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国演义赵云年纪
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平话里描写这个时候的赵云是“少年将军”,从这里就可以基本判定赵云的年龄。古时候最晚在15岁进行“冠礼”,一旦进行“冠礼”,就等于成人了,不能再用“少年”称之,所以刚出征的年龄在15岁以下
赵云是在蜀汉建兴6年(公元229)年去世的,而在蜀汉建兴4年,赵云力战五将就有“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的诗句,邓芝还祝贺说:“将军寿已七旬,英雄如昨”,所以即使按这时赵云七十岁来算,他应该寿七十二而终的。由此倒推赵云应该出生于公元157年。而刘备生于公元161年,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那么赵云应该比刘备大4岁,比诸葛亮大24岁。但赵云在《三国演义》里出场时却是一位少年将军,有地方史书说他15岁从军,那从公元191年公孙大战袁绍时赵云从军算的话,赵云应该是176年出生,比刘备小15岁,比诸葛亮大5岁。所以《三国演义》中关于赵云年龄最矛盾的地方就在于那句诗了,似乎应该是“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五十建奇功”才对,赵云寿五十三而终。
Ⅱ 有谁知道北伐曹魏的时候70岁赵云连斩4将的
一是虚构年已七十的赵云在诸葛亮出兵前自告奋勇充当先锋,在凤鸣山连杀魏国西凉大将韩德的四个儿子,吓得韩德“肝胆皆裂”;“西凉兵素知子龙之名,又见英雄尚在,谁敢交锋?……大败而走”。
第二天再次与魏军交锋,不到三个回合又剌死了“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韩德 。这一场厮杀,使读者深深感到赵云宝刀未老,雄风犹在。二是虚构赵云剌死了曹真手下的副先锋朱赞,再一次立下战功 。三是略而不提赵云“失利于箕谷”的事实。四是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赵云和邓芝从容撤军的经过:赵云让邓芝打起自己的旗号先撤,自己在后掩护,这种虚虚实实的布置使畏惧赵云的魏军不敢放手追赶。赵云却时而冲到魏军面前,剌死其先锋苏顒;时而又出现在魏军背后,一声大喝,“惊得魏兵落马者百余人”。于是赵云安全退到汉中,沿途毫无损失。这样描写的结果,使这次退却在读者心理上似乎成了一次胜利 。五是描写赵云谢绝诸葛亮的赏赐,使得“孔明叹曰:‘先帝在日,常称子龙之德。今果如此,言不谬也。’乃倍加钦敬” 。这一系列生动的描写,使赵云在最后一次出征中保持了“常胜将军”的威名,并使他的美德在晚年发出新的光彩。正是在这种慷慨雄壮的艺术氛围中,罗贯中完成了对赵云形象的塑造。
Ⅲ 诸葛亮北伐赵云多大
在《三国演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那时赵云力战韩德的4个儿子,并杀之。
后人有诗赞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那时赵云应该是70岁左右。
公元229年赵云去世,应该在71岁左右。
Ⅳ 三国中赵云七十岁上战场是哪一集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兵败凤鸣山
Ⅳ 赵云长坂坡之战的时候 他多大
据三国志记载,赵云约出生于公元158年左右,那么长坂之战应该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所以如果他没过生日的话就是实龄50,需龄51
,确实老了。不过那些故事都是《三国演义》杜撰出来的,无史可考,不可相信。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氏,白袍银甲,白马银枪。赵云的枪法学自三国时期武术名家童渊。童渊本来只收徒两人,一人是“宛城侯”张绣,另一人是西川的大都督张任。两人均学了他的“百鸟朝凰枪”,并且闯下了极高的名望。童渊晚年隐居深山,后经赵云求拜,收了赵云为关门弟子。谁也不知道,赵云艺成下山后,自创了一套“七探蛇盘枪”。初战成名于公孙赞与袁绍的战役,当大将文丑追杀公孙赞时,赵云单人独骑杀败文丑,枪挑鞠义,保护公孙赞,并助其反败为胜。此后赵云除了在新野枪挑曹洪的头盔,便没有再杀敌的机会,直到长坂坡当阳道,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三进三出,才真正一战威震天下。
Ⅵ 赵云七进七出那年他多大
赵云的生年任何史料都未清楚记载。
既然正史上无迹可寻,那我们就在演义里面找找吧。
当然我们要明白一点,《三国演义》非史书,所以即使我们能得出答案也未必为真实情况。
好吧,我们就来推算一下赵云在《三国演义》里的年龄:
长坂坡大战是发生在公元208年,赵云是死于公元229年,但演义没有写明赵死亡时的年龄。演义上说赵云跟随诸葛亮参加了第一次北伐,并于凤鸣山力斩西凉大将韩德父子五人,让随军的邓芝佩服得五体投地,“芝贺曰:‘将军寿已七旬,英勇如昨。今日阵前力斩四将,世所罕有!’”。
由此可知,赵云此时的年龄至少70岁,那么就算他70岁死亡。
如此:赵云在公元208年的年龄就是49岁(比刘备还大一岁)。
此外还须提起的是:演义上还描述了关羽说的一句话: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
如果这句话成立的话,那么赵云的年龄应小于关羽,也就是说赵云不可能活到70岁,更不用说70岁还在参加北伐,那么可以推测赵的死亡年龄应在63--67岁之间,那么赵云在公元208年的年龄应在42--46岁之间。
不管怎么说吧,反正赵云那时候的年纪肯定并非我们想像中的年轻潇洒。
《三国演义》里面人物的年龄以及地理方面的说法,具有很多的漏洞。
但是毕竟它只是一部小说,我们无须深究其咎!
Ⅶ 新版三国赵云70多岁还杀了5人是那一集
好像是90集70多岁的子龙最后一次出战
Ⅷ 赵云70多岁连斩五人,对面的实力如何
赵云未中一箭,70岁斩韩德五将,关羽却三次中箭,出身、武艺差别太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
同样是三国名将,赵云征战无数,却未曾中一箭,70岁还能独斩韩德五将,而关羽就不同了,整个生涯中,中过三次箭,而且都是致命的创伤,一次是过五关斩六将时中了一箭;大战黄忠时,要不是黄忠留情射中盔婴,估计关羽命丧黄泉了;最后一次被庞德射中了,三国里才有了刮骨疗毒。
赵云武功超强的事,就是赵云年轻时(公元194年前),和刘备一起,在公孙赞手下,干了好几年,跟袁绍的军队打了无数的仗。当时,赵云的职位,只是一个骑兵分队的队长,也就管过几百人。这种职位,打起仗来,不可能在后方指挥。而是一有冲锋陷阵的任务,总得一马当先。《三国演义》说赵云和袁绍手下的多少名将交过手,这倒不可信。可赵云打了多少仗,却没负过一次伤。可见其“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武功何其厉害。因为同样是冲锋陷阵,有多少人倒下,可赵云却总能安全到最后,还立了不少战功。古代打仗,都是刀对刀枪对枪肉搏,谁的武功好,自然占上风。赵云在激烈的交战中,永远占上风,足于说明其武功非同凡响。
关羽性格狂妄,一般情况下,大将都不会亲自在人家城门楼下面骂战。关二爷太狂妄了。反观赵云性格有一点超越关羽处事稳重。
因为自傲,二爷很轻易的就上了吕蒙和陆逊故意示弱的诡计,无法洞察孙吴这个盟友其实早已在刘备崛起后产生的变化;也是因为自傲,二爷竟然在孙权上门提亲时喊出”虎女焉能嫁犬子“的口号,将盟友得罪个一干二净。
关羽这三次中箭,每一次相隔大约十年,也就是说,关公在其长达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中,只中过三次箭,这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了。
为什么赵云没受过重伤呢?因为他的身份就是刘备的警卫队长,贴身保镖。没什么机会出兵打仗。刘备和孙尚香洞房花烛的时候,孙尚香还总爱动武,刘备就给赵云封了个掌内事,就给自己壮胆。赵云一直充当这样的一个角色。从这角度看赵云没打过什么硬仗没受过什么重伤是情有可原的。赵云也打过败仗,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失街亭那回,放假消息和曹真正面打,让赵云正面牵制曹真,诸葛亮自己从后面打曹真,结果赵云被曹真偷袭成功了,兵败了。
赵云被称作常胜将军的称号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出处难以考证,明清一些学者在自己私撰的个人作品里有说到过,但也并未直接说“常胜将军”四个字,而是用诸如“身经百战未尝败”、“无敌之将”等来表述。
Ⅸ 真实历史上赵云七十多岁真的还能力斩五将吗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
内容是被作者罗贯中增减、虚构、神话了。
赵 云 生 平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公元194赵云初仕公孙瓒,三国演义中赵云在磐河之战解救了公孙瓒,并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在三国演义的记述赵云是一名万人敌的猛将,他一生中与他交手的名将并不多,所杀名将则更少,就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在公元201年汝南与曹操军作战时斩杀“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览,三十余合战败“河北四庭柱”之一张颌。刘备初到荆州时,赵云斩杀山贼张武,抢得的卢马献与刘备。公元207年赵云斩杀来犯新野曹仁部将吕旷,并以十数合战败李典。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追击刘备至当阳长坂,刘备丢下妻子南奔,赵云一面抱着幼主刘禅,一面保护刘备之妻甘夫人,母子二人因此得以幸免,后赵云被封为牙门将军。在三国演义中当阳长坂是赵云的成名战,长坂坡中赵云进出先后救出陷入敌阵的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恩夺得名剑青gang,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n部将钟缙、钟绅,唬退张he,力战焦触、张南、马延、张(岂页)四将,在曹操军阵中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共斩曹营名将50余员,当时曹操亦赞曰:“真虎将也!”。诸葛亮对于智勇双全的赵云是很器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东风毕后就是依靠赵云接应,那时赵云射断吴将徐盛船上篷索,也显示出了他过人的射技。刘备到东吴娶亲时,诸葛亮也放心地将保卫工作交给赵云,而赵云也不负所托达成了诸葛亮的计谋,这也是与赵云本身谨慎细致的个性分不开的。孙权为了夺回荆州所使用长使张昭的计谋,欲将刘备之子刘禅作人质换取荆州,“赵云截江夺阿斗”更是他勇武与见识独到之处。公元211年赵云入川沿江西上江阳,与诸葛亮会师成都。攻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因劫粮被魏将张he、徐晃围困,赵云于汉水营前往接应,斩杀魏将焦炳,冲入曹军重围,战退张he、徐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赵云救出黄忠,所到之处,无人敢阻。曹操见亦惊叹:“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后在汉水以拒曹军,占得曹军营寨,刘备赞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公元223年,赵云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再迁为镇东将军。公元225年,南蛮叛乱,赵云、魏延为大将随诸葛亮征讨南蛮,赵云斩杀三洞洞主之首金环三结。在三国演义里赵云于公元228年随诸葛亮北伐,在凤鸣山与西凉魏将韩德一家作战,赵云刺死长子韩瑛,刺倒四子韩琪,射死三子韩琼,生擒二子韩瑶,后再刺杀韩德(灭门?),威震诸军,而此时赵云年已七旬。三国志里公元228年赵云与邓芝与魏帅曹真对阵,兵少敌强,在箕谷失利,但由于赵云召集部众,固守阵地,不至大败,撤军后赵云被降为镇军将军。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马谡失守街亭而撤兵,赵云、邓芝断后,赵云抵挡郭淮,刺死苏喁,杀退万政,全身而退,“不折一人一骑,辎重等物,亦无遗失”。公元230年,赵云于成都病故,享年76岁,追谥为顺平侯。在三国演义中纵观赵云一生,一世英名从未受挫,得善始善终,与他同为五虎上将的关羽、张飞则显得不如他了。赵云有二子,长子赵统,承袭父爵,官至虎贲中朗,督行领军;次子赵广,任牙门将,随姜维出征,参加沓中之战阵亡。
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於关张位居第三。孰不知,史传中赵云不但终其一生位阶始终较关张低上许多,甚至尚不及马超、黄忠。实际上,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溢美最多的人物恐怕就是赵云了。
演义,平话
细数演义里赵云武勇的事迹,其武艺高超,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甚至数度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在汉水河畔勇救老黄忠时,「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吓得徐晃、张郃不敢抵挡,任其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当阳长坡(注1),赵云於百万曹军中怀抱阿斗,还能连杀曹营名将五十人后从容离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及!演义中击杀敌军将领之多,实无人出赵云之右!
奈何这些事迹,泰半都是子虚乌有。演义中赵云所杀敌将,几乎全部都是演义虚构出来的;其中当阳救主、汉水退敌(注2)虽然见载於史册,却也绝无演义渲染的那麼夸张。
赵云的武勇在刘备阵营是被肯定的。蜀书杨戏传中记载了杨戏对赵云的评价,其中就有「猛将之烈」四个字。然而出了蜀汉,知道赵云的人恐怕就不多了。演义描述敌方对刘备阵营的忌惮,动辄排出「诸葛孔明之智,关张赵云之勇」,然而我们看到赤壁战后周瑜写给孙权的信,其中却只有提到「枭雄」刘备和关张两头「熊虎」。大概在周瑜心目中,孔明这个刚出茅庐的年轻小夥子只是蒋干那类言利辞倒、长袖善舞的辩士吧!至於赵云,周瑜可能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算有,也不会放在心上吧。
今人大都知道演义中周瑜因为孔明的关系而被丑化不少,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因赵云而被演义贬抑的人。演义安排张郃遭逢赵云在先、遇孔明於后,真不知道该说是张郃的悲哀抑或是荣幸!演义中张郃屡受挫於赵云,史传中张郃却从来没有跟赵云对垒过。我甚至怀疑张郃知不知道世界上有赵云这个人。
刘备领汉中王,演义说他封关张赵马黄为五虎将,实情却是刘备擢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前、右、左、后将军,赵云则仍然担任入益州时因功升任的翊军将军。
不妨比较一下成书较早的三国志平话中的描写。按平话中的赵云已经是五虎大将之一,但仍然依照史实列於五人之末;而赵云在平话中用的枪虽有涯角枪的美誉——谓其天涯海角无对也,却败於张飞的丈八神枪在先、又被铁臂将军张益击败於后。由张飞听到赵云被张益击败的消息之后「大怒出战」张益的情节,更隐隐透露出了早期三国故事中赵云所扮演的角色。
史实中的当阳长坡
建安十三年(西元二零八年),曹操挥师南下,刘备让关羽由水路赶往江陵,自己带著十万百姓南逃,百姓脚程缓慢,一天只能走十余里路程。曹操大军开到襄阳时发现刘备已经远离,於是曹操点了乐进、曹纯等将,亲自率领五千名精锐骑兵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终於在当阳长坡追到了刘备军。刘备留下二十名骑兵给张飞断后,自己带著孔明、赵云等人在三十余骑的护卫下逃走。按照往例,刘备每次仓皇逃跑无不抛妻弃子,此时也不例外,惟独这一次刘备身边多了一个胆大心细的赵子龙,甘夫人和刘禅才没有被曹军俘虏。
史册中关於赵云当阳救主的记载,就只有蜀书赵云传:「......(刘备)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和蜀书二主妃子传:「....(刘备)弃后(甘夫人)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於难。」这样两句话而已。既没有百万曹军,也没有夏侯恩先送性命再送宝剑,更没有糜夫人投井自尽......。然而,现实虽然不像小说那样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但谁也不能否认在十万慌乱的人群中、背后又是五千名号称曹军精锐中的精锐的虎豹骑,要怀抱一个婴孩并且保护一名女子是多麼艰难的一件事情,足可证明赵云的胆大、心细、武艺超群。反倒是如果赵云面对的真的是八十三万大军,他还能够「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那何只是神勇而已,简直就是神话了。
史册对赵云的记载大抵如是,没有力斩五将的英勇,没有力敌万人的壮举,也没有担当过什麼显赫的职务。但从汉水空营退敌(注3)中,我们看到了赵云的胆识和急智;孔明兵败街亭,赵云率领佯攻箕谷的军队撤退,「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又是一次胆大心细的表现。凡此种种,赵云虽然不像演义中所描写的那麼光芒万丈,仍不失为一员良将。
检举
Ⅹ 三国中的赵云在真实的历史上究竟有多大,有什么历史依据
《三国》里面,有几个永远搞不清楚的事情,比如诸葛亮与郭嘉到底智谋更高,关羽与马超比武到底谁厉害?还有,比如赵云的年龄,纵观《三国演义》?赵云的年龄,堪称三国一大谜团。
但是演义整个架构从前文后理来看,赵云就是比刘关张小,这是不可否认的,,可是后面却忽然变成七十。如果真要认真对待,把这七十理解成六十,会比较合理,整部小说也就前后呼应了。如果硬要执着数字,认为死时七十多不可改,认为出场时赵云就是一个中年大叔,那么整部小说就有太多不合理地方了。至于后面为什么说他年过七旬,只有两个可能,一是作者算错了,二是后人纂改。我感觉是被后人纂改的机会较大,毕竟现在看的三国小说其实都是修改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