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人一般生孩子是多少岁
一般是青年的时候生孩子
联合国大会将"青年"定义为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含15岁和24岁)的那些人。
青年年龄也是最适合生育的年龄
⑵ 古代人几岁生孩子
15岁
列如:
孝康章皇后(1640年-1663年3月20日),佟佳氏(本姓佟,原属正蓝旗汉军,康熙时抬旗入镶黄旗满洲,改姓佟佳氏),生于崇德五年,佟图赖之女,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清代首位佟佳氏皇后(追尊)。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生皇三子玄烨,时年15岁。
(2)古代70岁生子扩展阅读:
人物履历
崇德五年(1640年)庚辰出生。
顺治十年(年)入宫为福晋(顺治时期后妃的等级并不完善,大概的级别为皇后、皇贵妃、妃、嫔、福晋、格格)。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生皇三子玄烨,时年15岁。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清世祖福临驾崩,遗诏中立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继皇帝位,是为康熙皇帝。
康熙元年(1662年)十月,与孝惠章皇后并尊为皇太后,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
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十一日崩,时年24岁。五月,上尊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六月初六日,合葬孝陵。九年五月,升祔太庙,于尊谥上加称章皇后。雍正元年八月,加上温穆二字。乾隆元年三月,加上端靖二字,最终谥号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为了抬高母家出身,把母家(佟养正这支)由汉军正蓝旗抬到汉军镶黄旗,后来又在康熙二十七年再抬至满洲镶黄旗。
⑶ 汉武帝70岁生子后为何要杀死孩子母亲
红潮导语:汉武帝怕子少母壮,将来必思干预朝政,决定将钩弋夫人杀死。武帝就故意对钩弋夫人寻隙斥责,钩弋夫人脱簪谢罪,竟使武帝发怒,令左右把她牵出送入掖庭狱中。钩弋夫人临走之时,频频回顾,意态可怜。汉武帝则说:“快走快走,你恐怕是活不成了。”当晚,就下诏赐死狱中。 朱安世在狱中上书,告发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并施巫术咒诅宫廷。武帝阅奏后立即逮捕了公孙贺一家,交给廷尉杜周讯办。杜周是有名的酷吏,乐于罗织罪名,牵连构陷。杜周先把阳石公主坐进案中,阳石公主是武帝的亲女儿,与诸邑公主是同父异母的姊妹,诸邑公主是卫皇后所生,与卫皇后的弟弟卫青的儿子卫伉为中表亲,卫伉本承袭了父亲的爵封,后因犯罪被削封,多少有些怨言。就这样,杜周全部网罗坐罪,入狱囚系。公孙贺父子毙死狱中,卫伉被处斩,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也不得再生,均被武帝下诏杀死。 一件巫蛊案,死了六七人,其中有绝无干系之人,更有武帝的亲生骨肉,但武帝不仅不自悔残暴,反以为杜周办理得宜,多有褒赏。丞相空缺,由涿郡太守刘屈牦担任。此时汉武帝已年近七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已算是很长寿的了,但他仍恐不能延年,时时处处寻求延年益寿之方,经常派人访求吐纳导引之法。他曾在宫中铸一巨型铜像,高二十丈,用手托盘,承接早上的露水,名为“仙人掌”。再用所得露水调和玉屑药物等,每日取作饮料。在今天看来,这虽属荒诞可笑,但对调理人体也不无好处。 汉武帝本来身强力壮,精力充沛,自然延年,本非难事。怎奈封建帝王几乎无不好色者,长期淫乱,必然伐空体性,难保长久。 汉武帝先宠爱陈皇后,因陈皇后不能生子,又移宠卫皇后,卫皇后年长色衰,再宠爱王夫人和李夫人。王、李二夫人病逝之后,又有尹姬和邢姬争宠后宫。据说,尹婕妤和邢妌娥两人都长得十分漂亮,但为避免争宠吃醋,武帝从不让她们两人相会。一次,尹婕妤忍耐不住,请求武帝让她们见上一面,比一比看谁更漂亮。武帝知道尹婕妤比不上邢妌娥,就派宫女梳妆顶替。两人相见,尹婕妤一眼就看出她是假扮的宫女,越发激起了她的好奇心,非要与邢妌娥相见不可。等到邢妌娥出来,虽是便衣淡妆,却是丽质照人。尹婕妤见了,半晌目瞪口呆,等邢妌娥走了之后,才俯首低泣。从此之后,两人不再会面,后人称之为“尹邢避面”。 至于钩弋夫人,更有奇特的传说和身际遭遇。据说汉武帝北巡渡过黄河,见有青紫之气缭绕天空,武帝觉得奇怪,就找方士询问,方士说:“青紫纠结,此间必有奇女子!”武帝命人搜寻,果如其言,在河间查到了一个赵姓女子,艳丽绝伦。奇怪的是两手自胎中生下就不能伸开。武帝命人按摩推拿,无一人能使她伸开手指,武帝纳闷,就亲自动手。谁知无需费力,赵女的手指随着武帝的手一下子就伸开了,手掌中各握着一个玉钩。武帝非常惊奇,当即把她载在车后,带入后宫。并在宫中专辟一处,供她居住,称为钩弋宫,称赵女为钩弋夫人,亦名拳夫人。 过了一年多,钩弋夫人生下一子,取名弗陵,升钩弋夫人为婕妤。据说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孩子,上古时期的尧母也是怀孕十四个月才生尧,所以汉武帝又把钩弋宫称为尧母门。生弗陵之时,武帝已近七十,人们都说此时武帝已无力生子,定是钩弋夫人通晓黄帝的素女之术,能使武帝返老还童,老蚌生珠。 后来武帝杀死了太子,立弗陵为太子,但他怕子少母壮,将来必思干预朝政,决定将钩弋夫人杀死。武帝就故意对钩弋夫人寻隙斥责,钩弋夫人脱簪谢罪,竟使武帝发怒,令左右把她牵出送入掖庭狱中。钩弋夫人临走之时,频频回顾,意态可怜。汉武帝则说:“快走快走,你恐怕是活不成了。”当晚,就下诏赐死狱中。
⑷ 古代女子几岁生孩子
古代女性在14岁左右就可以生育了,男性在16岁左右有生育能力了,也就是说在古代女子14岁就可以生孩子了,当然也有少数发育比较早的女子可能会在14岁之前生孩子,但大多数女子应该是在15岁之后生孩子。
⑸ 十六七岁古人就能结婚,怎么现在不可以了
我国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而古代女性的结婚年龄一般在十六七岁,男性为二十岁。例如:汉朝和两晋时期,男女结婚年龄在16岁左右;部分朝代女性的结婚年龄可能会降低到14周岁。清朝时,男子16岁,女子14岁。
咱们鼓励晚婚晚育,主要是因为人口太多了。而且,现在青年人上完大学,也就21岁了。之后,还要参加工作,等工作稳定了,再结婚。这么一来,很多人把结婚年龄推到了25岁以后。
而古代就不一样了,没有什么“九年义务教育”,很少有人上学到20岁。在加上,古代农耕社会,劳动力就是家庭财富。多生孩子,早生孩子,才能给家庭提供新的劳动力。所以,那时候结婚大都不会超过二十岁。
⑹ 新三国中司马懿七十八十岁生孩子历史上是真的还是假的
肯定是假的,“静姝”这个人物都是虚构的,更甭提怀孕了。
不过你的“和司马昭私通生的孩子啊”这个想法很好、能和高导演一起切磋切磋了。
⑺ 在古代2O岁、3O岁、40岁、50岁、60岁、7O岁、的年龄称谓是什么
古代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的年龄称谓分别是:弱冠、而立、不惑、艾、花甲、古稀。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7)古代70岁生子扩展阅读:
在古代人们六十岁的是被称之为花甲之年,其中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
十二地支分别与十二生肖对应,此外二十四节气均分了十二地支,每两个节气的长度对应一个地支,十二地支还与一年的十二个月份对应。
再有,根据古代玛雅历法的太阳历,它采用的是十三进制,即每逢十三进一,各位数字恰好与十二地支可以对应。
⑻ 60岁的古文是花甲,那70岁的古文是什么
七十至八十岁在古代称分别为:
古稀:指10岁,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出处:唐代·杜甫《曲江二首》
原文: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释义: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耄[mao]耋[die]:均指八九十岁。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8)古代70岁生子扩展阅读称谓
垂髫之年:泛指儿童。因为古代小孩头发下垂,由此引申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指十岁以下的儿童。
幼学:指十岁的儿童。
金钗之年:指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指女孩十三岁。
及笄之年: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指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指女子二十四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年龄称谓
⑼ 请告知古名人中,有哪几位,老年生子,年龄
中国历史上名人老年得子数不胜数。有三宫六院嫔妃成群的帝王历来老牛吃嫩版草,汉武帝权62岁时一位妃子怀孕14月方得一子。汉武帝晚年想传位给小儿子的时候,担心王少母壮,重蹈西汉吕氏专权覆辙,将这位他晚年最喜欢的20多岁的女人杀了。 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钩弋夫人的故事,钩弋夫人亦即史书中称赵婕妤。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曾得意地向人炫耀,自己一生中最骄傲的事并不是在绘画成就上,而是自己在72岁时还能生出孩子来。1934年,72岁的齐白石老年得子,取名良年,为此,白石次年携眷还乡,散财乡里,以济荒年。
如果85岁的杨振宁博士喜得贵子确有其事的话,那么从岁数上说与他堪与媲美的大概只有清人李光庭了。周作人在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件事:清代学者李光庭的长子藻以生于嘉庆戊午年,到了咸丰戊午年又得一子,此子出生时,李光庭年已八十有余,而长子将届花甲——大哥正好比小弟大一个甲子(60岁)。所以周作人在文章中啧啧称奇
⑽ 古代女子几岁生育
举个例子。刘恒12岁窦猗房15岁,而在窦猗房出现前,他已经有了王后,并生育了三个儿子,也就是说刘恒在公元前193年也就是他9岁的时候结婚并开始生孩子,他9岁就当爹了。那馆陶应该是他最晚11岁左右有的,再加上之前代王妃的几个孩子(已死)。 10岁左右有孩子在那个时候是肯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