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艾沐茵是什么成分
艾沐茵的只要成分是NMN,也就是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对人体细胞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能在细胞中天然合成,也可以来源于多种食物,包括西兰花、卷心菜、黄瓜、毛豆、鳄梨等 。
NMN制成的方法主流是用酶法,就是用我们人体合成物质的方式——生物酶来催化。是一种仿生的、绿色的高科技。
庆应义塾大学和华盛顿大学日前合作,在全球首次开展抗衰老物质烟酰胺单核苷酸(NMN)的人体临床试验。
新华社东京7月13日电 (记者华义)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日前宣布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开始一种抗衰老物质的人体临床试验,以确认其效果和安全性,这种物质已在实验鼠身上显示出效果。研究小组认为,如果能够通过这项研究确认摄入NMN是安全和有效的,将来有可能用NMN来预防和治疗伴随衰老发生的疾病。
(1)长寿药普及扩展阅读:
《细胞》杂志在2018年3月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NMN改善老龄鼠的血流量和耐力,成功逆转了老龄动物的肌肉萎缩和血管死亡,并极大增强了动物的活力。服用NMN的高龄动物体力超过同龄动物的60%以上。
NMN是世界上第一个经过严谨科学实验加以证实的,可以有效延缓并逆转衰老、延长寿命的天然有机化合物。NMN也是存在自然人体的一种成分,NMN在实验中未发现有任何毒副作用。
❷ 哪一种植物被称作“南方人参”
绞股蓝号称“南方人参”,生长在南方的绞股蓝药用含量比较高,民间称其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1986年,国家科委在“星火计划”中,把绞股蓝列为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之首位,2002年3月5日国家卫生部将其列入保健品名单。
绞股蓝,又称:天堂草、福音草、超人参、公罗锅底、遍地生根、七叶胆、五叶参和七叶参等,拉丁文名: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葫芦科、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 。日本称之甘蔓茶。
绞股蓝全世界有13个种系,我国有11个种系:如:短柄绞股蓝、长柄绞股蓝、心籽绞股蓝、甜味绞股蓝、光叶绞股蓝、毛叶绞股蓝、喙果绞股蓝。按性味分:苦味和甘味两种。
绞股蓝有三叶、五叶、七叶、九叶之分。其中九叶甘味绞股蓝皂甙含量最高,但我国镜内非常少见,其次是七叶甘味绞股蓝,七叶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是普通五叶绞股蓝的5-10倍。 近来来,在湖南省西南山区地带发现了大面积的野生七叶绞股蓝,皂甙含量很高,湖南绥宁药用植物研究所以及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进行检测发现,皂甙含量高达8%~12%以上,药用及保健价值非常高。
❸ 怎么在家里快速有效止咳
罗汉果是以中国医师「罗汉」知名而命名的植物。清朝嘉庆年间(西元1796~1826年),瑶族医师罗汉发现此果实的药效,认为此果实能预防及治疗所有疾病,因而将之视为不老长寿药,国王称其为「长寿神果」,并指导栽培方法,向国民推广。其果实便以伟大的医师「罗汉」之名称之为「罗汉果」。 国王将此神果视为非常珍贵的东西,禁止携带至他国,只允许在广西省壮族自治区以北的有限山岳地带栽培,而现在也只有永福、临桂、全县、蒙山、融安等地区有栽培而已。所以在汉方药普及的中国却无法利用罗汉果,其理由可能就在於此。 但是,在原产地广西省及福建省,却以民间药而广为人知。在广西省,将果实干燥后用壶煎煮,当作茶饮用,特别是在感冒时可用来去除干燥、祛痰、止咳,也能作为解热剂之用。此外也具有去除肝脏多余热度的效果,对於近视、老花眼、白内障的预防治疗有效,而且具有利尿、去除胃热、使胃强健的效果。 广西省的桂林,将罗汉果当成招待客人的高级饮料。把罗汉果碾碎后,倒入装热水的壶中煮5分钟,然后装入茶碗,端给客人喝。桂林人认为端出具有极大药效的神果,是重视客人的表现。 在福建省则将罗汉果和干柿各一个煎煮,作为百日咳的治疗药。而近年也使用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消除压力。 虽然在原产地极著名,但是罗汉果以民间药之名在中国广为人知,却是在1850年以后的事情;当成生药而得到学术认可,则为1932年的事,最初在<岭南采药录>(萧步丹著)这本学术书中有其名称的记载。 书中的记载为「甘/凉通便,理痰火、咳嗽,和猪精肉以汤煎服」,终於能够当成喉咙或感冒的药物、以缓泻剂的药理效果,而广为人知了。
❹ 井冈三宝是哪三宝
“井冈三宝”红米、笋尖、绞股蓝草
井冈山不仅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而且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井冈山有迄今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好的7000多公顷次原始森林,有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的覆盖率达到86%,空气质量远远超过国家一类标准。井冈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2度,一月份为最冷月,平均温度3.2度,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仅为23.9度,极端最高温度也只有34.8度;年平均降雨量1856.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213天,年平均日照1511小时,平均雾日96天。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蕰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就食物资源来说具特色的莫过于:红米、笋尖、绞股蓝。
红米 井冈山的稻田多为山泉水灌溉。因山泉水冬暖夏凉,加上山区日照时间短,气温、水温相对较低,所以一年只生产一季稻谷,而适于这种环境种植生长的稻种,只有红米稻了(又称“高山红”)。
红米稻没有早稻,只有中稻或一季晚稻,所以亩产量不高。由于它是山泉水滋润,生长期较长,因此其米质是较好的,营养价值也较高。但在旧社会,由于山区的稻谷加工条件差,基本上靠杵舂米,加上红米稻的稻皮坚韧,加工出来的大米都较粗糙,食用时很难咽吞,所以被富人视为次等粮,只有贫苦农民食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吃的就是这种米。
解放后,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井冈山基本上都换上了白米稻种,只有少数山高水冷的冷浆田里还种了一些红米稻。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兴起,有关部门把红米作为本地的一项特产来发展,划定区域,专门生产。随着机器加工的普及,现在的红米与当年已大不相同。经过精细加工的红米,已制成了红米粥、红米酒等系列产品。那塑料袋包装的半斤装、一斤装的红米,还便于您带回去让您的家人也能品尝到井冈山香喷喷的红米饭。
红米其米色粉红,糯性,米粒特长,有香气,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用红米酿成的红米酒倍受女性青睐,因为它呈现红葡萄酒一样的红色,味道柔和、喝过后余味良好。实验证明,红米具有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对防治AS和其它慢性病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发现对通过正常饮食途径提高体内的抗氧化水平,防治因氧化状态升高引起的慢性病有着重要的价值。
近年来,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初步证明黑米、红米等特种稻米具有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改善缺铁性贫血、抗应激反应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黑米色素还是一种天然的色素,没有毒性,并保持了植物体内丰富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可作为食品着色剂,并且具有多种保健功能。黑米中的功能因子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有Vp的作用,即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减轻血管脆性,防止血管破裂和止血作用;抗菌,降低血压,可起到抑制癌细胞和抗癌的作用;改善心肌营养,降低心肌耗氧量等。黑米色素对过氧化氢有清除作用,还能够清除超羟基自由基的作用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
笋尖 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但优良的笋用竹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早竹和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麻竹和绿竹等。井冈山笋尖,是以春笋为原料,通过去壳切根修整---高温蒸煮---清水浸漂---榨压成形处理---烘干---整形包装等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色泽金黄,呈半透明状,片宽节短,肉厚脆嫩,香气郁郁,属井冈山山珍,在国内外名菜佐料中久负盛名。
笋尖不仅辅佐名菜,而 且有相当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每100g鲜竹笋含干物质9.79g、蛋白质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纤维素0.9g、脂肪0.13g、钙22mg、磷56mg、铁0.1mg,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据医家研究,由于笋尖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发胖的人吃笋之后,也可促进消化,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笋有一定关系。
绞股蓝 “井冈三宝”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绞股蓝。绞股蓝系葫芦科植物,在古时民间已被广泛使用,把它作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明代称之谓“神仙草”。绞股蓝其名始于1525年明嘉定四年朱棣所著《救荒本草》一书,中国药典亦称绞股蓝。 现在查明,绞股蓝除含有甾醇、糖份、色素外,还有50多种皂苷,包括四环三萜化合物,其中七叶胆皂甙Ⅲ、Ⅳ、Ⅶ、Ⅻ四种,分别与人参皂甙Rb1、Rb3、Rd、F2是同一物质,Rd是人参的8倍,不含性激素的富硒植物。其酸水解产物与人参皂甙的酸水解产物——人参二醇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这在非五加科的植物中是非常罕见的,因而被誉为“第二人参”和“南方人参”。井冈山野生绞股蓝生长于井冈山海拨1000米以上的高山峻岭中,在井冈山肥沃的土地上吸收养分,经过云雾的洗礼,带着森林的清新。用井冈山野生绞股蓝制成的茶叶,汤色清新淡雅、口感甘醇,喝后口齿留香。
长期饮用具有有滋补、镇静、催眠、抗紧张、促食欲、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转氨酶、延缓衰老等作用,还能防止正常细胞癌化并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1986年,国家科委在“星火计划”中,把绞股蓝列为待开发的“名贵中药材”之首位。 2002年3月5日国家卫生部将其列入保健品名单。绞股蓝在海外有着广泛的认知度,日本《药学杂志》、《国外医学》中记载:绞股蓝具有滋补强身,能双向性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调节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减肥。 镇静安神、改善睡眠、治神经衰弱症。 清热解毒,能清理体内毒素,抑制细胞癌变和杀灭癌细胞。 增加人体细胞代传次数,延缓衰老。 绞股蓝在日本被称为“福音草”,被美国称为“绿色金子”,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被称为“健美女神”、“百病克星”,在我国有“东方神草”、“南方人参”等诸多的美誉。
目前井冈山的野生绞股蓝还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井冈山野生绞股蓝一定会走出深闺,造福于大众。
❺ 未来50年怎么样
听说,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之后,最没脸见人的就是地震专家了——因为他们事先什么也不知道,连震级是7,8还是8也没有搞准,很没面子。其实,真错怪他们了;略微懂一点科学的人就知道,地震是无法预测的。岂止是地震也哉,任何一种预测都是如此。预测如果不是天底下最难的事,那起码也是最难的事之一。 为什么预测这么难?要好好回答这个问题,我恐怕再面壁十年也不够。这里面涉及复杂性,决定论,因果关系,量子力学,混沌理论……一大堆问题;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把人的头搞大。好在我不是什么专家,可以撇开这一切,乱猜一气。 在乱猜之前,让我先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大哲学家罗素首先说出来的。说有一只火鸡,每天主人都定时给它喂食,这让它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每天到时候都会有吃的。它相信生活的全部意义就是如此幸福地等吃等喝。然而,有一天,它等来的不再是喂食——它被主人掐死成为餐桌上的一顿美食。它完全没有料到,喂自己的那只手也是捏自己脖子的那只手。 这只火鸡错就错在,它以为从过去的事可以预测未来的事。从人类的角度看,火鸡的愚蠢是很显然的。然而,我们怎么知道在上帝眼里人类不是像那只火鸡一样可怜呢? 有人马上会反驳:不,人类有想象力,而火鸡没有。我知道,对于人类的想象力,我们有非常巨大的自信。果真如此么? 从一件事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人的想象力绝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神奇。外星人(如果有的话)会是什么样子?无数艺术家都想象过,但据我所知,这些最有想象力的人想象出来的都是些怪物。无非在人的模样之外,把某个部位放大,缩小,变形,换个位置,或者干脆加个减个部件……如此而已。好莱坞的那些天才们也就这种水平,他们拍了那么多科幻大片,里面有一个外星人是好看的吗?想想《动物世界》中那些古怪的生物吧,在没有看到之前谁能设想一条鱼竟能长成那种样子?很显然,上帝似乎也不想让人类比火鸡聪明太多。 有人还可以说,人可以总结经验,而火鸡不会。但问题是,人类即使能够总结经验,其他火鸡的历史一定会告诉我们未来某只火鸡的命运吗? 确实,在总结经验这方面,没有人做的比历史学家更好的了。历史,在历史学家看来,几乎就是一部好莱坞侦探片,里面没有一个细节是多余的,如果在电影开头出现一把小刀(无论多么不起眼),那么这把小刀一定会在电影结束前起到它的作用——也许是一把凶器,也许是一个线索——反正导演决不会安排一件毫无意义的东西在他的电影中。历史学家正是根据这种电影逻辑,来看待历史的。所以不管多么离奇的历史事件,历史学家们事后都能总结出产生的原由。以至于读过历史的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历史上发生的任何事都是必然要发生的。只要肯在里面找,肯定会找到事情发生的线索。但问题是,上帝(假设他存在)这个导演和好莱坞导演不是一个流派。他老人家不喜欢特意安排出一些明显的线索,反而是把各种因素混作一团。这就意味着在现实中,没有谁能在结果发生之前就知道,现在发生的那么多事情中哪一些才是未来事件的原因。 历史学家确实都是诸葛亮,但只是事后诸葛亮,关于未来,历史学家几乎和火鸡知道的一样多。现在的历史学家早就把一战、二战发生的原因分析得头头是道了,但你能指望他们分析得出什么时候发生三战吗?许多历史学家都相信,人可以通过过去的事推测未来的事。殊不知,固执地相信以前出现的事今后还会出现,这正是火鸡的悲剧。历史之所以是历史,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预测。如果2001年9月10日美国人预测到了本拉登的图谋,那就没有911。同样,如果可以预测,也就没有战争,没有灾难,没有意外……自然,也就没有历史。 我也知道,把人和鸡这样比来比去肯定是不妥当的。那么,就让我们把所有的类比丢在一边,来看看事实——事实会比理论好一些吗?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世界上的几乎所有的大事,都没有谁预测到过。一战没有人猜到。二战更没有人猜到。苏联解体、印尼海啸、美国次贷危机……一样也没有被谁预测到。连人类自己的发明也没有谁预测到,比如,计算机的出现,互联网的普及……有哪一样是预测到的?即使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也无法预测。我自己印象最深的是美伊战争。当时几乎所有的专家都在电视上说,美国这回要陷入巷战啦,要掉进泥潭啦……结果呢?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而萨达姆钻进地洞。 关于预测,唯一可以预测的似乎就是:未来不可预测。 但我们毕竟不是火鸡。火鸡完全可以不作任何预测也可以幸福地活下去,只要有人喂它们;但作为人类,我们不可能不预测。这是我们生活的信念,也是我们生活的希望。我们买股票需要预测行情,我们交朋友需要预测人性,我们过日子需要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生活的意义就是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寿命没有预测,我们怎么会把钱存进银行?如果我们对所爱的人的性格没有预测,我们怎么敢跟一个完全陌生的人过一辈子呀? 对生活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预测。不过,像人类未来这样的大事件,如果我们必须要预测,还是科学家更值得信赖一些。就我个人而言,除了科学家,我不大相信其它什么专家。有的人之所以被人称为某方面专家,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除了这方面其他方面更是一窍不通。还有一部分原因由于某些问题谁也不懂,我们需要一些专家来不懂装懂。如果说客气一点,某些所谓的专家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奥秘,而是因为需要他们去寻找奥秘,比如癌症专家,股票分析师就是这样一类人。 而科学家不同,他们确实利用他们发现的科学理论预测到了一些事情,其中一些事情还比较重大。比如,牛顿的理论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爱因斯坦的理论预见到了光确实会弯曲,这都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东西。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 也许出于这种信赖,在刚刚跨入本世纪的时候,美国出版家J,布洛克曼编了一本书,叫《未来50年》,请“世界上最有眼光的科学家”写了25篇文章,专门谈未来。虽然等它译成中文被我读到的时候,50年已经过了好几年了,但仍然很新奇。让我们看看他们这些“世界上最有眼光的科学家”都预测了些什么? ——知识很容易获得。智力可以人工培育,计算机会实现智能化。人工智能专家香克说得更有趣: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只要你对着四周喊一声,墙壁就会告诉你所有的知识。 ——很多疾病会得到控制。根据巴龙德斯的描述,50年后的人看病只需要带一个密码,以便打开自己的DNA文件,你的所有信息都一目了然,医生只需对症下药。 ——一些理论难题将得到解答。理论物理学家斯莫林认为,在未来50年里,我们会逐渐知道以下这些重大理论难题的答案:量子理论的正确形式、大爆炸的具体情形、星系的形成、暗物质的组成。 ——人类会在月球火星以及木星轨道上建立基地。甚至可以证明或者否定地外生命的存在。英国皇家学会教授里斯说得很肯定,“假如到了2050年我们还不明白地球生命是怎么开始的,那就太奇怪了”。 这些预测都很激动人心,很令人神往,让人恨不得这一天早日到来。不过,如果你要据此认为他们的预测都是这样的福音的话,你就错了。他们对未来的看法有时很悲观。 ——有些事情可能我们永远都不会懂。比如,关于意识,戈普尼克(她是国际学术领头人)说得很肯定,她“不相信我们能在50年里得到更多的认识”。布隆教授说得更坦率,不管到什么时候,“有我们能理解的事也一定有我们不能理解的事”,对那些我们无法理解的事,我们大概“像一只努力理解微积分的狗”。 ——有一些事我们也许会弄懂但和我们预期的也许完全不同。最新的例子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人们对它寄予厚望,但最后的结果却使人沮丧,拿斯特瓦特的话来说:“DNA序列没有带来治病的良方,更没有为我们带来对生命的更深远的认识。”甚至,结果比这更糟:人类基因组的基因并没有原来设想的10万个,只有34000个——比猴子少,和西红柿差不多! ——更严重的问题是:科学是进步的但我们不知道它会把人类引向何方。哈佛大学教授豪瑟在《替换大脑》中就很担忧这样一件事。他说,计算机也许是我们的救星,但计算机也有自己的问题。人类发明了它,但最终可能无法驾驭它。科学家正在使计算机智能化,想把电脑做得像人脑一样聪明,但同时也意味着它会变得古怪,出错,发神经——人脑就是这样的。如果电脑是智能化的,那么就意味着:它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听话。如果它真的罢工,嫉妒,耍脾气,恶作剧,我们如之奈何? ——人类也许会活得更久、跑得更远、看得更清楚,甚至变得更聪明,但不会变的更幸福。就像我们现在不比古代的人感到更幸福一样,50年后人类也不会。斯坦福大学生物及神经学教授萨波尔斯基在《50年后我们还会忧伤吗》中,仔细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的观点是,抑郁作为一种标准的现代病,在未来的岁月里“不仅不会消失,而且还可能更加猖獗”。原因在于,未来的文明会产生许多激发抑郁的东西,而过去给我们带来安慰的东西(如家庭、宗教)将越来越软弱无力。而且,不管科学如何发达,也绝对制造不出“生命荣枯的疫苗”。 确实,我在这本书中没有发现那种激情澎湃的宣言。这并不奇怪。如果要政治家来写未来50年那将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还记得吗?根据政治家的预测,我们进入共产主义以及好多年了)。科学家不是政治家,他们谦虚地知道,对于预测未来他们也许并不比一只火鸡更高明。他们小心地绕开了一些热问题如环境、经济、战争、社会……他们只是就自己熟悉的那一小块,就目前的趋势做了一些延伸想象,没有企图去描绘整体的未来图景。他们很清楚,他们也只是在试探。既然是试探,谨慎一点总比狂妄要好很多。这正是科学家的可信赖之处,也是这本书为什么值得一读的原因。 未来50年,我很可能看不到了(当然也不一定,假如科学家发明了什么长寿药呢),但我对未来确实充满了好奇。大限之日,假如还能写诗,也许我会写一句“家祭毋忘告乃翁”之类的留给子孙,以示死不瞑目。 (读《未来50年》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 布洛克曼编) 2007-11-5/200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