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了解一下寻根的故事!!!!!!!!!
台退役将领拜祖寻根心情故事:根连两岸 同胞相依
4月15日至17日,台湾退役将领拜祖参访团来到河南。三天的时间里,他们拜黄帝、登少林、访开封、看黄河;三天的时间里,他们讲述着一段段拜祖寻根的心情故事。
五千年前就是一家
4月15日,台湾退役将领拜祖参访团一行50多人,从台北直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这个参访团是应黄埔军校同学会的邀请,由来自中国国民党黄复兴党部、陆军官校校友会、台湾中南部有关团体组成。参访团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近耄耋的老人了,不过,3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并没有在他们的脸上留下倦意。从机场到住处,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巴里此起彼伏谈论的是有关河南和大陆的话题。
费先生,与记者邻座。他不是第一次到大陆,却是第一次到河南。费先生说:“我是江苏人,可是到河南来看看却是一直的向往,因为我们的共同始祖黄帝出生在这里。”
拜祭黄帝,是跨海而来的台胞的心愿。
史载黄帝生于新郑轩辕之丘。“三月三,拜轩辕”古而有之。4月16日,正是农历三月初三。9点50分,象征“九五之尊”的吉时,21响礼炮响起,庚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正式开始。原本阴冷的天气逐渐放晴。
“……新郑拜祖,弥之高仰;同根同源,龙族荣光……”大典现场,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胞集体吟唱《黄帝颂》。
86岁的台湾退役将领、参访团团长王文燮将军,激动不已。他在现场接受记者访问时这样说:“能够回乡祭祖是我最大心愿,这是所有中国人的心愿。因为不管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五千年前就是一家人。百家姓当中,有74个姓氏发源于河南。所以说,我们既是来拜祖,也是来寻根。”
割不断的文化脉息
河南,简称豫,豫即我和大象,记录着河南曾经是水草丰沛、人象共处的美好家园。这里,曾是黄帝故里、夏商故邑,曾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16日下午,参访团一行到访嵩山少林寺,少林寺住持释永信与参访团成员会面,双方就两岸佛教文化的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17日上午,参访团一行来到七朝古都河南开封,参观了大相国寺,游览了龙亭皇家园林。最后,参访团还来到了此次中州行的最后一站,在黄河风景名胜区,在母亲河边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少林功夫名扬天下,也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沿途看到武僧习武的壮观场面,很震撼。登封习武风尚表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台湾现在也有很多年轻人到少林寺学习武术,有的学成回去开武馆,又已经收了不少徒弟。”许浩然老先生79岁了,第一次登上少林寺。
到达开封市之前,导游先帮大家介绍历史。开头一句是“头顶一碗水,脚下六座城。”张兰澄老先生赶忙拿出纸笔,认认真真记下。
“这一碗水,是黄河水,黄河泥沙淤积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地下六座城指的是,在今开封市地下3至12米深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自下而上分别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北宋时期的东京城,金代的汴京城,明代开封城,清代开封城……闻名于世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东京城的一时繁华。”
结束开封之行,回到大巴上的时候,张先生手里多了个卷轴。一上车就打开给大家看,是《清明上河图》的复制品。一车的人都拍手叫好,称赞精美。
张先生告诉记者,台北故宫也珍藏有《清明上河图》清代仿制品,现在又到了《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地方。“最大的感受是,只要到大陆来走一走,就一定能感受到两岸割不断的历史联系和文化脉息。”
更加期盼两岸和平
拜祖寻根,对于台胞而言,意义更为特殊,因为那曾经只能是心中的一个期盼。
陈筑藩老先生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给记者听:“我们这些退役老兵酒量都很好,知道为什么吗?我那时候在金门,最难熬的就是一年三节,端午、中秋和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呀,一到这些时候,望着海峡对岸的家乡,想着家人围坐一桌独独少我一个,那种感觉真是让人难受得要死。怎么办呢?只有喝酒,把自己灌醉就不想家了。”
无论政治如何分歧,历史怎样坎坷,乡土乡情会是一个人一生的情结。两岸开放老兵探亲后,不少台胞都不止一次地回到大陆,回到家乡,看看记忆中的一草一木。
盛士畊先生是山东人, 1949年到台湾。“那个时候,我还只是个学生。”盛先生告诉记者。
两岸开放探亲以来,盛先生已经回去过十多次,家里还有姐姐妹妹。前两年,盛先生还在青岛买了房子,没事就回去住上一段。“我们还是幸运的,毕竟等到了这一天。”
随着两岸往来的日益热络,两岸退役将领间的交流也逐渐增多。
台“陆军军官学校”校友会会长、黄埔三十一期的宁攸武将军就参加过多次这样的交流活动。“像纪念淞沪抗战70周年的时候,20多位台湾黄埔老将军重返上海,与大陆的黄埔后人一起追忆抗日烽火。我们大部分人虽然没有经历过抗战,可是通过这些年与大陆黄埔人的交流,也觉得两岸实在有太多的共同记忆。”
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去年也到了台湾。他说,见到了一些老同学,当年十几岁的年纪,现在再见面都是80几岁的老人了。有过两岸隔绝的那段经历,对两岸的和平有着更强烈的期盼。两岸多一点互动和交流,就会多一些了解,敌意和猜忌自然就会消失。
两岸同胞除了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记忆,还有怎么也解不开的骨肉相依。
就在离别的头天晚上,参访团中的一些台胞到郑州市区,打算品尝特色小吃。在人民广场,却碰到为玉树地震灾区募捐的祈福活动。现场点点烛光,成了闪动在台胞们眼中的滴滴泪花,他们纷纷为灾区的同胞捐款、祈福。(李炜娜)
本小族谱引出一段寻根的故事
戴氏1800多名海内外乡亲昨天回南海戴家村访祖
本报佛山讯昨天上午,清朝近300年历史中广东省籍任职最高的官员戴鸿慈的故乡南海区西樵镇戴家村迎来了最为热闹的一天:包括6个国家和地区共1800多名海内外戴氏乡亲在这里举行世界第六届戴氏恳亲联谊会,这是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
恳亲联谊会筹委会主任、广东省知名民营企业家五元集团董事长戴庆元先生是西樵戴家村人,他告诉记者,是一本小小的族谱,使他们在广西十万大山脚下找到失散了几百年的岭南戴氏后裔,在天津重新联络上半个世纪音讯全无的戴鸿慈嫡裔,在安徽休宁隆阜获得戴氏岭南始祖的翔实历史资料……“那是1983年,一场大火将戴家村清代编写的四本族谱烧了三本,‘劫后余生’的那本刚好是第一册,记载了戴氏的起源、从珠玑巷南迁的线路、广东戴氏分布以及历代戴氏名人情况等。就是凭这本东西,我们开始了漫长的寻根访祖历程,至今20余年没有间断过”。戴庆元说,根据这个唯一线索,他们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去联络各地宗亲。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们从报纸上获悉菲律宾举办世界戴氏宗亲联谊会,于是想方设法与之联络上。身在他乡的宗亲,浓浓的乡情更是难以释怀,经多方努力,有关部门批准,小小戴家村终于迎来了全世界戴氏恳亲联谊会。在这个寻根过程中,收集整理出南海名人清末宰相戴鸿慈的珍贵历史文物资料达86件,并无偿献给国家,收藏于南海博物馆。这是戴庆元最感欣慰的一件事。据悉,南海政协曾召开“戴鸿慈政治革新思想研讨会”并出版了《纪念戴鸿慈诞辰150周年特辑》,对其平生史实和所作的贡献作了进一步研究。据戴氏后人介绍,岭南戴氏是宋末从珠玑巷迁入广州,明朝再到西樵。数百年间,戴家村名人辈出,仅在清朝年间,小小的戴家村就出了6位举人,其中一位进士和一位清末宰相,这名宰相就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家戴鸿慈。《南海县志》(宣统版)称:“清朝二百余年,广东由军机处入相者惟鸿慈一人”。戴鸿慈是清廷出使东洋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著有《出使九国日记》等进呈,他的著作成为20世纪初研究欧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历史文献。戴鸿慈最为著名的文章当属《善后十二策》,颇有见地,与康有为当时“公车上书”提出的“拒和、迁都、变法”相接近。“西樵有康有为、陈启沅、黄飞鸿等历史文化名人。”戴庆元展望未来说道,“加上戴鸿慈,西樵名人不少,我们希望能够借助西樵旅游的优势,形成一条西樵名人游专线,让戴家村里的戴氏宗祠也成为名人游的一个景点之一。”(李维宁曾令华)
(金陵/编制)
⑵ 怎么寻找在台湾的亲人
我叔公—蓝景华先生,原系广西省上林县北六区古蓬镇三噢村人(现系广西省忻城县古蓬镇三噢村),1949年随国民party军队(听老人家说,他在国民party军队里是从事电台工作的)从云南出境。1982年曾经从泰国曼谷给老家亲人写过一封平安信,当时我公公蓝景光先生也及时去南宁给他回了信,1984年他又从香港九龙写回一封信,并寄有他当时过生日的全家福照片,从照片上看估计他是居住在台弯的,因为在他周围还有四、五人都是年几相当的老兵,而且照片上用的都是繁体字,可给他回信到香港时却被退了回来,从此再也查无音信了。亲人的多年期盼,终于等到了如今的两岸三通,家人乞求寻找失去联系多年在台湾还是在泰国曼谷的叔公蓝景华先生及其家属。
⑶ 想找个失去联系多年的台湾亲人,怎么联系台湾退辅会
断了音讯68年用4小时就找回亲人 移动互联网让两岸寻亲有了新方式
紫牛新闻
2017-12-28 · 扬子晚报官方账号
扬子晚报网12月28日讯(记者 王梦晓)2017年是两岸开放交流三十周年,仍有部分台湾老兵或者老兵的后代,尚未找到大陆失散多年的亲人;或是此前联系上了家乡的亲人,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再次失去了联系。你可曾想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我们已能利用精准的互联网推送技术,帮助这些因时代背景分隔两地的亲人再次团圆?今日头条的头条寻人项目最快仅用4个小时,就让台湾和南京断了68年音讯的亲人重获联系。
两岸寻亲项目正式启动_
分隔68年,4小时找到 91岁南京老人老泪纵横
“父亲十多岁就到了台湾,他终其一生,都没有等到回乡的那一天,我希望能帮他寻根, 找到他在大陆的亲人。”前不久,头条寻人收到台湾方志鹏先生的寻亲求助,他想替离世多 年的父亲方德才,找到合肥或南京的亲人。12月21日,头条寻人替方志鹏先生发布了寻亲消息,并将其弹窗到安徽合肥和江苏南京,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短短4个小时之后,就顺利联系上了方志鹏所要找的大陆亲人。
方志鹏介绍,他的父亲方德才,祖籍安徽省庐江县,而祖父方江海,则是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开粮行贩卖粮食。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南京撤退时,方江海领着十多岁的方德 才,带着大米粮食来到长江边,将孩子交给在部队的亲戚方华,方德才便随着方华一家人离 开南京远赴台湾,与父亲从此骨肉分离。方志鹏表示,他曾经前往安徽跟江苏寻亲皆未果,得知头条寻人项目后,重新燃起寻亲的希望。
头条寻人替方志鹏发布了代父寻亲的消息后,在当晚便接到南京一名叫方怀英女士的回应,她告诉头条寻人,其91岁高龄的父亲方德宽,正是方德才的亲哥哥。并且,方德才在大陆还有两个妹妹(方惠珍85 岁、方爱华74 岁)和一个弟弟(方德庆71 岁),他们仍健在。方怀英说,时隔68年,老父亲重新获知弟弟方德才的消息后老泪纵横。如今,南京和安徽的方家人,都非常期待与台湾亲人相见。
发布会上台湾寻亲人分享自己的寻亲故事
线上发布,线下查找 65岁台胞找到江苏老家亲人
“父亲当年走得突然,他生前无缘回到江苏老家,也跟上海的亲人断了音讯,这一直是我心中的遗憾。”据台北65岁的吴国廷先生介绍,他的父亲本名叫吴福林,1921年12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1949年前后,做水泥工人的吴福林,与妻子从海南岛搭船远赴台湾,并改名为吴富林。
时隔多年,吴国廷仍忘不了要帮父亲寻亲的念头,然而,有关其家乡的线索相当有限, 他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住在上海的二伯,有个儿子名叫吴国仁。后来,吴国廷好不容易找到 二伯一家人过去在上海徐汇区的地址,写着“上海龙华西路91号”,让他的寻亲之路看到了一丝希望,不料信件寄过去,遭到退回,线索再度石沉大海。
12月5日,头条寻人联合台湾媒体发布了一则《65 岁台胞苦寻大陆亲人:“上海的吴国仁,你的台湾堂弟在找你”》的寻亲消息。为了尽快帮助吴国廷找到亲人,头条寻人找到吴国仁祖籍江苏的当地警方,请求江苏警方协查相关信息。12月7日,常州武进公安局传来好消息:“已查找到吴国仁的相关信息,也与吴国仁女儿取得联系,确认就是吴国廷要寻找的亲人。
⑷ 有谁知道台湾老兵名单我要寻找一位亲人
我的爷爷陈过房苟广东南雄人,一九四几年被抓壮丁到台湾,至今未归呀!父亲陈泰尚,母亲聂氏,哥哥陈万辉期盼你归家。
⑸ 想找个失去联系多年的台湾亲人,怎么联系台湾退辅会
退辅会
http://www.vac.gov.tw
地址:台北市信义区忠孝东路五段 222 号
TEL:+886-2-2725-5700
桃园县警察局中坜分局
http://www.tyhp.gov.tw/jhongli/index.php
‧地址:桃园县中坜市延平路607号
‧总机电话:+886-3-4221460
⑹ 回到爱开始的地方在哪儿看
]女记者纪雅清(刘诗诗饰)去云南普洱完成追寻一名台湾老人初恋的专题,碰到了老人的孙子许念祖(周渝民饰)。两人为了同样的目的携手踏上旅程,最后两人学会了勇敢面对自己的感情。
在一个女人接近三十岁的同时,结婚就突然变成一道必选题,与此同时,爱,却成为了选择题。纪雅清就是如此,有一个外人看来几近完美的未婚夫,即将要步入婚姻殿堂,可就在这时,突然有些彷徨。而就在此时,一份偶然临头去云南的出差任务给了她一个寻找自我的机遇,婚前的最后假期。就在抵达美景的时刻,她却收悉一份意外的邮件。
许念祖,因为亏欠了一份爱,而来为爷爷寻找一份爱——那是一
http://hi..com/ukffqlrdhobouvq/item/69ffe274bcbefc0a7244239e
段断裂的记忆,一个失去联络的恋人,一世孤独的人生。他依据着爷爷生前留下的地址寻到半个世纪前的此地,不想,发现的第一份线索,却是——她。
旅途就此开始,七日之后,他们需要对爱做出选择
⑺ 本人伯父云南江川县西河村人士,49年随蒋到台湾。现寻同籍台湾老兵及相关知情人士,以此寻亲。万分感谢!
可将你的寻亲要求与资料寄到台湾的退辅会,请其帮忙协寻.(退伍官兵辅导委员会)
但心理得有准备,机会不大,因很多荣民不会与该会连系,虽然该会是负责这些人的直接单位.
只有单身荣民才会去退辅会之下的荣民之家生活养老.
台湾对这些荣民是有医疗,退休辅导等各种福利措狏,但台湾的户籍是可随便迁移,
所以退辅会并不能有效的掌握当时来台的官兵後来的行踪.
(大多数荣民在两岸开放探亲就回家乡探亲,贵伯父应该也会如此作,除非很早即不在了.
但如没回乡探亲,这很可能没有结婚与後軰,因为有後軰,大都会吩咐其回乡探亲或祭祖坟之类.)
⑻ 台湾人民到大陆寻亲的事迹
“寻亲大使”帮助台湾老人圆50载寻姊梦
今年以来,大连市西岗公安分局黄河路派出所已帮助5户离散家庭重新团聚,民警们也被群众亲切地喻为“寻亲大使”。近期,在推进社区警务战略的过程中,民警们始终牢记公安机关的职责,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信念,对照赵振金同志的先进事迹,立足本职履行公安职责,赢得群众广泛赞誉。在这里,一个个普通的寻亲故事和市民家居琐事,因为民警们热情的鼎立相助,赋予了很多新的含义。
失散50年姐弟团聚
10月30日上午,来自台湾省的80高龄的王大爷拄着拐杖走进黄河路派出所,向内勤吕德圆述说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老人此生“唯一的心愿”就是找到自己离散50余载的两个姐姐。
王大爷旧居于黄河路派出所辖区,年幼时与两个姐姐相依为命。他长大后跟随国民党部队去了台湾,与两个姐姐一别就是50多年。
改革开放后,王大爷萌生了寻找姐姐的念头,他曾多次托人到自己旧居附近找寻,但因两个姐姐出嫁后地址变迁而未遂心愿。今年10月,王大爷的子女劝他到大陆找寻亲人,了却多年未能完成的夙愿。于是王大爷乘飞机踏上了阔别多年的故土。到大连后的几天,王大爷凭着记忆一直在南北福兴里附近转悠,但一无所获。最后,他抱着一线希望来到黄河路派出所求助。
为完成老人的夙愿,吕德圆与同事们从最早的档案开始查起,一张张核对,经过三天的艰难查找,终于找到一名符合王大爷二姐自然情况的老人。经过电脑查询,确定对方目前居住地在大连市中山区。
随后,民警将王大爷送到中山区某居民楼4楼一户居民家。当民警敲开房门时,开门的正是王大爷的二姐,两位老人对视良久后,紧紧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民警亲过亲生子女
11月2日,分局政治处收到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信中以“一件小事赢得民心”为题,讲述了黄河路派出所民警周烨为居民排忧解难的故事。
“小周你好,我是北岗街73号的居民,我家污水流了满屋,你快来帮帮我吧!”10月中旬的一天,正在辖区内走访的周烨接到一个求助电话。
给周烨挂电话的杜某夫妇,他俩都70多岁了,子女均在外地。由于老两口很少出门,也很少与其他邻居打交道,当天污水突然从卫生间的下水口冒出来时,他们顿时慌了神,情急中想到了经常上门走访的派出所“片儿警”周烨。
周烨立即赶到现场,当看到杜某家中污水满地的情景时,他二话没说,先找来石头将返水的下水道暂时堵住,接着找到清洁用具清扫起来。两小时后,屋内终于恢复了清洁,但周烨的衣服却溅满了污物。此时已是下午6时许,周烨又出去找来几名工人对下水道进行了疏通。杜大爷拿钱给工人时,周烨说那些工人是自己的朋友,不收钱。
事后,杜大爷打听到那些疏通下水道的工人实际上是周烨自己花了50元钱雇来的时候,他热泪盈眶地说:“民警比我的子女还亲啊!”
⑼ 怎样寻找台湾亲人
您可去以下各单位问看看
我记得台湾有个专门单位协寻60年前老兵
先查到电话号码,然后播电话到台湾
他们会很乐易帮您,(您不必给红包或钱)
注1
播电话到台湾不便宜,可用skype或17900...等节费电话卡(IP卡)
注2
若在网络上遇到台湾官方网站(gov.tw),可能会被内地屏避,可改用orzin.com 就可看到
注3
您要找台湾的爷爷应该到台湾的网站去找
在大陆网站找机会太低了(而且容易遇到骗子打电话给您)
-------------------------------------------------
台湾行政院 国军退除役辅导委员会
或台湾各地荣民服务处
不过你要确定有来台吗 或是上船前就被中共吸收 当时真的很混乱
亲人随国民党政府来台 阿 当时有商人政府公务员 士农工商都有
应该找户政事务所 但是不是他的亲人应该无法取得数据喔
看看有没有警察朋友 他们的计算机都查的到
⑽ 台老兵离世留下老家地址儿子寻根找到亲人了吗
台湾老兵离世留下老家地址 ,儿子千里寻根找到了亲人。
10月14日上午9时,许昌市尚集镇东大街关帝庙边的一处墓地,迎来了两位来自台湾的扫墓人:“爷爷,我们替父亲来看您老人家了,家乡的地址是父亲生前刻在孙子的金牌上,几十年的心愿终于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