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明朝的皇帝短命的多
转载:
虽然就像楼上很多人说明朝皇帝短命原因是因为纵欲,或说心理身体因素,这都是历史学家泛泛而谈的说法。具体的原因我只能尽我所能抽丝剥茧,希望能理出头绪。
明朝皇帝最长寿的朱元璋活到七十一岁,这在中国皇帝中应该不算短命还算长寿的,须知后来的清朝皇帝活过七十的也只有乾隆一人。但为什么后来明朝皇帝平均寿命比清朝差那么多呢?
首先说皇帝纵欲短命,这完全说不过去,朱元璋就是出了名的好色皇帝,他的风流史和他的创业史差不多精彩了。而且最好的证明是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也是明朝之最,所以纵欲的传统是朱元璋开始的,但他并未因此早死,而且宫闱之事很难判断,历史学家有什么理由说明朝皇帝比其他朝代更好色呢?清乾隆活到八十九岁,他节欲了吗?所以说纵欲早死的根本是历史学家找不到原因不负责任的一种推脱。而且明朝出名的践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明孝宗一生只有一皇后,没有嫔妃,竟也是三十六岁而死,也正因为只有一妻,所以只有一子,导致其子明武宗无后,明孝宗竟也跟着断后了。这能用纵欲解释吗??
楼上有说皇帝“安全系数”太低,非正常死亡太多,那是太不了解明朝历史了。朱元璋废宰相,那么苦心积虑集中皇权,保证了他后代子孙的绝对安全。明朝十七帝,没有一个傀儡皇帝,除了建文帝失踪,明景帝被复位的哥哥谋害,末代皇帝崇祯自杀,其他所有皇帝都善终,明朝政治气候是完全的皇帝至上,无人胆敢冒犯,完全没有被人暗算的可能性。所以这一说法也不成立。
再说服食丹药,中毒而死,在明朝里只有明世宗可能是这么死的,可他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活到六十岁,寿命在明朝排第三,在医学不发达的年代,六十岁应该算是正常寿命了。再刨除明神宗,五十八岁,这两人在古代绝对算是正常年龄死亡。要知后来清朝大多皇帝也是在这个年龄杠上驾崩的。而我拿明,清相比是为了证明这两个朝代医学水平差不多,如果拿更早的时代比较楼主会怀疑那个时代医术相差太大不能作为参考系。
那么剩下的,明仁宗,四十八岁,明宣宗,三十八岁,明英宗,三十八岁,明宪宗,四十一岁,明孝宗,三十六岁,明武宗,三十一岁,明穆宗,三十六岁,明光宗,(这个记不清了,也是三十左右),明熹宗,二十四岁,一共九人,占了明朝皇帝一多半,这些人死的确实太早了。具体的原因确实众说纷纭,这里先说明孝宗,这位公认明君,正史的记载是得了风寒后太医下错药了,以致三十六岁的孝宗流鼻血不止而死。他儿子武宗三十岁时南巡落水,身体急转直下,转年病逝。明熹宗更惨,当年掉水里,魏忠贤没注意,救晚了,救上来身体受不住水凉,当年就死了。剩余的就基本连正史的解释都没有了,全归结到纵欲方面去了。
可就这三位皇帝的正史解释我们可以发现疑点,明孝宗是堂堂天子,给天子看病的太医竟然会用错药,这个几率太低了,要知后来一位太医给明世宗看病之后,开完药治好了皇帝,他就自尽了,说心里承受不住给皇帝看病巨大压力。而明武宗之所以“武宗”就是因为他爱玩乐,尚武功。经常和虎豹一起玩耍,这样对人竟然因为一次失足落水,身体就急转直下实在很难解释。
可线索我却是在刚才提到的明世宗那里发现的,嘉靖四十五年,明世宗的最后一年。名臣海瑞上疏大骂世宗误国,世宗后来委屈的跟周围人说“海瑞说的那些都对,可要不是我有病,不能上朝,我会让他给我泼这么一盆脏水么”。请注意,明世宗不上朝是从嘉靖十几年的时候就开始了,史学家们对世宗不上朝的一致结论是世宗信道教,炼仙丹,所以不爱朝政。可这显然是矛盾的,我们知道世宗是非常抓权的皇帝,贪官严嵩不过是他手下的棋子罢了。所以我倒宁愿相信世宗自己的话,他是真的因为有病不上朝,那么是什么病呢?正史不提,显然是为帝王讳,无独有偶,明朝绝大多数皇帝都不爱上朝,而这绝不代表他们不理朝政。例如以怠政著称的明神宗,自万历十四年突然不上朝后,几十年不见大臣,但明朝援助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战役却是万历全权指挥,皇帝从来没有一丝放权过。
所以我个人的结论是,明朝皇室或许从仁宗开始患有某种遗传病,这种病或许当时的医术没法治,或许当时的医术完全看不出这种病,以致后世史家就认为这是皇帝怠政的托词,就好像现在不愿上课的小孩假称我病了。但史家又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不上课的小孩却天天偷着在家看书。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真的有病,或许是遗传的慢性病。要知道明仁宗从年轻身体就不好是有名的,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朱棣曾因此不想立他,嫌弃他走路都要靠人扶着。或许当年就是朱棣的一念之差,要是立了能横刀立马的二儿子朱高煦,大明帝王史就不是被病痛困扰的短命怠政史了。
❷ 明朝50岁的女人应该是老老太婆,不可信。
别说明朝,70年前国人的平均寿命不足40岁。能活到50的也不容易了。过去结婚早50岁基本上都当爷爷奶奶了。不是老老太婆是什么?听过马三立的相声逗你玩儿吗?机会儿管30多岁的女人叫大老娘们儿。
❸ 明代人均寿命是多少李时珍跟吴承恩居然活到80岁为什么
40-50岁,他们养生做的比较好。。。。望采纳
❹ 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为何比后之清朝短,比前之唐朝和宋朝也短吗
唐朝有活了77岁高龄的唐玄宗李隆基;宋朝有活了81岁高龄的宋高宗赵构;清朝有活了88岁高龄的清高宗弘历。明朝寿命最长的太祖朱元璋比这三人中最短的李隆基还要短。甚至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也比唐、宋和清三朝短。难道真的是因为明朝皇室存在严重的遗传病吗?据相关资料显示,唐、宋、明和清四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分别为46岁、46岁、43岁和52岁。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明朝皇帝并未比唐、宋两朝短太多。换句话说,如果遗传病占主导因素的话,那么唐、宋也可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明朝皇帝平均寿命较短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历任皇帝的生活和饮食问题。
世宗朱厚熜,他于嘉靖四十五年崩逝,享年60岁。他是史上有名的道君皇帝,不仅常年修道,还喜欢服用掺杂了水银、砒霜等有毒物质的各种奇葩丹药,如果不是这些丹药,他肯定还能再活些年头。
神宗朱翊钧,他于万历四十八年病逝,享年58岁。他10岁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据史料所载,他的死因主要是因为酒色方面没有节制而提早透支了自己的身体,再加上萨尔浒惨败等事情让他忧心忡忡,进而早逝。和他一样都是幼年登基,并且同样是所属朝代在位时间最长的清圣祖玄烨却活了69岁。
❺ 明朝16帝,超过50岁的只有4人,相对而言清朝皇帝却普遍长寿,为什么
这个咱实话实说,清朝皇帝的个人保养确实比明朝做得好。
头一个,清朝以骑射为立国之本,这个其实是一种落后的军事思想,但在皇帝的个人保养上,确实有不错的功效。譬如开国皇帝皇太极,就是一位战场上走出来的君王,《 大清太祖实录 》说,皇太极当年使用的弓,一般的壮士根本拉不开——这当然可能有夸张,但至少说明他的体力是不错的。之后,他的接班人顺治皇帝,便曾发出:“虽天下一统,勿以太平而忘武备”的告诫,从记载看,顺治也是自幼精于骑射,弓法娴熟。
所以可以这么讲,明朝皇帝命短,而清朝皇帝命长,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清朝对皇帝实施一套有效的生活管理制度,哪怕皇帝不乐意,也得遵从(遵守度最差的就是后三个皇帝,结果统统出问题,同治患天花而死,光绪长期幽禁,宣统基本无那个能力)。
❻ 明朝16帝,超过50岁的只有4人,为什么清朝皇帝却普遍长寿呢
不知各位看官有没有发现,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明朝和清朝这两个相连的封建王朝存在的历史是相同的,明朝(1368年―1644年)中间是276年,清朝的历史是清朝(1636年-1912年)中间也是276年。但是同样是276年清朝有11位皇帝,而明朝却有16位皇帝。很显然是明朝皇帝没有清朝皇帝长寿。
而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征战沙场之外其他的皇帝恐怕连马都没有骑过,只知道在皇宫之中做买卖,做木匠,炼丹吃药。甚至几十年不上朝寿命肯定比较低一些。
除了这些之外清朝的皇帝比较辛苦一些,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就知道清朝的皇帝无论严寒还是酷暑在四点的时候就要起床上课了,而且在教育方面也比较健全,有很多的体育锻炼。另外在生活方面也很节制,时时刻刻都被太监监督着,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事情能做。
❼ 清朝皇帝平均寿命53岁,明朝皇帝仅42岁,是因为体质不同吗
明朝16帝,平均年龄42岁,超过50岁的只有4人。清朝12帝,平均年龄52岁,超过50岁的有8人。这么一看,清朝皇帝貌似寿命比较长。
有人认为,女真族地处北疆,虽也为农耕民族,但擅长骑射,因此身体较汉人强壮,寿命长也是可以理解。但事实上,并没有这样简单。
元明清三代皇帝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特意准备了元明清三代的皇帝列表如下。
1)元朝历代皇帝(11帝,平均年龄34岁)
结语
明朝皇帝的寿命为何比清朝皇帝短,是因为中原人的体质不如女真族吗?并非如此。
1)他们或因为勤政而积劳成疾,例如,弘治帝;2)他们或因为长期服用丹药等有毒物质,例如,嘉靖、泰昌、天启、隆庆等帝;3)他们或因为深受元明时期的小冰河期之害,例如,景泰、崇祯帝;4)他们或因为政变而被杀,例如,建文帝;5)他们或因为感染了他地的病毒,例如,宣德、正统二帝。到了晚清时期,瘟疫肆虐,西方列强来袭,此时的清朝皇帝再难延续清帝皆长寿的神话。而所谓的清朝皇帝长寿的秘诀就是生在太平盛世吧!
❽ 明朝16个皇帝活过50岁的只有4个,为何明朝皇帝普遍比清朝短寿
那么明朝皇帝为何如此短命呢?我们得先了解一下明朝皇帝的死因,朱元璋老死、朱允炆失踪、朱棣旧伤复发死、朱高炽病逝、朱瞻基病逝、朱祁镇病逝、朱祁钰病逝、朱见深病逝、朱佑樘病逝、朱厚照落水后引发肺炎病逝、朱厚熜服用丹药死、朱载垕纵欲过度死、朱翊钧酒色过度死、朱常洛服用红丸中毒死、朱由校服用仙药死、朱由检自杀。可以看到,自明仁宗朱高炽开始,后世皇帝要么病逝、要么死于意外、要么是自己作死。恰巧朱高炽是一个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的大胖子,因此身体羸弱,很有可能将某些遗传病传给后世子孙了,导致后代很多皇帝都英年早逝。
至于后面几位短寿的皇帝则是因为清朝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咸丰帝本就体弱多病,又适逢清朝外有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心力憔悴只能寄托于鸦片,最终早早驾崩。而同治和光绪两帝的死都跟慈禧太后有关,同治帝是因为慈禧太后久久不还政于他而郁闷成疾,民间有说法是因为他爱逛窑子最后染上花柳病驾崩,官方说法则是死于天花。光绪帝则更是可悲,在慈禧去世前一天被毒死,虽然谁下的毒已经无从考证,但在当时的环境下,除了慈禧太后恐怕也没人有胆量去毒害皇帝了。
❾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都不能长寿
明代十六帝,除去、成祖逾越六十周岁,其他均不短寿。嘉靖抵达六十虚岁,万历抵达五十八虚岁,已经算此中较好的,其他天子大多在四十岁附近去世。最短寿的天启,只需二十三虚岁,正德也只需三十一虚岁。中国现代寿命大多不长,但云云短寿也实属少见。明清官员逾越六七十岁的,一抓就是一大把,明代内阁官员入阁的时分基本在五十岁以上,首辅经常年过七十。清代后期除去顺治因天花去世,其他天子大多较短寿。为何明代天子早死?
明代天子身材本质遍及欠好,或许是招致早逝的启事。成化不到30岁,就感喟“老将至”;孝宗即位前身材就欠好(或许是后天缺少);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的身材都欠好,以是招致蜗居深宫不出;泰昌、天启的身材更是差到顶点。奇特的是,同样是朱家子孙,零碎的藩王却大多很短寿。出自的亲王、郡王,活到七八十岁的很罕见,有的以致生养上百个儿子,可见明代皇室并不是生成身材欠好。
问题在于,成祖朱棣或许传下了某些遗传疾病,招致永乐一系子孙遍及身材欠好。我们来看看永乐一系留下的子孙数目和此中成年的人数,便可略知一二:
永乐有两个封为藩王,一人因造反被除国。
洪熙有九个儿子被封为藩王,此中一人短寿,为追封;有四个藩王没有留下子嗣而除国;只需四个藩王传了下去。短寿和无子而终的比例逾越一半(无子者大多年事较轻即去世)。
宣德有七个儿子被封为藩王,此中三人因为无子而被除国,靠近一半。
正统(天顺)只需一个成年的儿子,即成化。
景泰的儿子,包含太子,全盘未成年而短寿。
成化有十个儿子被封为藩王,此中六人因为无子而被除国,抵达一半。固然,此中一人是地动而死,并不是自然灭亡;其他都是病死。没有子嗣就因病去世的抵达一半。
弘治只需一个成年的儿子,即厥后的正德。
嘉靖有六个儿子被封为藩王,此中四人短寿,为追封,还有一人被追封太子;两个成年的藩王,有一个在嘉靖去世之前即病死,无子国除。嘉靖在位四十五年,却只留下隆庆一支后世。
隆庆只需一个儿子被封为藩王,而且传承了下去。
请留神,从弘治末尾,明代皇室大批(嫡派)人丁极度稠密,弘治只需一子,正德无子而终招致嫡派隔断,嘉靖死后只需一子,隆庆也只需两子!假定万历在成年之前,那末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将是他唯一的弟弟潞王,第二顺位继承人将是成化的后世益王,与皇室的血缘已经相隔四代,属于相称疏远的干系。正德、嘉靖、隆庆的后宫生存都很一般,以致可以说丰盛多彩,却要末生不出儿子,要末生出儿子纷纷短寿,真是不太一般。
❿ 中国各朝代的人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岁要有依据
1、夏、商时期18岁,
2、周、秦大约为20岁,
3、汉代22岁,
4、唐代27岁,
5、宋代30岁,
6、清代33岁,
7、民国时期约为35岁。
8、新中国成立后,据调查1957年我国人民平均寿命已提高到57岁,到1981年为68岁,1985年为68.97岁,其中,男性为66.96,女性为70.98岁。
该数据来自1996年第5期《生命与灾祸》中林万孝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
(10)明朝的50岁扩展阅读
现代人长寿的原因:
1、医疗技术提升了
在人的一生中,从未患过病、无疾而终几乎是不可能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迅速发展,高水平的医学研究、高科技的诊疗手段和更多疗效好的药品使得传染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治疗效果大大提高,有些曾经在全球肆虐的传染病已经被消灭,一些慢性病逐步得到了规范化的诊治,极大地改善了预后。
经济的增长带来的教育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医学的发展是民众健康指数普遍提高的重要因素,人们普遍接受了预防为主,有病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这些是让现代人寿命越来越长的重要原因。
2、营养好了,饮食合理了
人体抵抗疾病、从事各项活动,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到了老年,衰老的机体更需要优质蛋白质。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关注合理、平衡的营养,这些都为人的健康长寿加分。
3、热爱社会活动和健身运动
日本对百岁老人的兴趣和爱好的调查显示,约有81%的人在青壮年时期就喜欢参加社会活动和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推迟和延缓脑细胞的衰老。
4、X染色体携带免疫功能基因
人口统计资料几乎一致地显示,女性比男性寿命长大约5~6岁。遗传学研究发现,女性有生理学的免疫优势。男性的性染色体由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组成,女性由两条X染色体组成,人体免疫功能基因就存在于X染色体内,因此,女性具有双倍于男性的免疫功能,所以抗病能力强。
5、性格开朗精神愉快
有学者对长寿老人进行调查时发现,长寿者大都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精神愉快、性情文静、情绪乐观。性格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确实相关,具有A型性格的人爽快利落,工作节奏快,效率高。
但容易急躁冒进,这种性格的人,患冠心病者较多,患癌症者较少;B型性格的人,温和平静,工作慢条斯理,爱苦思冥想,这类性格特征的人,容易遭受精神创伤,常有情绪压抑、悲观、消极、多疑等异常心理。
6、生存环境好
山区的气温、湿度、气压、阳光、大气、水文、地理等特点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有些科学家发现,在某些山区、农村的空气中,有对长寿有益的阴离子。还有人认为,某些地区的水与食物中的化学成分有利于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