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南怀瑾长寿法

南怀瑾长寿法

发布时间:2022-06-03 03:50:00

『壹』 南怀瑾的生平简介

民国七年(1918年)3月18日,南怀瑾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柳市翁垟镇地团村南宅组(今乐清市长林社区殿后村)。

民国二十年(1931年),13岁的南怀瑾小学毕业考试倒数第一,只得到肄业证书。父亲要求去学木雕或去商店做学徒,南怀瑾不肯,只好在家自修,自修的三年里,父亲还给南怀瑾请过博古通今的老师叶公恕。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7岁的南怀瑾和姨表姐王翠凤结婚,并有了长子南舜铨。同年又离开温州,前往浙江国术馆习武,并于浙江国立艺术院学习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并获得了武术教官的资格。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南怀瑾回家度暑假,妻子后来生下次子南小舜。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后,20岁的南怀瑾只身入川,考入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后返蜀执教进入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南怀瑾自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地方自卫团总指挥,屯垦戍边。后又被调回任军校政治教官。其间,曾在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期服务社会大众,潜心于佛典。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南怀瑾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弃隐灌县(今都江堰市)灵岩寺,结识青城派剑术高手王青风,其后,南怀瑾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离开成都。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南怀瑾结识了袁焕仙,晤谈之下,遂为忘年之交。禅门虚云老和尚莅临重庆,主持护国息灾法会,袁焕仙闭关期满,袁焕仙携南怀瑾赴渝礼请虚云老和尚回到成都灵岩寺成立了维摩精舍弘法,南怀瑾追随左右,遂拜门墙,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南怀瑾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各派宗教,其间为了修学,在峨眉山中锋大坪寺闭关修行三年。此后的一段时间,南怀瑾以修行的姿态到处寻师,中途不断吸取各家知识,逐渐形成对儒、释、道的见解。

1945年,离藏后赴昆明,讲学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返回故乡乐清,不久,归隐于杭州三天竺之间。后又在江西庐山天池寺附近清修。

1949年春前往台湾,相继受聘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国立政治大学讲学。

1949年2月,南怀瑾初到台湾,就遇到一家小旅馆失火,有个来自吉林长春的姑娘杨向薇,成了南怀瑾收留的难民之一,后来二人成婚,婚后的南怀瑾迫于生计,同温州老乡一起做船运生意,便三条船凑成“义礼行”公司。

1955年,南怀瑾在窘困的处境下,出版了《禅海蠡测》一书,却一本都卖不出去。不久,便举家迁到台北龙泉街,住在贩夫走卒喧嚣终日的菜市场附近,在这里,南怀瑾常年右手执笔写书,左手抱着幼子,双脚还要不停地推着摇篮,以防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哭闹。

20世纪60年代起,台湾官方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举在民间激起强烈的文化乡愁。1960年,胡适读了《楞严大义今释》之后表示赞许,南怀瑾逐渐让人知晓,弟子渐多,并被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俩邀请在台湾三军驻地巡回演讲。

1963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聘请南怀瑾担任教授并兼礼学院院长,南怀瑾接受了教授聘书,附加条件是不到学校上课,由研究生到其家受教。随后,南怀瑾在台北辅仁大学开设《易经》课程,结果学生增多不少,绝大多数是日后台湾政坛要人、文化、财经界人士。

1969年,南怀瑾创立“东西精华协会”,后创立“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禅林”和“十方丛林书院”。

1971年,南怀瑾创办《人文世界》杂志。

1976年,南怀瑾出版的演讲辑录《论语别裁》,趁势而热,多次重版,流行于华人文化圈。

1984年,南怀瑾为避祸于1985年移居美国,并在弗吉尼亚成立“东西学院”。1983年王升遭蒋经国解职,解散刘少康办公室。王升曾跟随南怀瑾学习佛教,因此据传蒋经国怀疑南怀瑾可能在台湾将成为新政学系的新领袖。

1988年,南怀瑾返抵香港定居,期间,时任中共温州市委书记的董朝才前去造访,希望南怀瑾倡导、推动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提及的金温铁路,南怀瑾慨然应允,成为金温铁路的催生者,开始筹资兴建这条中国第一条合资的铁路。

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南怀瑾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且为厦门南普陀寺修建禅堂。

1992年6月16日,南怀瑾为大陆和台湾两岸密使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为两岸和谈奠定了基础。[6]11月18日,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南怀瑾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2月18日,金温铁路正式开工。

1994年2月11日,南普陀寺禅堂落成之时,南怀瑾应妙湛长老之邀来厦门南普陀寺主持“南禅七日-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禅学讲座。

1998年6月11日,金温铁路开始通车。[9]在通车前夕,南怀瑾基于“功成身退,还路于民”的想法,将股权转让给浙江省和铁道部,金温铁路现属上海铁路局管辖。

2006年后,南怀瑾移居长住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庙港并在苏州吴江区创建“太湖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后建立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多间中国大学,如北京大学等。

2012年9月19日,多家新闻媒体向公众传出南怀瑾患有肺炎的病危消息。于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

(1)南怀瑾长寿法扩展阅读:

南怀瑾是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诗人、武术家、中国文化国学大师。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浙江温州,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怀瑾随国民党迁至中国台湾,后旅居美国、中国香港等地,晚年定居苏州太湖大学堂。

2012年9月29日,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逝世,享年95岁。其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出版书籍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南怀瑾


『贰』 南怀瑾先生除万病方外还有别方吗

一、治疗高血压、失眠的两个法
1、我当年学道时,有一个年轻的和尚朋友,教我一个外道法子——顽空修法。一边念佛号,一边观想自己的身子往下沉,一直向下沉。这个虽然是外道法,但这个方法救了很多高血压的人,以及神经快要爆炸的人。我们打坐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血压反而弄高了,因为在用心,都向上走,可用这个法子对治。
2、我当年什么都去学,不管有道无道,都要向他们摸索一下。另外有一个方法,对于高血压、老年人、有病的人或失眠的人都有好处。上座,心里头什么都不想,只念一个“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经都放松了,脑子也放松了,有人就用这个法子治好了紧张的毛病。
——摘自《如何修正佛法》二十七讲

二、气功治疗肺病的方法
现在的肺病已不是难题了,药的种类太多,治疗的方法更多。但是在以往的岁月里,肺病是麻烦的事,这里介绍的一个气功治疗,曾经治愈了不少的肺病患者。将右手握拳,大拇指竖起,放在背后两肩胛骨下端的高度,在脊骨中心点。左手握拳平置肚脐上。这时开始用鼻孔的肌肉闻气,闻之有声,就好像闻到一样好吃的菜,要多闻一下似的。这样闻气,一连六次,再口吐“呸”音,将气呼出。如此继续作下去,一连三十六次(六闻一呸为一次),即浑身通畅,甚至汗出。如果原来呼吸不畅通的人,经过三十六次的呼吸练习,即得鼻孔畅通无碍。如果是肺病患者,不能以站立的姿态来作气功的话,可以躺在床上试作,效果也是一样的。
—— 摘自《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三、桂圆、花椒、艾绒捣烂,敷肚脐
道要正常,正常就是道,平常就是道,千万要注意啊!所以讲水火交感,水火相交,火在下水在上,这是比喻而已!道家也有很多的方法,但属于旁门,不过旁门也是门,有时候你们也可以用。大约二十几年前,日本人发明的温灸器,放在肚脐上,暖暖的,可以治肠胃病。这是日本人把中国道家的老方法拿出来卖钱,这个在道家叫灸脐法。其实用不着那个,我教你们,年纪大的都可以用,比较保险。用桂圆肉一颗(新鲜的叫龙眼,干的叫桂圆),花椒六、七颗,加上那个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的时候挑一点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你不要小看我们的肚脐,肚脐会吸收的。大陆当年有些吃鸦片的人,政府禁烟,抓住了要关起来,所以不敢抽啦,就把鸦片烟膏放肚脐上,效果差不多。肚脐有个孔,我们在娘胎里头的饮食、呼吸都靠这个肚脐连到妈妈。所以把这个药放在肚脐,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那个温灸器还要好。胃病也好,各种病都好,老年人的身体绝对保健康,身体需要就吸进去了,不要的它不吸。这样就会水火交感了,继续二三天后,早晨起来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干啦,肠胃病都会好了。这个是真的秘方,你们也可以替人家治病,不过不要收钱,我公开讲的你们去卖钱,那不太好啊!这个水火交感,火在下,就是元气在下,水在上,也就是清凉的在上。所以老年人口水多,脚底心还发暖,冬天脚都不怕冷的,一定长寿。
——《我说参同契第五十四讲》四、心肾气交的睡觉法
我们常常讲,人老有几个相反的现象:哭起来没有眼泪,笑起来眼泪就出来了;现在的事情告诉他马上就忘记了,小时候的事情都会记得;坐着就睡觉,躺下去睡不着。人老了很多古怪的事情,都是相反的。医学的道理,心肾不交就是水火不交了。道家有个办法,不管老年中年或是少年,失眠时,把身体蜷起来睡,变成婴儿状态,两个脚缩拢来,两手也抱起来,容易睡着,这是勉强使心肾的气交。交就是连起来接上电了,这样可以睡着。
——《我说参同契第五十四讲》


五、脑部眼部保健法:
漏丹的问题,太严重了,阳气愈勃发,精神愈好,无始以来的习气,贪嗔痴,就是淫欲之念跟着来了。英雄可以征服世界,不能征服自己这一点。如何不漏呢?在那个情况下,哎,说一个办法很彻底很扼要的,其他不说了,其他说了有流弊。这个办法如何呢?自己知道有这个消息时,女人呢,就是春意荡然的时候,就要警醒、警觉,觉了以后干什么呢?拿手摸头,像猴子抓头一样,用这两个大拇指摸后脑,就是刺激脑下垂神经这一部分,掐,掐得舒服得很,由太阳穴一直掐到这儿。掐了包你头脑清醒。平常都可以做,这也是还精补脑第一妙法之一。掐了摇头;摇了以后转眼睛,眼睛转圈子,转个多少圈随便你,转来转去,这个眼睛近视眼都会好,老花眼也会好的。转了以后眼睛一闭,眼睛回转来看后脑,刺激脑下垂体;鼻子轻轻的吸气,小腹内收几下,收了以后就擦后脑,然后打坐空掉,自然还精补脑,长生不老,就是那么一个小法子。
不要轻视这个小法子,你晓得我磕了多少头来的?花了多少钱供养来的?谈何容易啊!小法子,妙得很!以后自然你会慢慢地从督脉尾闾开始,有个东西拱啊!拱啊!慢慢地上来,真正炼精化气而补脑,到达间脑气通,也可浑然住定。这时候就不要怕妄念。妄想来了容易自去自散。如此定下去,舒服极了。当然,你说有时候用不灵呢?可能的,久而久之就灵了嘛。要平常多做,持之以恒,久而久之自然精神充满。自自然然达到如道家所讲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的境界。那么有个人问充满了以后,阳还举不举呢?不举就是生机断了。但是阳举又怎么样呢?只要过了这个关口,这个关是什么关?心地一关。虽然用这个法子,可是开初没有充满以前,欲念的力量大得很。所以虽然这个法子是可以降龙伏虎,把这个东西降服下去,收回精的外用。但是身念还是靠你收心呀!还是靠你空呀!不是在身体上摸两下,连你心念欲念也可以空掉了,那不是唯心的法门了,就是唯物论了!不可能的,心也要你去空。不过生理与心理互相影响,真正做到了,精华内敛,欲念自然会空,所以身心两事要互相为用的。所以你说心已是无欲呀,这个自然而来呀!鬼话!须知心念还是根本。真能心空一念时,以后的举就无欲了,久而久之,真正精充满了,化了以后,在男人来讲,两个睾丸缩了上去,阳物缩进去了,可得“马阴藏相”。(出自南师《习禅录影》P357)六、鼻子健身的瑜伽密术
现在讲一个瑜珈术,你们最好能练单鼻呼吸,尤其是坐办公桌用脑筋的朋友,很伤神的,中午以前最好常练习用左鼻子呼吸,没事的时候你就用手很自然的托住右边面颊,拿食指不着痕迹地堵住右鼻孔,这样子同事们根本不会知道你在搞什么气功。过了中午,反过来多用右鼻子呼吸。我这里只是教你们多用,可不是教你们一直用啊!要不然你们干脆拿棉花球把鼻子一堵,不是更省事吗?这个方法你们不妨一试,包你们身体健康。这是一般道家、密宗们,自认是不传之秘的初步方法。尽管有些人反对这样说出来,但我认为是对人类健康有利的事,用不着守密,应该公开。而且我素来认为既然是可以助人之道,就是天下的公道,不是属于哪个私有的,也不是属于哪一门、哪一派的。道既然是天下的公道,为什么分这个宗、那个教;这个我的,那个你的?这还叫什么宗教!而且鼻子是人家自己的,你又不能传给人家一个鼻子,你不过告诉人家一个经验罢了,可是许多人真把这些当秘诀了。
你们不要因为我这么轻松的告诉了你,你就不稀奇,不好好去体会。如果能经常这么注意呼吸的话,脾气会变好,心情也会开朗。而且慢慢你能体会得出,身体什么地方不舒服,什么地方难过,什么地方发胀、发酸,什么地方发麻发痒,很容易就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了。这时候一方面找医生,再一方面,最好的办法是用鼻子做气功,慢慢把鼻子弄通。注意啊!这可不是孟子的养气,这只是普通的气功,如果说孟子养浩然之气就是这么养法,那真是冤枉了孟子,也冤枉了我。
还有一点要再提起大家注意的,就是养心养气不一定要盘腿,像大家现在这么坐着就可以。如果说盘腿才有道的话,那就叫“有腿”,不叫“有道”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还有,坐的时候,背脊骨不要靠在椅背上,我们身体背部,和椅子中间最好空一点距离,不要靠紧。
——摘自《孟子与公孙丑》(南怀瑾讲述)老古文化事业公司2011年四月台湾初版155-156页
七、排尸气
你们去看病人,或到太平间看尸体,不要学我,那真怪啊!其中那个尸气,的确很严重。我虽然那么讲,每次回来都要病好几天,不过别人看不出来,我内在晓得生病了,好久的功夫才把它赶出去。
尸气实际上是一种细菌,你到底闭不住呼吸,非得呼吸不可,即使完全闭住呼吸,细菌还是会进来。一个人死了,腐坏的尸气散发出来,闻那种味道实在很难过,功夫差一点,抗不住,所以进这种房间最好戴着菖蒲、茴香等避邪的口罩,万一死者眷属被尸气所侵,赶快买桑枝一钱半、艾叶一钱半、菖蒲一钱半、雄黄五厘、朱砂五厘。将桑枝、菖蒲、艾叶煎煮后,冲服雄黄、朱砂,并洗擦身体,可去除尸气。不然如果这样病死了,也是横死。摘自《药师经的济世观》
八、 补亏法---(朱穗生整理,南师核定)
这是一个养生、健身的道家功法,并非修行法门。— 愚胡(胡居士谦称)
有一个方法非常好,是有为法,密宗与道家都有这个修法,而道家此法似乎较密宗及瑜伽术更为完备。有病年老,及破漏之身都有大效,又称接命法。
预备与姿势:
练习本功法时,可采用坐、卧或立姿均可。无论何姿,皆应保持脊椎正直,不可弯腰驼背。呼吸以轻、慢、细、长、自然、舒适为宜。舌尖轻顶上颚,眼神放虚内敛或微闭。如能做到致虚极、守静笃、天人合一的境地,功效自然倍增。
· 坐姿:如坐在椅子上,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间,宜均保持约九十度直角形,双手自然放松置于大腿上。如能以盘腿打坐的姿势,当然亦可。
· 卧姿:以仰卧为佳,保持全身平直、放松,双手可交互叠置于丹田之上,或放于胯侧,枕头不宜过高。
· 立姿:背直,肩松,垂肘,膝盖微弯。
修习方法:
此法等于密宗的智慧灌顶。观想头顶上有太阳光明,或月亮光明,最好有一发光的明点,有一道光,(明点若观不出来,也可变通地观想头顶上有一发光小白球),由头顶中央的百会穴进入头内,在脑部中心的位置上大放光明,光明遍照整个头的内部,大约停留20 - 30秒钟。明点再沿着后脑进入脊椎骨,由头顶一直顺沿着脊椎骨部位缓慢下行,所经之处用眼识和意识上接此光,来配合此明点之运行。明点经由脊椎底部而至会阴穴(肛门前二指处)向上到达丹田(脐下三指处),再由丹田分为两个发光之明点,由髋骨同时进入左右二大腿腿骨,所经之处,骨头也一节一节地发出白色的亮光,直至双膝。若膝盖有病痛的,可以让明点在膝盖多待一会儿。发光之明点再由小腿胫骨,到达脚踝至脚心,所有脚趾骨及脚趾头均发光发亮。二明点再由脚心而上,接着倒转上来,循小腿胫骨,膝盖,大腿腿骨,经由会阴到丹田汇合成一发光之明点,循任脉(身体前方正中央的一条脉路)而上,经肚脐部位、心窝部位、喉头、人中,过眉间,再回到头顶中央百会穴的位置。如是观想循环九遍或更多。行功最后,白光转到哪里均可放空,并不一定须再回到头顶中央百会穴的位置。行功之后,精神充沛了,身体自然直起来,再将身体空掉,不理它了,保持一念清净,清清楚楚。
原理与说明:
道家所谓的还精补脑、长生不老,一般都以为生命最重要的精,是在下丹田部份(男性)或子宫部份(女性),其实,最重要处在前、后脑之间,称之为“间脑”,年老精神衰弱,则间脑萎缩,脑下垂体(注一)分泌不足。此“补亏法”是直接由上面补它,使脑下垂体刺激生命机能,恢复灵力,使萎缩的间脑恢复功能,生命能即可自我充实,且对百病的治疗均具功效。故中年人施行此法,六、七天之间阳气即可充沛,生命力迅速充实。老年人练习此法,时间需要长些,有病的人亦然。
注意事项:
道家的毛病,在于走“不空”的路子,太易于着相了。待行功有些基础后,色身所起的变化或有可能会引出一些心理上的境界,此时,如果心随境转,加上自己的胡乱猜测与幻想,自以为是,就容易误入歧途了。当阳气发起时,要注意化掉它所附带引起的欲念。当境界出现时,不论好坏,就应一概不去理会它,把色身在意念上空掉它,把持“魔来魔斩,佛来佛斩”的原则,当不至于会练出差错了。如果练法导致任何身体不适,可能练法有误,则应停止练功,应向善知识请教,不要盲修瞎练。注意练功期间每餐少吃,多次分食较好,能够素食更佳;饭后须过一小时练功为宜;孕妇、大手术初愈等等特殊病症者,不宜练此功法,待身体恢复较平稳以后,方可锻炼。


如果感兴趣南怀瑾老师的文章,

欢迎关注 怀瑾居- 致生命中的每一位贵人(无任何商业目的)

讨论交流,欢迎投稿

『叁』 谁了解南怀瑾先生,能介绍一下吗

南怀瑾(1918年——),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1918年出生于中国浙江乐清柳市区长岐乡南宅(今属黄华镇殿后村),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现居江苏。其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内容往往将儒、释、道等思想进行比对,别具一格。

详见http://ke..com/view/20742.htm

『肆』 南怀瑾如何打坐

看年龄和性别稍微有点区别的,打坐前有些事项是要注意的,比如在光线太强或太黑、有风直接吹到都不适合打坐,太吵的地方也不适合新手,还有女性生理期,男女房事后2小时内都不适宜。
其次,打坐的姿势可以有很多种,看自身条件,不是说一定要双盘,当然双盘能做到尽量双盘,双盘是最幸苦但最出效果的。讲究7个要点,也就是“七支坐”。要注意的是打坐时挺胸收腹,头部下颚下压很重要,下颚下压舌头自然就上卷抵住上颚了。打坐最最重要的是要达到静的状态,身体和思想都要静下来,这要一个过程,静下来就观自在,会发现自己有两重心,一个在打坐,一个跳出打坐外在看自己打坐,然后慢慢的保持这种状态就慢慢由静生定了。佛法没什么奥妙的,就像电池充电,不断的打坐,然后静定,自身就慢慢像在充电,能量满了自然就会有各种次第,法妙不可言,唯自证才能得知。

『伍』 南怀瑾大师仙逝

人若是为了长生而修行,那么,从一开始,就著了寿者相,永远不会有任何成就的。

『陆』 身体如何才健康

身体健康十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提出了十条标准: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事务的巨细。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皮屑。

10、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感到轻松。

健康指数的简单测定标准--

1、体温:正常人体温37℃,一天相差不超过1℃;

2、呼吸:卧位为14—16次/分,坐位为16—18次/分,站位为18—20次/分,休息时为15—18次/分;

3、心率:正常值为每分钟60—80次;

4、血压:成年人正常血压,男性为120/80毫米汞柱(1千帕);女性比男性略低5—10毫米汞柱,40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收缩压增高10毫米汞柱;

5、肺活量:男性平均为3470毫升,女性2400毫升。肺活量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向世界推广健康的生活在方式的基本原则是:不吸烟,少饮酒,平衡膳食,注意煅炼。

医学专家提出下列几项生活方式可以减少疾病,增加寿命。

1、每天正常规律的三餐而不吃零食。

2、每天都吃一顿盛的早餐。

3、每周至少有三次体育锻炼,锻炼时心率应达到一定水平,如120次/分。

4、保持每天7—8小时睡眠。

5、不吸烟。

6、体重不超过你标准体重的20%。

7、少饮酒,不喝烈性酒。

上述7项能经常做到6项或7项的人比只做到了3项及做不到3项的人平均寿命长11年。

『柒』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国学大师南怀瑾极其思想

南怀瑾(1918—),浙江温州乐清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以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修行经历、渊博的学识、通达的智慧和卓著的事功而享誉海内外。其幼年接受私塾教育,后遍读诸子百家,旁及文学诗词、书法医药、易经天文等。一九三七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浙江国术馆,获武术教官资格。抗战之初,南怀瑾年方弱冠,统驭戍卒,在川、康、滇边境,垦殖戍边。后不久,执教于中央军校,同时竹杖芒鞋,遍访高人隐士,遇当时禅门之名宿袁焕仙老居士于青城山灵岩寺。后经过袁焕仙的逼拶勘验、禅门大德虚云老和尚的印证、峨嵋山大坪寺闭关三年的苦修,以及对密宗各派上师的参访,南怀瑾于心性之体用终得圆融自在,达到了精神心灵的真实升华。
南先生以见地、修证与行愿三大纲要来统贯全部佛法修证的理与事,且根据“体实非二,用固不一”观点,将大小乘各宗各派乃至外道宗派的教理和修证,都融入修证的三纲要之中,形成一兼容并包的佛学思想体系。下分三部分略作介绍,限于智识及学历,对南先生思想的曲解在所难免,望方家指正。
一、事与理圆融无碍
中国佛教至唐代玄奘广译佛典,整个佛教界研习教理之风盛行,致使一般佛子寻行数墨,皓首穷经,终生困于义理,泛海而忘归,迷途而不返,于佛法修证,无半分相应。唐代中期以后,禅宗自南至北大行于世。禅宗自称“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正是针对此种流弊而起的革命。宗下诸师多呵斥研习教理者,因为禅宗首重事人,以修证为上。若修行事至,自然能达理事圆通之境。
然而,后世参禅直求修证的人,多在意根下立定足根,于行证并不肯深入,却又不肯印证,得少为足,便以为是,自鸣为高。而一般研习教理而识见粗浅者,自己对教理未加修证体认,便说禅宗的明心见性是邪说。两方各执一端,割裂了理与事的关系,都犯了莫大的错误。及至当代,信仰佛教的僧俗四众,亦多有人以修行相标榜,自是非他,尤其对一般佛教学者,自感佛法在他们一边,而佛教学者则以修行的真实证明相发难。其结果是造成学、教两界的隔阂,对佛教的未来发展至为不利。南怀瑾先生对佛法之理与事的基本看法对于各种偏执之见具有消解的作用。
南先生以为,一切宗教、哲学、乃至科学等,其最高目的,都是为了追求人生和宇宙的真理。但真理必须是绝对的,真实不虚的,并且是可以由智慧而寻思求证得到的。[1]佛学就是这样的真理。凡是佛学理论,有此理,就一定有此事,是事理合一的。[2]佛家所说的形而上和万有世间的一切认识与本体论,都可以从人人身心性命上去实验证得,并且可以拿得出证据,不只是一种思想论辩。[3]故南怀瑾经常强调,佛法实乃超科学、哲学之一大实验事。
既云实验,须有方法。佛法教人,由凡夫而至成佛,以教、理、行、果为其一定次第。教须由多闻而坚此信,理须由思而解,行果须由修慧而证得。[4]故学佛行人,应取知行合一,努力修证。而其入门方法,各宗虽有不同,“要皆以择善而固执,由一门而深人,莫非以定为柱杖,理人于事为梯航也。”[5]
然而,佛教高深形而上道的学理,以及切实修行求证的方法,随着时代的演变,发展出许多宗教的形式,以及教条式重重束缚的教义。在这种情况下,摆脱了传统限制的禅宗,脱颖而出,直接从纯粹唯心——“心能转物”的大前提中,求得大智慧的解脱,绝对自由自在的心证。唯有禅宗的精神和求证的方法,才真正能使人们摆脱物质欲望的困扰,达到精神心灵的真实升华。这对于今天人类被物质文明所困惑,理性被人欲所淹没的世界,应该是一绝妙的消炎剂、清凉药。[6]南怀瑾更进一步指出,今日的佛学已经不是停留在过去十九世纪的佛法与哲学的层面,已迈向佛学与科学结合的新趋势。[7]论及如何学禅,他鲜明地提出:“科学时代要科学禅,要把心理分析得清清楚楚,今天科学愈发达,对我们学佛学道愈有帮助。这个时代的人修道,应该比过去的人容易才对,因为有许多科学的理论,给予事实上的帮助。”[8]可是一般学佛之人,往往以佛学为高,对科学不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可悲可叹!
概言之,佛教是一种具有高深的哲学理论和科学实验的宗教。它的哲学理论常常超出宗教范畴,它的科学的实证方法是从人生本位去证验宇宙。它的哲学,是以科学为基础,去否定狭义的宗教;它的科学,是用哲学的论据,去为宗教作证明。[9]佛教学者往往只注重佛教哲学理论的探究,而实证方面比较欠缺;佛教信仰者多为宗教情感所局限,虽意在修证,精神可嘉,而科学的精神和素养不足,在修证上终难有所作为,在科学发达的现时代,实不能让人肃然起敬。针对目前情况,有识之士应当精研佛典,挖掘这一科学的丰富宝藏,验之于身心,以此为基来阐扬佛法的哲理,介绍其科学的修证方法,如此方可自立于天下,造福于人类。
二、见、修、行三位一体
佛法之真理,可以而且必须由个人经真修实证而得。可以说,修证乃是佛法的真生命。然而今日之中国佛教,说理者多,修证者少,更由于修证的缺乏而产生许多歪曲的理论,这是一种极其可怕,自毁教门的危机,应当切实修整观念,急速自省自证[10]。若欲走修证之路,首先要发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不证菩提,誓不退转。故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之所能为。其次当廓其胸襟,广其识见,穷理于诸说,行脚遍天下,然后以教乘戒行,滋茂福德,使能自成法器。[11]
南怀瑾以见地、修证与行愿三大纲要来统贯全部佛法修证的理与事。见地就是理;行愿同修证是事,照佛学的成语来说,就是“事相”,以禅宗的讲法,就是功用,普通叫作功夫。佛法是理事合一的,故见、修、行三位一体,缺一不可。[12]
见地是中国的佛学观念,禅宗称“具见”,就是具备见解。[13]真正的见地,并不是普通的见解,而是见到了“道谛”,也称“真谛”。真见到了道谛的话,后面的修证、行愿就会成功。[14]所以,佛经只谈见地的理,真正的见地到了,功夫一定到。换言之,你见地到了,功夫没有到,那个见解不是真的见解。[15]
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16]修正心理,必须在心理的结使上下功夫。心理的结使解脱到什么程度,就得什么果位,果位的差别就在于此。[17]若以行愿来讲,“行”才是真见地,行不到,见地没有用。[18]行到了,见地才会圆满,修证功夫才会证果。古人证果的多,就是在行愿。[19]所以,真正的修行是行愿,就是彻底修正自己的心性行为,此即是做为一个修行人至死不渝的生命主题,必须永远追求达成的生命事业。[20]所谓“众生业尽,我愿未尽”正是菩萨行愿的真实写照。
佛法修证的三纲要与佛法所讲的“三身成就”密切相关。永嘉禅师,把天台宗与禅宗的精华加以综合,明白的指出,由凡夫到成佛,一定要修到“三身成就”——法身、报身、化身圆满。三身之说,各经论解释不一。南怀瑾说,法身即法性身,乃佛与众生宇宙万有同一之如来藏性(即本体),证得法身,有断德,能断除一切烦恼习气。报身也叫自受用身,比如我们的身体,是法身因无明而转化所生,是报身,[21]如果悟了道,就转成自受用身,具有五种神通,智慧圆满,有五种妙用。化身,顺应所化众生之机性而显现之身,为一切众生化身千百亿,教化度人。
南怀瑾认为,“见地到了就是法身;修证到了就是报身;行愿到了就是化身。三身都在一念之间。”[22]一念回机,心能转物,今生得以成办此事,圆满成就三身。然而,佛说由凡夫而至成佛,须经三大阿僧祗劫(极其久远),今生成佛都难做到,何以更说“三身都在一念之间”呢?他解释道:佛谓一句弥陀,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又常赞叹定德,为功德丛林,能消多劫之业。经复云“劫数无定。”又云:地位互通,如“初地即通十地”。佛所说时间空间等法,皆为心法之所内涵。若心念专诚,立心向道,即生成办之事,纵我不能,人或能之,安得以片概全乎![23]此“一念之间”盖指当下证悟如来藏真心,此心圆满具足法、报、化三身。

『捌』 南怀瑾老师讲述:盘腿打坐有什么好处

我们修道,在开始的时候,第一要认识什么是正道,道家丹经始终没有提出正道是什么,只有佛家提出一个东西就是“心”,心性的道理。道家只提一个比喻,像是管理天下政治,“御政之首,管括微密”,管理要包括得非常微妙幽秘——不是神秘。这八个字就是讲理论,实际上说,大家修道一定想到打坐,其实修道不一定打坐,而是管理自心。但现在我们以打坐来讲,打坐有个什么好处呢?

过去有许多医生反对打坐,现在又不同了,因为在美国有很多医生研究打坐,而且把这个拿来治病,叫做“冬眠治疗”,效法动物的冬眠,很有效果。因为洋人高鼻子蓝眼睛说的,我们也跟着说对啦。

譬如说这个人身体非常虚弱,他今天学道是想救命治病,所以学打坐。能不能当神仙不管了,至少打坐这个修养现在医学比做冬眠治疗,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学动物一样静下来,也就是物理、生理自我治疗的一种方法,所以打坐对治病、对身体健康,只有帮助而没有坏处。说打坐坐坏了,什么神经失常了,那是他自己乱搞,自己打坐想变成神仙,又想得眼通又想得他心通的,那已经是神通的二号,就是精神有病,当然搞坏了。如果说打坐会出毛病,那睡觉也应该出毛病啊!打坐是一个休息状态,休息怎么会出毛病呢?那只是心理上出毛病罢了!

过去西医非常批评打坐,认为打坐两腿交叠,把血管压住血液不大流通,所以发麻了。说到血管压住,你看那些劳力挑担子的,两条腿上青筋一坨一坨地鼓起来,那是因为用力过度,所以血管神经曲张受伤纠结了。打坐不会坐出腿上的筋纠结,西医不了解中国医学乃至道家气脉的道理,发麻不是血液流通受阻碍的关系,是因为气血不清,浊气没有下降。气脉慢慢走通了以后,不但腿不麻,而且两腿舒服得很,舒服到发快感,因此就不愿意下座了。所谓发乐,就包括快感的意思,快感还是粗的。

打坐为什么对人体有那么多好处?先不管修道问题,只要腿一盘,手收拢来结手印,心脏的工作就减轻了。我们这个心脏是一个帮辅,随时收缩舒张,当两腿一盘两手一收,人体四肢向外消耗放射的功能就减少了,因此心脏工作可以缓慢,所以后世修道多半采用了打坐。打坐有九十多种姿势,以盘腿坐比较好,但是也要把姿势弄清楚。

现在一般道家打坐,用得特别多的只有一个叫做手诀,道家原来叫做结太极图,一阴一阳抱着,太极图的手印实际上也是密宗的手印。密宗的手印很多,手印的道理就是手语,是与佛菩萨、有成就的人沟通的手语,这也是个大奥秘。所以说打坐时手的姿势、身体的姿势、腿的姿势,虽然是一个模式,但严格地研究,每人都不同,这个与自己身体的气脉、禀赋有关,所以要懂这个原理。

讲道家“御政之首,管括微密”的道理,我们打坐时,外形收拢起来就是管理,内心不向外面消耗了,这是打坐姿势身体“微密”的作用。打坐的姿势包括那么多的学问,所以是“微密”。这还是外形,至于内心“管括微密”的管理,就更难了,虽说有很多方法,道家只列出来上品道法与普通道法的一个总纲。道家的上品丹法,这个名称没有具体的东西,据说得了上品丹法,七天以内就可以成仙证。普通的修法,就是根据后世所谓百日筑基,炼己——锻炼自己;外加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都需要“管括微密”,要十二三年。但是谁能做到?

“管括微密”有什么要点呢?身心收拢来到达“微密”,这个“微密”不是密宗这个“密”,这个时候印度的佛教佛法还没有来,这个“密”是我们本来文化里就有的。上古的圣人,尤其是孔子在《易经·系传》中说“退藏于密”,已经说清楚了。如果以《易经》中国文化道理来讲,不管佛家、儒家、道家,一切修身养性法门走的都是一个路子,就是“退藏于密”。密在什么地方?不是身上哪一个点、哪一个穴道,而是密到不可知处,无始无终一念不生,这个谓之密,没有处所也没有形象。唐宋以后佛学密宗进来,真正的大密也就是这个意思,并不是什么另外一个秘密。讲修道的道理,所谓“管括微密”,也就是这个道理。“微”字是老庄的观念,“密”字是取用《易经》的观念,所以道家《参同契》把《易经》、老庄、丹道的修法合一,三样相通。

不要把盘腿打坐当作修定,修定姿势是无限制的,坐、站、睡、行、食,皆可定,无处无时而不定。不过我们初步不能做到止,因此必须要打坐。打坐一共有几十种姿势,不过对生理、心理最有利的,就是盘起腿来打坐。盘腿的作用大得很,如写这方面的文章,可以大发其财。不过,我有个原则,一篇文章下来,对世道人心无益处者,誓死不干,这是我的行门。

有些人怀疑,盘足静坐,不但对人体的健康有碍,甚至,反而因两足的血管被压迫而致病,所以静坐久了,便有酸麻的现象。这是误解。其实,人体的健康,与腿和足有极大的关系。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与两腿双足有绝对的关系。所以婴儿与小孩的活动都在两足。一过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渐感无力,喜欢叠足或跷足而坐。人的衰老与死亡,也多是从足腿开始而逐渐至于躯干与头部。

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所以放开足腿,等待酸麻过后,反有从未经验过的快感。如果持之有恒,能坐到足腿的气血流畅,保证足腿而上至于腰背以及全身,会有无比的快感发生,反不愿意下座而松散双腿了。

其次,必须了解人体犹如植物一样。一棵树木,盘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气、水,以及土壤的营养,才能生长茂盛。人呢!却和植物颠倒相反,他的根在头部,他的土壤就是虚空。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

我们盘起腿来打坐,气机真正通了,那岂止身心发乐而已!我们后天的身体,不可思议的功能,都发出来了。比如老年人的气脉整个通了,就会同婴儿一样。不过,两腿气脉通了的人有没有?没有,至少我没见过。有同学注意到佛经上说的两足尊,这不光是理论,非常对。理论上两足尊是福德圆满至尊,智慧圆满至尊。福德、智慧两皆具足,所以叫两足尊。实际上,五通里有神足通,神气充满了,直至两足。人的根在头部,虚空就是土壤,手足是枝桠,枝桠一萎缩,这个“无根树”就完了,所以有很多理由要盘腿。

把腿一盘好,真正找到路子的人,用一个很彻底的办法,懂了理,修持很快就上路了。过去释迦牟尼佛在时,弟子们七天、五天就证罗汉果,不是假的。为什么呢?古人物质欲望不发达,思想、心境非常纯朴,容易证果;现代人越有学问越难弄,越不会成功,因为自己太复杂了。古人是闻一言而必行,佛经上经常有四个字:“信受奉行”。每一本经典结束时,差不多都是这四个字,这不是例行公事,而是真实如此。从“如是我闻”开始,到最后“信受奉行”,任何佛经都是这八个字,真做到就成功了。古人一信就信到底,信老师,信佛,一信马上就有感受,身心感应就变了,非常恭敬地奉为金科玉律去做,就成功了。

现代人不然,你把宝贝教他,他当面对你说:好啊,好啊!非常感谢。心里头则想:该不要上当吧?不晓得老师到那个程度没有?然后回去,找两三个人研究那个老师去了。现代的人与古人的心理,相差到如此程度,我几十年来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古人几天就可以成功,现代人不会成功,就是自己的心行道德,把自己挡住了。然而,古人今人的生命功能,则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打起坐来怎么办?只要信、受、奉、行,信你自己,信佛说的话,自性本空。所以禅宗四祖、五祖提倡金刚经是有道理的,你晓得空就好了嘛!不过不是我们去空它,它本来空——我们把腿一盘,一上座,已经空掉了,不要另外去求个空,这是捷径。

只要我们一静,那里发胀,这里发痛,酸痛胀麻痒冷热都会发生,这些现象都会来的。你打起坐来有这些现象,就是气脉初步的动。换言之,当你静下来时,不管好的或坏的感觉出现,都是因为心里比较静,气机的反应来了的缘故。你们打坐腿发酸发麻,就是说你虽然是二十几岁,可是你的生命已经死掉十几岁了。另一方面,你所有的毛病,浊气都发出来了,打坐已经把你的业气浊气慢慢打下来,所以发酸发麻发胀,这是好事情好现象。这个感受来了,怎么办呢?只要看住它,这个地方就要忍了。

我年轻时,初学打坐,盘着腿也是熬不住,袁老师告诉我:忍耐一点,多熬一下,多受一分罪,多消一分业力。既然可以消业,我便熬下去了。下坐以后,再盘腿就吃不消了,可是因为好胜,怕难为情,就硬熬。后来为了降服这两条腿,住在一个庙子里,一个人关在藏经楼阁上练腿,那也是炼心,盘起腿来硬熬,心里求菩萨帮忙,大概熬了五六天,那真痛苦!连这个腿都降服不了,还降服其心?几天以后,本来痛苦得身子都弯下去了,忽然,咔嗒一声,腿软了下来,两腿贴得平平的,不想下坐了,舒服得很。我的和尚朋友在下面想到,阁楼上那人,整天都没听见他敲引磬差人送饭,该不会出问题了吧?就在下面喊,我因舒服极了,根本不想回答,这下可把和尚吓着了,赶紧叫人爬上去,一看我坐在那里好端端的,只是不答话,原来在打坐。

这说明了什么?酸痛胀麻冷热,也是生命本能发动的一种,有一点反应就有一点影子,不管好反应或坏反应,你那个正觉看住它,千万不要加上现在的知识,密宗啊,道家啊的功夫,引导气脉向命根走啦,什么督脉通啦,一引导就完了,不但达不到气脉通,甚至引出各种毛病来(尤其是女性,千万不要注意胃部以下),你一引导反而不能成功。有没有气脉这回事呢?如果弄得好,七天基础就打好了,是有气脉这回事。不过要无心于气脉,无心于四大,四大皆空了,气脉就成功了。成功以后,祛病延年是寻常事,不算稀奇,返老还童大概也不难吧!

大家学佛修道,首先提到定。能不能定?不去管它,先问能不能盘腿?盘腿不是定,只是习定的最基本方法。你腿都不能盘,还谈什么呢?理到了,事做不到是不行的。事相做得到,行愿做不到也不行。打坐盘腿修定,与明心见性没有多大关系。真的明心见性,不一定是靠打坐的,但又有绝对的关系。若想回到本来清净面目,进一步转换这个色身,就非靠打坐不可。除此之外,无第二条路可走,而且非经修持工夫不可。

初学打坐记住一个原则,时间少做,次数多坐,一天多坐几次,这是个要点,千万记住!这样慢慢地次数多坐,时间少坐,不要为了熬腿把时间拉长,以后会讨厌静坐了,不要认为熬腿是功夫,这也是个大错误。所以初学的人宁可时间少坐,次数多坐,每一次坐下来短短时间,恰到好处,这是一个要点。

你们工夫做了一段时间,身体还没有软化,两条腿盘不住,这不是两足尊,而是两足争,打起坐来跟两腿在争、在熬。有一位朋友,写信问我打坐的问题,他说他腿坐不住,我回答他:那得功夫与腿争!我们现在用功都来不及,还跟腿去搞这玩意儿!来不及啊!正意最重要。开始两条腿盘不住,什么姿势都可以的,等工夫到了,两条腿已软化,自然就盘得住了。只要这两条腿的气通了,寿命也跟着延长。你注意!你觉得身体老化一点,僵硬一点,那么你就早准备一点——准备走了。老子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所以也不要有门户之见,在这一套修法上,佛家、道家都行,因为“定”是共法。

有些人日常很忙,注意!赶快多打坐,不要以为忙啊!累啊!没有时间打坐。你要赶快坐,坐到能够住气,那么一个钟头下来,一天都用不完,但是要真正做到了才行。不过有一点要注意!肠胃要空虚一点。道家有两句话:“若要不老,腹中不饱。若要不死,肠内无屎。”当然营养还是要够,肠胃干净,气就容易充实。

大家更要注意,修行须从心理行为上改进自己,渐渐地,工夫、见地自然会进步。这不是说教,是我的亲身体验,不从这里下工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会证果的。心行的改变比打坐、比修证重要的多,而且只要心行改正一天,你的定力、打坐就随之进步一天。

所以说,为什么不能得定,甚至连打坐都坐不住呢?你在心行上去追求,不要在工夫上去追求。在工夫上追求是空的,偶然可以,过了几天就没有了。盘腿打坐与定没有绝对的关系。譬如你今天修行打坐境界很好,但是你要晓得,你不用功不打坐,那个境界就不好了,可见这不是道。假如盘腿道就来了,不盘腿它就变去了,这叫做修腿,不叫做修道;盘腿就有叫做得腿,那不叫得道。

至于坐在那里,你身心能不能转得过来呢?这个就是问题了。要在心行上检查自己才是究竟,才能够谈到定。为什么今天上座不能空?你的心念在贪瞋痴慢疑当中,一定有个东西挂在那个地方。这是阿赖耶识的问题,不是第六意识的事情。如果没有检查这个,光是打打坐求一点空,求一点工夫,没有用的。

整理自《我说参同契》《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如何修证佛法》《习禅录影》《南禅七日》《金刚经说什么》

阅读全文

与南怀瑾长寿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孝顺父母我爱我家 浏览:980
长寿花根发软怎么回事 浏览:713
今年重阳节莲花山门票 浏览:240
中老年人的项目有哪些 浏览:461
养老保险现在并轨了吗 浏览:462
职工养老金和农村养老金有区别吗 浏览:834
县邮政八公司领导重阳节慰问 浏览:328
老人家神志不清两天一夜不睡 浏览:638
如果父母发现我充钱怎么办 浏览:715
孝敬父母方便 浏览:910
6项修炼爱孝顺父母演讲 浏览:95
广东异地参保社保退休新规定 浏览:953
男人做家务避免老年痴呆 浏览:863
南京宝宝怎么绑定父母的社保 浏览:967
办退休延迟会影响发工资么 浏览:630
父母二手房信息不全怎么办 浏览:900
老人家居常见问题 浏览:793
济南社保最低缴费退休后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415
退休之后企业还要交社保吗 浏览:585
十常四勿养生怎么做 浏览: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