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杀60岁老人

杀60岁老人

发布时间:2022-05-09 10:39:10

1. 中国历史上那个朝代60岁老人被活埋它的典故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秦朝、宋朝、元朝都有过60岁老人活埋的说法。

典故:

1、秦朝

有关于秦始皇的说法是,秦始皇下了一个六十岁不死就活埋的命令。其原因非常可笑,居然是嫌弃老者没有劳动能力,白白浪费国家粮食。

还有一种说法,秦始皇担心老者当中有经历过战国洗礼的贤能之人,怕他们因为暴秦而谋反。于是很多老者被活埋,直到有一天咸阳城出现一只怪物,像老鼠又有点像猫,便禀报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下令贴出告示:谁能认出这是什么野兽,就赏赐给他多少地亩和银两。

再说这城里有一家人,父亲已60多岁,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儿子便将他垒在了墙的里边,留出一个洞每天送饭和水给他吃喝。城门那里发现了怪兽和官府贴出告示后,儿子告诉了垒在墙里的父亲,父亲让他于袍袖内藏一只狸猫,暗地里到怪兽眼前露一下。

如果那怪兽看见猫全身颤抖,那就是一只老鼠。老鼠在某种情况下也会长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猫,这就是证明,你就揭告示,要赏你地亩银两时,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

儿子照着父亲说的去一试验,果然那怪兽颤抖,便揭告示去领赏,官府里问他是谁指教的这个办法,他如实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要一切奖赏,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咸阳官府禀报朝廷,结果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废除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众欢呼“万岁”。

但是史料就连“活埋”的事也没查到,更没废除“活埋”的事了。

2、宋朝时期

宋辽檀渊之盟后,战争停止了,北宋王朝却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大面积国土。十年生聚,加上不愿做辽奴的人大量回迁到中原地带,到宋真宗时代,中原地区人满为患,社会也逐渐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六十岁的老人既不能戍边,也不能劳动,只有吃饭的份,还得儿女照顾着。

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负担。突然有一个皇命传遍了中原的大地,人到六十岁一律活埋。有仁义者,忍悲含泪,给自己的父母准备了棺木和食品,送他们去了九泉;有不孝者,干脆就那样活埋了自己六十岁的双亲。但是正史上也没有记载。

3、上古时期

由于土地贫瘠,社会资源匮乏,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失去劳动力成为社会的负担,所以凡是年满60岁的老人,一律要被处死、活埋,或被抛弃在荒郊野外任其冻死饿死,这叫“花甲葬”,或叫“六十还仓”。

4、元朝

元朝统一中原后实施残酷的高压政策,不但把中原人分为几等,而且还对老年人采取六十不死活埋的政策以达到羞辱汉人和减少人口的目的。

(1)杀60岁老人扩展阅读: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有一种叫瓦罐坟的风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父亲安置在村外的预先建好的瓦罐坟中,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待360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

日本历史书《楢山节考》也记载了“弃老风俗”: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岁时,为了节约粮食,养育幼童,家里长子就会把他们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让其自生自灭。

这种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发生过,也只能存在在不发达历史阶段(根据野史,可能在史前时期至秦朝时期),随着社会进步、粮食的丰富、礼仪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一位研究民俗学的中国学者说,韩国、中国、印度、日本、印尼等国家均有同类故事传世。由这样的故事推断,遗弃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在古代可能是遍及各个民族普遍现象。

一位欧洲学者曾经详细介绍了古代社会处死失去健康的国王、巫师、祭司的习俗,有的民族的巫师年迈以后甚至挖个坑让后代将自己活埋。

2. 古代是哪个朝代把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处死

这个多见于野史、传闻,正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这种事也称,“瓦罐坟”、“花甲葬”、“六十还仓”、“弃老风俗”。

“砖打墓”:传说在元朝汉族老人活到60岁时必须被送到野外的一个墓穴里等死,这个墓穴就是传说中的"砖打墓",意思就是用砖打造的墓穴。

“花甲葬”:皇帝残酷,认为老人无用,下令六十者进活坟等死。

“六十还仓”: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在他们看来,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就要,离开人群自愿去死。

“弃老风俗”:在古代郧县这一带的麇国里,凡是上了60岁的老人,都要按老规矩送进自死窑让他们冻饿而死。

元朝,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是现在的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2)杀60岁老人扩展阅读:

“砖打墓”

蒙古人统治汉人时除了建立必要的军事力量和镇压工具监狱,在最基层,每个村子派一个蒙古家庭统治整个村子的汉人,汉族人姑娘要结婚,必须和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觉,用文绉绉的语言说,就是这位姑娘的处夜权是属于蒙古人的。

事实上,这种空穴来风的谣言并没有任何证据文献的支持。蒙古统治者在统一中国后 , 出于维护和巩固其统治的需要,一改本民族贵壮贱老的风俗。逐渐接受汉族尊老敬老思想传统,。在物质、经济、法律和名誉等许多方面制定了救助优待老人和养老者的政策措施。

“弃老风俗”

杨三的农民,偷偷把老父亲养在家里。恰好这时外国送来一只像黄牛那么大的'犀鼠',全国上下无人能识别和制服这一怪兽,陷入惊恐不安之中。

杨三将此事告知老父,老人家教他用一只13斤半的猫斗败了犀鼠。国王从这件事认识到智慧丰富的老人是个宝,从此就废除了将老人送进自死窑的古老习俗。

3. 据说在古代人到60岁就要处死!!请问有没有这回事呢什么朝代的事呢

并不是被处死的,而是被饿死的。在宋元时期经常发生。

在古代有一种坟,被称为瓦罐坟,也就是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父亲安置在村外的预先建好的坟中,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待360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

这种坟文化反应了古代人民生活水平极端低下,无法养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因此形成了一种习俗,就是将年过六十的老人慢慢活埋。

这种习俗虽然残忍,却反应一个事实,那就是种族的延续大于文明的要求。小螳螂永远看不到它的父亲,因此它还没有生下来时,父亲就被母亲吃掉了。

相传老人过了六十岁就必须死,要么活埋,要么处死,子女不活埋超过六十岁的父母则罪死不赦。大家口耳相传,这道皇命是千古第一暴君秦始皇嬴政下的,这黑锅秦始皇想不背都不行。

秦国以法治国,对内的重点在于治理疲民,所谓疲民就是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坑蒙拐骗的不良百姓,或者纨绔子弟。秦国治理疲民的手段就是强制劳动,强制劳动的内容就是服徭役,服徭役就可以吃牢饭;不愿意接受强制劳动则贬为奴隶,或者处死。

秦国不开仓,不济灾,有功者赏,有过者罚,无功无过者不赏不罚,因此被视为暴政的典型。秦国重拳处理疲民,被儒家扩大化为六十岁以后的老人必死,因为六十岁的老人失去了劳动力,属于“疲民”。但是秦始皇并没有下达这么荒唐而弱智的命令,都是后世为黑而黑编造出来的。

韩信少时以打柴为生,他经常接济邻居老地仙,使得老地仙得以延命。老地仙告诉韩信:我们后山上有一处龙脉风水宝地。如果我死在你老母前面,你将我葬在那龙口里的话,你今生将大富大发,一生荣华富贵;如果你老母死在前面,你将她葬在那龙口里的话,你今生会出将入相,位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老地仙死前,韩信的母亲还很健康,为了出将入相,韩信提前将母亲葬在龙口。老地仙知道后说韩信天理难容,必然不得善终,不得好死。韩信助刘邦取得天下后,给刘邦说了这件事,刘邦为了保全功臣,允下了五不杀之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光不杀,见君不杀,见铁不杀!

最终韩信被吕后设计杀死,趁刘邦外出征战,装在布袋中不见天地,被宫女以木棒击杀!这正应了老地仙说的不得好死。仔细一想,这是吕后为了杀韩信命文人骚客编辑出来的故事,吕后还编辑了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的事,好为她吕氏代刘作舆论准备呢。

反应了人们在物资匮乏年代为了种族生存不得不做的事,反应了生存大于文明的天道,反应了强者生存的人道。游牧民族物资比农耕民族少,他们的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为了种族的延续,游牧民族在迁移时会抛弃老人,让他们自生自灭。

除了抛弃老人外,他们还可以娶庶母,娶寡嫂和弟媳;人类的葬礼除了土葬、水葬、天葬、火葬外,还有食葬,也就是亲人死后,他的尸体会被活着的亲人吃掉;这一切只是为了种族生存下去,这些事做得自然而然,虽有违现代文明。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文明与礼仪才会产生,才会有尊老爱幼,长幼有序的人伦秩序。天道早于人道产生,有些天道跟人道完全是两码事,比如天道无私弱肉强食,但是人道却要求照顾弱小,体恤孤寡。

(3)杀60岁老人扩展阅读:

古人将60岁称为花甲之年的原因:

第一种说法是,在古代,没有日历的时候,就以天干地支来计算历法。以10天干和12地支来组合,进行历法和时间的计算。

天干和地支两两组合之后,轮完一次,正好是六十年。其中,天干中排在最先的是“甲”,地支中排第一的是“子”,以“甲子”为第一个单位,所以也称为一个甲子。又因为干和支之间是相互错杂的,所以也称为花甲。六十年一个甲子轮回,所以后来花甲也成了六十岁的代称。

第二种说法主要是和人的身体机能有关。通常,在人的指甲根部会出现一道道白色的痕迹,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开始衰老,等到了六十岁的时候,身体的代谢机能在逐渐下降,这道指甲上的白痕也逐渐消失。所以,六十岁也被称为“花甲之年”。

4.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背后真相是什么

众所周知,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就是“尊老爱幼”,并且还有着“百善孝为先”的俗语,因此在古代道德的约束之下,“不孝”被视为一项十分严重的罪行,在古代的一些朝代之中甚至会被杀头,可见老人在中国历史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名为“人活60岁,不死就埋”的残酷法令,那么这条法令到底起源于哪朝呢?它们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秦始皇又问:“朕已经颁布过法令,为何你的爷爷还活着?”这时8岁孩子才潸然泪下,为秦始皇讲述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孩子的爷爷为了逃脱这条法令,于是就让自己的儿子假扮自己去死,而秦始皇宫里闹鼠患,也是见多识广的爷爷才知道这种老鼠不是普通猫能够抓获的,必须要用自己家从遥远的西方进贡过来的猫才能起效。听了这个故事之后,秦始皇被孩子的故事所感动,于是下了废止了“弃老令”,从此,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才得以延续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5. 云南“旅店杀人案”:59岁老汉每月必杀一人,作恶与年龄无关,后来怎样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时间是无情而公正的,每个人都会变老。当步入晚年后,身体衰弱,多病多灾,一人根本无法照顾好自己。

所以我们经常说“养儿防老”,有了孩子不但能养老送终,还能在精神上给予极大支持,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这也就是“老有所终”。

可是对于一辈子没结婚的人来说,晚年就比较凄凉了。别人有老伴儿陪着逛公园,有子女照顾生活起居,还能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而老光棍们则孤身一身,老无所依。


1995年时,钱勇昌已经59岁了。他在公园看到别的老人幸福美满,有老伴儿、儿孙陪着,难免心生嫉恨。他做了26年牢,如今这么大岁数了,连个老婆孩子都没有,还在饥一顿饱一顿的在江湖上飘着,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

也正是在那时起,钱勇昌决定不再坐牢了。他认为自己快60岁了,身上疾病也不少,等到动不了了,到时没人照顾了,该怎么办?所以趁着能动,干脆直接求个枪毙吧。

1995年1月份到10月份,钱勇昌利用合住旅店的机会,每月必杀一人。钱勇昌说道:我知道这样作案,你们肯定会列为重案,到处通缉我。但我根本不在乎,我要的就是枪毙。

钱勇昌之所以成了孤寡老人,也是自己咎由自取。他不敢面对凄凉的晚年,干脆一心求死,所以才做出每月必杀人的恶事。

那些无辜的受害者,正是因为钱勇昌年纪大,才放心和他合住的。可是他们不知道,作恶和年龄无关,这个59岁的老人,竟是一位连环杀人犯,真是令人防不胜防。

6. 60岁老人凌晨王者五杀引发热议,对此你怎么看

据相关消息报道,60岁老人凌晨王者五杀,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确实凌晨3点还在打游戏,而且能够打出这么高的水准,自然的网友们惊讶不已。如果不是现在有了未成年的限定,大家都会怀疑这是学生们的节奏。也只有他们回来打游戏能够这样没日没夜,当然这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这个成绩真的是60岁老人是做出来的吗,还是有人借用老人的头像进行人脸识别。至于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也无法识别,因为的确是17次人脸识别都成功,无法找到任何有力的证据。不管是真是假,希望广大的家长们在做好相关约束的时候做好相关配合。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引起重视,毕竟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只有我们大家重视起来,我们才能更好的达到他的效果,才能让我们孩子的环境更加健康。

7. 六十岁不死就活埋是哪个朝代

六十岁不死就活埋是秦朝。

民间有很多谣言说秦始皇会杀死一位60岁的老人。只要这位老人活到60岁,并且没有死,他就会被活埋。这样的事情听起来很残忍。这是真的吗?还是危言耸听?自古以来,古人就提倡孝道,注重伦理道德。

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注重“仁”的思想,提倡“一切以善孝为先”。后朝大多尊崇儒学,自然崇尚孝道。这位6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被活埋?那么这些谣言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们出现在哪个朝代?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秦朝规定

儿子给母亲送饭的剧照迟早会激怒周王,并下令杀害许多大臣。最后,一位大臣建议张贴皇帝名单,让人们思考它是什么。孝顺的儿子回到家里,与母亲分享了这个消息。出乎意料的是,他的母亲知道了答案。

她说,她曾听老一辈人说:“西老鼠像牛。它是老鼠或牛。你可以通过猫来了解它。”。因此,孝顺的儿子把猫藏在衣服的袖口里,去法庭查看宝藏。在孝子的验证下,像牛一样大的动物确实是一只老鼠。

孝顺的儿子受到周王的赞扬,孝顺的儿子也说了实话,这是他母亲的功劳。这时,周王突然意识到,叹了口气:“人老了,还是越来越坏。”因此,又发布了一项命令,废除“60岁后免于死亡”的规定。

此外,秦始皇时期也有“活埋60岁”的相关非正式记录。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颁布这部法律呢?事实上,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秦世皇认为60岁以上的老人经历了他们上半生的经历,比年轻人年轻,这将动摇他统治的基础。

另一个原因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没有劳动力,这将减缓社会的发展。当然,这种说法只存在于非官方历史中,官方历史中没有相关记录。据说当时秦始皇主张修建长城以抵御外敌,而修建长城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人力方面,18至59岁的男子应征入伍。

8. 秦始皇为啥让“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

我认为,60年好像有个轮回的问题,也就像很多事物都有一个生命周期的现象一样,60年就是一个人生分界线。那时候,生产力低下,生活条件很差,医疗条件更差,人们的健康状况与寿命长短肯定不及现在,再加之害怕传染病蔓延以及人们还略微带有奴隶社会的非人性思想意思,有可能会认为60岁的人应该进入天堂享清福去了。所以,60岁活埋的事不一定是虚构的。 “60岁以上老人全活埋”的传说 相传秦始皇下令烧毁天下史典之书、活埋方士和儒人四百六十以后,还不放心,以为老年人知古通今,大多怀恋先朝旧制,痛恨他的残暴苛刻,接着又下一道圣旨:六十还甲。无论仕庶男女,活到六十岁不死者,一律活埋。只弄得古今断钩,学问毁废,天下再没能人,黎民怨声四起,外邦不愿臣伏。 一天,西瓯交趾国向秦进贡,进献一宝,是一活物,嘴尖耳圆,眼珠无白,浑身毛色灰黑发明,尾巴根粗稍细,伸伸卷卷象条长蛇。此物能大能小,变化无常。大时如水牛,小时象松鼠。西瓯进宝使臣,献宝已毕,耀武扬威地向秦王奏禀说:“容臣奏明大秦始皇陛下,谨致狼主圣意:若还上朝三日内有人解开此宝,年年进贡,守信旧盟,甘拜下风;若还上朝三日之内没人能识得此宝,理当颠邦倒国!”秦皇准奏,当即传旨馆驿安歇,三日后,金殿辨宝,再作道理。 西瓯使臣走后,秦始皇连忙召集满朝文武、国师大夫辨认蕃邦进献之宝。看毕,人人皆摇头惊叹,文武百官,龙子龙孙竞无一人能识得此物。第二天,又传旨在京所有能人学子面宝辨识,还是无人认得。这天有名的方士徐福也混在京都才子群里去看过宝物,甚感奇怪,也只好摇头而归。 徐福回到家里,心事忡忡,长嘘短叹。他知道自己在秦王坑儒时,也在秦王原定坑杀的卯布,只是亏得众大臣从中替他讲情,秦王确实也离不了他,才免得一死。紧接着秦王下令普天之下活埋六十以上的老人。徐福父亲的年龄又在劫,徐福名义上遵旨活埋了老父,而暗地里却挖了个地窖子,把老人移居其中,亲自送茶送饭,早晚请安,神不知鬼不觉地密养了起来。这次一听说西瓯进来奇宝,无人识破,徐福就预感不妙。因为当时天下只有他胸怀经天纬地之才,他知道秦王解不开此宝,必定要招他上殿,他若解不开此宝,定有杀头之罪;他若解开此宝,秦王就会更加对他戒心。话虽这么说,为了且顾眼前,他就在进宝后的第二天先去悄悄看看那宝。一看才知连听都没听说过,便犯了愁,大料等秦王招他识宝时,只死无疑。因此回得家来心神不宁,闷闷不乐。 老父亲见徐福神色不比往常,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徐福在老父的再三追问下,只得一五一十地把亲眼见到的怪宝样子说了出来。老人听罢说道:“闻听人言,交趾国有一种西鼠,抖抖毛则身大如牛,刹刹身则体小如鼠,别管此物再鬼诈,毕竟还是鼠类,见到了猫就会吓得浑身发抖,现出丑样。明日皇上不招我儿便罢,若招我儿,你把咱家的九渠狸猫藏在袖筒内,在朝里让你面宝时,你只把猫头微微露出,看那怪宝变化模样,便可断定它是不是西鼠。”言犹未毕,早有圣旨来到,宣徐福明日早朝上殿辨宝。 第二天早朝,正是西瓯使臣限期解宝的最后时辰。徐福遵旨上殿,按照父亲嘱托,在怪宝面前悄悄露出九渠狸猫头脸,那猫一见怪宝,就要挣着往外窜,却被徐福暗暗按住不放。再看那物,早已浑身筛糖,屁滚尿流,渐渐小了起来,眨眼功夫,已经缩得比猫还小,不敢再呆在当场,只想找洞钻跑。徐福看后满有把握地说:“禀圣上,此物乃交趾西鼠怪兽,小小蕃邦拿此丑物对我大秦,圣上就该严惩使者才是!”西瓯使者一见徐福使法把西鼠吓煞,已是胆颤心惊,又听他一语道破兽名,“扑通”一声扎跪殿角,连连叩头求饶。老老实实甘心臣服,永不叛盟。 再说秦王,一见徐福解开怪兽,镇住了蕃邦锐气,龙颜大喜,赐徐福座,问他:“爱卿,何以解得此宝?”徐福想如果说是自己识得,一来会使秦王产嫉妒之心,二来将来父亲之事露蹈了,又落欺君之罪,倒不如趁此刻解宝有功,秦王欢颜的机会,打开天窗说亮话,量他无法反复无常,治罪我父。想到这里,他就回答说:“禀皇上,臣有双重欺君之罪,甚是该杀。”秦王道:“今爱卿为朕排难,为国立功,不要说双重欺君之罪,就是三重四重,寡人也不怪罪于你,愿闻其详。”徐福这才谢恩感德,把藏父地下和老人嘱托的识宝之法都说了出来,并从袖内取出九渠狸猫。 秦始皇听罢,连声赞叹说:“卿留一老,乃国家之宝。”当殿传旨,敬老尊贤,老人越活的岁数大,国家越要尊敬和保护。从此以后,老年人才得以乐享天年。因徐福解宝和孝父有功,秦王也从此拜他为国师。

9. 古代为什么会有“人到60岁就活埋”的传说,这算杀人吗

其实“人到60岁就活埋”这句话只是一个误传,不过在历史上确实有过这一种说法。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在史前有这么一个“瓦罐坟”的传说,说的是史前游牧民族在迁移时的习俗,据说当时的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老人安置在一个预先准备好的类似于瓦罐的坟中,而每当送一次饭就加一块砖,直到360天以后,这个坟墓就形成了,而这个老人也算是安葬好了。

不过不管历史上有没有发生过这一种事情,这么对待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是不可容忍的,而且无论是在哪一个朝代,统治者要想更好的管理天下,绝对是不会做出这样有失民心的事情的,所以说“人到60岁就活埋”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10.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人到60岁被活埋的真相是什么呢

其实不仅是秦朝有这样的传说,宋朝也不例外,传说当年在宋朝的时候,也流行60岁活埋的说法。而包拯的父亲正好到了60岁,但是作为孝子的包拯不愿意活埋自己的父亲。

所以就趁着别人不注意,偷偷的把他埋在了地窖当中。每天到了饭点的时候,包拯都会过去偷偷的送饭。但是有一次送完饭之后包拯却哭哭啼啼,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包拯说:“我以后可能不能再给父亲送饭了。”父亲继续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只见包拯回答道:“有一只妖怪大闹京城,皇帝让我三天之内立刻破案,否则就要杀了我的头。如今三天期限快要到了,我还没有任何头绪。”

每天到饭点去送饭,每送一次饭就添一块砖,什么时候把这个墓穴填满了,就不用再送饭了,老人也会饿死在里面。

其实除了这个说法之外,还有我们之前所提到的初夜权,就是元朝时期的汉人在娶老婆的时候,必须要把妻子先交给蒙古人来享受。

因此在老婆生孩子的时候,通常会把第一个孩子摔死的,因为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是蒙古人的。

夺妻之恨杀父之仇,元朝可谓是占了两件,所以等到元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各地英雄揭竿起义。

另外如果有喜欢世界史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另外一种奇怪的情况。不仅是中国有着活埋老人的传说,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诸如日本、欧洲、非洲等地都有这种类似说法。

阅读全文

与杀60岁老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和父母闹矛盾户口本怎么分出来 浏览:325
70岁脑袋发晕眼睛睁不开 浏览:896
现在保险有养老保险吗 浏览:423
老年人眼睛模糊的不行怎么回事 浏览:789
男人孕前体检主要检查哪些 浏览:108
在敬老院能担任什么角色 浏览:734
社保领取退休金要哪些手续 浏览:123
老人小便尿血是怎么回事 浏览:278
送父母什么好东西 浏览:666
百色养老院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535
养老保险没有备案怎么办 浏览:783
改派报到证养老保险 浏览:143
办理退休在朝阳哪个社保所可以办理6 浏览:253
结婚父母礼金多少 浏览:724
父母老去怎么和他们最好的告别 浏览:500
怎么查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余额 浏览:935
老人家腿抽筋是缺少什么 浏览:125
老年人总是做梦休息不好吃什么药 浏览:773
父母上老年大学孩子报仇 浏览:825
送糖尿病老人家什么礼物 浏览: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