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宋代最长寿

宋代最长寿

发布时间:2022-06-09 07:09:35

1. 宋朝鲁国公主是怎么死的坟墓葬在哪里

宋仁宗第十女鲁国公主
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原封庆寿公主进惠国公主进许国大长公主 改韩、周燕国 进秦、魏两国 令德景行大长帝姬改封秦鲁国大长公主
鲁国公主一生逃灾免祸,高寿善终。

2. 世界上什么人最长寿多少岁

最长寿世界纪录

2006-08-29

据环球在线28日消息:吉尼斯世界纪录上“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人”、116岁的厄瓜多尔老妇玛丽亚.埃丝特.卡波维拉未能延续她的神奇纪录,在8月27日辞世。

吉尼斯世界记录方面表示,吉尼斯世界纪录将在伦敦发表正式声明,卡波维拉去世之后,现在世界上最老的人将是美国田纳西州的伊丽莎白.博尔登,伊丽莎白老人也已经116岁高龄,比卡波维拉小11个月。

3. 宋朝一共有多少皇帝,最长命的是谁

北宋
太祖 太宗 真宗 仁宗 英宗 神宗 哲宗 徽宗 钦宗
而后南宋
高宗 孝宗 光宗 宁宗 理宗 度宗 恭帝 端宗 卫王
最长寿的是 南宋高宗 赵构 活了81岁

4. 宋朝总共有多少位皇帝

都城东京开封府时期,史称北宋
(公元960~1127年,共167年,历9帝)宋朝(北宋)开国皇帝 (太祖)赵匡胤(“胤”读yìn)
【年号】建隆(960~963年)、乾德(963~968年)、开宝(968~976年)
宋朝(北宋)第二位皇帝 (太宗)赵炅(太祖赵匡胤二弟),(“炅”是多音字,这里应该读jiǒng,明亮的意义,如“炅炅有神”)

宋朝(北宋)第三位皇帝 (真宗)赵恒(太宗赵炅三子)
宋朝(北宋)第四位皇帝 (仁宗)赵祯(真宗赵恒六子)
【年号】天圣(1023~1032年十一月)、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景祐(1034年~1038年十一月)、宝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庆历(1041年十一月~1048年)、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嘉祐(1056年九月~1063年)
【生卒】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终54岁。葬于永昭陵。
【在位】1023~崩,共42年,登基时13岁。

【生平】本名赵受益,立为皇太子后改为现名。
仁宗死前遗诏丧事从简。去世后全国百姓自发哀悼,连敌对国辽国皇帝(道宗)耶律洪基也握着大宋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还将仁宗赠送的御衣下葬为衣冠冢年年纪奠。

【大事】仁宗在位期间,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
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进步进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仁宗期间,出了一批名人——廉官典范“包青天”包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等等。

【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传位】侄(钜鹿郡公)赵曙(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十三子)宋朝(北宋)第五位皇帝 (英宗)赵曙(仁宗赵祯侄、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十三子)
【年号】治平(1064~1067年)
【生卒】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15日,终36岁。
【在位】嘉祐八年(1063年)~崩,共5年,登基时32岁。
【生平】即位后因尊生父还是仁宗为皇考的争论(濮议),和群臣、太后争论十多月。后因体弱,疑为心脑血管疾病驾崩。

英宗本人对于“北宋中兴”抱有极大期望,相对其子神宗,政治手段也更为成熟。无奈寿短,使得宋朝过早进入神宗朝,从而失掉了可能的中兴计划,为神宗朝王安石的变法提供了机会。

【大事】治平三年任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神宗元丰七年成书,神宗亲作序。
【传位】长子赵顼宋朝(北宋)第六位皇帝 (神宗)赵顼(英宗赵曙长子),(“顼”是多音字,该读xū或xù,他到底叫几声我还真不敢肯定,个人感觉应该是一声,否则他的儿子赵煦读音不就和他父皇一样了吗)

【年号】熙宁(1068~1077年)、元丰(1078~1085年)
【生卒】庆历八年(1048年)~元丰八年(1085年),终38年。葬于永裕陵。
【在位】1067年~崩,共19年。登基时20岁。
【生平】对宋朝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其推行变法,振兴大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但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二十年后以失败收场。

励精图治灭西夏,但壮志未酬。

【谥号】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传位】六子(延安郡王)赵煦宋朝(北宋)第七位皇帝 (哲宗)赵煦(神宗赵顼六子)
【年号】元祐(1086年~1094年四月)、绍圣(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
【生卒】1076年~元符三年(1100年),终25岁。葬于永泰陵。
【在位】元丰八年三月(1085年)~崩,共15年。登基时10岁。

【生平】登基时由高太后执政,任用保守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深感不满。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重用革新派章惇、曾布等人,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哲宗是宋朝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种子。

【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传位】无子嗣,传位于弟赵佶宋朝(北宋)第八位皇帝 (徽宗)赵佶(哲宗赵煦弟、神宗赵顼十一子),(“佶”读jí)
【年号】建中靖国(1101年)、崇宁(1102年~1106年)、大观(1107年~1110年)、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重和(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宣和(1119年二月~1125年)
【生卒】元丰年间(1082年)~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终54岁。被俘后病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照当地习俗火葬(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在位】1100~1125年,共25年,登基时19岁。

【生平】徽宗生前积极致力于发展书画艺术,广收字画古物,扩充翰林图画院(宫廷书画院),培养选拔书画人才。徽宗本人的艺术造诣相当相当高,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作品非常多,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很多,并且都是国宝级的。自创书法字体——“瘦筋体(瘦金体)”(这种毛笔字体看上去像是用钢笔写的,看上去很“清爽”,属于“楷体”的一个变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即为徽宗本人用瘦金体所书。关于徽宗在艺术方面成就,即使使用本篇文章全部篇幅来介绍也不一定够用。

徽宗对足球运动(蹴鞠)也很感趣,草民高俅(史上确有其人)因也踢得一脚好球而深得徽宗喜爱,在徽宗登基后最终被提拔为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这点很多文献及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中都有提到。

但是,做为一名帝王来说,他的首要工作应该是带领人民“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而不应“不务正业”,但徽宗恰恰正是这样的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失败得不能再失败的一个皇帝,昏君一个,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儿。他当皇帝如果能有他画画的十分之一用心,也不至于国破被俘,我国历史也会被改写的。

【大事】见“(钦宗)赵恒【生平及大事】”
徽宗时,爆发了著名的方腊起义及规模较小的宋江起义,根据这两个历史事件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于明朝初年经艺术加工后被写成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一般认为作者是罗贯中,或其老师施耐庵,或由二人合作完成。

【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传位】长子赵恒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 (钦宗)赵桓(徽宗赵佶长子)
【年号】靖康(1126年~1127年四月)
【生卒】1100~1156或1161年,终60岁左右(死期不详)。
【在位】1126~1127年,共2年,登基时27岁。

【生平及大事】宣和七年(1125年),金人南下入侵,徽宗无法应对,于腊月急忙传位于儿子赵恒,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并带了蔡京、童贯、蔡攸等一帮亲信逃命到南方。赵桓接过了父亲徽宗的乱摊子,即了皇帝位,是为钦宗。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但他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人求和。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回到了都城东京(汴梁)。同年八月,金人再次大兵压境并于十一月兵临东京城下,钦宗入金营下跪求降,但未果。靖康二年(1127年),钦宗二次入金营谈判,但从此被扣留。同年四月,金人将被俘的钦、徽二帝及皇子、皇孙、后妃、公主、宫女、大臣(包括秦桧)、内侍、僧道、医卜、娼优、百工、技艺、民间少女等共3000多人以及掠夺的巨多金银财宝、古玩字画等等等等返回金国。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变”。同年,(金太宗)完颜晟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册封宋臣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北宋就此灭亡。

靖康二年七月,二帝被上迁到中京(今北京)。
靖康三年(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达金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城区)。二十四日,二帝著素服跪拜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金太宗)完颜晟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二帝迁往韩州(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偏脸城)。
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
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徽宗病死于五国城,死后被金人焚烧制成灯油。

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钦宗去世。死因众说纷纭,《大宋宣和遗事》中说是金国皇帝完颜亮叫当时57岁的钦宗和81岁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钦宗从马上跌下来,被马乱践而死(耶律延禧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五年后的绍兴三十一年(正陵六年,1161年)钦宗死讯才传到南宋,这使得对于钦宗去世于1156年还是1161年也产生争议(耶律延禧是辽国末代皇帝,也为金国俘虏。但《辽史》则称其早在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就病死了,死时只有54岁,而不是《大宋宣和遗事》中说的81岁,二者差了相当大)。

故,钦、徽二帝至死也没有回到大宋国土。

【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传位】宋(北宋)亡后,其弟(康王)赵构南迁都城称帝,另起炉灶延续赵宋王朝,统治南部残存的半壁江山,史称“南宋”。=============== 北宋至此灭亡,我中原淮河以北大片国土被外族侵占,人民涂炭。 ===============都城临安时期,史称“南宋”
(公元1127~1279年,共153年,历9帝)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 (高宗)赵构(徽宗赵佶九子、钦宗赵恒弟)
【年号】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绍兴(1131~1162年)
【生卒】1107~1187年。终81岁,为宋帝之最,这个寿命在我国所有的帝王里可以排在第四,即使在医疗卫生水平发达的今天也算是高寿了。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市宝山)。
【在位】1127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共36年,登基时21岁。
【生平及大事】靖康之变时(1126年),(康王)赵构以亲王身分在金营中为人质,但金人怀疑他并非皇子而被遣还。之后金人马上发现是自己看走眼了,遂以大兵追赶,但最终还是被赵构逃脱到了南方,事后他自己还虚构了一个荒诞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来告诉别人是神灵助他大难不死。种种经历使得赵构的后半生对金人闻风丧胆。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赵构南逃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不是今江苏省南京市)登基称帝,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后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遥尊被掳到金国的生母韦氏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韦安道为郡王,亲属三十人均任官职。并且从此不断派遣使者到金国求和要迎韦氏回南宋。赵构能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他是(徽宗)赵佶31个儿子中唯一逃过劫难的皇子。

虽然也算是一朝的开国皇帝,但高宗的这个开国皇帝显然做得太差劲了,背上了千古骂名、遗臭万年:
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南下的战役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飞军收复西京(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原宋都城东京开封府(此时已被金人改称为汴京)仅45里之遥,已有收复的机会。但高宗却唯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

绍兴十一年,被金人关押在五国城的高宗生母韦氏托人送信给高宗,高宗在得知生父徽宗已死后,以能接回自己母亲为条件与金国订立和议誓约,即《绍兴和议》。金人提出的条件包括杀岳飞等人,以防止十万岳家军攻入黄河以北。

绍兴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高宗和宰相秦桧以“莫须有”(大概可能吧、也许有吧的意思)的罪名杀岳飞、岳云父子及部将张宪于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至此,高宗和宰相秦桧以称臣赔款,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为代价,签定《绍兴和议》,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高宗也于处死岳飞后立刻马不停蹄地成功迎回生母韦氏。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绍兴和议》被(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禅位给养子(太子)赵眘,是为孝宗。孝宗登基后马上为岳飞等人平反,赵构却没发表任何意见,既不支持,也不阻挠。这也就说明,对于岳飞的错杀,高宗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高宗和其父徽宗一样,也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只要没什么大事就天天练字。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早年即以高宗书法为榜样。

如果非要说出(高宗)赵构对党国和人民做过哪些积极的贡献的话,那一个就他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逃到了南方,保住了赵家的龙脉,延续了赵宋王朝政府,使得至少我大半江山还在我汉人政权统治下。再一个,就是他晚年英明地将帝位传给了养子,即后来的(孝宗)赵眘(事后历史证明赵眘是个明君),并且难能可贵的是(高宗)赵构是(太宗)赵炅的后人,而赵眘并不是(太宗)赵炅的这一支,而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虽然赵眘也为皇室宗亲,但血缘关系已经和赵构远得可以忽略不计了,而高宗却正是将帝位传给了这一个几乎和自己没什么血缘关系、另外宗族的“陌生人”,可以看出高宗的胸襟还是很什么的)。

【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传位】元懿太子夭折后无子嗣(高宗当年逃命时被金人吓得没了生育能力),传位于养子赵眘。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 (孝宗)赵昚(高宗赵构养子、太祖赵匡胤次子(秦王)赵德芳的七世孙,秀安僖王赵子偁子),(“眘”读shèn,同慎)
【年号】隆兴(1163年~1164年)、乾道(1165年~1173年)、淳熙(1174年~1189年)
【生卒】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27年11月27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终67岁。葬于永阜陵。
【在位】1162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共27年,登基时35岁。
【生平】本名赵伯琮,入宫时更名赵瑗、过继高宗时更名赵玮、立为皇太子时更为现名。

孝宗是宋朝较有作为的皇帝。登基后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平反岳飞,谥号武穆,追封为鄂国公。并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

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的小康局面。

虽然不是高宗亲生而只是养子,但孝宗对养父仍非常孝敬,被尊为“孝宗”名符其实。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又禅位于太子,是为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

尽管孝宗本人很孝,但他的儿子光宗却不像他这样。与父不和,长年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郁闷致病而崩。

从孝宗起之后的南宋皇帝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

【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传位】禅位于三子赵惇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 (光宗)赵惇(孝宗赵昚三子),(“惇”读dūn)
【年号】绍熙(1190~1194年)
【生卒】1147~庆元六年(1200年)春,终54岁。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省绍兴市宝山)。
【在位】1189~绍熙五年(1194年),共5年,登基时43岁。
【生平】体弱多病,没有安邦治国之才,是一们比较昏庸的皇帝。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心狠手辣的皇后李凤娘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

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得病,光宗既不请人看病也不去探望,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的允许,发动政变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爷爷孝宗的葬礼后登基称帝,是为宁宗。

【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传位】次子赵扩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 (宁宗)赵扩(光宗赵惇次子)
【年号】庆元(1195年~1201年)、嘉泰(1201年~1204年)、开禧(1205年~1207年)、嘉定(1208年~1224年)
【生卒】1168~1224年,终58岁。葬于永茂陵。
【在位】1194~崩,共31年,登基时27岁。
【生平及大事】因其父光宗不守孝道,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的允许,发动政变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爷爷孝宗的葬礼后登基称帝。

宁宗在统治初期由于韩侂胄的作用对金朝持对抗态度,他追封岳飞为鄂王,剥夺秦桧的所有封职。但是1206年韩侂胄北伐失败后宁宗改变了政策。1207年11月他的皇后杨氏与史弥远一起秘密策划利用韩战败的机会谋杀了韩并将其首级送往金朝作为谢罪。1208年在史弥远的操纵下宁宗与金朝达成了嘉定和议,向金朝称伯,自己称侄,又向金朝进贡金银。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成为宁宗的宰相兼枢密使,独揽宋朝大政。史弥远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官职。

宁宗时期,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宁宗还恢复理学地位。

【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传位】宁宗先后有8个儿子,但都未及成年就夭折了,他立赵竑为养子和太子,但因为赵竑对史弥远专权不满,因此宁宗崩后宰相史弥远废黜了赵竑,另立宁宗养子赵昀为皇帝。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 (理宗)赵昀(宁宗赵扩养子),(“昀”读yún)
【年号】宝庆(1225年~1227年)、绍定(1228年~1233年)、端平(1234年~1236年)、嘉熙(1237年~1240年)、淳祐(1241年~1252年)、宝祐(1253年~1258年)、开庆(1259年)、景定(1260年~1264年)
【生卒】1205~1264年,终60岁。
【在位】1224~崩,共41年,登基时19岁。
【生平】本名赵与莒,过继沂王时更名赵贵诚,过继宁宗后更为现名。本不是皇子,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篡诏废太子赵弘,而立赵贵诚为帝,是为理宗。

理宗十分无能,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直到1233年史死后理宗才开始亲政,但他依然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宰相丁大全处理,他本人崇拜理学。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理宗名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元朝时西藏喇嘛教僧人杨琏真伽盗掘南宋六陵,见理宗尸身保存完好,将尸体倒挂在树上三天,结果流出水银,又以理宗头盖骨奉给帝师八思巴为饮器,是为骷髅碗。明朝时(太祖)朱元璋得知此事,“叹息久之”,派人找回理宗的头颅,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以帝王礼葬于应天府(今南京),次年又将理宗的头骨归葬到绍兴永穆陵旧址。

【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传位】元子嗣,传位于侄赵孟启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南宋第六位皇帝 (度宗)赵禥(理宗赵昀侄),(“禥”读qí,同“祺”)
【年号】咸淳(1265~1274年)
【生卒】1240~1274年,终35岁。葬于永绍陵。
【在位】1264~1274年,共10年,登基时25岁。
【生平】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赵孜,1253年立为皇子后赐现名。

度宗年少时聪慧,但长大后昏庸无能。即位后北方元军大举南下,多次出兵进攻南宋,宋廷虽腐朽,但是广大军民的抵抗,使得元军不得不撤回。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元军猛攻襄樊,决定了南宋小朝廷兴亡役,然而贾似道密而不报,还说已经取胜,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审问的情况下竟对此言深信不疑。最后元军于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围攻5年的襄樊,为宋朝敲响丧钟,宋度宗闻知顿时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浇愁。不久就因酒色过度而死。使得宋朝最终走向灭亡,

【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传位】次子赵隰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第七位皇帝 (恭帝)赵隰(度宗赵孟启次子、端宗赵昰之弟、宋末帝赵昺兄),(“隰”读xí)
【年号】德祐(1275~1276年四月)
【生卒】1271年~1323年,终52岁。
【在位】1274~1276年,共3年,登基时3岁。

【生平】德祐二年(1275年),都城临安(今杭州市)被伯颜率领的元朝大军占领,5岁的恭帝和谢太后出城投降。遂北上入觐(元世祖)忽必烈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大安殿,忽必烈封恭帝为瀛国公。后入吐蕃(今西藏自治区),成为萨斯迦大寺住,尝取汉藏佛经互译比勘,校订异文。法号合尊。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因聚众谋反罪名于河西被赐死。

【谥号】孝恭懿圣皇帝
【传位】兄赵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 (端宗)赵昰(恭帝赵隰兄),(“昰”读shì,同“是”)
【年号】景炎(1276年五月~1278年四月)
【生卒】1268~1278年,终10岁。葬于永福陵(今广东省江门市)。
【在位】1276~1278年,共3年。被立为帝时7岁。

【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后,其两个异母兄弟(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在国舅杨亮节、朝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和文天祥等人的护卫下南逃。在金华,赵昰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晋升为卫王)。1276年,刚满7岁的赵昰在福州即皇帝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元军统帅伯颜欲对宋朝皇室斩草除根,故对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穷追不舍。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死。

【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传位】弟赵昺宋朝(南宋)末代皇帝 (永国公、信王、广王、宋卫王、宋帝昺、宋少帝、宋幼主)赵昺(度宗赵禥子、端宗赵昰弟),(“昺”读bǐng,光明的意思)
【年号】祥兴(1278年五月~1279年二月)
【生卒】1271~1279年,终8岁。
【在位】1278~1279,共1年。被立为帝时7岁。
【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后,其两个异母兄弟(益王)赵是和(广王)赵昺在国舅杨亮节、朝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和文天祥等人的护卫下南逃。在金华,赵昰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晋升为卫王)。

端宗死后,南宋军心涣散,无心恋战,当时陆秀夫在碙州梅蔚(今香港大屿山梅窝或广州市)拥立赵昺做皇帝,改元“祥兴”,并逃往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市南海滩)避难。元朝命令大将张弘范大举进攻崖山的赵昺小朝廷。当时的宋军还未到岸,一行人还在海上。宋军水师在张世杰的指挥下进行顽抗,在崖门海域里与元朝军队交战,史称“崖门战役”,结果宋军全军覆灭。

公元1279年3月19日,43岁的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殉国,二人壮烈牺牲。随行十多万军民在敌军面前不做亡国之臣、与国家生死与共,相继跳海殉国。宋王朝灭亡。

5. 乾隆和宋朝相隔多久

乾隆1736年登基,宋朝是在1279年灭亡的,时隔457年。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宋朝(公元960年2月4日—公元1279年3月19日)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十九年。

6. 诗人和哲学家为什么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早逝

反面反应了诗人和哲学家对人的深远影响。而是因为他们太有思想、伟大,而早逝的话,显然事件很突出。

其实你提这个问题只是想证明,诗人和哲学家是否心理有问题,人都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并为此求得证明。

重庆前几天就死12个人,你有想过为什么吗?
我国每年因怀孕或生产而死亡585 000人,
我国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病人1000万,死亡癌症病人600万,只是没有关注而已。
很显然你潜意识里已经认为其他人的早逝没有价值。

真正的国学家,哲学家和诗人,大多数是活得长久的,因为哲学需要经事,需要生活的阅历。

你提的这个问题,我以前也很关注,但现在已经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添加:“南瓜叶南瓜花”说得更具体,建议考虑。顺便说句,这个问题答问者级别都不低哦,呵呵。

7. 享有最好的物质+医疗条件,古代帝王却为何多短命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确立帝制,到清末宣统帝退位,皇帝制度在中国存在了2132年。在这两千多年间,产生了300多名皇帝。其中,生卒年可考者约300人。

有学者专门统计过这些皇帝的平均寿命。他们得出来的结论不算一致,但差得不多。有的说是39岁,有的说是39.6岁,还有的说是41岁。

总之,皇帝们的平均寿命在40岁左右,仅为历史上有年寿记录的名医、名僧平均寿命的二分之一。皇帝和名医、名僧比长命,简直弱爆了。

中国皇帝们拥有当时最好的物质条件和医疗服务,为什么普遍不能长寿呢?

▲300名皇帝的年龄组分布,可以看出超过六成都活不到50岁。表格引自史泠歌《帝王的健康与政治——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

●●●

物质生活条件太好,有时候反而做养生。皇帝们富有四海,举天下以奉一人,使他们有条件养尊处优,饮食肥甘厚味等食物,从而容易患膏粱之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贵病”。

一般来说,肥甘厚味食物胆固醇含量高,易使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等。

史籍中记载了许多“无疾而终”者,著名医学家范行准认为古代“无疾而终”者并非“无疾”,其死因除了心脏病外,大多和脑血管疾病有关。

例如十六国时的前秦苻健、南燕慕容德、夏赫连勃勃、前凉张轨、蜀李寿、后凉吕光、北凉沮渠蒙逊等因“寝疾”去世,均有可能死于脑血管疾病。

和其他朝代相比,宋代皇帝是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群体。北宋9帝中,有4位——真宗、仁宗、英宗、神宗都患有脑血管疾病。他们脑血管疾病发作时具有若干共同特征,如言语塞涩或不语、行动不便等症状。

嘉?八年(1063年)三月,54岁的宋仁宗赵祯夜里突发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出现失语症状,急召医官开药已无济于事,仅两个时辰就去世了。

说起肥胖症,最出名的应该是南朝宋明帝刘???/span>刘??蕴俺苑逝种?疲?绕湎不冻院与唷⒗叭狻J吩兀???耙悦圩罩鹨模ê与嗳猓??皇呈?升,啖腊肉尝至二百脔”。这食量简直是作死的节奏。他后来肥胖到了不能行房事的地步,于是强取“诸弟姬有怀孕者入宫”,生男则杀其母,夺诸弟之子。死时不过34岁。

明仁宗朱高炽也相当肥。《明史》上说,朱高炽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总是跌跌撞撞。他虽然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但因为肥,朱棣不喜欢他,差点登不了皇位。

不过,朱高炽虽然如愿登基,也就是过把瘾就死而已,仅仅10个月后就去世了,享年47岁。

●●●

“感觉身体被掏空”,很多皇帝都会发出类似感慨。

对于坐拥天下的皇帝来说,面对众多后宫佳丽,明知纵欲无益健康,明知克制情欲节制房事可以养生,但就是控制不住男性荷尔蒙分泌。

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宠臣和士开曾劝高湛及时享乐,说:“自古帝王,尽为灰烬,尧、舜、桀、纣,竟复何异。陛下宜及少壮,恣意作乐,纵横行之,即是一日快活敌千年。”

这种“好话”,高湛执行起来毫不费力,当皇帝不过4年,就因酒色过度而死,年仅32岁。

宋哲宗赵煦少年纵欲,导致了“腰疼,便旋中下白物”,“又多滑泄”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因房事过度,身体虚弱,抵抗力降低,又加重了结核病症状,24岁便撒手人寰。

宋哲宗去世后,因无子嗣,徽宗赵佶得以即位。宋徽宗治国无能,但在纵情女色上,却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和才能。史载,宋徽宗“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得御一次即畀位号,续幸一次进一阶”。积分晋级制,原来是他的发明呀。

宋钦宗即位后,“放宫女六千余人于外”。宋人据此估计徽宗时期的宫女人数“盖以万计”。

他的儿子宋高宗赵构不是随便的人,随便起来不是人。史载其“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就是说,赵构很能干,经常干死侍婢。

中国最后一个纵欲而死的皇帝,应该是年纪轻轻的同治帝。

据说,同治帝小小年龄,耽溺男宠,常常在小太监、恭亲王之子载??⒑擦衷菏潭镣跚祆髋惆橄铝锍龌使??⒎?冶游,整夜在南城琉璃厂、八大胡同等处一些茶园酒肆、青楼妓院、花街柳巷盘桓,狎邪淫乐。直至第二天早朝时方才鬼不知神不觉潜回宫中,以致有时召见军机大臣时还处在醉酒状态,言语失次。

同治帝19岁就英年早逝,官方公布的病情是天花,民间一直传言是梅毒。

●●●

服食丹药,也是很多皇帝作死的方式。有些皇帝感觉身体被掏空,急需壮阳补肾;有些皇帝追求长生不老,希望实现长寿愿望。他们采取的共同方式都是炼丹吃药。

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了很多皇帝的速死。

东晋哀帝司马丕“雅好黄老,断?b,饵长生药”,服食过多,导致中毒,很快就挂了,时年不到25岁。

北魏太祖道武帝拓跋?则是典型的寒食散中毒,或数日不食,或不寝达旦,喜怒无常,使大臣人人自危,怀恨在心。寒食散中毒虽不致道武帝于死地,却是导致他被杀的重要原因。

但要论嗑药,当属唐代和明代皇帝最疯狂。

据王永平先生统计,唐朝21帝中,迷恋金丹服饵术者至少有11帝,即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唐宣宗、唐僖宗。

其中多名皇帝因此丧命。如唐太宗因服食胡僧配制的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唐穆宗李恒因方士进金石之药,吃后中毒暴亡;唐武宗李炎“重方士,颇服食修摄,亲受法?。至是药躁,喜怒失常”,中毒身亡。

在嗑药high死这件事上,皇帝们很少吸取教训。明代21帝中,有9人服食丹药。他们嗑药的原因,除了求长生,还有治疗疾病、助淫与求嗣等。朱高炽很可能因纵欲过度得了不治之症,服用丹药想求医治,反而中毒身亡。

嘉靖帝服用丹药后,经常折磨后宫少女,以致激起宫闱叛变,差点被十几个宫女勒死。他的儿子隆庆帝更加荒唐,服用丹药后,“阳物昼夜不仆,遂不能视朝”。他们长期服食含有砒霜、水银、朱砂的丹药,最后不免纵欲而亡。

这份中毒而亡的名单,最后还迎来了一个重量级帝王——雍正帝。

来自朝鲜的史料记载,雍正晚年贪图女色,病入膏肓,自腰以下长期不能行动。这或许是导致他常年服食丹药的原因。

总之,雍正迷恋丹药的神奇功效,却因此送了性命。他享年58岁,比起康熙、乾隆,甚至嘉庆、道光都算短命。

●●●

其实,皇帝不好当,更不易活。

总体而言,相对和平稳定的朝代,皇帝们多死于疾病,如西汉、北宋、南宋;当战乱纷争、皇权旁落或者一个王朝即将终结时,皇帝们多死于非命,如魏晋南北朝、五代时期多死于各种自杀、他杀。中国300多个皇帝,接近三分之一死于自杀或他杀。

只有那些觉悟高、运气好,同时帝国处于上升期的皇帝,才能长寿。比如活了69岁的康熙。

康熙曾说:“吾人年老而经事多,则自轻易不为人所诱,每见道士自夸修养得法,大言不惭。但多试几年,究竟如常人,齿落鬓白,渐至老惫。观此,凡世上之术士,俱欺游人而已矣。神仙岂降临人世哉?”

这是活得明白的过来人。

他儿子雍正不信,不到60就死了;他孙子乾隆信了,活了89岁,创下中国皇帝的最长寿纪录。

【参考文献】

王霜、向斯:《中国帝王宫廷生活》,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

杨文、裴晓敏主编:《被历史忽略的历史》,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史泠歌:《帝王的健康与政治——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河北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王永平:《试释唐代诸帝多饵丹药之谜》,载《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

程志强:《明代皇帝多服丹药》,载《紫禁城》,2001年第4期

李国荣:《雍正与丹道》,载《清史研究》,1999年第2期

*本文为“最爱历史”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违者必究。

8. 现存最长寿的人,人类的寿命极限是多少

人类的极限寿命约为120岁。目前,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人类能够活得最长。法国妇女雅娜·卡曼特(Yana Carmante)活了122年164天(1875年2月21日至1997年8月4日)。几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仍以狩猎为生。当时的平均寿命只有10年,能活到20岁的人寥寥无几。宋代古人的平均寿命在30岁左右,比近80岁的现代人的平均寿命翻了两番。

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一位名叫亚娜·卡曼特的法国妇女凭借足够的证据(122年164天)成为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然而,研究人员也发现,105岁以上老人的最大寿命已开始趋于稳定,这表明这已接近人类生命的极限,而目前的医疗技术仍难以突破这一极限。如果人类想要继续提高他们的生命极限,他们必须从基因开始。只有解开人类衰老的终极谜团,才能开对药,找到延续人类生命的钥匙。

9. 宋朝有几位皇帝,赵普是那几朝皇帝的宰相。

▲宋 北宋 · 宋太祖 赵匡胤 · 宋太宗 赵光义 · 宋真宗 赵恒 · 宋仁宗 赵祯 · 宋英宗 赵曙 · 宋神宗 赵顼 · 高太后 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 宋哲宗 赵煦 · 宋徽宗 赵佶 · 宋钦宗 赵桓 南宋 · 宋高宗 赵构 · 宋孝宗 赵眘 · 宋光宗 赵淳 · 宋宁宗 赵扩 · 宋理宗 赵昀 · 宋度宗 赵禥 · 谢太后 谢道清(太后垂帘) · 宋恭帝 赵显 · 宋端宗 赵昰 · 赵昺 赵普一生先后三次做宰相,这在宋代并不多见。按理说,赵普身居宰相高位,又是颇受倚重的开国元勋,只须照章办事即可功德圆满、善始善终,可是,赵普的仕途却一波三折,并不顺利。概言之,赵普的后半生是:因专横跋扈而受制约、因贪图钱财而受猜忌、因不学无术而受轻蔑、因结党徇私而遭罢黜。就其秉性来说,来自大臣的不满,来自皇帝的约束、猜忌,甚至是罢黜,都不是不能忍受,使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君臣上下对他的轻视。而“半部《论语》治天下”正是在他第二次为相时的一句牢骚不平之语。

10. 苏贵妃是宋朝最长寿的妃子,不争宠活到93岁,她是怎么在宫斗中活下来的

能够活到93岁得益于她不声不响的大智慧。自古以来,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多的地方事情就多。更何况处在深庭内院,宫墙内那方小小的地方便成为了这些深宫中的女人们的整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皇帝就是她们的天,争得皇帝的宠爱便是她们的终极目标。

也许有人会怒其不争,但其实能够得到皇帝恩宠的都是站在后宫顶端的人,这样的人要么年纪轻轻便遭人陷害,死于非命。要么争斗了大半辈子还是被打入冷宫,多半没有好的结果。所以说苏贵妃是大智慧,爱情地位什么的并不重要,活着才重要。

阅读全文

与宋代最长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长寿鱼家常 浏览:578
老人家睌上不睡觉闹怎么办 浏览:1000
彩红湾养老院在什么地方 浏览:629
父母让多少子女唱哭了 浏览:834
杨兆兰养老院收费标准 浏览:440
长寿老人长寿的吃什么 浏览:956
学会感恩孝顺父母 浏览:322
老年人经常尿裤子怎么解决 浏览:60
瘦咋回事长寿花叶黄怎么回事 浏览:236
栽长寿草 浏览:326
老年人帮扶记录怎么写 浏览:412
海南住哪里养生最好 浏览:45
拘留前体检费用怎么算 浏览:518
老人醉酒呕吐怎么办 浏览:445
提高80岁以上人员生活补贴 浏览:390
养老院管护人员是什么工作 浏览:159
南京2018年退休金核算 浏览:539
老年人泡温泉注意事项 浏览:39
孝顺父母的做饭照片 浏览:332
南京怎么查养老金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