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养生宝典 —— 民间养生精粹
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主张房事有度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天赋予人类的本能,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个人健康,对民族的繁衍、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但不主张纵欲,认为房事过度伤肾耗精。 “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 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 顺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其宗旨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调神养生即调养精神,其方法除四季调神外,还有养静藏神、动形怡神、移情易性等养神之法。 惜精养生有节欲惜精、节房事及注意房事卫生等措施。 饮食养生提倡饮食有节、注意饮食卫生、克服饮食偏嗜和药膳保健等。 传统健身术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及各种气功和武术运动等。以此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 药物养生中医认为,肾中精气虚衰和脾胃之气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机理。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诸多传统的益寿延年方药,如“八仙长寿丸”、“首乌延寿丹”、“延齿固本丹”、“延年茯苓饮”等多有预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现代一些提高机能免疫能力的药物也属此类。
② 方剂学的口诀
辛温解表
001、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002、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003、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004、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005、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006、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辛凉解表
007、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008、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009、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扶正解表
010、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011、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012、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寒下
013、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证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014、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囊,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温下
015、温脾人参干姜草,附子大黄大剂量,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016、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连投此方急救先。
润下
017、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法高超。
逐水
018、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019、舟车牵牛与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陈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攻补兼施
020、黄龙枳朴与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021、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和解少阳
022、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生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023、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功里效无双。
024、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025、达原草果槟厚朴,知母黄芩芍甘佐,辟秽化浊达膜原,邪伏膜原寒热作。
调和肝脾
026、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027、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
028、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调和肠胃
029、半夏泻心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脾证益。
温中祛寒
030、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031、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032、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回阳救逆
033、四逆汤中附草姜,阳衰寒厥急煎尝,腹痛吐泻脉沉细,急投此方可回阳。
034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
温经散寒
036、当归四逆用桂芍,细辛通草甘大枣,养血温经通脉剂,血虚寒厥服之效。
038、阳和熟地鹿角胶,姜炭肉桂麻芥草,温阳补血散寒滞,阳虚寒厥阴疽疗。
清气分热
039、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040、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清营凉血
041、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良。
042、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清热解毒
043、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044、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045、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
046、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花粉兼乳没,穿山角刺酒煎佳。
047、五味消毒治诸疔,银花野菊紫地丁,蒲公英与天葵子,痈疮疖肿亦堪灵。
清脏腑热
048、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共,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049、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050、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
051、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052、玉女煎用熟地黄,膏知牛膝麦冬嚢,胃火阴虚相因病,牙痛齿枯宜煎尝。
053、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苡仁冬瓜仁,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
054、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泻肺伏火平喘咳,不伤娇脏显神奇。
055、芍药汤中用大黄,芩连归桂槟草香,清热燥湿调气血,里急腹痛自安康。
056、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合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057、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味苦性寒能凉血,解毒坚阴功效奇。
清热祛暑
058、六一散用滑石草,清暑利湿有功效,益元碧玉与鸡苏,砂黛薄荷加之好。
059、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嚢。
清虚热
060、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细察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061、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扶,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凉开
062、安宫牛黄开窍方,芩连栀郁朱雄黄,牛角珍珠冰麝箔,热闭心包功效良。
063、紫雪羚牛朱朴硝,硝磁寒水滑石膏,丁沉木麝升玄草,不用赤金法亦超。
064、至宝朱砂麝香息,雄黄牛角与牛黄,金银二箔兼龙脑,琥珀还同玳瑁良。
温开
065、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朱乳荜檀嚢,牛冰术沉诃香附,中恶急救莫彷惶。
补气
066、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067、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068、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069、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
补血
070、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经带胎产倶可治,加减运用在胸中。
071、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宜此煎。
072、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倶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气血双补
073、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074、薯蓣八珍姜蔹枣,桂桔柴杏麦防好,风气百疾并诸虚,豆卷胶曲为至宝。
075、炙甘草汤参姜桂,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如神。
补阴
076、六味地黄益肝肾,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水生,麦冬加入长寿丸。
077、左归饮用地药萸,茯苓炙草与枸杞,真阴不足舌光红,纯甘壮水好方剂。
078、大补阴丸知柏黄,龟版脊髓蜜成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079、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嚢,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补阳
080、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081、右归饮用地药萸,附桂仲草与枸杞,气虚大加参和术,肾阳虚衰服之愈。
固表止汗
082、牡蛎散内用黄芪,小麦麻根合用宜,卫虚自汗或盗汗,固表收敛见效奇。
083、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084、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滋阴泻火兼固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涩精止遗
085、桑螵蛸散治便数,参苓龙骨同龟壳,菖蒲远志当归入,补肾宁心健忘却。
086、金锁固精芡莲须,蒺藜龙骨与牡蛎,莲粉糊丸盐汤下,补肾涩精止滑遗。
涩肠固脱
087、桃花汤中赤石脂,干姜粳米共用之,虚寒下痢便脓血,温涩止痢最宜施。
088、四神骨脂与吴萸,肉蔻五味四般须,大枣生姜为丸服,五更肾泄最相宜。
固崩止带
089、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芍萸茜草施,倍子海螵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090、完带汤中用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辅,苍术车前黑芥穗,陈皮甘草与柴胡。
重镇安神
091、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清热养阴可复康。
092、磁朱丸中有神曲,安神潜阳治目疾,心悸失眠皆可用,癫狂痫证宜服之。
补养安神
093、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
094、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095、金匮甘麦大枣汤,妇人脏躁喜悲伤,精神恍惚常欲哭,养心安神效力彰。
疏散外风
096、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正偏头痛悉平康,方内若加僵蚕菊,菊花茶调用亦臧。
097、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嚢,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歪斜疗效彰。
098、玉真散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反张弓,星麻白附羌防芷,外敷内服一方通。
099、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与地龙,寒湿瘀血成痹痛,搜风活血经络通。
平熄内风
100、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牡蛎赭茵供,麦龟膝草龙川楝,肝风内动有奇功。
101、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102、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同芍药,肝风内动急煎尝。
103、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轻宣外燥
104、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105、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燥右脉大,辛凉甘润燥能医。
106、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可夸。
滋阴润燥
107、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此方珍。
108、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麦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109、玉液山药芪葛根,花粉知味鸡内金,消渴口干溲多数,补脾固肾益气阴。
110、琼玉膏用生地黄,人参茯苓白蜜尝,肺燥干咳虚劳证,金水相滋效力彰。
111、增液玄参与地冬,热病津枯便不通,补药之体作泻剂,但非重用不为功。
112、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消食化滞
113、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114、枳实导滞曲连芩,大黄术泽与茯苓,食湿两滞生郁热,胸痞便秘效堪灵。
115、木香槟榔青陈皮,黄柏黄连莪术齐,大黄黑丑兼香附,泻痢后重热滞宜。
健脾消食
116、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117、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本意不取食速化,胃气强实不复伤。
118、枳实消痞四君先,麦芽夏曲朴姜连,蒸饼糊丸消积满,消中有补两相兼。
行气
119、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困,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疏痛闷伸。
120、良附丸用醋香附,良姜酒洗加盐服,米饮姜汁同调下,心脘胁痛一齐除。
121、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胁痛经匡。
122、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123、栝楼薤白白酒汤,胸痹胸闷痛难当,喘息短气时咳嗽,难卧仍加半夏良。
124、厚朴温中苓陈草,干姜生姜一起熬,行气燥湿蔻木香,腕腹胀痛服之消。
125、天台乌药木茴香,青姜巴豆制楝榔,行气疏肝散寒痛,寒滞疝痛酒调尝。
降气
126、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127、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128、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喘哮尝。
129、旋覆代赭用人参,半夏姜甘大枣临,重以镇逆咸软痞,痞硬噫气力能禁。
130、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131、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温中降逆又益气,胃气虚寒最相当。
活血祛瘀
132、桃仁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
133、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症块胎可安。
134、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135、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136、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倶,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祛。
137、失笑灵脂蒲黄同,等量为散酽醋冲,瘀滞心腹时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138、温经汤用萸芎桂,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139、生化汤是产后方,归芎桃草酒炮姜,消瘀活血功偏擅,止痛温经效亦彰。
140、鳖甲煎丸疟母方,蟅虫鼠妇及蜣螂,蜂窠石苇人参射,桂朴紫葳丹芍姜,瞿麦柴芩胶半夏,桃仁葶苈和硝黄,疟缠日久胁下硬,症消积化保安康。
止血
141、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榈煨,二蓟栀黄各炒黑,上部出血势能摧。
142、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芥枳壳充,为末等分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功。
143、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144、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嚢,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145、咳血方中诃子收,瓜蒌海粉山栀投,青黛蜜丸口噙化,咳嗽痰血服之瘳。
146、胶艾汤中四物先,阿胶艾叶甘草全,养血调经治胎漏,冲任虚损病自痊。
芳香化湿
147、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姜枣齐,燥湿运脾除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148、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倶,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清热祛湿
149、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栀子柏皮加甘草,茵陈四逆治阴黄。
150、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白通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151、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152、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153、二妙散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四妙再加薏苡仁,湿热下注痿痹痊。
154、连朴饮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栀,芦根厚朴黄连入,湿热霍乱此方施。
155、当归拈痛猪苓泽,二术茵芩苦羌葛,升麻防风知参草,湿重热轻兼风邪。
利水渗湿
156、五苓散治太阳腑,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157、猪苓汤用猪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并,小便不利兼烦渴,利水养阴热亦平。
158、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或用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施。
159、防己黄芪金匮方,白术甘草枣生姜,汗出恶风兼身重,表虚湿盛服之康。
温化水湿
160、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附姜兼厚朴,虚寒阴水效堪夸。
161、苓桂术甘化饮剂,温阳化饮又健脾,饮邪上逆胸胁满,水饮下行悸眩去。
162、鸡鸣散是《准绳》方,苏叶吴萸桔梗姜,瓜橘槟榔晨冷服,脚气浮肿效非常。
祛风胜湿
163、羌活胜湿草独芎,蔓荆藁本加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
164、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燥湿化痰
165、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166、指迷茯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气行痰消痛自罢。
167、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清热化痰
168、清气化痰杏瓜蒌,茯苓枳芩胆星投,陈夏姜汁糊丸服,气顺火清痰热瘳。
169、小陷胸汤连半蒌,宽胸开结涤痰优,心下热痰按之痛,舌苔黄腻服之休。
170、滚痰丸是逐痰方,礞石黄芩与大黄,少佐沉香末引导,实热顽痰一扫光。
润燥化痰
171、贝母瓜蒌花粉研,橘红茯苓桔梗添,呛咳咽干痰难咯,清肺润燥化痰涎。
温化寒痰
172、苓甘五味姜辛汤,痰饮咳嗽常用方,气降仍咳胸尤满,速化寒饮保安康。
173、三子养亲祛痰方,白芥苏子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治风化痰
174、半夏白术天麻汤,橘红苓枣草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175、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蒲姜夏,胆星蝎蚕珀竹沥,姜汁甘草和朱砂,镇心祛痰又开窍,平肝熄风控痫发。
176、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驱虫剂
177、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椒姜加附子,清上温下又安蛔。
涌吐剂
178、盐汤探吐《金匮》方,干霍乱证宜煎尝,宿食停脘气机阻,用之及时功效良。
③ 长寿丸是什么
福泽苍生的圣品---长寿丸!神秘的赠品
长寿丸是措如.才朗教授于2003年非典时期,依据藏医药密典进行科学组方,亲自研制并进行殊胜的甘露药品加持,是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力的福泽苍生的圣品!
晚11:00---12:00间服用,最好在阴历月15-16日月圆之夜!服用当天晚上忌饮酒、房事!每年服用1粒即可,夫妻双方同时服用健康效果更好。
④ 古代皇帝谁的寿命长啊
寿命长的皇帝有乾隆帝(89)、梁武帝萧衍(86)、女帝武瞾(82)、宋高宗(81)和元世祖(80)。
1、乾隆帝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2、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502年-549年在位)。
出身兰陵萧氏,为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时,萧衍累官雍州刺史,其间两次参与抵御北魏,颇受齐明帝宠待。
永元二年(500年),起兵攻讨东昏侯萧宝卷,并拥立南康王萧宝融称帝。次年,攻陷建康。中兴二年(502年),接受萧宝融“禅位”,建立南梁。
在统治初期,萧衍尚能留心政务,对宋、齐以来的种种弊端有所纠正。为使各州郡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他采取了更换异己、任用亲信,兼以讨伐的方针。
但对门阀世族,萧衍一改前例,尽可能地恢复他们尊崇的地位;又宽待宗室,授诸王以实权。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诸帝中位列第一。
在位晚期,随着年事增高,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年八十六。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修陵。
3、女帝武瞾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4、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
大观元年五月(1107年6月),生于宫中,天性聪明,博闻强记,拜检校太尉、定武军节度使。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
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建立南宋。在位期间,迫于形势民心,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
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一味求和,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禅位于皇太子赵昚,尊号“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
淳熙十四年(1187年),崩于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
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累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5、元世祖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
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
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
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
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皇帝
⑤ 唐朝皇帝为什么都迷恋方士丹药,长寿仙丹到底有没有
这就地有钱有权了,称王称霸久了就想长生不老, 要是有长生不老的仙丹,就不会有很多皇帝吃所谓的仙丹汞(水银)中毒死了。
⑥ 八仙长寿丸和还少丸有哪些成分及功能
八仙长寿丸成分:怀生地、山茱萸、白茯神、牡丹皮、五味子、麦门冬、干山药、益智仁回。功能:滋补肾答阴
⑦ 河朔寒【赏析】
找不到具体的赏析,看看这个吧,或许对你有帮助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汉、魏之际地方阶级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鲁迅先生说他的文风“清峻”、“通脱”、“简约严明”,“想写的便写出来”,“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诗词具有激昂慷慨,悲壮苍凉的艺术风格。《薤露》、《蒿里》被称为“诗史”和“汉末实录”;其中《步出夏门行》中的《碣石》篇,气势宏伟,为古今传诵;《龟虽寿》篇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名句,表现了他进步政治家的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完成统一事业的决心。
薤露①
东汉中平六年(189),汉灵帝亡,少帝(刘辨)即位,何太后听政。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何太后不许。何进召董卓入京,以胁迫太后。八月,宦官张让等人杀死何进,劫持少帝出走小平津(今河南孟津县西北)。董卓入京后,废少帝,立献帝(刘协),独揽大权,肆意残杀。初平元年(190)正月,东方州郡起兵讨伐董卓,董卓焚烧洛阳,胁迫天子、百官和百姓数百万口西迁长安。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历史事实,抒发了诗人悲愤的感情。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②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③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变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来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七
① “薤(xie谢)露”:《乐府诗集》卷,乐府曲调名,原是送葬的挽歌,曹操用以叙述时事。薤: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叶细长,鳞茎和嫩叶可吃。古人以薤上露水容易消失,比喻人生短暂。
② “惟汉廿二世”:惟,助词,多用在一句话的开头。廿(nian念),即二十二,这里指汉第二十二代皇帝,灵帝刘宏。
③ 此句中“沐猴”,沐猴:猕猴,《史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这里是讽笑何进象穿戴人的衣冠的猴子,缺乏智慧。
蒿里①
初平元年(190)正月,关东各州郡的地方官起兵讨伐董卓,推袁绍为盟主。但他们各怀异心,观望不前。不久,兖州剌史刘岱和东郡太守乔瑁,冀州牧韩馥和袁绍等人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就互相火并,这就开始了长期的军阀混战,造成百姓的大量死亡和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历史事实,揭露了军阀混战的罪恶。因此,后人也称它为“诗史”和“东汉实录”。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②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七
① “蒿里”:乐府曲调名,和《薤露》同属送葬的挽歌。蒿里,地名,在泰山南,据古代迷信的说法,人死灵魂归于蒿里。
② 此句中“盟津”,盟津,即“孟津”,古黄河渡口,在今河南孟县南。相传周武王代纣曾在此和诸侯会盟。这句说讨伐董卓的军队要象盟津会师一样地进兵。
步出夏门行
这组诗写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丸的时候。东汉末年,居信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乌丸奴隶主贵族,乘汉末大乱之机,不断侵扰。建安十年,曹操平定冀州以后,袁绍集团的残余势力袁尚、袁熙投奔乌丸。为乇底消灭袁氏集团,安定北方,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率军北征。七月,到达无终(今天津市蓟县),因大水,沿海道路不通,由田畴作向导,出卢龙塞(今河北迁西县西北喜峰口附近),直捣柳城(今辽宁朝阳县南),获得全胜。这年九月,曹操胜利回师,这组诗是凯旋途中或以后写成的。
第一段称为“艳”,是乐章的序曲,叙述进军时众人意见分歧和因大水阻路引起的惆怅心情。
第一章《观沧海》,写登临碣石,眺望大海之所见和由此引起的联想。气魄宏大。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第二章《冬十月》和第三章《河朔寒》,描写河北的风土人情,对土地荒芜,百姓贫困和由此引起的社会不安感到忧虑。
第四章《龟虽寿》,抒发了豪情壮志,反映了作者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积极进取精神。
艳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
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焜鸡晨鸣,鸿雁南飞;①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博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河朔寒
乡土不同,河朔隆寒。
流凘浮漂,舟船行难。②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③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七
① 此句中“焜鸡”,焜(kun昆) 是一种鸟名,黄白色,红嘴长颈,形状似鹤。
② 此句中“流凘”,凘(si斯) 指漂浮的冰块。
③ 此句中“蘴藾”,蘴(feng丰)指芜菁,蔬类植物,俗名大头荠。藾(lai赖)指一种野生蒿类植物。
气 出 唱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赤壁的失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以后他对孙、刘多次用兵都没有成功;在时光不断流浙的情况下,不能不产生暮年将至,壮志难酬的苦闷。“志在千里”的曹操绝不会放弃统一四海的政治抱负,而他又清楚地认识到“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面前,使他产生了延长寿命的强烈愿望。《气出唱》和《精列》《陌上桑》《秋胡行》这几首诗就是这种心情通过浪漫主义手法的曲折反映。
《气出唱》三首,描写了一个幻想的境界:驾龙乘风,遨游海外;然后上达天庭,与仙人往返,并从那里获得养气、方药等长寿之术;又到昆仑和君山,同西王母等“乐共饮食”,共祝长寿。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
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
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①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欲。
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
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②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乘云驾龙,郁何霿霿!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③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磪巍砟硌,尔自为神。④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⑤⑥
长乐甫始宜孙子,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⑦
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六
① 此句中“开玉心”,都是星名。开:开明星,即木星;因为十二年运行一周天,古代用它纪年,所以又称“岁星”。玉:玉井,参星下面的四小星。心:心宿,为二十八宿之一。
② 此句中“訚訚”,訚訚(yin银):音调和谐。
③ “郁何霿霿”,形容众仙来时,威仪盛大。郁、霿霿(wu务):都是盛大的样子。何:多么。
④ “磪巍砟硌”,磪巍砟硌(cui wei zuo luo崔巍错落):山势高大,错落不平。
⑤ 此句中“行觞”,行觞(shang商):劝酒。觞:古代酒器。
⑥ 此句中“遽何央”,遽(ju具)何央:怎么尽,指无尽。遽:助词。这句是主人对宾客的祝词。
⑦ “与天相守”,和天共存。这是宾客回谢主人的祝辞。
精列①
在这首诗中,诗人清楚地知道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又幻想求仙长寿,最后不能不把自己推进现实与愿望难以统一的矛盾中,发出“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的慨叹。反映出他希望完成统一大业而有、时不我待的悲哀。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②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③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④⑤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⑥
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六
①精列: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精,指人的精神灵气,古时认为这是人生命之所系。列,同“裂”,分解。精气分解,就意味着人的衰老和死亡。
②厥(jue觉)初生:指有生物之初。厥:其,这里代指一切生物。
③螭(chi吃)龙:古代传说中无角的龙。
④徂(cu殂)落:同“殂落”,死亡。
⑤会(gui贵)稽:山名,主峰在浙江绍兴县东南。相传大禹东巡,大会诸侯于此,接着病死,就葬在这里。
⑥陶陶:和的意思,《楚辞》:“冬夜兮陶陶”。这里指已往漫长的岁月。
度关山
这是一首表达曹操政治理想的诗。开头提出“天地间,人为贵”,接着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国家统一,君主贤明;执法公正,民人不争;百姓安乐,五谷丰登。这在封建社会里是根本不能实现的。诗中肯定了分封和井田制,非议后人的“改制易律”,只是借此表达他恢复已被破坏的封建秩序的愿望。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①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②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③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④
不及唐尧,采椽不斲。⑤
世叹伯夷,欲以厉欲。⑥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⑦
选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七
①黜(chu处)陟(治)幽明:黜,降职或罢免;陟,提升;幽,暗,指人的品德不好和没有才能;明,指品德好而有才能。这句是说斥退坏的,提升好的。
②於铄(wu shuo乌朔):於,感叹词;铄,美好。
③燔(fan凡):焚烧。丹书:奴隶的卖身契。古代犯人没为奴隶,用红色书写契约,叫“丹书”。
④舜漆食器,畔者十国:舜,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国号有虞氏,史称“虞舜”。食器,饮食用具;畔,同“叛”。《说苑·反质篇》说:尧为天子,用土碗吃饭,用土瓶饮水,天下臣服。舜继位后,刻木为食器,涂以黑漆,有十三国诸侯背叛他。“十国”是举其成数。
⑤采椽不斲:采,原作“棌”,栎木;椽(chuan船):屋上承接瓦的木条;不斲(zhuo浊):不经砍削。据《韩非子·五蠧》:“尧作天,茅茨不剪(茅草屋顶,不加修整),采椽不浊”。
⑥厉:同“砺”,劝勉。
⑦兼爱尚同:兼爱、尚同,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墨翟的主张,爱人如爱己。是一种空想。尚同:即“上同”。墨翟认为“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这里表达了曹操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
⑧文中“皋陶(gao yao高摇)、甫侯、舜、唐尧、伯夷、许由”皆人名。
皋陶:传说中的远古时东夷族首领。为人大公无私,舜选拔他掌管刑法。
甫侯:又作“吕侯”,周穆王时司寇(最高的司法官)。他制订的法律,叫做“吕刑”。他和皋陶都以执法严明著称。
舜: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国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唐尧:传说中的古代部落联盟领袖,国号陶唐氏,史称“唐尧”。
伯夷:殷朝末年,孤竹君的长子。孤竹君死后,因与其弟叔齐互相让国,弃国逃走。孟子称他为“廉”和“圣之清者”。“世叹伯夷”即指此。
许由:据《史记》记载,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认为是对他的污辱,就逃去隐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086e60100bcfm.html
⑧ 最好的养生之道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其学说科学实用,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
1、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5、药物养生中医认为,肾中精气虚衰和脾胃之气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机理。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诸多传统的益寿延年方药,如“八仙长寿丸”、“首乌延寿丹”、“延齿固本丹”、“延年茯苓饮”等多有预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现代一些提高机能免疫能力的药物也属此类。
6、针灸推拿养生针刺养生通过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和调节机能平衡的功能来发挥其治疗与保健作用;灸法养生利用灸火的物理热效应,施于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祛邪止痛,补肾健脾,增强正气,从而发挥其防病保健强身作用;推拿养生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与保健强身作用。
参考资料:网络-中医养生之道
⑨ 八仙长寿丸的用法
每服9克,空腹时用姜汤送下。
⑩ 八仙长寿丸的加减化裁
腰痛,加木瓜、续断、鹿茸、当归;消渴,加五味子、麦门冬各2两;老人下元冷,胞转不得小便,膨急切痛,四五日困笃欲死者,用泽泻,去益智;诸淋沥,数起不通,倍茯苓,用泽泻,去益智;夜多小便,加益智1两,减茯苓一半。治耳聩及肾虚耳鸣,另用全蝎49枚,炒微黄色为末,每服3钱,酒调送下,早晨空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