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长寿院盛淳

长寿院盛淳

发布时间:2022-08-17 08:14:10

❶ 岛津义弘的人物轶事

岛津义弘(しまつよしひろ):1535年—1619年。岛津贵久次子,岛津义久之弟。
由第十五代家督岛津贵久时代开始,岛津家逐渐扩张自己的势力,而贵久的四个儿子岛津义久、岛津义弘、岛津岁久、岛津家久也都是优秀的人才,并且始终保持家中团结,不但统一了萨、隅、日三州,还击败了九州名族大友氏,几乎占领了整个九州。
岛津义弘1554年初阵蒲生合战开始,为父亲的三州(萨摩、大隅、日向)统一做出贡献。1578年耳川合战中大败大友军,与兄长义久一起踏上九州制霸的道路。1587年岛津家降伏秀吉后,义弘继任家督之位,但实际上是与义久共同执政。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在泗川合战、露梁海战中立下大功。关原合战中属于西军,在西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率领一千五百名左右岛津士兵突破敌阵,以牺牲侄子丰久和家臣的代价平安返回领地。
岛津义弘一生征战无数,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木崎原合战、侵朝战争中的泗州合战和关原合战。 天文二十三年(1554)七月,西大隅的豪族蒲生范清不甘接受岛津家的统治,纠合祁答院良重、入来院重嗣等国人众势力,以及真幸院的北原兼守、大口的菱刈隆秋等形成反岛津同盟,隔月即举兵进攻已归附岛津家的肝付兼演的加治木城。岛津当代家督岛津贵久为了救援肝付兼盛,巧使围魏救赵之策,直接进攻蒲生范清的支城要塞岩剑城。此战被视为岛津家存亡的关键一战,岛津一族几乎全部出动,贵久的次男,20岁的岛津义弘也在此时迎来了初阵的机会。
岩剑城位于姶良郡南面的岩剑山上,山高150余米,北、西、东三面都是断崖,有难攻不落的“险城”之称。就连岛津家身经百战的老家督岛津忠良看到岩剑城天然形成的险要地势,也不禁对义弘等兄弟发出“要攻下岩剑城,你们三兄弟大概要有一人阵亡(「三兄弟のうちの谁かが死なねば落ちまい」)”的感叹。城中驻守的是由以勇力闻名大隅的城主祁答院良重和蒲生家大将西俣盛家率领的五百城兵。(《三州诸家史/萨州満家院史/蒲生町郷土志》)
岛津家军分为二路,一队由岛津贵久之弟岛津忠将率领,攻打岩剑北面的帖佐城以牵制蒲生兵力,主力则由萨摩内城出发,于九月十二日推进至岩剑城北的狩集布阵,同时派遣伊集院忠朗等一部分兵力至岩剑城东北的日当平设立分阵。(《岩剑御合战记》)
九月十三日晨,义久、义弘兄弟率队从狩集向鹿儿岛湾西岸脇元、平松村一带的白银坂推进。家中大将梅北宫内大辅和宅间与八卫门等鹿儿岛众和川边众焚烧了白银坂附近的村庄,刺激守军出战。果然一部分守军中计出击,被义久、义弘兄弟击退。
十三日夜,雨后的战场上产生了大雾,据说此夜在岛津本阵附近出现了“狐火”。岛津家世代传说,家祖忠久乃是初代幕府将军源赖朝的私生七男,其母丹后局曾因北条政子迫害而逃亡摄津,被一群狐狸所救,因此视狐狸为家族守护神。此次临战之前发现了代表祥瑞的“狐火”,一时军心大振。
九月十四日晨,由帖佐城迂回而来的岛津忠将用兵船50余艘逆岩剑川而上在城东登陆,慌乱中移兵补防的守军被忠将装备了种子岛铁炮的铁炮队攻击,并也以铁炮还击,形成了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铁炮实战。(《祁答院町史/入来町史/三州诸家史》)颇受损失的祁答院军重整防务,依仗地势和岛津军展开了相持拉锯战。
九月二十日,在城东麓待机的岛津义弘率先取得突破。他以五百足轻佯作割取城下农田中秋熟的禾稻,吸引守军出城争抢,然后由埋伏的三百铁炮和弓箭手施以攻击,成功的奇袭击溃守军一部。义弘此战使用的伏击战法“麦刈”,被认为是日后岛津家著名战术“钓之野伏”的雏形。
二十九日晚,义久、义弘兄弟奉命潜至帖佐城附近的星原,义弘故技重施,再次以“麦刈”诱出帖佐城守军予以痛击,受重创的守军逃回帖佐闭门不出,义弘兄弟成功切断了帖佐对岩剑的增援。
此时,得知岩剑城危在旦夕的蒲生范清匆忙放弃对加治木城的围攻,率兵二千返回救援。早有所料的贵久得知蒲生援军逼近,即率义久、义弘兄弟主力撤围应敌。
十月一日夜,蒲生范清赶到池岛布阵,与城兵呼应意图夹击岛津军,没想到岛津军也是分两队迎战,双方遂在岩剑城北的平松展开激战。岛津义弘一马当先,冒着敌军的弓箭和铁炮率先杀入敌阵,将援军大将祁答院重经(祁答院良重长男)追到高桶川加以斩杀。此战岛津军大获全胜,祁答院重经以下,城将西俣盛家等五十多位名武士被讨死,蒲生范清逃回居城。(《三州诸家史/萨州満家院史/蒲生町郷土志》)
岩剑城守军在得知援军惨败的消息之后,士气低落,岛津军趁机再次发动攻势。十月二日,义弘在叔父尚久的掩护下纵火攻破了城西口,破城已仅是时间问题。
当晚,义久至城下向守军劝谕投降,未获答复,但祁答院良重却带着残兵在黑夜中弃城而逃。十月三日,贵久率大军进入空城,并举行了庆祝酒会。(《岛津国史.卷十七》)至此,岩剑城攻略以岛津完胜告终。
由于义弘在此役的优秀表现,贵久任命义弘为岩剑城守城城番。岩剑城从此成为岛津攻略大隅的前哨,义弘亦经常的成为岛津出阵的先锋。 天文二十四年(1555)一月,贵久中了北村城主北村清康的诈降之计兵败北村城,奋勇殿后的弟子丸播磨守、指宿丰后守,以及敷板、福崎、浜田、青山、名越、池井等多位岛津家名武士战死。
三月,岛津家调集忠将、义弘、尚久等部攻打蒲生支城帖佐城。义弘和大将喜入季久猛攻破城,守将祁答院良重不支败走,此后,得到蒲生范清支援的良重曾试图重夺帖佐,但在义弘亲自率军的攻击下终于再次败逃,四月二日,帖佐城落入岛津手中。(《祁答院町史/入来町史/三州诸家史》)
弘治二年(1556)三月,贵久派遣义弘兄弟各率千余兵力轮番对蒲生氏另一支城松坂城展开猛攻,在烧光城外建筑后,义弘抢先突入城内,守将中村织部氏节被讨死,10月18日松坂落城。但在此战中一直身先士卒的义弘也身负重伤。
面对岛津的连续猛攻,蒲生范清守卫本城的四座支城已去其三。贵久得势不让人,连连发动攻击,栴野城、松元城、本南阵、远江ケ塁、尼ケ城、马立、贝皿、七由等一个个要塞据点先后被攻取,对蒲生龙城的合围已渐形成。
十二月,菱刈重豊率大军前来援助范清,在北村布阵以牵制岛津军,两军开始对峙。相持一直持续到次年四月,老家督忠良亲临前线督战,贵久趁菱刈军长期滞留松懈之机,突然袭击菱刈重豊在北村境内矢筈城的本阵。
五千岛津军势向菱刈阵线发起猛攻,惯打先锋的义弘再次当先突破敌阵,讨取了菱刈方大将楠原的首级,自己的铠甲上连中五箭,重伤之下犹然奋战。在他的激励下,岛津军威大振,菱刈军全线崩溃,菱刈重豊自刃而死。四月十五日,北村城落。五天后,情知大势已去的范清焚毁了苦心经营半生的居城,逃往祁答院领。至此,西大隅完全归入了岛津家版图。(《三州诸家史/萨州満家院史/菱刈町郷土史/大口市郷土史》)
此时在日向方面,丰州岛津庶家岛津忠亲面对伊东家与肝付家的联合进攻疲于应对,不堪重负,开口向贵久求助。永禄2年(1559)4月,忠亲将与伊东家邻接的末吉献于贵久,次年三月,更收义弘为义子,借用其勇力对抗伊东,岛津的势力开始进入日向。
就在岛津的发展扩张顺风顺水之时,大变徒生,永禄四年(1561)四月,肝付兼续突然出兵属于岛津同族的廻城,贵久派其弟忠将前往援救,竟然中伏战死。此事令贵久大受打击,不得不于永禄五年(1562)二月召回驻在日向的岛津义弘。
义弘一去,伊东义祐旋即卷土重来,3月即拿下了忠亲所守的饫肥城。此后双方陷入你来我往的拉锯战,9月,忠亲再次夺回饫肥城,永禄6年(1563)2月贵久出征饫肥,与伊东军在三山交战大胜。永禄7年(1563)5月底,伊东再次进犯,袭击岛津方的今城,而守备此地区的饭野城主北原兼亲出现叛离迹象,义弘急忙赶赴日向,11月17日义弘进入饭野城,监视兼亲。以后义弘作为岛津的守护代,以饭野城·加久藤城为据点,担任日向治理的先锋。永禄九年(1566年)二月贵久把家督之位让予岛津义久。同年十月义久兄弟出兵进攻伊东义祐在真幸院的三山城,因岛津义弘受创而撤退。永禄十年(1567年)十一月,义久兄弟等人以报回一败之仇为名出兵三山城,但是经过般若寺时却急转直攻北萨国人众菱刈隆秋的马越城,展开萨摩平定战。十一月二十四日攻陷马越城,菱刈隆秋逃往牛山城。附近的市山、横川、曾木、羽月、山野、平泉、青木、汤尾等城当夜尽入岛津氏版图之中。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市山城的市来家利进攻牛山城,反遭菱刈隆秋打败,进而攻打市山城。翌年正月岛津义久与岛津义弘出兵救援市山城,菱刈隆秋虽然有相良氏的援军相助,但仍被岛津义久在堂崎击败。永禄十二年(1569年)五月岛津义久在天神尾再次击败菱刈隆秋,八月十八日兵围牛山城与菱刈鹤千代达成和议,菱刈鹤千代向岛津义久请降。翌年正月五日,萨摩领内涉谷一族的入来院重嗣等人向岛津义久投降,岛津义久终於成功统一萨摩。 1572年的木崎原合战则是岛津义弘的成名之战。此战中岛津义弘以不到五百的兵力沉着应战,伊东义佑大军无功而返,义弘继而趁其撤退发动突袭大破伊东军。从此伊东家失去了与岛津家抗衡的能力,为岛津家扫除了统一九州的一个绊脚石。 元龟二年(1571)六月,岛津贵久殁、国内不稳,大隅肝付氏便又开始蠢蠢欲动,伊东义祐也发函密约肥后相良义阳夹击饭野城。元龟三年(1572)五月初,以伊东祐安为总大将,伊东家一门众武将伊东新次郎祐信、伊东又次郎及老臣落合源左卫门等率领的三千名伊东军从三山城出发直扑饭野城。这支部队的总兵力虽不算多,但多是由日向各地选拔的血气方刚的年轻武士,是名副其实的“精兵”。而防守方仅是义弘的饭野城三百守军,以及广濑夫人(义弘之妻)和川上忠智所在加久藤城的五十余名足轻。
五月三日夜,伊东军兵分两路,主力驻扎于饭野城南木崎原附近的桶平,伊东新次郎祐信、伊东又次郎则率领另一路经白鸟山麓直趋加久藤城,准备一举拿下这座兵微将寡的小小支城。但是,战事的进展却远不如想象中那样顺利。由于道路狭窄崎岖,加上夜色昏暗,攻击者居然把附近修行僧人桦山常陆坊净庆的宅邸的石垣搞当成通向城堡本丸的小道,糊里糊涂的发动了攻击,结果招致僧侣们的鉄炮还击。(《小林地元郷土史》)
加久藤城的守卫者虽然只有五十余人,却表现得极为顽强,猛将川上忠智不仅用鉄炮居高临下轰击敌人,还亲率敢死队利用夜色和地形的掩护突击伊东军侧翼,加之义弘派遣的远矢下总守率六十人来援,激战一夜,伊东军不但没有分毫进展,大将宗右卫门反而中鉄炮身死。天明后,身心疲惫的攻城部队退至饭野城南的池岛川岸边休整,同时等待与肥后相良氏的援兵汇合。
伊东军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义弘精心布下的情报网的侦查。从伊东军到达饭野,义弘就在积极地调兵遣将。
除去增援加久藤的远矢下总守,义弘还命富永万左右卫门在饭野城北面的山林中遍插旗帜,前来挟击岛津的七百相良军看到旗帜,慑于义弘的威名,居然不战而走,溜回了肥后。
此外,五代右京亮率领的四十人已埋伏在伊东军背后的白鸟山麓野间门,大口的新纳忠元援军也正在紧急赶来。而义弘自己,除留下有川雅乐贞真带领五十人留守饭野城外,已亲率主力一百三十人赶往木崎原。
此时由于天气暑热,不少伊东军将兵都脱下盔甲,开始准备早饭,甚至还有跳到池岛川里洗澡的。见此情景,义弘令心腹大将镰田政年带八十人迂回伊东本阵的侧后,自己则亲率五十精骑从正面向毫无防备的三千伊东大军发起了突击!骤然遇袭令伊东军势顿时一片大乱,许多士兵不及披甲执械便被砍倒,义弘的小部队左冲右杀,如入无人之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伊东军的人数优势逐渐显露了出来。伊东又次郎、落合源左卫门重新整队,开始夹击义弘,义弘的小部队且战且走,向川内川对面的三角田撤退。但由于切入敌军核心太深,一时竟不得脱身。
此时,岛津队中六名武士相互顾言:“我六人死守此地,便能令本队有时间重整军势。”六人挺立原地奋力死战,不久即全部讨死。
忽然之间鉄炮大作,伊东总大将加贺守祐安一头栽下马来。迂回的镰田队,埋伏的五代队纷纷从侧后杀来,遭到几面同时夹击的伊东军不知敌人有多少,总大将又突然阵亡,登时陷入了不可抑止的大混乱中。这,就是岛津家日后扬名日本的战术——钓之野伏!眼看败局难挽,杀红眼的伊东新次郎祐信不退反进,一马冲至义弘身边,举枪就刺,关键时刻,义弘的坐骑却恰巧跌倒,令对方一枪刺空,义弘趁机挺枪反刺,洞穿祐信的胸膛,左右旋即割取其首级。接着,头戴日之丸前立筋兜的伊东家知名勇将长峰弥四郎又狂抡太刀劈来,义弘从者见主人遇险,急以木楯掩护,竟然被连楯带盔一起劈开!岛津侧近武士蜂拥而上,弥次郎亦因众寡不敌而终被讨杀。此后,加久藤的川上、远矢队,大口的新纳忠元队先后赶来投入战斗,伊东军兵败如山倒,号称“日州第一枪突”的猛将柚木丹后守和家中另一勇士比田木玄斋奋力断后,双双壮烈战死。此战东军战死者高达七百人以上,其中大将五人,各外城的奉行、地头竟有二百五十余人,伊东的骨干战力遭到空前大损,从此一蹶不振。
而获胜的岛津方亦有二百五十七人阵亡,在《惟新公御自记》中,义弘也感叹说此战实乃前所未有之恶战。
木崎原合战,岛津义弘以寡凌众,击败十倍于己的大军,此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被与织田信长的桶狭间之战相提并论,被称为“九州的桶狭间”。岛津义弘亦因此战而名震九州,跨入了战国名将的行列。 丰臣秀吉发动的侵朝战争在开战之初进展顺利,在战争爆发两个月零两天后,朝鲜的三都十八道全部陷落,两个朝鲜王子被俘,逃到义州的朝鲜国王只得向明朝求救。
在朝鲜军队陆上溃散之时,只有一个将军带领他的军队在海上取得了胜利,这个人就是朝鲜名将李舜臣。在他的带领下朝鲜海军优势明显,日军连战连败失去了部分制海权,但是这些胜利并不能扭转朝鲜半岛的总体战局。不过在明朝派遣四万精锐进入支援朝鲜后,日军逐渐失去了优势战争陷入胶着期。庆长之役后期,明军路上三路大军齐头并进。
万历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夜,明军领董一元率中路明军两万六千(明朝人数,加上朝鲜人2200余人有实际万不到号称五万余)攻打泗川城。日军七千人分守内外二城。董一元部负责进攻盘踞在泗州的岛津义弘部,起初进展顺利董一元拿下了晋州和泗州,日军大将相良丰赖战死,主将川上忠实身负重伤,率领一百余人撤进内城。岛津义弘只得背海筑起临时工事防守。明军数日连攻不下,调来大将军炮、红尊炮对日军阵地开炮,眼看日军就要溃散时,因明军营内失火,导致火药爆炸,岛津义弘趁机,击败了混乱中的明军,但是明军的伤亡不是像战后日本吹嘘的几万,根据马伯庸和汗青合著的《帝国最后的荣耀》推算,明军伤亡约为七千人 。是为泗州合战,此役后因岛津义弘运气好到爆被被称为鬼石曼子。
1598年丰臣秀吉病故,日军从朝鲜撤军,但明朝联军封锁了出海要道,使日军第二军小西行长等部无法撤退,岛津义弘率领日军第五军主力打通了海路,使小西行长等部勉强撤离。此战日军第五军主力几乎被全歼,岛津士兵阵亡过万。 1600关原合战爆发前,岛津义久坚持中立政策,而义弘却执意参战并参加了西军。(义弘本跟家康密约,代为守卫伏见城,结果城里的人未接通报,不但没有开门,还放了几枪。换了别人,无非是找德川家康告一状,可这位就不同了,二杆子精神再起操着家伙连夜投奔石田三成去也。)因为义久反对参战、侵朝战争的损伤、伊集院忠真叛乱等多种因素,导致岛津义弘只能带兵一千五百人参战。
因为主将石田三成一意孤行,对岛津义弘夜袭东军阵地的建议不与理睬,并因岛津士兵数较少轻视岛津家等缘故,关原合战开始后岛津军采取观望政策,接近岛津阵地的士兵不论东西一并射杀。小早川秀秋战场倒戈西军溃散后,才布下锋矢阵,直接突破德川军本阵,将不可一世的本多,松平,井伊部队突破,还击伤了东军追击的井伊直政及松平忠吉,赢得了时间,面对如山似海般的敌军,义弘使用“舍奸”战术,成功突破逃离,这就是名扬日本的“敌中突破”,侄子丰久和军师长寿院盛淳都充当了替死鬼的角色。
之后因为义久战后的外交举措,使家康最终没有处罚岛津家。值得一提的是,要不是因追击义弘并讨取丰久首级的德川家家老井伊直政为义弘求情,恐怕义弘的脑袋已经和石田三成等人一起搬家了。
关原合战后义弘将家督之位让给儿子岛津忠恒,自己醉心佛学不问世事,于1619年病逝。

❷ 请问哪位好汉知道岛津义弘的生平.

姓名: 岛津义弘 1535 -- 1619
别名: 兵库头,忠平,又四郎,义珍.
道号:维新斋.
官位: 不详.
身份:岛津贵久次男.
传:率领勇猛的萨摩军团,辅助父贵久,兄岛津义久统一九州,人称"鬼岛津"的名将.
1554年,大隅岩剑城攻城战,首次上阵.
1572年,木岐原之战,以少数兵力击破伊东军. 耳川之战,水俣城之战,居功至伟.
1587年,岛津家降服丰臣家后继任家督.
关原会战中从属西军.西军败阵时,义弘血战逃脱.战后,德川家臣井伊直政极力求情, 得以免罪.

岛津义弘

说到萨摩岛津家,大家反应出来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岛津家义久这四兄弟,能够出色的发挥兄弟们的能力,保持家中始终的团结,是岛津家九州制霸过程中最不可缺的一个条件。这兄弟四人的能力,在历史上的评价也都很高。

四人中人气最旺者,当属老二岛津义弘。

人称“鬼石曼子”,“鬼岛津”的岛津义弘,是岛津一门中最出色的战将。(俺是认为家久略强啦)义弘性格坚强,遇事能冷静分析、处惊不乱,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是在家中无人能比的,这一切都注定了义弘日后将成为九州乃至全国的头号名将。

在光荣的信长野望系列游戏中,义弘的统率始终高居前五位,且兵科数值也是比例最好的,义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认证。(比起加藤清正,立花宗茂等后期名将处境好多了)可能有人会问:冲田咀合战,户次川合战这几次关系到岛津家命运的战役都是四男家久指挥的,义弘凭什么排在家久之前呢?

答案其实是很简单的,义弘生涯中的三大场战役,决定了义弘九州第一名将的命运。

众所周知,义弘的成名之战,是与日向伊东家的木崎原合战中,仅以不到五百兵的少数兵力,基本上无人伤亡的战绩大胜,这在日本合战史上都是罕见的。(所以木崎原合战也被安了个“九州桶狭间”的名誉)伊东家的将领,在游戏中看起来一个个都像面人般,其实不然,伊东家与岛津家两家多年来一直为日向良港油津的争夺而反复争斗着。(这也就创下了个日本史上城池争夺的最高记录:一共一百四十年的沃肥城争夺史)第一代争斗是伊东家第一位名君伊东佑国挑起(由于沃肥城拥有九州最繁华的几座城下町),手势高达一万八千的精兵攻打当时岛津藩名将——即沃肥城的修建者新纳忠续所守的沃肥城,在强攻十七日不落后,岛津军八千援军开到,里应外合,大败伊东军,佑国也在战役中战死。

接着是从一四八五年到一五六七年这段时间内,沃肥城五易其主,可见争夺之激烈。一五六八年,伊东佑国的孙子义佑经过三十一日的苦战夺回沃肥城,为伊东家迎来史上的最高峰奠定基础,这时候,伊东家领有日向全境,大耦北部等四十八城近四十五万石的领地。

但是,伊东家的这段高峰仅仅保持了五年不到,就因元龟三年(一五七二年)的木崎原之战中而再也无力与岛津家抗衡了,而这场大战就是义弘一手领导的,从此,义弘名声大振,成为南九州地区无人不知的猛将。

义弘生涯中的第二场大战役,是在侵略朝鲜之时的“泗川合战”。万历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夜,明军领董一平率中路明军两万六千名攻打泗川城。日军两万人分守内外二城。二十八日夜,明先锋李宁率一千人攻破外城,战死。是夜,董一平全歼外城守军,击毙日军大将相良丰赖,主将川上忠实身负重伤,率领一百余人逃进内城。义弘率残部万余人据险死守待援。十月一日,明军于内城墙外百米架炮猛轰,城门告破。明军总攻即将开始,义弘正准备敢死队突围逃跑,不料明军后部弹药失火爆炸,军心动摇。明军以为后路被日军偷袭,纷纷逃窜。义弘见机出城掩杀,明军大败。(因为此战,岛津义弘名声大振,在日本国内被捧上了天,称为“鬼石曼子”,其实说穿了,这位仁兄的胜利秘诀只有一条——运气好。 )

第三场大战役关原之战是义弘生涯中最危险的一仗,手下多员名将战死(长寿院盛淳,岛津丰久,肝付兼护,川上忠坚等),自己也险些失去性命,不过这一仗倒是为义弘一生的征战划下了完美的句号。

众所周知,秀吉以不会“节约”萨摩隼人而出名(一生对岛津家都无比刻薄,岁久和家久之死便是秀吉打压岛津家的最好证据,但到头来忠于自己的还只有岛津家),在侵朝战争的最后一战,也就是退却之战中将接应殿后的重任交给了俺们萨摩隼人,这就是萨摩军的悲剧——露梁海战。萨军面对明朝和朝鲜水军联军(主帅明军水军统帅陈璘,副帅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其中明军是主力),损失惨重,绝对伤亡人数在一万人以上,从此元气大伤,此后十多年都没能恢复过来。

关原之战中,义弘像是赶集般领出了一千多军,赶赴战场,其本人就在这一仗中没有抱下生还的打算。

由于战前石田三成军不援救岛津丰久队,义弘在大战的开始一直都抱观望态度,直到西军总败退的时候,义弘才勇敢的站了出来。布下锋矢阵,突破德川军本阵,将不可一世的本多,松平,井伊部蹴散后退却,面对如山似海般的追军,义弘仍然能保持相当冷静的头脑,冷静的决定了有秩序的退却行动。当然,侄子丰久和军师长寿院盛淳都充当了替死鬼的角色,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义弘的军师长寿院盛淳。

盛淳在岛津家实际军事上的地位,甚至还超过宿将山田越前守有信,新纳武藏忠元等。秀吉曾许新纳忠元十万石的大名身份,遭到忠元拒绝;十万石请盛淳作自己的幕僚,(甚至高过黑田官兵卫)也遭到娩绝;无奈之下秀吉终于拉到了伊集院父子,许以七万石领地。最后,盛淳在关原之战中身披秀吉赏赐给义弘的盔甲,仅以十骑之力挡住了德川追军连续三次的突击后壮烈战死,为岛津家留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无论如何,率领仅仅一千军在关原合战这样的大战中殿军而成功退却,使得义弘的名望,人气达到顶峰,就连仅以三千军守卫上田城牵制住秀忠大军的真田昌幸父子都无法与之相抗衡。

晚年的义弘,醉心于佛学,不问世事。其激流勇退的作法,在世人心目中留下了“名君”的形象。

或许,与大多数战死沙场的名将相比,义弘的人生是完美的吧!

❸ 信长之野望13里全体强化 八幡之备 为什么传授不了啊 统帅都110以上 还是不行

以下以原始的历史武将为基础,不包含特典
学习战法的武将不能受伤或生病状态
学习战法的武将战法比教授武将的战法低阶
战法教授是在教练完成之后进行的,所以下文列出的必须条件都是教练完成之后的要求.
战法教授1次只能教育1个,如果达到条件传授率为100%,所以刻意的想进行战法传授的话请1对1教学.
只要进行了教练.就能传授战法,例如让柳生给枪适性S的人教练政治(当然那人要政治比柳生还低),也是能学燕飞的

足轻系
枪四 正木时茂 (枪S) 必须条件:枪A
枪极 足利义辉 (枪A) 必须条件:枪S 厌恶武将:松永久秀
枪极 大谷吉继 (枪A) 必须条件:枪S
枪极 林崎甚助 (枪s) 必须条件:枪S
鬼枪 长宗我部元亲(枪S) 必须条件:枪S
燕飞 爱州宗通 (枪s) 必须条件:枪S
燕飞 柳生宗严 (枪A) 必须条件:枪S
燕飞 丸目长惠 (枪A) 必须条件:枪S

骑兵系
突四 朝仓宗滴 (骑A) 必须条件:骑A
突极 立花宗茂 (骑S) 必须条件:骑S
疾驱 高桥绍运 (骑A) 必须条件:骑S
赤备 山县昌景 (骑S) 必须条件:骑S

弓系
齐四 一粟放牛 (弓A) 必须条件:弓A
齐四 小笠原秀政 (弓S) 必须条件:弓A
齐四 那须高资 (弓A) 必须条件:弓A
齐极 小笠原长栋 (弓S) 必须条件:弓S
扇拨 吉田重政 (弓S) 必须条件:弓S
射切 花房正幸 (弓A) 必须条件:弓S

铁炮系
击四 泷川一益 (铁S) 必须条件:铁A
击四 稻富佑直 (铁S) 必须条件:铁A
击极 铃木重意 (铁S) 必须条件:铁S 厌恶武将:织田信长
烈火 蒲生氏乡 (铁A) 必须条件:铁S

计略系
谋杀 松永久秀 (智98)必须条件:智力100
乱破 风魔小太郎 (智90)必须条件:智力100
离间 锅岛直茂 (智91)必须条件:智力100
治疗 筒井顺兴 (智75)必须条件:智力100
治疗 本愿寺莲如 (智95)必须条件:智力100
治疗 南光坊天海 (智97)必须条件:智力100

兵科强化类
足轻强化 小笠原成助 必须条件:枪A或者枪B且统率80
足轻强化 西园寺实充 必须条件:枪A或者枪B且统率80
足轻强化 松平长亲 必须条件:枪A或者枪B且统率80
足轻强化 山名佑丰 必须条件:枪A或者枪B且统率80

骑兵强化 赤井时家 必须条件:骑A或者骑B且统率80
骑兵强化 桑折贞长 必须条件:骑A或者骑B且统率80
骑兵强化 三木直赖 必须条件:骑A或者骑B且统率80

弓强化 阿苏唯将 必须条件:弓A或者弓B且统率80
弓强化 一条房基 必须条件:弓A或者弓B且统率80
弓强化 氏家隆继 必须条件:弓A或者弓B且统率80
弓强化 那须资晴 必须条件:弓A或者弓B且统率80
弓强化 服部康成 必须条件:弓A或者弓B且统率80
弓强化 蛎崎季广 必须条件:弓A或者弓B且统率80

铁炮强化 粟屋盛久 必须条件:铁A或者铁B且统率80
铁炮强化 长寿院盛淳 必须条件:铁A或者铁B且统率80
铁炮强化 下间赖照 必须条件:铁A或者铁B且统率80
铁炮强化 村井长赖 必须条件:铁A或者铁B且统率80

兵器强化 大内义长 必须条件:兵器A或者兵器B且统率80
兵器强化 大友清 必须条件:兵器A或者兵器B且统率80

备类
适性D=0 C=1 B=2 A=3 S=4
八幡之备 真田幸隆 必须条件:统率90 适性之和=10
金刚之备 角隈石宗 必须条件:统率95 适性之和=10
铁壁之备 太原雪斋 必须条件:统率100 适性之和=11
威风之备 直江兼续 必须条件:统率105 适性之和=11
不动之备 武田信玄 必须条件:统率110 适性之和=12

❹ 日本战国历史上有哪些名将

日本所谓的战国时代根本无名将,就一群村长、乡长打架,相互掐来掐去,还统一不了日本,日人就喜欢YY。
比如:竹中重治,称其以十六人智取主家居城稻叶山城。十六人就能攻下的城,能是什么样的固如金汤的堡垒?本来就属于家臣,没有防备罢,日本史书就把他吹的跟个神似,死得还比较早。
真田昌幸,青年时担任过武田信玄的随从,可能多多少少受到些熏陶。被丰臣秀吉称作“表里不一之人”。成就其绝世谋将名号的正是其反复无常,在各大势力间左右摇摆的策略。最出彩的就是以三千兵将德川秀忠的数万东军牢牢的钉在了信浓,其实应该是这个德川秀忠的军事能力太次造成的,猪一样的对手,成就了他的名声,可笑。
岛津义弘,日本人给了他一个鬼石曼子的称呼,可是这来源却不是那么名副其实,在侵朝战争中,明军董一元进攻盘踞在泗州的岛津义弘部,起初明军进展顺利,日军大将相良丰赖战死,主将川上忠实身负重伤,岛津义弘只得背海筑临时工事防守,明军调大炮对日军阵地攻击,眼看日军就要溃散时,不巧明军后部弹药失火爆炸,岛津义弘才趁势击败混乱中的明军,逃跑。史称泗州合战,日本人把这一战也吹上天了。其实真正的岛津义弘有一个更名副其实的称号——逃跑将军,说来也神,每次撤退总能全身而退,在关原会战中,用侄子岛津丰久、军师长寿院盛淳等人性命终于又一次成功逃跑。
日本根本无名将,更谈不是上什么谋将、智将。大都日本将领都是二杆子、一根筋,勇将倒是有几个。所以和日本人打仗切忌硬碰硬,日军都是死硬派,但说到用智用谋就差一大截了。对日应“围师必阙”,再十面埋伏。日本无真正的英雄,自卑的日本人就喜欢上了YY。不遗余力的塑造他们所谓的英雄。

❺ 井伊直政的人物生平

井伊氏为远江国的名门豪族,以橘花作为家纹,家本源自藤原氏(藤原北家,房前家系),原为三国姓(继体天皇后裔)。平安时代(1032年),藤原共保移居井伊谷,改苗字为「井伊」,即井伊氏第一代当主。南北朝时代(1337年),井伊道政协助宗良亲王(道政之女为宗良亲王正室,尹良亲王之母)作为南朝一方举兵,被北朝方的今川氏(骏河守护)于三方原击败。
战国时代,1505年,第20代当主井伊直平成为曳马城(后来的滨松城)城主。1513年,今川氏发动远江侵攻,大败斯波、井伊、大河内联军,夺取三岳城,井伊氏被迫臣从。但是,由于井伊氏仍拥有井伊谷城6万石,曳马城6万石,共计12万石的领地,势力可与大名相媲美,所以今川氏并不信任井伊氏。
1544年,直平决定由幼孙直亲作为嫡孙直盛之养子成为第23代继承人。但是由于家老小野和泉守心中不服,便向今川氏进谗言诬陷井伊家意欲造反。从那时起,井伊家开始风雨飘摇:1544年,9岁的直亲逃往信浓,11年后才回归;直平的次子直满、三子直义被叫到骏府,以谋反罪秘密处决;为了挽回今川家的信任,嫡子直宗(21代)战死在三河国田原城下,嫡孙直盛(22代)与今川义元一同战死在1560年的桶狭间……
直亲在逃亡信浓期间与亲戚之女奥山氏结婚,1555年二人回归井伊谷城。1560年,直亲继任家督。1561年,直亲长子虎松诞生,井伊家找回了短暂的喜悦。但义元死后爆发「远州错乱」,小野但马进谗言诬陷直亲与松平元康(即后来的德川家康)勾结谋反,于是今川氏真令朝比奈泰朝处死直亲,并追杀其幼子虎松。井伊一族都由此被牵连,幸有直盛之妻的兄长新野亲矩对其援护,才勉强支撑。 1563年,为夺取滨松城领导权,饭尾连龙之妻田鹤夫人毒杀井伊家主直平,至此,井伊家除了婴儿虎松与一位已出家的叔父以外的男性全部死去,几近灭族。为躲避氏真的追杀令,虎松作为井伊家唯一存活之男子,从两岁起便被乳娘和少数亲人守护着,过上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频繁地更换藏身之处。
1564年,虎松的养父新野亲矩战死,井伊家失去了最后的靠山。1565年,直盛的女儿、直亲的义妹次郎法师回到井伊家,改名井伊直虎,以直亲正室的身份(二人本有婚约,未婚但有名分)代替其继续担任第23代家督,并认领虎松为义子。 1569年,虎松被送到到三河国的凤来寺,在寺庙中由珠源和尚抚养。后来,生母改嫁今川家臣松下清景,虎松也由此改名为松下虎松,成为了松下家的养子,也因此失去了井伊氏继承人的资格。

随着三河国主德川家康发起的三河独立与远江侵攻,被今川迫害至深的井伊氏倒向德川军门。
1575年,井伊众密议决定将虎松的未来托付给德川家康,于是促成了二人的会面。2月15日,家康在滨松城猎鹰,14岁的虎松前来拜谒他,请求成为德川家臣。虎松虽然年幼,但容貌美丽,言动凛然,家康当即点头应允,从此虎松便成为了家康的近侍。
家康允许虎松恢复旧姓井伊,并以自己的幼名“竹千代”,赐名“万千代”,从此通称井伊万千代。同时家康还处死了谗言陷害井伊氏的小野道好等人,为井伊满门报仇,并让万千代重新成为井伊家的继承人,重获父祖所有的井伊谷城。家康还安排在平定远江错乱中的井伊氏功臣——近藤秀用、铃木重好、菅沼定治三人(井伊谷三人众)尽心辅佐万千代。 1576年,15岁的万千代第一次上战场,跟随家康与武田胜赖作战,在初阵芝原合战中,他迅即立功,得到家康的赞赏。
1581年3月22日,家康出阵高天神城之战,是战万千代被家康任为旗本手先锋,因讨取了隐藏在家康房内的忍者们等战功,立下武名。在高天神城攻略战包围网进行时,万千代又献策切断水源,这个提议立刻被家康所采纳,同时他又派本多忠胜、神原康政等出兵攻打该城,最后德川家在只有轻微伤亡下落城。万千代的献策令家康大为高兴,也使井伊万千代在德川家崭露头角,但却令本多、神原等诸将非常不快。
1582年,武田氏灭亡,东海道一带基本被平定,只有关东的北条氏政未能把握。自高天神城之战后,不仅家康,织田信长也对万千代有不错的评价,故此,信长于同年4月委派万千代为外交役使到小田原城与北条氏政谈判,并得到氏政的中立答允。
6月,本能寺之变爆发,听闻信长去世的消息,家康急忙逃离饭盛山,穿越伊贺之时,万千代又立下功劳,家康之为表示对他的褒美,将一件用孔雀羽毛织成的阵羽织赏赐给他,该阵羽织在新泻县三岛都与板町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中保存。
在平定甲斐时,家康与同样对甲斐一带有野心的北条氏政发生冲突,并于若神子与北条势对阵,史称天正壬午之乱。为安定北条,家康特以将其女督姬嫁与北条氏直,并由万千代作为外交役使出使小田原,在婚嫁之余,也为两家加强关系。到达小田原城之后,万千代获北条氏政接见,由于他对当前政局的精确分析,使氏政大为佩服,同时宣布同盟的声明。
这次的外交成功,更令德川家内的各人大为震惊,家康故把骏河阿倍群鹰峰共4万石赐与万千代,既是作为奖励,也是为了保护东面的安全。在骏河时,万千代着力于安定、招揽关东、骏河一带的浪人,以增强德川家。但德川家内三河本家的人也因此对他有所不快。 1582年,义母直虎去世,万千代正式元服,取名为“井伊直政”,继任井伊氏第24任家督。
家康在家中会议中提出要重整武田氏的赤备队,作为德川家的特别部队,并对直政说:「万千代,饭富兵部之赤备队你认识吗?如德川家于甲州重招旧臣为新赤备队,可真令德川家之实力增添不少!」但此话立即令神原康政大为不满:「刚元服之小僧何能令武田旧臣招至我家之下,并加以约束?小平太(康政)愿当此重任,也相信能完成此事,否则会为此悔恨!」正当会议气氛越发紧张时,首席家老酒井忠次斥责康政道:「投降的人应被照顾,不应强之而行!」这才使之平定。
最后家康委任直政及本多正信招揽武田旧臣归附,当时直政经家康同意之下发 出的书信、安堵状及宛行状共超过40封,比本多正信的30封为多,证明家康对直政的外交才华之认可度非常之高。最后,直政的书信,劝服170位武田旧臣(诸将为二代赤备首领山县昌景下属,再之前则下属于一代首领饭富虎昌)加入德川,最后逐渐组成共4000人、令人闻风丧胆的「井伊赤备队」,当时直政只有21岁。
因为对饭富兵部十分敬仰,直政也自称「兵部少辅」。
1583年,直政迎娶家康的养女德川花姬,花姬本姓松平,生父为骏河三枚桥城主松平康亲。 1584年2月27日,丰臣秀吉对直政展开怀柔政策,授予其修理大夫的官职。但是,直政却靠着所率领的赤备队的武勇而一鸣惊人。
3月爆发小牧长久手之战爆发,也是初创的「井伊赤备队」的初阵。4月9日,池田恒兴率兵奇行幸袭德川本阵,总大将丰臣秀次、池田恒兴及森长可率领别动队准备突袭,但却遭到神原康政及德川家康军反奇袭,直政带领赤备队于德川军的左翼,进为先锋攻击池田恒兴,加上森长可被康政军大败战死,故之池田军被家康大军包围,在直政的赤备队的猛攻下,池田队被歼灭,池田恒兴与长子元助被杀,次男池田辉政突围逃出,三好秀次及堀秀政也败走,加上本多忠胜的指挥下,秀吉未能救援,只有被迫撤退。得到重大胜利的家康.信雄联军乘胜追击,向正攻打大野城的泷川一益及九鬼嘉隆进攻,由直政的赤备队作先锋,最后迫使两军撤退。小牧.长久手之战,令新生的井伊赤备队名重一时,也使直政的名声大为提高,虽然本人看上去还是个少年的模样,但当先一骑孤身切入敌阵的勇姿,已得到「赤鬼」、「赤夜叉」的称号,令诸大名闻风丧胆。 1585年,直政成为德川家拥有最多兵士一万人的侍大将,而与之齐名的本多、神原、酒井则各自拥有五千人的部队。8月,家康与同盟北条氏一起进攻北信浓和上野,命鸟居元忠为总大将带领7000人,攻打背叛德川投向上杉氏的真田氏上田城,史称第一次上田合战。但鸟居元忠在上田城之战遭伏兵奇袭而退败,家康震怒之下在9月时命直政带5000人北上前往救援,在小诸城跟鸟居元忠会师稳定军队。
但直政认为元忠败得蹊跷,并没有直接出军。他首先刺探消息,了解到真田氏与上杉联盟已在沼田城联盟,用同样的战略击败了元忠与北条氏直,德川家的盟军北条已被击败擅自退兵,因为真田氏秘密地叫来了援军上杉。直政在分析利弊下认为己方孤军与联军缠斗毫无价值,9月28日直接下令(没有通报家康)大久保忠世守备小诸城,主力军则撤回本阵。结果是:德川军没跟联军发生任何交战。
随即发生石川数正(与酒井忠次并列为首席家老)出奔事件,使德川家实力大受打击,家康于是全面停止北信攻略。事后家康并没有责怪直政擅自撤军,反而十分认同对他回师保存德川实力的判断。并加封他井伊谷城6万石予以嘉奖。
1586年,直政在生母周年忌日造访龙潭寺,被赐予「清凉泰安」的法名。这一年,家康将本城从冈崎转移到骏河,直政也随之入住骏府。 1596年,丰臣与德川停战和谈,秀吉与家康正式交换人质:家康把次男于义丸(即结城秀康)送予秀吉为养子,而秀吉则把其妹朝日姬嫁与家康,另外把母亲大政所送到冈崎城作人质。对于是否如约还是保持与北条氏的盟,家康仍然有些犹豫不决,直政为此向家康分析利害,说服张家康上洛暂时臣从于秀吉,最后家康终于上洛表示臣从,而大政所也正式到达冈崎。
大政所在冈崎遇袭,为直政所救,秀吉得知后,命直政随家康于1586年上洛。秀吉对直政给予母亲的招待及帮助表示感谢,并高度评价了他的武勇与政治。这时秀吉也没忘记拉拢直政,提出赐姓丰臣,直政以「我本姓藤原,不可改姓丰臣」为由拒绝,秀吉于是将自己的随身携带的佩刀解下赠与他。
1588年4月,聚乐第行幸之时,就任侍从,并正式升列为独立大名(丰臣直属大名,同时也是德川家臣)。聚乐第行幸中,秀吉加封德川家以酒井忠次为首的诸位大将的官职,但只有直政被允许升殿面见天皇,并且成为独立大名(本多、神原成为大名是在德川转封关东之时),虽为外样,却也是德川家最高格的重臣。另外在同期加封的侍从中,他人均被赐姓丰臣(如池田辉政、细川忠兴),唯有直政是藤原姓(关于批准他就任尊贵之人才可担当的侍从一职的贵重史料《公家成》仍被保存,其中记载为「井侍从藤原直政」之名)。
丰臣政权对于授予直政居于德川众臣之首的官位一事,给出的理由有:其一,直政实为德川氏一门(女婿)、亲族(与家康正室筑山殿有血缘关系);其二,直政出身高贵,井伊氏(称藤原氏)与德川氏(称清和源氏)家格对等。家康本人考虑到直政的外交能力,也同意丰臣授予直政最高的地位。
离开京城后,秀吉再次请直政到大阪一聚,同时会见大政所。但在茶室时,直政面见已出奔(背离德川家投奔丰臣家)的石川数正。当秀吉到来时,直政向秀吉说:「背离从先祖开始一直侍奉之主君的胆小人物(数正),直政不愿与他同座。虽是殿下之下属,然而直政为与此人同肩相靠,感到羞辱!」,秀吉听到后,使当场称赞直政为「德川家的好汉」。 1590年4月,秀吉发出全国大名动员令,二十万大军直指小田原城,德川家康也从征,由于本多忠胜率领别动队转攻其他要城,故德川本阵由谁出任先锋,成了大问题,正当所有认为是神原康政时,家康却决定由井伊直政出任先锋,令一众家臣惊讶。当直政被任为先锋时,直政则向家康建议趁机杀死秀吉:「现今秀吉周围之兵不多,是讨取的最佳时机。」但家康不言一语,故直政只好说:「如此,直政一定担当好先锋。」
开战后,直政率兵攻破北条氏的箱根防卫线,并成功突入内阵,秀吉知悉后大喜,并立即颁发感状予直政,由于防线已被突破,小田原立即被包围,但未能立即突入,直政因此向筱曲轮发动夜袭,与守将山角定胜激战,并斩取首级四百,虽然山角死守,但由于小田原城已被直政的赤备队突破,加上北条氏照及松田宪秀的寑返,最终小田原城被攻陷,战后,秀吉称赞直政的功劳,指出此乃「攻入之首功也!」。
此战中,直政所率的部队作为20万军中唯一一支突入小田原城内的部队,井伊赤备从此盛名轰动天下。
1590年,小田原城攻陷后,直政受封上野国箕轮城十二万石,是德川所有家臣中最多的。德川家唯一超过10万石的仅有直政、本多忠胜、神原康政三人而已。直政的箕轮城与康政的上野国馆林城分别为德川对应真田、上杉的对策。 1591年,北奥州的南部家臣九户政实反叛,爆发「九户政实之乱」,秀吉迅即派蒲生氏乡及浅野长政等出兵讨平。直政奉命陪同氏乡一同出兵,事后秀吉对直政的协力表示赞赏。
1598年,直政奉家康之命废止箕轮城,在南边的和田处建设高崎城(现代高崎市的前身)。但直政因为政治事务十分繁忙,很少能回到高崎城去休息。
直政平时奔走于大阪城与名护屋城之间,与「反石田派」的诸将领进行外交博弈,并最终达成双赢。直政与诸将领进行交涉的文书至今仍有很多存世,特别是1598年12月25日开始直政与黑田孝高、黑田长政父子的多次通信,被后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其为黑田父子加入亲德川派做出了很大的推动。
秀吉死后,三成与家康的对立日益加深,当家康只带几个兵卫上京时,直政一直随行保护。
1600年,关原合战爆发前夕,在直政的外交攻略之下,京极高次、竹中重门、加藤贞泰、稻叶贞通、关一政、相良赖房、犬童赖兄等人相继应允倒戈加入东军。 1600年9月15日上午8时,由德川家康带领的东军和石田三成组织的西军于关原布阵完成,正式开战。
由于当日大雾,东军先锋福岛正则得到了西军各阵情形的报告,正在原地僵持。直政(身份是军监,本来不是来打仗的)与家康四子松平忠吉共同前进,经过福岛队面前,被正则的侍大将可儿才藏阻住。才藏说道:「今天的先锋是我家主公,战前谁也别想过我面前!」
直政回答:「这位是家康公的四子忠吉殿下。本日是他的初阵,想要去前方探知敌情,在下也只是奉公行事,前来陪同而已。」才藏给忠吉的名字镇住,不得不让开道路。一队人来到阵前,直政忽然下令向宇喜多队开枪射击,抢先于福岛队前挑起战端,使战争正式引爆,史称「关原一番枪事件」。天下之分的大战,竟是由德川家打响了第一枪,担心功劳被抢的正则又惊又怒,不得不奋力开战,连忙下令全军进击。福岛、宇喜多两军终于陷入激战。
由于小早川秀秋在家康的威吓下寑返,使得当时正处于上风的西军,顿时变成逆势。下午一时,西军迅即溃散,石田、小西、宇喜多诸队先后逃逸。直政、忠吉与及本多忠胜乘机追击准备逃避的岛津义弘队。家康为免危险,想下令忠吉回阵,但直政派使者向家康说:「武家之子,以光荣的死于合战为荣,主公不必阻止!」最后家康因此未有坚持。义弘素有“西国第一强将”之称,实力强横,但他要面对忠胜持续狙击、直政迎面拦截,结果是双方均伤亡惨重:义弘之侄岛津丰久与军师长寿院盛淳皆俱战死,直政右肩中枪落马(也有说是伤在左肩/大腿/手腕的),忠吉也被击伤。这一场恶战之后,义弘率领少数残兵成功脱逃。
直政在此战中伤得很重,虽然家臣力劝,但他坚持继续进击,但岛津已突破战场,直政回到本阵参加攻打立花的军议,其间与锅岛胜茂会面,胜茂称直政的军略、气势、容仪让他叹为观止,给予直政极高的评价。 直政不顾关原之战中的重伤,将所有精力投放在战后和平事业及巩固江户幕府稳定的政治事务上。
其中第一件事就是协调西军总大将毛利辉元与家康的讲和。发誓从今全面效忠家康的辉元,在直政的斡旋下,尤其是周防/长门二国之事让他安心,于是对直政表示了强烈的感谢,并书信说希望直政日后也能为自己指明方向。
因为曾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有过交涉,在取乐第行幸同任侍从以上官职,在升殿仪式中也一同列席的缘分,直政与长宗我部元亲的交情也十分深厚,所以对他的儿子也非常关照,在长宗我部盛亲对自己参与西军之事的谢罪仪式中担任仲裁。后来,盛亲因听取家臣谗言杀害兄长而被没收领地的时候,直政还派了部下去土佐援助他。
另外,直政担任了德川氏与岛津氏和平交涉的仲裁(直政在这次交涉的过程中途就去世 了,后来由本多正信接过了他的未竟事业),在他的努力下,义弘保住了性命,直政显示出他出类拔萃的政治觉悟与外交手段。
还有,直政还为真田昌幸与其次子真田幸村的生存而极力求情,这大概是因为他接受了昌幸长子真田信之的恳求,而直政认为信之为人侠义,将来必会对德川誓死效忠的缘故吧。
最后,那个时候,家康召集了自己的6位重臣,问他们关于德川氏继承人决定问题,直政推举的是自己的女婿四公子松平忠吉,但是大家都知道结果家康最终选择了三公子德川秀忠,直政则因功受赏佐和山领地18万石,转封近江国。
一般倾向于认为,两位公子能力相近,但既然选择秀忠,年轻且权重的直政就必须退出德川政治中心,于秀忠派而言威胁过大,所以转封近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近江是一块战略要地,既可以抑制西国,非常时期还可以保护皇室,果然后来井伊家成为皇家近卫,这也是家康器重直政的表现之一吧。 直政的的新领——近江国佐和山城是西军核心人物石田三成的故居,所以起初他并不十分接受,向家康说自己还是想回上野国高崎城,但家康执意要他接受封赏,只能无奈接受。他曾构思过在附近建筑一座新城,但因为战后他一直忙于和平斡旋事业,曾经设想的彦根城建设计划也被搁置。
1602年,长年奉公导致的过劳(据《井家美谈》记载,直政在1600年的关原合战之前就已积劳成疾,8月8日还曾重病一场,喝了药才上的关原;而在真实书信文件与史料《黑田家书》中,有直政给家臣的书信中「因为病情恶化」的记录。多数日本历史学者认为直政是死于过劳而不是受伤),加之关原合战中重伤未愈,战后也片刻不停地为和平交涉奔波,终于引起了破伤风而病倒。
1602年农历2月1日(3月24日),直政知道自己将死,为不能再回到家乡井伊谷感到非常遗憾,只得遗言在近江修建与井伊谷相同的寺院,并吩咐下属重建在战乱中损毁的佐和山城。 但是,在直政亡故之后,当地的民众传出了“这是三成的亡灵在作祟”的谣言,并且越传越广,最后传到了家康的耳中,于是家康一声令下把以佐和山城为首的有关三成的所有东西全部毁去。后来直政的儿子开始着手建造彦根城,其所在地即后来的彦根藩,到明治时代一直非常繁荣。
直政的遗体被送往流经佐和山城下的芹川中的沙洲,在以嫡子直胜为首的众多家臣的注视中火化。「孤高的赤鬼」直到最终依然是孤身一人从战乱中飞驰而去。他的骨灰一分为二,各自葬在彦根的清凉寺与井伊谷的龙潭寺。
生于战国乱世之中,戎马一生的井伊直政亦随着这个时代的终结而逝去,据说,临终的直政将位列家臣之首的木俣守胜唤到枕边交代后事,说道:「井伊家永远不可以忘却德川殿下的恩情。世世代代的继承人都必须尽心尽力,用无以复加的忠诚来侍奉德川家族」。
1603年,德川家康就任征夷大将军,此后是近三百年的太平盛世。
曾在战国乱世中挣扎求存的井伊氏,从几近灭亡的古老家族到德川麾下的外样大名,至此正式升任为江户幕府的谱代大名,之后有七世当主曾任幕府大老。井伊氏作为江户时代最显赫之政治世家的历史,随着直政的逝去而开始。

❻ 信长之野望14pk哪些武将有死亡剧情

太多了。
织田信秀,平手政秀,今川义元,长宗我部信亲,岛津家久,羽柴秀长,千利休,丰臣秀次,长尾为景,足利义明,北条氏纲,陶晴贤,高桥绍运,清水宗治,上杉景虎,德川信康,伊达小次郎,石川高信,松永久秀,十河一存,三好义贤,三好义兴,安宅冬康,三好长庆,松平清康,松平广忠,大内义隆,足利义辉,大谷吉继,石田三成,小西行长,斋藤道三,太原雪斋,毛利元就,北条氏康,武田信玄,浅井长政,山县昌景,马场信浓,内藤昌丰,上杉谦信,竹中重治,仁科盛信,明智光秀,柴田胜家,立花道雪,蒲生氏乡,织田信长,前田利家,明智玉子,岛左近,岛津丰久,长寿院盛淳,毛利隆元,山本勘助,武田信繁。
按鉴赏里面的来看,大概就这些。其他事件和战国传里应该还有一些。

❼ 介绍日本战国史中的大名!!!

姓名: 岛津义弘 1535 -- 1619
别名: 兵库头,忠平,又四郎,义珍.
道号:维新斋.
官位: 不详.
身份:岛津贵久次男.
传:率领勇猛的萨摩军团,辅助父贵久,兄岛津义久统一九州,人称"鬼岛津"的名将.
1554年,大隅岩剑城攻城战,首次上阵.
1572年,木岐原之战,以少数兵力击破伊东军. 耳川之战,水俣城之战,居功至伟.
1587年,岛津家降服丰臣家后继任家督.
关原会战中从属西军.西军败阵时,义弘血战逃脱.战后,德川家臣井伊直政极力求情, 得以免罪.

岛津义弘

说到萨摩岛津家,大家反应出来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岛津家义久这四兄弟,能够出色的发挥兄弟们的能力,保持家中始终的团结,是岛津家九州制霸过程中最不可缺的一个条件。这兄弟四人的能力,在历史上的评价也都很高。

四人中人气最旺者,当属老二岛津义弘。

人称“鬼石蔓子”,“鬼岛津”的岛津义弘,是岛津一门中最出色的战将。(俺是认为家久略强啦)义弘性格坚强,遇事能冷静分析、处惊不乱,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是在家中无人能比的,这一切都注定了义弘日后将成为九州乃至全国的头号名将。

在光荣的信长野望系列游戏中,义弘的武力始终高居前五位,且兵科数值也是比例最好的,义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认证。(比起加藤清正,立花宗茂等后期名将处境好多了)可能有人会问:冲田咀合战,户次川合战这几次关系到岛津家命运的战役都是四男家久指挥的,义弘凭什么排在家久之前呢?

答案其实是很简单的,义弘生涯中的三大场战役,决定了义弘九州第一名将的命运。

众所周知,义弘的成名之战,是与日向伊东家的木崎原合战中,仅以不到五百兵的少数兵力,基本上无人伤亡的战绩大胜,这在日本合战史上都是罕见的。(所以木崎原合战也被安了个“九州桶狭间”的名誉)伊东家的将领,在游戏中看起来一个个都像面人般,其实不然,伊东家与岛津家两家多年来一直为日向良港油津的争夺而反复争斗着。(这也就创下了个日本史上城池争夺的最高记录:一共一百四十年的沃肥城争夺史)第一代争斗是伊东家第一位名君伊东佑国挑起(由于沃肥城拥有九州最繁华的几座城下町),手势高达一万八千的精兵攻打当时岛津藩名将——即沃肥城的修建者新纳忠续所守的沃肥城,在强攻十七日不落后,岛津军八千援军开到,里应外合,大败伊东军,佑国也在战役中战死。

接着是从一四八五年到一五六七年这段时间内,沃肥城五易其主,可见争夺之激烈。一五六八年,伊东佑国的孙子义佑经过三十一日的苦战夺回沃肥城,为伊东家迎来史上的最高峰奠定基础,这时候,伊东家领有日向全境,大耦北部等四十八城近四十五万石的领地。

但是,伊东家的这段高峰仅仅保持了五年不到,就因元龟三年(一五七二年)的木崎原之战中而再也无力与岛津家抗衡了,而这场大战就是义弘一手领导的,从此,义弘名声大振,成为南九州地区无人不知的猛将。

义弘生涯中的第二场大战役,是在侵略朝鲜之时的“泗川合战”,由于是鬼子砍俺们中国人,俺也不多讲了,但是给大家两组数据参考参考:

日军 萨摩军八千 明军 四万军以上(甚至还有吹成二十万的说法)

伤亡 一千七百人左右 伤亡 近八千人

由此可见,俺们明军,在这一仗可是够狼狈的。(可惜啊,戚继光老大没能多活个十年,要不从哪儿生出这组数据啊)

第三场大战役关原之战是义弘生涯中最危险的一仗,手下多员名将战死(长寿院盛淳,岛津丰久,肝付兼护,川上忠坚等),自己也险些失去性命,不过这一仗倒是为义弘一生的征战划下了完美的句号。

众所周知,秀吉以不会“节约”萨摩隼人而出名(一生对岛津家都无比刻薄,岁久和家久之死便是秀吉打压岛津家的最好证据,但到头来忠于自己的还只有岛津家),在侵朝战争的最后一战,也就是退却之战中将接应殿后的重任交给了俺们萨摩隼人,这就是萨摩军的悲剧——露梁海战。不善水战的萨军面对无敌的李舜臣朝鲜水军,损失惨重,绝对伤亡人数在一万人以上,从此元气大伤,此后十多年都没能恢复过来。

关原之战中,义弘像是赶集般领出了一千多军,赶赴战场,其本人就在这一仗中没有抱下生还的打算。

由于战前石田三成军不援救岛津丰久队,义弘在大战的开始一直都抱观望态度,直到西军总败退的时候,义弘才勇敢的站了出来。布下锋矢阵,突破德川军本阵,将不可一世的本多,松平,井伊部蹴散后退却,面对如山似海般的追军,义弘仍然能保持相当冷静的头脑,冷静的决定了有秩序的退却行动。当然,侄子丰久和军师长寿院盛淳都充当了替死鬼的角色,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义弘的军师长寿院盛淳。

姓名: 岛津义久

别名: 虎寿丸,忠良,又三郎。道号:龙伯

官位: 修理大夫,三郎左卫门尉

传:

岛津贵久嫡男。

1566年继任家督后,致力于统一九州大业。 拥有优秀的兄弟和勇猛的家臣团,是一名优秀的家督。德川家康曾对他赞不绝口。

木崎原之战攻破伊东家,大隅肝付家归附。 耳川之战,攻破大友宗麟军。 冲田畷之战,攻破龙造寺隆信军。 此时,除筑前,丰前外,九州全域统一。

大友宗麟请丰臣军来援。 户次川之战,击破丰臣军先锋仙石秀久军。

但丰臣秀长领军来后,丰臣军势大,岛津义久决定出家,将家督让予岛津义弘,岛津家降服。 降后,领地削减为萨摩,大隅及日向一部分,九州统一之野望破灭。

岛津义久年表

元龟3年 1572木崎原合战以少胜多,以3000兵大破日向伊东氏,掌握南九州霸权

天正5年 1577在高原之战中击败伊东义佑,迫使其逃往丰后

天正6年 1578基督教大名大友宗麟率军43000攻日向,岛津军在耳川之战中将其击破

天正12年 1584岛津家久军3000和有马晴信军5000组成的联军,在冲田畷击破龙造寺军15000

天正14年 1586家久在户次川之战中击败秀吉九州派遣军第一阵仙石秀久,宗麟向秀吉求援

天正15年 1587秀吉大军25万来攻,岛津家投降,义久让位与义弘,岛津家仍领大隅一国

天正20年 1592参加丰臣秀吉的朝鲜出阵

文禄元年 1592义弘之子即义久之侄子岛津久保在朝鲜病死

文禄2年 1593义弘次子即义久侄子岛津忠恒18岁朝鲜初阵

文禄4年 1595秀吉任命岛津为萨摩、大隅、日向三国守

文禄5年 1596秀吉命岛津家再出阵朝鲜

庆长2年 1597义弘渡海来到朝鲜参战,在泗川古城旁另筑新城

庆长3年 1599丰臣秀吉在大坂城死;明军4万(一说20万)进攻泗川,义弘放弃泗川古城,退守新城,斩首7000,明军溃走(真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救援顺天城小西行长;露梁津海战,朝鲜李舜臣使用龟船破岛津家殿军

庆长4年 1600 5大老会议一致决定加增岛津封地5万石;忠恒设计暗杀伊集院幸侃,伊集院忠真在庄内举兵反抗,不久平定

庆长5年 1601关原之战,搜小西令加入西军,从中央突破德川本阵,由于其它阵线相继被突破,不得不撤军,成功击退追兵,全身而返

庆长10年 1611 78岁,病终

大友宗麟,出生于享禄3年阴历1月3日(1530年1月31日),卒于天正15年阴历5月6日(1587年6月11日),是日本战国时代九州的战国大名、并同时是位天主教大名。大友氏第二十一代领主。本名大友 义镇( 日语假名: おおとも よししげ 罗马发音: ōtomo Yoshishige)。因大友氏始祖出自上古名门藤原氏,故正式姓名又可记为藤原义镇(日语假名: ふじわら?の?よししげ 罗马拼音: Fujiwara no Yoshishige)。最初他皈依禅宗、之后改信天主教接受洗礼。父亲是大友义鉴、母亲是义鉴的续弦(出自大内氏)。同父异母的弟弟是大内义长。宗麟的正室是奈多八幡宫奈多鉴基的女儿、田原亲贤的妹妹奈多夫人。其子有大友义统、大友亲家、大友亲盛。官位至正四位下左卫门督。幼名塩法师丸。佛教法名宗麟、天主教洗礼名Don Francisco(普兰师司怙)。

姓名: 锅岛直茂

别名: 信安,信真,信昌,信生.法号:日峰宗智.

官位: 左卫门大夫,飞弹守,加贺守

传:

早在享禄三年,龙造寺家兼以得赤熊一揆军的援助,反败为胜。那援助者,是浪人锅岛茂尚、长男清正、二男清房和他们的一族。家兼因之招清房为家纯婿,这是龙造寺与锅岛两家关系的开始。天文十七年八月,清房妻死,隆信母特召见他说要为他作媒,清房大喜,并谢她的好意。及期,彩轿中的新娘,却是做媒者本人!这是怎么回是呢?在清房的惊讶中,她面告清房:隆信尚幼,失父亲和祖父后,无人可托,故愿下嫁。豪族出身的清房,自然不会拒绝她的好意。后来生信房、信生,那信生,就是龙造寺家著名的锅岛直茂。

小城郡畦晴气城主,筑后柳川城主,龙造寺隆信死后为佐嘉城主. 父清房后与隆信母结婚,直茂亦为隆信义弟.

今山合战之际,佐嘉城被围,城内正讨论对大友家或和或降,直茂坚持出战. 得知大友军今川布阵,并在喝酒做乐.直茂引七百骑夜袭,大友军大败,总大将 大友亲贞被杀.龙造寺家乘势奋起占领了五国二岛.

冲田畦之战中,得知隆信死讯后,决定退兵.其后,辅助少主政家,掌握实权..

归顺丰臣家后,以功得东肥前一国.
锅岛直茂在日本历史上的总体的评价应该是一个颇有智谋的人物,并且以“智将”而称的人物。但是这个肥后的藩主是否真的那么名副其实?
当我在玩信长系列游戏的时候,我对于锅岛的能力,我感到很满意。的确这样高的数值,令我们用的很得心应手,但是我真的对这个被赞誉为智将的人很难感到服气啊。
他到底是个品德高尚的智将,还是一个虚伪的窃国贼? </P><P>老实说起来,锅岛一系还是龙造寺的一门,直茂的父亲锅岛清房还是龙造寺家兼的女儿的第二个老公。所以直茂和隆信是堂兄弟的关系。严格的说来,直茂也应该龙造寺的一门吧!在龙造寺家族里,直茂也算是一个有威望,有地位的人。有这样一个有智谋的良将的辅佐,龙造寺隆信的事业的确很好。战绩也很杰出。
32岁时,他在大友军围攻佐嘉城时,仅率700骑兵夜袭数万之众的大友军,获得斩杀敌主将大友亲贞的大胜。
46岁时,他在冲田畷之战中,担任龙造寺军的右翼与岛津军的猿渡信光作战并讨死其子猿渡弥次郎。在得知隆信战死后向柳川城败退。
之后更是获得了龙造寺信周的信任,成为龙造寺家中掌握军权的人。
但是在此之后,锅岛直茂渐渐的侵吞了龙造寺的家业,后来被秀吉封为肥后领主,彻底的取代了龙造寺家族。并且参加了石田三成对加藤清正的迫害。在关原的时候又从石田方倒向德川方。
从以上的事例,我们来看看锅岛此人吧!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意见而已。
性格上的反复和善变。
锅岛直茂的性格到底是什么样,我不清楚,我只是在这里做小小的分析而已。
锅岛直茂实际上是个反复的人,他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并不从一而终。从很多事情中可以看出这一点,所以造成了在日本历史学上曾经出现的对他的唾骂的饧�W魑�桓龀錾砻�诺娜宋铮��Ω么幼约旱募易逯醒�暗阶魑�桓鑫涫康木�窈妥龇ā6�涫康淖龇ㄍ��嵌允挛锏闹页希��皇巧票洹5�枪�翰⒚挥心艽锏酱右欢�盏牡夭剑��纳票湟淮斡忠淮蔚谋硐至怂�韵质档氖挛锕鄣谋浠�4由厦娴募父隼�涌梢越馐退�恼庵中愿瘛?nbsp;
①,在秀吉征讨九州时,他受秀吉大恩,被封肥后,于是他的实现主义的观点使他抛弃了自己的家族之一:龙造寺家族。他取代了龙造寺,因为此时的现实是需要他去取代,而不是作为一个武士的精神去继续他的“忠诚”。
②,在去朝鲜的时候,他是加藤清正的副将。但是他没有在石田三成迫害加藤的时候去为清正开脱,而是看到了石田三成是秀吉的宠臣,在日本的政权中很有地位,所以他的现实主义迫使他又一次的违背了武士的正义的精神,于是伙同石田一同迫害加藤虎之助。这也是他心中的“现实主义”在作怪吧!
③,在关原的时候,作为一个武士,应该有“有恩必报”的精神和看法,但是这个出自日本九州名门的人物,却在这个时候倒向了日本后来的主人,德川家康。他虽然加入了西军,但是却消极的出战,和小早川秀秋有什么区别?也许有区别,就是秀秋敢于去做,敢于做个被策反的人,而锅岛不敢。应该说锅岛是一种观望的态度,所以更加在品格上,更加的可怜。这也是因为他的“现实主义”吧!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来,锅岛直茂是一个在他的“现实主义”的理念支配下,为自己,为自己家族着想,而至武士道精神不顾的人,虽然他从小就受武士道精神的熏陶。
到底是智将,还是奸雄?
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因为从哲学这样的世界观上来看,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谁都没有错,只是看问题的切入点的不同而已罢了。
到底是个顾全大局的智将,还是个心怀叵测的奸雄?
还是用例子来说吧:
天正十二年(1584年)龙造寺家的大军,满怀信心的进入冲田咀。他们是要争夺“九州真正霸主”的称号。对手,正是岛津军。战斗开始才了一个时辰,前方传来消息:“隆信大人战死了!”这个噩耗很快的传到到了每个龙造寺的士兵的耳朵里,此时此刻,每个人都出现了两种结果完全不同的行动:壮烈的战死?或者是脸面全无的,像个兔子一样的从战场上退却!“龙造寺四天王”之一的江里口信常,想都没想,第一时间便杀到了岛津家的前阵。他高喊自己的姓名,冲进岛津军队里面,去抢夺龙造寺隆信的首级。在手刃了三十余名岛津家的士兵后,他壮烈的倒下了。接着,另外三位“天王”:百武贤兼,成松信胜,木下昌直也大喊着自己的名字冲进敌阵,带领着自己的部下,冲进岛津部队中,一个个壮烈牺牲。正如佐贺的初代藩主:锅岛胜茂说的话:“壮烈的战死,是任何武士终生所追求的。但是,壮烈战死的武士,或许只能做为一个武士而被人记住吧!”(来自《肥前人物志.锅岛胜茂》),他们都达到了武士所追求的壮烈。但是这个时候,说这句话的锅岛胜茂的父亲,这个有着龙造寺家族血统的锅岛直茂,却在这个时候从右翼,偷偷的退了下来,最后身边只有6人。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形势吧!
锅岛直茂在龙造寺的右翼,并且讨死了猿渡信光之子猿渡弥次郎。这样的战果,应该是很不错的,应该是处于上峰的。但是,为什么在得到了隆信大人战死的短短的数分钟后,就四散逃窜?最后仅仅只剩7人??我们只能说:问题在锅岛直茂身上!作为一个在家族里有威望,有地位的人物。他的部队居然溃败的那么快,只有一个解释:锅岛直茂率先溃退!这个举动被以后很多他的支持者认为是“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材烧”。但是我不这么看!首先,他完全可以在此继续激励自己的部下,作为一个用威信的人物,他的话是带有实效性的。所以如果他和他的亲信能大声鼓噪:“龙造寺大人没死,还在某某地方。”“岛津家真不要脸,用这种卑鄙的方法”等等等等,那么结果是什么?说不定还能以右翼的局势带动其他战场,反攻击败对手也是有可能的,毕竟才作战了一个时辰而已,反击的力量还有嘛!其次,如果要退,他完全不必那么仓皇的独自带头退缩。完全可以以当时的胜势来掩护撤退。最后也不至于只剩7人那么惨吧!而锅岛最后做出的率先溃退的方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恐怕很难面对“壮烈”这两个字吧!最后,正是他在冲田畷之战中的“出色”的表现,使他最后能保存全身,侵吞龙造寺的家业,最后在他的“现实主义”的理念的驱使下,创立了江户幕府立藩后的佐嘉藩。而自己的亲族——龙造寺氏,却惨遭灭门,一系全部消失的后果吧! 是保存实力的智将?还是心怀叵测的奸雄?
这就是锅岛直茂的作为。对,他是保存了实力,但他保存自己的实力,代价却是龙造寺一族的灭亡。 </P><P>对于锅岛直茂,见解不少。他是成功的,有人说“成王败寇”,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成功了,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在鄙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反复善变,居心叵测的人。他愧对作为一个武士的基本品格。
“勿以成败论英雄!”这是我想说的。成功者未必是英雄,反之亦然!

立花訚千代
立花訚千代(たちばな ぎんちよ、永禄12年8月13日(1569年9月23日) - 庆长7年10月17日(1602年11月30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女性。另有银千代、胜千代以及宫永样、腹赤样之称。法名“光照院殿泉誉良清大姊”,神号“瑞玉院”.

战国女城主
她是大友氏重臣立花道雪之女,母亲是仁志姬(西姬、宝树院) 天正三年(1575年)仅6~7岁便受到道雪让位而成为家督。这是基于道雪的意愿而成为女性当主的特例,也是战国时代少见的例子。 然而立花道雪本身还是希望由男子继承立花家,因此曾经有让养女嫁给家中重臣荐野增时来继承的做法,但是被增时以自己不是血亲也不是大友家重臣为由拒绝。

白梅、观音
訚千代幼年便生的美丽,拥有白皙的皮肤和明亮的大眼,因而被褒美为‘筑前的白梅’是连爱好美女的丰臣秀吉都传闻想染指的女性。 訚千代也具备父亲道雪一般的庄严,幼年即让同年的男童望而怯步,并且逐年成长之间,拥有极高的气质,因此被褒称为‘白慈的观音'.

雷神之女
天正6年(1578年),大友家与岛津家爆发耳川之战,大友家败后,原本臣服于大友家的北九州筑前一地的国人众开始陆续发起反抗活动,立花道雪与高桥绍运为此出城迎战,当时在城中的訚千代也没闲著,虽然才12岁便招集城中妇女少女等,组织女铁炮队守卫。

夫婿千熊丸
之后道雪听闻同是大友家臣的岩屋城主高桥绍运生有一子与訚千代年龄相近,其子便是千熊丸,日后的立花宗茂。道雪邀了千熊丸到自城立花山城游玩,并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认为将来必成大器,遂决定将他交给家老由布惟信教导,期盼能成为独当一面的武士好继承立花家。 不久千熊丸元服,取名高桥弥七郎统虎,道雪便与高桥绍运说了希望让统虎成为养子继承立花家,起初绍运不答应,但在道雪苦苦哀求后总算是让统虎成功继承。

这段苦苦哀求的话,内容是这样的: ‘我(道雪)从壮年至今70多岁,为大友家征战好几十年,多有胜利时刻,可是近年大友家逐渐衰退,贼徒日日壮大,我方的胜机日日消逝,邻近有龙造寺、岛津,远一点有毛利等强敌,在我死后只剩你(绍运)能支持大友家,但所能做的还是有限的吧! 如今你有正值壮年的两个儿子,如果能让长子统虎继承我立花家,那么在我死后至少还有两个名族能守住大友家....’

然而这其中还发生立花家另一位家老小野镇幸的反对,他只支持立花家血肉的訚千代继承,但最后还是被道雪及绍运给说服。

家督之争
天正9年(1581年)8月18日訚千代正式与统虎结婚,起初两人相处和睦,但在道雪死后便开始不合,主因就是两人的性格气质相似,吵起架来谁也不让谁。 天正13年9月11日道雪于筑后远征中病死,此时统虎改名立花统虎,与訚千代两人继承立花家。

之后岛津大军攻略立花山城时,訚千代也领军备战,并随统虎杀敌。

九州经历了丰臣秀吉的征伐后,立花宗茂因功被封柳河13万2千余石的领地,訚千代知道后虽然为丈夫的表现感到高兴,但随后便郁郁寡欢,因为要离开从小便居住的立花山城,移居到父亲长年征战不下的柳河城,且道雪和祖母(养孝院)皆葬在立花山城,心中不免一阵不悦,离去前便在立花城境内建了"梅狱寺"悼念父亲,离城也比宗茂晚了三日...

然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訚千代自己认为是立花山城城主并为立花家家督,坚持著这想法的訚千代怎样也不愿让出立花山城,为此在立花家准备离城之前都和立花宗茂吵架,闹别扭等等。

西国的女丈夫
丰臣秀吉所发起的文禄庆长之役的几年间,因宗茂出兵朝鲜,他便在领地柳川组成女子巡逻队,严加防止火灾,小偷等,且每夜在街道,屋敷等地来回巡逻。此事常被后人诉说,也有些故事创作。

而此时秀吉身在肥前名护屋城,招集了各大名的妻子伺候,訚千代也受命参加,她也知道秀吉是好色出了名,便和侍女拿著大剃刀,且腰间系了胁差去参见,当秀吉看到了美艳的訚千代和侍女拿著武器参见时,便褒奖她:‘立花家的妻子就算平时也如此有警戒心,真是位女丈夫~!’

之后在1594年~1597年之间移居到柳河城南方的宫永村。原因是宗茂在朝鲜回国后(约1593年~1596年)因细川忠兴引荐下,娶了矢岛秀行(足利第十五代将军义昭之子)之女矢岛八千子(又名八重/八千子、瑞松院,大纳言菊亭晴季外孙女),一气之下便离开柳川城至宫永村,任凭宗茂亲自去招她回来都没用...

立花早击女
关原合战之际,她因世仇岛津家加入西军且自身已预见东军胜机较大为由而劝宗茂加入东军,但宗茂为了贯彻对秀吉的恩义毅然加入西军。宗茂回国时,她命令家臣数十人前往丰后鹤崎迎接。

不久锅岛直茂,加藤清正,黑田如水(孝高)联军先后攻打柳河城,宗茂命令由家老小野镇幸等人在柳河北方国界布阵,并于江上八院一地死战锅岛胜了一阵后,因兵力不足撤退回柳河,此时訚千代为了捍卫领地,穿著紫系威铠甲,手拿大剃刀,腰系小胁差率领穿著唐红具足的女铁炮队200余人,由宫永村北上,并人人佩带由道雪所发明的"早入"(弹药+弹?)铁炮,在柳河领地北郊以铁炮集体速射抵挡了锅岛军的军势,因为道雪发明的"早入"能使的铁炮射速比一般铁炮快三倍,而訚千代也从幼年便学习布兵阵型,使得锅岛无法进军,整个大军最终变成只能包围柳河城。

之后她为了拖延加藤军进攻,又率800人前往江之浦街道拦截加藤军,使的加藤清正绕路白鸟街道而不从原来的濑高街道进军,成功拖延了时间。

而訚千代的速射女铁炮队早先便有了"立花早击女"之名,之后也在九州更加出名,訚千代更被人称"花中的立花"(此称呼后来变成当地采茶歌~花阿柑橘,茶香~现在的立花后代除了在柳河经营结婚场所外也贩卖柑橘茶).

白梅终凋落
立花家改易后,宗茂与訚千代受到加藤清正保护,让宗茂住在玉名郡的高濑一地,訚千代与生母宝树院则一同住在腹赤村,虽然两地很近,但两人却都没在相见.....

宗茂流浪到江户期间,訚千代活的很痛苦,虽有立花家老臣米多比镇久扶养,扔衣食短缺,最后在庆长7年(1602年)10月17日,病死一说(跳井自杀)

享年34岁法名“光照院殿泉誉良清大姊”

后世的人们称訚千代为"筑前的白梅""西国的女丈夫""白慈的观音""宫永/腹赤夫人"

訚千代的菩提寺在柳川的良清寺,是立花宗茂让濑高上庄来迎寺的僧侣,即蒲池鉴盛之孙应誉所开。后来在熊本县玉名郡长洲町有相传是訚千代的墓,由形状而得到“牡丹饼样”的称呼。

伊达政宗(1567年—1636)伊达氏第十七代家督,安土桃山时代奥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户时代仙台藩始祖,人称“独眼龙政宗”。幼名梵天丸,元服后字藤次郎。其名政宗(与九代家督政宗同名,九代家督政宗有中兴之祖之称)即意味能达成霸业。其母为有“美貌与谋略双全之鬼姬”之称的义姬,父为伊达辉宗。小时候因为罹患疱疮(天花),而右眼失明,人称"独眼龙"。

幼年时的政宗得最好的教育,并得日后得力助手片仓小十郎及伊达成实为家臣。1579年与爱姬成婚。1582年初次领军作战,与相马氏作战得胜。1584年辉宗退位,政宗继任为伊达家17代家督。1585年父亲伊达辉宗遭到二本松义继绑架而遇害,同时二本松义纲与佐竹义重的军队也开始伊达家进攻,伊达政宗于人取桥将反伊达联军击败。之后伊达政宗又于1589年在折上原击败芦名义广。

经过折上原等对周边大名的战争后,伊达政宗开创比其父更大的伊达家版图。

1592年,受丰臣秀吉之命领兵三千出兵朝鲜,3月抵达征明(中国当时为明朝)之地名护屋,1595年获批准回日本。其后秀吉亡,跟随德川家康,参与大阪冬之阵及大阪夏之阵等著名战斗。

德川幕府成立后,多次任将军的上京供奉。

曾说“愿早生二十年,成就如信长公霸业”,他虽有作一番时业的志向,却难逃生不逢时的厄运。1636年5月,政宗病重,三代将军德川家光亲自探望,几日后离世。法名瑞岩寺殿贞山禅刹大居士,家臣15人及陪臣5人殉死。

幼名——梵天丸
绰号——独眼龙
出生

伊达辉宗的长子,战国末期的名将。

说起政宗的出生,还颇有传奇色彩。

KYO中的政宗,外表刚烈强悍,但是内心细腻温柔,对小时候时总跟不上狂的明的关心真的很感人,在我看来,梵是四圣天中最有人情味的了

下边是梵的原型政宗的历史背景,喜欢他的可以了解一下

伊达政宗 1567-1636

政宗的母亲是当时奥州的强势大名最上义守的女儿最上义姬,是最上义光的妹妹。当时伊达家有意与最上家联姻,派有反叛之心的中野宗时做使者到最上家提亲。中野宗时与最上义守和最上义姬密谋,假意义姬已暗恋辉宗数年,同意联姻,等与辉宗生下一子后,下了辉宗带着儿子回到最上家的山形城。两人成亲后,在龟冈文殊堂(东置赐郡)度蜜月时,晚上义姬梦到独眼神僧万海上人希望转世,因为这个吉瑞之梦而怀孕。十月怀胎后于永禄十年(1567)生下了政宗,父亲辉宗为爱子起名“梵天丸”。

幼年

梵天丸出世后,父亲辉宗坚信爱子是万海上人转世,给他提供了最好的老师和未来的得力助手——片仓小十郎景纲和伊达藤五郎成实。在五岁时,政宗却得了疱疮,虽保住性命,但是右眼因此失明。这使辉宗更加坚信政宗是独眼神僧万海上人转世,但独眼的他遭到母亲义姬的嫌弃。把母爱全部转移到了比政宗小11个月的次子竺丸的身上。幼年的政宗受到了父亲专程请来的高僧虎哉禅师的教育,为政宗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条件,使他得以成为战国末期的名将。

继任家

❽ 谁知道这几个日本古代武将的资料!

日本战国时代至江户时代初期(中国明朝嘉靖,万历年间)

介绍
服部半藏(Hattori hanzou masanari,1542-1596),日本战国时代至江户时代初期时德川氏麾下的武士一族。「半藏」一名是服部家用来代代相传的名号。此外、历代的族长都以石见守(いわみのかみ,Iwami no Kami)世代相传,因此又称为服部石见守,服部正成,服部千军
部氏祖先原本是日本古代(6世纪中旬)豪族之一秦氏的后裔,而秦氏则是自中国吴国渡海过来的移民。秦氏不但传授纺织技术给日本人,更在日本各地展开「新乐」公演,令日本人大开眼界。所谓「新乐」,是3世纪末到4世纪初,在中国非常发达的一种大众艺能,内容包含歌舞、杂技、力技、魔术、偶人剧、口技,以及训练犬、猴子、鸟等小动物表演节目的大众娱乐。据说是融合西藏艺能与中国艺能的新型技艺。秦氏集团当时主要在中国南部都市与寺庙巡回演出,日后组织逐渐膨胀,分散到中国各地。其中之二、三个乐团,为了寻求新天地,渡海到日本来。日本和服的传统称呼是「吴服」,语源正是取自秦氏出身的吴国。
服部氏是秦氏集团分组之一。至于何时移居伊贺?年代不大清楚。服部氏一族如何将「新乐」技能钻研演绎成兵法忍术?也没有详细史料可追本究源。总之,服部一族于16世纪上旬离开老家,归依三河大名松平清康(德川家康祖父),世代成为松平家家臣。作为德川的家臣、服部半藏率领伊贺忍者建立了不少战功。所以人们都畏惧地称他为“鬼半藏”。而从此德川家的忍者部队的首领也以继承‘半藏’这个称号为荣耀。不过正成的两个儿子却都是悲剧型人物:长子服部正就因为自私自利和愚蠢而激起部下忍者集体叛乱(这是极为罕见的),后被德川家康贬为平民。后来为了重振家道,正就参加了1615年德川家康进攻丰臣秀赖的“大阪夏季战役”,在战斗中阵亡。次子服部正重也因为妻子娘家涉嫌叛乱而遭到株连,遭到流放的处罚,最后穷困潦倒的客死异乡。
服部氏於第2代的服部半藏正成时仕奉於德川家康以旗本的职位领有8000石俸禄。家康将召募自伊贺地方的武士编成伊贺同心军团后交予服部指挥。一般若没有特别说明,服部半藏指的就是第二代的服部正成,乃德川十六将之一,又号称「鬼半藏」。
半藏麾下的伊贺同心兵士中有不少是伊贺忍者、因此流传至后世的印象中,服部半藏之名代表著德川氏有名的忍者军团。
服部半藏家是出自伊贺国的豪族,祖先姓秦,而秦氏也确实是从中国古代吴国的移民。
服部正成之父服部半三保长为第一代,原仕奉足利义晴,离开伊贺后到了三河国仕奉松平氏,相继侍奉了松平清康、广忠、家康 三代。他也被认为是一名忍者,但真实的情形已无法考究。
保长的长子服部正成继承了半藏(半三)一名,开始通称服部半藏。正成有「鬼半藏」的称呼,被视为杰出的猛将,在仕奉德川家康时屡立战功。
正成虽被视为忍者但是以武士的身份立功、后世记载他的事迹多是率领忍者众进行放火等秘密活动。桶狭间合战后,德川家康出兵进攻今川家领地。在进攻三河国西郡宇土城一战中, 正成率伊贺忍者六、七十人潜入城中,为落城立下首功。
永禄十二年(1569) 正月的挂川城攻战中,又协助本多重次落城。
元龟三年(1572)十二月,在三方原合战中再此立下大功,并得到家康的重赏。
天正七年(1579)9月,家康的长子松平信康被迫在二吴城切腹。已经被任命为天方山城守的服部半藏担当了信康的介错。但是半藏整个过程都伏地大哭,连刀都不能举起。忠义令人感动。此外在本能寺之变时,因为在伊贺拥有地缘和人脉的关系,服部顺利地将家康经伊贺护送回三河,而立下大功。这一次归程被家康称为“生涯第一艰难之旅”。一路都是半藏先行探路,再护送家康通过。家康回到三河后,为表彰半藏的功绩,赐给其远江八千石的领地。小田原之战后,家康移封关东,随行的半藏此时下属伊贺众已达二百馀人。
庆长元年(1596)12月,半藏去世。并被安葬于安养院,这是当年半藏为少主松平信康建立的供奉寺院(后来改称西念寺),这也是对其一生忠义的认可。
此后,家康开始将天正伊贺之乱中流离失散的伊贺忍者集合起来,组成伊贺同心军团,交予正成统领。家康搬至江戸城时,半藏负责江戸城西门的警备、因此这个西门到现在都还有半藏门的称呼。
正成的长男,服部正就在父亲死后、继续领导伊贺同心200人、同样与父亲有半藏和石见守的称呼。然而正就一掌有指挥权后就引来部下的不服,从此正就被废了兵权、改封领地,服部半藏一名看起来似乎只继承了三代、不过,正就的妻子是桑名藩主松平定胜的姐姐,他的儿子・服部源右卫门正辰也因而得以仕奉於桑名松平家。此外,正成长男的次子・服部半藏正重也被松平家任为家老一职。
之后服部半藏之名传至第十二代时由廿一岁的服部半藏正义继承,他成为桑名藩松平定敬的家老,曾经参与鸟羽伏见之战。

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国王。官至正一位太政大臣。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的正室之子(长子为阿久所生),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发迹于三河地方的一个土豪,在战国时代逐渐上升为战国大名,到松平广忠这一代时,松平氏已经是西三河的大豪族。但其被夹在势力较强的两个大名尾张的织田氏和骏河的今川氏之间,地位很不巩固。
[编辑本段]经历
1547年松平广忠与尾张的织田信秀作战,为请骏河的今川义元援助,将六岁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质,但中途被田原的户田氏(户田康光)所夺,与天野三之助.阿部德千代同被送往织田氏的热田,监护在热田有两年之久(一说被扣在那古野)。在此期间,其父广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杀。1549年担任今川军师的太原雪斋指挥七千大军攻陷三河的要冲安祥城并掳获了守将织田信广,雪斋遂跟织田信秀交涉,成功以信广交换被劫走的松平竹千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便返回冈崎,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质。八岁至十九岁这十二年间,德川家康作为人质住在骏河。
1560年桶狭间之战,织田氏大败今川氏,今川义元阵亡。从此德川家康摆脱今川氏而独立,1562年与织田信长结成同盟,开始全力经营三河。由于竹之内波太郎等人的支持以及各寺院的煽动,激起了1563年三河国全境的一向宗起义。经过他近半年的征战,最终用攻心的方法瓦解了起义,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地。
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织田信长进入京都,迈出了统一全国的第一步。这时已在三河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德川家康开始采取东进政策。1570年他联合织田信长在姊川打败浅井氏、朝仓氏,史称“姊川之战”,此后率军攻克远江的曳马野,并将治所迁往曳马野(迁移居城时已改名滨松)。但这时武田信玄也想夺取全国政权,为扫清进军道路上的障碍,屡次出兵远江和三河。
1572年10月,武田信玄倾甲、信、骏三国之兵三万五千人意图进军京都,但途径德川家康的三河国。德川家康闻讯率自己所部五千人及织田信长援军三千余迎战于三方原。此战便被称为“三方原合战”。由于双方兵力悬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一筹,结果德川、织田联军大败,织田援将·平手凡秀战死。此战德川家死伤一千六百余人,其部下分四批陆续扮成德川家康吸引了信玄军兵力,德川家康本人遂逃回滨松。此役德川家康虽然打了败仗,但武田信玄却十分佩服德川军的勇猛顽强。武田信玄的猛将马场信房(又称马场信春)事后对信玄说:“看了三河军的尸体,面朝我军倒下的都是脸朝下,面向滨松倒下的都是脸朝上,这说明这些士兵都是向前冲杀时战死的,因想逃跑而被处斩的一个也没有。”据说德川家康就是经过此役而取得了“海道一雄”的名声。

此后德川家康一面与武田氏对抗,一面加强领内建设。1575年5月,武田信玄死后继承了武田家的武田胜赖率一万五千人攻打奥平信昌率五百人驻守的长筱,德川氏联合意欲一口气扫平武田氏的织田氏于“长筱之役”大破武田胜赖,1581年陷远江的高天神城,把武田氏驱逐出远江。翌年随织田氏灭掉武田氏,领有骏河。
1582年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信长一死,围绕政权落入谁手的问题各大名之间展开了激烈斗争。本能寺之变时德川家康正在堺市(又称“堺港”),因急取近道需经伊势返回三河,期间由服部半藏、茶屋四郎次郎等护送平安回到三河,才免遭危难。
德川家康返回冈崎后,发现中央的实权已被丰臣秀吉夺去。为了积蓄实力准备将来与丰臣秀吉分庭抗礼,他更加坚定了东进的决心。不久发兵占领了甲斐,同时把手伸进了信州。至1583年前后,德川家康已先后把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南信浓五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当时东海道地区兵农分离进行得很缓慢,还没有像大内氏和北条氏那样形成大名的城下町,家臣和自己的封地还紧密地联在一起,因此要控制家臣必须牢牢地控制住土地。鉴于这种情况,德川家康当时对所属家臣一律采取给予封地的形式,通过土地这个纽带来控制家臣。
这一时期德川家康也很重视发展领内的工商业。早在三河国时他就把三河的小山新市作为“乐市”,免除各种税役。迁入滨松后,他又整顿了各种工商业团体。征服甲斐后,统一了通过甲斐全境的度量衡,招揽外地商人到三河、远江进行贸易。通过这些措施,德川家康不仅稳定了对新领地的控制,而且增强了经济实力。
此后丰臣秀吉步步推进国内的统一,不久当上了关白和太政大臣,名副其实地掌握了全国政权。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也很自然地变成了近似于主从关系的一种关系。
丰臣秀吉征伐九州时,德川家康未被征调,摆脱了一次巨大的消耗。但1590年征伐小田原时他参加了战斗。北条氏灭亡后,德川家康被封于关八州,年贡260万石。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离开五国迁往江户(现东京),从此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经营关东。
首先,采取新办法配置家臣。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户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辖地和封地在一万石以下的下级家臣。万石以上的高级家臣配置得尽量远些,分布的密度是关东的西南部略稀,东部与敌对性大名接壤的边境地带较密。显然,这样配置是一种临战体制。而且他在进入关东的同时,便决定将封地换算成产量发给家臣。这些措施对进一步控制家臣,巩固关东新领地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德川家康为了调整农村中的租佃关系,稳定新领地的秩序,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检地。其具体办法是,在土地登记册上,在隶属农民登记人姓名的右上方标上人名肩书,表明该人耕种的土地其领有权是属于哪个名主的。这样做,是既承认身为领主的名主的土地领有权,使其负担交缴年贡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承认租佃者尚不稳定的耕作权。这种措施对治理关东这种比较落后的地区是得策的。
最后,德川家康也十分注意发展领内的工商业。为了解决陆路运输和吸引外地商人来江户经商,从江户和周围农村征调人夫建立了道中云马役。为了解决水路交通问题,组织人力挖掘沟渠,使船舶可以直接停靠江户城下。又指定专人管理领内的度量衡;委托从旧领地跟来的土豪式商人发展江户的市区建设和对工商业进行管理;1592年以后,铸造了号称武藏小判的一两金币,以促进货币流通。随着江户建设的步步进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外地商人纷纷来到江户。德川家康对关东的建设,为他后来夺取全国政权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援和巩固的根据地。
1598年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是五大老的首领。1600年,他进攻上杉景胜。接着于当年9月的关原之战打败石田三成,掌握了全国政权。1603年2月,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右大臣、源氏的长者(即源氏的族长、家主)。同年,他在江户开设幕府。1605年,把大将军职让给了儿子秀忠,退居骏府城,但作为大御所仍然掌握着军政实权。1615年5月大坂(今大阪)之役,灭掉丰臣秀赖,实现了所谓的“元和偃武”。1616年3月,出任太政大臣,并向明朝皇帝称藩,被明皇帝册封为“日本国王”。4月17日死于骏府城,终年73岁,葬于久能山。翌年,追谥正一位,受东照大权现的敕号,后改葬日光山。

织田信长(1534年5月12日-1582年6月2日)是活耀於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织田为其苗字,族姓则有三说: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一般认为忌部说可能性较高。幼名吉法师,出生於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岩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编辑本段]【略历】
1534年出生。父亲死后、历经与同母所生之弟的织田信行的家督之争,胜利后成为织田家的主君。于击破周边敌对势力的今川家与斋藤家之后,立足利义昭为将军并完成上洛(京都)。之后义昭与信长为敌,并下令给武田家、朝仓家、比睿山延历寺、石山本愿寺等,组成了反信长包围网。信长突破包围网后,迈向天下布武之路,推行如乐市乐座、土地调查等革新政策。后因家臣明智光秀的谋反(本能寺之变)而自杀。
否定既存的权威与势力(朝廷、佛教等),选用人材不在意其家世出身,透过活用新兵器如火绳枪将战国时代导向终结之路。由于秀吉的情报操作加上信长本人亦曾自称魔王(第六天魔王),最早织田信长被称为“第六天魔王”是在元龟三年(1572),当时武田信玄正要上京,信玄写了封信给信长,并署名“天台座主沙门信玄”,而信长给信玄的回信书就署名“第六天魔王信长”。大概可以看出信长和信玄之间彼此挑衅的味道很重 对信玄等人而言,死后可以成佛 但对信长而言,只有现在看的到的才是真实的,信长并不认同死后悟道的想法 这大概就是信长当时以“第六天魔王”自称的原因吧,信长本身亦存在为人所惧的部分。

丰臣秀吉(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 Toyotomi Hideyoshi)
(1536-1598)
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是继室町幕府之后,完成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时代大名。为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法名国泰佑松院殿霊山俊龙大居士。《明史》里称作平秀吉。

明智光秀
あけち みつひで(1528-1582)
[编辑本段]【一、冷峻的指挥官】
日本战国名将。织田信长重要将领,全称明智十兵卫光秀。,
官职: 征夷大将军、近畿管领、日向守、丹波守护
上图为日本光荣游戏《战国无双2》中的明智光秀
关于他的身事在历史颇有争论,一般说法是《明智军记》里说明智家是美浓豪族土歧家的分支,属于武田氏一派的子孙,由于明智光秀的父亲明智光纲早亡,他是寄养在叔父明智光安的城里长大的,另外,明智光秀还是织田信长的妻舅,原因是因为明智光秀的叔父明智光安把三女儿嫁给了织田信长的岳父斋藤道三。(注,该说法在历史上不被承认。美浓确实有个名为明智庄的庄园,但史料中却毫无任何有关明智家存在的证明。另外,《明智军记》写明智光秀游历的很多名城在当时还未建成,而那些提到的诸侯又早已死去。)
长大后的明智光秀出仕了斋藤家,此后不久,斋藤道三遭到其子斋藤义龙的攻杀,斋藤道三在长良战死后,斋藤家的新当主斋藤义龙立刻对亲近斋藤道三的明智家发动进攻,明智家被灭亡,明智光秀被迫逃亡到越前,出仕越前朝仓家。
也许是不满意朝仓家,永禄十一年(1568)七月,明智光秀再度出走,就在这时,他遇到了被三好三人众和松永久秀赶出京都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的弟弟足利义昭,足利义昭此刻正前往越前朝仓家,他希望能够借助朝仓家的力量夺回征夷大将军职位,但是,朝仓家以实力不足的理由,拒绝了他的要求,无奈的足利义昭只好准备再去上杉家,武田家寻求帮助,就这样,为伸张大义的明智光秀跟随了足利义昭。
在寻求上杉家和武田家的帮助失败后,足利义昭一行人最后来到了尾张的织田家,最后,在明智光秀的说服下,织田信长终于同意帮助义昭上京夺回征夷大将军职位,由于明智光秀出色的才能,织田信长请求足利义昭让明智光秀以足利家臣的身份仕于织田家,这在“忠臣不仕二主”的道德观上看来,这种情况确实异常,但是,在名份上看来,足利义昭是未来的征夷大将军,那么织田信长也就是义昭臣子,而且,足利义昭此刻急需信长的帮助,所以,足利义昭很爽快的答应了。

姓名: 岛津义弘 1535 -- 1619
别名: 兵库头,忠平,又四郎,义珍.
道号:维新斋.
官位: 不详.
身份:岛津贵久次男.
传:率领勇猛的萨摩军团,辅助父贵久,兄岛津义久统一九州,人称"鬼岛津"的名将.
1554年,大隅岩剑城攻城战,首次上阵.
1572年,木岐原之战,以少数兵力击破伊东军. 耳川之战,水俣城之战,居功至伟.
1587年,岛津家降服丰臣家后继任家督.
关原会战中从属西军.西军败阵时,义弘血战逃脱.战后,德川家臣井伊直政极力求情, 得以免罪.
岛津义弘
说到萨摩岛津家,大家反应出来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岛津家义久这四兄弟,能够出色的发挥兄弟们的能力,保持家中始终的团结,是岛津家九州制霸过程中最不可缺的一个条件。这兄弟四人的能力,在历史上的评价也都很高。
四人中人气最旺者,当属老二岛津义弘。
人称“鬼石曼子”,“鬼岛津”的岛津义弘,是岛津一门中最出色的战将。(俺是认为家久略强啦)义弘性格坚强,遇事能冷静分析、处惊不乱,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是在家中无人能比的,这一切都注定了义弘日后将成为九州乃至全国的头号名将。
在光荣的信长野望系列游戏中,义弘的统率始终高居前五位,且兵科数值也是比例最好的,义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认证。(比起加藤清正,立花宗茂等后期名将处境好多了)可能有人会问:冲田咀合战,户次川合战这几次关系到岛津家命运的战役都是四男家久指挥的,义弘凭什么排在家久之前呢?
答案其实是很简单的,义弘生涯中的三大场战役,决定了义弘九州第一名将的命运。
众所周知,义弘的成名之战,是与日向伊东家的木崎原合战中,仅以不到五百兵的少数兵力,基本上无人伤亡的战绩大胜,这在日本合战史上都是罕见的。(所以木崎原合战也被安了个“九州桶狭间”的名誉)伊东家的将领,在游戏中看起来一个个都像面人般,其实不然,伊东家与岛津家两家多年来一直为日向良港油津的争夺而反复争斗着。(这也就创下了个日本史上城池争夺的最高记录:一共一百四十年的沃肥城争夺史)第一代争斗是伊东家第一位名君伊东佑国挑起(由于沃肥城拥有九州最繁华的几座城下町),手势高达一万八千的精兵攻打当时岛津藩名将——即沃肥城的修建者新纳忠续所守的沃肥城,在强攻十七日不落后,岛津军八千援军开到,里应外合,大败伊东军,佑国也在战役中战死。
接着是从一四八五年到一五六七年这段时间内,沃肥城五易其主,可见争夺之激烈。一五六八年,伊东佑国的孙子义佑经过三十一日的苦战夺回沃肥城,为伊东家迎来史上的最高峰奠定基础,这时候,伊东家领有日向全境,大耦北部等四十八城近四十五万石的领地。
但是,伊东家的这段高峰仅仅保持了五年不到,就因元龟三年(一五七二年)的木崎原之战中而再也无力与岛津家抗衡了,而这场大战就是义弘一手领导的,从此,义弘名声大振,成为南九州地区无人不知的猛将。
义弘生涯中的第二场大战役,是在侵略朝鲜之时的“泗川合战”。万历二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夜,明军领董一平率中路明军两万六千名攻打泗川城。日军两万人分守内外二城。二十八日夜,明先锋李宁率一千人攻破外城,战死。是夜,董一平全歼外城守军,击毙日军大将相良丰赖,主将川上忠实身负重伤,率领一百余人逃进内城。义弘率残部万余人据险死守待援。十月一日,明军于内城墙外百米架炮猛轰,城门告破。明军总攻即将开始,义弘正准备敢死队突围逃跑,不料明军后部弹药失火爆炸,军心动摇。明军以为后路被日军偷袭,纷纷逃窜。义弘见机出城掩杀,明军大败。(因为此战,岛津义弘名声大振,在日本国内被捧上了天,称为“鬼石曼子”,其实说穿了,这位仁兄的胜利秘诀只有一条——运气好。 )
第三场大战役关原之战是义弘生涯中最危险的一仗,手下多员名将战死(长寿院盛淳,岛津丰久,肝付兼护,川上忠坚等),自己也险些失去性命,不过这一仗倒是为义弘一生的征战划下了完美的句号。
众所周知,秀吉以不会“节约”萨摩隼人而出名(一生对岛津家都无比刻薄,岁久和家久之死便是秀吉打压岛津家的最好证据,但到头来忠于自己的还只有岛津家),在侵朝战争的最后一战,也就是退却之战中将接应殿后的重任交给了俺们萨摩隼人,这就是萨摩军的悲剧——露梁海战。萨军面对明朝和朝鲜水军联军(主帅明军水军统帅陈璘,副帅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其中明军是主力),损失惨重,绝对伤亡人数在一万人以上,从此元气大伤,此后十多年都没能恢复过来。
关原之战中,义弘像是赶集般领出了一千多军,赶赴战场,其本人就在这一仗中没有抱下生还的打算。
由于战前石田三成军不援救岛津丰久队,义弘在大战的开始一直都抱观望态度,直到西军总败退的时候,义弘才勇敢的站了出来。布下锋矢阵,突破德川军本阵,将不可一世的本多,松平,井伊部蹴散后退却,面对如山似海般的追军,义弘仍然能保持相当冷静的头脑,冷静的决定了有秩序的退却行动。当然,侄子丰久和军师长寿院盛淳都充当了替死鬼的角色,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义弘的军师长寿院盛淳。
盛淳在岛津家实际军事上的地位,甚至还超过宿将山田越前守有信,新纳武藏忠元等。秀吉曾许新纳忠元十万石的大名身份,遭到忠元拒绝;十万石请盛淳作自己的幕僚,(甚至高过黑田官兵卫)也遭到娩绝;无奈之下秀吉终于拉到了伊集院父子,许以七万石领地。最后,盛淳在关原之战中身披秀吉赏赐给义弘的盔甲,仅以十骑之力挡住了德川追军连续三次的突击后壮烈战死,为岛津家留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无论如何,率领仅仅一千军在关原合战这样的大战中殿军而成功退却,使得义弘的名望,人气达到顶峰,就连仅以三千军守卫上田城牵制住秀忠大军的真田昌幸父子都无法与之相抗衡。
晚年的义弘,醉心于佛学,不问世事。其激流勇退的作法,在世人心目中留下了“名君”的形象。
或许,与大多数战死沙场的名将相比,义弘的人生是完美的吧!

❾ 日本战国时期的舍奸是什么意思

舍奸是日本战国时代九州大名岛津家的战法。

❿ 关原合战中九州名将岛津义弘何如脱离战阵

关原合战中,由于战前石田三成军不援救岛津丰久队,义弘在大战的开始一直都抱观望态度,直到西军总败退的时候,义弘才勇敢的站了出来。布下锋矢阵,发动突围(敌中突破),突破德川军本阵。将不可一世的本多,松平,井伊部蹴散后退却,面对如山似海般的追军,义弘仍然能保持相当冷静的头脑,冷静的决定了有秩序的退却行动。岛津义弘突破东军优势兵力包围,当然侄子丰久和军师长寿院盛淳都充当了替死鬼的角色。 另外,萨摩兵一向的英勇善战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阅读全文

与长寿院盛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寿花上什么肥易开花 浏览:255
48小时核酸要体检多久 浏览:519
离婚的时候怎么跟父母说 浏览:161
长寿三一星 浏览:783
养老院与老年大学合作项目 浏览:438
养老保险变更通知单 浏览:477
孝顺的的半边 浏览:701
体检报告口腔科正常怎么填写 浏览:76
重阳节出身的人好不好 浏览:91
老年人营养健康问题有哪些 浏览:181
染色体检查和基因检测有什么不同 浏览:788
老年人出游的特点 浏览:955
父母骂已结婚女婿怎么办 浏览:455
父母和我意见不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浏览:409
父母想生二胎该怎么回答 浏览:964
老年人拍照片怎么摆姿势好看 浏览:368
父母户籍不在同一个省怎么办 浏览:637
体检报告齿列的义齿什么意思 浏览:90
室内适合老年人的活动有哪些项目 浏览:330
柏树敬老院电话 浏览: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