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长寿的人都有什么特征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长寿
近年来,空气污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导致很多人年纪轻轻就死亡。因此,长寿成为很多人眼中的一个词,一个比较关注的词。很多人关注自己的长寿,希望能活得更久,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一般长寿的人都有这5个好习惯。
现在有很多人都有熬夜的习惯,有的是因为工作原因,有的是因为要出去聚会所以经常熬夜,却不知道熬夜是在减少自己的生命。经常熬夜会使自己的睡眠质量变差,容易让自己得不到足够的休息,使身体的各个器官不能进行良好的恢复,会导致各个器官疾病的发生。比较注重睡眠的人,不仅精神状态好,而且可以避免因睡眠不足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寿命也会更长。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人在日常中经常吸收一些高脂肪高营养的食物,认为这些食物对身体有好处,却不知道大鱼大肉常吃会让自己体内的脂肪、血压、血糖和胆固醇都上升,容易引起心头血脉的各种疾病损害生命,长寿的人知道要均衡饮食,饮食不要太简单,不允许自己吃太多高脂肪、高营养的食物。因为抽烟喝酒会使烟酒中的有毒物质伤害身体器官,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一些致命的疾病也是由长期抽烟喝酒引起的。因此,不抽烟喝酒的人受烟酒影响较小,比经常抽烟喝酒的人寿命长。
❷ 精神病人寿命多少
精神疾病毫无疑问对人的寿命有影响。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不同的精神疾病对人的寿命会有不同的影响,我现在手里面没有这样的数据。抑郁症病人会自杀,精神分裂症得了这个疾病以后会得抑郁,或者在他妄想的状态下也会自杀,非正常死亡毫无疑问会减少他的寿命,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另外一个方面,由于精神疾病特别是得了重性精神疾病以后,他自我造氧能力明显下降,很多病人出现营养不良,引发一些躯体疾病,肯定会影响他的寿命。具体一个病人来说是不是影响寿命不好说,总体来说是这样一种形式。
(2)精神长寿扩展阅读:
病理:
(1)遗传因素:临床遗传学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根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越高。有关孪生子的研究预告,本病单卵孪生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一般高4~6倍,寄养子也是如此。
关于遗传途径,目前多处于假设阶段,许多作者倾向于多基因遗传,即疾病是由于几对致病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起病。
近几年由于分子遗传学的进展,英国科学家在精神分裂症家族聚集性较明显的家系中进行研究,提示本病的病理基因位于第5对染色体,引起精神学界的重视。目前对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定位研究,尚无定论。
(2)内分泌因素:本病大多在青春期前后性成熟期发病,部分病人在分娩后急性起病。此外,本病发病率在绝经阶段也较高。以上临床事实说明内分泌在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❸ 精神病患者能长寿吗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寿命的,再者所谓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简称为遗传病。遗传病通常有遗传性、终生性、家庭性、先天性等特点。
有很多都有80多
❹ 什么样的人会长寿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以下9种类型的人会长寿。(1)相对矮者
美国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类存在着一适宜的高度,以便让身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个高度是男子165-168厘米,女子159-162厘米。
(2)近绿者
现代研究已经证实,生物个体的生存期与心率有关,总心跳为8亿次,一旦跳完,生命即告结束。因而常与绿色打交道、绿视率高者寿命长。
(3)秃顶者
秃顶者有独到的抵抗疾病甚至癌症优势。原来,秃顶多因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所造成,而雄性激素恰好是男子的护身符。
(4)较胖(重)者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人病研究所安德鲁斯教授在600万人的大范围内分析了寿命和体重的关系,发现适当肥胖者寿命更长。究其根源,乃肥胖者抵抗疾病的能力(包括癌症)较消瘦者更强之故。
(5)合理节食者
《吕氏春秋》云:“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保”,道出了进食量与寿命之间的奥秘。
(6)头胎者
我国调查资料表明:第一二胎者寿命最长。在90岁高龄组中第一二胎出生的占有60.6%,100岁年龄组中占77.3%。
(7)B型性格者
所谓B型性格表现为温和平静、从容大度、不过分争强好胜,随遇而安。研究发现:长寿人群中B型性格人占83%。
(8)多梦者
日本山梨大学发现人类有两种睡眠物质——催眠肽。一类有梦睡眠,另一类无梦睡眠。梦多的人,脑中有梦催眠肽的含量多于无梦催眠伏,寿命会更长一些。
(9)血压偏高者
芬兰医生历经5年观察,意外发现高压120、低压70的老人存活率大大低于高压160、低压90的老人。此外,科学研究者还发现仁者(道德高尚者)、乐者(乐观开朗者)、脑勤者(积极思维者)也比较长寿。
❺ 心理健康与长寿有何关系
曹操在他的名诗《龟虽寿》中曾这样写道,“神色品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此诗说的是有志进取的人,虽然知道年寿有限,然而却雄心勃勃,壮志不衰,并且不相信成败寿夭全由天定。表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可贵的,俗话说:“发怒郁闷催人老,经常笑笑变年少。”说明要想延年益寿,应该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保持愉快舒畅的情绪。四川省在对372位长寿老人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中98%以上的人都具有开朗乐观的性格,无一人是孤僻抑郁者。
这些老人之所以成为“老寿星”,皆与他们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对生活充满信心、对人生抱有希望分不开。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比较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能够活到70多岁的高龄,实属古来稀,其长寿的原因之一是注重心理健康。他主张,人在老年时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更不要在身体虚弱时还竭力去追逐名利,因为这样得到的往往是苦恼和烦闷,甚至是疾病。他特别欣赏具有清心寡欲精神状态的人,如对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表示称赞:“贤哉回也。”孔子最反对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精神状态,提倡心胸坦荡,刚毅坚强。
众所周知,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有名的大文豪。他的诗,或自然流畅,或气势雄伟;他的词,豪放杰出,气贯长虹。其实,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而且精通养生之道,尤其重视心理健康。“达观”是苏东坡极力倡导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他多次遭贬,辗转流离,还受诬入狱,险些被处死,但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他也一直保持了达观开朗的情绪,即使在最不得志的时候,他也不甘寂寞,或泛舟,或登山,尽情领略山川古迹风光,努力从苦闷中解脱,给自己开拓从内心到外在的广阔世界。
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对养生也颇有研究,其养生法则之一是重视情绪调整,注重心理保健。陆游认为,能否长寿的关键,与是否重视情绪调整有关。读书忘忧堪称颜回第二的陆游就是从读书中获得心理安慰而有益于健康的。他自称“书痴”。“客来不怕笑书痴”,“老人世间百念衰,惟好古书心未移。”陆游又说:“治心无他法,要使百念空。”意思是人们要想不得心理疾病,必须不追求名利等个人的东西。他生性豁达,即使在穷困潦倒之际,也浩歌不已。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得到安慰时,体内可产生一种与吗啡结构相近的化学物质——“内生吗啡”,从而对人体产生有益的调节作用。
谢觉哉是我国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1884年生于湖南,1971年逝世于北京,享年87岁。谢老在几十年革命斗争生涯中,历尽艰难曲折,但始终精力旺盛。这与谢老十分重视心理保健是分不开的。
谢觉哉的《长寿十诀》主要有:“暴饮暴食固宜慎之,强进小食亦非所宜,每日于空气清新处行适度运动,决不可剧烈;身体、衣服、居室均宜清洁;每朝入厕一次,务养成习惯,胃腑务使健全;起卧须有定时,睡宜充足;衬衣宜常洗涤,卧具须时曝日光之中;晨起出外呼吸新鲜空气;皮肤勿使强壮;食后不即用脑;当勤厌惰,宜成习惯。”
石克出生于1900年,是我国制药工业的开山者之一。他早在1933年便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挂糖衣机,性能超过了欧美的同类机器。以后石老又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转盘压片机。石老在90多岁时,仍步履稳健,气色红润,脸上连老年斑也没有,看上去还不到70岁。当问起他的长寿之道时,他说:“我认为要想长寿,精神是第一位的,只要你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有着高尚的理想和追求,就会永远健康。”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中国历代养生家和医家都把精神修养作为养生长寿之大法。在目前,人类已进入“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的情况下,精神因素将会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者,不仅要身体无病,而且要精神愉快、心理健康。
自古以来,书法家大多是长寿的。《耄耋恒言·消遣篇》说:“笔墨挥洒,最是乐事。”这说明常练书法,可使人精力充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书法家苏局仙老先生100岁时,上海书画社举办了“苏局仙书法作品展览”。苏老的书法被誉为人书俱老的佳作,苏老先生不仅善于书法,而且擅长写诗,一生共写下一万首诗,辑成《水石居杂缀》、《蓼莪居诗集》多卷,不愧为当今文坛老寿星。
苏老说他的生活准则就是节制嗜欲,清茶淡饭,心情舒畅快活,从不把富贵荣辱放在心上,胸中常养“一团春气”,心理像春天一样生机勃勃、快快活活。“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写的6000首诗被诬为“四旧”,付之一炬,但他并未心灰意冷。“他烧他的,我写我的。”安之若素。苏老说:“谁不想长寿?但最好的办法是,首先将‘生死’二字抛于九霄云外,以卸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只有这样,才能像原始森林中的树木那样长寿,这就叫‘寿命不期长而自长也’。”
以上举例说明,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可能长寿。因此,在物质生活较为丰富的今天,人们应该更加重视心理健康。
❻ 为什么人会长寿
这与生活作息,情绪,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与一定关系。
❼ 长寿是精神层面吗
也有物质层面的原因,体质的好坏,饮食营养均衡,环境的优劣,呵呵,影响因素很多呢。
❽ 幼时体弱,98岁依旧精神矍铄,季羡林的长寿秘诀:坚持这三不,后来怎样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老子开创的道家无为学派,虽未得统治者采纳。
可却成为了无数侠客隐士,王侯将相所向往的生活。
遵守自然规律,顺应万物发展,在越发浮躁的社会里保持着一颗超脱自然的平常心。
国学大师季羡林季老先生,他一生的求学之路十分坎坷。
可他毫不畏惧,逆流而上,最终成为了一代大家。
而季老先生也是出了名的长寿。
他出生于一九一一年八月六日,病逝于二零零九年七月十一日,整整活到了九十八岁。
并且直到垂暮之年的他依然精神矍铄,这一切都得益于他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与处事态度。
与季老的性格相似的一个人,应该是东晋的陶渊明。
不求此生高官厚禄,只求行于山野间。
做自己喜欢的事,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而比起陶渊明,季老则更胜一筹。
陶渊明选择了隐居山野,虽为后世留下了《桃花源记》等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佳作。
却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便弃职归隐。
而季老即使抱病,仍旧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研究古文,为后世的研究打下基础。
并且教出了一个又一个国之栋梁,平生所学付诸于国家。
而这,不就是“小我与“大我”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吗?
永远怀念伟大的学者,国之大家季羡林老先生。
❾ 历史上有精神疾病患者长寿的例子吗
您好。
有啊,虽然大部分患者并不著名,但举个例子还是比较容易的。
John Nash是一位优秀的数学家,他在博弈论等数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我记得当初学广义相对论的时候还涉及了他的一个定理,关于流形之间的等距嵌入。Nash大约在三十岁开始患有比较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之后很长时间人们都以为他将要或已经去世了,但是他至今健在,已经是86岁的老人了。哦对了大概十多年前有一部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就是以Nash的故事为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