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长寿文明网

长寿文明网

发布时间:2022-07-15 01:02:23

① 中华文明为什么能如此长寿

人民网介绍,尽管有许多证据可以解释中华文明长寿的原因,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它比其他古代文明更为长寿。很少有学者提出这一问题,更别说试图解答。
生态因素
我们的分析将从最直接的要素入手,由具体到抽象。有研究指出,特定的地理环境促成了中华文明的扩张和绵延,其生态因素包括三个特征:
首先,广阔的水网分布不仅成为了天然的交通运输网络,更将拥有同样文化却散居在不同地方的人们联系起来。
其次,广袤的土地为承载大量人口的农耕经济提供了保障,促使越来越多的族群和人们加入了中华文明。

后,古代中国人的聚居区(中国北部地区)气候比较寒冷,所以这里的人们比同时期处于较温暖地区的人们,如古埃及人、印度人和巴比伦人,需更勤奋工作。为了
抵御寒冬,中国人需要搭建屋舍、准备衣物和柴火。中华文明即是源起于较寒冷的北方(黄河流域),之后逐渐迁徙扩展至较温暖的南方,从长江流域到珠江两岸。
相比之下,西方文明起始于温暖的南方(希腊和罗马),并逐渐向北面扩展,先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再到西欧(荷兰、比利时、法国、英格兰、德国等),最终到达
俄国。
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
一系列的文化、宗教和制度因素可以更好地解释为何中华文明能扩展并影响其他远离黄河流域的族群。
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个特别的因素就是,古代中国人有一种与“天”紧密联系的世俗宗教。尽管现代中文里的“天”在英语中翻译成“Heaven(天堂)”,但
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天”是高高在上的,是仁慈与先知的化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控着宇宙中的秩序,包括统治人类社会。虽然“天”被具化为一个神,
受到人们朝拜,被称作上帝(或上天),但它却不是唯一的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中国人被灌输了一种非排外的世界观(正如天堂并不排斥任何人),形成了一种
兼容并蓄的文化。所以,认为“天”并不限于某一族群,这与《圣经?旧约》中基督上帝仅限于犹太人不同(直到耶稣之后,基督教才被允许流传至异教徒)。而恰
恰这种特性使得非汉族地区的族群融入中华文明成为可能。鉴于此,加之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的制度化的教会组织的存在,使得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宗教战争,这
或许也是中华文明从未间断的原因之一。

在之后的中文用语中,“上帝”的“帝”一词被频繁使用,但并非特指某一位神,而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最高统治者,他因受天命而享有管辖天下的权力。正如
“天”代表了一种非排他的、跨族群的秩序一样,受天命的中国统治者(“帝”或皇帝)则不仅是汉族的领导者,也是全中国所有族群的管辖者(狄百瑞)。

一个导致中华文明不断扩张的因素则是皇室的统治方法,通过文化吸收以及示范效应等方法,而不是通过征服和压迫。政治上,自周朝(前1046—前256)开
始,中国统治者设立了一套分封制度来管理游牧族群。与西方不同,罗马帝国征服欧洲后,用罗马文化取代了希腊文明,而在中国的王朝更替中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文
化断层。此外,由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很容易使外来入侵者融入其中并在征服胜利后被“汉化”。历史上,中原曾两次遭到少数民族入侵,一次是忽必烈带领的蒙
古人建立了元朝(1206—1368),另一次是满洲人建立了清朝(1616—1911)。虽然他们逐鹿中原,取得地位,却最终被“汉化”,用中华文明的
思想来建立自身统治的合法性。中华文明从未被蒙古或满洲文明所取代。
正因为中华文明的兼容并蓄,才使少数民族统治者更容易包容并接受中原文化。事实上,满洲人毫无后顾之忧地接受了汉族文化。假设来说,这就好比罗马人吸收了希腊、埃及文明,雅利安人包容了哈拉帕(印度)文化,而不是在征服后就以自身文明取代这些文明。

样地,在中原王朝的更替中,后者往往继承前者的制度结构和统治文化而非推翻后重新建立。在秦(前221—前206)、汉(前206—公元220)最早的两
个王朝时期,周朝的封建制度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另外,还包括度量衡。自汉代以来的政府结构,以及从周朝开始的书写体系(包括象形
文字)历经王朝兴衰沿用至今。虽然儒学于公元前136年被定为“国教”,但一些周朝的地方文化,也能在独尊儒术的背景下,静静地流传下来。由此可见,要理
解中华文明的延续不断,关键是了解其是一个不断累积而非相互取代的过程。不难想象,我们的祖先是以大地农民的眼光观看百川汇流融入大海的情景。
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从未间断,关键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使我们更加期待21世纪中国复兴后主导新的世界秩序将是何等景象。
为什么古代欧洲没能形成大一统的国家?
另一个导致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的因素与某些历史发展阶段的先后顺序有关,这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历史与西方截然不同。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

一,中国的封建(分封)制度先于帝国专制统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封建制度”不同于封建主义,后者在1949年后的中国被视为落后、专制甚至是反
动的同义词,被认为是旧中国的代名词。为了更好理解这里提出的观点,我们必须先解释什么是封建制度。与西方的封建时期相比,周朝出现的中国封建体系权力更
为集中。共主(周天子)是这一体系中的最高统治者,由他将土地分封给各个诸侯。诸侯理论上拥有自己封地上的所有东西,包括人(称为“子民”),这些子民事
实上是各诸侯的农奴。这些世袭的封地最早是赏赐给不同部族的首领的,感谢他们在推翻商朝(约前1600—前1046)时拥护周氏的部族。由于商朝的最后一
位统治者极其残忍无情,于是“天”便授意将王权传给周氏以建立周朝。分封制度后来被周天子们用来统治自己的诸侯,一直延续了867年,而周朝也成为中国历
史上最长的朝代。
至周朝末期,一些封地开始变为独立的国家并彼此交战,由此开始了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其中,七个封地
演变为当时主要的国家,直到其中之一征服了六国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专制王朝——秦。由于秦朝曾在英语中直译为“Chin”,故中国的英语拼写
China也由此而来。由秦国建立并在汉朝得到完善的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1911年,它不仅造就了中国专制政治制度的长久,也将中华文明传承至今。

果以罗马帝国(前27—公元395)做类比则能更好地理解上述问题的重要性。如果横跨亚欧大陆的罗马帝国不是崛起于封建主义之前,而是崛起于统一各个领主
的封地之后(封建体制),那历史又将会是怎样的?它的命运也许会如同结束了中国封建体制的秦国一样,使得欧洲以一个完整的国家形态延续至今,就像中国自
2300多年前秦国大一统之后一直保持着完整的帝国形态。如此,罗马文明也很有可能至今依然存活。
第二,帝国建立和文化统一
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不同。在中国,文化统一以“儒化”或国家独尊儒术的形式出现,使之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而这几乎与帝国建立同步进行。在西方,与儒家
文化具有相当地位的则可能是基督教文化,而它的影响仅在罗马帝国衰落、天主教会的势力壮大后才传播开来。在比较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文化时,我提到其“也许”
与儒家文化地位相当,因为对于教廷能否作为整个欧洲文化统一的推手这个问题尚存争议。

由于对基督教的真正教义有不同解释,教廷内部存在派系
斗争,加之连年的宗教战争,使得教会在促进欧洲文化统一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不过,基督教距离这一目标已经十分接近。在此以基督教为例只是希望说明儒家思想
统一下的中国文化,乃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样,由儒家文化衍生出的科举制度被历朝历代所袭用,中国的政治结构一再得到巩固,也避
免了中华文明因发生突变而被阻断。

② 中国十大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有哪些

活到100岁和健康快乐活到100岁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近期,中国老年学学会公布了2013中国十大寿星排行榜。十位老人的平均年龄为119.2岁,来自新疆疏勒县的维族女寿星阿丽米罕·色依提以127岁高龄稳居榜首。十大寿星中,7人健康,2人自理,只有1人不能自理。

120岁田龙玉,日食两餐,爱爬台阶。田龙玉是土家族,现在跟69岁的养女在湘西凤凰生活。120岁的老人体态微丰,面色红润、头发半黑、皮肤柔软,没有一点老年斑,很难想象她经历过13次丧子之痛。外孙女告诉记者,老人起居很有规律:“一天只吃两餐饭,每餐非常节制,只吃七分饱。早饭9点,晚饭6点,无论冬夏,晚7点准时就寝。”老人常自己下山买东西,而上下山有90多级台阶,她喜欢一个人走个来回。

120岁打兰弯,穿衣赶时髦,每天一两酒。云南怒江边上的小院里,抽着旱烟的打兰弯身穿藏青底、花彩纹的傈僳族服装,头戴红豆纱冠,精心的装扮让记者眼前一亮。老人还美滋滋炫耀起穿衣诀窍:“黄灰土气咱不要,穿艳倒有老来俏。”老人有个嗜好,从18岁开始,每天要喝点自家酿的玉米酒。不过,她喝酒很节制,每天一两,遇到节日,最多二两。

118岁尧力达西·尧勒瓦斯,从不穿短袖,讲究热养生。尧力达西住在天山脚下,他为自己总结的长寿秘诀是“热养生”。记者见到老人时,他正坐在院里纳凉。南疆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老人依旧穿着长风衣、乌靴,别人都满头大汗,尧力达西却显得无比自在,连扇子都没用。他解释道,新疆紫外线太强,直接照射皮肤会加快体内水分流失,相对来说,穿大衣、躲树阴更舒适。老人说:“平时我也着长衣、系宽腰带、穿长靴,年纪大了,注重腰部、脚部保暖,能保证长久的活力。”老人每天上午10点左右在门口晒太阳,但正午绝不出门,“热养生,并不代表越热越好,适度亲‘热’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118岁屯妮萨罕·艾力,不怕病,看得开。由于南疆地区土壤和水系中的碘含量非常低,当地人一直深受大脖子病的危害,屯妮萨罕也没能幸免。因年龄大无法做摘除手术,小西瓜般大小的肿瘤附在她的颈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然而老人并不恐惧,反倒把它看成健康警钟。“如果一得病就放弃自己,我也不会活到今天,只有不恐惧,看得开,乐观平和,才会长寿。”老人还介绍了自己的健康妙招:“牛羊肉太燥热,我很少吃,平时最爱喝水,这样能排出体内毒素,减轻燥热。”

116岁付姜氏,儿孙孝顺,26年卧床照样快乐生活。山东菏泽的付姜氏,共生育7个子女,3男2女健在,最大的已经90岁,五世同堂。26年前,不慎右腿骨折后,老人一直卧床。最初付姜氏很着急,儿女却对她说:“我们认真照顾着,每过一年,心里就是一种满足,你就是全家的骄傲。”远在宁夏的小儿子,更是申请提前退休,和妻子返乡全职照顾母亲。在儿女们精心照顾下,卧床26年的老人从未起过褥疮,家里的被褥衣物拆洗得非常整洁。如今,老人每天自己盘头装扮,和曾孙们讲故事聊天。老人告诉记者:“与其闷闷不乐,不如快快乐乐地活”。

116岁黄乜依,清晨木梳头,早晚拉耳垂。广西巴马是著名的长寿之乡,黄乜依就生活于此。外孙媳妇告诉大家,老人生活简单,饮食也很随意,只是偏爱喝玉米粥,“每餐都喝一碗玉米粥,一天至少三碗。”行动不便后,黄乜依还开发了自己的一套养生法:清晨木梳梳头,早晚拉扯耳垂,中午撑着小凳走一阵。几年下来,老人越发精神,头顶冒出新发,原本半聋的耳朵,现在反而听得清了。在她看来,长寿离不开运动,“越是哪不好,越是锻炼哪。我不怕病,病还要怕我咧!”

116岁付素清,倔脾气,闲不住。四川成都的付素清是孙辈们口中的“祖宗”。“祖宗”有大家长的威严,最不喜欢别人说她老。“三九寒天,祖宗非得自己亲手洗衣服,你要和她抢,她非得急上几句‘我不老,还能干活呢!’”被女儿取消“下田干活”的权利后,扫地、削红苕、捆柴,付素清一概不放过,还“警告”家人:“不准做我的活。”重孙女说,每天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听见门外唰唰的扫帚声,就知道祖宗起床了。屋外竹林里有一大片空地,干净整洁,付婆婆自己捆的柴垛就整整齐齐地堆在那里。

③ 人的寿命有多长

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认为,任何物种的生命都是其生长期的5-7倍,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生长期是18岁,那么7倍就是126岁。美国著名科学家海夫利克发现人体细胞平均分裂50次,而每次分裂大概2.4年,所以人的寿命大概是120岁

2009年,科学家们在人体基因当中发现了端粒,每次细胞分裂,端粒就会缩短一部分,直至完成50次分裂,细胞的端粒也就消耗完了,没有了端粒,细胞也就死亡了。

现在这种解释已经被科学界普遍认可,那就是人的寿命极限是120岁。即使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我们的寿命也不会超过这个极限。

(3)长寿文明网扩展阅读

老人的长寿秘诀:

1、豆腐是老人喜欢的美食

老人们普遍爱吃豆腐。他们说:“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异黄酮。豆腐具有益气、补虚、降低血铅浓度,保护肝脏,促使机体代谢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于健康美和智力发育。老人常吃豆腐对于血管硬化、骨质疏松等症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2、大白菜人人爱

大白菜,平常菜,老年人,最喜爱。白菜味道鲜美、劳素皆宜,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有一幅大白菜图,独论白菜为“菜中之王”,并赞“百菜不如白菜”。老人常说:“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闲”。

可见,常吃白菜有利于祛病延年。大白菜含有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从药用功效说,大白菜能养胃、利肠、解酒、利便、降脂、清热、防癌等七大功效。

④ 如何看待人类寿命上限或为150岁,您认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长寿的秘诀简单来说,就是懂得养生。那么如果你做到以下几点,离长寿也就不远了!

1、吃两倍的果蔬。

近期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显示:每天吃8份或8份以上果蔬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要比只吃3份果蔬的人低1/4。这是因为额外多吃的果蔬里含有大量重要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提高了免疫系统的功能,避免人体过早衰老。

2.、避免抱怨。

根据美国梅奥诊所的研究成果:乐观主义者比悲观主义者能多活12年。爱抱怨的人更容易患上病毒性疾病,不太愿意进行必要的自我体检(如乳腺癌和皮肤癌的筛查)。

3、多喝苹果汁。

近期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显示:苹果汁有助于大脑保持年轻状态。每天只需要喝2杯苹果汁就能减少认知障碍症患者大脑中黏性斑块的形成。

4、 画出族谱图,掌握家族病史。

对家族成员的健康史有清晰的了解,可以预测自己未来的健康状况,因为多种疾病都与遗传有关,特别是心脏病和癌症。

5、每晚少看1小时电视。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年过25岁之后,每看1小时的电视,就会将人的寿命缩短20分钟。这是因为:看电视的时间越长,人体处于静坐不动、无所事事的时间就越长;肌肉得不到锻炼,热量得不到燃烧,人们患病和早逝的风险也增大了。

6、确保自己不错过每一项医学筛查。

医学筛查能够在疾病仍处于可以治疗的阶段及早确诊。无论是涂片检查、血压测试或是乳房X光造影检查,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7、关注腰围。

科学家发现腰围比体重(或身高体重指数)更能预测心脏病,因为腰围可以显示内脏脂肪的存在。

8.、每天至少笑20次。

作为成年人,我们平均每天只笑5~15次,而儿童很容易就达到每天笑100次的数量。笑声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压力激素的释放,从而起到抵御癌症的作用。

9、戒烟。

根据芬兰学者进行的一项长期研究:吸烟不仅会让人的寿命缩短约10年,还会降低老年阶段的生活质量,因为吸烟者更容易患上让身体感觉虚弱的疾病。

⑤ 中华文明为什么那么长寿从文明古国存活至今

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绵延不绝,在于他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那得到体现。而且,中华文明的包容万象,很多,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讲完的,但有一点就是,中华文明中如儒家文化,他在历史的变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真因为这样,他才能够源远流长

⑥ 重庆长寿区为什么叫长寿区

长寿地处重庆腹心来地带,襟长江而临源重庆主城,居渝东而挟三峡库区,史称“膏腴之地,鱼米之乡”,因其“东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而得名。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长寿人民,用辛勤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明,谱写了灿烂的长寿文化。改革开放激活了这方热土,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已成为重庆市的一座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国西部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

请采纳 更多请参考网络

⑦ 长寿的简介(人文地理、风景名胜…)

长寿区(原长寿县)位于重庆市东部,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县。县名的由来,传说纷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在明代洪武年间,有一位状元及第官拜当朝的宰相,一次下乡察访民情,路过双龙场,(一说是路过新市乡附近的河石井),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得见酒店对面一家庭院张灯结彩,鼓乐齐鸣,笙歌不辍,人来客往,十分热闹,正待问个究竟。却见一位老翁,满头白发,银须齐胸,年约九十有余,来店沽酒,自称是给爷爷做寿。这位宰相听后,兴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问道:“令祖父高龄几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满一百五十岁”。宰相越发惊奇,正欲细问,又见一个年约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来到老翁面前,口称爷爷,给你送来雨伞。片刻,又有一个儿童蹦蹦跳跳欢天喜地前来,称送伞者为爷爷,要他回去拜寿行礼。宰相在这里再也按捺不住,于是亲赴寿翁家祝贺,宾主动寒暄中,主人察言观色,深感来人谈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宝,请其题词留念。宰相亦不推诿,接过笔来,龙飞凤舞地写下“花眼偶文”四个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请教,宰相便以每个字为句首,写下四句诗: 花甲两轮半,眼观七代孙; 偶遇风雨阻,文星拜寿星。 下方落款是:“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主宾们才恍然大悟,方知客人是当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师,大家不由肃然起敬。 这位宰相通过察访,了解到这个古老文明的乐温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风淳朴,热爱劳动,百岁老人比比皆是。便回朝奏明天子,从是年九月开始,遂改乐温县为长寿县。 这个美妙的传说,历经数百年,至今民间还绘声绘色盛传不衰。但此事毕竟是传说,没有事实根据。 长寿县名究竟由来如何?要从长寿县的地理沿革说起。根据重庆简史记载,在战国时期,秦惠王更元九年(即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以前,四川东部一带处在氏族部落阶段,缺乏详细的文字记载,无法查证。按长江所经之地,长寿周围古代氏族、部落的分布情况判断,长寿属于枳。有巴、枳、鱼等氏族。巴:其地在今重庆附近;鱼:其地在今奉节区;枳:其地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乡,氏族部落时期,长寿属枳,隶属巴国梁州。 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置三十六郡,长寿县域属巴郡的枳县。《正义》枳:“今涪州城,为秦枳县,在江南”。《龚志》云:“枳辖今涪陵,长寿等县地”。县治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乡。西汉、东汉、三国蜀汉以及西晋时期,长寿县属枳县部份,隶属涪陵郡。东晋(公元347--420年)时期,晋桓温平蜀,以旧枳县为涪陵郡治,而迁巴郡之枳于邻溪口(今渝北区洛碛镇),长寿区域仍是枳县一部份,隶属涪陵郡。南朝、西魏、北周时期,枳区隶属巴郡,直至隋朝开皇初废郡止。 唐代武德二年,正式置乐温县(即今长寿区域),隶属涪州。“因其地常温,禾稼早熟,民乐之”,故定名为乐温县。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夏,都重庆。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将乐温县改名长寿县。以县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多长寿老人,因此得名。《明志》:长寿“府东少北,洪武二年置” 县城仁和场灌滩寺。明天顺中,知县时顺始迁县城于铜鼓坎,下则濒临长江,外环以深濠。万历年间,不幸中火,知区王来举重修。崇祯末年,复毁于农民起义军。清代康熙六年,知县余钰复移置于凤山,以石修砌成垣,辟有四门:东名“迎晖门”;南名“安庆门”;西名“集凤门”北名“拱辰门”。八年功竣。至此,长寿县城规模始具,人称“凤城”,直到今日。 直至现在,长寿区同样也不负长寿之名。到2004年末,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4.1万人,占总人口的12.8%,已超过国际通用人口老龄化起点(7%)的标准线。 假若你来到长寿区的协信广场上,可以很惊奇的发现,整个广场上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是一道十分让人感到温暖的风景线。

⑧ 人类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特别希望自己身体更加健康,更加长寿的,那么长寿的人长寿的秘诀竟然是它,我们就应该来看看到底如何才可以保证我们的身体更加长寿的,如何才可以保证自己的身体不再出现毛病,用一些长寿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每天早上单腿轮换站立

这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每天早上穿衣服的时候单腿轮换站立会迫使身体保持平衡,增强支撑脊柱的核心肌肉群(后背、骨盆和腹部)力量。理疗医师认为:对于保持身体活跃、预防跌倒和上了年纪后避免骨折来说,这个简单的动作具有显著的长期功效。

良好的生活环境

可以使人的寿命增加10—20年。葱郁的草木、良好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氧气、无污染的水源、向阳通风的居所等都是长寿的因素。如今,"诗意的栖居"已经是人类的一种居住向往,在青山绿水之间,在没有污染的阳光和空气之中,没有世俗的束缚与羁绊,将生命融于自然,保持着生命最初自由自在的形态,这是追求长寿人生的极致。

对于长寿老人来说,肉更像是一种佐料,每周一两次,量很少,只相当于一副扑克牌的大小。他们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大量摄取豆类食品和坚果。长寿老人通常早餐摄入较多的食物和营养,而晚饭的量是最小的;一天中的食物量呈倒金字塔分布。

就像一些长寿的小秘诀,大家是不是都了解清楚了呢?所以我们就应该要根据店的小秘籍,才可以帮助到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的,我们就应该要记得多,通过饮食的方式去调理,或者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做的一些小运动,只有增加了自己的身体抵抗能力,才可以保证身体更加健康,不断出现毛病。

阅读全文

与长寿文明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应对父母患病 浏览:853
老年痴呆如何鉴定 浏览:300
老年人能刮痧吗 浏览:130
应退休没退休社保公积金怎么办 浏览:141
四川老年公寓包吃住 浏览:822
两个月婴儿体检有哪些 浏览:629
80岁胃癌晚期 浏览:803
胃寒吃什么晚餐老年人喝鲫鱼汤 浏览:215
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金 浏览:356
老年人坐车怎么安排位置最合理 浏览:760
医院送去单位的体检报告需要多久 浏览:665
前夫的父母是做什么的 浏览:841
幼儿重阳节三句半台词 浏览:687
河北省养老保险怎么申报 浏览:189
社区志愿者重阳节慰问高龄老人 浏览:535
退休养老金要报税吗 浏览:311
深圳哪里可以做体检表 浏览:41
镇养老院收费是多少 浏览:320
社保未到退休身亡 浏览:326
乡村重阳节文化活动方案 浏览: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