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背后真相是什么
众所周知,华夏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就是“尊老爱幼”,并且还有着“百善孝为先”的俗语,因此在古代道德的约束之下,“不孝”被视为一项十分严重的罪行,在古代的一些朝代之中甚至会被杀头,可见老人在中国历史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名为“人活60岁,不死就埋”的残酷法令,那么这条法令到底起源于哪朝呢?它们出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秦始皇又问:“朕已经颁布过法令,为何你的爷爷还活着?”这时8岁孩子才潸然泪下,为秦始皇讲述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孩子的爷爷为了逃脱这条法令,于是就让自己的儿子假扮自己去死,而秦始皇宫里闹鼠患,也是见多识广的爷爷才知道这种老鼠不是普通猫能够抓获的,必须要用自己家从遥远的西方进贡过来的猫才能起效。听了这个故事之后,秦始皇被孩子的故事所感动,于是下了废止了“弃老令”,从此,中华民族尊老的传统才得以延续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Ⅱ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
出现在秦朝时期,那个时候嬴政为了抵御外敌,要修建长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修长城是个苦力活,百姓为了逃避苦役,纷纷谎称自己60岁了,嬴政得知后,便制定了满60岁活埋的政策,吓唬百姓,防止他们逃避劳役。
Ⅲ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人到60岁被活埋的真相是什么
人活到60岁被活埋具体到哪个朝代是无据正可查,因为中国文化历史几千载,注重礼、孝,即便哪个朝代有这60岁活埋先例也不敢记载,这可是要背负千古骂名的,每个人从出生,由长辈养育而大,在至老后均无法免于一死,生老病死,乃是自然法则,不可怠慢养育之人,乃是孝悌之礼,岂敢有记载。
这里面要说传得最神的,当属鄂西北,鄂西北是鄂与豫陕渝的毗邻地区,斜倚于大巴山的余脉,该山脉上遍地都是寄死窑,由于地形偏深山老林,这个习俗从古至今都流传着,据说明朝时期,六十花甲子,不死也要被活埋。
而这些老人一经背负上去,就永久沉眠于此,也幸得这些风俗没有被传承到当今,当今人人温饱,即便老了还有养老院,可谓幸福满满。
Ⅳ 人到60岁被活埋到底出现在哪个朝代人到60岁被活埋的真相是什么呢
在我印象中,中国人最注重孝顺,有句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在古代,有因为不孝顺被凌迟的先例,就是崇祯年间的郑鄤,就是以“杖母奸妹”的罪名被凌迟处死,至于是否是冤案,这里不做详解。可见,不孝的罪名是很大的。不过,凡是有例外,在中国的历史中,有两个朝代却有一个很残酷的法令,那就是老人到60岁的时候,要被活埋!
Ⅳ 古代习俗到60岁不死就要活埋,真相是怎样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在古代,传说凡是年满60岁的老人,都要被活埋、处死,或者被抛弃在荒郊野外任其冻死饿死。这被称为“花甲葬”、“六十还仓”。
如果说秦始皇真的有了这个规定,那么后来的大汉朝可不是吃干饭的,肯定会在史书上大写特写,无限放大,但事实是没有;再如果说宋朝真的发生了这样的行为,那么后来被视为外族入侵者的元朝岂会放过这样一个丑化宋朝的机会?
当然不会;元朝更不可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了,既然被视为外族的入侵者,那么大明朝更得添油加醋地书写一笔了,但是史书上还真的就没有记载。
至于这种传闻是真是假,无人可知。总之古人太过于封建迷信,致使一些陋习滋生。
Ⅵ 60岁活埋是哪个朝代
人到60岁就活埋出现在秦始皇时期。
当时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国家的实力也不是最强大的,百姓难免要饿肚子!60岁以上的老人都过了大半辈子了,对国家的帮助比较小,他们丧失了一定的劳动力,而且每天还需要吃粮食!所以秦始皇便颁布了一道法令,内容就是人到60岁没死就要被活埋。
关于废除这个规定:
秦始皇之所以那么轻松的就废除了这个规定,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如今的秦始皇已经统一了六国,国家在他的带领下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百姓也越来越富裕了,60岁老人就算不死也不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就算老人完全丧失了劳动力,国家也是可以养得起他们的,把粮食分给他们一些根本无关紧要。
而且,秦始皇还认为这些老人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所以便爽快的废除了这个规定。
Ⅶ 中国历史上那个朝代60岁老人被活埋它的典故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秦朝、宋朝、元朝都有过60岁老人活埋的说法。
典故:
1、秦朝
有关于秦始皇的说法是,秦始皇下了一个六十岁不死就活埋的命令。其原因非常可笑,居然是嫌弃老者没有劳动能力,白白浪费国家粮食。
还有一种说法,秦始皇担心老者当中有经历过战国洗礼的贤能之人,怕他们因为暴秦而谋反。于是很多老者被活埋,直到有一天咸阳城出现一只怪物,像老鼠又有点像猫,便禀报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下令贴出告示:谁能认出这是什么野兽,就赏赐给他多少地亩和银两。
再说这城里有一家人,父亲已60多岁,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儿子便将他垒在了墙的里边,留出一个洞每天送饭和水给他吃喝。城门那里发现了怪兽和官府贴出告示后,儿子告诉了垒在墙里的父亲,父亲让他于袍袖内藏一只狸猫,暗地里到怪兽眼前露一下。
如果那怪兽看见猫全身颤抖,那就是一只老鼠。老鼠在某种情况下也会长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猫,这就是证明,你就揭告示,要赏你地亩银两时,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
儿子照着父亲说的去一试验,果然那怪兽颤抖,便揭告示去领赏,官府里问他是谁指教的这个办法,他如实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要一切奖赏,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咸阳官府禀报朝廷,结果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废除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众欢呼“万岁”。
但是史料就连“活埋”的事也没查到,更没废除“活埋”的事了。
2、宋朝时期
宋辽檀渊之盟后,战争停止了,北宋王朝却失去了黄河以北的大面积国土。十年生聚,加上不愿做辽奴的人大量回迁到中原地带,到宋真宗时代,中原地区人满为患,社会也逐渐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六十岁的老人既不能戍边,也不能劳动,只有吃饭的份,还得儿女照顾着。
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负担。突然有一个皇命传遍了中原的大地,人到六十岁一律活埋。有仁义者,忍悲含泪,给自己的父母准备了棺木和食品,送他们去了九泉;有不孝者,干脆就那样活埋了自己六十岁的双亲。但是正史上也没有记载。
3、上古时期
由于土地贫瘠,社会资源匮乏,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由于失去劳动力成为社会的负担,所以凡是年满60岁的老人,一律要被处死、活埋,或被抛弃在荒郊野外任其冻死饿死,这叫“花甲葬”,或叫“六十还仓”。
4、元朝
元朝统一中原后实施残酷的高压政策,不但把中原人分为几等,而且还对老年人采取六十不死活埋的政策以达到羞辱汉人和减少人口的目的。
(7)60岁被活埋扩展阅读: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还有一种叫瓦罐坟的风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满60岁的父亲安置在村外的预先建好的瓦罐坟中,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上一块砖,待360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亲。
日本历史书《楢山节考》也记载了“弃老风俗”: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岁时,为了节约粮食,养育幼童,家里长子就会把他们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让其自生自灭。
这种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发生过,也只能存在在不发达历史阶段(根据野史,可能在史前时期至秦朝时期),随着社会进步、粮食的丰富、礼仪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一位研究民俗学的中国学者说,韩国、中国、印度、日本、印尼等国家均有同类故事传世。由这样的故事推断,遗弃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在古代可能是遍及各个民族普遍现象。
一位欧洲学者曾经详细介绍了古代社会处死失去健康的国王、巫师、祭司的习俗,有的民族的巫师年迈以后甚至挖个坑让后代将自己活埋。
Ⅷ 在古时候,为什么老人到了六十岁就得被活埋呢
孟子曾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做人资格。孝顺之心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做人最根本的是要懂的孝顺父母。
都知道,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更有汉时以孝治天下,所以,从古至今,“孝”之一字都是至关重要的。可是,历史上却有老人活到60岁就要活埋的说法,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只要是人,终究会有变老的那一天,作为儿女,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应该孝敬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为年迈的父母养老送终是每个子女该尽的义务。
以我们现在的情况,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接近了80岁,这就使得60岁成为了一个相当年轻的年纪。由此,希望普天之下的子女都能够孝顺自己的父母,让父母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毕竟,父母之恩大于天,没有父母哪有我们呢,父母是我们的避风港,没了避风港,生活还会美好吗?
Ⅸ 人到60就被活埋的真相是什么出现在哪个朝代
人到60就被活埋出现在秦朝,真相是01.物资不丰富,为了节省粮食。02.元朝强制出台政策,后成民间习俗。03.制度不合理。
人到了六十岁,就是经过了一循环,称为一甲子,也叫做花甲。人好不容易活到了六十岁,没有死也要被活埋,简直丧心病狂。很多国家其实都有这种类似的传闻,遗弃老人。
03.其实不间断的时期都有类似活埋的老人的事情,只是形式不一样。这种制度本身就不合理,现在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已经非常少。故意用这种制度完全是一种羞辱,有减少当地人口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定消失。
Ⅹ 古时候哪个朝代的人,到了六十岁就会被活埋
民间有很多传言,说秦朝的始皇帝会坑杀六十岁的老人,只要年长者活到六十岁还没去世的话,就会被强制活埋。这样的事听起来非常残忍,是真的吗?还是危言耸听?
自古以来古人们就崇尚孝道,注重伦理。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们就注重“仁”的思想,更是宣扬“百善孝为先”。后世王朝多数以儒家思想为尊,自然也宣扬孝道,又怎会活埋六十岁的老人呢?
那么这些传言又是这么产生,出现在哪一朝代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综上可知,不管是那些传言还是真实存在的“瓦罐坟”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认为六十岁及以上的老人,都丧失了劳动能力,只会消耗社会上的物质,成为社会上的“废物”。
为了青壮年劳动力能够更好的发展,便出现了遗弃老人的社会现象。其实不仅是古时的中国会出现这样残酷的局面,全球各地都会存在,这也是那个时代独特的悲哀。
所幸,我们生存的时代是一个进步的时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而不是被视为消耗社会物质,没有存在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