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60岁后过劳的危害

60岁后过劳的危害

发布时间:2022-05-11 09:34:30

⑴ 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有哪些危害

1.疲劳会导致过早衰老
疲劳不仅损害机体的健康,导致疾病,而且能使机体早衰,缩短人的正常寿命。
生物技术的发展,揭开了人类寿命之迷。根据细胞分裂周期和次数,科学家发现人的自然生理寿命应该是150岁左右。然而为什么没有人能达到这样的生理寿命呢?医学研究结果提示:老年人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疾病所致,很少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死亡的。这都是由于在人生历程中,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多有害于机体健康的因素,对 生命造成损伤,甚至导致了疾病的发生,使人没有达到自然赋予的生理寿命而过早地衰老死亡,其中疲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必须要从事各种活动以求得生存和发展。长时间或者高强度的活动就会导致机体的疲劳。大量的疲劳毒素堆积在机体内,会给组织细胞造成毒害作用,引起细胞活力下降,甚至凋亡或被动死亡。如科学家发现疲劳毒素中的氧自由基及其诱发的氧化反应长期毒害的结果是引起生物衰老的重要原因。疲劳毒素中含有大量的氧自由基,并且不能及时被清除,疲劳机体内氧自由基的水平高出正常状态下很多,这是疲劳导致早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疲劳会使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免疫功能是人体的卫士,保卫着人体不受外来病原的侵扰,其中的自然杀伤细胞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免疫系统功能减退,机体抵抗外来病原物的能力降低,人就极易生病。自然杀伤细胞的减少,会使癌症发生的机会大大增加。
人的衰老和死亡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首位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约占死亡人数50%。这是因为血液系统支撑着人体全身的营养、氧的供给及代谢废物的清除,如同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线。当人体处在疲劳状态时,循环系统的功能也随之减退。由于心肌细胞能量的减少和疲劳毒素对心肌细胞 的毒害,心肌收缩力变小,心脏的泵血功能降低,血液淤积在血管之中,发生微循环障碍;血管的自我清洁功能下降,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中的疲劳毒素增多,"疲劳毒素"对血管上皮细胞产生损害,使疲劳人群的血管内壁更容易沉积上胆固醇、甘油三酯,动脉血管就会硬化,管腔变窄,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循环系统功能减退、老化,导致给机体各器官供能、供氧不足,同时疲劳毒素也不能及时运出、清除,疲劳进一步加深,使机体进入恶性循环,迅速衰老、死亡。
2.疲劳降低工作效率
疲劳是由于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思考,体内能量被大量消耗,并产生许多疲劳毒素堆积体内而导致的。
由于能量被大量消耗,组织细胞能量供应不足,生理功能就会下降,而且疲劳毒素毒害细胞,细胞的兴奋性下降,甚至造成形态结构的损害,细胞的生理功能也会下降。
当脑细胞生理功能下降时,人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工作时间稍长,就会出现头晕、头痛、头胀的症状,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当肌细胞疲劳后,生理功能下降,收缩力下降,并出现肌肉酸痛、腿脚沉重等症状,使体力工作效率降低。疲劳对精
神状态也有很多负面影响,出现精神不振,心情抑郁,烦躁,自信心丧失,这种精神状态会使人对工作丧失兴趣。
总之,疲劳严重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3.疲劳是许多疾病的前兆
可能你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会觉得特别疲劳,但又查不出有什么病。遇到这种情况,不妨从以下4个方面找一找原因。
(1)看自己喝酒是否过量。研究证明,因饮酒过量会使身体感到疲乏。
(2)回想一下自己最近的心境是否好。因为受到挫折、情绪不佳,对工作和生活缺乏兴趣和希望 ,会使身体感到疲劳。
(3)最近工作和生活节奏是否太紧张。因为人在有压力或紧张时,身体消耗的能量相对多一些,人会感到疲劳。
(4)是否缺乏运动
脑力劳动者很少参加运动,会使身体感到疲乏。
但是,在不属于上述原因的情况下,周期性疲劳很大程度上预示着身体某些部位患疾病。因此,如
果你在感到疲劳的同时,还有下列症状之一者,那么最好去找一下医生。
(1)发低烧、头晕。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流感、肝炎等。
(2)止不住的口渴,可能是糖尿病。
(3)头痛、头晕、爱吃甜食、心跳加快、情绪不稳,这是低血糖的缘故。
(4)体重上升,脸、手、脚发肿,皮肤干燥,忍受不了寒冷,肌肉酸痛,可能是甲状腺机能减退。 (5)体重下降,易激动,心跳加快,失眠,出汗过多,全身肌肉软弱无力,这预示着甲状腺机能亢进。 (6)鼾声过大,做梦时呼吸急促,醒来后感到胸闷,这是呼吸道堵塞,需防窒息。
(7)心悸、胸痛、呼吸短促,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可能是心脏有毛病。
(8)莫名的哭泣和自信心的丧失或减弱,可能是由于人体内摄入的化学物质的不平衡而引起的抑郁症

⑵ 劳累失宜有什么危害么

过度疲劳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很多,首先可能会导致神经衰弱,持续性的生理疲劳会使人体脑功能紊乱、精神紧张,出现多梦、失眠、头昏脑胀、注意力涣散等多种症状。另外还有可能会导致颈肩腰腿疼、肩周炎等多种疾病。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并发心脏、肝、肾等疾病,像常见的过劳猝死,就有可能是并发了心脏的疾病。所以建议生活当中,应该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疲劳。

⑶ 劳累过度会怎样有什么坏处

过度劳累看时间长短,如果短时间,休息一下就恢复体力了,不会有大碍。如果长期劳累过度,得什么病的可能都有,因为长期劳累造成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功能下降,身体易受外界病毒、病菌感染和传染病的侵害;感冒发烧常伴随,时间长了造成心肌的损害,容易得心脏系统的疾病;如果不注意调节,其他疾病也会随之而生。所以人一定不要过度劳累。

⑷ 生活中经常过度劳累,对身体的危害都有哪些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许多人都会为了工作或学习而常期处于一种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过度疲劳的状态,而这种状态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并且容易引起一些心血管疾病,出现各种症状,因此过度劳累的患者要对这些症状有所了解与警惕,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具体有哪些症状呢?

总之,长期疲劳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当今社会的生活压力很大,但人们还是应当学会劳逸结合,适当放松自己的身心,保持精力的充沛和心情的愉快,饮食上注重营养的补充和维生素的摄入,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和事业中,使生活更有品质和意义。

⑸ 过劳症的危害有哪些

近代医学专家从众多的实死病例中发现,不仅在过劳发病期间有摔死的,就连从未就医的健康人也有猝死的,占总猝死者18.3%,毋庸置疑,这就是不尊重人体内在规律的后果。它警告人们在维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同时,更要维护人们自身生理的“生态平衡”。

⑹ 过劳死的社会危害

1.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加班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过大,轻则造成劳动者健康受损,重则导致劳动者死亡。有报道称,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每年有60万过劳死。2006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也指出,中国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过劳死”,对于职工个人或是职工家庭来说都是一种灾难;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
2.加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企业的“加班文化”导致了一个职工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与我国法定的最高工时相比,等于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工作量,这就直接导致了工作岗位需求的减少,变相地加大了我国的劳动力供给。一方面是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一方面是大量在职职工以“透支”生命的方式工作。可见,“过劳死”现象与我国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的现状不符,加剧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
3.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都处于疲惫不堪的“过劳”状态,怎么能保证高效率的工作?怎么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可以想像,一个靠压榨自己职工来换取高额利润的企业是不会有长远的发展的。

⑺ 过度劳累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近年来时有发生的中年精英“过劳死”现象让很多人都意识到,过度劳累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实际上,与过劳相对的过度安逸同样也不利于健康。专家指出,现在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过劳或过逸有关,尤其是对中老年慢病患者来说,劳逸结合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今年“全民健身日”宣传活动激发了北京徐女士的健身热情。她一方面想通过健身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健身减肥保持良好体形。然而,她日前在健身房跑步机上运动时,突然感觉气短、胸闷、呼吸困难,旁边的人赶忙将她送到医院急诊科,经诊断为急性心梗,幸亏就诊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原来,45岁的徐女士患有高血压多年,以往极少运动,近来健身热情高涨,运动强度、频率突然增加,身体一时难以适应从而诱发了心梗。 有人说,运动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赵华云介绍说,适当的运动锻炼确实有益于身心,可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但运动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要量力适度,不能勉为其难;否则容易弄巧成拙。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季节变化来定,一般以感到舒适为宜。 再如,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究其原因不是动得太少,就是运动过度。从事会计工作的林女士,近来整日感觉腰酸背痛,腰直不起来,去医院骨科就诊,医学影像检查结果显示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告诉她这病就是久坐引起的。 据了解,近几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而且原因两极分化:要么是因为过度运动造成损伤;要么是因为长时不动如伏案工作、上网等,再加上坐姿不良,使腰椎间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导致发病几率大增。 其实,传统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了劳逸适度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长期体力或脑力疲劳,会使气血伤耗,出现气短、困倦、心悸、失眠健忘等症,严重者甚至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过度安逸也同样致病。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四体不勤,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就会气血运行不畅,筋骨脆弱,脾胃消化机能衰退,抵抗力下降,精神萎靡,还可以继发各种疾病,如肥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劳和逸都是人体的生理需要,劳逸适度,能够使气血调畅,形神兼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的记载,可见劳逸适度符合养生之道。 养生学家主张劳逸结合,互相协调。或劳与逸穿插交替进行,或劳与逸互相包含,劳中有逸,逸中有劳,只有劳逸协调适度才能保持健康。通俗些说就是,人既不能太忙太累,也不能太闲太逸。不用则退,不用则废,太闲了会使人体的一些零件“生锈”,甚至会使器官功能退化或老化。而太忙太累,负荷太重,又会使体能精力过耗透支,甚至发生严重亏损,这对身心健康很不利。因此,过闲过累的生活工作方式,都有弊不可取。最好最科学的方法是,要劳逸结合,忙闲适度。正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所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⑻ 五十岁的男人过分劳累是否影响生理健康

过分的劳累应该源自于生活方方面面的压力,身体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休息、调节。不仅影响生理健康,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形成恶性的循环!

⑼ 过度劳累有什么坏处

近半个世纪以来,高血压、冠心病及肿瘤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较为复杂,但一般与精神心理、社会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称:"工作紧张是威胁许多在职人员健康的因素"。这一结论明确指出了过度劳累对现代社会人们健康的危害。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太累、太疲劳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心理疲劳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恶劣情绪影响逐渐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心身疾患,如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以及引起诸如偏头痛、荨麻疹、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疾病。

心理疲劳是不知不觉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它不会一朝一夕就置人于死地,而是到了一定的时间,达到一定的"疲劳量",才会引发疾病,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劳呢?下列8种方法值得一试: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法;高谈阔论会使血压升高,听别人说话同样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放慢生活节奏,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助于舒缓紧张压力;做错了事,要想到谁都有可能犯错误,不要耿耿于怀;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讲一些只给自己听的话,然后酣然如梦;遇到困难时,坚信"车到山前必有路"。近年来时有发生的中年精英"过劳死"现象让很多人都意识到,过度劳累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实际上,与过劳相对的过度安逸同样也不利于健康。专家指出,现在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过劳或过逸有关,尤其是对中老年慢病患者来说,劳逸结合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阅读全文

与60岁后过劳的危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父母体温多少度 浏览:24
重阳节欢迎老同志回家 浏览:463
哪种血型长寿 浏览:319
怎么骗父母买awm绝地求生 浏览:933
企业家退休年龄 浏览:185
入职体检第一步是什么 浏览:709
把孝敬根植于幼小的心田手抄报 浏览:231
哪些地方适合老年人冬季养老 浏览:219
苏州80岁以上老人乘地铁如何免费 浏览:587
养老金进入哪个零售业 浏览:935
2016养老金上海涨多少钱 浏览:608
50岁男人抵抗力差 浏览:703
长寿龟脱皮是什么原因 浏览:498
小练笔孝顺 浏览:671
开一个养生民宿投资多少钱 浏览:498
衡阳退休人员社保年审 浏览:264
打70岁老人轻微伤 浏览:650
91岁老人骑电动车去哪里开 浏览:379
电网社招体检后多久录用 浏览:22
养老保险存折到哪个银行办 浏览: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