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脑过度人会老的快么
当然会老得快!积极用脑和用脑过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说,脑子越用越灵,那是积极的用脑方式。如果产生心烦、疲惫的心理状态,那就是用脑过度了,透支了大脑的运作能力,反而会损害大脑。
为什么新婚蜜月的女孩都显得漂亮?这和心情有很大关系。如果心理疲惫,心情不好,人确实会衰老的快些,甚至白了少年头。
放松心情,寻找快乐,暂时的疲劳很快就会恢复的,科学用脑,我们都能长寿
② 用脑会影响寿命吗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思维能力是大脑功能的提现,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是能量的消耗大户。大家肯定有体会,只要一开始动脑子,肚子就饿的特别快。题主问“思虑过多会影响寿命吗?”人体功能是用进废退的,脑子不用就会退化,脑功能退化了最直观的就是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会不会影响寿命?脑子用多了,又会殚精竭虑,内脏压力太大,损耗过度。要么白头,要么脱发,严重的还容易猝死。怎么评价是不是【过度用脑】,可以把人想象成是很多“电池”。脑细胞存储的能量只够短时间使用(清晨起床头脑很清醒,过一会儿就不行了),脑细胞能量耗尽,需要从血液中补充,血液的能量又来自各个内脏;内脏的能量来自身体存储和肠胃中的食物;身体的能量来自日常锻炼“扩容”,再存储由肠胃吸收的能量。慢慢摸索发现,脑的最大运行能力,跟身体素质和消化吸收能力是有因果关系的;然后,中间的各个运行环节也要配合得当。也就是说,整个身体就是脑功能的基础,然后脑细胞还要有能力从身体中吸取营养,才能工作。如果意识活动(思虑)超过了身体中某一个环节(包括脑细胞)的最大运行能力,就会导致紊乱(疲倦、走神、甚至出现幻觉),紊乱的过程又会消耗很多能量,最终损害到身体(如:神经衰弱)。如果意识活动在人体正常可接受范围内,那越用会越刺激人体进行强化,反而会让身体越来越好。所以,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不会影响寿命。如果是思虑到废寝忘食,那肯定是会影响寿命了。
③ 为什么老年人勤用脑可以延长寿命
当人进入老年期,脑老化成为健康的大敌。由于进入老年期,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退变,脑动脉硬化,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大脑发生萎缩或退行性病理改变,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易倦等,可出现头昏、眩晕、性格孤僻、主观、固执、容易激动、言语重复等现象,随着记忆力显著减退,可产生一系列精神障碍和智力缺损。
生命在于运动,多动脑可使人长寿。有一位学者对400名16世纪以来欧美学者、杰出人物进行了研究,统计表明“勤奋多寿星”。这400名杰出人物平均寿命为70岁,特别是发明家平均达79岁。如伽利略78岁,达尔文73岁,瓦特83岁,牛顿85岁,富兰克林84岁,爱因斯坦76岁,巴甫洛夫87岁,爱迪生84岁,米丘林80岁。文学界中的作家,更不乏其例,如法国的《茶花女》作者小仲马活了71岁;《巴黎圣母院》作者雨果83岁;《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罗曼·罗兰80而终。德国的歌德活了82岁,他的《浮士德》写了整整60年,真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印度的泰戈尔,苏联的托尔斯泰都寿达80岁以上,尤其是《牛虻》的作者爱尔兰的伏尼契竟高寿96岁。中国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活了74岁,《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75岁,《西游记》作者吴承恩82岁,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活了85岁,郭沫若86岁,齐白石98岁。
动脑筋可以使老年人保持健全思考和推理能力,即使到了60~70岁,思维能力仍还不逊于年轻人。美国丹佛大学心理学家说,不少老年人同时运用多项知识的能力较年轻人强得多。众所周知,生命就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即新陈代谢。人体的新陈代谢愈旺盛,人的生命力就越强。而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的高低,与人体的劳动和锻炼休戚相关。懒惰的人,机体缺乏必要的活动,其新陈代谢水平处于低下,体内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也因缺少活动,而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导致肌肉萎缩,脑力衰退,这样,身体健康状况必然较差,长期如此,还容易病魔缠身,因而也就影响寿命。
人体的不同部位以不同速度衰老着,而中枢神经系统是整个衰老过程的最早部位,而且直接、间接的影响着机体器官的衰老过程。因此,预防大脑功能衰退既是延年益寿的保健措施,也是开发老人智力的重要方法。
预防大脑功能衰退的原则是:尽量保持好奇心,积极接受新信息,让大脑得到练习的机会。倡导老年人进行“大脑锻炼”:写日记,背寓言、诗歌,记电话号码或历史年代,记名人名言等以锻炼记忆力,活跃思维。
日本专家前不久提出,保持大脑年轻的最佳方法是学习外语。专家们认为,学外语必须一个个地背单词,这需要记忆力;同时,学好外语文法,需要高度的理解力,翻译长句和复杂句,需要分析力,而把一段文字翻译成本国文字又需要创造力,因此是保持大脑年轻的最好方法。
④ 十大长寿特征,如果有哪三个就能活很长时间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长寿,面相学上有很多说法。科学家们也进行了一番研究,发现下面这10个特征确实与长寿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只要满足其中3个就说明会长寿,赶紧看看你有没有吧!
九、性格外向
性格外向的人精神上会更放松、他们会更善于应对压力,也更长寿。
十、绝经晚
对女性来说,绝经期越晚越长寿。根据研究显示,绝经年龄在50岁以上,有40多年生育期的妇女, 会增加活到90岁的几率。
⑤ 大脑过于活跃与寿命缩短有关,有科学根据吗
根据生活经验,长寿老人一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什么这样的人神经活动较少?事实上,神经活动不仅与认知功能有关,还与许多无意识的信息处理过程有关,如肌肉运动、内分泌调节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癫痫,这是由大脑神经活动障碍引起的,为了发现神经活动与寿命之间的关联,研究小组首先分析了人脑中的基因表达规律,研究样本来自数百名志愿者捐赠的大脑残骸。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百岁老人脑细胞中的剩余蛋白明显更多。为了进一步验证REST蛋白的作用,研究小组在小鼠和线虫上进行了实验,操纵了相应的Rest基因,并观察了动物的性能。他们发现,在敲除或抑制相应基因后,剩余蛋白的丢失可使神经更加活跃,从而缩短动物的寿命,他们重新开始了研究,并发观察了动物的其他性能。
⑥ 为什么那些肯勤动脑、善于用脑的人,更容易防衰老,变得年轻
这一最新成果以“Feeling How Old I Am: Subjective Age Is Associated With Estimated Brain Age”为题发表在《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杂志上。研究人员通过MRI脑部扫描结果发现,与那些感觉自己大于实际年龄的人相比,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小的人的脑部衰老的迹象更少。
Chey认为一种有趣的可能性是,那些觉得年轻的人在身体和精神上可能更活跃,这或许改善了大脑健康。然而,对于那些觉得自己老了的人来说,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Chey说:“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大,这可能是他们评估自己的生活方式、习惯和活动的信号,并有助于促进他们采取措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大脑健康。”
⑦ 聪明的人和笨的人,与长寿有关系吗
并没有科学研究表明,寿命与聪明与否有直接的联系。但我想说的是,寿命与人版的心态有着密权不可分的关系。聪明的人,可能在日常饮食生活当中会更注重些,但是,聪明的人通常都会面临用脑过度的情况。而笨的人,可能会活得更自在些,心情愉悦,没有太多的追求因而没有聪明人的压力。傻人有傻福就是这个道理。但退一步说,谁来这世上,相信都不想白走一遭。可以选择的话,做一个聪明人吧。生民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一个蠢蛋糊里糊涂过一辈子,活到100岁又能怎样呢?别听信好死不如赖活,那是安慰自寻短见之人的说辞。但凡一个正常人,我们都会告诉他,努力拼搏吧,人生的精彩和绚烂值得你用生命为其燃烧。
⑧ 要经常用脑的人会没那么长寿吗,因为会死很多脑细胞
不会,反之他会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加快 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不过一定要注意休息!
⑨ 是不是多用脑的人寿命就越长
与性格有关。常生气会产生多巴胺,对身体不好。
常用脑——博学——对人生理解透彻——性格温和谦逊——长寿
因果联系!
⑩ 为什么勤用脑可防衰老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生物学上还有一条“用进废退”的法则,说明动物的任何器官,经常用则会保持机能旺盛,形态不衰。人的大脑更是如此。当人体发育成熟后,人脑细胞的总数就不再增多了,死亡的细胞也很难再生和补充。据学者们估计,人从30岁起,每天约有10万个脑细胞死去;到80岁时,大脑的重量约为30岁的80%。如果不经常用脑,有些脑细胞则会发生因废而退。科学研究早已证明,勤用脑并善用脑的人脑老化发生较晚,人体衰老亦慢。大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都由大脑指挥,只要大脑不衰退,功能协调,机体其他系统和器官的衰老就会比较缓慢。勤动脑筋、积极用脑是预防大脑老化、功能衰退的最好方法。科学研究证明,动脑时,脑组织中能产生一种高级的肽类物质,后者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进取心强的人,较能耐受疾病的侵袭,得病后,也易于康复的现象,与此有关。此外,合理用脑能使脑血管处于舒张状态,保证脑组织充足的血液供应。前清康熙皇帝有句话讲得很有道理:“人若专心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事实的确如此,经常用脑,苦心钻研某种技艺的人,往往得享长寿。有的学者统计了秦汉以来,史书上有明确生卒年月记载的3088位著名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为65.18岁,远远高于同时代人的平均寿命。国外的类似统计结果,亦大致如此。这固然是多种因素所使然,但与这些人经常用脑不无关系。除勤用脑以外,经常活动手脚也有助于延迟脑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