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二生肖的来历是什么
1、生肖的由来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关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反映,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陔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参见清·赵翼《陔余丛考》)。有的学者甚至持生肖外来说的观点,认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伦传入中国的,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讲" 十二肖象于巴比伦、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无出于西纪后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汉时西域诸国,仿巴比伦之十二宫而制定之,再向四周传播者也 。"认为生肖为中东地区居民模仿巴比伦黄道十二宫而制定,其传入中国的时间,当在汉武帝通西域之时。以上观点见仁见智,作者不敢主观判断是非,但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证明,生肖的确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民动物崇拜、图腾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学的结晶。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竹简,进一步证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已存在 。出土竹简的《日书》甲种有一章标题为《盗者》,其内容为占卜盗者相貌特征,其中记载 有:"子,鼠也,盗者兑口希须,……丑,牛也,盗者大鼻长颈,……寅,虎也,盗者状,希须 ,面有黑焉。卯,兔也,盗者大面头。辰,〔原文脱漏〕盗者男子,青赤色……已,虫也 ,盗者长而黑蛇目。午,鹿也,盗者长颈小哘,其身不全。……未,马也,盗者长须耳。申,环也,盗者圆面……"
《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说法完全一致的是东汉王充的记载,王充《论衡·物势》载: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 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已,蛇也。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动物谈到了十一种,唯独缺了辰龙。该书《言毒篇》说: "辰为龙,已为蛇。辰、已之位在东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齐了,且与现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属完全相同,这的确算是古文献中关于生肖的较早的最完备的记载。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齐书·五行志》中已经有具体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称属某种动物的记载。南朝·陈·诗人沈炯,曾创作了一首十二属相诗,其言曰: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
狗其怀物外,猪蠡窅悠哉。"
这首十二属相诗明显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动物的顺序写成的,说明当时十二生肖已为人们所十分熟悉。
从以上文献记载可以明确生肖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依据生肖外来说的观点,生肖是汉代由中东传入中国,与佛教传入时间差不多,我们从以上文献中已证明早在春秋时期我国便有有关生肖的记载(《日书》、《诗经》),说明生肖的产生以及生肖与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汉以前就产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一种古老文化。那么生肖的由来究竟是怎样的呢?古人为什么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呢?这个问题历来受到学者的关注,做出了种种解释。
部分学者认为生肖起源于原始时代的动物崇拜,中国科技大学张秉伦先生便持这一观点。他认为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认识自然能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对与自已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产生一种依赖感(如马、羊、牛、鸡、犬等),对危害自身安全的动物产生一种恐 惧感(如虎、蛇),对一些超过人类的动物器官功能产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觉等),导致产生对动物的崇拜。十二种生肖动物便是人们在动物崇拜的原始信仰影响下产生的用来纪年、纪月的兽历。
原始人的动物崇拜还表现在傩舞等原始舞蹈上,傩大约产生于周代前后,大傩仪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兽。驱傩舞蹈选中十二兽,是原始人对动物崇敬心理的表现。大傩仪式上选中的十二兽(或十二神)是为照应一年十二个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驱除四方疫鬼,照应十二个方位的。对十二个方位的照应当然牵涉到十二支,于是与十二生肖挂钩,在驱傩仪式中的十二属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场。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兽、十二生肖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共同的来源都是原始动物崇拜。
民族学家刘尧汉先生认为十二生肖与彝族"十二兽"纪日及"十月历"法有关。居住于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有以十二兽纪日的历法,他们以十二种动物纪日,今日为鼠日,明日为牛日,以此类推三轮为一个月,计三十六天,一个月三十六天,一年便为十个月,这就是后来的"十月历"法。刘尧汉先生认为以十二属相纪日的十月历法产生于夏禹时代,(参见刘尧汉著《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与原始的图腾崇拜有关,汉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历法"的影响,彝族十二兽历后来发展为十二生肖。生肖的渊源,必然要将生肖与天干地支联系在一起。近代在安阳殷墟出土的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干支表,说明在殷商时代干支纪日已娴熟自如。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支的功能逐渐多样化,它作为充当时间单位的标号,一方面扩大了,用于纪年;一方面缩小了,用于纪时(一日的十二个时辰)。根据历史记载及研究证明,生肖是继"干支纪年法"创立后才出现的 ,十二种动物是对十二地支的一一对应,以动物作地支标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属的动物,由此以十二种动物用来纪年、纪日和计算每一个人的属相。从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很久以来有学者发现十二支的古字里隐含着生肖的信息,他们将十二支与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较,发现十二支的古字形与十二种动物有一些联系。细致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确有大同小异之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即讲到"已"字为蛇的象形,同样的还有"亥"、"豕"。近人还考证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与生肖字有相近之处,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动物的象形字,由于十二支子丑寅卯容易记混,民间便用十二种动物代替,以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成为纪年的符号系统。虽然以上猜想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细想一下便可以作出判断,十二支不可能是十二种动物的象形字,因为前面已经讲到十二支在殷商时已娴熟使用,而生肖是春秋时期才产生的,二者是不同源的。倘若在造字之时,地支便与生肖有关的话,生肖岂不是与地支同时产生了吗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肖的产生晚于十二地支,但与十二地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肖是对十二地支的附会,至于选择了十二种动物作为代替十二地支的符号,又源于古人的动物崇拜心理。
2、生肖的选择与排列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测的。在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它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因此这六畜成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它们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为人们所厌恶、忌讳,却依赖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中的"灵物"。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龙的位置。从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动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义,人们所选择的动物都是出于不同的角度,并带有一定意义。
那么这十二种动物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呢?前面说到,生肖产生于远古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氛围之中,人们仅是用动物来借代序数符号与地支相配,为什么选择这十二种动物,谁先谁后,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并没有定论,由于生肖是产生于远古的古老文化,因时间的久远人们已将排列的初衷丢失了,今人的传说故事等只是对它的附会,只能依赖于传说和想象。关于生肖排列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解释。
一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生肖排列。汉族民间故事说:当年轩辕黄帝要选十二动物担任宫廷卫士,猫托老鼠报名,老鼠给忘了,结果猫没有选上,从此与鼠结下冤家。大象也来参赛,被老鼠钻进鼻子,给赶跑了,其余的动物,原本推牛为首,老鼠却窜到牛背上,猪也跟着起哄 ,于是老鼠排第一,猪排最后。虎和龙不服,被封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后面。兔子又不服,和龙赛跑,结果排在了龙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气之下咬了兔子,为此被罚在了倒数第二。蛇、马、羊、猴、鸡也经过一番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后形成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的顺序。传说故事虽不是对问题的科学解释 ,但它却体现了人们希望对十二生肖的选择做出解释的愿望。
二是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黑天苟地,混沌一片,鼠,时近夜半之际出来活动,将天地间的混沌状态咬出缝隙,"鼠咬天开",所以子属鼠。天开之后,接着要辟地,"地辟于丑",牛耕田,该是辟地之物,所以以丑属牛。寅时是人出生之时,有生必有死,置人于死地莫过于猛虎,寅,又有敬畏之义,所以寅属虎。 卯时,为日出之象,太阳本应离卦,离卦象火,内中所含阴爻,为太阳即月亮之精玉 兔,这样,卯便属兔了。辰,三月的卦象,此时正值群龙行雨的时节。辰自然就属了龙。已 ,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时,春草茂盛,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鱼儿得水一般。另外,已时为上午,这时候蛇正归洞,因此,已属蛇。午,下午之时,阳气达到极端,阴气正在萌生。马这种动物,驰骋奔跑,四蹄腾空,但又不时踏地。腾空为阳,踏地为阴,马在阴阳之间跃进, 所以成了午的属相。羊,午后吃草为最佳时辰,容易上膘,此时为未时,故未属羊。未之后申时,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时辰,并且猴子喜欢在此时伸臂跳跃,故而猴配申。酉为月亮出 现之时,月亮属水,应着坎卦。坎卦,其上下阴爻,而中间的阳爻代表太阳金乌之精。因 此,酉属鸡。夜幕降临,是为戌时。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与之结为戌狗。接着亥时到, 天地间又浸入混沌一片的状态,如同果实包裹着果核那样,亥时夜里覆盖着世间万物。猪是只知道吃的混混沌沌的生物,故此猪成了亥的属相。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持此观点。
三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 ,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其后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龙, 五趾(奇);蛇,无趾(同偶);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鸡,四趾(偶) ;狗,五趾(奇);猪,四趾(偶)。持这种说法的是宋人洪巽,明代学者郎瑛在其基础上进行 了归类,在其所著的《七修类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别阴阳当看足趾数目。鼠前是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的前半部分为昨夜之阴,后半部 分为今日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牛、羊、猪蹄分,鸡四爪,再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应合偶数,属阴,占了六项地支。虎五爪,猴、狗也五爪,马蹄圆而不分,六者均为奇数,属阳,连同属阳的鼠,占了另外六项地支。郎瑛的归类法,是借洪巽的分类法, 二者大同小异。
以上三种解释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生肖的排列,民间有关生肖动物排列的传说故事非常丰富,这些传说故事的流传一方面丰富了生肖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生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十二种生肖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将其纳入中国人五行信仰的观念之中,目的是将属相与人生仪礼相关连,将阴阳、五行与生肖对应起来,从而解释其它有关的人生文化现象。
3、中国人的生肖信仰
生肖本是用于纪年的一套符号,是古代天文历法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了普遍被人们认同的生肖历法。中国古代哲学观是"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为宇宙之本",认为阴阳五行决定了世间万物的生存与发展,他们认为,日月是阴阳之源,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万物之本,合为七曜〖ZW(〗日、月、星称为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为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主宰一切,而十二生肖分置于天,以纪十二辰,以七曜统之,因此十二生肖便被阴阳五行观念所浸染,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自生肖观念在民间出现以后,它随着算命术的盛行在民间流传不衰,民间迷信认为,五行中的每一种要素都是相互制约的,对人的一生会产生重大影响。人们可以利用不同的五行要素来协调,使自已的生活及所从事的工作能顺心如意。民间把生肖动物列为阴阳两类,与五行相对应,从而生成一套生肖决定命运的算命术。同时民间还认为生肖属相与人的性格也有着某种关系,即使同一属相的人,由于出生的时辰不同,性格、命运也会各异。
生肖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本命年的观念。汉民族的本命年是按照十二生肖循环往复推出来的,它与十二生肖紧密相连。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12年,人们就要遇到自已的本命年,这样依次推出,人生本命年为12岁、24岁、36岁、48岁、60岁……。民间认为本命年为凶年,需要趋吉避凶,消灾免祸。汉族北方各地每到本命年时,不论大人小孩都要买红腰带系上,称为"扎红",小孩还要穿红背心、红裤衩,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这种习俗到今天仍在各地流行,每逢春节,市场上到处有出售"吉祥带""吉祥结"的红黄绸带,本命年的人们将之系在腰间、手腕上,这样便可禳解灾祸、化凶为吉。我国许多民族都很重视老人的60岁生日,称为"花甲",花甲为一生中第6个本命年,也是干支纪年的一个轮回,须好好庆祝,以此寄托人们企求长寿、健康、吉祥的愿望。
道教是在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创始于东汉时期,流传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以阴阳五行为其核心教义,在阴阳五行观念的作用下,道教与天干、地支、十二生肖等产生了天然的亲近关系。北京著名的道观白云观中有元辰殿,元辰殿又名"六十甲子殿",为信徒向本命元辰之神祈福的殿堂。本人出生年称为本命元辰,旧时习俗礼拜本命元辰之星宿神 ,祈求吉祥如意,名为"顺星"。元辰殿即是礼拜本命元辰星宿神的地方,殿内现存有六十甲子神像,他们分别为: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乙丑太岁陈材大将军、丙寅太岁耿章大将军、丁卯太岁沈兴大将军、戊辰太岁赵达大将军、已巳太岁郭灿大将军、庚午太岁王济大将军、辛未太岁李素大将军、壬申太岁刘旺大将军、癸酉太岁康志大将军、甲戍太岁施广大将军、乙亥太岁任保大将军、丙子太岁郭嘉大将军、丁丑太岁汪文大将军、戊寅太岁鲁先大将军、已卯太岁龙仲大将军、庚辰太岁董德大将军、辛巳太岁郑但大将军、壬午太岁陆明大将军、癸 未太岁魏仁大将军、甲申太岁方章大将军、乙酉太岁蒋崇大将军、丙戍太岁白敏大将军、丁亥太岁封济大将军、戊子太岁邹铛大将军、已丑太岁傅佑大将军、庚寅太岁邬桓大将军、辛卯太岁范宁大将军、壬辰太岁彭泰大将军、癸巳太岁徐单大将军、甲午太岁章词大将军、乙未太岁杨仙大将军、丙申太岁管仲大将军、丁酉太岁唐查大将军、戊戍太岁姜武大将军、已亥太岁谢太大将军、庚子太岁卢秘大将军、辛丑太岁杨信大将军、壬寅太岁贺谔大将军、癸 卯太岁皮时大将军、甲辰太岁李诚大将军、乙巳太岁吴遂大将军、丙午太岁文哲大将军、丁未太岁缪丙大将军、戊申太岁徐浩大将军、已酉太岁程宝大将军、庚戍太岁儿秘大将军、辛亥太岁叶坚大将军、壬子太岁丘德大将军、癸丑太岁朱得大将军、甲寅太岁张朝大将军、已 卯太岁万清大将军、丙辰太岁辛亚大将军、丁巳太岁杨彦大将军、戊午太岁黎卿大将军、已未太岁傅赏将军、庚申太岁毛梓大将军、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壬戍太岁洪充大将军、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以甲子年为首,六十年内不同年份出生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已的本命神 。
按照道教教义,修真炼性须致力于本命元辰,除去杂念私心,方能长寿永生。礼拜本命之辰 ,成为一种习俗流传至今,每年正月初七、初八,北京人到白云观元辰殿"祭星",向各自的本命星辰烧香礼拜,祈求一年平安,即"顺星",意思是即使碰到不顺利的年份,通过祈祷得至本命神的保护也可转为顺利。其殿中供的以上六十位本命神,均为重彩泥塑,且都是座像,吸收了各自相关生肖的动物形象。六十神像的姓名有的为历史真有的人物,形象则带有明显的生肖标志,如:甲子太岁金岁金辨大将军,鼠相,持桃。
从道教有关本命神、六十甲子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生肖信仰与道教相互溶合的关系,道教信奉老子的"道",认为"道"无所不在,是一切的开始,天地万物都是由它化生主宰的, 生命自然不例外,生肖与天干地支相配而形成六十甲子的观念是生肖与道教信仰相溶合的表现,人们祭拜本命元辰之神,是为了祈求神灵的保佑,平安如意。从这里可以看出生肖已成为主宰人生命的因素,成为生命信仰的一部分。
4、各民族的十二生肖
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生肖不是汉民族的专利,许多少数民族都使用十二生肖纪年。首先我们来看看各民族十二生肖对照表。 各族十二生肖对照表 桂西彝族
十二兽:龙、凤、马、蚁、人、鸡、狗、猪、雀、牛、虎、蛇 哀牢山彝族
十二兽:虎、兔、穿山甲、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川滇黔彝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海南黎族
十二兽:鸡、狗、猪、鼠、牛、虫、兔、龙、蛇、马、羊、猴 云南傣族
十二兽:鼠、黄牛、虎、兔、大蛇、蛇、马、山羊、猴、鸡、狗、象 广西壮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蒙古族
十二兽: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新疆维吾尔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猴、鸡、狗、猪 柯尔克孜族
十二兽:鼠、牛、虎、兔、鱼、蛇、马、羊、狐狸、鸡、狗、猪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如蒙古、壮、部分彝族的十二生肖受汉族影响,与汉族基本一致。但有的民族在接收汉族生肖文化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些变异,哀牢山彝族同胞在十二生肖系列中,以穿山甲占据了龙的位置;新疆柯尔克孜族十二生肖中以鱼代龙、又以狐狸代猴;海南黎族同胞以十二生肖纪日,其次序以鸡起首,猴煞尾;生活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以黄牛代替牛,以山羊代羊,亥的属相不是猪而是象。从以上变化中大致可以看出,各民族在选择十二生肖动物时,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物种的不同,选择了最亲近的动物作为生肖动物,从而给生肖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差异。除了在生肖动物选择上的变异外,少数民族还形成各自不同的纪年、纪日方法,同时产生了许多与生肖有关的民俗。
(1)凉山彝族十二生肖
彝族通用十二兽历,也叫十二属相纪历,彝族古代史诗《勒俄特依》和彝族民间都有有关彝族十二属相(兽历)来源的传说。〖ZW(〗参见王昌富《凉山彝族礼俗》〖ZW)〗生活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其年、月、日均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纪。每一兽名各纪一年,共十二年一轮,年代及年龄的计算有一个方便的口诀:"一轮十三,二轮二十五,三轮三十七,四轮四十九,五轮六十一,六轮七十三……"以此类推。凉山彝族纪月也采用十二属相,分别以鼠月、牛月、虎月、兔月、龙月、蛇月、马月、羊月、猴月、鸡月、狗月、猪月纪一年十二个月。每月大月三十天,月小二十九天,月大月小根据上月月亮十五圆还是十六圆来确定 ,十五圆为小月二十九天,十六圆为大月三十天。不过各地所用的首月有别,有的地方以马月为首月,有的地方以羊月为首月,有的地方以猴月为首月。纪日的方法也采用十二兽,十二日为一轮,不受年月(包括闰月)的限制,无限后推,永无终止。 彝族十二属相纪历的历法还被应用到占算命运的民间巫术之中,凉山彝族民间认为人与木、火、土、铁、水五种元素关系密切,人只能与之和谐相处,才是天赋的命运。人的命运都处于五种元素与"公""母"配合而成的十种命运之中,即"木公"、"木母"、"火公"、"火母"、"土公"、"土母"、"铁公"、"铁母"、"水公"、"水母"的和谐称为" 特补特莫","特"为和谐之意,"补"为阳,"莫"为阴,认为以上十种命运是和谐的阴 阳配属。此外还将十种命运与十二属相相配,形成"纪年周期表",以六十年一轮的纪年 周期表来占算人的命运。
彝族十二属相还用于婚姻方面,彝族在择偶与订婚时极重视民族、等级等条件,除此之外,男女双方生辰是否相合也很重要,民间口诀有:"兔猪羊相随,牛蛇鸡相伴,狗马虎相合,猴龙鼠相和。"合乎上述口诀者为相合,不合也不十分严格,最忌属虎者与属鸡、羊者配,讳其"虎来吃鸡羊"。
(2)傣族十二生肖 根据张公谨先生的观点,大约在汉朝汉族的干支纪时法就逐步传入傣族地区,这种干支纪时法一直沿用至今(参见张公谨《傣族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至今仍是傣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方法与农历一样,就是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互搭配得六十甲子,以这六十个数来纪年、纪日,同时还单用十二地支纪月。大概在干支传入傣族地区后不久,汉族的十二生肖也随 之传了进来,傣族中各地十二生肖稍有不同,德宏地区与汉族完全相同,西双版纳则改"猪 "为"象",龙为"大蛇"或"蛟",稍有不同。傣族使用的十二生肖分别为鼠、牛、虎、 兔、大蛇、蛇、马、羊、猴、鸡、狗、象。
在西双版纳等地,十二生肖与地支相配,不仅用来纪年,还用来纪月和纪日,如子年鼠骨 〖ZW(〗傣历中"骨"为年,"血"为月,"皮"为日。〖ZW)〗、丑年黄牛骨、寅年虎骨;四月兔血、六月小蛇血、七月马血;申日猴皮、酉日鸡皮等等……。可见汉族农历中的十二生肖在吸收到傣历中之后 ,其使用范围比之农历更为广泛。
(3)藏族十二生肖 传统观念认为藏族的生肖纪年法是公元七世纪时由唐文成公主出嫁松赞干布带去的。藏族的生肖纪年,六十年为一甲子,藏语称"回登",为木鼠之意,藏族六十甲子便从木鼠年开始 ,相当于汉族的甲子年。藏历生肖纪年具有将阴阳、五行、肖兽融合一体的特点,因此有" 阴火兔年"、"阳土龙年"、"阳金猴年"之类的叫法。
藏历生肖纪年与阴阳、五行的具体配合与十天干有对应关系,以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已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以上五对,每对中前者为阳,后者为阴。藏历纪年虽没有明确标明天干地支,但隐含着干支的顺序。另外藏历中还以男女代替阴阳,如阴金牛年又叫女金牛年,阳水虎年,又叫男水虎年。
(4)纳西族十二生肖 纳西族是居住于云南省境内的少数民族,是古代羌人的一支。纳西族也以生肖纪日,方法独特,配以方位。他们将一年十二个月分为大月小月,每月30天,单月第一天为猴日,按猴、鸡、狗、猪、鼠、牛、虎、兔、龙、蛇、马、羊顺序,排至单月的第29天为鼠日;进入双月 ,双月第一天隔过牛日,定为虎日,再按虎、兔、龙、蛇、马、羊……顺序排下来,至双月 的最后一天,排为羊日;再进入单月,单月首日应为猴日,羊日之后恰为猴日,不需隔跃生肖了。� 纳西族择偶、添子命名都有讲究,尤其是他们的命名法中带有生肖的含义,他们将生肖属相与"巴格图"相结合来命名。"巴格"又叫"巴格图",是一种绘有方位、属年、阴阳等内容的类似八卦的图谱(如下图)。
"巴格图"是纳西族将空间方位配五行、十二属相等内容的严密图式。他们将十二 属相动物八个方位,同时将五行分配其中,基本构成了一个纳西特色的时间和空间相配合的占卜图式。纳西先民凡有重大之举,如人的生、老、病、死;家庭的起房、迁居;部落的祭祀等等都依图认真推算,以测凶吉。纳西先民给孩子命名时参照"巴格图"。他们先请来东巴, 推算孩子于何方降临,从孩子母亲当年的年龄推算出产母产子时的魂居地。纳西族的原始东巴教认为:人的灵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不断地按一定规律循环,凡女性降生后的头一个魂居地都是北方,其灵魂按逆时针方向在巴格的八个方位轮换运行,即一岁北方,二岁西北方 ,三岁西方……九岁走完一圈至北方,如此轮回到生命的终止。给孩子命名首先得推算出其母的魂居方位,如母亲十八岁产子,那么,该母当年的魂居地就是西北方,也就是说这孩子是由西北方投身?br>参考资料:http://xjtuhhq.blogchina.com/3184526.html
㈡ 你养过小鸡吗它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写一写。
★那椰子树叶像长长的羽毛一样,有风时树影婆娑,没风时也飘逸秀美。
★一株株挺拔笔直的椰子树,在蔚蓝的天空下,叶子像孔雀尾似的散开。
★高高的椰子树像一把太阳伞,总是向海倾斜着,微微地弯着腰。
★远处的小树林闪着绿幽幽的光,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绿叶,像是唱着一支动听的歌。
★树林醒来了,在晨风中梳理了头发,又忙着往脸上擦抹着玫瑰红的朝霞。
★树林被微风一吹,发出“沙沙”的响声,从远处看,好像大海起伏的波涛。
★那斑驳的树影清晰地投在小路上,好似一幅幅浓淡相宜的剪纸画。
★落尽了叶的杨树、榆树、槐树,向灰沉沉的苍穹伸张着炭条似的枝杈。
★六月的森林里,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野花,灿烂得像撒满了宝石,铺上了锦缎。
★置身枫树林中,那数不尽的红叶就好似栖满枝头的红蝴蝶。
★这巨大的枫林又像一个盛装颜料的调色盆,将斑斓炫目的色彩一下子端到游人面前:大红、深红、淡红、橘黄、中黄、紫色……简直是应有尽有,使人目不暇接。
★漫山的枫叶红了,红得像晚霞,像火烧云,它们好像在和寒秋挑战,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
★只见十余株又高又大的枫树,满树枫叶已是一片红,宛如一堆堆淋不灭的火焰。
★我轻轻拾起一片枫叶,那红彤彤的叶面上有着清晰的时脉,边缘上长出均匀的锯齿,样子虽然像伸开五指的小手,但颜色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山腰之上,黄栌树丛生,枝叶如云,金秋时节,层林尽染,如火如荼,恰似少女红装。
★香山的黄栌叶红彤彤的一片,像是从天而降的晚霞。
★这千树万树的红叶,愈到秋深,愈加红艳,再加上蓝蓝的天空中,几朵雪白的云朵相映照,远远看去,就像有大火在滚动。
★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地响着,飘下几片像飞舞着的彩蝶似的红叶。
★那石岩的缝隙间,生长着参天的古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山上长满了柏树,一棵树一个绿浪,层层叠叠卷上去,像一个立体的湖泊。
★在古柏丛中攀援而上,实在是清幽极了,空气里充满柏叶的清苦味,似乎置身于琼楼仙阁的香火缭绕之中。
★法国梧桐树上那鼓圆了的芽苞,已伸展开来,像一个个淡紫色的小喇叭。
★在初春的暖风里,满天飘着梧桐树毛茸茸的黄色的飞花,像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
★高大的榕树,长出无数气根,像维吾尔族小姑娘的辫子一样。
★那片繁衍生长的老榕树,挂下一蓬蓬茂密的胡须,像是几个龙钟老人,懒洋洋地挤在一起打盹。
★这棵大榕树的气根从两丈多高的树干上垂下来,扎到地下,三五十根粗细不等,简直成了一架巨大的竖琴。
★古榕树根如蟠龙,皮若裂岩,像个百岁老人,捋着长须。
★小院里有棵古老的槐树,它身上长着好多节疤,鼓鼓囊囊的,就像一个瘦骨嶙峋的老人。
★院子角上的一棵老槐树一动也不动,繁乱的枯枝像是向天空撒了一面鱼网。
★春风轻轻地吹着,细雨悄悄滋润,榆树上那褐色的芽,变成柔黄泛绿的圆圆钱儿了。
★老榆树的树身很粗很粗,树皮裂成了一块儿的,像大片的鱼鳞。
★这棵老榆树,在这无垠的沙海上,它像一个慈祥的老人,高擎着一把绿色的巨伞,给过往行人挡雨遮阴。
★柳梢有气无力地低垂着,仿佛要钻进地皮,躲开酷热的太阳。
★几行衰柳,乱发似的垂挂着,脱光了叶的枝条,在冷风里摇荡。
★杨柳枝条上已经鼓出鹅黄色的嫩芽,一个个就像雏鸡的小嘴。
★细雨像微尘般地飘着,湖边的杨柳像新浴出来的少女的头发,滴着晶莹的水珠。
★大坝两旁的杨柳,有的像是白发婆娑的老人,有的像是秀发披肩的少女,为长长的大坝,拦成一个珠帘丝垂的走廊。
★一行杨柳半身淹在水中,仿佛是一群撩起裙裾,站在月光下梳洗长发的少女。
★杨柳披散地垂下纤细柔软的枝条,宛如刚洗过头没梳辫子的姑娘的长发。
★雨雾纷纷扬扬地洒在柳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又像春蚕吞食桑叶。
★河两岸已由嫩绿色变为深绿的河柳,拂动着新生的柔软的枝条,倒映在河面上,使河水也染上绿色,仿佛一河翡翠向东奔流。
★失去了绿色的柳树那纵横交错的鳞状树皮,像是一个沉默苍老的人脸上的皱纹。
★你走在路上,飞絮又常常左右前后地围绕着你,或沾衣,或扑面,纠缠不已。这会使人记起古人“落絮飞丝也有情”的诗句。
★那一片一片的白桦林,像一群群穿着洁白连衣裙的苗条的姑娘。
★前面的白桦林,仿佛是一群单腿站着的仙鹤。
★窗外的小白桦树,婷婷地立在 如水的月光里,撒娇似的轻轻摇曳着满身绿生生的叶片,渴望着夜露的滋润。
★白桦树沙沙地响着,纷纷的败叶,像她流出的泪,飘落在地上。
★清风扫过,竹林轻轻摇曳,发出有节奏的鸣响,就像美妙的乐音盈盈飘来。
★满山的翠竹,在风中摇曳,发出动听的声响,像是谁吹响了一支巨大的竹箫,演奏着一支深沉的乐曲。
★这竹子一根根都一般粗细,一样长短,好像同年生的姐妹,修长、挺拔而又窈窕俊美。
★风,轻悠悠地吹拂着竹林,竹叶在微微地颤动着,真像一张张细长的嘴巴在喃喃细语。
★当夏日炎炎的午后,你走进那绿阴如盖的竹间小径,立时会感到一股沁人的快意,红尘荡尽,疲劳无踪,心中是一个清凉世界。
★春笋,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中淋浴。
★树上的叶子渐渐黄了,飘落的树叶像一只只金黄的小鸟,上下翻飞。
★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盈地旋转。
㈢ 玉米地里,六旬老汉3次性侵12岁少女,少女母亲旁观为何不救
据少女家里人表示,其母亲可能患有精神疾病,而且把女儿带到老汉那的,本来就是其母亲。至于到底为何不救,可能要等因精神疾病而另案调查的结果出来,才能知道这个狠心的母亲到底为什么亲手将自己的女儿推向无底深渊了。
当然,即便少女的母亲确定患有精神疾病,也无法抹去其已经犯罪的事实。假设该母亲没有患病,那么她将面临的,将会是同样被判定为强奸罪。且作为母亲,其行为也已经违背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过在这里,网友们倒是发现了一个新的疑点,那就是当第一次少女被性侵后,为什么第二次还会跟母亲一起去呢?最有趣的是连事发地点都一样,老汉似乎就认准玉米地了。咱也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隐情。
不过不管怎样,少女被性侵的事实已经发生。吴老汉也将在其人生暮年经历一场牢狱之灾,人过六十还活的这么恶心,不知其家人对此有何感想。希望关于少女母亲的精神鉴定能够早日出结果,让这个做出丧尽天良之事的母亲也能得到应有的惩罚。
㈣ 都说鸡蛋胆固醇高,应少吃为宜
是的
蛋黄中的胆固醇确实比较高,但是适量的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要因为担心这个就不吃蛋黄。鸡蛋白里面没有胆固醇,但是同样营养相对于鸡蛋黄也少了很多很多。营养价值低了很多
鸡蛋黄≠胆固醇
笔者每天都吃鸡蛋,前段时间去台湾讲学时,作了一个PET检查,
结果显示,冠状动脉钙化评为0分,是最理想的状态。可见鸡蛋黄不
等于胆固醇,吃鸡蛋黄不会使血脂增高而导致动脉硬化。
近年来,各国医学专家都做过这种实验:给60~80岁的老人(其
中包括患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者)每天吃两个鸡蛋,3个月后
检查血清胆固醇和血脂均未见增高。这说明,适量吃鸡蛋不会增加胆
固醇。化验分析表明,鸡蛋中的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可形成
一种脂蛋白,按颗粒大小,可分为超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
高密度脂蛋白。前两种可沉积于血管壁上,后一种却有清除血管壁上
胆固醇的作用。所以,鸡蛋中的胆固醇成分本身就可以互相抵消。蛋
黄中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
肪颗粒变得极细,乳化成为悬浮于血液中的细微粒子,而不沉积于血
管壁上,并能顺利通过血管壁被细胞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其实,各种血管疾病的发生,主要是人体功能障碍所致,造成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每天吃1个鸡蛋黄,而是由于体内胆固醇代谢失调,即胆固醇合成的数量多于分解的数量。人体内的胆固醇不光靠饮食摄入,还有体内合成的,即使食物中完全不含胆固醇,肝脏也会自行合成。
鸡蛋黄中不只是胆固醇。一个鸡蛋可孵出一只活生生的小鸡,可
见其营养既丰富又全面。一个鸡蛋重约50多克,含蛋白质7克、脂肪6
克,产生热能82千卡。鸡蛋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很适合人体生理需要,易为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营养价值很高。鸡蛋中钙、磷、铁和维生素A含量都很高,B族维生素也很丰富,还含有其他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小儿、老人、产妇以及肝炎、结核、贫血患者、手术后恢复期病人的良好补品。其所含脂肪,呈乳化状态存在于蛋黄中,极易被消化、吸收;其所含的卵磷脂、卵黄素等,对人体神经系统及生长发育有很大补益;其所含的蛋白质质量高超,其中卵白蛋白及卵黄磷蛋白都是蛋白质家族中的上品,卵球蛋白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必需品。鸡蛋中的铁、钙,还是造血、长骨的必需品。
鸡蛋对人体的益处
★健脑益智鸡蛋黄中的卵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卵黄素,对
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良好作用,可延缓老年人的智力衰退,改善记
忆力。卵磷脂被医学专家视为老年性痴呆的克星。
★保护肝脏鸡蛋中的蛋白质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蛋黄中
的卵磷脂可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量,增强机体
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防治动脉硬化美国营养学家和医学人员根据蛋黄中卵磷脂的乳
化作用,用鸡蛋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预防癌症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2,可以分解和氧化人体内
的致癌物质。鸡蛋中的微量元素,如硒、锌等也都具有防癌作用。日
本学者研究发现,鸡蛋中还含有抗癌物质光黄素和光色素,一个鸡蛋
约含光黄素10微克,光黄素和光色素能抑制诱发喉癌和淋巴癌的EB病
毒增殖。
★延缓衰老鸡蛋中几乎含有人体所有需要的营养物质,故被人们
称为“理想的营养库”。营养学家称之为“完全蛋白质模式”,坚持
适量吃鸡蛋,是不少长寿者延年的经验之一。
鸡蛋的正确吃法
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1%,开水、牛奶冲蛋为92.5%,生吃为30%~50%。可见,煮鸡蛋是最佳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不过,对儿童和老人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最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松解,极易被消化吸收。鸡蛋中维生素C含量不高,所以吃鸡蛋时最好辅以适量的蔬菜。
每天吃几个鸡蛋合适
从营养学的观点看,为了保证膳食平衡、满足机体需要,又不会
营养过剩,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每天吃1~2个鸡蛋为宜。中青年人、
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者,每天可吃2个鸡蛋;从事重体力劳动,消耗营养较多者,每天可吃2~3个鸡蛋;少年儿童由于长身体,代谢快,每天也应吃2~3个鸡蛋。孕妇、产妇、乳母、身体虚弱者以及进行大手术后恢复期的病人,需要多增加优良蛋白质,每天可吃3~4个鸡蛋,但不宜再多。
㈤ 80岁老人小鸡有多大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6
㈥ 老年人玩玩具有什么好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逐渐退化,反应也会越来越迟钝。再加上老年人退休后用脑机会减少,注意力和认知能力会进一步下降。延缓大脑衰老,除了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度锻炼外,手脑并用是最有效的方法,而玩玩具恰能做到这一点。对于那些已有老年痴呆早期表现的老人,玩玩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情。目前市面上针对老年人的玩具虽然不多,但很多成人玩具甚至小孩子的玩具,像拼图、插件、航模等也都适合老人。子女在给老人购买玩具时一定得注意两点:玩具的难度要适中以老人经过两三天努力能够学会为宜。 太简单了,老人觉得没兴趣,起不到锻炼大脑的作用;太难了,老人学起来太费劲,反而弄巧成拙,让老人产生挫败感,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以拼图玩具为例,像500~1000块的拼图,对老人来说就太复杂了。家人购买时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随着老人拼得越来越熟练,再增加难度。要考虑老年的心理接受度事先最好和老人沟通一下,说明自己的想法。如果冒冒失失地送上一件玩具,恐怕老人不但不领情,反而觉得受到了捉弄。最好的方法是买一件老少皆宜的玩具,像简单的拼图或手工制作的航模等,让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玩。这样祖孙同乐,老人在不知不觉中不但锻炼了大脑,而且成功地拼出一幅图画或者做成一架小飞机、小军舰,还令老人颇有成就感,心情也好起来了。
㈦ 老年人玩具有哪些
从玩具的效用来说,大致可分为益智类、整人类、竞技类、休闲类等;从制作材料上来区分,可分为铁艺类、木艺类、电子类等。从整体上看,老人玩具的主要消费群体是退休在家的老人为主,他们有一定的学历,子女都不在身边等特点。
面对适合老年人玩的玩具较少的市场现状,社会学家郝麦收建议老年人及其家人不妨考虑将玩具的范围扩大化,可用其他的替代物。比如说宠物,宠物也可以替代玩具,因为其是有生命的,可以和人有情感和行为上的交流。此外还有书画、书籍等人文气息浓厚的作品,也很适合老年人陶冶情操,作为重阳节的礼物也非常适合。
此外还可以将玩具升华,由“玩”到“聚”。老年人多参加一些有目标、有对象的群体活动,比如,重阳节子女们不妨带老人去爬爬山,进行一些户外的活动。把玩具的概念扩大,寻找存在于社会中的大玩具,以满足老人愉悦身心的需要,给老人带来更多的快乐。
(7)60岁老人的小鸡扩展阅读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许多老人缺乏交流、沟通和倾诉,如果长时间精神得不到寄托,很容易患上抑郁、焦虑症,甚至老年痴呆症。美国一医学专家几年前就有研究发现,50岁以前开始玩成人益智玩具的人发生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只有普通人群的32%。
另有一些医学专家发现,一些轻度老年痴呆症患者玩成人益智玩具,可以减缓甚至阻止病情的发展,少数病人还有一定程度的智力恢复。远的不说,以日本为例,他们的老年人就很注重大脑益智训练,市场上也盛行能让老化的大脑重新焕发活力的书籍、玩具等益智产品。
一位99岁的老人张东对玩具情有独钟,喜欢玩魔方,房间里放有汽车、飞机、玩具小鸡、魔方等玩具,童心未泯,积极的心态使其健康长寿。
㈧ 种的种子开花发朋友圈怎么说
种的种子开花发朋友圈的说法:
1、有植物的日子让我心情美好,以后多多种花,养植物。
2、第一次养花。悉心照顾,希望她茁壮成长,等着下一次枝繁叶茂。
3、养的百合开终于开花了!恭喜一下自己第一次养花成功,希望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4、种子开花,时不时看见桌子上有植物心情就会好很多,养植物心境也会不一样。
5、花草之美,美在这份葱茏,美在这份生命;养花之乐,乐在这份情趣,乐在这份性情。
6、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虚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