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和国内外哪些地区平起平坐
联合国规定,长寿地区的标准是每百万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目前,全世界有5个地方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长寿之乡。它们是:中国广西巴马、中国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及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
中国巴马:长寿人口不断增加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盆地
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在这里,9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寿星达到了110岁以上。
巴马人长寿,首先得益于空气清新,每立方米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2000―5000个,最高可达到两万个,巴马被称为“天然氧吧”。
喜欢劳动、饮食习惯良好、生活有规律,这是巴马寿星多的重要因素。4月14日早上,记者来到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寿星黄布铁家里采访。老人已经104岁了,但每天不是去摘猪菜,就是下地干活,还做家务。他每天吃两顿,每餐吃两碗饭。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聋、眼不花,一头黑发。他常说:“每天不出去活动一下,吃饭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觉。”要不是亲眼看到他麻利地摘猪菜,我们真不敢相信他的话。
巴马人经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笋、白薯等。玉米、白薯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火麻制成的油和汤含有大量的不饱和低脂肪酸。
中国和田:老人喜欢喝茶吃馕
新疆和田于田县的拉依苏村有2400人,仅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16人。
已有110岁的肉孜老人,身体健朗,还能干简单的农活。肉孜老人每天天黑就睡觉,清晨鸡叫就起床。眼睛虽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还要干两个多钟头的活。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馕,晚上几乎不吃东西,“晚上吃饭睡不着觉。”他说。老人喜欢吃汤汤水水的东西,爱吃玉米做的馕。妹妹肉孜汗现今95岁,在50岁之前没得过什么大病,只是近几年来偶尔患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馕。
外高加索:百岁老人仍选美
最近,格鲁吉亚举办了90岁以上老人的“选美大赛”,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已有106岁。乐观生活态度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在参加当地人的婚礼时,经常发现八九十岁的长者和年轻人一起又唱又跳。如果他们自己不说,人们都猜不出他们的真实年龄。当地人的饮食也很讲究。在格鲁吉亚的长寿乡阿巴哈吉亚,当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面包和粥。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两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时还要放葱、芹菜等。此外,当地人还常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葱、红辣椒以及当地产的无花果,不吃香肠、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动物油脂和糖果。他们不喝咖啡,主要喝当地产的“格鲁吉亚茶”。
巴基斯坦罕萨:六七十岁不算老人
在罕萨,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六七十岁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岁仍可在地里劳作,健康地活过一百岁在这里并不算什么稀罕事。罕萨人长寿的秘诀是,一是饮食,罕萨人喜欢吃粗制面粉、奶制品、水果、青菜、薯类、芝麻等。他们还喜欢适量饮用一种由葡萄、桑葚和杏制成的烈酒“罕萨之水”。二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河流,这些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常年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三是生活习惯:罕萨人多以务农为生,古朴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远离了现代社会的恶性竞争,又为自己的长寿增加了一块砝码。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没有金钱概念
在比尔卡班巴村庄大约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这个山村是公认的西半球最长寿之地。比尔卡班巴人喜欢吃豆类、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数人每周只吃一两次鸡或鱼等动物食品。当地人还喜欢饮用泉水,科学分析发现,当地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其中铁、镁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美国科学家尤金・佩因把这里称为“免疫岛”,因为当地人很少得心脑血管疾病。科学家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当地人没有金钱和竞争概念,喜欢劳动,这使得他们对心脑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动物和高热量食品,使得当地人拥有缓慢稳定的新陈代谢。
长寿的确有秘诀
五大长寿乡的饮食结构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类、薯类、玉米、水果吃得多,动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饭量小。据国际自然医学会调查,5个地方的人日均摄入热量1640千卡,明显低于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标准。
另外,五大长寿乡基本都位于偏僻地区,民风淳朴,居民热情友好、乐观向上、喜欢清静,这也是长寿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长寿乡的居民都身体力行着现代人最难实行的长寿原则:劳动一生。专家认为,现代人追求尽兴、刺激,缺少劳动意识,快速的社会节奏又常常使人处于紧张状态,这些对长寿来说都是背道而驰的。现在,除了巴马,其他几个长寿乡都出现了寿星减少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现代生活的影响。比如在比尔卡班巴,过去20年当地政府一直用“长寿”来进行旅游宣传,结果游客越来越多,人口不断膨胀,当地人逐渐告别了原本淳朴的生活方式,开始对可口可乐这样的东西习以为常了。
❷ 广西巴马是中国的长寿之乡,他们怎么做到长寿
巴马县为何寿星多?公认的长寿因素主要有四点:一是地理气候生活环境;二是社会背景;三是饮食习惯;四是巴马无肥胖者。据了解,居住在巴马的人没有一个是肥胖、高血压、三脂高、糖尿病、痛风等老年疾病的,甚至连一例癌症也未曾发现,据了解,这里的老人都是无疾而终的。
巴马长寿之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中百岁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区,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
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还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桃花源般令人难以忘怀的盘阳河秀丽风光、被英国探险队称之为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令人如梦如幻般经历三昼夜的祈寿宫(百鸟岩)水上溶洞;
还有美如西湖的赐福湖风光、弄友原始森林、龙洪田园风光、龙洪天然八卦景观、东山瑶族风情、瑶族竞技大观及好龙天坑等。
❸ 巴马长寿人秘诀
巴马人几乎都是清淡素食者,主要粮食有珍珠黄玉米、粳米、糯米、小米、红薯、山芋、黄豆、猫豆、木薯等。只有逢年过节才吃些肉食品。巴马的山区里种植许多豆类植物,如黄豆、竹豆、猫豆、弯豆、刀豆、四季豆、荷包豆、篱笆豆等,都是长寿老人最喜欢吃的食物。
各国医学专家考察巴马寿星的饮食结构后发现,他们“粗、杂、素、淡、鲜”的饮食中,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糖、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五低两高”特点,这符合根除现代“富贵病”的寿膳饮食结构。从巴马百岁老人的一百一十例死亡原因回顾性调查资料表明,没有一位百岁老人死于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或者癌症。
粗:长寿老人常年食用玉米、红薯、豆类、大米等粗粮,这是世界五大长寿地区寿星饮食的一个共同点,他们常年吃粗加工、粗制作的饭菜,很少尝到细加工的食品,这样的饭菜,营养保证多,破坏少。
杂:长寿老人不挑食也不偏食,除玉米为主,红薯和豆类杂粮为补外,还配吃多种蔬菜和野菜,不但吃的食物种类杂,而且菜的做法也是以“大杂烩”为主,常把粮、肉、菜混在一起煮着吃。
素:他们常年以素食为主,很少吃荤腥,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的宴席上才吃上点鱼肉,而所吃的肉类,也都以巴马特产的香猪肉为主。食用油也是以火麻仁植物油为主。
淡:长寿老人祖祖辈辈养成了吃盐少的习惯,平均每人每天食盐量在3克以下。
鲜:巴马人吃的都是本地产的自然生态作物,没有污染,都是天然的绿色食品。
❹ 为什么巴马人能长寿呢具体原因是什么
1、巴马的水可以说是人间的一个奇迹,他是小分子团的六环水,天然碱性离子水,富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中含钙量就高达57.28mg/l。
2、巴马人爱吃大杂烩,巴马盛产各种豆类,用山茶油。
3、发现清心寡欲可长寿,夫妻分床利优生。
巴马生存很多百岁老人,他们有一些很好的生活方式,这些老人从出生会走路到去世一生都在劳动中,运动中生活。
发现,巴马的绝大部分长寿老人都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从小到老坚持不懈的劳作,成了他们主要的长寿秘决之一。那么除了劳动,还有哪些方法使老人长寿呢?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老人们的儿孙怎么说。
山青水秀,这方面多。
喜欢喝酒,餐餐都喝。
(喜欢)吃稀饭。
(喜欢)看电视 看动画片 最喜欢看动画片。
我们这个村子的年轻人都比较听老人的话,老人、小孩都很和睦。
还发现,在巴马,许多长寿老人从来都不刻意追求长寿,只是顺其自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和生活习惯。同时有一个良好的、没有污染的自然环境也是长寿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❺ 谁知道长寿之乡巴马人的饮食习惯特别是肉食方面
他们主要是水比较好,他们日常就是吃一些窝头和粥。饮食方面没有太多的注意,主要是水的问题 ,他们那边的水是真正的弱碱质,微生物矿物含量都很高
❻ 中国“最长寿”的村落,当地人无肥胖高压,巴马长寿村有什么样的长寿秘籍呢
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一般在77岁,而男性的平均寿命一般在72岁。但是巴马的人们却普遍长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异。
在巴马有一位老人,享年145岁,并且清朝的嘉庆帝曾经亲自为他祝寿。巴马的老人不仅长寿,而且非常的健康。
其实如果抛开巴马的客观环境问题,真正让他们长寿的是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而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保持健康的最好的方法。
❼ 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巴马 为什么那么多长寿老人,听说跟他们的饮食有关.
L二货家的二来货:你好。
巴马是世界五源大长寿之乡之一。世界定义长寿率为7/10万位健康的百岁老人。而巴马为30.8/10万位健康百岁老人。
爸妈的健康长寿之秘诀,体现在巴马的民谣中:
火麻茶油将菜炒,素食为主锌锰高。
地下河水元素多,空气清新人不老。
晚婚晚育勤劳动,常吃桃李野葡萄。
知足常乐心清净,唱歌跳舞乐逍遥。
清嘉庆皇帝为142岁瑶族老人蓝洋的“贺礼”:
四朝雨露一身罩,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向老聃,花甲再固衍无极。
所以现在很多人去哪儿体验长寿、健康环境,和制造长寿的奥妙。
❽ 世界最长寿之乡在哪里 他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
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的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有二十五万人口。当地官员介绍说,在巴马,像黄奶奶一样健谈能干的老寿星还有不少。一百零七岁的黄卜新还能上山打柴,一百零三岁的黄妈妈还能自如地穿针引线……
历史上,数不清的长寿老人在这里演绎着生命的奇迹。清嘉庆皇帝曾给巴马境内一位高寿一百四十二岁名叫蓝祥的瑶族老人题诗祝寿。一八九八年,光绪帝钦命广西提督给巴马那桃乡邓诚才赠送寿匾,并题贺词“惟仁者寿”。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巴马八十至九十九岁的老人就有三千一百六十位,而百岁以上的寿星达到七十六位。
巴马的不老传奇吸引着世界各地好奇的人们和专家学者。现在,每年均有二百多名外地老人如候鸟一样来此长住,已成为巴马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九月二十一日,巴马长寿秘诀探研和长寿产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举行,再次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的长寿专家及国内知名学者一百多人。
在研讨会上,日本东北大学工学博士金宗哲教授说:“巴马的水有四个显著特点,是弱碱性水,氧化还原低,小分子团水,同时富含矿物质;巴马空气特别清新,巴马空气中的负氧离子特别高,平均每立方厘米达一万个以上,有的地方高达九万个;巴马老人生活有规律,性格开朗,每天劳动锻炼等,这都有助于长寿。”
专家们指出,对巴马长寿现象的探讨,可以为整个人类健康生存借鉴经验。他们认为,空气、阳光等因素不能改变,但饮食、生活方式、心理因素 、环境因素等可以改变。巴马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是一份独特的“食谱”,他们主要以低 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热量和高维生素、高纤维为主,比如常吃珍珠玉米,油鱼、苦脉菜等食品。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研究所姚鼎山教授说:“巴马老人的长老秘诀,用三个字简单概括就是‘度、容、灵’,即饮食有度、思想简单、宽容一切事情。”
❾ 广西巴马长寿村的人为什么长寿啊,有什么奥秘了
人类健康的三大要素:空气、水、食物
人体内50%(女)到60%(男)的重量是水分,所以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广西巴马长寿村的人是喝小份子活性水这种水运动速度快、渗透性好、溶解力强,绿菲水龙头净水器是小分子活性水-高渗透力、高溶解力、高含氧量、弱碱性的活性水。
❿ 世界长寿之乡——中国巴马长寿村,长寿的秘诀在哪里
中国有个世界级的长寿村,就在巴马。
巴马在哪里可能很多朋友还不知道,几年前还在读书的猪猪去过一趟,今天带大家看看这个长寿村。
巴马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巴马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拥有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空气、水、阳光。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极高,又有“天然氧吧”之称。
很多人不知道巴马为什么有这么多长寿的老人,经过各种科学医学研究证明,巴马之所以有那么多长寿老人,得益于这里的环境。
猪猪来过之后也觉得名不虚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着这样一群人: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还在田中愉快的耕作,奉养着家中更老的人;随处可见近百岁的老人闲在家中,悠然自得。
在巴马,你可以感受到全身心的放松与舒爽,皮肤也润滑了。因为巴马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很高,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竟高达2000-5000个。负氧离子是什么?它就是被称为“空气中的“维生素”和“长寿素”。据说它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增加肺活量,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心肌功能。巴马完全可以作为养生度假的首选之地。
不过由于近年来巴马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多游客走进巴马,一些商人过度甚至虚假宣传,让巴马失去了它原有的淳朴。
巴马之美,在于青山、绿水、翠绿之间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郁闷的雾霾,只是清新的空气和让人心醉的田野。对于平时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巴马的淳朴自然之美,一定能让你身心放松。
到巴马来一次休闲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