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长寿老人 > 东长寿庙会

东长寿庙会

发布时间:2022-04-13 15:28:55

1. 急求!!!中国新年习俗,全面一点哦!!!!!!!!!!!!!!!!!!!!!!!!!!!!!!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中国结】快过年了,给大家讲讲中国年的故事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跳灶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由于各地风俗不同,民间还有“跳灶王”和“打灶王”的活动。“跳灶王”是民间由古代“驱傩”发展而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主要是乞丐们的活动,由腊月一日至二十四日是“跳灶王”的日子。进入腊月后,乞丐们三五成群,扮灶公灶婆拿竹枝闹于门庭,乞钱,谓之“跳灶王”,也含有驱邪之意。这一活动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方进行。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崇的“神”。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2. 新乐庙会各影楼盛大活动

新乐县旧城东南一里地有个火神庙,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是庙会日,因已近夏忙熟季节,庙会上所卖的东西多是些杈、耙、扫帚、镰刀、簸箕等夏收工具和包粽子的苇叶。后来,有了棉花、线子等农产品买卖。

传说,有一年庙会来了一个大个子赤红脸老头,手中提着篮子,里面装着红枣、鲜梨和油渍渍的大火烧饼,他在庙会上转来转去,嘴里不住地大声叫卖着:“枣、梨、大火烧!”人们过来过去地看着他,微微摇着头:“哼,这么个怪老头,哪有红枣、鲜梨和油渍麻花的大火烧搁在一起卖的!”所以,他叫卖了一上午,也没人买他一样东西。这个时候正是烈日炎炎,十分干躁的季节,有个吸烟的人不小心把棉花引着了火,棉花引着了线子,线子引着了杈耙扫帚,整个庙会成了一片火海。过后,人们才忽然觉醒到:上午那位叫卖枣梨大火烧的老翁,一定是火神爷显灵,提醒大家“早离,大火烧“,可惜谁也没有听出来。事后,人们给他老人家还了愿,每年四月二十八给火神爷进香火。这一来,庙会的规模就越来越大了。

近年,火神庙已成为农民们物资的交流大会,上市量大,品种繁多,尤其是牲口市、木货市、百货针织市,吸引着五、六个省、市、地区的商贩前来经商,人流量达二十多万,成交额九十多万元。说书唱戏的、打拳卖艺的,、杂技马戏、文艺团体都来献艺,热闹非凡。

3. 八仙贺寿 是什么意思

八仙贺寿是一个民间传说,意思是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和曹国舅八位仙人前往瑶池向王母贺寿,之后民间改编为歌舞戏。

八仙贺寿传说始于元代,流传于山西忻州市的游邀、北宋、高铺一带。游邀村有一建于元代的黄堂神庙,每年伏天村民送神到七峰山钟乳石洞避暑,农历九月十五日再将神接回庙内。送神接神都举办庙会,唱戏3天。每遇旱年祈求得雨,要在接神出洞时“跳社”,表演“八仙贺寿”。

(3)东长寿庙会扩展阅读

八仙贺寿歌舞戏的舞蹈特点:

八仙贺寿舞蹈表现八洞神仙赴瑶池为南极仙翁庆寿故事。有报到、点名、采茶、醉酒等情节。表演者22人,主要人物是大庄子、二庄子、八仙及南极仙翁。每个人物身后跟随一个手持凉伞的侍从。

表演时且唱且舞,动作比较简单、自由。主要场图有”大圆场”和“蛇盘九颗蛋”等。唱词311句,曲牌有〔烧香阵〕、〔道四句〕、〔点名〕、〔采茶〕、〔醉酒〕等。伴奏无弦乐,只有大鼓、铙、钹敲击简单的鼓点。

4. 新年习俗

逛庙会
贴春联
拉洋片
串亲戚
放鞭炮
吃元宵
扭秧歌
炖大肉
杀公鸡
粘糖瓜
祭灶
扫尘
贴春联
、门神
年画
倒贴“福”字
除夕夜
年夜饭(团年饭)
祭祖

回娘家
初六送穷
接财神
红包(压岁钱)
新年赠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迎春

挂灯笼

5. 平遥各村庙会

庙会时间 庙会地点
正月十六 平遥云家庄
正月二十 平遥岳封村
正月二十四 平遥北薛靳
正月二十五 平遥西游驾
正月二十五 平遥净化村
正月二十六 平遥南侯村
二月初一 平遥薛靳村
二月初二 平遥南门头
二月初四 平遥丰依村
二月初六 平遥西达蒲
二月初七 平遥香乐村
二月初八 平遥南政村
二月初九 平遥北门头
二月初十 平遥北汪湛
二月十一 平遥长寿村
二月十二 平遥左家堡
二月十五 平遥芦村
二月十五 平遥沿村堡
二月十五 东泉娘娘庙
二月十八 平遥北三狼村
二月十九 平遥三家村
二月二十 平遥油房堡
二月二十五 平遥岳封村
二月二十七 平遥仁庄
二月二十八 平遥喜村
三月初一 平遥五里庄
三月初一 平遥西良庄
三月初二 平遥源祠
三月初二 平遥陶屯
三月初五 平遥苏家堡
三月初七 平遥王家庄
三月初七 平遥北官地
三月初十 平遥王智村
三月初十 平遥东泉
三月十三 平遥长寿村
三月十五 平遥宁固
三月十五 平遥西善信
三月十八 平遥东安社
三月十八 平遥梁家堡
三月十九 平遥庞庄
三月二十 平遥东达蒲
三月二十 平遥府底
三月二十 平遥薛贤
三月二十三 平遥东郭
三月二十三 平遥马壁
三月二十五 平遥南依涧
四月初一 平遥郝开
四月初一 平遥长寿村
四月初二 平遥东良庄
四月初二 平遥刘家庄
四月初四 平遥鱼市村
四月初四 平遥段村
四月初五 平遥道备村
四月初八 平遥双林寺庙会
四月初八 平遥南官地村
四月初八 平遥朱坑村
四月初十 平遥黎基村
四月十一 平遥梁官村
四月十一 平遥乔家山
四月十三 平遥候冀
四月十五 平遥西门头
四月十五 平遥东卜宜
四月十八 平遥西泉
四月二十一 平遥回回堡
四月二十二 平遥林泉
四月二十三 平遥王郭村
四月二十四 平遥东青村
五月初十 平遥香乐村
六月初六 平遥普洞村
六月初十 平遥魏乐村
六月十三 平遥杜村
六月十五 平遥东游驾
六月二十 平遥梧桐村
六月二十 平遥郝家堡
六月二十三 平遥金庄
六月二十四 平遥梁赵
六月二十四 平遥赵壁
六月二十五 平遥苏封
六月二十八 平遥南政村
六月二十九 平遥刘家庄
七月初三 平遥梁赵
七月初三 平遥云家庄
七月初四 平遥曹村
七月初六 平遥东城
七月初六 平遥陶屯
七月初七 平遥滩头
七月初八 平遥大羌
七月初九 平遥北西泉
七月初十 平遥西王智
七月十一 平遥坡底
七月十三 平遥七洞
七月十三 平遥王家庄
七月十五 平遥青落村
七月十五 平遥石口口
七月十六 平遥南良庄
七月十八 平遥岳北
七月十八 平遥梁家堡
七月十八 平遥南良如
七月二十 平遥大堡
七月二十 平遥东山湖
七月二十二 平遥南官地村
七月二十二 平遥柏森村
七月二十三 平遥靳村
七月二十四 平遥北候村
七月二十五 平遥薛靳村
七月二十六 平遥薛贤村
七月二十六 平遥高林村
七月二十六 平遥梁周村
七月二十七 平遥仁庄
七月二十七 平遥西山湖
七月二十八 平遥西羌城
七月二十九 平遥安固
八月初二 平遥北庄
八月初二 平遥武坊村
八月初三 平遥曹家堡
八月初六 平遥油坊堡
八月初九 平遥尹回村
八月初十 平遥张赵
八月初十 平遥陶屯
八月十一 平遥闫长头
八月十一 平遥北官地
八月十二 平遥净化村
八月十六 平遥东风落
八月二十一 平遥任家堡
九月初三 平遥西刘
九月初五 平遥梁坡底
九月初九 平遥永城
九月初九 平遥西羌城
九月十三 平遥候郭
九月十三 平遥赵家堡
九月十三 平遥东泉
九月十四 平遥赵坦
九月十五 平遥岳封村
九月十五 平遥道虎壁
九月十七 平遥段村
九月十九 平遥小胡村
九月二十 平遥社家庄
九月二十三 平遥仁庄
九月二十四 平遥中官地
九月二十六 平遥罗城
九月二十六 平遥北营
九月二十八 平遥南候村
十月初二 平遥营里
十月初三 平遥西王智
十月初五 平遥梧桐村
十月初五 平遥长寿村
十月初六 平遥净化村
十月初八 平遥西风落
十月初十 平遥香乐村
十月二十二 平遥南官地村
十一月初十 平遥薛靳村
十二月二十一 平遥南官地村

6. 谁有宝鸡西安周边所有各县镇庙会时间表!有多少算多少多谢

陕西最全庙会会谱
要散玲玲二流乌柳零八令
时间 月 份
宝鸡 37 宝鸡市金台区八角寺古会 六月十九 6
宝鸡 38 宝鸡市金台区长寿山古会 正月初九 1
宝鸡 39 宝鸡市金台区长寿山古会 七月初七 7
宝鸡 40 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陈宝祠古会 正月十二;六月十二 1 6
宝鸡 41 宝鸡市金台区金台观、五圣宫古会 二月初二;十月初十 2 10
宝鸡 42 宝鸡市金台区罗家塄娘娘庙会 七月十二 7
宝鸡 43 宝鸡市金台区上马营庙会 七月二十九 7
宝鸡 44 宝鸡市金台区石窑坡 十月十一 10
宝鸡 45 宝鸡市金台区卧龙寺古会 二月十五 2
宝鸡 46 宝鸡市金台区卧龙寺古会 九月初十 9
宝鸡 47 宝鸡市金台区玉涧堡古会 八月十五 8
宝鸡 48 宝鸡市渭滨区马营镇旭光村古会 正月初九 1
宝鸡 49 宝鸡市渭滨区浴泉村古会 正月十一;七月十二 1 7
宝鸡 50 宝鸡市西关高升堡金顶寺古会 二月十九 2
宝鸡 51 宝鸡似金台区雷神洞古会 六月二十四 6
宝鸡 52 宝鸡县八鱼乡金家沟佛洞古会 六月初一到初十 6
宝鸡 53 宝鸡县赤沙街庙会 正月十四 1
宝鸡 54 宝鸡县钓渭乡张家村古会 七月初三 7
宝鸡 55 宝鸡县钓鱼台古会 正月十二 1
宝鸡 56 宝鸡县钓鱼台姜子牙诞辰节 八月初三 8
宝鸡 57 宝鸡县固川乡方塘铺佛爷崖、县功镇黑虎山古会 三月初三 3
宝鸡 58 宝鸡县虢镇、晁峪镇、硖石乡赵家坡、慕仪乡四村庙会 正月十六 1
宝鸡 59 宝鸡县虢镇西高泉磨性山、千河乡杨家沟景福山庙会 三月初一至四月初八 3 4
宝鸡 60 宝鸡县贾村镇广村佛爷庙会 正月二十八 1
宝鸡 61 宝鸡县金河乡岳家坡九龙山古会 九月二十三 9
宝鸡 62 宝鸡县金河乡周家庄药王庙、胡店乡观音庙会 二月十二 2
宝鸡 63 宝鸡县慕仪乡第五村古会 三月十九 3
宝鸡 64 宝鸡县慕仪乡齐家村;潘溪乡党家堡庙会 正月十三 1
宝鸡 65 宝鸡县蟠龙山庙会 十月初十 10
宝鸡 66 宝鸡县蟠龙乡陈仓观古会 十一月十九 11
宝鸡 67 宝鸡县蟠龙乡庙会 二月初六 2
宝鸡 68 宝鸡县蟠龙镇陈仓观、桥镇黄梅山、清溪乡马尾河沟云台山、硖石乡赵家坡古会 六月十九 6
宝鸡 69 宝鸡县蟠龙镇南皋村封神台古会 正月二十三 1
宝鸡 70 宝鸡县蟠龙镇钟楼寺、钓渭乡老君山古会 七月十八 7
宝鸡 71 宝鸡县桥镇白荆山、清溪乡马尾河沟龙床山、晁峪乡新安村古会 七月十二 7
宝鸡 72 宝鸡县桥镇白荆山古会 三月二十 3
宝鸡 73 宝鸡县桥镇陵后村古会 二月初七 2
宝鸡 74 宝鸡县桥镇陵后寺古会 九月十三 9
宝鸡 75 宝鸡县淸溪乡马尾河沟云台山、陵原乡宝陵村、雪山洞古会 十月十五 10
宝鸡 76 宝鸡县清溪乡店子村九龙山古会 六月初六 6
宝鸡 77 宝鸡县清溪乡马尾沟雪山洞、贾村镇杜家凹、桥镇千佛寺古会 六月十五 6
宝鸡 78 宝鸡县清溪乡雪山洞庙会 六月十五;十月十五 6 10
宝鸡 79 宝鸡县上王乡碧峰寺西阳洞古会 七月初一 7
宝鸡 80 宝鸡县上王乡峰泉山古会 六月十二 6
宝鸡 81 宝鸡县石羊庙乡王家崖村古会 正月二十六 1
宝鸡 82 宝鸡县通洞乡、胡店乡、县功镇和桥镇三家村古会 二月初二 2
宝鸡 83 宝鸡县县功碧峰寺;贾村灵龙山古会 正月初九 1
宝鸡 84 宝鸡县县功镇白道沟雷神山、杨家沟乡各村轮办庙会 二月十九;六月二十四 2 6
宝鸡 85 宝鸡县新街乡庙川村吴山庙会 三月十二到十三;七月十二 3 7
宝鸡 86 宝鸡县阳平镇晁阳村、贾村镇灵龙山古会 三月十五;六月二十三 3 6
宝鸡 87 宝鸡县阳平镇窑底、石羊庙乡底店、上王乡旋瓦山古会 四月初一 4
宝鸡 183 凤县风州城隍庙会 八月初二 8
宝鸡 184 凤县风州城内广佛寺古会 七月十五 7
宝鸡 185 凤县凤州南岐山下龙王庙会 七月十七 7
宝鸡 186 凤县古凤州城北消灾寺古会 正月初九 1
宝鸡 187 凤县河口镇古会 二月初二 2
宝鸡 188 凤翔县彪角炮会和尹家务乡槐北村古会 正月十一 1
宝鸡 189 凤翔县彪角镇春分节会 二月十九(以春分为准) 2
宝鸡 190 凤翔县长青乡罗钵寺(二电厂)古会 正月十二;十月十五 1 10
宝鸡 191 凤翔县长青乡孙家南头和团庄一带轮办古会 正月初十 1
宝鸡 192 凤翔县长青乡永安村古会 八月十五 8
宝鸡 193 凤翔县陈村古会 正月十七 1
宝鸡 194 凤翔县城东南肖李村古会 二月初九 2
宝鸡 195 凤翔县城内灶爷巷灶爷庙会 八月初二 8
宝鸡 196 凤翔县董家何和汉封乡附近乡村轮办春坛祈年会 正月十六 1
宝鸡 197 凤翔县董家何乡和范家寨乡村轮办春坛祈年会 二月十二 2
宝鸡 198 凤翔县和千阳县交界处乡村轮办春坛祈年会 二月初四 2
宝鸡 199 凤翔县横水麦王会 四月十五 4
宝鸡 200 凤翔县横水镇洛水村古会 二月初六 2
宝鸡 201 凤翔县柳林镇附近乡村轮办春坛祈年会 正月二十 1
宝鸡 202 凤翔县南指挥乡八旗屯、尹家务乡(县城西北乡村十八社轮流办春坛祈年会 正月初九 1
宝鸡 203 凤翔县唐村灵山老母会 三月二十;四月初一 3 4
宝鸡 204 凤翔县五曲湾宝玉山古会 七月初一 7
宝鸡 205 凤翔县尹家务乡槐原村炎帝生母女登圣母庙会(二十五日夜挑牌灯) 正月二十六 1
宝鸡 206 凤翔县纸坊乡六营村古会 六月二十九 6
宝鸡 325 麟游县城隍庙会 八月初二 8

7. 求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各乡镇集市时间 要农历

庙会(集场)地点农历日期公历日期 锡山市梅村镇正月初九2月1日锡山市石塘湾镇秦巷 二月初二2月24日江阴市澄江镇二月初八3月2日宜兴市分水二月十五3月9日锡山市陆区镇 二月十九3月13日江阴市周庄镇、璜土镇 二月十九3月13日锡山新安镇庙会 二月十九3月13日锡山市杨市镇 二月廿八3月22日江阴市利港镇、马镇、湖塘二月廿八3月22日宜兴市官林二月三十3月24日江阴市新桥镇 三月初一3月25日江阴市峭岐皋岸三月初二、初三3月26日、27日 江阴市河塘镇、北氵国镇、周庄定山三月初三3月27日宜兴市新芳三月初三3月27日锡山市玉祁镇三月初三3月27日锡山市堰桥镇西胶山三月初三3月27日锡山市张泾镇寨门三月初三3月27日郊区大浮山军嶂山三月初三3月27日江阴文林西阳桥三月初五、初六3月29日、30日 江阴市青阳镇、文林三月初七、初八3月31日、4月1日 宜兴市新建闸上三月初八4月1日江阴市长寿镇 三月初九4月2日江阴市山观镇 三月十一、十二4月4日、5日江阴市顾山镇、文林、长山清明节 三月十二4月5日锡山市鸿声镇鸿山清明节三月十二4月5日锡山市八士镇西河头、东房桥清明节三月十二4月5日锡山市安镇镇东胶山清明节 三月十二4月5日锡山市八士镇斗山(清明山)清明节三月十二4月5日江阴市桐岐镇三月十三4月6日锡山市东湖塘镇黄土塘 三月十五4月8日江阴市璜塘镇、月城双泾、占文桥 三月十五4月8日锡山荡口镇庙会 三月十五4月8日江阴市陆桥、瓠岱桥三月十七4月10日江阴市峭岐镇、月城黄桥三月十八4月11日锡山市查桥镇吼山 三月十八4月11日锡山市东北塘镇 三月十八4月11日锡山市八士镇芙蓉山 三月十八4月11日锡山市长安镇 三月十八4月11日锡山市八士镇 三月十九4月12日江阴市马镇镇 三月十九、二十4月12日、13日江阴市长泾镇三月二十、廿一4月13日、14日 江阴市南闸镇三月廿一4月14日锡山市港下镇陈巷三月廿二4月15日江阴市云亭镇三月廿四、廿五4月17日、18日 宜兴市南漕三月廿六4月19日江阴市澄江镇三月廿七、廿八4月20日、21日 无锡市惠山三月廿八4月21日宜兴市丰义三月廿八4月21日宜兴市新建庄林 三月廿九4月22日无锡市郊区胡埭镇 三月廿九4月22日江阴市华士镇、夏港镇 四月初一、初二4月23日、24日江阴市月城镇四月初三4月25日锡山市东亭镇四月初八4月30日宜兴市丰义韶巷四月初八4月30日江阴市西石桥镇、青阳镇四月初八4月30日锡山甘露镇庙会 四月十五5月7日锡山市玉祁镇四月二十5月12日江阴市毗山七月廿五9月12日宜兴市分水七月廿九9月16日江阴市石庄八月二十10月6日

8. 无锡哪有庙会

无锡的庙会多了去了,正月初九梅村泰伯庙,正月十二游古庄(长安),正月十五崇安寺,二月十九游阳山,三月初三黄梅山(张泾)还有西胶山(堰桥),初五初六西洋桥(文林),初七初八游门村(文林),初九初十游长寿(周庄),三月十八游八士,廿一廿二游祝塘,清明就多了——东胶山、斗山、惠山,四月初八祇陀寺(东亭),只是一个大概,其实还有很多、、、

9. 日本春节的时候有什么庆典或者祭典

元旦——1月1日民间历来就有庆新年之风俗,但确定为国家节日是在1948年。按传统习俗,“大晦日”(除夕)进行大扫除。门前摆上松、竹、梅(“松门”)(现多已改为画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除夕完餐,全家吃过年面(荞麦面条),饭后一面看专为新年播送的电视节目,一面等待新年钟声,称“守岁”。元旦早餐吃杂煮(年糕汤),喝屠苏酒,吃“御节料理“(各种美味及节日菜肴)。元旦一般休假5~7天。 成人节—每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1948年定为国家节日。按日本法律规定:20岁为成年。这一天凡年满20岁的青年都身着盛装去参加成人庆祝仪式。并以这一天为人生的新起点,开始具备履行法律的权利和义务。 建国纪念日——2月11日日本神话传说,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神武天皇统一日本后建立日本国,并作了日本第一代天皇。旧时(二战结束前)称为“纪元节”,1945年被废除,1966年恢复后改称为现名。
建国纪念日——2月11日
1966年12月,佐藤内阁提出把2月11日作为建国纪念日,第二年开始实施。缘由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第一代天皇建国即位。系按阳历推算出的古代神武天皇元年的元旦。
樱花祭——3月15日
阳春三月樱花盛开,日本人民认为樱花具有高雅、刚劲、清秀质朴和独立的精神。他们把樱花作为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一般日本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游,赏樱,同时也是赞美大自然,放松身心的绝好时刻。不过同种植物的花期不可能实在同一天,总有先后;而且樱花的花期很短,所以在三月这个樱花观赏月里选定了15日(三月中旬)为樱花节(这时候绝大多樱花也开了,早樱还未全谢)。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樱花在日本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而且,樱花热烈、纯洁、高尚,严冬过后,它最先带来春天的消息。因此,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这时,人们带上亲属,邀上友人,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边赏樱、边畅饮,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女儿节——3月3日
祈求女孩健康成长并获得幸福
春分——3月20日
旧称“春季皇灵祭”,是天皇春季祭祖的日子,日本人也在这一天进行扫墓活动,祭祀自己的祖先。这一天,也是赞美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日子。
绿节——4月29日
原昭和天皇生日
宪法纪念日——5月3日
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实行
男孩节——5月5日
祝愿男孩子茁壮成长,1948年定为国定节日(旧时称为“端午节”),现作为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凡有男孩子的家庭都在屋顶悬挂布制大鲤鱼(称“鲤帜”),门上摆菖蒲叶,全家吃糕团粽子。
夏日祭——8月15日
在这天政府会举办祭奠游行,政府及其民间的社团会举行很多表演,人们装上漂亮的和服,上街逛街,买东西,参加娱乐活动(也就是中国所说的游园);周边的店面在这天也会装饰一新,开展各种特别活动。这种庙会的原始习俗原先来自中国,后来传到日本,结合日本的本土文化,就有了今天各种各样的祭奠活动,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盂兰盆会————农历七月十五
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盂兰盆节是日本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至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在小镇和农村生活的人还要穿着夏季的单和服跳盂兰盆舞。
月见————农历8月15日
在东方世界大都有赏月的习惯,日本在8月15日这天会准备有丸子、季节性水果等物品摆在窗边供奉月亮,然后再一边赏月。月亮高挂在澄静的秋空中会显得格外的美,对以农为本的日本人来说赏月的原意是祈求农作物丰收的形式,但在现在已是纯粹的赏月而已了。
敬老节——9月15日
1966年定为国家假日,以表示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老人的尊重,并祝愿他们健康长寿。这一天全国各地举行庆祝会,向老人赠送纪念品。
秋分——9月23日
旧称“秋季皇灵祭”,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民间也在这一天祭祀祖先,以缅怀先人。
体育节——10月10日
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幕日,1966年被定为国家节日。秋季运动会一般也在这一天举行。
文化节——11月3日
于1937年定。旧称“明治节”,是为了纪念明治天皇的诞辰日。现在是作为向科学、文化事业上有突出贡献的人授“文化勋章”的日子。因勋章上刻有菊花图案,所以也称之为“菊花日”。这一天各级学校都停课,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753儿童节——11月15日
特别为7岁和3岁的女孩,以及5岁的男孩过的节日。
劳动感谢节——11月23日
于1948年定。旧称“新尝祭”,是天皇品尝新米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尊重劳动、庆祝生产的日子。
天皇诞生日——12月23日
明仁天皇生于1933年12月23日。
圣诞节——12月25日
在日本也不只限基督徒,有很多人都会在圣诞夜与家人或男、女朋友互换圣诞礼物和一起享受丰盛的圣诞大餐。通常都还会准备有装饰圣诞节式样的蛋糕来庆祝。为刺激消费意欲各百货公司和企业在圣诞节前就会开始炒作所谓的圣诞节活动。大约在每年的11月后半月起,百货公司和商店街就会装点的非常美丽,进而开始展开一连串的圣诞特卖活动。

10. 榆次集市时间在哪

榆次庙会会谱
农历正月(7个)
初九上营十九演武十九使赵廿一近城廿一杨盘廿五怀仁廿八弓村
农历二月(11个)
初二秋村初二张超初三使赵初七西荣十五聂村十八杨村十九长凝十九鸣谦廿三郝村
廿四东阳廿八红马营
农历三月(13个)
初三要村初三紫坑初三郭家堡初六流村初十鸣谦
十五郭村十六北湖十七王湖十八李鄢十九修文
廿五龙白廿八使赵廿八西双
农历四月(13个)
初三东鄢 初四王都 初四苏家庄 初八北田 初八上营
初八北席 初八大峪口 十一王湖 十五什贴 十八鸣谦
十八永康 廿三南关 廿五怀仁
农历五月(3个)
初五张庆初八鸣李十三小峪口
农历六月(6个)
初六巩村十六使张十八庄子廿四紫坑廿六秋村廿六峪头
农历七月(20个)
初二源涡初二张胡初二龙白初四寇村初六西双
初七小峪口初七西荣初八鸣李十一田乔十二东长寿
十五砖井十五张庆十五什贴十六东阳十七北胡乔
十八南要十九永康廿一杨盘廿四东郝廿五鸣谦
农历八月(4个)
初一北田初八王杜初八沛霖十八鸣谦
农历九月(14个)
初一南谷初三郭家堡初六秋村初八北砖井初九魏岳
初九使赵十三王村十六王湖十六北要十九上营
廿三河口廿五郝庄廿六沛霖廿八什贴
农历十月(5个)
初二鸣谦初七大张义初十城内十五六堡十六北要

阅读全文

与东长寿庙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语字的孝顺 浏览:569
没收到退休金 浏览:281
买银行股养老和买房养老哪个好 浏览:7
老公孝敬父母孝敬我爸妈 浏览:827
长沙县60岁养老金是多少 浏览:661
了微信防老年痴呆 浏览:390
四十五岁中年人应做哪个体检 浏览:592
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的退休年龄 浏览:774
三亚异地养老院 浏览:878
关于养老保险延迟退休政策出台 浏览:801
养老保险单位怎么交费 浏览:122
长春补发退休金 浏览:592
人生最长寿命多少岁 浏览:261
开展小班重阳节活动反思 浏览:985
刚刚退休病逝退休金如何发放 浏览:120
老年人用什么擦脸的好 浏览:487
老人头不停的抖动是什么原因 浏览:517
小学生给父母的贺卡怎么写 浏览:396
甘肃省2014年度养老金调整细则 浏览:357
重阳节金典句子 浏览: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