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柏树的植物文化
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在很多皇家坛庙、皇家园林、帝王陵寝,以及古寺名刹等处,都有苍老遒劲、巍峨挺拔的古柏。像中山公园(社稷坛)、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天坛、日坛、地坛、北海、景山、中南海、故宫的御花园、孔庙,以及颐和园、香山、八大处、十三陵等处的古柏群,举世闻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参观天坛时说:“天坛的建筑很美,我们可以学你们照样修一个,但这里美丽的古柏,我们就毫无办法得到了。”中国已故的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曾以北京的古柏为题,作过多幅国画,他在题记上写道:“北京为世界上古树最多之都会,尤多辽、金、元、明以来之古柏。盘根错节,苍翠弥天,斧斤所赦,历劫不磨。满京城洋洋大观的古树,的确是京城的一大特色。”确实,名园易建,古木难求。所以,北京浩瀚的古柏群,和长城、故宫一样,也是十分珍贵的“国之瑰宝”。
北京的古柏,树龄在五百年以上的约有5000棵以上,占北京一级古树的绝大多数。它们大多种植在辽金时期至明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唐朝。尤以明柏最多,因在明代的永乐、嘉靖等年间修建了很多皇家祭祀的坛庙,而在这些坛庙里是广植长寿常青、木质芳香、经久不朽的柏树。以示“江山永固,万代千秋”之意。在民间,很多地方的人们也视古柏为吉祥昌瑞的“神柏”。在北京的古柏群中,著名的古柏很多,它们以树龄古老、姿态奇绝和传闻有趣而驰名。
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南门外,巍然屹立着七棵参天古柏,它们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20多米,盘曲苍虬的粗干周长有四棵达6米。这里原是辽代兴国寺遗址,这七棵古柏是当年的遗物,距今已一千年了。人们称为“中山辽柏”,或俗称“七柏”。这其中最东边的一棵古柏很是奇特,在它粗干的裂缝中,竟又生长出一棵高大的国槐来。槐柏两树,枝繁叶茂,青黛交映,情趣盎然。它们已天然共生三百多年,是园林中罕见的珍品,人称为“槐柏合抱”,是北京著名的“古柏奇观”之一。 天坛回音壁外西北侧,矗立着一棵堪称“世界奇柏”的古柏。它高达18米,干周长达3.8米,是明永乐十八年种植的,距今已五百八十多年。它的奇特之处是,在其粗壮的躯干上,完全是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缠,好像数条巨龙绞身盘绕,又似拧着捆捆钢筋,所以得名“九龙柏”。明清两代,皇帝们到圜丘坛祭天时,要路过此柏,因此又称此柏为“九龙迎圣”。相传在皇帝祭天时,有九条金龙从柏身上飞出,在圜丘坛上空盘旋,待祭天完毕,金龙又飞回柏身。
像“九龙柏”这样有奇特优美干纹的古柏,在全世界上只此一棵,故尤为珍贵。之所以生长成这样,据林学家研究考证,可能是由于表皮细胞分裂不均所致。天坛内还有“槐柏合抱”、“迎客柏”、“问天柏”、“莲花柏”等名柏。安定门内国子监街的孔庙
安定门内国子监街的孔庙里,是古柏森森。在大成殿前西侧屹立着一棵巨柏,它就是驰名京城的“除奸柏”。据说它是元代国子监第一任祭酒许衡(相当于大学校长)所植,距今已七百多年。其高达20多米,干周长达5.3米。相传在明嘉靖年间,有一年奸相严嵩来孔庙祭孔,路过此柏时被其枝干掀掉了乌纱帽。有传说在明天启年间,严嵩祭孔路过此柏时,忽然狂风大作,古柏上的一个大枝扫掉严嵩的乌沙帽,故人们又称为“触奸柏”。
孔庙前院的碑楼西还有“柏上桑”,在大成殿西并排高矗两棵“将军柏”、“罗汉柏”。 在西山樱桃沟的水源头处南边,屹立一居高临下向东倾斜的巨石,就在巨石绝顶凌空挺立一棵古柏,傲骨藏风,姿态奇绝,人称“石上柏”。
有趣的是,这棵石上奇柏竟和古代两位大文人有关——明末清初的孙承泽,曾居住在樱桃沟内,称沟为“退谷”,并著有《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他在《春明梦余录》记述“石上柏”写道:“独岩口古桧一株,根出两石相夹出,倒挂于外……是又岩中之奇者也。”另外,相传曹雪芹住在西山的正白旗村时,经常到樱桃沟来游览,他就是看到了这棵“石上柏”的“木石姻缘”奇观而大受启发,从而著书黄叶村抗风轩,才创作出举世名著《红楼梦》的。 京西古刹潭柘寺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圣地,在其历代主持高僧居住的方丈院内,高矗两棵参天古柏,它们都高达30多米,是北京最高的古柏。
这两棵古柏为辽代所植,所以名叫“千年柏”。它们还带有佛教文化色彩,因其高矗入云,相传寺内得道的高僧就是从这里升入仙界的,故又名“登天柏”。因此,“千年柏”被视为寺内神树。
在寺的毗卢阁殿门西,高矗一棵向西倾斜的古柏,它也带有佛教文化色彩,名叫“事事如意柏”。因殿内有一尊“不空事业佛”专管事业的原故。 另外,像劳动人民文化宫西部的“鹿形古柏”、后河边的“望楼柏”,地坛方泽坛外西北的“迎客柏”、日坛朝日坛西南的“九龙柏”,中南海静谷的“人字柏”、北海团城上的“承光柏”,颐和园介寿堂的“介字柏”、长廊邀月门前北侧的“邀月柏”,香山玉华山庄上边的“瘿瘰柏”、八大处五处龙王堂的“龙王柏”,西山大觉寺四宜堂的“古柏鼠李”、寺前院功德池旁的“古柏蛇葡萄”、椒园寺遗址的“龙虎二柏”、军响乡灵水村的“柏抱榆”、“柏抱桑”、“龙爪柏”,十三陵定陵的“母托子古柏”、延庆县旧县龙王庙的“香炉柏”,顺义牛栏山元圣宫(现牛栏山一中)的“元圣宫双柏”、平谷区乐政务乡九圣寺的“旋风柏”,怀柔区仙台村凤翔寺的“凤翔寺双柏”、密云县白岩村宝泉寺的“范公柏”,朝阳区金盏乡的“干妈树古柏”,房山区上方山兜率寺的“拧丝柏”、吕祖殿的“柏树王”等,都是北京著名的古柏,其例浩瀚如海,举不胜举。北京的古柏,它们虽身经数朝,历尽沧桑,但如今仍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它们是活的文物,是北京悠久历史的见证,是古都风貌的代表,也是北京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古柏郁郁葱葱的绿冠与精美绝伦的古建筑相映相辉,把所在的名胜古迹点缀得古香古色,也把古都北京打扮得格外绚丽。尤其是在今天,人们从环保的意义上认识,北京各大公园的古柏林,是北京的“城市森林”,是闹市区的“肺”和“肾脏”,对清除大气污染,还首都一片蓝天,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每天的清晨,人们都爱到各大公园的古柏林中晨练,真是古柏常青人长寿啊!北京的古柏群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这更是“无价之宝”。所以在1986年评选市树市花的活动中,侧柏和国槐一起被选为市树。另外,据林学家考证,北京的古柏,虽然有的已是“千岁爷”、“老寿星”,但是要和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轩辕柏”、山西太原晋祠的“周柏”、河南嵩山嵩阳书院的“大将军柏”、“二将军柏”等这些已三千多年的周代松柏相比,北京的古柏又都是年青的了,它们还有着长久的生命力。愿北京的这些珍贵的古柏,在首都人民的爱护下,更加生机勃勃、万古长青。
世界上的柏树王位于西藏林芝地区,是著名的旅游景点,网上流传许多照片。林芝柏树王园林位于318国道旁,距八一镇5公里,海拨3000米,园内面积约10顷,有900多株柏树,平均树高30米直径100厘米,最大一颗高50多米,直径5.8米,2600多岁,确实是世界之最。
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分布着80000余株古柏,是世界上最大的古柏林,黄帝陵院内的轩辕手植柏号称“世界柏树之父”树高20米以上,胸围7.8米。虽经历了5000余年的风霜,至今干壮体美、枝叶繁茂,树冠覆盖面积达178平方米,树围号称“七搂八鳰半,疙里疙瘩不上算”。由于世界上再无别的柏树比它年代久远,因此英国人称它是“世界柏树之父”。
广东省梅州市雁洋镇灵光寺景区内的灵光寺庙前有两颗柏树,又名“生死树”,为灵光寺开基始祖唐代高僧潘了拳所植,已有生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死树也已死三百多年。两株古柏一死一生,左右相对。据《阴那山志》记载:右边一株柏树死于公元1664年,至今依然矗立不倒,枝干不朽,傲指长空。左边活着的一株柏木,气势雄浑,苍翠欲滴。一枯一荣,对照鲜明,相映成趣,深富哲理,故人们称之为“生死树”。 柏树斗寒傲雪、坚毅挺拔,乃百木之长,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柏树在国外是情感的载体,柏树常出现在墓地是后人对前人的敬仰和怀念。古罗马的棺木通常用柏木制成。希腊人和罗马人习惯将柏枝放入死者的灵柩中,是希望死者到另一个世界能得以安宁幸福。而中国人在死者的坟上及坟地栽柏是寄托一种让死者“长眠不朽”的愿望。柏树学名Cupressaceae,系引申自Zyparissias(赛帕里西亚斯)。希腊神话记载:有一名叫赛帕里西亚斯的少年,爱好骑马和狩猎,一次狩猎时误将神鹿射死,悲痛欲绝。于是爱神厄洛斯建议总神将赛帕里西斯变成柏树,不让他死,让他终身陪伴神鹿,柏树的名字即从少年的名字演变而来,柏树于是也就成了长寿不朽象征,这个故事也就是柏树这个名字的由来!
中国人喜欢在墓地种植柏树,起源于一种民间传说。相传古代有一种恶兽,名叫魍魉,性喜盗食尸体和肝脏,每到夜间,就出来挖掘坟墓取食尸体。此兽灵活,行迹神速,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但其性畏虎怕柏,所以古人为避这种恶兽,常在墓地立石虎、植柏树。
古人之所以认为柏树可以避邪,是树崇拜的结果。上古有所谓”柏王“,”柏王“上有神灵存在。《后汉书》说,曹操要修宫殿,便砍伐了一种叫濯龙的树,而这棵树被砍的时候,像人一样流了很多血,过了几天,曹操也就得病而死。神树不能亵渎,否则也会遭到恶报。
2. 目前还健在人世的历史书上的人物你知道有哪些吗
1、 杨永松将军
杨永松将军1919年7月生,广东大埔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儿时的杨永松生活在一个贫苦家庭,父亲积劳成疾不久离世,即便如此母亲依然含辛茹苦将杨永松送入镇上读书。土地革命时期任永定县任儿童团团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红军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年仅15岁的杨永松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技术书记,师直政处教育干事,师政治部秘书、师直政处教育股长,特务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秘书长,教导2旅5团政治处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部秘书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1988年从军队领导岗位上离休后,邹衍与省内外多所中小学建立了联系,凡是来信提出有关党史军史、理想信念等方面的问题,他都亲自写信回答,共写信近百封,达数万字。几十年来,他心系教育,经常为希望工程、贫困学生捐款,仅2014年3月,就为家乡兴国县崇贤中学捐款8万元。2019年11月5日,邹衍在沈阳喜过105岁生日。
3、 詹大南将军
詹大南1915年4月18日出生,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槐树湾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卾豫皖苏区第二次和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随红25军长征到陕北后参加过劳山、直罗镇战役。1940年春,詹大南带领一个营歼敌一个运输队和日军40余人,伪军全部逃窜,缴获200余驮军需品。1940年秋天百团大战时,他带领一个营单独行动,全歼日军140余名,在4分钟之内,缴获“九二式”重机枪4挺(有三挺完好无缺,还有一挺只剩枪筒)。
詹大南将军的家里,摆设极其简单,没有一件家具是新的,大多是用了几十年的公家配发的营具。老人穿着极朴素的白色上衣,接口处甚至都打着补丁。不过这一切都难掩大将风度,举手投足间,军人的威武、果敢、杀气都显露无遗。这位屡建奇功的九旬老人(老人当时讲这些故事的时候90多了,不是现在的年龄)张口就是故事,时间、地点、战斗经过……甚至打仗那晚的月亮是盈是缺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只要讲到把鬼子打得屁滚尿流的时候,老人就像孩子一样高兴。
4、 黎光将军
黎光1914年出生,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入党,曾担任第31军特务营排长,参加过长征和反“围剿”,抗战期间历任晋察冀区军副旅长和华北军区旅长、第20兵团师长,参加了清风店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期间还担任过志愿军师长。
3. 蛋糕上的卐字,周恩来与希特勒握手后擦了擦手
是杜勒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搞错了拉
其实当时随同周总理的人员证实没有这件事,是别人杜撰的.不过美国代表团傲慢对待中国代表团是有的.
关于,有人说是杜勒斯故意为难周恩来,其实也没有.消灭卐字的事是发生在中国.有一个外国代表团来中国访问,政府宴请他们,由周恩来主持.其中有一道菜有卍字,卍字在中国代表的意思祝福长寿,但有些人倒过来卐成,周恩来解释卐字在中国代表的意思祝福长寿,又幽默地说即使是卐(纳粹党徽)也没关系,让我们一起消灭他吧...
中美关系“握手”事件真相
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履行他的秘密中国之行,特别注意握手言
和之礼仪。他在《白宫岁月》一书中写道:“9日下午4时,周恩来来
到,我在宾馆门口迎接他,特意把手伸出去。周恩来即微笑和我握手。
这是将旧情嫌隙抛到脑后的第一步。”
当尼克松首次访华走下飞机时也是首先把手伸向了周恩来。他们
为什么对普通的握手礼仪给予如此的重视呢?
这就要从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外交史上众说纷纭的“握手”事件说
起了。
1954年4月,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在日内
瓦举行。处于敌对状态的两个大国———中国和美国的两位著名的政
治家、外交家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和杜勒斯国务卿,作为各自的首席代
表在此相聚。
杜勒斯敌视新中国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在日内瓦会议召开前,
他亲自向美国代表团下令:禁止任何美国代表团的人员同任何中国代
表团的人员握手。会议期间,就传出了周恩来总理要同美国国务卿握
手,被杜勒斯拒绝的传说。
周恩来后来在同外宾谈话时也确曾多次谈到过此事。1958年4月
15日在全国外交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周恩来就明确说过:“我们不能
像杜勒斯那样笨法,到了日内瓦还规定一条:‘不许握手。’”
日内瓦会议是否出现过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场面?长期在
外交部门工作的王炳南曾就此进行了澄清,他在其撰写的《中美会谈
九年回顾》中写道,“实际上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他认为这是以
讹传讹。在整个日内瓦会议期间,王炳南说自己始终在周恩来左右,
据他认为,总理非常审慎和严谨。针对美国的态度,周总理为中国代
表团也做了规定:第一,我们不主动和美国人握手;第二,如果他们
主动来握手,礼尚往来,我们不要拒绝。
当时在总理身边做俄文翻译的李越然也否定了杜勒斯拒绝和周恩
来握手的说法。李越然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跟随周恩来参加会议,在
走廊,在休息室,曾与杜勒斯几次走对面,周恩来总是面色庄严而不
失柔和,从容大度。杜勒斯不同,每次相遇,杜勒斯苍白的脸立刻板
紧,目不斜视平视前方。但是,他的动作明显变得僵硬机械,肯定浑
身不自在,外人看来不免像小肚鸡肠的女人一样可笑可怜。所谓杜勒
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事根本没有过,周恩来在那种情况下不可能主
动去与杜勒斯握手。
那么,中美外交史上这一流传甚广的著名的“握手”事件岂非成
了无中生有、空穴来风了吗?
其实,事情远比表现出来的微妙。最近,熊向晖关于“握手”事
件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新情况。熊向晖当时是中国代表团新闻办公
室主任。26日会议开幕式后,英国代表团成员杜威廉(英国驻北京的
谈判代表)找到中国代表团成员宦乡说:艾登外相有一个设想,在第
二次会议的会前或会后,由艾登外相介绍杜勒斯国务卿同周恩来相识,
彼此握手致意。如果周总理同意,艾登外相再派人询问杜勒斯先生的
意见。宦乡请示总理后答复杜威廉说:周总理赞赏艾登外相的设想,
既然在一起开会,理应互相接触。周恩来愿意经过艾登外相的介绍,
同杜勒斯先生握手致意。但在第二天一早,杜威廉对宦乡说:杜勒斯
先生表示,不能接受艾登先生的建议。所谓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
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对于在会议期间,有没有周恩来主动伸出手来,而被杜勒斯的拒
绝呢?熊向晖也肯定地说:没有。他引用了当时多国记者的许多报道
加以证实。比如,在杜勒斯离开日内瓦的当天,即5月3日美联社当天
报道说:“一位美国发言人说,虽然杜勒斯差不多每天都和周恩来在
同一间屋里,但是他从来没有和他碰头,也没有和他谈过话,甚至没
有朝他那方向看一眼。”杜勒斯自己在会议第一天对他的一位密友恶
恨恨地说,他与共产党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只有在我们的车子相撞
的时候才会见面”。
实际上,周恩来后来多次提到“握手”一词,已越出了杜勒斯拒
绝和他握手这一事件的本身,而是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了。所谓“握
手”即“和解”或“承认”之意。周恩来和外宾谈话时,多次以杜勒
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的顽固表现,特别是不许与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
的僵化无礼的强硬规定,抨击当时美国政府的错误政策。通过这一事
例的鲜明对比,周恩来豁达大度、光明磊落的高大形象也更受人敬仰
和钦佩,而杜勒斯顽固的反华嘴脸更是暴露无遗。
历史的发展给了美国人扭转形象的机会。在尼克松上台后改善中
美关系的过程中,都是美国政府领导人主动与我握手,以示补偿和和
解。
在周恩来同尼克松第一次会谈时又提到了杜勒斯拒绝握手一事。
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刚才不是在毛主席那里已经说了么,我们握
手了。杜勒斯就不敢这样做。”尼克松接过来笑着说:“总理也不一
定愿意同他握手。”周恩来肯定地说:“不见得,如果他愿意的话,
我也会跟他握手的。”尼克松说:“那好,我们再握一次吧。”于是
他们隔着茶几又伸手相握,在座的人都笑了。这段对话更生动说明了
周恩来握手的真实含意。
4. 北京的古柏树有什么寓意
北京是祖国的首都,也是六朝古都,在很多皇家坛庙、皇家园林、帝王陵寝,以及古寺名刹等处,都有苍老遒劲、巍峨挺拔的古柏。比如中山公园(社稷坛)、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天坛、日坛、地坛、北海、景山、中南海、故宫的御花园、孔庙,还有颐和园、香山、八大处、十三陵等处的古柏群,都是举世闻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参观天坛时说:“天坛的建筑很美,我们可以学你们照样修一个,但这里美丽的古柏,我们就毫无办法得到了。”我国已故的艺术大师徐悲鸿先生曾以北京的古柏为题,作过多幅国画,他在题记上写道:“北京为世界上古树最多之都会,尤多辽、金、元、明以来之古柏。盘根错节,苍翠弥天,斧斤所赦,历劫不磨。满京城洋洋大观的古树,的确是京城的一大特色。”的确,名园易建,古柏难求。因此,北京城众多的古柏群,就像长城、故宫一样,都是很宝贵的“国之瑰宝”。
细数北京古柏,树龄超过五百年的大约有5000棵以上,占北京一级古树的绝大多数。它们大多种植在辽金时期至明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唐朝。尤以明柏最多,因在明代的永乐、嘉靖等年间修建了很多皇家祭祀的坛庙,而在这些坛庙里是广植长寿常青、木质芳香、经久不朽的柏树。以示“江山永固,万代千秋”之意。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通常都认为古柏是吉祥昌瑞的“神柏”。就北京城的古柏来说,它们尽管身经数朝,历尽沧桑,可至今仍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这些柏树不但是活的文物,而且是北京悠久历史的最好见证,是古都风貌的代表,更是北京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大的古柏和绝妙的古建筑交相辉映,把所在的名胜古迹点缀得古香古色,也把古都北京打扮得格外绚丽。特别是在现在,人们从环保的意义上认识,北京各大公园的古柏林,是北京的“城市森林”,是闹市区的“肺”和“肾脏”,对清除大气污染,还首都一片蓝天,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每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人们都喜欢到各大公园的古柏林中进行晨练,这正所谓是古柏常青人长寿啊!
事实上,北京的古柏群和人民的身心健康也是紧密连在一起的,所以从这一点上说它更是“无价之宝”。因此,在1986年评选市树市花的活动中,侧柏和国槐一起被选为市树。另外,据林学家考证,北京的古柏,虽然有的已是“千岁爷”、“老寿星”,但是要和陕西黄陵县黄帝陵的“轩辕柏”、山西太原晋祠的“周柏”、河南嵩山嵩阳书院的“大将军柏”、“二将军柏”等这些已三千多年的周代松柏相比,北京的古柏又都是年轻的了,它们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衷心的祝愿北京的这些珍贵古柏,在首都人民的爱护下,更加生机勃勃、万古长青。
5. 洛克菲勒 其人其事
从一无所有,到富可敌国,从被金钱所控制,到成为金钱的主人。约翰·D·洛克菲勒的一生,是不息战斗的一生,是激情燃放的一生,是长寿而丰富的一生,是充满张力的一生,更是自我实现的一生。从很大程度上而言,洛克菲勒的人生历程,无关乎是非黑白的评价,他的诸多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兴趣引导的自发行为而已。相较于时代而言,他已经走过太远,而世人对其的评价,又太过于简单。
据著名杂志《福布斯》的测算,约翰·D·洛克菲勒的身价折合成现在的美元约有2000亿——而根据2009年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身价仅为400亿美元。洛克菲勒的影响力极其深远,以至于其所领导的商业帝国所留下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颓废和没落迹象。
与很多抓住了上帝或其他类似于上帝的大人物给予的机会而成功的美国超级富豪不同的是,洛克菲勒的成功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后人发掘了无数条洛克菲勒的成功秘诀,但事实上,他成功的根本在于:天生就对钱这种东西始终保持着狂热的兴趣。种种历史资料表明,洛克菲勒对钱的执着只是出于一种兴趣,而非贪图享受什么。他的一生都在疯狂敛财,这个基督徒甚至将此看作是上帝赋予的使命;而他自己也毫不掩饰对金钱的狂热喜爱——金钱能令他神经高度兴奋。与此同时,他也一直都在琢磨,如何能让每分钱物尽其用。
大多数时候,洛克菲勒将自己隐藏在百老汇26号的标准石油公司办公室中,通过庞大的情报网,指挥着整个帝国。他自年少时便异常注意自我控制,每天仔细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稍有不妥言行或思想杂念便自行纠正;他能熟练地控制自己的脸部肌肉,使之不表现出任何喜怒哀乐。在商场上,这个奇瘦无比的老头一直扮演着冷酷无情的角色,不过其私生活却像清教徒般节俭:他上班时常常四处巡视,亲自关小煤气、拧紧水龙头;他将生活中的一切开支数字,都记在了账本上,并仔细研究;在1864年9月8日的婚礼上,其所购戒指也仅花15.75美元。
英雄不问出处
洛克菲勒曾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此言绝非吹嘘。尽管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洛克菲勒的传奇在理论上似乎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1855年,由于家庭贫困,约翰·D·洛克菲勒被迫辍学外出打工,时离7月16日高中毕业典礼只差两个月,当时他才16岁。他的双亲也颇为一般,父亲是一个假药贩子,严重缺乏责任心,长年在外流浪,而母亲则是一位虔诚的教徒。洛克菲勒小时候给人的印象是目光有些呆滞,郁郁寡欢,没人能看出他日后会有多大出息。
但问题的关键是,洛克菲勒从来没有这样认为过。很早,洛克菲勒就表现出了对商业和金钱的热情,以及对远大未来的坚定信念。幼年时,他曾将别人送他的一对火鸡精心喂养成群,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他积蓄了50美元,把这些钱借给了邻居,然后收取本息;14岁时,他放学后常到码头上闲逛,看商人做买卖。曾有一天,有个同学问他:“约翰,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年轻的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说:“我要成为一个有10万美元的人,我准会成功。”
但是16岁那年,雄心万丈的洛克菲勒为了寻找工作,受尽了打击。他在克利夫兰的街上跑了几个星期,拿定主意要找一个前程远大的职业。他一无学历,二不会技术,但眼界却颇高。他后来回忆道:“我上铁路公司、上银行、上批发商那儿去找工作,小铺小店我不去。我可是要干大事的。”他按照城里最大的企业名录一家家上门求职,并且提出要见企业最高管理者——显然,他碰了很多壁。不过难能可贵的是,他找完了第一轮全被涮下来后,又毫不气馁地按部就班执行自己的求职战略,开始找第二轮。半年后的9月26日,他终于在一家经营谷物的商行当上了会计办事员。从此,这个日子就成了他个人日历中的喜庆纪念日,他把它作为第二个生日来庆祝,尽管过了三个月他才收到第一笔补发的微薄报酬。
很显然洛克菲勒的工作是极其努力的:工作中他替老板要债,在欠债者门前一等数小时,神情完全像是如果要不到这笔钱,他马上就得死去一样。尽管他感到,与其工作中所做贡献相比,自己待遇严重偏低,但在真正强大之前,他选择了忍耐。不过他始终无法掩饰自己对金钱的狂热——他曾将老板一张4000美元的期票从保险柜中偷出,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激动无比,如此反复数次。
帝国时代
1858年,年仅19岁的洛克菲勒炒了原老板的鱿鱼。他向父亲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积蓄的800美元,与比他大10岁的克拉克合股创办了一家经营谷物和肉类的公司。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办第一家公司。由于经营顺利,第一年就做了4.5万美元的生意,净赚4000美元。第二年年底净赚1.2万美元,洛克菲勒分得6000美元。
这时候人们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石油,成千上万人像当初采金热潮一样涌向采油区。一时间,宾夕法尼亚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但洛克菲勒经过实地考察后,冷静地选择了按兵不动。
事实也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决定在石油上大举投资。但在不久后,他与合作者克拉克在石油业务的决策上发生了严重分歧,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
当时两人都不愿意失去对已有的石油合资公司的控制权。在股权拍卖会上,彼此喊价的情景十分激烈。拍卖底价从500美元开始,一路快速上扬。洛克菲勒已下定决心要投入石油生意,因此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喊出比克拉克更高的标价。当标价达到5万美元时,他们都意识到此价格已大大超出公司的实际价值。但标价仍在上升,6万美元,7万美元……当克拉克无力地喊出7.2万美元时,洛克菲勒面不改色的喊价“7.25万美元”。克拉克愿赌服输,扬长而去。26岁的洛克菲勒终于取得了胜利,他后来在回忆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刻时说过:“这是我平生所作的最大决定。”
1870年1月10日,一家资本额为100万美元的新公司成立了,它的名字就是标准石油公司。身为公司创办人和总裁的约翰·D·洛克菲勒获得了公司1/4的股权,当时他年仅30岁。是时,标准石油公司已控制了美国炼油业的1/10,但整个行业的经营条件在持续恶化,到1871年,炼油业完全处于恐慌之中——利润额完全消失,多数炼油商在赔钱。在这个令人焦虑的时刻,洛克菲勒产生了大胆想法:将所有炼油业合并成一个巨大的联合体。很快,他凭借毫不手软地挤压、吞并对手建立起自己的帝国。1865年洛克菲勒初进石油业时,克利夫兰有55家炼油厂,到1870年标准石油公司成立时只有26家生存下来,1872年底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这26家中的21家。到他38岁时的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商,垄断了美国95%的炼油能力、90%的输油能力、25%的原油产量。
伴随着公司规模的超级膨胀,其树敌也越来越多。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美孚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美孚石油帝国被拆分为约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洛克菲勒创建的石油帝国及其继承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连同起家于德州的德士古、海湾(Gulf),英国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并称“石油7姐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国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并,2001年雪佛龙同德士古合并,此前海湾在1980、1990年代将其资产售予雪佛龙和英国石油公司。今天,这些公司依然位列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的前几名。
前所未有的慈善家
出于对金钱的热爱,洛克菲勒发了大财,并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帝国。但是对金钱的狂热追求,又让其患得患失:他虽有亿万家财,却总是为一些小钱花得是否合适而控制不住情绪;他一直勤奋工作,而不舍得“浪费”时间去放松。终于,因为忧虑、惊恐、压力及紧张,他把自己逼近坟墓的边缘——在53岁时,洛克菲勒看起来就像个僵硬的木乃伊。医生们警告他:再不退休,“就死路一条”。为了活命,1897年,他终于退休了。他开始专注于慈善事业,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学会用一种系统、科学而又同他的财富规模相称的方式捐钱。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人类历史上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青霉素和其它数十种使用其捐赠经费完成的发明,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和健康;以前儿童患脑膜炎的死亡率曾高达五分之四,现在儿童的生命已不再受脑膜炎的威胁;在中国,北京协和医院及医学院就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鲜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他还创立了芝加哥大学,但却不愿把这所大学与自己的名字联系起来。
1895年,56岁的洛克菲勒开始不露声色地逐步隐退,把事业交给他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去世,享年98岁。他仅留下了2600万美元的遗产,交税后仅剩1600万。
6. 她是民国复旦女神,112岁仍穿旗袍踩高跟鞋,她长寿秘诀是什么
古诗中提到: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或者其他的行为细节都会极其严格,也就是一种自律。其实关于美,自律也可以达成一种新的境界。比如说严幼韵就是公认的自律女神,她曾经是复旦大学的校花,然而112岁的年纪里每一天都坚持化妆。但是严幼韵的个人故事已经十分出奇的同时,严幼韵这三个女儿一个比一个出彩。
这样自律的女性,除了给他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之外,还培养了三个优秀的女儿。2003年出版的《基辛格回忆录》,就出自严幼韵大女儿杨雷之手。1989年被评为年度广告风云人物的企业家,杨雪兰就是严幼韵的二女儿。最小的女儿从事房地产开发,是著名的商人,名字叫做杨茜恩,只可惜英年早逝,曾让严幼韵白发人送黑发人。
7. 里根《真正的英雄 》读后感
有人认为,英雄是过去打仗的人,为了革命而牺牲;有人认为,英雄是现在当警察的人,为了世界安宁而奋不顾身;有人认为,英雄是远古时期的禹,为了人类的生存而治水;有人认为,英雄是飞上太空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为了航天事业而“不”把自己珍惜……总而言之,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但是我却认为,他们虽然是英雄,但都不是真正的英雄。
也许有人反驳:那些人在世界上那么风风光光,为什么只能被称为“英雄”,而不能被称为“真正的英雄”,他们和咱们可是不平等的呀!我会平静的告诉你:你错了,你不感觉你自己就是真正的英雄吗?
的确,真正的英雄就是你自己,千万不能轻看了自己。
当你会认第一个字的时候,你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吗?当你会算第一道数学题的时候,你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吗?当你会说第一个单词的时候,你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吗?是啊,即使是“一”,即使是“1+1=?”,即使是“I”,只要你会了,就代表你有进步了,不是吗?
但是,胜不骄,败不馁,有了成就不能骄傲,做事失败不能气馁。
原先,我很羡慕毛主席能到战场上指挥,很羡慕警察抓小偷,很羡慕大禹治水,很羡慕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但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书法家书法再好,“我”总有超过他的时候;体育老师打太极剑打得再好,“我”总又比过他的时候;刘翔跑得再快,“我”总有赛过他的时候;虽然我现在不会游泳,但“我”总有学会的时候。有信念就有希望,有梦想就有可能!
如果有人问你,谁是真正的英雄,我会毫不畏惧,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我!”。
8. 基辛格传今年多大岁数
基辛格传2009中文版出版。
基辛格传每一部均附有丰富的插图,几乎占有一半的篇幅,文字不过五六十页左右。限于篇幅,作者不可能对许多历史问题深入地展开探讨。这些书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为一般读者提供一条清晰的线索,藉以了解人类过去的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的历史。
如果读者感兴趣的话,不妨再作进一步的深入阅读和研究。本丛书的读者并不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它的目的也只是为一般的读者提供一些初步的知识。 本书的主编阿瑟·施莱辛格为当今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著有和编纂过多种历史著作,均极为畅销,本丛书尤其具有浅显易读的特色。
编辑评论:
本书的主编阿瑟·施莱辛格为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著有和编纂过多种历史著作,均极为畅销,本丛书尤其具有浅显易读的特色。阅读作者所叙述的历史事实及其背景,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价值和影响。
在我国过去的语境中,政治家依其政治立场之茶同,或天生为天才,或命定是俗物,不易让读者看到一一个真正的、具体的人物。但是这套书让我们看到,政治家也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