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2013湖北60岁以上人口占比

2013湖北60岁以上人口占比

发布时间:2022-05-24 18:09:54

A. 湖北总人口多少,其中农村人口占比多少

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3.31万人(公安年报数),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3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为13.7%,新出生人口0.7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死亡人口0.44万人,死亡率为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
‰。全市男女性别比为102.7∶100。
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占比
35%左右

B. 全国34个省的人口详细数据及年龄比率!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2006年末,中国人口:131448万人。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

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http://www.cpirc.org.cn/index.asp 可参考网站

C. 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多少亿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大约有1.9亿人,在过去的20多年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了1.16倍,快速老龄化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挑战。

近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联合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指数课题组等机构发布了《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下称“蓝皮书”)。蓝皮书称,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基数大、速度快、未富先老以及地区差异大等特征,急救和失能失智照护需求将快速增长。

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看,2000~2010年,60岁以上人口和65岁以上人口分别增加了4689万人和3072万人,2010~2020年则增加了8637万人和7181万人,说明2010年之后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最新数据,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这是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4%。

我国老龄化的第二个特征是未富先老、低生育率。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理事妥宏武表示,2021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4.2%,我国提前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它们在进入深度老龄社会的时候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我们国家人GDP在2021年超过1.1万美元。OECD主要国家相关数据显示,一些发达国家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时,总和生育率均值降为1.76。我国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时,总和生育率降至1.3。

我国老龄化的第三个特征是地区差异较大。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看,排在前三位的省份是山东、四川、江苏,老年人口数量分别为1536万、1417万、1373万。山东是唯一一个65岁以上人口超过1500万的省份。从老年人口占比来看,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的地区有12个,分别是湖北、天津、湖南、安徽、山东、吉林、黑龙江、江苏、上海、四川、重庆、辽宁;最高为辽宁,达17.42%,这些地区属于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尚未达到高度老龄社会的阶段。

应对老龄化的机遇和挑战

宏武认为,我国老龄化面临两个机遇:一是2021年已经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后,劳动年龄人口规模比较大。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这些都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二是国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健康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蓝皮书称,通过公共政策调节和公共服务支持释放生育潜能,我国还是能争取实现总和生育率接近1.8和确保1.5的目标的。老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尤其是“63婴儿潮”一代人陆续退休迈入“65+”老人的行列后,我国老人照护、急救以及失能失智的需求都会大幅增加,养老服务供给需未雨绸缪,提前预备。

蓝皮书称,我国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在2013年达到最高值493.7万张,之后下降到2015年的358.1万张,2020年上升为483.1万张。受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影响,尽管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在不断增加,每百名老人(65岁及以上)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称,“十三五”期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从11.6万个增加到32.9万个。

伴随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弱化,嵌入社会服务的居家养老成为主流。蓝皮书课题组在20个一二三线城市开展了养老需求调研。结果显示,排在受访居民养老主要困惑前三位的是担心突发疾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护理人员不专业/好的靠谱的护理人员难找;医养服务好的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可见,急诊急救是居民养老最大的需要与担忧。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急诊急救的需要高于其他需要,心脑血管疾病和跌伤均需要15分钟急救圈,将基本保健(含急诊急救)作为民生保障的基础设施应嵌入社区,是完善我国养老体系的一个艰巨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有关负责人就《“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答记者问时称,“十四五”时期是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应老年人居家就近养老期待需求,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将着力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指导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通过签约合作、与医疗机构毗邻建设等方式提供医养结合服务,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双重需求。

D. 武汉市一共有多少人口

截至2019年末,武汉常住人口为1121.2万人。

截至2019年末,武汉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12.3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21.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62万亿元。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



(4)2013湖北60岁以上人口占比扩展阅读:

武汉的经济

2019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36.9:60.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5545元,按平均汇率折合为2.11万美元。

2019年,武汉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912.11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4.12亿元,增长2.3%。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320.34亿元,增长2.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7.10亿元,增长15.9%。

2019年,武汉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10元,同比增长9.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06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6元,增长9.4%。


E. 请问武汉有多少人口

2006年的数据是 常住人口858万,资料如下

=========================================
统计结果显示过去5年 武汉年均增加人口10余万

(2006-06-04 09:44:59) 稿件来源:湖北日报报业集团

记者昨从武汉市统计局获悉,过去5年,该市户籍人口增加52.2万人,年均增加10.44万人。

统计数据表明:52.2万人中,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口减死亡人口)为6.2万人,占增加人口的11.9%;净迁入人口(迁入人口减迁出人口)为46万人,占88.1%,户籍人口迁入成了人口增加的主因。

据介绍,10多年来,武汉市保持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态势,截止去年底,该市常住人口为858万。

武汉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称,受生育周期影响,武汉将迎来人口出生高峰,加上人口基数大、迁入人口逐年增长等因素,继续保持人口低速、平稳增长,任务还很艰巨。(完) (记者 杨磊)
参考资料:http://www3.xinhuanet.com/chinanews/2006-06/04/content_7166611.htm

果说大,的确武汉很大,中国的城市中能够超过武汉规模的最多不超过3个;武汉最早被作为都城是在三国时期,当时被称为夏口的地方就是今天的武昌,如今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的鼻祖就是三国时间吴国在龟山上建立的训练水军的阅兵楼。形成今天武汉三镇的格局要归因于明朝期间的汉水改道,从此将汉口和汉阳区分开来。汉口虽然是最后形成的,但是它的发展速度远远的超过了其它两镇,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汉口从明到清末数百年间迅速发展为中国重要的商埠,货物集散地;汉阳的崛起要归功于张之洞的洋务运动,重工业,钢铁厂,兵工厂让汉阳一夜之间腾飞。惟独武昌一直默默无闻。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唯一的两个大都市:上海和武汉,同时被列为了直辖市。几年之后,武汉的命运出现了第一次转折:别降级为副省级城市。但是这并不能影响武汉的地位,因为此时大批“武”字头的重工业落户武汉,武汉长江大桥的完工,武汉依旧为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巨大的力量。武汉落后的转折是连续错过80年代到90年代的三次改革浪潮,身处内陆的武汉没有从改革中获得任何机遇,而其他沿海城市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和再发展。怨天不如尤人,长久以来,武汉政府的领导习惯以直辖市自居,和省政府的关系一直很微妙,导致省政府对武汉建设并不是很关心。可以这样认为从80年代到上个世纪末,武汉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而整个城市建设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难怪别人把偌大的武汉戏称“最大的县城”。

武汉的机遇源自新世纪的开始,尤其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省委俞书记原任建设部部长,明确指示湖北省要把武汉作为建设的重点,而新一届武汉政府求真务实:正视落后和差距,正确定位武汉的发展方向。近几年来,武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和沿海城市的差距依然存在,事在人为,发展不是仅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更要自己的努力,省市政府的明确目标是脚踏实地,将武汉不仅建设成为城市规模大,而且经济也要作强作大。在中部崛起中成为领军人!

误读武汉天气:外地人经常把武汉的夏天说的十分恐怖,实际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暑期进入盛夏,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37-39,比有些城市要低,但是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29-30,为什么给人感觉闷热呢?武汉水系发达,经过白天的水气蒸发,导致空气湿度大,所以给人很不舒服闷热的感觉,一般到夏天在没有空调比较难入睡。到了九月,气温也可能达到38左右,但是最低气温不再很高,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会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会异常达到接近30或超过。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十分厉害,超过10度的降温很常见,从12月底到来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3度,天气好时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0度以下,武汉大 部分家庭是没有安装暖气的,因此家中觉得比较阴冷。三月后进入初春,气温回升很快,最高气温可以到达20多度,但是低温还是比较低,三月到四月一定要小心倒春寒——常常一夜之间气温下降15到20,大雪纷飞。

理解城市建设:武汉城市格局两江三镇,坐拥七湖。水资源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媲美: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全国人均水平的90倍,是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10倍。让人担忧的是,在过去的时光中,这些宝贵的水资源或重或轻的受到了污染,如今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整治。21世纪是水的世纪,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宝贵的水资源。在武汉城市大格局的背景下,武汉的城市建设不得不已江湖为轴线,因此城市不是很中规中矩,给人的感觉有点乱。的确,横跨两江对城市建设有很大的约束,尤其对交通建设十分不利,常常出现断头路,所以在一些主干道和过江通道上发生大规模的交通拥挤,在重要的节日更加明显。必须承认这是武汉做的不好的地方,虽然现在在大规模的改善道路环境,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

生活:武汉至少现在不被大家认为适合发展:人才流失,工资水平低......但是排除天气因素(对于外地城市的人),个人认为是个生活的好地方:城市中有山有水,滚滚长江穿城而过,城市里面公园绿地星罗棋布,物价水平中等,商品种类齐全,商业竞争激烈,而消费者从中可以的到很多实惠。尤其是可以品尝到各种风味小吃。节假日和家人,朋友或爱人去或逛街,或去爬山,或去东湖,或去感受滚滚长江和江城的夜生活,都别有情调

交通:武汉九省通衢人们应该十分熟悉了:已有京广线和在建京广高速线,以及未来沿江铁路线穿城而过,京九线檫边而过,武汉拥有三座特大型火车站。京珠,沪蓉高速汇集在此。由于武汉市是唯一没有健全轨道交通的特大城市,因此城市公交线路十分发达,出行方便。尤其是武汉的公交车,一元钱可以让你有飙车的感受,很多时候打的还没有公交快,尤其在晚上,就是极品飞车地上狂飙。

教育:武汉高校云集,教育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武昌的发展规划是建设成为教育城区。教育是国民发展的根本大计,武汉每年培养大批人才,但是基本都流失沿海,现在武汉面临着如何挽留人才为城市建设做贡献。

商业工业:武汉商业自古就十分发达,尤其是有百年历史的汉正街,商贾云集。武汉是华中地区物流中心和集散地。而城市商业呈现出多国鼎立的局面,没有垄断,激烈的竞争,使得武汉商品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商家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市民得到的实惠很多,在武汉购物很划算。武汉的重工业主要有武钢集团,东风汽车,武船......如今青山区以武钢为主,而汉阳经济开发区以东风为龙头,力求大造工业城区。

人文:武汉的人文历史有3500年了,外地人来武汉不习惯武汉人说话,感觉如同吵架。其实这和武汉人热情豪迈有关,说话的时候声音大,带有汉味,但是本意都是好的。武汉不排外,大部分的武汉人都是很热情的。武汉人有一种拼搏斗争不服输的精神:抗击特大洪水,抗击非典疾病。如今,这种精神正逐步体现在整个城市的建设之中。传统的汉文化已经淹没在了现代化的进程当中,只有在一些老街小巷当中偶尔看见的几张竹床,老一辈边纳凉边聊天,才能从中看到一些特有文化的影子......

前景:武汉要以水兴城,大造一个适宜居住的花园滨水城市。武昌作为重点建设的教育之都,汉口以商业为建设中心,汉阳的目标是工业新城。将市区内两江沿岸建设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独一无二的亲水休闲平台;到2020年,7条轨道交通线,220公里运营线路将全部建成,长江之上将建成7座大桥和3条过江隧道,真正让交通畅通无阻。

不足:自身经济基础不够强大,完成资本累计还需要一段时间;老城区面积大,改造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武汉市民的素质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文明乘车,文明穿越马路,文明用语,个人文明的生活习惯;就目前看来,主要体现在父辈一代,因此为了文明武汉的明天,要从年轻一代抓起文明素质教育。一个城市的成功不仅仅需要物质文明,最重要的是精神文明的进步!

F. 湖北人口数量

。"十五"计划期间,湖北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而且在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改善人口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文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快速汇总和有关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对湖北省五年来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简要分析,供有关参考。

一、五年来湖北人口发展的变化特点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湖北省五年来的人口发展变化具有如下六大特点:

1、人口增长已进入稳定的低速增长时期

2005年底,湖北省总人口为6031万人(包括本省户籍人口和本省常住半年以上的外省户籍人口,下同),其中常住人口5710万人(指常住本省半年以上人口,下同)。总人口与2000年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5960万人相比,增加了71万人,增长1.2%;年平均增加14.2万人,年平均增长0.24%。与1990-2000年两次普查间的年平均增长速0.95%相比,降低0.71个百分点,人口总量的增长总体上呈现进一步放慢的趋势。现已稳定在较低水平。2005年全年出生人口为52.6万人,出生率为8.74‰,死亡人口34.3万人,死亡率为5.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5‰,与2000年相比人口出生率下降0.9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0.65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大幅下降,由1990年的21.6‰下降到2000年的9.71‰,到2003年降到8.26‰以后,近两年虽然有所上升,但近几年仍然稳定在8.5‰左右的较低水平。说明2000年来湖北省人口增长已进入稳定的低速增长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2、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十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和措施。通过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调整大中城市户口迁移政策,保障公民正常迁移和择业权利,降低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的门槛;地方政府积极组织农村劳务输出,并着力保护进城农民工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合法权益,促进了人口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以上这些政策和措施的贯彻实施,大大促进了湖北省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据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05年湖北省5710万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达到2466.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到43.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243.3万人,占总人口的56.8%,城镇人口比重与2000年的40.2%相比,增加3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3、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

"十五"以来,湖北省把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事业作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以及"科教兴鄂"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使湖北省人口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据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05年湖北省5710万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72.9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727.5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089.9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718.7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同口径相比,具有大学及以上程度的人口增加47.5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0.9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07.7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248.2万人。

每万人口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478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1274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660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3010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88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232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533人。

4、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随着多年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湖北省青壮年外出人口的增加,使湖北省人口年龄构成发生较大变化,人口老化进程明显加快。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5年湖北省0-14岁人口为1146.5万人,占19.01%;15-64岁人口为432.8万人,占73.5%;65岁及以上人口为451.7万人,占7.49%。如按常住人口口径计算,湖北省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9.18%。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3.8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则上升了1.07个百分点。五年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平均每年上升0.21个百分点,与1990至2000年10年间的年均增长0.08个百分点相比,高出0.13个百分点.从老年人口规模来看,200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51.7万人,比2000年的376.1万增加75.6万人,年均增长幅度达3.73%,而1990年-2000年十年间仅增加77.1万人,年均增长幅度也仅2.32%,可见五年来湖北省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5、人口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

随着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口死亡率出现了明显下降。据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湖北省2005年婴儿死亡率由2000年的30‰降至的10‰以下。人口死亡率由2000年的6.01‰,降至2005年的5.69‰以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延长,2005年湖北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3.6岁,与2000年人口普查时的72.63岁相比,增加0.97岁。另据2005年1%调查资料:全省常住人口中,身体健康的占90.5%,基本能保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的占6.3%,身体健康或基本健康的比重共占96.8%,不能正常工作或生活不能自理的只占3.2%。

6、人口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人口住房水平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2000年以来,随着政府住房建设发展力度的加大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湖北省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口居住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湖北省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01平方米,每户平均住房2.97间,人均住房1.03间。分城乡看,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3平方米,每户平均住房2.69间,人均住房0.96间;乡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9平方米,每户平均住房3.21间,人均住房1.08间。同2000年比,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2.28平方米,每户平均住房间数增加0.32间。从住房设施来看,在全省1769.3万家庭户中,使用自来水的占41.8%,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的40.97%提高了0.83个百分点;家庭厨房拥有率为88.2%,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的84.5%提高了3.7个百分点;家庭户中有洗澡设施的占30.1%,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的26.8%提高了3.3个百分点。

二、未来人口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湖北省人口总量增长、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方面的人口发展形势将进一步好转,但也有一些矛盾和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人口增长率未来五年将维持较低水平,但人口增长压力仍然存在。

湖北省人口发展现已进入稳定的低速增长时期。未来五年湖北省人口增长率虽然仍将维持较低水平,但人口增长压力仍不容忽视。首先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湖北省人口结构将会出现生育旺龄妇女人数不断增加的趋势。据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湖北省20-29岁生育旺龄妇女人数自2003年降至低点452.1万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2010年将分别达到480.0万人、508.1万人、526.2万人、543.8万人、564.3万万人,平均每年增长21万人,这将意味着即使妇女生育水平维持现有不变,人口出生率将会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湖北省人口出生率由此每年将提高0.1-0.2个千分点。同时由于湖北省人口总量规模较大,每年增长的人口绝对数也还不少,人口总量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趋势。按未来五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3.3‰计算,每年净增加人口将达到21万人。据预测,到2010年末湖北总人口将达到6136万人,比2005年末增长105万人,到2017年前后将迎来人口增长的高峰。由此可见,湖北省未来人口低增长率和高增长量长期并存,人口总量增长压力仍然存在。控制人口增长仍是湖北省长期面临的首要任务。

2、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压力急剧加大。

随着多年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未来几年湖北省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一方面,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据预测,老年人口总量将从2005年的451.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508.02万,增长12.5%;到2020年将增加到791.3万,比2005年增加340万,增长75%。另一方面老年人口比重迅速提高,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010年将提高到8.2%,比2005年的7.49%提高0.61个百分点。2020年将提高到12.56%,比2005年提高5.07个百分点,届时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0年以后老龄化程度继续提高,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3%,每3.0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到达重度老龄化阶段。湖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增加的老龄人口规模,给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养老保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婚龄人口的积压现象将逐渐凸现。

出生婴儿的性别比(即在出生的婴儿中男女比例)102~107∶100为正常范围。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湖北省出生婴儿性别比达到128:100。高出正常水平19个百分点。随着湖北省妇女生育水平不断下降,20世纪90年代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从1990年的109.44,上升到2000年的130.3。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加强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工作的综合治理,婴儿性别比逐年攀升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还处于较高水平。

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所导致的过量"富余"的男性人口对未来婚姻市场将形成强力挤压,给社会增加不安定因素。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湖北省0-14岁组男性人口为635万,女性人口512万,男女相差123万,差距很大,到这批人开始进入婚配期,"富余"的男性人口对婚姻市场的挤压逐渐显现出来。据预测,到2015年以后这一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2015年20-35岁年龄段内将有130万之多的男性人口处于单身状态。到2030年将达到173万。因此,解决出生性别失调问题是湖北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今后一段时期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人们必须正视的一个社会问题。

4、未来五年就业压力加大。但2010年后将逐步面临劳力资源短缺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我们通常把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人口称为劳动年龄人口,这部分人也是未来我国劳动力的主体。湖北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所面临的过于庞大的劳动力资源问题以及劳动力资源的短缺问题,主要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变化所导致的。据预测,湖北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前无论在规模还是比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5年湖北劳动年龄人数为4148万人,以后逐年增加,到2010年达到峰值,为4293.6万人,比2005年增加145.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9.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68.8%上升到70%,上升1.2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数在高位逐年增加,就业压力明显加大。但2010年后湖北省劳动年龄人口将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将逐步面临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加上湖北省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劳动力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到2020年劳动年龄总人数将降为3906.23万人,比2010年减少387.3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70%下降到62.01%。当前人口就业压力和未来劳力资源短缺都将对湖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造成巨大的影响,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

G. 全国各各省市的人口是多少

排名-城市或地区-人口(万人)2010年/2018年-2021年(第7次人口普查)

1-重庆市-3017.42-3101.79

2-上海市-2301.91-2423.78

3-北京市-2300.24-2154.2

4-成都市-1404.76-2000(2021年)

5-天津市-1293.82-1559.60

6-广州市-1270.08-1490.44

7-深圳市-1035.79-1343.88(2019年)

8-武汉市-910-1418.65

9-南阳市-1026.30-1198.07(含邓州)

10-临沂市-1003.94-1124(2015年)

11-石家庄市-1016.38-1095.16

12-哈尔滨市-1063.60-1085.8

13-苏州市-1046.60-1068.4(2017年)

14-保定市-1119.44-1046.92(2017年,不含定州)

15-郑州市-1013.6

16-西安市-1000.3-1020.35(2019年)-1295.29

17-赣州市-836.84-981.46(2018年)

18-邯郸市-917.47-954.97(2019年)

19-温州市-912.21

20-潍坊市-908.62

H. 中国各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排名

截止2020年6月,如图: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

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2018年,辽宁、上海、山东、四川、江苏和重庆等6个省份均跨过14%的深度老龄化标准线。

(8)2013湖北60岁以上人口占比扩展阅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2.6%,2018年为11.9%,即增长了0.7个百分点。而2015~2017年分别为10.5%、10.8%和11.4%。从数据来看,最近5年全国老龄化增速呈现加快的趋势。

具体到省份而言,辽宁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2019年65周岁及以上人口706.1万人,占16.2%,这比2018年的15.17%增长了1个百分点。2016年和2017年这一指标分别是13.51%和14.35%,可见辽宁省的老龄化程度在加速。

I. 60岁以上人口有多少人

60岁以上人口有19064万人,占13.5%。是当今世界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预计202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

并且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已经有12个省份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这12个省份分别是辽宁、重庆、四川、上海、江苏、吉林、黑龙江、山东、安徽、湖南、天津和湖北。这些省份主要位于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

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的特点是:

1、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人。全国31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的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了500万人,其中,有6个省份的老年人口是超过了1000万人。

2、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2010年-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与上个十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别提高了2.51和2.72个百分点。

3、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从全国看,乡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人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比城镇分别高出7.99、6.61个百分点。老龄化水平的城乡差异,除了经济社会原因外,与人口流动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4、老年人口质量不断提高。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669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2085万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比十年前提高了4.98个百分点。

十年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也在持续提高,2020年,80岁及以上人口有35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比2010年增加了1485万人,比重提高了0.98个百分点。



J. 全国各地区人口数据发布,哪个省老龄化最严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已于日前公布,从国家已公布的数据当中,我们能够看出老龄化问题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而在部分地区当中,老龄化已经较为严重。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国家肯定会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生育意愿,尽可能增加新生人口数量。如果生活当中年轻人生孩子面临的各种困境,都能够被缓解甚至解决,那新生儿数量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大大的提升。可年轻人是否还愿意多生孩子,这是一个还需要时间来验证的问题。

阅读全文

与2013湖北60岁以上人口占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受疫情影响的养老保险 浏览:494
翟鸿燊孝顺讲座 浏览:144
敬老院送粽子图片 浏览:836
面向美好的明天祝老人家早日康复 浏览:811
力量运动员影响哪些体检数据 浏览:201
什么体检能改变未来 浏览:916
八位百岁老人怎么养生 浏览:929
养老保险和部队的生活费冲突吗 浏览:749
自己交什么养老金好 浏览:629
老年人除臭品 浏览:63
老人家晚上经常腿抽筋 浏览:415
铜鼓县长寿 浏览:905
老人乱说话是怎么回事 浏览:782
老年人过劳 浏览:730
新生一般体检需要什么 浏览:62
老年痴呆专家排行榜 浏览:791
体检支原体检查什么 浏览:206
长寿到重庆的黑车电话 浏览:583
老人家整晚咳嗽 浏览:730
花都区的养老院有哪些 浏览: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