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老人生活现状如何
我国已经提早步入了老年社会,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总数额已经达到专1.74亿左右,占人口的总比例达到12.78%,属而且以每年800万――900万的速度在快速增加。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步扩大使得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也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关注焦点。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增长,老年消费市场也日益引起重视,针对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的老年用品正在逐步增多。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老年市场提供的产品和老年人的真正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数量上的差距。我国目前的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了1.74亿左右,根据国家老龄委的预计,目前我国老年市场的需求量应为1万多亿,现阶段市场的供给量远不能满足,供求之间存在巨大市场空白;另一个方面是现有的老年产品与老年人真正需求的产品之间存在差距,产品种类不够丰富、真正能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产品不多,这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企业的竞争、发展空间。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低和自身的经济能力及子女供养能力直接相关。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在吃饱穿暖的普遍层面上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在生活品质保证、提升上,则相差很悬殊。
Ⅱ 在农村为什么有些80岁的老人还要下地干活他们还干得动吗
目前对于大部分农村人来说,农村多多少少都会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特别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农村人没有太多挣钱的方式,只能靠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勉强维持着。而对于农村这些老人家来说,自然不能放松等着子女来抚养自己,给子女们增加压力负担,所以都是自己能种地的就自己种些地,干些活。这样也是为了养活子女们有压力负担。
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是在挨饿中长大的,在他们那个年代,农村的主要收入就是庄稼,全家人都在指着庄稼吃饱饭 ,那个年代农业技术不发达,农民基本是靠天吃饭,雨水好的时候,下一年能过个好年,不好的时候温饱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存钱了。
人口城市化将首先直接加快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城市化过程中省际人口迁移更加剧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农村的老人没有退休金,问题是农村的老人现在也没有足够的子女赡养他们。靠家庭成员赡养的农村老人占比,仅从2000年49.7%降低至46.40%。
未来的农村老人最多也只有两个孩子,他们的孩子又大概率会迁移到城市定居,现行的医保政策区域分割,无法跨区转移或携带,他们中的大多数无法随子女进城,他们的养老怎么办?只能靠现在还能活动,给自己做点准备呗。
Ⅲ 当前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怎么样啊
长期生活在农村来和城市两地自,在我们地区农村的老年人,生活上基本是吃穿无忧。但老年人业余生活并不十分丰富,大致四种方式:一、虽然上了年纪,觉得在家里还坐不住,继续参加着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二、在家闲坐着,到时去地上搞点蔬菜种植和培育。三、到热闹的地方,几个人一起坐下来闲聊一天半天的。四、到老年活动室去打打牌、打打麻将。上面这几种方式都是男性为主,女性的比较单一,有人叫她们去念佛的去念佛念。一天佛八小时,三十元钱。不念佛就在家干些家务。
城里的老年人生活:如果有孙儿在上幼儿园、读小学的,以接送孩子为主。买菜、饭做、搞家务。吃完晚饭后,有时间爱跳老年舞的“女性”去活动一下。爱狂街的,到外面去走几步。业余时间看看电视,爱上网的玩一下电脑。有兴趣的种几盆花,养只小狗小猫。
Ⅳ 农村八十岁老人艰难挑水,为什么四个儿子无一人愿赡养
农村80岁的老人,一个人独自艰难的挑水,四个儿子都不养,我认为就是儿子养多了,每一个人都想推脱,他们就是一个看着一个去养。
这种思想和思维模式就导致了没有任何的一个儿子上前去照顾老人,老人的心里肯定非常难受的,人们经常说养儿防老。可是他的四个孩子却是这样对待老人,真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在”这种现象在农村还是很多的。基本上的老人,面对儿子不赡养自己的这种行为。农村的很多老人现在都是把自己的儿子告上法庭,让法庭来判决。作为儿女的就应该多照顾父母,毕竟他们给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的。
Ⅳ 农村老年人现状
农村老年人生活之现状
农事聊斋
2018-08-14
关注
农村,大部分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要没有丧失劳动能力都没有闲下来,他们只要身体硬朗有的干着自家责任田的农活,有的在附近打工,甚至有的在干着建筑之类的重体力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攒点零花钱,少给儿女添麻烦。也许你会问,他们干了大半辈子,难道没有攒下养老钱吗?对了,他们还真的没有钱,原因就是他们年轻的时候也就是能干的时候挣的钱都给儿子盖房,结婚用的所剩无几,不欠点外债就算不错了。相比城市中的老人真是天壤之别,城里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数是散散步,打打太极拳,跳跳舞,还有的养鸟,下棋,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因为他们有退休金,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那么农村老年人为什么不能放下地里的活安享晚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农村老人的真实生活处境:
首先,农村有一部分老年人是和儿女分开生活的,这部分老人身体状况良好,能独立完成地里的活,不用托累儿女,但是为了让儿女在外安心打工,家里一切琐事都得管。然而,岁月不饶人,这么大的劳动强度,他们又能为儿女支撑几年呢?
再者,还有一部分老人,他们和儿子一起生活,但是已经不能从事田间劳动,而年轻人还要外出打工,所以家里的一切大事小事自然落在老人们身上。如果家里再有俩不懂事的小孩,那更是累上加累,看着老人力不从心的样子,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但也无可奈何。日子还要一天天熬下去,能撑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
最后一种情况是没有了劳动能力的老人,他们生活上需要照料,精神上需要安慰,这种情况年轻人就不能去外地打工了。但也有年轻人不在身边,老人突发状况,不能很快就医的情况发生。年轻人既要挣钱养家,还要看护老人,处在两难境地。另外由于现阶段的社会环境,至使人的自私心理膨胀,亲情淡漠,导致老年人的养老处境更是雪上加霜。这也是全社会不能忽视的问题。
总之,农村老年人没有城里老年人那么丰富的精神生活,大多数都是能干多少干多少,直到干不动为止。如果这种现状不能改变,老有所养就是一句空谈。老龄化日趋加剧的问题如何化解,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怎样让老年人有尊严的老去,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亲爱网友,您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妨说出来,为了我们的老人,也为了即将老了的我们,谏言献策,老有所养的问题,该解决了
Ⅵ 农村80岁的老人还要“下地”干活,他们为何不安心养老
农村80岁的老人还要“下地”干活,他们为何不安心养老?为了进入城市,农民们尽了最大努力维持自己的生活。在家乡照顾他们的父母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很难给养老金,更不用说个人护理了,这使得80多岁的老人不得不在农村务农。当然,农村并不是那么令人无法忍受,也不是所有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要在田里劳动,但农村养老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大力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还要大幅提高农民的养老金水平,让农民有钱能买到更好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失质量和体面。
第三,没有人供养老人
当然,大多数农村老年人都有孩子,尽管农村地区有数以千万计的单身者。然而,这一代老人很难抚养他们的孩子,防止他们衰老。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孩子一年四季都不在身边。在经济大潮下,城市为自身发展吸纳了年轻的农村劳动力,以集中精力办大事,集中了城市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优质资源。农民必须离开家园,才能像公民一样过上高质量的生活,磨砺自己的头脑,在城市扎根,导致农村越来越枯萎。
Ⅶ 中国的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以及社保制度滞后,养老问题异常严峻。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Ⅷ 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在农村,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以及老人,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下了老人孩子在乡村里面。有关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是什么样的?我认为大致有以下的原因。
老人的生活一向是比较单调的。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部分都是农民,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只能从事一些最基本的体力工作。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偶尔也会无聊,尤其是丧偶的老人。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老人还要帮助照顾孙子和孙女,经济上面的压力肯定是有的,这就需要孩子的父母多体谅一下老人的不容易,并且按时给老人生活费。
人老了之后需要关心和爱护。子女要孝敬老人,体谅他们的不容易。在晚年的时候,老人是非常需要精神上面的陪伴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常回家看看。这一代的老人大半辈子都很辛苦,有些甚至要到城市去照顾孩子,几乎一生都在为孩子劳动。
1、老人的生活一向是比较单调的。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部分都是农民,他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只能从事一些最基本的体力工作。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偶尔也会无聊,尤其是丧偶的老人。
有关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大家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如果你也认可本篇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哦。
Ⅸ 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 2002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2亿,占目前总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续增长,按照国际通用标准,我国已完全迈进了老龄社会的门槛。随着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老年人问题层出不穷,尤其在农村,生活条件不适,医疗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此类的问题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适度和满意度,而农村老年人的问题关系到农村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好坏。所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解决中老年人问题,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农村养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们国家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1、身体健康。血压是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医疗组成员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血压计为村民进行了免费测量。在几天的测血压活动中,他们共测量了238人(其中有复测者)。统计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高血压比率不断攀升,依次为12.6%(≤50岁)、16.3%(50——60岁)、23.8%(60——70岁)、54.8%(≥70岁)。由此可见,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发的。当然血压高低受时间、季节、运动、温度、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尽力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但从这一数据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问题。此外,通过走访发现中老年人群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风湿类风湿等,这些疾病都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还是健康的,人的寿命大约在75——80岁(该村有一93岁高龄的老人),但以上所反应的问题仍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Ⅹ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是怎样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来、科学技源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人口健康水平提高,死亡率降低,人口的平均寿命比新中国成立前增加了一倍,达到70岁左右,接近较发达国家的水平。老年人口的增加不可避免地走向人口老龄化,使我国在经历了人口基数膨胀的冲击之后,又面临着一场人口老龄化“银色浪潮”的冲击。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4441万人居住在城镇,占34.17%,8557万人居住在农村,占65.83%。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约为10.01%,农村则达到了10.92%。城镇65岁以上老年人口2873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6.3%;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593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35%,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据预测,如果按2000年城乡老年人口结构计算,到2010年,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数为7718万人,到2030年,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数将增加到1.55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