多导致肺动脉压增加,右心室收缩期负荷也增加,最终进入阻塞性肺动脉高压期,可出现双向或右至左分流。
▲症状
缺损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症状出现早且明显,以致影响发育。有心悸气喘、乏力和易肺部感染。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有明显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紫绀,本病易罹患感染性心内膜炎。
▲体征
心尖搏动增强并向左下移位,心界向左下扩大,典型体征为胸骨左缘Ⅲ-Ⅳ肋间有4-5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向心前区传导,伴收缩期细震颤。若分流量大时,心尖部可有功能性舒张期杂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及分裂。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区有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原间隔缺损的收缩期杂音可减弱或消失。
诊断检查
▲X线检查
中度以上缺损心影轻度到中度扩大,左心缘向左向下延长,肺动脉圆锥隆出,主动脉结变小,肺门充血。重度阻塞性肺动脉高压心影扩大反而不显著,右肺动脉粗大,远端突变小,分支呈鼠尾状,肺野外周纹理稀疏。
▲心脏检查
心前区常有轻度隆起。胸骨左缘第3、4肋间能扪及收缩期震颤,并听到Ⅲ一Ⅳ级全收缩期杂音;高位漏斗部缺损则震颤和杂音位于第2肋间。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分流量大者,心尖部尚可听到柔和的功能性舒张中期杂音。肺动脉高压导致分流量减少的病例,收缩期杂音逐步减轻,甚至消失,而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则明显亢进、分裂,并可伴有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
▲心电图检查
缺损小示正常或电轴左偏。缺损较大,随分流量和肺动脉压力增大而示左心室高电压、肥大或左右心室肥大。严重肺动脉高压者,则示右心肥大或伴劳损。 一、X线:缺损小者心影多无改变。缺损中度大时,心影有不同程度增大,以右心室为主。缺损大者,左、右心室均增大,肺动脉干凸出,肺血管影增强,严重肺动脉高压时,肺野外侧带反而清晰。
▲超声心动图
左心房、左、右心室内径增大,室间隔回音有连续中断,多普勒超声:由缺损右室面向缺孔和左室面追踪可深测到最大湍流。
▲心导管检查
右心室水平血氧含量高于右心房0.9%容积以上,偶尔导管可通过缺损到达左心室。依分流量的多少,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治疗方案
▲内科治疗
主要防治感染性心内膜炎,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
▲外科治疗
直视下行缺损修补术,缺损小,X-线与心电图正常者不需手术,若有/或无肺动脉高压,以左至右分流为主,手术效果最佳,以4-10岁为宜,若症状出现早或有心力衰竭,也可在婴幼儿期手术,显著肺动脉高压,有双向或右至左分流为主者,不宜手术。
1.手术适应证
巨大的室间隔缺损,25%-50%在1岁内因肺炎、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此,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婴儿应行缺损修补治疗。约半数小缺损可能自行闭合,除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外,可观察到10岁再考虑手术治疗。很小的缺损可终生不需手术。分流量超过50%或伴有肺动脉压力增高的婴幼儿应早日手术,以防肺高压持续上升。如已臻严重阻塞性肺高压则为手术反指征。
2.手术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正中胸骨切口,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心脏循环后,切开右心室流出道前壁,虽可显露各类型室间隔缺损,但对心肌有一定损伤.影响右心功能和损伤右束支。目前多采用经右心房切开途径,这对膜部缺损显露更佳。高位缺损,则以经肺动脉途径为宜。对边缘有纤维组织的较小缺损,可直接缝合,缺损>lcm者,则用涤纶织片缝补。传导束走经膜部缺损下缘,隔瓣后缺损缝补时容易误伤,应该避开,缝靠隔瓣根部为宜。
3. 术后处理
①对术前有明显肺动脉高压者,术后宜持续应用呼吸器至翌日晨,如术后48小时仍不能脱离呼吸器,应做气管切开取代气管内插管。
②肺动脉高压者常有术后循环不稳定,需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
③术后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者,应确保起搏效能,有些病例系传导束一过性损伤,数日内会自动恢复传导功能。
4. 手术效果
①取决于病人的病情轻重、病期早晚,以及手术的完美程度和术后处理是否得当等。无明显肺动脉高压者,手术死亡率在2%以内
②术前已有严重的肺血管继发病变者,手术后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也明显增高,康复情况视其肺血管病变程度而定,如病变已成为不可逆转者,预后较差。
⑵ 成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要手术吗【先心病】
你好!你的情况要手术的,不推荐用介入封堵的方法(有封堵不完全和三尖瓣返流的可能)。可以考虑小切口微创的方法,手术风险不大的。
(连锋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⑶ 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45岁能动手术吗
你好,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45岁,如果有明显的心脏杂音,没有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尽早外科手术治疗:
①病史中有发绀,尤其在休息时发现发绀,表现有反向分流,以自右向左为主者;
②体检时,心前区扪不到震颤,收缩期杂音短而柔和者;
③放射线胸片显示肺动脉段较明显突出,但肺部不充血者;左室不大或接近正常者;
④心电图检查示电轴变为右偏,右侧心前导联为典型右心室肥厚、有切迹的大R波,而左侧心前导联Q波消失,R波电压低于正常,S波深者;
⑤右心导管检查,证实分流为自右向左,肺血管阻力大于10wood/m2者。
以上情况均不应进行手术,否则患者可能过不了手术关,且术后预期寿命亦比不做手术者短。
希望以上答复对你有所帮助,祝健康。
⑷ 心室缺损
最好尽早手术。 真是没办法,半年后应该也可以。 应该不影响坐飞机。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22mm)不算严重,应该是先天性心脏病最轻的类型。肺动脉压44mmHg说明需要尽早手术啦。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最适当的手术年龄为2~4岁,早期手术治疗可防止肺循环阻力升高和出现右心衰竭。所以建议四岁前外科手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因为四岁后孩子对事情有所记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成功率基本是100%。 如果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建议到开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医院做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住院总费用约2万左右,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有所不同。 右腋下美容小切口图 (⑸ 先天性心脏病隔膜缺损
您好,孩子现在的年龄就要考虑治疗了,现在的症状考虑病情严重,复查近期的心脏彩超指导治疗。 理论上如果心室缺损在5毫米以内,可随访观察,每半年做一次心脏超声检查;心室缺损在5毫米以上者,应每3~4个月做一次心脏超声检查。同时还要注意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肺动脉压力大于50毫米汞柱者应抓紧时间手术。心室缺损如在10毫米以上的患儿应经常做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多数室间隔缺损病人应尽早手术治疗,年龄以1-7岁为最佳,尽可能于10岁以前手术,以免出现严重肺动脉高压而失去手术机会。希望我的回答给您带来帮助,祝您健康快乐。
⑹ 先天性心脏病室缺损 怎么办
你好,七个月的宝宝患的疾病是“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 七个月的宝宝的5mm室间隔缺损有自然闭合的可能,几率约25%。 建议每年做一次心脏超声看看。如果室间隔有明显增大趋势,超过5mm,建议四岁时外科手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因为四岁后孩子对事情有所记忆。 如果孩子发育、体质、饮食受心脏病影响明显,建议尽早手术。如果手术选择开展婴幼儿心脏病手术的医院。不是开展心血管外科的医院都能做婴幼儿心脏病手术。 在技术成熟的医院,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成功率基本是100%。建议到开展右腋下美容小切口的医院做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总费用约1万6,婴幼儿期手术费用会明显增加。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可能明显不同。 右腋下美容小切口图 (⑺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现在已经28岁了才发现怎么办
我们做的室间隔缺损最大有50多岁的。
如果有下述情况之一就不能手术啦:
①病史中有发绀,尤其在休息时发现发绀,表现有反向分流,以自右向左为主者;
②体检时,心前区扪不到震颤,收缩期杂音短而柔和者;
③放射线胸片显示肺动脉段较明显突出,但肺部不充血者;左室不大或接近正常者;
④心电图检查示电轴变为右偏,右侧心前导联为典型右心室肥厚、有切迹的大R波,而左侧心前导联Q波消失,R波电压低于正常,S波深者;
⑤右心导管检查,证实分流为自右向左,肺血管阻力大于10woodm2者以上情况均不应进行手术,否则患者可能过不了手术关,且术后预期寿命亦比不做手术者短。
如果上诉情形你你都没有,建议尽早手术。
⑻ 心脏室间隔缺损4-5毫米必须做手术吗有如下情况!
4-5mm对于心室来说已经足够大了,现在病人15岁,建议手术治疗。如果不做,估计今后对于体力劳动不能胜任。
发育期手术不会有太大影响。
⑼ 什么是先天性心房缺失
正常心脏是一个肌肉泵,可以将含氧多的血液自左心室泵入主动脉,再经全身的动脉系统至全身,满足身体对血液所携带的氧化及营养成分的需求。同时静脉系统自全身将已经消耗了氧和营养物质,而携带了组织代谢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及废物的静脉血进入右房,右室,然后泵入肺动脉及肺,在那里血液可以获得充分的氧气,以后再经过肺静脉、左心房回到左心室。
心脏及大血管的主要结构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右心室、主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右侧称三尖瓣,左侧称二尖瓣。主动脉与左心室之间,肺动脉与右室之间的瓣均为三个瓣叶,称半月瓣 ,或称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左右心房之间有薄的肌性隔,左右心室之间有厚的肌性隔,分别称房间隔及室间隔。
出生时就有心脏结构的异常称为先天性心脏病,如左右心房之间隔有缺损称房间隔缺损,右心室与左心室之间的隔有缺损称室间隔缺损。各处瓣膜均可有狭窄或闭锁,如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心室亦可一侧发育不良或缺如,如左心发育不良、单心室。心脏各腔及动、静脉之间连接亦可以异常,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完全性或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也可能多种畸形同时存在,如法乐氏四联症等。
⑽ 怎样让室间隔缺损自愈
目前没有促进室间隔缺损自愈方法,包括药物。建议定期复查,如果四岁还没有自然闭合,建议手术治疗。
以下是“室间隔缺损自愈的可能性”:
室间隔缺损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心病,大约占整个先心病的25%,有一小部分的患儿可自行愈合,一般发生在1~5岁的单纯室间隔缺损的患儿。
然而,不是所有的室间隔缺损的患儿都能自行愈合。导致自行愈合的机制很复杂,大致与年龄,缺损的类型、大小,有无合并症或并发症,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相关。
室间隔缺损最易合并感染、心功能不全和肺动脉高压。一旦发生不可逆转的器质性肺动脉高压,那么患儿就失去了治疗的机会。所以,家长和医生在等待患儿自行愈合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和进展的速度。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及治疗指征的把握较前都有很大进步,比如应用心血管造影技术,对室间隔缺损所并发的肺动脉高压进行评估,可以更准确地确立患儿是否需要近期行手术治疗;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治疗的手段日渐成熟,治疗的保险系数也日渐增大,如体外循环和深低温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术的成功率较前有明显的提高。
因而,一般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对室间隔缺损患儿的建议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试着等待室间隔缺损的自行愈合,一旦在随诊的过程中,患儿的病情出现变化,或没有自愈的可能,那么,就须尽快行干预治疗,以免失去治疗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