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类长寿的事实是什么
各国对长寿老人都有调查统计。据我国古书记载:彭祖活到800岁;黄帝活到110岁,唐尧活到118岁,虞舜活到110岁,梁唐时代高僧慧眼活到290岁,清康熙年间姚江人孙见龙活到159岁,嘉庆年间广西宜山县兰祥活到142岁。以上都是我国见于古书记载的长寿者,当然,上古传闻近似神话,但总的说来可以证明人类寿命是可以达到100岁以上的。
据1952年的调查报告:广东乳源云门山大党禅寺虚云法布已经113岁。新疆乌鲁木齐的吾古尼沙汗老妈妈。已经103岁。1954年6月13日《人民日报》报道,吉林省有个老人叫傅财的已经125岁。1956年10月12日《健康报》又报道,张家口有一位119岁叫张全的老人还很健壮。
据1953年我国人口调查报告,80~99岁的老人有1,851,312位,10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有3,384个,其中寿数最高的为155岁。国际自然医学会把中国新疆列为全世界第四个长寿区;该学会把新疆列为长寿区的理由是,在中国3775名百岁以上寿星中,新疆占于865名,约占全国百岁以上老人总数的32%。1980年广州市做了一次长寿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全市有1790多人超过90岁。其中百岁老人近30名。据了解在52名90岁以上的老人中,男性14人,女性38人。
国外也有不少长寿记录。奥地利的克查尔夫死于1724年,享年185岁。坚钦士死于1670年,享年169岁。挪威的顾灵顿1797年死时为160岁。匈牙利有位农民于195岁去世,当时他的儿子为155岁。匈牙利有一对夫妻一道过了147年的幸福生活,丈夫死于172岁,妻子死于164岁。
根据1939年莫斯科人口调查资料:99~100岁者有611人,其中55人超过100岁。阿布哈兹有212人超过100岁。乌克兰超过100岁老人有2700人。同年,据全苏人口调查,60岁以上的有11129290人,占全苏人口的6.6%。在美国,据1930年人口调查,在一亿零九百万白种人中,年过100岁的有1180人,其中最老的为107岁。据欧洲1902年的统计资料,德国;100岁以上者膏278人;法国有218人;西班牙有401人;英国有146人。
以上资料进一步证明,人类的寿龄是可以超过百岁的。既然人类潜藏着长寿因素;我们就应该去努力促其实现。从目前世界各国长寿研究进展的情况看,实现人类延年益寿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B. 世界各国人均寿命排名2021
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十大国家排名:
日本、瑞士、西班牙、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韩国、挪威。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世界人均寿命最长的十大国家分别是日本84.2、瑞士83.3、西班牙83.1、法国82.9、新加坡82.9、澳大利亚82.9、意大利82.8、加拿大82.8、韩国82.7、挪威82.5,而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约76.4岁,较之前有所提升。
长寿原因:
1、饮食清淡、尊重食材原本的味道
日本人偏爱蔬菜,烹调少油,尊重食材原本的味道。而在中国,烹炸煎炒,是中国较传统的烹饪方式,但高温状态下容易流失食用油的营养成分,甚至产生高危致癌物。
2、偏爱绿茶
科学家认为,绿茶是日本人长寿的秘诀之一。
绿茶有许多保健功效,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减少坏胆固醇,杀菌消炎,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加速体内脂肪燃烧,绿茶富含鞣酸,有助于延缓衰老。
3、爱干净
“已经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会导致血压升高,甚至直接对心血管造成损害。”中国血脂领域著名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刘梅林指出。
4、少吃盐
日本人吃盐也很少,每天的盐摄入量还不到中国人的一半。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指出,这点非常关键,目前盐与高血压的关系已经非常明确,它会引发心脏肥大和动脉粥样硬化。
5、每天要吃30种食材
日本厚生劳动省早在1985年就制定了《为了健康的饮食生活指南》,倡导民众一天尽量吃30种食材(包括烹调油和调味品),营养才全面。
此后,很多人将其当作每日饮食准则,比如五色寿司饭会以米饭为主料,加入甜虾、贝肉、乌贼肉、鱼籽、金枪鱼、糖姜片等;做菜时,用多种食材做成一道菜;味噌汤里有豆制品、海鲜、蔬菜等。
6、多吃海产品
日本人从小的饮食就离不开鱼。很多研究证明,长期吃鱼,特别是深海鱼类如鲑鱼、鲔鱼等,不仅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还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达52%以上。
7、少开车,多运动
很多日本人也没有固定的运动时间,但他们很少开车,喜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指出,持续、和缓的运动,如每天30分钟以上的快走,对心脏好处非常大,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压、调节血脂。
8、“0.8生活”
“0.8生活”由日本著名作家、医生贺志贡提出,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不必对每件事都付出全力,而是尽八成的气力就好,剩下的两成气力,可当做回旋的余地和养精蓄锐的本钱。
9、“慢半拍”的生活方式
日本冲绳岛被世人誉称“长寿的世界纪录之岛”,这里流行“慢半拍”的生活方式,当地人称为“冲绳时间”,人们认为,生活中充满高压和刺激,会加速人的老化过程。
10、政府帮忙减肥,预防心脏病
日本政府对国民苗条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了法律高度。
其一项立法规定,男性腰围超过33.5英寸(85厘米)、女性超过35.4英寸(90厘米)的人,如果血糖、血压、血脂其中一项不合格,就要在3个月内自行减肥;若减肥失败,要接受饮食控制教育;再过6个月仍然超重,必须自动离职。
C. 世界上那个国家人最长寿,他们的平均年龄多少
日本寿命最长.要想长寿,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经常运动。听说日本人最喜欢吃豆腐了。
世界卫生组织(WHO)9日公布了《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男性平均寿命70岁、女性为74岁,人均寿命平均72岁,比日本人均寿命短10年。非洲26国和阿富汗的国民则平均活不到50岁。
台湾地区民众平均寿命达76岁,是中国人均寿命最长的省。
D. 关于长寿研究有哪些
关于长寿研究有所突破的谈论只不过是一种充满希望的谈论而已。老年病学研究所能达到的目标,应当是合理地适当投入到关于衰老机制的课题研究,和防止或者推迟许多老年病的可能性,使我们能够在整个成年期的生活更加美满,更有活力。尽管我们对我们可以使寿命得到明显的延长感到悲观。我们承认科学史上有不少在成功之前曾经有某些自信的科学家论证过这种成功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们十分清楚,自然选择在不多的几百万年时间里已经大大地延长了我们人类的寿命。所以我们不是要求老年病学家放弃延长寿命的努力,而是要求他们在进化论学说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我们还注意到对科学能够完成的任务的悲观估计也常常有实际意义。它们提供了哲学家E.T.魏塔克所说的“无效原理”。因为有这种悲观的论点,工程师不再去设计永动机,化学家不再试图把铅变成金子。如果老年学家不再去寻找某个单一的,可加控制的衰老原因企图返老还童,那么他们的努力将被证明对人类的美好生活更加有贡献。
医生常常要做更多近期效益的考虑。85岁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要比整个人口增长的速度快6倍。就在刚刚过去的30年间,美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从69.7岁增加到75.2岁。医疗保健投资中的四分之一以上的资金是花在病人临终前的生命上。估计在下一个20年内,老年护理床位的需求还要增加四倍。医学的重点已经从儿童和青年人的急性病转移到老年人的慢性病方面。本来打算做一个用抗生素治疗肺炎和进行英雄式的外科手术的医生突然发现他面临的工作是监视高血压,评估记忆障碍和去缓解慢性心脏病的症状。这些医生和他们的病人中还有许多把衰老当作一种疾病的人。我们深信,关于衰老在进化中来源的知识将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生命的观点也可能发生变化。有的人可能在知道衰老是青年时期活力的代价而感到安慰。在知道不大可能出现能够把生命无限延长的医学进步之后既可能心安理得也可能失望。但是这可以让我们从研究能够把人类从衰老中挽救出来的药丸、保健食品和体育锻炼的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而是去研究怎样使我们在各个年龄阶段,包括老年时期过一种充满活力的生活。长生不老的幻想将被生活得更美好更丰富的实际所取代。
E. 世界上五大长寿之乡分别在哪些国家
世界上五大长寿之乡及其国家如下:
1.原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外高加索人优越的遗传基因、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合理的饮食结构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他们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面包和粥,而且至少喝两杯牛奶、三杯酸奶。
2.巴基斯坦的罕萨、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河流,这些河流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罕萨人常年饮用这种水,在种庄稼时也用这种水进行灌溉,因此种出来的蔬菜特别有营养。
3.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比尔卡班巴人喜欢吃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及豆类食物。大多数当地人每周只吃一两次鸡或鱼等肉食。
4.中国新疆的和田、在昆仑山上,溶化的雪水不断地流入和田地区,养育着和田人和当地的农作物。据测定,这种雪水中富含镁、锰、铁、锌、钙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而且从未受到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
5.广西的巴马、巴马的河水和泉水多半都是经过数千米的地下潜流区后才露出地面的,这些水从不同的地层中吸收了丰富的硒、锶等微量元素,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延缓衰老的作用。
(5)各国长寿研究扩展阅读:
世界长寿之乡,是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对城市养老生活体系的一个肯定所颁布的称号和嘉奖。长寿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现代医学普遍认为:人的寿命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而60%取决于自己。
为研究和探索这些地区长寿之谜,原苏联、美国、日本及中国科学家先后分别到这些长寿地区进行调查和分析。这些地区老人长寿与以下诸因素有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坚持合理的饮食起居制度;长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坚持积极不间断的劳动;与遗传基因的作用有关。
F. 关于长寿的研究报告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科学家们在不断预测人类的寿命极限,甚至有美国科学家预测本世纪末我们能活到200岁。这些预测,让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到底人类能活多久?怎样才能长寿? 什么叫长寿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遗传室主任杨泽教授说: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90岁以上为长寿,80岁叫高龄,65岁以上算老年。目前来看,我国人口的长寿比例是十万分之二,而位于我国的两大世界长寿乡广西巴马和新疆和田,长寿比例分别为十万分之三十五和十万分之六十七。 德国长寿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迪特·普罗格教授说:人类的自然寿命在100岁以上是确切无疑的。人的寿命,主要通过内外两大因素实现。内因是基因,外因是环境和生活习惯。 内因:基因研究逐渐明朗 “长寿研究近百年来才开始科学化;近10年来,长寿研究逐步取得突破。”迪特·普罗格教授告诉记者,德国科学家用15年的时间,调查了576名百岁老人,结果发现,他们的父母死亡时的平均年龄比一般人多9—10岁。因此,科学家们认为,长寿的遗传因素非常重要。他说,目前,长寿研究已成为一个跨领域、发展迅速的研究科目。在欧洲科学家看来,衰老是一种多基因的复合调控过程,表现为染色体端粒长度改变、DNA损伤、DNA甲基化和细胞氧化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了寿命的长短。当前,科学家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1.寻找“长寿基因”。这里有两个研究方向。一是“4号染色体”。欧洲科学家认为,“4号染色体”上有长寿基因,如果能发明出刺激长寿基因的药物,就能减缓人类衰老的速度。在国内,科学家们也在做同样的研究。杨泽教授说,从2004年开始,他们在对广西巴马的长寿老人进行研究时发现,这些老人的4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长寿遗传基因。接下来,他们计划用2—3年的时间找到这些基因,并且研究它们的具体生理功能。“如果成功的话,对整个中国人群都有借鉴意义。”二是载脂蛋白E。这种基因分为2、3、4三种亚型,其中2型和3型均能延迟发病年龄,降低发病率,促进寿命增长。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科学家普遍认为,主要是载脂蛋白E2基因在对人的寿命起延长作用;杨泽教授等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长寿老人体内的载脂蛋白E3比较多,占到了80%—90%的比例,这也是巴马长寿老人的遗传标志。如何刺激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将是科学家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增加人体细胞的增殖能力,延长细胞寿命;有的研究则显示,给老化肌肉注入新基因能让人恢复青春活力。 2.抑制“减寿基因”。说到这一点,人们最熟悉的要算自由基了。老年医学研究所老年保健品功能评价室主任胡刚教授说:国际上基本认定,自由基对人体的损伤是导致人类寿命变短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由基要是多了,就会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甚至会破坏酶和DNA,使细胞逐渐“衰老”。 那么,现在市场上很多产品都宣传其具有“消除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是否可信?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黎健教授说,这要先了解自由基从哪里来。目前,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NADPH氧化酶,这种酶广泛存在于血管和血液细胞中,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国外很多大公司都在研究怎么能抑制这种酶的表达,从而阻止自由基的产生,不过这种酶也只是众多导致自由基产生的物质之一。市场上的“消除自由基”产品,只能消除自由基,但不能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因此作用不大。美国人曾经做过一个几万人的大型试验,发现只服用能够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剂,并不能降低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率,也就起不到延长寿命的作用。 除了自由基,前面提到的载脂蛋白E的4型,会促使老年痴呆症的发作,损害寿命。如何抑制它的表达,也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外因:生活习惯的影响得到确认 “内因”很关键,“外因”也不可忽视。在迪特·普罗格教授看来,环境和生活习惯在长寿上所起的作用甚至能达到66%。目前,在“外因”方面,科学家们提出,以下4点内容非常重要: 一是饮食。欧洲的一篇研究报告说,少吃可以延缓衰老。德国海德堡素食研究会认为,素食者的寿命要长于没有饮食忌讳的人。杨泽教授在研究中也发现,巴马长寿老人每日人均摄入热量比国际长寿协会推荐的1500大卡还低,只有1400大卡。 二是心理。英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旅游度假能够延长人的寿命。比起那些从不旅游度假的人来说,
G. 世界人均寿命调查结果男女情况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别
世界各国平均寿命最新排行榜
美国商务部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1997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为62.27岁。世界各国和地区中最长寿的仍是日本人,平均寿命达79.66岁。台湾人的平均寿命为76.33岁,在箕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4位。
全球最长寿的前10名国家依次为: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西班牙、新加坡、希腊、以色列、意大利和瑞典,这些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都超过了78岁。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69.98岁。全球人均寿命最短的国家是非洲地区的塞拉利昂,1997年的平均寿命仅为36.62岁,比全球最长寿的日本人整整少40岁。 (摘自《青年参考》)
长寿的秘密藏在染色体中?
究竟女人比较长寿的秘密是什麼呢?
有的人想当然耳:「八成是天生如此吧!」有的人为男性抱屈:「男人成天辛苦地在外面打拚,压力自然比女人大多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显然生理、心理因素,还有两性在行为模式、社会互动上的差异,都不容忽视。
其实,男人和女人一样,都有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除了生殖系统不同之外,男女体内同样有五脏六腑,也同样会受到病痛之苦。但是,男人和女人确实有一项明显的差异:决定性别的染色体不同。无论男女,都有23对染色体,也都由其中一对染色体来决定性别,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而男性是XY。男女在性染色体上的差异,会影响到某些疾病的发生率。
1986年,史丹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X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在DNA修护上扮演了关键角色。假如男性在这个基因上有了缺陷,身体修护基因病变的能力就会受损。而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的病变日积月累之下,就可能加速老化和引起疾病。
女性由於有两个X染色体,因此比男性多了一重保障,当其中一个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缺陷时,例如具有会引起肌肉萎缩症或血友病的遗传病变,另外一个X染色体可以立刻上场候补。相反的,男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所以假如X染色体出现缺陷,就无可避免地发生疾病了。
又是荷尔蒙作祟!
专家也怀疑,男女在寿命和死因上的差异,可能至少有一部份和性荷尔蒙(男性荷尔蒙睾固酮和女性荷尔蒙动情激素)相关。
许多证据显示,睾固酮会令男性冲动、易怒,攻击性和活动力增强,由於从青春期开始,男性荷尔蒙分泌增多,有些科学家称这段时期男性死亡率增高为「睾固酮中毒」。
步入中年后,睾固酮还会增加血液中「坏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减少「好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提高男人得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相反的,女性荷尔蒙动情激素却为停经前的妇女提供了保护作用,降低年轻女性罹患心脏病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近来,医学研究也显示,动情激素或许能预防老人痴呆症这类的脑部疾病。
H. 国外长寿文化
长寿文化,关于研究人的寿命如何久长的文化,这是一个世界性文化,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在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人类先进文化。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在长江、黄河流域,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长寿文化无论从历史悠久程度还是从内容广度、深度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它不但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积极影响着世界文化的发展;它不但支撑着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们的精神,成为五千年来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而且影响着世界人民对这一美好向往的渴望与追求;它不但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沉,同时也是当今中国先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主题。中华民族的长寿文化影响了过去影响着未来,为人类文化做出并将继续做出积极贡献。
综观长寿文化源流,可以给我们留下这样一个深刻印象:长寿文化同上古时代对神的敬拜和同封建时代对成道得仙的追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它们相互融和相互补充密不可分。所以,探寻长寿文化不可不涉及神文化、神仙文化、道家文化。我们从清末出土的殷墟甲骨残片可以看出,早在殷商时代就有了祭祀上帝、祭祀神的记载,当时就有“上帝”和“祖先配天”的观念。上帝能兴雨,能作旱,禾黍成败皆由于上帝。祖先由上帝而降生,死后依然回到上帝左右。这应当是长寿文化向前追述且有记载的最早与长寿文化有关的内容。随着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产生的新矛盾新困惑不断增加,且越来越难以解释这些因客观因素而带来的灾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则把自然界无法把握的规律和无法战胜的困难归结于神的力量,由此,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劳动人民就在生活和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且丰富多彩的与神有关的故事,这就是神话和传说,也可以说这些精神产品把神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地,《搜神记》、《山海经》、《尚书·尧典》、《左传》、《楚辞·天问》、《淮南子》、《列子·汤问》等等都是最集中的体现和展示。但是,辨证分析这些神话传说,无不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充分表达了人们对人生的关注,对幸福的渴求和对健康长寿的寄托。随着神话内容的丰富和发展,加之道家文化的产生、融和、吸收,特别是以魏晋南北朝为主要历史时期所产生的大量的丰富的神仙文化,充分反映了人们把追求神仙之术达到神仙境地作为人生健康长寿的最高境界、终极目标的生存心态。在那个时代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达官贵人都把追求仙道作为重要的人生活动内容,甚至有的舍其一生而求之,秦始皇、曹操、庄周、葛洪、董仲舒等人都是其中代表。曹操有诗云:“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特别是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神学,葛洪则系统论述了关于神仙之学的理论,把长寿文化推向极点。
从直接的长寿文化来讲,早在殷墟甲骨文化中也能找出许多关于与“寿”字有关的文化来,这里限于资料不足可从文字学中去进行探源,从文献资料可知在殷墟甲骨残片中就有“寿”字存在,到了先秦时代则有多种的“寿”字写法,有的直接延用到今。从史资料看,在先秦时期与“寿”有关的且赋予“长寿”文化内涵的“寿”文化已经出现,并且这些文化已经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万寿无疆”一词在《诗经》中就能找到多处,如《小雅.天保》记载“君曰卜尔,万寿无疆……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长寿文化就更加丰富广泛,不但把长寿文化融入了儒家、道家、佛教文化,而且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饮食文化;不但丰富了中国哲学史、思想史,而且也充实了中国文学史、艺术史,特别是在中国诗史上专门形成了游仙诗这一在全世界所独有的诗体,大大地促进和发展了中国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健康长寿是人们所追求的共同愿境。自有人类以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同世界各地的先民们一样,把一切社会劳动和社会活动都归结为为人的生存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使人们的身体得到健康,生命更加久长。无论是改造自然的移山倒海,还是改造自我的道德规范;无论是集群围猎的社会活动,还是讲究美食的个人需求;无论是强身健体的一般性精神生活,还是敬神求仙得道的最高精神享受;甚至无论达官贵人、贫民百姓、大人小孩,等等都离不开紧紧围绕健康长寿这一主题。《吕氏春秋·重已》有言:“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刘向在《说苑·贵德》中也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楚顷襄王问他的大臣庄辛:君子如富有将怎么样?庄辛回答:要做到亲戚爱他,众人称赞他,不才的人侍奉他,都希望他长寿欢乐而不被祸患所伤害。古代的先贤们在论人生时有的也将“寿”排到了第一位,《书·洪范》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佛经中也云:“求长命得长命,求富贵得富贵”(《旧唐书·姚崇传》)。更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是长生殿,唐时的宫殿在长安有长生殿,在华清池有长生殿,在洛阳行宫也有长生殿,并且都把寝宫取名长生,莫不也有追求长寿的文化涵义。在长生殿里还发生过美丽动人的帝王爱情故事,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恩爱确实让后来文人骚客重重着墨,白居易的《长恨歌》最能充分表达其情感,同时也让今人感受到帝王为了爱情发个誓也要找一个能够切实能表达自己情感的地方,所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也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发出来的。
得道成仙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这虽然在帝王将相中体现得更加充分,但对一般贫民百姓来讲也是一种普遍愿望,可以说得道成仙是古时候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重要生存理念。《秦并六国平话》就记载有秦始皇渴求成仙的事故:一日,秦始皇“遂游东海而来,忽遇道士徐甲上书秦始皇:东海有山神仙山,山上有不死之药。”始皇听了非常高兴,遂命人前往采取。从纵向的历史长河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盛行,基本上成了一种理想的生存文化时尚,有理论的成就,有实践的追求。好像整个时代都染上了神仙色彩。曹氏父子可谓是帝王追求仙道的代表。曹操现存的诗并不多,相当部分内容都是表达追求仙道,如《气出唱三首》写到:“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幻想着与神仙同行,饮仙家美酒。“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但当爱气寿万年。”想像受到神仙接待,赐予秘方,寿命万年。就是在战争途中曹操也是时刻想着“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经历昆仑,上到蓬莱。飘飘八极,与神人俱。思得神药,万岁为期”(秋胡行二首)。并且把此诗作为“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秋胡行二首)。”直到后来“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秋胡行二首)。好像他自己已经真正成为了得道之仙,可谓到了求仙若痴的程度。曹植虽然没有登上皇座,但对神仙的渴求痴迷程度是一样的,他在《五游咏》中写到:“王子奉仙药,羡门进奇方。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疆。”郭璞、庾信、陶渊明、杨羲等则是文人的代表。郭璞关于游仙的诗很多,特别是《游仙诗十九首》,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他对仙道的态度,求仙精神之可佳,“危险道路难”(《董逃行》)也不怕,坚强的意志最终求有所获,“采取神药若木端”(《董逃行》),到得仙境其精神之快乐,从“灵妃顾我笑”(游仙诗)到“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游仙诗》),与仙人结为可以随便拉手拍肩的朋友,最终达到一个境界:“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同前),那真是富贵不足论,蓬莱仙山好。“燕昭无灵气,汉武非仙才”(同前),反而讥笑燕昭王和汉武帝没有仙才达不到成仙目的,并且写道:“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同前),自认为是仙中之仙人。《太平广记》是宋时李方等人编辑的一部汉代至宋初的小说总集,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总计五百卷,关于神的部分二十五卷、道术五卷不算外,仅纯粹关于神仙的内容就有整整七十卷之多,收录这一时期近四百位仙人事迹,在此书中占有了相当份量,并且列在此书最前面。这仅仅是历史上的一小段,可想而知从神文化发展而来的神仙文化在古代文化中占有了多重的份量。特别是东晋时期的宗教思想家葛洪对神及其神仙进行了专题研究,并上升到了哲学范畴,把神仙之学推到了最高境地,在他的著作《抱朴子内篇》中用绝大部分篇幅论述了神仙的实在性、可学性,以及方法途径等。其《论仙》为综论,主要解决基本认识和基本要求问题,认为:“不死之道,曷为无之?”仙人是实有的。“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于志。”关键在于要有恒心,同时要知法术,对成仙得道提出各种要求:“仙法欲静寂无为,忘其形骸。····仙法欲令爱逮蠢蠕,不害含气。····仙法欲止绝臭腥,休粮清肠。····仙法欲溥爱八荒,视人如已。”另外还有专论,有专门介绍有关金丹的服法、效果、品种的《金丹》,有讲述炼丹之术的《至理》,有谈修学金丹以外各种法术的《微旨》,有专门针对儒家不言仙道的《塞难》,有论勤学求学于师的《勤求》,有专论《仙药》的,有关于儒道互为融和的《道意》《辨问》,有关于杂谈修求仙道的《对俗》《释滞》《极言》《杂应》。除此之外在《老子》《庄子》等书中也有关于神仙内容的涉及。总之,神仙文化丰富和充实了长寿文化。
达到健康长寿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和需要,而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存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则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中国历史上的长寿文化对这些要求从各个方面都作了很好的回答,这些回答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健康长寿推动了社会发展。管子有言“平正擅胸,论治在心,此以长寿”(《管了·内业》),说明心情好坏对健康长寿密切相关。“无为则俞俞,俞俞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庄子·天道》),强调健康长寿关键在于养心。在为人处事方面特别是在遇到麻烦时要忍,元代郑廷王在《忍字记》中说:“忍之一字岂非常,一生忍过却清凉。常将忍字思量到,忍是长生不老方。”说明为人宽怀大肚对健康长寿有益。曹操对健康长寿十分关注,除了求仙得道之外还注重平时身心健康,在《龟虽寿》中写道:“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劳动也是健康长寿之法,宋人欧阳修在《删正黄庭经序》中说,“劳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管子还提到一个人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对健康长寿也有关系,他在《管子·形势解》中写道:“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包括饮酒与长寿也有关系,《后汉书·东夷传·倭》记载:“人性嗜酒,多寿考,至百余岁者甚众。”健康长寿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有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就说:“太平之世多长寿”(《论衡·气寿篇》)。
长寿文化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社会性文化,他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从文学艺术角度讲,有寿诗、寿文、寿词、寿联、寿戏、寿曲、寿书、寿画,可以说融入到了所有文学和艺术门类。比如寿诗就是一种传统的祝寿方式,在《诗经》中有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如《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乐只君子,万寿无疆。····乐只君子,遐不黄 。”《小雅·楚茨》:“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唐朝诗人杜甫在《寄韩谏议注》诗中写道:“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同时代的司空图也有“年年织作升平字,高映南山献寿觞”(《杨柳枝寿杯词》)。在宋以后这类诗就更为盛行,特别是在官府中成为文人雅士祝寿的常用礼节。宋人张耒:“清歌一曲主人酒,主人寿客客举手。”清人赵翼诗:“公方开寿宴,广坐笑眼同”(《春问晤西庄于吴门再作诗以贻之》)。再比如寿联也是一种常见的祝寿方式,被列为对联之一大类别。“玄鹤千年寿,苍松万古春。”“岁岁寿筵依北斗,年年此日颂南山。”等等,不可胜举。寿联不但是一种祝福,同时也表达作者情感。慈禧太后七十岁生日过万寿节,章太炎则作联讥讽:“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中为一人歌有庆;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从伦理道德角度讲,它倡导孝悌,把尊重老人、爱护老人作为一种社会美德。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就认为:“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春秋繁露》),把孝悌作为万物之本,为人之本。据传有一位皇帝认为六十岁以上的人不能劳动,对社会没有贡献,便下令将其问斩。后来有一位大臣十分孝道,父亲快到六十岁时便把他藏匿山中,天天送饭。一日皇帝接受一位外国使者朝拜,可来使却连续出了三个问题难住了皇帝,正在为难之时这位大臣回答上来了,皇帝非常高兴,问其原由,皇帝才知是他父亲的功劳,并且认为老人见多识广,不但没有责备这位大臣的犯上,还亲自从山中把老人请到宫里设宴款待,当众向老人敬三拜之礼,没想到这天正好是老人的生日,故此,后来就有了拜受(寿)、做生的习俗。不但是在过去就是在今天谁家老人要是到了高寿之年子孙后代不给其祝寿则视为不孝,将受到社会道德遣责。从社会学角度讲,祝寿不但有寿诗、寿文等文学艺术之类的高雅型寿文化,而且还有寿礼、寿宴、寿酒、寿面、寿碗、寿烛等社会型寿文化。从哲学思想角度讲,长寿文化丰富了中国传统哲学,充实了儒家文化,上升为道家文化的神学,其代表人物就是汉代的思想家董仲舒,他“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天’提到有意志的至上神的地位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他作为封建秩序的表征)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中国思想史》第二卷)。佛经也倡导:“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获极长生,寿乐无有极”(《无寿量经》卷下)。为丰富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做出了积极贡献。
I. 最新公布科学长寿法排第一的是什么
世界各国研究机构公布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据此列出20个长寿方法,简单易学,大家一定要看一看!
1、唱歌
美国老年学研究中心通过调查发现,歌剧歌唱家的心脏功能和普通人相比更加活跃。唱歌能使人长寿。
2、跑步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一项大样本研究显示,每天跑步的人平均比没有跑步习惯的人寿命长3年,而且每天跑步5分钟就能达到健康效果。
这20个长寿方法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可以做到,赶紧分享给家人吧!
希望大家都能长命百岁!
来源:凤凰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