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满50岁能叫50大寿吗或者只叫50岁生日
中国人习惯...60岁才能开始算.
50知天命..60一甲子.(天干地支轮回)
⑵ 过生日的人叫什么
过生日的人叫寿星。寿星是不分年龄的,过寿和大寿才分,所以过生日的人叫寿星。
生日是指一个人出生的日子。一般在中国比较重视年长者的生日,每一年的生日都是一次家庭的聚会,所以在中国生日可以看作是一个家庭的节日。在中国,旧时一般只有儿童和长者才过生日,但受文化交流影响,许多华人对生日的看法已经西化。
起源传说:
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老人,是一身平民装扮,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在古代,他却曾经是地位崇高的威严星官。并非是传说的南极长生大帝。
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星名,古代神话中的的长寿之神。也是道教中的神仙,本为恒星名,为福、禄、寿三星之一,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长安附近杜县建寿星祠。后寿星演变成仙人名称。
明朝小说《西游记》写寿星“手捧灵芝”,长头大耳短身躯。《警世通言》有“福、禄、寿三星度世”的神话故事。画像中寿星为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古人作长寿老人的象征。常衬托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
⑶ 50岁生日叫什么寿
其实50岁不能称作什么寿,还是称为‘’过生日‘’。但50岁在古代的寿称是知命之年,意思是指50岁的人,已经明白了做事不能强求的道理,凡事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行。
按照传统,五十岁以前的诞生日一般称为“过生日”,五十岁以后才是名正言顺的“做寿”。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过寿是从六十岁开始,一甲子=60年,有了1甲子的人才能过寿。
民间把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过大生日锯之为“过寿”,又叫“做寿”。也就是每到老人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岁生日,儿孙们都要隆重地庆贺活动,祝福其长寿。
50岁生日的祝福
1、安逸静谧的晚年,一种休息,一种愉悦,一种至高的享受!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2、爸爸,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所有的祝福都带着我们的爱,拥挤在您的酒杯里,红红的,深深的,直到心底。
3、你的生日让我想起你对我的体贴,还有你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只希望你所给予我的幸福,我将同样回报给你
4、献上天天都属于你的赤诚和爱心,鲜花寄上声声都祝福你的亲情,亲爱的妈妈,祝你生日快乐,永远快乐!
5、爱一生之父母,爱父母之一生。爸爸,不管您是穷是富,是贵是贱,我都永远爱您,您都是我心目中的好爸爸。
6、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在您辛劳了几十年的今天,子孙欢聚一堂,同享天伦之乐,祝您寿与天齐,并祝美好明天!
7、你是大树,为我们遮蔽风风雨雨;你是太阳,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亲爱的父亲,祝你健康、长寿。生日快乐!
⑷ 五十岁叫过生日还是过寿
我们通常过寿是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所以说五十我们通常过寿是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所以说五十岁的人如果过生日我们通常过寿是指60岁以上的老人,所以说50岁的人如果过生日的话,那么就是过生日,而不是过寿
⑸ 男子60岁过生日叫过大寿,那40岁,50岁,45岁或者其他日子过生日时叫什么
叫小寿
⑹ 50岁的生日是过寿吗
不是,过寿是从六十岁开始,一甲子=60年,有了1甲子的人才能过寿啊。
民间把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过大生日锯之为“过寿”,又叫“做寿”。也就是每到老人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岁生日,儿孙们都要隆重地举行庆贺活动,祝福其长寿。
老人过寿有条俗规:过九不过十。老百姓认为“十”是满数,寿满即到头了,不吉利。所以,做寿时用的都是虚岁,即把五十九岁当六十岁过,六十九岁当七十岁过,以此类推。一般在六十岁以下不能叫“过寿”,只能称为“过生日”。如果叫过寿,不仅会遭到人们的指责甚至唾骂,而且还要“折寿”。俗话说:“尊亲在不敢言老”,只要父母健在,即使超过六十岁,也不能在家过寿,只能是过生日。
庆寿时,一般人家都要布置寿堂。寿堂要设在堂屋,寿堂前放一张八仙桌,桌旁放两张椅子,桌子的中间放一个铜铸的大“寿”字,两旁点两支寿烛,前面再摆放两盘寿桃和两盘寿面。在寿堂的后墙正中挂一幅中堂画,男寿星一般用《寿星图》或《松柏图》,女寿星则用《麻姑献寿图》。中堂的两边悬挂一幅寿联,内容都相当地喜庆,如“福与天地共在,寿比日月同辉”、“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福海朗照千秋月,寿域光涵万里天”等等。有的大户人家对寿联特别讲究,根据寿星的身份、岁数、过寿的月份等,专门请人撰写,内容新颖别致,恰如其份,使祝寿的气氛更加浓烈。
过寿有两段高潮:一是前一天晚上暖寿,一是第二天正式贺寿。前一天晚上由女儿暖寿,有的人家也叫“拦寿”。女儿要为过寿的父亲或母亲做一身全新的寿衣,包括鞋、帽也要是新的。寿衣一定要做的肥长一点,如果做短做瘦,与“短寿”谐音,是很不吉利的。寿星穿上女儿做的寿衣,和家人一起吃长寿面,之后,坐到八仙桌的上首,受女儿及子孙叩拜。
寿桃和寿面也是由女儿送的。一般在前两天就与会做寿桃的人家说好预订,贺寿当天天一亮,就去端回来。寿桃是用面粉做成桃子、石榴、佛手等各种造型,再用红、绿食素描绘,非常形象、逼真。做好后一定要放到一个盘子里,谐音为王母娘娘祝寿的“蟠桃”。一盘寿桃一般为108个,与佛教徒拿的佛珠数相等,佛、福同音,寓意“福寿无边”。寿面也要放在盘子里,盘成宝塔形,顶上插一朵红花,和寿桃一起摆放在八仙桌上。
正式庆寿这天,儿子要负责置办寿庆的酒筵,招待前来祝贺的亲友。过去,亲友来祝寿一般不送钱,而是送寿幛、寿联、寿酒、寿糕、寿烛等一些物品,祝寿时也要说喜话,一人高声说,大家一起道好,如:“抬步进寿堂,好!寿堂喜洋洋,好!寿山并寿海,好!福寿满炉香,好!”
来宾祝寿之后,最精彩的是儿孙们向寿星“献寿”。这个节目在午时举行,午时一到,寿堂前的宾客都自动地站到在两边,儿孙们则按辈份、长幼排好,依次给老寿星磕头献寿。每个人磕头时要表示愿意拿出几岁自己的寿龄献给老寿星,当场用红笔写在黄纸上,签名画押,然后一起拿到祖先堂或城隍庙烧掉。献岁越多,老寿星越高兴,有的加起来有几百岁,说明老寿星子孙满堂,都非常孝顺。
献寿以后,寿筵开始。首先是吃寿桃,每人都要吃一个,然后,依次给老寿星敬酒。寿筵上一定要吃面条,称为“长寿面”,第一碗要盛给老寿星,别人是不能随便吃的。吃过饭,各人都把自己用的碗筷带走,叫做“讨寿”。据说,用吃过寿面的碗筷吃饭可以长寿。要是九十、一百岁高寿,陌生人知道了都要来讨要碗筷。
⑺ 50岁生日叫什么
五十岁生日可以用如下叫法: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总角 古时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诗经·齐风·甫田》:“总角卯兮。”角,小髻;卯,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后人用“总角”代指童年。
垂髫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童年。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豆蔻 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 女子15岁。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破瓜 女子16岁。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因称16岁的女子为“破瓜之年”。谢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弱冠 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礼记·典礼上》:二十曰弱冠。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荤观群书。”
而立 三十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较多,能辨是非。另外,强仕也指40岁。《礼记·典礼上》。谓男子40 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天命 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艾50岁。《礼记·典礼上》:“五十曰艾。”孔颖达疏:“苍白如艾也。”意谓老年头发苍白如艾的颜色。
花甲 60岁。以天干地支顺序组合为60个错综参互的名号而得名。
耳顺 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耆 60岁。
古稀 70岁。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 老年。后来80、90岁为耄耋之年。
期颐 指一百岁。《礼记·典礼上》:“百年曰期颐。”期,需要;颐,调养、照顾。意为百岁老人需要后代养。宋代<苏轼制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⑻ 58岁过生日有什么讲究
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六十九岁过七十大寿,俗称整寿。
老年人讲究过六十大寿、七十大寿,表示祝贺。还有过七十三、八十四大寿的。主要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认为这两个年龄是老年人的门槛子,大庆大贺,以免灾避难。
做寿老人(50岁以上)诞辰日的庆祝活动,逢十称大寿,如“五
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 人们为讨个吉利,故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
坎儿年人到年老时寿命上的关口,北京有句老话:“三十三大拐
转,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又“人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33、55、66、73、84都为坎儿年。人们认为,人活到这个岁数如果度得好便能长寿,否则,便可夭折。人们为了长寿,所以在坎儿年倍加小心,并想办法“破解”以图长寿。常用的办法是系红布腰带,传说红色可以避邪消灾。老北京还有在本命年和60岁以后系红布腰带的习俗。
⑼ 50岁过生日叫什么
摘要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
⑽ 50岁生日有什么讲究吗
人到五十岁以上过生日叫“寿日”(50岁以前叫(“过生日”)。五十岁联;
五岳同尊唯嵩峻极
百年上寿如日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