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部电视剧还是电影台词落水上帝派船来救你的故事他叫什么
神父和上帝的故事
从前,在一个小镇的教堂里有一个十分虔诚的神父,他信仰上帝,终生未娶,到了八十岁的高龄还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上帝在天堂里看到了神父的所作所为,非常地感动.于是上帝打算报答神父.
一天晚上,神父在梦境里看到上帝.上帝对他说:“我可爱的孩子,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在教堂里陪伴我,让我非常地感动.所以我今天托梦给你,明天小镇上要发洪水,很多人都会淹死.你不必害怕,到时候我会去救你.”神父早上醒来,回忆着这个梦,心里十分的高兴.
这时候,一个警察来敲教堂的窗户,并且大声喊着:“神父,快跑啊,小镇上发大水了,再不逃跑就来不及了!”神父走到窗前看看,---呦!果然,小镇的街道都被洪水淹了,洪水还在上涨.神父镇定的对警察说,你们先走吧.我要等上帝来救我!
警察差点没气趴下,一声不响的走了.洪水还在上涨,进入教堂了.神父就爬到了钟楼上.这时一艘汽艇开过来了,救援人员对着神父喊:神父,你再不走,你就会被淹死了!神父挥了挥手,说:孩子,你们先走吧,上帝他老人家会来救我的!
汽艇也走了.洪水越来越高,神父最后没有办法,爬到教堂顶上,抱着塔尖,摇摇欲坠.他四下拿眼一看,嗬--都是水,你说这上帝去哪了呢?这时候就看见一架直升机开过来了,敢情是搜救队搜寻最后的生存目标.老远飞机上就放下绳梯,飞机上的人对神父喊:“神父,抓住绳梯,跟我们走吧,上帝不会来了”神父还是不走,最后---终于被淹死了.
死后,神父的灵魂来到了天堂,看到了上帝.神父气坏了,问上帝:你说过要去救我,怎么说话不算数?上帝一听也发火了:“你说你怎么就那么笨呢?你说我在天上这么忙,没时间亲自去,就派了一个警察,一艘汽艇,一架直升飞机去救你,你还不走,你不是找死吗?”
当机会来到眼前的时候,要及时地抓住,那是上帝给你的安排!
⑵ 汤姆克鲁斯今年多大了为什么有人称他为“好莱坞成龙”
图片来源:wordpress.com 说起好莱坞圈最经典的情侣、夫妻组合,绝对少不了这两位巨星演员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和妮可基嫚(Nicole Kidman),他们是在1990年拍摄电影《霹雳男儿》(Days of Thunder)时相识,当年汤姆克鲁斯28岁,妮可· 基嫚才23岁,两人在热恋后就迅速结婚,婚后也曾在电影《大开眼戒》( Eyes Wide Shut)中以大尺度饰演夫妻。图片来源:starpulse 不过这一对曾经是好莱坞颜值最高的夫妻档,在2001年宣布离婚,汤姆克鲁斯并被指出是在妮可基嫚怀孕期间,对她提出离婚要求,虽然他们的分手存在着疑云和争议,妮可基嫚还是不断表达对汤姆克鲁斯没有恨意,只有尊敬和爱,同时妮可基嫚现在也与现任老公、纽西兰乡村歌手齐斯· 艾本(Keith Urban)猛晒恩爱,相较于与凯蒂· 荷姆斯(Katie Holmes)跳沙发狂恋又离婚的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嫚似乎拥有比较好的家庭运。图片来源:dailymail 由于这一对好莱坞昔日金童玉女彼此的和平态度,媒体《New Idea》指出汤姆克鲁斯有意和离婚16年的妮可基嫚再度于大萤幕上合作,并再度饰演感情戏码,电影是描述一对夫妻在离婚之后,再度重新陷入热恋,这一个设定不免引发联想。图片来源:pinimg.com 妮可基嫚方面的友人表示:「妮可在接到汤姆克鲁斯的联络,谈到他想要跟她在度一起合作时感到相当震惊,她很怀疑汤姆克鲁斯到底秉持着什么想法,居然还会想邀请她一起演出恋爱的戏份。」毕竟妮可基嫚并不像是汤姆克鲁斯一样是单身状态,对于现任老公来说跟前夫一起同台可不是件小事,但如果这一对昔日的巨星 Couple 再度合体的话,肯定会带来极热的话题度。
⑶ 主教、教宗、神父、牧师,有什么区别
主教、教宗、神父、牧师有以下区别:
1、主教、教宗、神父、牧师的职位不同
主教:天主教、东正教的高级神职人员。职位在神父之上,通常是一个地区教会的首领。
教宗:按天主教会的立场,教宗(Pope)是耶稣基督在世的代表,伯多禄(Peter)宗徒的继承人,天主教的首领和罗马主教,西方的宗主教,意人利的首席主教,意大利教省的总主教和首席主教,梵蒂冈的最高元首。
神父:(Father),即神甫,司祭、司铎的尊称。介于主教与助祭之间,属七级神品。是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宗教职位。
牧师:(旧译会长)是基督新教的圣品人,在三级圣品制里,牧师上一级是主教,低一级是会吏。
2、主教、教宗、神父、牧师的人数不同
教宗世界上只有一位。 主教是每个教区一位。 牧师是新教的神职人员,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叫神父,相当于牧师。
3、主教、教宗、神父、牧师的产生方式不同
教宗的产生是由未满80岁的枢机主教,组成的枢机主教团互相推举而产生。目前全球各地合乎选举的年龄的枢机主教共有120人,他们都是教宗由各地教会中选出的精英分子,平常大多担任各大都市主教辖区的总主教。
一旦现任教宗过世,他们更便聚集在梵蒂冈的西斯教廷礼拜堂内,互相推选下一任教宗人选。神父由主教批准,由主教授予司铎圣秩圣事,祝圣其为神父。牧师是应由全体教会,或由别的教牧和司管理训戒的长老来选立。
⑷ 郭居静的主要事件
在澳门期间,一股风暴向他袭来,并威胁了整个澳门。荷兰人因嫉妒葡萄牙远征印度取得的胜利成果,便勾结海盗侵扰印尼的巽他群岛和马鲁古群岛,还准备占领台湾,并企图袭击澳门。因此,葡萄牙人在澳门紧急设防以御攻击。不料引起明朝政府的怀疑,以为葡萄牙人要图谋中国,便筑堡垒多个,并从各省调集军队严阵以待。又因居静髯长而美,身材魁梧,遂流言四起,妄称郭居静已被内推为皇帝。同时又有人散发了一本充满恶意诽谤的小说,胡说郭居静阴谋篡夺帝位,已约定联合日本人和马来人共举大事,并说内地党羽甚多,只等战舰一到,即将揭竿而起。流言汹汹,人心惶惶,在澳门的华人纷纷避居大陆。而在广州,官兵已 在武装帆船,训练民兵,加强巡逻,提高戒备。
葡萄牙人的处境更为严峻,当时已有饿毙的威胁。澳门官员仍派遣使者到广州斡旋,两广总督亦派干练官员赴澳门察看实情。到达后,他即探访郭居静,要求验看武器库,其实是一间图书馆。入室后,郭神父解释说:“这就是外面所传的我的武器库!”继迎该官于公学,并且说:“这就是外面所传的我将侵扰贵国的兵营!”该官员见流言不实,而诸神父皆属传教之士,这场风波从此平息。
这一切都发生在1606年间,同年,郭居静与熊三拔神父从澳门回到南昌,他俩接到命令,居静留南京,三拔去北京。1608年,徐光启因父去世,由京城返沪守制,途经南京,即拜访郭神父,并请他去上海开教。徐光启在县城中拥有一处住宅,之后成为附近广大区域传播福音的中心。郭居静在上海为徐光启全家大小都付了洗,并吸收了城中许多著名人士。因徐光启身为翰林,且知识渊博,德高望重,影响极大,给郭居静的福传工作带来诸多方便。在上海两年期间,授洗二百余人。在他离开上海之前,留下了一片已经耕耘过的土地,展示着丰收的希望。为了加强新教友的信仰素质,在上海亦建立了“天主之母善会”。天主为了赏报新教友,使有些重病患者一经受洗即恢复健康。有一妇女,曾多次受到魔鬼的折磨与欺辱,籍十字圣架而获得了解脱,随后领洗入教。据说这是上海第一位女教友。
其时,有一位81岁的老人,一生都在研究中国各教派,但未能找到令他信服的道理。当他第一次听到郭神父讲道时,竟立即表示愿意奉教,随后还帮助神父大力宣教。他受洗之后不久,带动了他亲族中的一大批人亦领洗入教。 1610年 李之藻在京受洗,次年,回杭州老家守孝,邀郭居静去杭州开教,金弥阁神父和钟巴相修士亦同行。5月7日抵杭,次日即在之藻的寄寓之所,举行了第一台弥撒。在之藻的帮助下,劝化群众,其中名宦大官杨廷筠,亦在同年6月领了圣洗。从此奠定了杭州教务发展的良好基础。上海、杭州的教务均由郭神父管理。
1615年 杨廷筠夫人偕二子一女领洗,次年,廷筠母亲受洗,皆居静主礼。
1620年 居静去嘉定开教。嘉定是不久前由他劝化奉教的进士孙元化的故乡。他在此建有住宅,内设小圣堂和学校,山清水秀,环境非常优美,是休憩的好去处,亦是讲道学经的最佳场所。费奇观神父即在此为傅泛济和邓玉函两位新来的神父讲授汉语,兼事传教,时受洗60人。
1621年 杭州李之藻遭火灾三次,居静等教士即迁居杨廷筠家。1627年秋,廷筠在杭州建华丽教堂一座,修道院一所和教士住宅一处。郭居静就在此度其晚年。他那时年迈体弱,步履维艰,然神志清醒,尚能执笔,并未中断牧灵工作。在1634年和1635年,分别有148名和176名成人受洗。最后两年,瘫痪不起,于1640年1月19日病逝,享年80岁,留下模范德表。葬在杭州城外大方井墓地,杭州和上海两地的教友为之举行了盛大的殡葬仪式。
⑸ 教皇、 红衣主教区别
1、定义
教皇:原指罗马帝国皇帝兼任的多神教最高祭司,现为天主教国家梵蒂冈城国元首的政治及外交称号。
红衣主教:为枢机主教,是天主教教宗治理普世教会的职务上最得力的助手和顾问。
2、职能
教皇:教皇在神权上,与其他祭司一致。宗教事务上,教皇与主教的提案需要经过主教会议的讨论及投票,最后根据结果由教皇以耶稣首席宗座使徒圣伯多禄(彼得)的继承者名义代表整个教会颁布。
红衣主教:依法享有选举教宗即教皇的权利,以集体或个别的方式协助教宗处理较重要的事项。且有权另立反对派教皇,或以监禁、放逐等形式对教皇架空。
3、穿着服饰
教皇:罗马天主教里唯一穿全白色衣服的主教,每一件白色法衣有大约30个人工缝制的扣子和扣眼,还有通常的罗马教皇专用配件。
红衣主教:枢机的礼服(长衫、披肩、方型帽等)都是“鲜红”色的,因此枢机们也俗称“红衣主教”。表示身为枢机者在有必要时,为信仰作证,“流血”舍生亦在所不辞。
(5)神父80岁扩展阅读:
教皇名称的由来:
1、教皇亦称“教宗”,译自拉丁文pope,源于希腊文,意指“父亲”、“爸爸”,最初本为古代天主教对其神职人员的一般尊称,至今在东派教会中仍有以此称神父者。
2、天主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罗马、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和耶路撒冷五地的主教均用此称谓来表示其宗主教之衔,而罗马主教认为此衔仅指西部教会的领袖。
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主教成为西方教会中的最高首领,加之756年法兰克王丕平“献土”后又在意大利形成“教皇国”世俗政权,“papa"这一称谓遂逐渐为罗马主教所独有,开始构成“教皇”之涵义。
4、到11世纪时,罗马主教格列高利七世独占“papa"之称,从而正式形成了西方罗马天主教会的教皇制度。“papa"一词也就作为“教皇”之专称沿用下来,即今日英语中的“pope”、德语中的“Papst“和法语中的“pape”。
⑹ 神父多大年龄退休
我是广州教区的,刚刚了解了一下,广州这边的神父和修女都有买社会保险,是宗教类的社保,修女是50岁退休,神父是60岁退休。都是参照国家相关规定的。但是,神父和修女都是退而不休的,一般会干到干不动为止,我认识的谭天德神父就是一直干到90岁坐上轮椅才停止服务的,已经真福品,准备封圣。他三兄弟都是神父,其他两个因为各种原因殉道了,他也是老一辈神父当中年龄最小的,其他都比他老,都一直干到干不动去养老院或者死去。一般都会干到80多岁。当然,也有中途还俗结婚的例子。
⑺ 圣严法师的大师生平
圣严法师 于民国十九年农历12月初四,出生于江苏南通狼山前的小娘港,俗家姓张。其祖父张希凡、祖母蒋氏,父亲张选才、母亲陈氏。法师俗家中有六个兄弟姊妹,其排行最么,为其母张氏于四十二岁时产下,上有三个哥哥、两个姊姊。
民国卅二年(西元1943年)夏,法师虚龄十四,一位姓戴的邻居自江北狼山游历而来,闻说狼山广教寺方丈托他在江南找沙弥,一方面出于被动,另一方面却又出于自愿地将生辰八字交予此位戴居士送上狼山请示,是年秋,便亦由戴居士带上狼山出家。
江苏省境内长江北岸,北自徐州、南迄崇明,除了连云港的云台山,仅在南通市南郊约九公里处,有五座山头临着长江。由右至左分别为:黄泥山、马鞍山、狼山居中、剑山及军山。五山之中,则以狼山灵峰独秀,被古来兵家视为天然的江防要塞,亦为苏北民众进香的佛教胜地。
圣严法师在狼山仅居住至民国卅三年(西元1944年)10月间,便去了一趟上海,之后再回到狼山,直到民国卅五年(西元1946年)春天,复又离开至上海,自此便没再回到南通了。而最后将要离开之时,狼山已被当时抗日的国军连番驻防,狼山已不复见昔日的香火鼎盛了。
圣严法师的佛法学识根基,则在狼山上出家半年以后,除了世代的长辈适时督导之外,另有一位教导《禅门日诵》的法师,以及一位教导四书五经的还俗居士传授学识与涵养。之后,到了上海的大圣寺,每天为施主家里增福延寿及超荐亡灵而诵经、拜忏、放焰口之外,再无余力读书。法师为了读书,于民国卅六年(西元1947年)春,便离开了上海大圣寺,到同样位于上海的静安寺佛学院,当一名插班的学僧。
静安寺佛学院课程大概是中学到大学的程度,英文和数学是小学高年级到初中,国文是高中程度,佛学则是教《大乘起信论》、《梵网菩萨戒经》、《印度佛教史》、《八宗纲要》、《八识规矩颂》等。
法师在静安寺一连住了五个学期,直到1949年入伍从戎为止。 圣严法师在其所著之自传《学思历程》一书中提到在1949年之所以选择加入军旅从戎,而最后又选择了通信连,其主要原因则如在书中所述:
“当时的社会和国家的局面,除了有钱自备机票和船票离开大陆,只有进入军队是通往台湾最容易的路。我既无信徒,也没有积蓄,更不能得到师长的同意和资助,所以考虑再三,只有选择从军的路。而招兵站的军官说明了,只要人数招齐了,马上开船送往台湾,接受新军的训练;见到我们几人是和尚的身份,大概不便直接上战场去冲锋陷阵,所以建议我们做军中的后勤工作。”
圣严法师从军时照片
在军队生活中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由于法师在军队里主动地声明了:“原来我是和尚,将来还要作和尚!”所以虽然在军队里的生活固然困苦,但依然在每逢假日之时,能够保有自我信修的空间。是年,5月19日在上海外滩码头上船前往台湾。经过两天的航程,在台湾高雄上岸。其后,经一夜的移动则在新竹驻扎下来。随着部队几经移防、驻扎,于1950年6月以上士报务员的阶级,分发到台北县金山乡的海边339师1016团团部所在地,在金山、石门、小基隆沿海一带住了两年多。之后随着部队的整编以及升迁考试,到了高雄县凤山镇陆军第二军团司令部任准尉军官,那时是1954年6月。
在这段时间里,陆陆续续地在《学僧天地》、《雄狮》、《当代青年》……等期刊发表文章。1953年报名参加李辰冬博士主办的中国文艺函授学校,选读小说班,当时的老师有谢冰莹、沈樱、赵有培等当代著名的文艺作家六、七位。而这个时期创作的作品仅余被刊于《文坛》杂志的〈母亲〉和〈父亲〉两个短篇,之后收录于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的《佛教文化与文学》。由于文笔锋健在1956年秋天调到国防部,也开始了大量阅读与发表文章的时光。在这段时间内,接触了太虚大师“人成即佛成”以及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也对于佛教的问题陆陆续续地写了许多文章,并成为了日后对于佛学、佛教的主要理念。 从1949年5月8日入伍,到1960年1月正式退伍,这一段军旅生涯超过了法师少年和尚的年数,但在其心中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出家的和尚。在退伍后,圣严法师思考未来前途,在灵源和尚的启发下,决心再次出家。这一次出家,是依止镫朗东初老人(西元1907年-1977年)为剃度师,所给的法派字号为“慧空圣严”。
东初老人是太虚大师的学生,也曾经担任江苏省镇江名刹曹洞宗定慧寺的方丈,亦是曹洞宗创始人洞山良价下第五十代传人,老人同时也在临济宗下常州天宁寺参学,亦在临济宗普陀山系的寺院出家,故一人传承曹洞宗与临济宗两支法门。
圣严法师除了从东初老人得到两系的传承之外,在1978年12月5日承临济宗法脉的灵源和尚将法脉赐给圣严法师,其法脉字号为“知刚惟柔”,并给了一份法脉传承谱《星灯集》,使其与鼓山涌泉寺临济宗派下法脉有了传承关系,并同时成为临济义玄之下第五十七代传人。
东初老人为承继太虚大师遗志鼓吹“人间佛教”的建立,故与几位佛教青年合办了《人生》月刊,当法师投到东初老人座下时,正当《人生》的主编提出请辞的要求,故法师于是从投稿者而成为主编,前后一共为它服务了两年。1961年农历8月,法师于基隆八堵的海会寺,依道源能信长老(西元1900年-1988年)座下,求受沙弥、比丘、菩萨的三坛护国千佛大戒,而被选为沙弥首。 1961年秋天,受了三坛大戒之后,十月下旬回到北投中华佛教文化馆,待了一个星期不到,便向东初老人辞行,也同时请辞《人生》月刊的编务。然后法师一人来到高雄县美浓镇广林里的“大雄山朝元寺”修持佛经、戒律。这段时间内修读了有关戒律学的《四阿含经》,即是指:《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奠定了日后戒律学的基础。这段时期内,法师在《佛教文化与文学》发表了有关戒律学的文章:1961年6月发表〈优婆塞戒经读后:如何成为理想的在家菩萨〉;1962年3月发表〈弘一大师三十三种律学合刊读后〉,在本篇中对于菩萨戒有如下的看法:
“《璎珞经》中说,有戒可犯是菩萨,无戒可犯是外道;所以有戒而犯者,胜过无戒而不犯;受了菩萨戒,发了菩提心的人,即使犯了戒,犯戒的罪业虽重,并要遭报,但其必将由于他曾受过菩萨戒,而可决定得度成为真实的菩萨,乃至证得无上的佛果……故我希望在加弟子们,均能发最上心,求受菩萨戒。”
之后,写成了十九万字的《戒律学纲要》,交给星云法师的佛教文化服务处发行。书分七章依序为:〈绪论〉、〈皈依三宝〉、〈五戒十善〉、〈八关戒斋〉、〈沙弥十戒与式叉六法〉、〈比丘比丘尼戒纲要〉、〈菩萨戒纲要〉,也将这本书翻印流通。 面对佛教环境被教内外所污染和误解,圣严法师感念于环境的隳坏与教义之不彰,遂起而为文,以匡正佛法。在那个阶段的早期,主要由煮云法师在公园里公开演讲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但随着煮云法师的身体状况不佳,也停止应战了。同时,另有一位长老印顺法师,本是基督徒出身,经过三十年的学佛之后,竟有人上门寻他挑战、向他传教,印顺长老遂有感写下两篇长文:〈上帝爱世人〉及〈上帝爱世人的再讨论〉,之后又因为有位杜而未神父将佛教信仰套入月神信仰,又引发了一篇〈东方净土发微〉。
煮云和尚在台南公园所讲的“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后由李至刚居士记录成书,在1950年代蔚为佛教潮流。之后,有位在《基督教生命双月刊》当主笔的基督徒吴恩溥先生针对煮云法师的言论著作了一本《驳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内容多有攻讦之词,而这本《驳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辗转到了法师的手上,经读后,法师认为其中有许多偏颇的论调,遂而利用十天的时间,为文写下了《评驳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一书,以疏解其中偏颇的言论。
之后,陆陆续续于[[1959年]写下一篇〈关于胡适思想的宗教信仰〉,指陈胡适先生的宗教观;写〈论佛教与基督教的同异〉以返正香港道风山“基督教中国宗教研究社”所出版的《景风》杂志对于佛教与基督教的混淆,随后又再次发表一篇〈再论佛教与基督教的同异〉以正视听。
在1964年到1966年之间,陆陆续续写成了几篇文章,分别交给《海潮音》、《觉世》、《香港佛教》等佛教杂志刊出,1967年后则交由佛教文化服务处集结成册出版,书名为《基督教之研究》,在其〈自序〉中提到了:
由于基督教的攻佛、破佛、叫阵挑战,才使我对基督教发生了研究的兴趣,结果使我写成了一本书,所以本书的功臣,应该是攻击佛教的基督徒。我为写作本书,特别精读了五十多种有关的中西著作。我的态度,是以西方学者的见解,介绍西方人信仰的宗教,是用基督徒正统的素材,说明基督教内容的真貌,同时也对佛教与基督教之间若干重要问题,做了客观和理性的疏导。我不想宣传基督教,也无意攻击基督教,只是平心静气地加以分析研究,用历史的角度,考察基督教。
本书的出现,获得了宗教界正反两极的反应,而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派者,更是极力地加以攻讦。此后关于宗教的专著论述先后出版:1968年出版《比较宗教学》、1969年8月写成《世界佛教通史》上册。 1969年3月14日圣严法师在没有任何支援之下,离开台北前往东京。初到东京,便向位于品川区的立正大学佛教学部办理入学登记。当时,法师已经年届三十又九了。
1971年圣严法师确定了其硕士论文:“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论文内容共分三章:一、大乘止观法门的组织及其内容,2.大乘止观法门的真伪及其作者,3.大乘止观法门的基本思想。论文完成后,请了驹泽大学的佐藤达玄先生以及牛场真玄先生加以润饰,并抄寄一份回台湾给《海朝音》杂志发表。1971年10月将全书翻译成中文,并于1979年由东初出版社出版。
1973年立正大学的一位退休教授-牛场真玄先生,将印顺法师的《中国禅宗史》译成日文,送到了大正大学,并代为申请博士学位。由于圣严法师当时与牛场真玄先生往来密切,于是便代行其劳。是年,便让印顺法师的专着通过大正大学的博士申请,也促成了中国第一位博士比丘的诞生。为此,圣严法师则为文记述之-〈划时代的博士比丘〉。
圣严法师于硕士毕业之后,选择了蕅益大师做为博士论文的研究主题,其原因如书中所述:
1.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师之一,他不仅是一位学者,实际上亦是一位实践家。所谓行解相应,正是佛法的标准原则。
2.大家都认为蕅益大师是中国天台宗最后一位大成就者。我对天台宗所倡导的教观并重、止观双运非常向往。因为这是教理和禅观的相辅相成,也正是今日佛教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3.我在选择论文题目的时候,曾向指导教授坂本幸男请教,他说:本来他想写,但仍然没有消息!
于是,在1972年便开始着手进行论文资料的收集。但是,在1973年指导教授坂本教授去世,论文指导教授则由金仓圆照及野村耀昌承接为正副指导教授。论文的第一章写的是蕅益智旭的时代背景,第二章则是写智旭的生涯,第三章是写智旭的信仰与实践,第四章则是写智旭的著作,第五章则是讨论智旭思想之形成与开展。1975年元月法师提出博士论文,经过立正大学严格的审查之后,顺利地于是2月12日通过。同年3月17日上午获颁授“学位记”(即是授予博士学位的证书)。而论文的正式出版则是直到当年的11月23日才在日本出版。 在法师出版论文的阶段,应邀回台参加了“第四届海外学人国家建设研究会”,在会议中提出了三个问题:
1.宗教教育应纳入大学的教育系统。
2.社会教育应注意风化区的整顿和黑社会的疏导。
3.注意精神的教育,也就是人文和科技当并行发展。
虽然会议上并无达成任何的具体成效,但是在当时的佛教界,对于僧中出了一个博士,反应毕竟是充满两极化的。再加上法师认为在那个阶段能够做的不多,因此在会期结束返回东京之后,便应美国的沈家桢居士之邀,在1975年的12月10日前往美国弘法讲学了。
沈家桢居士在美国组了个“美国佛教会”(The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经由该会出面安排,将法师安排至该会所属的纽约市布朗士区大觉寺。法师在大觉寺居住前后不到两年,然而由于西方人重实际,因此佛教佛学的推广则着重于修密持咒、学禅打坐上。直到现在,西方人在接触佛教和修学佛法上,还是以西藏的密和日本的禅为其主流。
1977年12月,圣严法师的剃度师东初老人在台湾圆寂,法师在接获消息之后,立刻回国料理后事,并奉其遗命承继道场,成了中华佛教文化馆的负责人,此后,便在美国和台湾两地奔波、东西兼顾。之后,法师在纽约成立了禅中心,为了授课需要而编了一本《禅的体验》,并陆续发行了两种英文的定期刊物:《Ch'an Magazine》(《禅杂志》季刊)以及《Ch'an Newsletter》(《禅通讯》月刊),至1992年底为止《禅杂志》已经发行了58期、《禅通讯》亦发行了96期。自1978年开始,在台湾北投的中华佛教文化馆以及农禅寺,举行大专青年学生及一般社会人士的禅修活动,并陆陆续续地出版了关于禅的著作七种,包括《禅的生活》、《拈花微笑》、《禅与悟》等,因为对于禅修的凿力颇深之故,所以在国内外许多人都把圣严法师当成了禅师。 高龄80岁的法鼓山精神领袖圣严法师 ,是于2009年1月5日因肾疾复发住进台大医院治疗,法鼓山弟子为了替法师祈福,曾一连举办10天的祈福法会,众多信徒远道与会,祈愿圣严法师早日康复。
圣严法师是因左肾罹患恶性肿瘤,开刀将左肾割除,导致肾功能严重恶化并引发贫血,必须洗肾,一度住进台大医院治疗,此后固定每周洗肾三次,定期回台大追踪治疗。
早在2007年底李连杰拜会圣严法师时,圣严就首次对外公开自己罹患肾病,当时他表示“自己随时准备死亡”,这番话听在信众耳里相当不舍。2008年除夕,圣严首次说明他的左肾已经切除,拒绝换肾是因自觉得来日不多,“用一肾等于浪费一个,非常不慈悲,还不如给需要用的人”。
2008年12月31日圣严到医院接受定期检查后,发现罹患泌尿道相关癌症,最后在医护人员的建议下住院,在2009年2月3日下午4点往生。享年78岁。
⑻ 宗教的等级制度
教宗(教皇)由枢机主教团选举,只有枢机主教才有资格成为教宗候选人,但80岁以上的枢机自动放弃教宗被选举权
教宗是普世教会的领袖(广义性的教会包括天国得胜的教会,炼狱受苦的教会,和人世旅途的教会,同为基督的肢体,基督才是教会真正的元首,但基督在天上不可见,教宗则是地上有形可见的领袖),是罗马主教以及宗徒之长圣伯多禄(圣彼得,首席使徒)的继承人,因此教宗在普世教会中拥有首牧权,是基督在世的代表,天主的众仆之仆
天主教的圣职人员分为三个阶梯:执事、司祭(神父或司铎)、主教
主教包括教宗、枢机主教(被称为教会的亲王,因为有资格成为教宗)、宗主教(东方礼天主教自治教会的领导人,也就是东正教的牧首,也有一些宗主教是荣誉头衔)、首席主教(一国教会主教中的首席,但仅是荣誉称号)、大总主教(东方礼天主教的领导人,没有资格升为宗主教者)、总主教(也叫大主教,教省负责人)、主教(教区牧职的负责人,多个教区组成教省)
还有一些主教,是教廷大使或教廷公务人员,但享有主教称号,赠与历史上已经不存在的教区主教的头衔,虽然视同主教,但没有具体的治权
神父主持弥撒圣体祭祀,有权主持各种圣事,并可祝圣圣物,教区还具体的下分为堂区,那么堂区就会有一位主任神父
执事是神父的助理
⑼ 牧师、主教、神父都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区别
神父和牧师的区别:
1、神父是天主教的职位,牧师是基督教的职位。
2、神父不能结婚,牧师可以。
3、只有男性能成为神父,而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成为牧师。
神父和牧师的区别问题,属于基督教(广义)教制问题。汉语在翻译源自西方的基督教时,由于传教路线和派系问题,也由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包罗宽厚的原因,将基督教的不同宗派区别翻译。
神父,为罗马公教(天主教)的司铎的礼称,神甫,是等译东正教的司铎,牧师就是改教开始的基督教新教的圣职。
神父是罗马天主教的宗教职位,千百年来只有男性才可担当此职位,而且他们终身皆不可结婚,近年有天主教改革派人物曾倡导容许由女性担任神父但被教会内的保守派拒绝。
天主教的男性圣职者称为神父(神甫),基督教(新教)的男性圣职者称为牧师,牧师(旧译会长)是基督新教的圣品人,与天主教中神父的不同在于牧师可以结婚,女性亦可以成为牧师。在三级圣品制里,牧师上一级是主教,低一级是会吏。
1、牧师:
首先,这个人必须是已经接受洗礼的基督教徒。
在中国,通常需要年满18岁。其次,这个人必须在教会坚持聚会一年,参加慕道班学习3个月,并通过谈道。如果父母希望新生儿接受洗礼,牧师也可以为其施洗。
如果一位信徒受到上帝的呼召决定成为一名牧师,他就需要申请进入神学院进行神学的学习。高中毕业生可以申请省一级的神学院;高中生则可以直接进入金陵神学院就读。除了这所国家一级的神学院,还有17所地方的神学院或是圣经学校。在申请神学院时,这个人需要获得教会推荐和当地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许可。
在完成神学院学习,并完成在教会的实习后,通过教会的按立仪式和考试,这个人就可以成为一名牧师了。目前,中国基督教新教的教会神职人员包括牧师,长老,传道人和神学家。
2、神父:
首先要祈祷,祈求天主的旨意在你身上承行。
圣召是天主的召叫,主耶稣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若15:16)。分辨自己的圣召,到底天主召叫你,取用怎样的方式服务所有天主子民,(教区司铎圣召、修会司铎圣召、婚姻圣召、终身执事圣召、终身修士圣召)。
(1)必须为天主教基督徒,且信仰虔诚,有三年以上信仰生活,品行端庄,有好表样。
(2)男性,未婚,身心健康。准备誓守独身,献身于主。及父母对此的同意。
(3)当地教会推荐。
(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5)年龄25岁以下(终身执事、终身修士除外,亦根据教区需要定,由教区或修会首长规定, 但必须遵照教会法的规定及其参议会的商议)。
(6)发现有独身圣召者,须与本堂神父联系,有本堂神父开证明转送教区首长。(注:在此教区首长,是指教区的主管,包括正权主教、署理主教(神父职衔)、教区长或负责招收修士的神父)
(7)一经教区首长同意,根据教区以及当事者的情况,或送入小修院(更进一步学习教义、教理、礼仪),或直接送入大修院(正式系统研究教会的各项事宜,为晋升神父做准备),或留教区实习至少一年,了解熟悉教会教义、教理、礼仪及各方面的事项。
(8)实习结束后,有教区首长推荐报考修道院。
(9)经修道院正式录取后,即正式成为天主教修生(修会叫修士,现在统称为修士) 。
(10)之后在修院系统的神学,哲学学习一般要6-8年,同时继续寻找圣召。
(11)修院学习结束之后,获得毕业证书。
(12)向主教申请成为执事(DEACON)。若主教批准,由主教授予执事圣秩,祝圣其为执事。
(13)经过约1年过渡期,再向主教申请成为司铎(神父)。若主教批准,由主教授予司铎圣秩圣事,祝圣其为神父。
(14)成为神父之后,在经过2年左右的观察才能由主教许可听告解,方可成为真正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