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古代男子60岁称什么名字

古代男子60岁称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2022-07-09 06:39:05

⑴ 古代分别称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各称什么

20岁:加冠

30岁:而立

40岁:不惑

50岁: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岁:鲐背

(1)古代男子60岁称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儿童称谓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束发:是指青少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⑵ 古代六十岁被称为什么

六十岁雅称为“花甲”。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

人们习惯称六十岁为“花甲”,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为“花甲老人”、“花甲之年”。“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

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称“干”,地支本称“支”,是上古时代就已出现的一种计数、计时符号。 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为六十对不重复的计数单位组合时,以十干为主,自“甲”开始,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时,十干已全部配完,那么再从第一干开始与第十一支相配,依次类推下去,共得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六十年周而复始,所以六十岁是“花甲”之年。

(2)古代男子60岁称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花甲也指年月、时代、年纪、年岁。

十二地支分别与十二生肖一一对应。子:生肖鼠;丑:生肖牛;寅:生肖虎;卯:生肖兔;辰:生肖龙;巳:生肖蛇;午:生肖马;未:生肖羊;申:生肖猴;酉:生肖鸡;戌:生肖犬;亥:生肖猪。

此外,二十四节气均分了十二地支,每两个节气的长度对应一个地支;十二地支还与一年的十二个月份一一对应。再有,根据古代玛雅历法的太阳历,它采用的是十三进制,即每逢十三进一,各位数字恰好与十二地支可以对应。

⑶ 古人称男子20岁称30岁称50岁称60岁称70岁称100岁称

古人称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50岁称半百,60岁称花甲,70岁称古稀,100岁称期頣,具体如下:

1、弱冠:指男子20岁;

2、而立:指30岁;

3、半百:指50岁;

4、花甲:指60岁;

5、古稀:指70岁;

6、期颐:指百岁;

(3)古代男子60岁称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古人的一些其他年龄比喻称谓:

1、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2~3岁——孩提;

3、童年——总角,垂髫;

4、8岁(男)——龆年;

5、10岁以下——黄口;

6、10岁(女)——髻年;

7、12岁(女)——金钗之年;

8、13~14岁(女)——豆蔻年华;

9、13~15岁——舞勺之年;

10、15岁(女)——及笄之年;

11、15岁(男)——志学之年,束发;

12、16岁(女)——碧玉年华;

13、15~20岁——舞象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年龄

⑷ 60岁叫什么名称

六十岁,别称为花甲之年或耳顺之年。

更多信息:

1,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2,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3,耄耋:指八九十岁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5,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7,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4)古代男子60岁称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⑸ 在古代2O岁、3O岁、40岁、50岁、60岁、7O岁、的年龄称谓是什么

古代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的年龄称谓分别是:弱冠、而立、不惑、艾、花甲、古稀。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5)古代男子60岁称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在古代人们六十岁的是被称之为花甲之年,其中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

十二地支分别与十二生肖对应,此外二十四节气均分了十二地支,每两个节气的长度对应一个地支,十二地支还与一年的十二个月份对应。

再有,根据古代玛雅历法的太阳历,它采用的是十三进制,即每逢十三进一,各位数字恰好与十二地支可以对应。

⑹ 我国古代对男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女子15岁时被称为什么男子60岁时被称为什么

女子十五岁是被称为及笄。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女子十五岁将会举行笄礼,结发用笄贯之,表示成年可以出嫁了。
男子六十岁是被称为花甲。因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共有60组组合可以用于纪年,所以六十年一循环,而第一组是“甲子”,所以也叫六十年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所以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⑺ 古代60岁的男人应该叫什么(70岁是古稀,80岁是耄耋。。。)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⑻ 古代常用称谓代替年龄,60岁称为什么

古代60岁称为花甲之年,或者耳顺之年。

我国古人对于人不同阶段的岁数都有不同的称谓,大家常常听到的“年过花甲”、“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就是指60岁的老人

其他年龄的别称

我国古代对于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不同的别称,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大多都被用来当作年龄的别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所有年龄阶段的别称,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补充。

3~8岁儿童——垂髫(chuí tiáo)

8~14岁少年——总角

20岁青年——弱冠、及冠

30岁男子——而立

40岁壮年——不惑

50岁中年——知命、半百、大衍

60岁老年——花甲、耳顺

70岁老年——古稀、杖国

80岁高龄——耄耋(mào dié)

90岁高龄——鲐背(tái bèi)

100岁高龄——期颐(qī yí)

⑼ 30岁、40岁、50岁、60岁在古代的谓称是什么

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⑽ 男子各个年龄段的雅称是什么

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40岁称不惑;50岁称知天命;60岁称耳顺;70岁称古稀;80岁称杖朝;90岁称合耄耋(mao die);100岁称乐期颐。

一、弱冠 [ ruò guàn ]

释义:古代男子二十岁为成人,进入二十岁后要行加冠礼,因二十岁的年纪身体尚未强壮,故名。后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引证:刘绍棠 《花街》:“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大司务的小儿子年方弱冠得了水臌,吃了一阵子败鼓皮丸,一命呜呼。”

二、而立 [ ér lì ]

释义: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引证:鲁迅 《华盖集·导师》:“凡自以为识路者,总过了‘而立’之年。”

三、不惑 [ bù huò ]

释义: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

引证:周作人 《死之默想》:“人世的快乐自然是很可贪恋的,但似乎只在青年男女才深切地感到,像我们将近‘不惑’的人,尝过了凡人的苦乐……也就不觉得还有舍不得的快乐。”

笔顺



四、耳顺 [ ěr shùn ]

释义:

1、《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指年至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深刻理解其中的意思。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

2、顺耳。

引证:战国前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论语·为政》:“子曰:‘六十而耳顺’。”

译文:孔子说:“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五、古稀 [ gǔ xī ]

释义: 后用“古稀”指七十岁。

引证:《当代》1981年第6期:“他后悔自己的鲁莽行动,年届七旬,古稀高龄了,干么还这么不知轻重。”

阅读全文

与古代男子60岁称什么名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60岁的打版师 浏览:991
1一4级工伤人员扣不扣养老保险 浏览:538
外地退休回沪人员社保医保 浏览:204
浙江省2016加养老金 浏览:487
邮政养老金外地取款 浏览:591
老人甘蔗被抢是为什么 浏览:318
扮成老年人是什么节目 浏览:992
佛山退休工资 浏览:195
孝敬父母广播稿100字 浏览:547
老人如何养生的方法 浏览:508
怎么拆小熊养生壶 浏览:452
重阳节党员活动采摘活动总结 浏览:912
父母一方病故如何办理 浏览:450
父母子女五行相克怎么破 浏览:654
越孝顺的人生越顺畅 浏览:36
哪些国家喜欢养生 浏览:127
常德市职工养老保险交多少年 浏览:376
鞍山市工资离退休费查询 浏览:620
政审过不了如何与父母划清界限 浏览:273
昆明哪所老年大学好 浏览: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