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两弹一星长寿

两弹一星长寿

发布时间:2022-05-30 07:57:08

1. 钱学森得奖无数,90岁时对妻子说了一句什么浪漫的情话,让无数人羡慕

长寿、高矮、智商,这些都和父母的遗传有一定关系,其实除了这些之外,浪漫也是。比如说钱镠,他是唐朝有名的武将,能力超群又忠心耿耿,深得皇帝器重。907年,朱温篡位后,为了防止他起兵夺权,封他为吴越王,钱镠有了金钱和势力之后,纳了不少妻妾,但他最爱的还是发妻吴氏。

钱学森得奖无数,在90岁时曾对蒋英说过一句浪漫的情话:“钱归你,奖(蒋)归我”。虽然这是短短的六个字,却意味深长,两人相视一笑,静静地依偎在对方身旁。

2. 1960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事业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40多年来,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描绘了古代中国人登天飞行的理想。20世纪70年代,这一美好愿望初步实现了。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了航天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航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形成了一套完全独立的航天科研、生产、发射、运行及管理的综合体系,具备了向各种地球轨道发射各种型号、大小、用途的应用卫星的能力,研制、制造、运行成功科学卫星、多种应用卫星60余颗。从综合能力上看,目前中国在世界航天的地位可以排在俄、美之后居第三位。中国航天的影响正日益扩大。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1956年10月8日,中国成立了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五院。在发展导弹事业的初期,中国曾得到苏联的援助,包括培养留学生、派遣技术专家、提供导弹实物等。我国制造的第一枚弹道导弹“1059”就是仿制苏制P2近程导弹。“1059”的仿制是依照苏联提供的P2导弹的图纸资料进行的。它全长17.7米,起飞质量为20.5吨,起飞推力为36千牛。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发“1059”近程导弹在西北导弹试验基地发射成功。“东风”2号导弹是在P2导弹的基础上稍加改进而来的。主要的三项改进是:提高发动机推力和比冲;液氧箱改为单层结构;尾段改成圆柱形的铝合金结构。1961年3月21日,“东风”2号导弹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1964年6月29日,修改后的“东风”2号进行了飞行试验,获得了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东风”2号甲和核弹头的两弹结合试验。

在从近程导弹到远程导弹再到洲际导弹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先后突破了火箭发动机并联技术、大推力发动机技术、先进结构技术、多级火箭技术、稳定与控制技术、高空发动机技术、再入防热技术等关键难题。1966年12月26日,中程导弹进行首次试验;1969年11月16日,中远程导弹首次试射;1971年9月10日洲际导弹首次试射;1980年5月18日洲际导弹进行了首次全程试射试验。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研制成功,为中国航天运载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第一种运载火箭“长征”1号是在中远程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长征”2号系列则是在洲际导弹基础上改进的。直到目前,“长征”2号仍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家族中的核心成员。

中国人造卫星研制的设想始于1958年,但研制计划纳入正轨是在1965年召开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一条近地点439千米、远地点2 384千米的近地轨道,其轨道倾角为68.4度,运行周期为114分钟。“东方红”1号为球形多面体,直径1米,四周装有四根杆状天线。卫星总质量173千克,包括结构、温控、能源、“东方红”乐曲播放装置、短波遥测、跟踪天线、姿态测量等分系统。在研制过程中,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有热真空模拟试验、卫星温度控制、卫星天线释放、卫星用红外地面仪、光电技术等。这颗卫星在轨道运行期间基本上完成了预定任务。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返回舱正在回收

“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跨入了航天时代,同时也是我国拥有洲际核打击能力的公开宣言。这个重大事件立刻震动了全世界,在国际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此,中国宏伟的“两弹一星”研制目标都初步得已实现。
继“东方红”1号试验卫星之后,中国又研制了“实践”系列科学卫星。“实践”1号卫星根据“综合利用,一次试验,全面收益”的精神提出了设计方案。为了进行科学探测,上面安装了大量探测仪器。“实践”1号卫星也是靠自旋稳定的卫星。它的外形与“东方红”卫星基本相同,差别是在72面球形多面体上,有28面贴有太阳能电池。“实践”1号卫星比“东方红”1号卫星稍大,约为225千克。1971年3月3日,“实践”1号科学试验卫星由“长征”1号火箭发射升空,进入近地轨道。它是一颗长寿卫星,在轨道上运行了8年多,向地面发回了大量科学探测和试验数据。
返回式地球观测卫星是中国应用卫星中一个重要成员。从1972年到1996年,中国利用“长征”2号火箭发射了17颗返回式卫星,获得了大量地球观测资料,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为重要的是,研制返回式卫星掌握的再入防热技术对于载人航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国载人飞船在返回时,都要经历再入防热的严峻考验。
在“长征”2基础上,中国又研制了“长征”3号和“长征”4号火箭,它们的前两级基本相同。“长征”3号第三级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它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国家。“长征”3号第三级发动机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准。“长征”4号是全部采用常规液体推进剂的三级大型运载火箭。1985 年中国正式宣布运载火箭开始

中国“神舟”号飞船返回舱

对外承揽发射任务。为此,决定在原“长征”1号,“长征”2号、“长征”3号和“长征”4号运载火箭的基础上,进行重大的技术改造,从而派生出几个新的运载火箭,包括“长征”1D、“长征”2E、“长征”2F、“长征”4A、“长征”2A、“长征”2B和“长征”4B。这些火箭基本上可以满足从小到大,从低轨道到高轨道各种卫星发射的需要,并且大多已经研制成功。1999年,“长征”2F研制成功,将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1号送入轨道。目前,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也在研制之中。
应用卫星能够对国民经济建设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研制成功了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在内的各种应用卫星。通信卫星的探索工作始于1970年,到1975年卫星方案基本确定。这是一个一步走的方案,即不进行中、高轨道试验,不进行国外研制通信卫星初期所作的技术试验,直接发射高轨道静止通信卫星。中国的试验通信卫星呈圆柱体,直径2.1米,总高3.1米,质量910千克。1984年1月29日,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4月8日,第二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它成功地进入了同步轨道,并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中国的试验通信卫星上带有两个转发器,设计寿命为3年。1984年5月正式交付使用。
第二代实用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甲转发器数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设计寿命提高了1.5倍;它能提供3 000路电话或4路电视,分别比“东方红”2号提高了3倍和2倍。第一颗“东方红”2号甲于1988年3月7日发射,并成功定点于东经87.5度的赤道上空。第三代中等容量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于1996年发射成功,它拥有24个转发器,大大提高了通信能力。
气象卫星对于国民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后期,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开始研制“风云”系列气象卫星。“风云”1号是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本体呈六面体,在主体外侧各有三块太阳能电池板;主体连同电池板共高1.67米,总长8.6米。1988年9月7日,第一颗“风云”1号卫星由“长征”4号火箭发射升空。1989年9月3日,我国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又发射了第二颗“风云”1号试验气象卫星。

中国“神舟”3号飞船正在发射之中

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中国还研制并发射成功静止气象卫星“风云”2号,第三代通信卫星“东方红”3号,第一代资源卫星“资源”1号和导航卫星“北斗”1号。“东方红”3号是一颗中等容量通信卫星,星上有24个转发器。“风云”2号是一种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其技术性能和遥感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由于处在同步轨道,“风云”2号观测的范围将比“风云”1号有很大的增加。1997年,“风云”2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两颗资源卫星在1999年和2000年发射成功。这些卫星的研制成功对我国的通信、气象、经济、社会和科技事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 中国10个著名的长寿之乡,都有哪些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中国10个著名的长寿之乡,都有哪些?各地都有什么习俗?

健康长寿,是绝大多数老年人追求的梦想,现在根据我国卫生委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老人的平均年龄在77岁左右。那么这个数据,是否代表了80岁左右就是健康长寿的年龄,中国10个著名的长寿之乡,将带给我们答案。这10个著名的长寿之乡,高龄老人岁数高达百岁左右,那么这10个著名的长寿之乡是哪10个?在他们当地都有些什么习俗呢?

该地非常推崇传统文化,孝道文化。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夏邑县百岁建寨老人有160多位。第七名山东费县。费县城堪称是沂蒙山区的风水宝地,截至2018年,费县的百岁建在老人有102位。第八名湖南麻阳,该地属于中国冰糖橙之乡之称。第九名湖南钟祥,别名长寿,石城。第十名四川彭山,四川天国之府,物产富饶民风淳朴。在以上10个长寿之乡,该地的老人都生活方式健康,八九十岁仍可下地劳作,这和他们当地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息息相关。

4. 钱学森和邓稼先都很牛,为什么历史书和媒体对钱学森的着墨要多一些

邓稼先长期在西北从事原子弹和氢弹研究,他的工作性质属于保密性质,连他老婆都不知道他具体住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出于保密需要,也不允许他接受媒体采访,也不能公开给学生上课,直到他去世之后,媒体才开始介绍他,大众才知道他是中国的两弹元勋。而钱学森可以接受媒体采访,也可以公开给学生上课,他的弟子更多。而且钱学森也比邓稼先长寿,在九十年代依然活跃在中国的媒体报道之中,所以历史书和媒体对钱学森的着墨要多一些。

5. 钱学森的事迹

钱学森在中国工程物理学方面的科学贡献。钱学森是中国导弹工程和航天工程的领路人,是系统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和神舟号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工程物理学已经走在世界科学的前列!

钱学森在中国理论物理学方面的科学贡献。钱学森提出了宇宙的三大层次——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和宇观世界。在钱学森科学思想指导下,《易脑》提出了《宇宙统一论》,发现了宇宙结构关系式,给出了宇宙五大基本作用力的计算公式。

(5)两弹一星长寿扩展阅读:

钱学森在力学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工作。他在空气动力学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并与卡门一起,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为飞机在早期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高亚声速飞机设计中采用的公式是以卡门和钱学森名字命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此外,钱学森和卡门在30年代末还共 同提出了球壳和圆柱壳的新的非线性失稳理论。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近似”方程。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钱学森一生默默治学,但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他所选择的,既是一个科学家的最高职责,也是一个炎黄子孙的最高使命。

他一生的经历和成就,在中国的国家史、华人的民族史和人类的世界史上,同时留下了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来路。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先行人,他不仅是知识的宝藏、科学的旗帜,而且是民族的脊梁、全球华人的典范,他向世界展示了华人的风采。

6. 盘点一下今年去世的公众人物吧。。

1月22日——梁羽生,武侠小说大师(85岁)

(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因病在悉尼去世,享年85岁。梁羽生原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生于广西蒙山一个书香门第,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

对武侠小说略有耳闻的人大多知道这位大师级的人物, 当时梁羽生, 古龙,金庸三大高手并驾齐驱,各具特色, 开创新武侠小说先河, (说实话,就作品而言,卧龙生,萧逸,温瑞安这几个人只能靠边站), 从造诣上讲梁还是前辈, 他的作品里深得旧武侠小说遗风, 虽小说内容有过正过邪之嫌, 情节构造不如金庸想象力丰富, 但其文学功底可以说是在武侠小说界首屈一指, 他的几乎任何小说里都充满了大量诗词赋歌赋, 文字其其优美, 当年家里书箱里有一本<萍踪侠影>,讲张丹枫与云蕾的故事,描写生动细腻, 本人看的如痴如醉, 如今已不复当年之心情,只能去回想最后那些了....

飘萍倦侣,算茫茫人海,友朋知否? 剑匣诗囊长作伴,踏破晚风朝露,长啸穿云,高歌散雾,孤雁来还去!盟鸥社燕,雪泥鸿爪无据。

3月14日一一李钰,演员(33岁)

(3月14日22时48分,女演员李钰(原名李郁)因患淋巴癌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33岁。李钰出生于1976年12月20日,因在琼瑶剧《情深深雨蒙蒙》中出演方瑜一角而成名)

对这位演员唯一的印象就是<情深深雨蒙蒙>那部琼瑶戏,总的说来感觉这位演员非常聪明,长相可以,可是目光有些锐利,与男人对视, 男的会心一凛的来,开个玩笑, 33岁,大好年华,可惜了。

3月16日——林耀基,音乐教育家(72岁)

大师,绝对的大师,小提琴教育家中的教父级人物, 1954年至196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随马思聪学习小提琴。196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赴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深造,师从小提琴家杨柯列维奇(yankelevich),专攻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柯列维奇曾预言,林耀基将会为中国的小提琴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林耀基在40年的执教生涯中博采众长,实践总结出一套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与其同事多年的央音教授梁大南在感叹林老师“高尚品德”的同时,对其特殊的教学法也赞叹有加:“他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激情,挖掘其潜能,给予准确定位。特别是他能把自己所总结的教学方法变成打油诗一样通俗易懂,就算外行听了也感兴趣。”林耀基经常让学生体会“弦外”之音,形象地与他们一起想象音乐中的画面情境,让弓子“滑翔”,督促有小动作的学生去掉音乐中的“多余脂肪”。

中国音乐界把林耀基称作“采矿大师”,小提琴界获国际大奖的中国学生,90%是他调教出来的。有人说,林耀基是“冠军教授”。而这位冠军教授却时常给学生拎包、提琴。其大弟子薛伟感言,“老师一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我,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完全不像以往的传统师生关系。”

当时去世时我真的不知道, 鱼儿的小提琴论坛我很久没有光顾了,惭愧一下。

4月6日——阿桑,台湾歌手(34岁)

(4月6日,歌手阿桑因为去年十月罹患乳癌末期,病逝于台湾新店慈济医院,享年34岁。本名黄嬿璘的阿桑,曾经待过艺工队,也短暂唱过PUB,因演唱电视剧《蔷薇之恋》片尾曲而走红。)

其实最近几年我不太听新的流行歌曲,因为感觉越来越没有内涵,绝大多数歌曲和八九十年代的歌曲根本不能比,旋律似曾相识,歌词平庸造作。第一次听她的歌还是走在大街小巷里,再加上老婆偶尔给我启蒙下,一度怀疑下她嘴巴里的阿桑和江美琪是否为同一个人。真正注意到她是听到那首挺阳春白雪的《叶子》,歌词旋律非常有意境,再加上她特有的沙哑嗓音,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名字,另外她翻唱的《温柔的慈悲》也不错,以及那首比较经典的《寂寞在唱歌》,没听过的朋友,去听听吧

4月12日——闫怀礼,著名演员(73岁)

(4月12日上午,《西游记》中沙僧扮演者闫怀礼因肺部感染在北京去世。享年73岁。)

《西游记》中的沙僧扮演者,儿时的记忆是不会忘的,最遗憾的是他没有等到“二师兄”的临别一眼。。。

4月13日——朱敏,朱德元帅唯一的女儿、原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教授(83岁)

5月8日——藤泽秀行 日本名誉围棋棋圣(83岁)

“我不认为围棋是这么狭隘的东西,只有中国棋手达到足够与日本棋手抗衡的时候,日本围棋的强大才更有意义!”——当有人看见藤泽秀行先生不遗余力帮助中国棋手成长时,很为不解,藤泽如是说。

对中国围棋事业帮助最大的人不是吴清源,而是藤泽秀行,善良,正直,不羁,好酒,好赌,热情,幽默,三次患癌症,三十几年来相继被查出胃癌、淋巴瘤、前列腺癌,巨大的病痛都被藤泽先生一一克服。这是一个真实生动的人物,他曾经多次自费带团(秀行兵团)来华交流,无论是当时的中国的聂卫平,马晓春,常昊等数代高手无不受到秀行的指导(韩国的曹熏炫就更不用说了),是广受中国棋界尊重的老人。

其本人纹坪上的故事也很有传奇色彩,惯于尝鲜是最有趣的经历,他先后获得了首相杯、日本棋院第一位决定战、名人战、天元战、棋圣战等比赛的第一届冠军,棋圣战更是六连霸(当时已近六十岁),几乎把当时的青年才俊一网打尽

1991年,他在日本第39期王座战五番棋决战中,3比1挑战羽根泰正王座成功,创66岁夺冠纪录;次年他接受其时如日中天的小林光一棋圣·名人挑战,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仍然豪气满怀地宣称:“输了第一局后,我对战胜他更有信心了!”结果,藤泽秀行3比2技压小林光一,首次卫冕王座成功,同时再创最高龄夺冠纪录。至今,该纪录还由他保持着。

5月9日一一李文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82岁)

相声界的一位老前辈了,擅长捧艮,他们那个年代说的茶馆式加长袍相声,是需要细细品位的,怀念他和姜昆的那段《想入非非》

5月23日——卢武铉,韩国前总统(62岁)

5月26日——丁聪,漫画大师(93岁)

5月31日——米莉维娜·迪恩,“泰坦尼克”号最后一名幸存者(97岁)

6月3日一一石坚,香港演员(96岁)

前几天某个台还在放83射雕,现在一算,原来这位老人演裘千仞时已经70岁了,真不容易啊,另ps一句,82版天龙八部中的萧峰的爹萧远山是他演的。不过老前辈和狄龙,姜大卫一样,想必都是六七十年代风云一时的人物,景仰之。。。

6月5日——罗京,央视主持人(48岁)

(著名播音员罗京因淋巴癌于2009年6月5日病逝)

自从有记忆开始,我就习惯了新闻联播中的他和邢质彬,庄重,沉稳,大气就是他的风格,我小时候甚至在想这人生活中啥样的,前阶段看到他唱《千里之外》的样子,感觉很有意思,没想到,已经走了,他的去世带走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有人在他去世时把陈先生的wife搬出来做对比,实在是。。。

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美国歌星(50岁

其实用美国歌星这个字眼来描述是远远不够的,看这段:

誉为流行音乐之王,是继之后西方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其成就已超越猫王,是出色的音乐全才,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舞蹈,乐器演奏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迈克尔与猫王、两组歌手并列为流行乐史上最伟大的不朽象征,他开创了现代MV,他把流行音乐推向了巅峰,有权威乐评说:如果没有迈克尔·杰克逊,世界至少将迟50年才有现代MV,流行乐坛将退后至少20年,他融合了黑人节奏蓝调与白人摇滚的独特的MJ乐风,时而高亢激愤、时而柔美灵动的声音,空前绝后的高水准音乐录影,规模宏大的演唱会无不在世界各地引起极大轰动.

据2006年底统计,其正版专辑全球销量已超过7.5亿,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他是音乐史上第一位在美国以外卖出上亿张唱片的艺术家。他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让无数的明星效仿。200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颁发了一个最新认证: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艺术家!他一个人支持了世界上39个慈善救助基金会,保持着2006年的吉尼斯世界个人慈善纪录,是全世界以个人名义捐助慈善事业最多的人。有人说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个神奇的怪物,浑身上下充满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音乐响起时他的节奏能带动全世界的脉搏。至今全世界仍有数以亿计歌迷。

他去世第二天,各大报纸媒体广为报道,我曾经到他的贴吧里去看,帖子之多,更新之快让人瞠目结舌,因为更新的速度是以秒计的,也就是说每秒就有一个跟帖(或者主题帖子),我因为小时候看过一个很有趣的MV(他引诱一国之皇后)就发了个主题帖子问了下歌名,三分钟后我的帖子几乎找不到了。截止到现在,贴吧已经有150多万条帖子,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7月11日——季羡林,著名学者、国学大师(98岁)
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荣膺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殊荣的钱学森,曾为中美两国的导弹和航天计划都作出过重大贡献。1950年代经过几番波折回国后,在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作出了跨越式的贡献。中国科协将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
有大部分我们都不熟悉,但是我们要缅怀他们

7. 科学家的名人名言。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抓好预先研究,搞好技术贮备,那是会受到科学规律惩罚的。——任新民

(任新民,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2、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钱学森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3、我们中国是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朱光亚

(朱光亚,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吉林大学物理学创始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入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被誉为“中国工程科学界支柱性的科学家”、“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4、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望,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陈景润

(陈景润,当代数学家。1949年至1953年就读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5、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钱三强

(钱三强,核物理学家,数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8. 钱学森今年多少岁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到今年12月11日是101周岁。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9. 中国除了四大发明外,现在还有什么发明比得上它们

1950~1959

1.李四光:陆相成油理论

发明简介:20世纪50-60年代,"陆相盆地生油理论"和"陆相盆地成油理论"指导了大庆油田的发现。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有可能出现的大的油田,我们的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只要条件适宜,陆相沉积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论。

影响:李四光的“陆相成油理论”让中国人彻底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为咱中国人长了一回脸。大庆、大港、胜利等地连续建成大油田,陆相成油理论的作用功不可没。此前,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有可能出现的大的油田,而中国一些大型中新生代盆地多为陆相沉积,因此西方人认定中国为贫油国。为此,我们的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只要条件适宜,陆相沉积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论。这个基础理论的突破,让我们发现了自己脚下的油气资源。

2.倪志福:“三尖七刃”钻头

发明简介:1953年,倪志福在北京永定机械厂当钳工时,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了高效、长寿、优质(加工精度高)的“三尖七刃”钻头,用倪志福革新后的钻头钻削钢件时,轴向力和扭榘分别比标准麻花钻降低30~50%和10~30%,切削时产生的热量显著减少。 此外,革新后的钻头三个尖顶,可改善钻削时的定心性,提高钻孔精度。“倪志福钻头”比当时国际标准钻头寿命长3.4倍,效率约高1倍。但倪志福谦虚地把“倪志福钻头”称为“群钻”。意思是群众参与了改进和完善。

影响:1953年当倪志福还是一名钳工时,他针对普通麻花钻钻不动抗美援朝中破损装甲车特种钢板的难题,发明了高效、长寿、优质的“三尖七刃”钻头。与修磨前的普通麻花钻相比,“群钻”有前角比较合理、钻削力降低、耐用度提高、钻孔质量改善等优点;而且,分屑、断屑、排屑性能亦较好。但是由于当时我国没有专利制度,倪志福公布了技术成果而丧失了专利申请权,这一发明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无偿使用。1965年,当时的科委主任聂荣臻为倪志福颁发了“发明证书”,1986年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因此为倪志福颁发了金质奖章和证书。

3.矮秆籼良种

发明简介:籼稻 ,一种一年生的禾草,水稻的一种,米粒细而长,在温暖气候下广泛栽培,种子用作人类食物,谷壳和其他副产品可饲养家畜,稻杆用来造纸。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

影响:高秆品种的最大弱点是不耐肥,容易倒伏,稀植低产。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4.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发明简介:喷气式飞机所使用的喷气发动机靠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气体向后高速喷射的反冲作用使飞机向前飞行,它可使飞机获得更大的推力,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诞生于1956年。

影响: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1956年7月19日,是我们难以忘怀的日子。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5飞机“中0101”号到达沈阳于洪机场,成功地飞上了祖国的万里蓝天。试验证明:“中0101”号飞机在最大速度和最大高度时,特种设备、发动机等的各项性能、数据全部达到试飞大纲要求。9月8日,国家验收委员会在厂举行了验收签字仪式,并命名该机为“56式机”(以后按系列命名为歼5)。

5.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发明简介: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6.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发明简介: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7.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发明简介:1958年4月,中国历史上第一辆国产轿车在一汽诞生,取名“东风”,因为当时毛泽东主席对世界形势有个著名论断:“东风压倒西风”。东风轿车发动机仿制“奔驰-190”,底盘、车身参考“西姆卡--维迪娣”:车头标志为一条金龙,因为世界上常以龙象征中国。

影响:第一辆“东风”牌国产小轿车出产,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此后,一汽的技术水平再上新的台阶,又成功地制造出中国第一辆“红旗”牌轿车。为了向新中国十年大庆献礼,“一汽’选送了33辆轿车和两辆敞蓬检阅车,运往北京。红旗轿车为新中国十年大庆增添了新的亮点。首都街头驶过的红旗轿车成为当时一个特有的景观。

8.我国第一台计算机

发明简介: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诞生,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经改进配置了磁心存储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800次。北京有线电厂生产了36台,定名为DJS-1型计算机。

影响:1957年4月,我国经政府途径订购了M-3计算机和БЭСМ计算机图纸资料。在考察和取得图纸资料的基础上,研制工作开始了。以张梓昌、莫根生为首,组织了M-3(代号103)计算机工程组。通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努力和北京有线电厂的密切配合,于1958年8月1日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这台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填补了我国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空白

9.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发明简介:1956年7月13日,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

影响: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1885年诞生的,不久汽车就传到我国。解放前,我国的公路上,就像开办“万国汽车展览”一样,行驶着130多种不同牌号的汽车,但却没有一种是我国制造的。解放牌汽车的问世,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10.第一座原子反应堆

发明简介:1958年6月30日,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已经正式运转。反应堆是使原子核分裂维持链式反应的一种装置,它是目前利用原子核内部能量的主要形式。我国新建成的这座原子反应堆是重水型的,热功率为7000枣l万千瓦,主要用途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制造同位素。它是用铀作燃料,用重水作慢化剂和导热剂,所以叫做实验性重水型反应堆。6月13日下午,这座反应堆开始发生链式反应,并逐步提高功率。

影响:1958年6月30日,新华社报道了我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已经正式运转,回旋加速器已经建成,正在准备进行科学研究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跨进了原子能时代。

1960~1969

1.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发明简介: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影响: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质。过去世界普遍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大都认为人工合成生命体是不可能的,中国人首次让它变成可能。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2.中国首台晶体管计算机

发明简介:在国外技术封锁、国内没有先例、国产晶体管性能又不稳定的情况下,1964 年末,康鹏研制小组终于用国产半导体元器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电子计算机— 441-B-I型计算机。

康鹏1962年称为“隔离阻塞”的计算机发明成为存入中央档案馆的发明;康鹏作为负责人和设计师及使用其发明的441-B计算机成为中国首台半导体计算机。康鹏由此获我国1965年首设的国家最高奖,即获得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发明证书”和亲笔题写铸有“发明”二字的金质奖章。如此事实,2009年才被发现。

影响:1965年2月该机通过国家鉴定,连续运行268 小时未发生任何故障,稳定性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1965年末他们又研制成功441-B-Ⅱ型计算机。哈军工的“441-B”不仅是中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也是中国首次自主创新且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计算机,它应用在“两弹一星”、歼六、海军、空军、二炮,以及中国电信、大庆油田等。

3.两弹一星

发明简介:“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

影响:以邓稼先为首的老一辈科学家挑选了20多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缺乏资料的“真空”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罗布泊的戈壁沙滩上空点燃神奇之火,生成原子弹爆炸特有的“蘑菇云”。研制成功原子弹两年零八个月后,1967年氢弹研究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四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表明中国的核科技水平已居世界前列。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4.我国第一枚导弹

发明简介:1960年,我国第一枚导弹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射成功,开创了我军武器装备的新纪元!

影响: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近程导弹--"东风"1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向掌握导弹技术方面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第一枚“争气弹”的成功发射,打破了霸权国家“中国的导弹永远上不了天”的预言,开创了人民共和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通天之路。

5.T—7M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

发明简介:1960年2月19日,上海机电设计院自行设计制造的T—7M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试射成功。

影响:这一成果开始了中国的“空间时代”。这是中国探空火箭技术取得的第一个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成果。

6.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发明简介:1961年12月,江南造船厂成功地建成国内第一台12000吨水压机,为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7.集成电路

发明简介: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仅比美国晚了7年。

影响: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我国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1970~1979

1.杂交水稻

发明简介: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比传统水稻增产30%以上,它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

影响: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袁隆平2001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许多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了加剧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杂交水稻的诞生,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肚子问题,还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2.激光照排技术

发明简介:从1975年开始,王选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以后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究开发,跨越当时日本的光机式二代机和欧美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阶段,开创性地研制当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所谓激光照排技术,就是将文字通过计算机分解为点阵,然后控制激光在感光底片上扫描,用曝光点的点阵组成文字和图像。通俗一点来讲,实际上就是电子排版系统的简称。

影响:激光照排与活字印刷的意义十分接近,这也是它的主要发明人王选被誉为当代毕升的原因。激光照排的出现,使印刷业告别了危险(易引起铅中毒)、低效的铅字印刷,走上了高效便捷之路。事实上,激光照排的作用意义不仅仅是华文印刷技术的改革和升级,它对中华文化传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其科技范畴,在汉字信息处理领域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

3.青蒿素

发明简介:1972年,科研人员终于从青蒿里提炼出抗疟疾的化合物―――青蒿素,并于1973年在云南和海南等疟疾高发区进行了临床试验。青蒿素是新中国研制的第一个化学药品,标志着我国新药研发取得历史性突破。

影响:治疗疟疾快速、高效、抗药性小的青蒿素,被国际社会誉为抗疟药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复方蒿甲醚是第一个由中国发现的全新化学结构的药品,也是目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可的中国原创药品。它在疟疾这一高传染性疾病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截至2002年,已获得包括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欧共体等49个国家和地区的复方药物发明专利权,成为我国率先在国际上获得专利的化学药品,也是世界复方类药物中拥有发明专利保护国别最多、专利覆盖面最大的药物之一。

4.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发明简介:1971年8月22日,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首次以核动力驶向试验海区,进行航行试验。1974年1月进行检验性试航,1974年8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命名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为“长征1号”,正式编入海军序列。

影响:从此中国海军作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海军跨入了世界核海军的行列,它标志着中国舰艇装备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5.中国第一台托卡马克装置(CT-6)

发明简介:从1972年起,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陈春先和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严陆光等人组成课题组,开始研制我国第一台铁芯变压器托卡马克装置——北京托卡马克6号(CT-6),并于1974年正式建成,引起国际物理学界的高度重视。该装置于1974年开始运行.利用该装置,进行了平衡不稳定边界的观测以及微波预电离、清洗放电等实验工作。

影响:北京托卡马克6号的研制成功不仅是我国当年最好的科技成果,也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核聚变的垄断。

6.人造卫星

发明简介:1970年4月24日,我国进行了首次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地将第一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1972年3月3日,我国又发射了第二颗科学技术试验卫星。1975年11月1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已先后发射了约5000多个人造航天器,其中绝大部分是人造地球卫星。我国在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质量超过了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和,这说明我国卫星技术的起步水平高。等等,还有好多。

10. 92岁许鹿希:苦等邓稼先28年,却天人永隔,今为什么仍住60平旧房

上世纪60年代,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饱受着国际上的压力。西方帝国主义介于对中国的不了解,和政治形态上的差异,对中国更是虎视眈眈,恨不得将这只刚刚苏醒过来的东方雄狮一口吞下。

为了尽快树立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恢复中国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特别是不再饱受西方国家核武器的威胁。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开启了自主核武器研发计划,一大批热血青年和知识分子,为了新中国的发展,甘愿隐姓埋名、奋勇向前,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无论是曾号称"可以阻挡美军一个师"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还是最年轻的"娃娃博士"、"两弹一星"的功勋院士邓稼先,都在这项国家大计中,不论个人得失,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在他们"隐姓埋名","抛妻弃子"的岁月里,默默地隐忍和付出着。

老人的身体还健康,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如今儿孙满堂的许鹿希也可以享受着天伦之乐,只是身边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脑海里,往事已成追忆,回忆却都是甜蜜。

邓稼先夫妇二人都曾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奋斗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更是毫无过分之处,作为后辈,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作为晚辈,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阅读全文

与两弹一星长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离退休几个月不交社保有退休金吗 浏览:128
考社区工作者面试通过多久体检 浏览:175
泉州养老金计算 浏览:954
西安退休金每年涨 浏览:209
女儿和女婿吵架父母该如何处理 浏览:44
武装部短信体检要多久 浏览:541
呼伦贝尔养老机构责任保险 浏览:537
养老金十五年后能领多少 浏览:963
沈阳慈善老年公寓 浏览:979
重阳节名俗活动 浏览:952
父母离婚了如何补办出生证 浏览:271
退休工资比在职高 浏览:36
想找50岁左右的熟女 浏览:850
香港九月九日重阳节放几天假 浏览:416
父亲60岁想买房 浏览:954
现在的长寿花软软的怎么办 浏览:999
2017两会退休年龄提案 浏览:200
减肥养生还有什么是热词 浏览:652
东莞60岁以后每月领多少钱 浏览:953
内地演员80岁以上姓马 浏览: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