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木雕的寓意
见“ 木雕 ”。
(1).亦作“ 木雕 ”。木制形状像雕的飞行物。《后汉书·张衡传》:“参轮可使自转,木雕犹能独飞。”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十:“ 魏 安厘王 观翔雕而乐之…… 吴 客有隐游者闻之,作木雕而献之王。”
(2).用木头雕刻而成的人或物。 林耀 《中国工艺美术的青春》:“这里……还有泥塑、面塑、石刻、木雕、铁花、竹编、剪纸、刻纸等各种绝妙的手工艺品。” 杨朔 《赤道雪》:“他走到旅舍的柜台前,那儿摆着各色各样的木雕,有人物,也有 坦噶尼喀 的珍禽异兽。”
B. 木雕图案寓意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木雕,木雕是雕塑中的一种,是我们所说的民间工艺,木雕的种类主要有圆雕、根雕以及浮雕这三种,木雕一般都是选用质地比较细密而且比较坚韧,而且还不容易变形的楠木或者柏木以及沉香等等来进行雕塑。有的木雕还会涂色施彩用,这样可以起到保护木质的作用,更有美化的作用。那木雕的图案有哪些呢,有什么寓意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般来讲木雕的图案可以说是我们人间所能看到的,以及只是想象到了几乎都会通过木雕的图案表现出来,而且都是十分形象的,木雕的图案一般来讲主要有人物。动物以及几何纹还有字符纹、风景等等,而且每一副木雕图案的造型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而且一般都会有比较好的寓意。
人物类木雕图案
人物类的木雕图案是木雕中表现最多的一种,一般会有神话人物,像鲁智深、吕洞宾以及关羽、张飞、周瑜、曹盖等等,历史人物还会有戏曲人物,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像农民、渔夫以及童子等等,我们能见到的想到的,都可以出现在木雕的图案中,但是比较常见的还是戏曲中的人物。这是对神话的记载,对神话人物性格外形的体现。也是对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体现,反应日常的生活作息。
植物类木雕图案
植物本身的种类就比较多,一般主要有数木、花卉以及瓜果。数木一般用作意境的点缀,而且造型都是比较奇特各异的,像梧桐、松树以及白杨等等。花卉的图案像牡丹、月季以及梅花还有竹子、菊花、水仙等等。水果有桃子、佛手以及葡萄等等。植物类的还会有灵芝、艾草等等。其中比较常见的是花,不仅有丰富的寓意而且比较美观。像竹子的寓意及时长寿、平安。梅的耐寒以及美好的品质等等。
动物类木雕图案
木雕中动物类的图案也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有禽鸟、鱼虫以及家禽等等,禽鸟又包括仙鹤、孔雀还有鸳鸯以及喜鹊等等。瑞兽有狮子、老虎以及象、马还有鬼等等,有的还有鲫鱼以及蝙蝠等等。家禽主要就是猪、牛、羊以及够等等,在动物类的图案中龙凤是人们比较喜爱的。动物类一般都是预示这平安、健康类的。
纹样装饰类木雕图案
中国的装饰纹样历史悠久,木雕图案中少不了纹样的图案,不仅是中国民族风格的体现,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木雕图案寓意的全部内容,木雕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的的各个角落都会有,我们也可以看出木雕图案样式还是非常多的。以上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C. 文言文 《木雕人》 译文
译文,直译与意译互用]商人白有功(人名)说:在泺口河上,看见一人背着竹篓,牵着两条很大的狗。从他的背篓里取出木雕美人,高一尺有余,手和眼睛都能转动,(容貌)装扮就像活的(一般)。又有用锦缎作的(类似马)鞍子披在狗的身上,然后就令其跨立座在上面。布置完毕后,大声呵斥狗迅速的奔跑。(木雕)美人自己立起,学着松开缰绳,扮演种种马戏动作,(踩着)镫藏在(狗)的腹部下,向后折腰(靠)在(狗的)臀部上,(在狗身上)叩拜起立,灵活变化没有一点差错。又作昭君出塞的样子。另外取出一个木雕,(在其身上)插上雉(野鸡)尾,(为其)披上羊皮作的裘衣,骑在(另一只)狗上更随在(作昭君的那个木雕)后面。(扮作)昭君(的木雕)频频回头,(穿着)羊裘衣(的木雕在后面)扬鞭(在后面)追赶,真像是活生生的一样。
D. 老寿星木雕在家里摆放有什么说法
古代星宿崇拜,名目繁多,而能经久不衰,且备受人们欢迎的即为寿星,对寿星的信仰自古以来就极为普遍。《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说:“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现安 ,故祠之以祈福寿。”民间为男性长者做寿时,往往供祀拄长拐杖、白胡须“肉头老儿”模样的寿星。南极仙翁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又称南极真君、长生大帝,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公”或“老人星”。传说经常供奉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长寿,这其实是道教追求长生的一种信仰。根据封神演义的记录,他名列昆仑十二仙之首,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道教信奉的保佑人间性命年寿的神仙,福禄寿三星之一。
老寿星, 中国神话中的长寿之神。也是道教(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和信仰)中的神仙,本为恒星名,为福、禄、寿三星之一,又称南极老人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长安附近杜县建寿星祠。后寿星演变成仙人名称。寿星为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古人作长寿老人的象征。常衬托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
E. 喜用神为木戴什么饰品
1,八字中喜用神为木的人。适合佩戴各种木串,菩提,紫檀,沉香。
2,八字中喜用神为木的人。宜往出生地之东方求谋发展;住宅宜坐西向东;睡床宜头朝东方脚朝西方睡;工作学习的坐向宜坐东面西;生活工作的环境宜选择温带区域,或者多树木、花草之地。
3,喜用神为木: 方位--东方 四时--春季 颜色--绿色 数字--3、8。
F. 老寿星木雕鹿和童子的寓意是什么
蝙蝠-福气; 蝉-禅机;
鲶鱼-年年有余; 蟾蜍-招财进宝;
鱼-金玉(鱼)满堂; 羊-吉祥;
葫芦-福禄, 竹节-节节高升;
佛手-福寿; 青莲-清廉;
荔枝-利市大开;桃子-长寿;
石榴-多子多孙;白菜-清白传家;
八卦-自然的力量;太极-阴阳调和;
寿字-长生不老;喜字-吉庆;
鞋-(谐)万事顺遂
鱼跃龙门-湍急的水流鱼儿逆流而上,眼看龙门近在咫尺,谓“通过考验,身价百倍”。
马上封侯-小猴儿坐在马背上,状似得意,表示“出将入相”不远矣。
福到眼前-蝙蝠嘴巴咬着铜钱,意“好事当头”
欢欢喜喜-形状似小熊的獾、猪与喜鹊,表示开心与笑口常开。
喜上眉梢-喜鹊站立在梅花枝杆上,形容快乐的不得了。
富贵万年-芙蓉、桂花、万年青、长红无止境。
平平安安-花瓶与鹌鹑,居家行止一切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岁岁平安-花瓶里插着几穗的稻穗,旁边立着鹌鹑,谓日日是好日,岁岁有今朝。
连年如意-莲花荷叶雕刻在玉件上,遂人意、得人事、足畅无比。
连年有余-莲花荷叶下有水有鱼,不小富也难。
太师少师-大狮子和小狮子,来寓意古时候的官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合和二仙-一手拿荷花及一手捧盒子的两位小童,合和同音,祝福家人、夫妻相处和睦
1.福至心灵:蝙蝠、寿桃、灵芝。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的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2.鹤鹿回春:鹤鹿与松树。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有"六合"同春之意(六合指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有富贵长寿之说。
3.二龙戏珠:两条云龙、一颗火珠。《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还有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
4.流云百福:云纹、蝙蝠。见于玉牌子上,清代晚期鼻烟壶上亦见。云纹形似如意,表示绵延不断。流云百福,即百福不断之意。
5.鱼龙变化: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一龙首鱼身,一鲤鱼翻越于龙门之上。古代传说有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的额头,都是没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
6.福寿齐眉:蝙蝠、寿桃、荸荠和梅花。
7.松鹤延年:鹤和松树。《字说》:"松百木之长。"《札记?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象征长寿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
8.喜上眉梢: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古人以为鹊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又,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称之为"报喜图"。有清代圆雕件及玉牌子。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蛛"。多用于玉牌子上。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称之为"欢天喜地",见于明清圆雕。两獾相嬉,叫"欢喜图",明清圆雕;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之为"喜相逢";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
9.马上封侯:一马上有一蜂一猴。以马上封(蜂)侯(猴)寓比立即升腾的愿望、图案为一大猴背小猴者,称"辈辈侯";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峰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桂印、挂印封侯。
10.喜报三元: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古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试之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仕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元或三元宝寓意"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升腾的图案。此外还有 “三元及第”、“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图案。
11.麻姑献寿;麻姑仙女手捧寿桃。麻姑,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仙女。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时,或许又将变为平地。后世遂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之急剧。她的手指像鸟爪,蔡经见后想:“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又相传 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故旧时祝女寿者多以绘有麻姑献寿图案之器物为礼品。
12.福禄寿喜:蝙蝠、鹿、桃和喜字。以前人们常以蝙蝠之 “蝠”寓意幸福之“福”;借“鹿”寓意“禄”;寿桃寓意“寿”,加之以“喜”字,用于表示对幸福、富有、长寿和喜庆之向往。
13 长命富贵:雄鸡引颈长鸣、牡丹花一枝。雄鸡长鸣喻长命,牡丹乃富贵之花,喻富贵。还有长命百岁之图案,雄鸡引颈长鸣,旁有禾穗若干。
14.五福捧寿:五只蝙蝠一个寿字。《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还有"五福临门"之图案。
15.教子成名:一雄鸡引颈长鸣,旁有五只小鸡。以雄鸡教诲小鸡(子)鸣(名)叫,寓意"教子成名"。还有"五子登科"、"教子成龙"、"望子成龙"、"一品当朝"等图案,表示殷切期望子孙取得成功之业绩。
16.福寿双全:蝙蝠一、寿桃一、古钱二。这些图案都表示古代人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长寿之意。
17.万象升平:一象身上有万字花纹,腰背上负一瓶。万字在梵文中作Snivatra(宝利抹磋),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以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制定此字读为"万"。万象升平,表示人民祝愿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国富民强之升平景象。还有"太平景象"、"景象升平"等图案。
18.福寿三多:一蝙蝠、一桃、一石榴或莲子。《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入,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回:''''辞。''''"古人因以"三多"(多福多寿多男丁)为祝颂之词。石榴取其子多之意,"莲子"乃连生贵子之意。
19.三星高照:三位老神仙。古称福、禄、寿三神为"三星",传说福星司祸福、禄星司富贵、寿星司生死。"三星高照"象征幸福、富有和长寿。亦有图案为一老寿星、一鹿、一飞蝠的,称之为"福禄寿"。
20.三多九如:蝙蝠、寿桃、石榴、如意。《诗?小雅?天保》: “如山如阜,如风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曰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名“天保”,篇中连用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图案中以如意表示“九如”。
21.多福多寿:一枝寿桃数只蝙蝠。
22.岁岁平安:穗、瓶、鹌鹑。以"岁岁(穗)平(瓶)安(鹌)" 之谐音借意表示人们祝愿平安吉祥的良好愿望。
23.福寿无边:蝙蝠、寿桃和盘长。
24.福在眼前:蝙蝠与一枚古钱。古钱是孔方外圆,借"孔"为眼,钱与前同音。亦称"眼前是福"。
25.寿比南山:山水松树或海水青山。"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乃常见之对联。这一图案亦称"寿山福海"。
26. 平安如意:瓶、鹌鹑、如意。以瓶寓"平",以鹌鹑寓"安",加一如意,而称"平安如意"。
27.年年有余:两行鲇鱼。"鲇与"年"、"鱼"与"余"同音,表示年年有节余,生活富余。图案为两条鲇鱼首尾相连者,童子持莲抱鲇鱼者,均称"连年有余"。图案为一磬一鱼或一磬双鱼,一童子击磬一童子持鱼者,皆称''''吉庆有余"。一妇人手提鱼者,称之为"富贵有余"。
28.一路平安:鹭鸶、瓶、鹌鹑。另有图案为鹭鸶、太平钱的叫一路太平。以鹭鸶寓"路",瓶寓"平"、鹌鹑寓"安",祝愿旅途安顺之意。
29 福从天降:一娃娃伸手状,上有一飞幅。以天空飞舞的蝙蝠即将落到手中,寓意为“福从天降”、“福自天来”、“天赐洪福”等。此外还有“五福临门”、“引福人堂’、“天宫赐福”等图案。
30 事事如意:柿子、如意。《尔雅翼》:“柿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柿”与“事”同音,加之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或“百事如意”、“万事如意”。
31.龙凤呈祥:一龙一凤。龙的传说很多,《史记?高根本纪》开始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是时雷电洒冥,太公往视,则见呢龙干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科。"凤凰在《淮南子》一书中开始称之为祥瑞之马,雄田凤,雌回凰。龙凤是人们心中群害瑞乌,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采仪,就会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32.诸事遂心:几个柿子和桃。几个柿子窝为"诸事",桃其形如心,表示诸多事情都称心如意。
33 岁寒三友:松、竹、梅或海、竹、石。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竹,清高而有节;梅,不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成原,他曾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过“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海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乃是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34.必定如意:毛笔、银锭、如意。"笔"、"必"谐音,"锭"、"定"同言,再加如意,借意为"必定如意"。
35.太师少师:一大狮子,一小狮子。太师,宫名,周代设三公即大师太植大保,大师为三公之最尊者;少师,宫名,周和春富之属,即乐师也。以狮与师同啻,寓意不师少师,表示辈辈高官之愿 望。宋至清代都有此圆雕玉器。图案为一大龙、一小龙者,称之为“教子成龙”,“望子成龙”。
36 八仙过海:八个仙人手持宝器下有大海波涛。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即李铁据、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益采和、韩湘子、曹国重。八仙故事多见干后、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据说,八仙在厌贺王母娘娘寿辰归途中跨过东洋大海,各用自己的法宝护身为开,竞相过海,以显神通。
37.群仙祝寿:众多仙人各持礼物。传说三月三日王母娘娘寿诞之日,各路神仙来祝贺,以此取其吉祥喜庆之意。
38.渔翁得利:鹤蚌相争状,旁立渔翁。《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渭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屋,而鹤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鹤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鹤曰:今日不出,明回不出,即有死鹤。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比喻双方相待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
39. 平升三级:瓶上插有三戟。"瓶"与"平"同音,"戟""级"。"平升三级"乃表示它运亨通,祝愿连升三级之意。
4O.嫦娥奔月:一仙女人月宫状。嫦娥,神话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前吃后,遂奔月宫。
41 四海升平:四个娃娃抬起一瓶。四个小孩(海)抬起(升一瓶(平),表示四海升平,表达人民厌恶战乱、热爱和平之善民愿望。
42 流传百子:开嘴石榴或葡萄、葫芦。旧时传说,周文王有百子。以石榴子多表示百子,还有“子孙葫芦”之说。有“百子图”、“麒麟送子”、“莲生贵子”等图案,表示“子孙万代”、“万代长春”等愿望。
43.八宝联春:八件宝器。"八宝"分两类;佛家八宝有***、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孟长八件宝器,俗称"轮螺伞盖、花罐鱼长"。道家八宝,即八仙护身法宝,为渔鼓、宝剑、花篮、笊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八件宝器。八件宝器相连接的图案称之为"八宝联春"或"八宝吉祥"。。
44.官上加官:雄鸡和鸡冠花。
45.麒麟图:一兽,头上一角,狮面、牛身,尾带鳞片,脚下生火,其状如鹿、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古称之为"仁兽",、多作吉祥的象征。"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郊倾。""砸"同"籁"即沼泽。汉代跨上的麒麟图案与马和鹿的样子相似,汉后逐渐完善了麒麟的形象。地毯及文物中的麒麟图案,多为"麒麟送子"、"麒吐玉书"等。因麒麟是瑞兽,又借喻杰出之人,麒麟送子、麒吐玉书皆有杰出人工降生的寓意。
46,四艺图:琴、棋、书、画。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工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玩,用以增进学识,提高雅兴。图案中"四艺"的造型设计古朴、优雅,富有韵律感。
47.玉堂富贵: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用干玉牌子上。
48 博古图:鼎彝钟磐、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各种器物造型,种类繁多。博古图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博古图由《宣和博古图》一书而得名。《宣和博古图》共三十卷,书成于宣和五年(1123)后,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古代铜器,共二十类八百三十九件,集宋代所出青铜器的大成,故谓博古。
49.五世同堂:五个柿子和海棠花。图案以谐啻寓意,表示古人期望升宫、富贵、五代团聚的美好愿望。多为圆雕团状件。
50.英雄斗智:一鹰一熊作争头状。《本草》:"虎鹰翼厂丈余,能搏虎。"《诗?小雅》:"维熊维罪,男子之祥。"鹰与英、熊与雄同音。猛禽凶兽相斗,二勇相争,智者胜。还有一松树上落一鹰,地上有一熊,作相互怒视欲斗之式的图案,以此比喻英雄大智大勇。
51。八骏图:八四姿态不一的骏马。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名称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明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 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Z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其他传说均由此而派生。
52.伯牙摔琴:一人举琴面对一墓,旁立一老人。出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交故事。传说春秋战国的,俞伯牙善弹琴,一日乘用游至汉阳江口,命童仆取琴焚香,调弦转轸,一曲未终而弦断,疑有人听琴,令左右搜之,遇樵夫钟子期。二人登舟促膝而谈,意合知音,结为兄弟,约定采年江边相见。当俞伯牙按期来到江边时,钟子期已病故。伯牙闻知,泪如涌泉,去子期坟前祭拜,并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轸摧残,金徽零乱。老者惊问:"先生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自朋友,欲觅知言难上难。"故有俞伯牙摔琴谢知啻之说。
53.天女散花:一仙女提花篮作撒花状。佛经故事。《维摩经?观众生品》记载,维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身,即皆坠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坠。天女说:"结习未尽,花著身耳。"谓以天女散花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宋之间《设斋叹佛文》:"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故取其"春满人间"之意。
54.天马图:一飞马,马主两翼。天马一词,最初见干《楚辞离骚》、《史记大宛列传》和《淮南子》等书中。张蹇使西域得乌孙好马,名日天马。后得大宛汉血马,比乌孙马强壮,改乌孙马为西极,大宛马叫天马。史书记载,汉武帝"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歌"。元狩三年(前119)后,天马发展成"龙之友"、"龙之媒"的地位。神话故事"天马行空",使人想象出"马生两翼"。马为龙友,被称为龙马。《西游记》中有白龙马,便是一例。天马似马又生翼,空中行走又似龙。
55.踏雪寻梅:风雪中一老人头戴浩然巾,骑驴过桥,手持梅花。踏雪寻梅是根据后代诗人孟浩然的故事编写而成。孟浩然(689一约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少年好学,酷爱梅花,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工不第,还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一首诗,王维私邀人内署,适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告,玄宗大喜,沼浩然出,诵所为诗,玄宗以为无求仕之心,即入还。孟浩然《留别王维》诗云:"寂寂竟何待?朝前空自旧。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孟浩然转驴过渡桥踏雪寻梅,已成为我国古代诗人之佳话。
56.龟鹤同龄:图案皆为一龟一鹤。《韵会》:"龟为甲虫之长。"龟寿万年,是长寿之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 “鹤干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龟鹤同龄,乃同享高寿之意。
G. 木雕的分类
中国木雕,分布极广,此衰彼兴,潮起潮落。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资源条件,取材不一,工艺不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流派。
在我国,木雕流派大多是以地域来区分的。例如: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泉州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北京宫灯,台湾木雕,宁波朱金木雕,云南剑川木雕,湖北木雕船,曲阜楷木雕刻,苏州红木雕刻,上海红木雕,南京仿古木雕,江苏泰州彩绘木雕,山西木雕,山东潍坊红木嵌根雕,上海黄杨、白木小件雕,辽宁永陵桦木雕,贵州苗族龙舟雕、面具雕,江西傩面具雕,湖北通山木雕、咸浦邦木雕,天津木雕,东山海柳雕等等。
这些木雕流派在全国或者当地都极具影响力,而最为著名的是泉州木雕、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这五大流派被称为“中国五大木雕”。 泉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泉州民间传统技艺之一的手工木雕,其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泉州木雕之多、工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上,泉州木雕的兴起和发展是在唐天宝二年(公元686年),武则天登基后,把年号改为开元,要求全国每州各修一寺,当时的泉州,经济繁荣、香火旺盛,在开元寺周边,同时修建大小寺庙100多座,号称“大开元万寿禅寺”,为木雕艺术的兴起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泉州的木雕艺人开始介入泉州开元寺大规模的修建工程。就连当时的东西两座塔,也完全是用木结构和木雕制作而成,这两座巨大木塔后来毁于战火,烧成一片废墟。在泉州开元寺的藏经阁里,至今保存着两尊当年从废墟里捡回来的木雕罗汉,简直是出神入化、精美绝伦。我们可以想象:两座几十米高的五层木塔,该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古代的泉州艺人,不知把多少精美的木雕艺术镌刻在里面,不知倾倒过多少中外游客,描写泉州当时的大唐盛世,有诗为证:“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宋元时期是泉州木雕发展的鼎盛时期。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以后,泉州木雕精品在海外华侨和商人的呵护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走向东南亚,走向全世界。
明清两代是泉州木雕艺术发展的辉煌时期,明代崇祯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出资重修开元寺。当今的大雄宝殿,号称“百柱殿”,是用100根柱子支撑起来的,柱子上方有24尊带翅膀的木雕飞天,手持文房四宝和南音乐器,仪态万千,这批飞天像妙龄少女一样,她们象征着古印度教的神鸟——妙音鸟,也象征着24个节气。不论白天黑夜,一年24个节气,一天24小时,每年每月,每时每刻,都有这些妙音鸟翩翩起舞供奉在百柱殿内,供奉在释迦摩尼周围。当香火旺盛之时,烟雾缭绕在飞天之间,若隐若现,仿佛仙女下凡,飘飘欲仙,令人叹为观止。 木雕,是泉州民间工艺品种的重头戏。平雕、线雕、根雕、花格雕、神像雕等意彩纷呈,独具一格。泉州的木雕艺术精雕细刻,花团锦簇,是恰如其分。泉州市的惠安县、泉州台商投资区是木雕产业和技艺传承的集中地,也是当地的文创产业支柱。木雕工艺师黄泉福连续荣获第一、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一等奖。卢思立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光荣称号,其龙根木雕《悟》获得全国第四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希望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对台开放,作为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的泉州,众多的台湾乡亲到大陆谒祖寻根,进香参拜宗教活动频繁,泉州木雕的生产、销售、加工、定货一度上升为历史最高水平,从而使木雕的技艺提高,人才辈出,名师名企业不断涌现,木雕的作品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纷纷获奖。为泉州的工艺美术界争光,为侨乡文化作贡献,为海峡两岸民间工艺、宗教文化交流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东阳木雕
浙江省东阳市的木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东阳传统民间工艺,素以“雕花之乡”而著称。东阳木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是因为该地盛产适于雕刻的木材,如樟木。东阳木雕作品的外貌特征,在于它保留木质的原有色泽和纹理,由于精细打磨,更显得圆滑细腻、精美光润。其木雕技艺之精湛,产品之典雅、精美,驰名中外,据北宋建隆二年(961)所建东阳南寺塔室内发掘出来的木雕佛像考证,距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文献记载,东阳木雕工艺大约始于唐代,发展于宋代,盛于明、清两代。东阳木雕在表现的题材方面也已十分广泛,有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卉、鱼虫等,并且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装饰内容也已开始为东阳木雕所表现。
东阳木雕作为一种艺术流派,是根据建筑、家具以及多种陈设品制作的各自造型特点,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形成的,它有一套独特完备的雕刻技法,其中包括浮雕、圆雕、透空双面雕、阴雕和彩木雕嵌。浮雕是东阳木雕艺术的精华,也是独具东阳木雕特色的工艺形式之一。它是借鉴传统的散点透视或鸟瞰透视法构图,然后镂空双面雕,或者再通过彩木镶嵌来完成的。东阳的浅浮雕,画面深度一般都在2-5毫米之间,以刻线的表现力来体现物体的主体感。这种浅浮雕,最为人称道的是“满地雕刻”,也就是在器物表面,满雕纹饰,既有立体感,又密不露地,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浮雕樟木箱就是这一工艺特色的代表产品,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产品之一。
东阳木雕作品,在圆雕、建筑装饰、器具装饰等领域,也有独到的建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木雕屏风、挂屏是东阳木雕行业在传统浮雕工艺形式基础上的一个创新。采用中国画工笔写实的手法进行构图设计,制作的挂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尤其雕刻的花卉、飞禽、仕女等图案最为突出,层次分明、细腻精微,逼真传神,使人耳目一新。 东阳雕刻行业的工人和设计人员还创作雕制了各式纯观赏性的立体艺术台屏(即陈设工艺品)。这些作品在造型设计上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长方形、圆形、扇面型等框式结构,出现了多种根据题材内容所设计的散边式造型,使人赞叹不已。这些作品的出现,为木雕工艺品的不断创新、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起到了开拓作用。
福建莆田木雕
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素以“精微透雕”著称。唐初,寺庙的建筑装饰、佛像、经书等已有雕刻工艺雏形;宋末元初,莆仙所雕刻的人物、花卉等题材的围屏、栏杆、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已经相当精妙生动;明代,莆田擅长圆雕佛像、平雕建筑装饰等。
中国最大的木雕工艺产业所在地。名贵木头雕刻占据了国内大部分的市场额。目前有20W人左右从事木雕行业。以高档名贵红木的古典家私和小件为主。
北宋时期五度为相的仙游人蔡京大兴“丰大豫亨”之说,大兴土木,追求豪华富丽,便召家乡的工匠把京都宫廷器具与书画工艺有机结合,制作出木雕家具,首开“莆田”木雕家具工艺先河。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名画《听琴图》的琴桌就是蔡京呈献给宋徽宗的兴化木雕家具精品。
宋末泉州港、枫亭港输入菲律宾的紫檀、鸡翅木等成为兴化工匠的木雕原料,红木木雕渐盛。
“莆田木雕”在明代形成了造型简洁、明快清新的艺术风格,清代进入结构考究、装饰华美、繁复厚重的辉煌时期。业内人士认为,莆田木雕是历代艺匠文化理念和审美情趣的积淀,其传统工艺有圆雕、透雕、浮雕、根雕,品类有佛像、仕女及花乌山水摆件、家具、把玩杂件等,造型千姿百态,做工精细,极具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至今在莆田本土、台湾、日本长崎、鹿耳岛等地天后宫尚存有明代木雕妈祖像以及匾额、围屏、祭器等文物。兴化历代都有著名的木雕工艺代表人物。清末名师廖明山之孙廖熙擅长于人物,兼雕刻花卉,其佳作在1903年巴拿马万国赛会上荣获金奖。“廖氏木雕”遂成为中外古董商竞相觅购的珍品。故宫博物馆尚存多件“廖氏”木座,还有清乾隆年间莆田后洋艺人雕刻的贡品——贴金透雕花蓝。
明代,因倭寇之乱实行海禁,从南洋诸国输入的红木极少。兴化木雕多采用本地盛产的龙眼树木料雕成各种武将、仕女或神像、古玩,辅以老漆涂饰,使作品更加显得色泽深沉,古色古香,龙眼木雕因此而美名远扬。 潮州木雕起源于广东省潮州,但作为一种艺术流派,它还包括明清时期属于“潮州府”辖内的潮安、潮阳、普宁、饶平、汕头、惠来、海丰、陆丰和梅州兴宁、梅州市梅县区以及闽南所出的作品。作品表面贴金,是潮州木雕的一个特征,这与东阳木雕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所以,它又称“金木雕”、“金漆木雕”。说“金漆木雕”,是因为有漆的成分,这种漆是为金箔能黏附于木上而特意配置的,同时又起到了防潮、防腐的作用。潮州木雕的髹漆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为常见的“黑漆漆金”,即以黑色漆料作底子,然后铺上金箔;二是“五彩装金”,此类款式以建筑装饰件为多,以青绿或紫红、粉黄装彩,再以金色烘托,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
潮州木雕的传统技巧,主要可分为阴刻,浮雕、圆雕、镂雕等几种。阴刻的性质近于绘画,多施于围屏,题材为梅、兰、竹、菊。浮雕,圆雕所选题材除佛祖、菩萨、神仙、传统人物之外,神奇异兽和鱼、虾造型也是常被采用的。镂雕,又称通雕,是潮州木雕经常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且多用于建筑装饰上,建筑雕刻一般采用杉木,大件的居多。雕刻时,艺匠们不仅以多层次取胜,而且力求结构巧妙和造型生动。所以,潮州木雕所表现的人物形神兼备,景物错落有致,线条流畅,节奏感强,体现出“多层镂通,剔透玲珑”的南方雕刻风格。
潮州木雕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朝以前。清代是潮州木雕艺术发展的鼎盛期。 技法上,它由单层镂空发展为多层镂空;构图上,由“实实相映”发展为“虚实相生”,画面由此体现远近、大小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这一时期,潮州木雕人物的脸部,一般都采用深浮雕,远视时更加传神,人物身段比例则以5:1为标准,因此,仰视,形象更丰盈、饱满。
金漆木雕最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装饰艺术,流传到南方后,又受到某些地方艺术特色的影响形成为一种木雕流派。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用金漆木雕来装饰房屋和庙宇的栋梁、物椽、门楣以及家具等,显得金碧辉煌,给人以富丽庄严之感。
作为建筑物的装饰,必须具备年代久而不朽废,这就决定了木雕在选材料的雕刻制作技法上的特点。这种木雕选用樟木制作,樟木质硬,且含樟脑,蝼蚁不能蛀蚀,雕成后需先涂油漆多层,最后贴上金箔。这样就使木雕成品虽经多年风雨亦不易腐朽,且能保持金色,灿灿发光。建国后,由于政府对金漆木雕行业的重视,广大的金漆木雕行业的工人,不断从牙、玉、石雕等姊妹艺术品中吸取适于木雕的某些技法,来丰富自己的创作,使木雕在题材、表现手法和技巧方面都不断有所创新。
福州木雕(龙眼木雕)
福建省的福州木雕,也是在建筑装饰、家具装饰和寺庙神像的雕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木雕艺术,它成熟于明末清初。福州木雕以龙眼木为材料,所以,又称“龙眼木雕”。龙眼木主要产于闽南一带。质地略脆,纹理细密,色赭红。老龙眼木的树干,特别是根部,奇形怪状,为雕塑之良材。木雕艺人利用它的根部及其折痕疤节,因势度形,雕成各类人物、鸟兽形象,造型生动稳重,结构优美,既符合解剖原理,又动人、夸张。刀法或斧劈刀凿,或细腻刻画,圆浑娴熟。
清代,福州木雕曾出现三个主要的流派:以大坂村艺人陈天赐为代表的大坂村派,约有30多人,他们早先主要雕刻弥勒佛、十八罗汉、八仙、观音等神仙佛像,后来有增加了仙女、仕女、动物形象;以象园村柯庆元为代表的象园村派,他们擅长表现虫草花卉、果盘等,还喜欢雕刻活动的作品,如踏水车、划龙舟等;以雁塔乡王清清为代表的雁塔派,也称漆器派,他们主要擅长雕刻图案花纹,还有和漆器相结合的浮雕花鸟作品。
徽州木雕
徽州的木雕艺术题材广泛,技艺成熟,线刻、浮雕、圆雕、透雕综合应用,选材却大多为松、杉、樟、楠、白果等亚硬或软木材料。所以,徽州木雕的作品往往就不看重材质,它所追求和刻意表现的是画面的题材内容、雕刻工艺和构图线条的完美,体现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对周边地区影响很大。
徽州木雕以建筑、家具装饰为主,以美轮美奂的大面积雕画著称于世。雕画的内容,除了真实地反映男耕女织、渔樵耕读的田园生活之外,更多地涉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古典小说等内容。这些艺术图饰都寄托着物主的美好理想与追求,体现主人的文化品位和身份地位,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可以说件件皆为佳作。
今天,人们去徽州参观、旅游、以木雕为饰的明清居民,仍到处可见,仅宏村就有158幢。2000年11月,徽州西递、宏村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宁波“朱金木雕”
浙江宁波的朱金木雕,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它的造型古朴生动,刀法浑厚,金彩相间,热烈红火,是一种在木雕上贴金漆朱的木雕艺术。这种艺术效果主要来自漆工的修磨、刮填、彩绘和贴金,所以才有“三分雕,七分漆”的称誉。
宁波朱金木雕主要应用于民间日用陈设以及佛像、人物雕像和家具装饰。它的人物题材多取之于京剧人物,称之为“京班体”。这种宁波“京班体”的构图、格局,都采用立体透视法,并善于作艺术的夸张,人物头部的比例都比较大,以至于形成“武士无颈,美女无肩,老爷凸肚,英雄挺胸”的独特的表现程式,引人入胜而妙趣无穷。
朱金木雕尤以神佛像雕刻最负盛名。它着重刻画神佛的面相,既突出佛神仪表的庄严,又善于表现其和蔼可亲的神态。朱金木雕中,家具装饰特别是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更具地方特色,表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气派,故有“万工轿”“千工床”之誉。宁波人常说:“一生做人,半世在床”,所以,对木床的雕刻装饰,特别讲究。宁波金漆木雕床,犹如一座亭台楼阁,床身、床架、梳妆台、马桶箱、点心盒、文具箱等等,一应俱全。床外有层层的楼阁挂面,床身、床架四周雕镂图案与纹饰,再贴金朱漆,非常富丽;说“千工床”,名不虚传。
剑川木雕
剑川木雕是云南剑川县白族人民创立的一种木雕艺术。剑川县自唐宋以来,木工人材济济,木雕技艺字自古有名。昆明的三牌坊、建水的石照壁、保山的飞来寺、中甸的归化寺等等,许多中外闻名的建筑装饰,都有剑川木雕艺人的功劳。
剑川木雕早在唐宋时期,就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作品之精美,令人惊叹。从大理国时代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间,是剑川木雕繁荣时期。清末政治腐败,有千年盛誉的木雕艺术一度衰落。
20世纪50年代以后,剑川木雕重新得到生机。老艺人把祖师爷传给他们精镂细刻的妙手绝技,如极为复杂的“一起一落,三起三落,五起五落”、“十八学士闹梅花”、“凤穿牡丹” 、“松鹤遐伞”、“喜上眉(梅)梢”等艺术手段献出来古为今用,创作出许多精美的木雕作品,造型高雅华贵,雕工雄厚饱满,一直行销港澳、日本、扎伊尔、马德里、德国、英国等地。
武汉木雕船
武汉木雕船是我国木雕工艺中的非常独特的一个艺术品种。作品雕刻艺术,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武汉木雕船的工艺之所以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与武汉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湖北造船业的发达,是密切相关的。 湖北木雕船的种类繁多,木帆船、古代漕船、战船、画舫、龙舟、凤舟、彩船等等,应有尽有。武汉木雕船以柏木、黄杨木、红木等为原材料。在雕刻艺术上,除了圆雕、浮雕、镂雕,还有一些独特的工艺,如浅浮雕去表皮又不伤面;深浮雕深而不伤底,并且注重花纹装饰、镂空锼花和精工制模。它的花纹清晰、匀称、纤细。船上的楼阁门窗、栏杆等等也精细入微。它的制模则根据每件产品的不同造型、设计出各种不同结构的零部件。技术上要求方圆规矩,衔接无缝,拆卸自如。
武汉木雕船的技艺世代相传。宜昌老艺人龙云华为当今著名艺人,后人龙从发、程楚春、潘正斌等,也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各种精美的武汉木雕船,已远涉重洋,出口到日本、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鄂南木雕
鄂南木雕主要出自鄂南的鄂湘蜀三省交界处,那里山多林密,长期以来造就了一大批木雕艺术家,才形成独特的木雕艺术流派——旧时称之为“咸浦帮”。木雕内容多体现喜庆、吉祥、长寿,如“全家福”的雕花床,借鉴秦汉时期“鸟虫书”的表现手法,刻镂由28个雀子组成的“全家福”三个字,象征喜鹊临门,福满全家。历史上,鄂南木雕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基本上都出自于戏曲任务、神话传说,当然,动物形象、花鸟亭廊也不少。这些作品大多以镂雕和浮雕结合,深浮雕与浅浮雕相穿连,表现有情有景、妙趣横生而又品位无穷的画面,因此颇具地方特色,艺术个性也非常突出。
清代,楷木雕刻流派的代表人物是颜锡忠。颜的技艺纯熟,十分精湛。后人孔宪斌、颜景新技艺较高。颜景新利用楷木自然形状和纹理,雕刻的一尊近1米的孔子像,受到各方的好评。
通山看橱
通山看橱作为一种木雕艺术,产生于明末清初的湖北通山。“看橱”实际上是一种装饰橱,最初为富裕人家装饰客厅而设置,并不讲究实用,所有就有了“看橱”之称。
看橱以杨木、樟木为材料,先用多块木版分别进行雕刻,然后总装而成。通高近2米,宽约1米,厚度为46厘米。它有上下两大部分。下面部分为柜状,五屉并列横排于上,屉下为长柜。内容为园林花鸟和人物故事。通山看橱主要是镂雕和浮雕的结合,而表现手法又变幻莫测,所以块块画面中的人物花鸟、飞禽走兽都栩栩如生,让人百看不厌。
夏特日木雕
夏特日木雕是蒙古族流行的一种木雕艺术。“夏特日”,蒙古语是象棋的意思。夏特日始于何时,无从考证。据说清初已遍布草原的各个角落。所能看到的夏特日是木雕艺术品,也有极少数骨雕蒙古象棋。夏特日棋子的造型分别为骆驼、马、狮子和诺颜(“诺颜”,蒙语,指象棋中的将帅,是蒙古族象棋中唯一的人物雕)。这些形象生动的木质圆雕艺术品,都富有浓厚的草原生活气息。夏特日木雕多采用圆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动物形象丰满而雄健有力,鬃毛、尾部由于线条的流畅,也增强了整个艺术形象的飞动态势。在整体造型上,夏特日木雕还往往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作品的个性特征,取得了理想的表现效果。
泉州木偶雕刻
泉州木偶是一种民间工艺品,因产自福建泉州而得名。系用樟木刻制头坯,经裱背,盖上胶土,磨光,再施以彩绘,配以服饰。泉州提线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粉彩工艺,独具匠心,巧夺天工。泉州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当代木偶头制作在师承的传统技艺基础上,更侧重于夸张与变形,尤为强调性格化和表现力,乃驰名中外的民间工艺珍品。
典型的花园派木偶头雕制过程是:选材,粗坯(刻划出五官等),精雕,裱纸,磨光,补隙,刷泥,上粉,开脸(绘脸谱),盖腊等十几道工序。男的木偶角色或是采用真发或是直接用樟木刻成发髻,有的还要植须(就是加上胡子),胡子的颜色有四种,黑色、红色、灰色、白色,胡子的式样有长的、短的、八字等,根据不同的角色搭配。女旦头都是采用真发做为发髻。
泉州木偶分为提线木偶(头像较大,叫做“傀儡戏”)和掌中木偶(头像较小,叫“布袋戏”)两种;表现者以提线的方法或以手指拨弄,使木偶活动如生。
早期的木偶是佛像雕刻铺制作的,难脱神佛的面貌。到了近代,著名的民间艺人江加走,继承父业,潜心钻研木偶技艺,极大地推动了木偶雕刻艺术。所以,泉州木偶也称江加走木偶。江加走木偶多次出国展览,受到外国艺术家的盛赞。一些外国博物馆珍藏着他的作品。 漆线雕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据当前考证,在泉州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泉州及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便被应用于佛像装饰,俗称“装佛”,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广泛流传。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画面栩栩如生,堪称艺苑奇葩,中国一绝。
曲阜楷木雕刻
楷木雕刻是以曲阜独有的楷木为材料,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木雕艺术,肇始于汉代,据说由孔子九世孙孔腾所开创。最早的作品为楷木手杖,纹样比较简单。从宋代开始,品种日渐增多,最负盛名的则是楷木如意。清代光绪朝之后,楷木雕刻才真正成为一们艺术,所刻纹样如龙凤、花卉、人物,内容生动活泼。
苏州红木雕刻
苏州红木雕刻技艺在明清两代已名闻远近,并出现了不少木雕名家。明代艺人鲍天成,擅长于雕刻各种器物,其造型制作,别具匠心,与众不同。清代艺人杜士元雕刻技术超群,他雕刻出了许多堪称精细绝伦的珍品。由此可见古代苏州木雕技艺之高超。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苏州红木雕的产品除保持传统的产品外,在继承和提高传统的雕刻技艺和制作方法的同时,扩大发展了适应现代社会条件,具有苏州红木雕特色的新产品。如红木啤酒柜、电视柜、套几、大菜台、盆架等。一些既可供观赏又具实用价值的实用木雕工艺品一直受到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除了以上提及的14种地方木雕艺术流派,贵州苗族的龙舟雕、面具雕,南京仿古木雕,湖北大冶木雕,潍坊的红木嵌银雕,泰州彩绘木雕等,也同样享誉海内外。 明清木雕指的是明代和清代两代的著名木雕,主要已福建和浙江的雕刻为主!
明清花板、窗花等木雕挂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华,也是建筑中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在简单中求丰富,统一中求变化,与现代的装饰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虽然现代家居空间比以前小了许多,并不适合完全的传统中式家居布置,但如点缀以木雕挂件、屏风隔断和几件雕花案几,就使家居显得现代中蕴含着传统,明快活泼中透着沉静含蓄,简练中显露出渊博,犹如一曲高山流水意境盎然。 装饰木雕在题材内容上体现了民间美术的共性,一般有三类内容:一类是吉祥图案,如喜上眉梢,松鹤延年等象征、寓意的图案,二类是戏曲人物、传说故事等寓教于乐的故事画,三类是民俗民风题材作品,如纺织、放牧、娱乐等现实生活描写。木雕在表现手法上一般采用具象的方法,造型上大胆的夸张。如人物头大身小,人大景小,显得活跃、质朴,犹如扬州八怪中金农的画,夸张而幽默,充满生气。
和西方的建筑雕刻艺术一样,传统的装饰木雕十分注意虚实主次、线条分割、层次节奏的处理,追求画面的严谨与变化,构图的饱满与均衡,另外柔和了国画的抽象精髓,使得木雕作品在写实中又有变化,实用性与装饰性达到高度的结合,非常耐看。
木雕花板形式多样,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都有,其中大都为浮雕。有不少镂空的深浮雕与圆雕结合在一起,加强了深度空间感,构成了近似圆雕的深浮雕。因为是木制品,其不溶性和不可焊接性使现代工艺尚无法大量复制,尚靠手工制作。
雕刻用木材一般以不过硬为好,像黄杨、梨木、香樟、苏木、核桃木、荔枝木、柚木、花梨以及进口的酸枝等。它们结构均匀、材色纹理美丽,在传统建筑上用于垂花门、外檐、门窗、额枋、隔扇、屏风。
花板雕刻用木材质地需要细密、结实有一定硬度,纤维顺畅,特别对于浮雕挂件,选材尤为重要。当前用的较多的是新酸枝、鸡翅木、新花梨木、香樟、椴木、楠木、色木和银杏木等。
在电视剧场和餐厅中常见的木雕工艺摆件,如今已走进越来越多的京城百姓家。记者从潘家园旧货市场了解到,消费者购买木雕摆件装饰居室的情况已占到整体销量的50%以上,而以前这个比例仅为25%。 工艺木雕
工艺木雕通常是指流传在民间,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讲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品。
工艺木雕又分纯观赏性和实用性二类。观赏性木雕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的、单独的艺术品。实用性木雕是指利用木雕工艺装饰的、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
艺术木雕
艺术木雕通常是指构思精巧内涵深刻,有独创性,能反映作者审美观、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的作品。艺术木雕一般都是由作者一手设计制作完成的,所以他能始终贯穿并把握创作的意念与追求。艺术木雕的创作方法除了与其它雕塑材料一样是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或写实、或夸张、或抽象,还要结合利用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 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
艺术木雕的题材内容及表现形式一方面取决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及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取决于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也就是“因材施艺”。艺术木雕的表现手法丰富且不拘一格,有大刀阔斧、粗犷有力;有精雕细刻、线条流畅;有简洁概括,巧用自然美。好的艺术木雕不仅是雕刻家心灵手巧的产物,而且也是装饰、美化环境、陶冶性情、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故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H. 承德木雕的长寿手杖
山核桃是承德山区的一种土特产品,其外壳质地坚硬,纹理斑斓而清晰。艺人们用化学药剂剔除版山核权桃的内瓤,象珠子一样穿在一起,与精选细琢的山城珍木——“明开夜合木”组成手杖。手杖柄上雕有山城名胜景物及蟠龙等图案,古色古香,自然洒脱,颇具情趣。据说,山核桃是一种治疗风湿病的中药材,长期使用这种手杖能防治老人风湿病,延年益寿,故而得名“长寿手杖”。
“明开夜合木”是一种罕见的珍贵木料,它生长在承德山区和避暑山庄内。其木质洁白无瑕,细腻如玉,被誉为假象牙。艺人们以其雕制的挂屏、座屏、插屏等,使花草鸟兽,古庙奇峰跃然于上,一具具玲珠剔透、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