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印巴分治后印度还有那么多穆斯林而巴基斯坦没有多少印度
我给一个解释好了。
根据宪法,印度(Republic of India)是一个世俗(secular)的国家;但巴基斯坦(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不是。
“世俗”的定义我就不展开了。这既是你问题中说的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互相仇恨在印巴分治之前就已经被点得火热——主要是政治原因驱使,宗教信仰成为了渠道。
2. 印度有多少穆斯林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伊斯兰教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13.4%的印度人信仰伊斯兰教,约1.62亿。
印度的穆斯林主要集中在北方邦、西孟加拉邦、比哈尔邦和安得拉邦,80%属于逊尼派。
3. 认识了一个印度留学生,他有阿富汗血统,不信印度教,是一个穆斯林,思想也比较开放,在一起好吗
穆斯林不吃猪肉,且在穆斯林家庭的女性出门必须带头套(只能露出两个眼睛),据我所知,穆斯林女性几乎不嫁给其他信仰的人士且包含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士,但穆斯林男性却经常娶其他宗教的女性且包含没有宗教信仰的女性,这一点看来视乎有这选择性遗忘。
而且在印度重男轻女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以后你不能生男孩,那么在男方家庭是会受到排挤的,最重要的是,在印度很多时候男方是可以娶多个妻子,还有就是如果你与他结婚,那么以后不可能生活在中国,结婚这种事是要多考虑多分析的,不要一时冲动,而且这个男子的家庭到底是怎样的,你现在无法知道,至少目前无法确定是怎样的。
我这个人考虑问题喜欢从以后考虑起,这可能与我是一位父亲有关,而且我的小孩也是女孩,如果是我,那么不会愿意自己的女儿嫁去印度,宁愿是越南泰国等国家,也绝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嫁到印度。
印度目前的生活条件很有限,不要认为是留学生家庭就一定会好,我这样说可能很现实,但也不想自己的女儿过的好一些呢。在印度女方出嫁一定要给南方大量的彩礼,这样女方在男方家才有地位,如果以后男方再娶了另外一个女子,如果这个女子给的彩礼比男方第一任妻子的彩礼厚重,那么她的地位就比第一任要重,且话语权就更大。
我说一件事情与你听听吧,我妻子的曾祖母就是一个印度女子,当初她出生时差点被活埋,就因为她是女孩,后被人救起,长大后认识我妻子的曾祖父来到中国。这可能也是我对印度有排斥的原因吧。
爱情不能当饭吃,爱情可以轰轰烈烈,爱情可以是甜言蜜语,爱情也可以是天花乱坠的胡思乱想,但过日子只是柴米油盐平平淡淡。而且你们都是只是学生,以后能不能在以后还是未知数,所以对于某些事要不要做,应不应该做,还是多有顾虑的一些好。
如果以后我的女儿上大学,我不反对她恋爱,但这个恋爱对象,一定不能是来自印度的而且绝对不允许是一个穆斯林。我并没有歧视穆斯林,而是因为我的信仰与穆斯林是对立的。
4. 如何与印度穆斯林相处
不要吃猪肉就好了
5. 印度为何有少部分人,做了伊斯兰教的信徒
一、印度是宗教信仰特别多
印度这个国家特别注重宗教信仰,那么有很多人都有信仰的宗教,而且都是信仰着不同的一个宗教,其中有的印度的本地教派印度教,还有佛教。印度也是佛教的发源地。所以说佛教在印度是一个非常大的教派。
在以前的时候伊斯兰教属于一个特别大的教派,但是现在伊斯兰教在时代的进步下,却走偏了。已经不在以前的道路上行走,那么在世界各地区中有很多恐怖袭击,其中就有很多活动,都是伊斯兰教人们组织的,所以说现在伊斯兰教的名声也是逐渐的变得不好起来了。
6. 印度政府为什么排斥穆斯林
印度人口里印度教(占82.7%)、伊斯兰教(占11.2%),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在历史上有极大的矛盾,印度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儿王朝是外来民族入侵,他们以武力征服印度,也用武力强推伊斯兰文化,可惜政权不稳定,到了三四代皇帝时就衰落了,地方土王把皇帝作为象征君王对待了,那么两个宗教的矛盾就呈现出来了,英国殖民印度,为了很好地控制印度人口,故意挑拨两教矛盾,矛盾就加大了,在英国撤离印度时还故意挑拨印度,巴基斯坦分制,导致宗教矛盾成为政治冲突的导火索,微观来看,印度教上层绝大多数素食,而穆斯林肉食,印度教对牛非常崇拜,而穆斯林吃牛肉,诸多的宗教教义矛盾很容易触发低层次人群的冲突,在政府大多数人为印度教徒,当然会多少排斥穆斯林;
7. 印度的穆斯林
这个是导演按照剧情需要做的。 并非实际的印度穆斯林会这样子。没有人愿意天天打打杀杀。
8. 印巴分治了,为什么印度还有穆斯林
由于穆斯林遍布全国 所以不是所有穆斯林都迁移到巴基斯坦 当时巴基斯坦是印度穆斯林的主要居住地而已
印巴分治是指于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诞生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新国家。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
英国在当时规划了由印度教徒较多的地区的印度、伊斯兰教徒较多的地区的巴基斯坦、同时保留各藩王国,由这三者组建独立的“印度联邦”的独立方案,但未能获得共识。因此,末代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放弃了将印度统一的计划。1947年6月4日,蒙巴顿声明将在这一年的8月15日通过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方式来实现印度的独立(也包括英属印度高等文官、英属印度军队、英属印度铁路的分割)。另外,独立后的政治框架暂时按照英国制定的1935年印度统治法实施。7月18日实施的1947年印度独立法规定,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新国家,两国在各自的宪法(印度宪法及巴基斯坦宪法)实施之前是英联邦的自治领(和加拿大及澳大利亚地位相同,在国际法上是独立国家)。
9. 印度有多少人信仰伊斯兰教
印度是一个印度教大国,我手头只有1981年印度分各邦宗教比例数据,各邦的 宗教侧重不太一样,但是大致算下来印度教占印度总人口的近82%,而伊斯兰教能占约11%,至于佛教则只占到总人口的0.7%,所以千万不要瞎说。
10. 穆斯林和印度教的情感纠葛
在印度,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教徒的冲突在很久以前就存在。16世纪,印度形成了外来的穆斯林王国与本地的印度教王国的对峙局面,而且穆斯林已居统治地位。教派之争频繁爆发,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到17世纪,欧洲文明开始了征服印度的入侵,最终迫使印度人经受了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并未消除印度原有的民族和宗教矛盾,相反,他们利用了这种矛盾来分化和瓦解印度的民族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大党在领导印度进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并把印度教引入政治后,英国殖民者对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采取了挑动矛盾的离间行动。1857年印度反英大起义后,英国殖民者一直把穆斯林当作是英国的主要敌人,随着国大党势力的日益增长,英国殖民者感到威胁其统治时,就采用了挑动宗教矛盾来限制国大党和印度教教徒势力的做法,改变了原来对穆斯林的态度,给予穆斯林一些利益,这样,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固有的矛盾被英国人激化了,而英国殖民者却借此稳固了其殖民统治。
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穆斯林与印度教是有过合作的,随着印度独立运动的高涨以及独立日期的临近,两教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在英殖民者的操纵下,“蒙巴顿方案”按宗教特点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方案一公布,教民的大迁徙和教派大仇杀便拉开了序幕。据统计,仅旁遮普省在分治中便有50多万人死于教派仇杀,还有1200万人无家可归,数百万人沦为难民。
到1992年底,印度又一次爆发了大规模宗教冲突。当时,北方邦阿约提亚镇的一座历史古迹巴布尔清真寺被几千名印度教宗教狂热分子拆毁,并就地搭起一座印度教罗摩神的临时性祭坛。这一事件立即在印度全国激起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教徒之间的大规模暴力冲突。据官方统计,一周之内有1097人丧生、408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价值2.879亿卢比,政府在135个城镇实行了宵禁。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宗教、历史原因外,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
政治方面的原因。印度的政治斗争给历史恩怨和教派矛盾不断火上加油。印度独立之初,领导人为稳定和统一全国,决定实行世俗民主制度,对印巴分治后留在印度的数千万穆斯林采取与印度教教徒一视同仁的政策。鉴于穆斯林在印度居少数地位,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比印度教教徒困难很多,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穆斯林一定的照顾。执政的国大党的这一政策,颇得穆斯林的拥护,使穆斯林长期成为国大党政府的支柱。当时印度教教徒也理解这一政策,认为也是符合自己总体利益的。但印度人民党批评国大党的世俗主义是欺侮印度教教徒,讨好穆斯林,号召印度教教徒团结起来,为争取平等地位而战斗。由于执政的国大党对人民党的蛊惑宣传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在1991年举行的邦议会改选中,人民党破天荒地在北方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和喜巴偕尔邦获胜并上台执政。人民党打着建立印度教国家的旗帜,利用阿约提亚寺庙纠纷,发动群众,迅速扩大了政治影响,获得了权力,也为宗教冲突的激化打下了伏笔。
经济上的原因。贫富悬殊扩大和社会阶级矛盾激化也使教派冲突不断升级。一位印度社会学教授说:教派暴力显然是一种阶级现象。由于过去几十年里农村贫民大批涌入城市,使城市变成了主战场。据1993年1月公布的调查材料显示,1992年发生的一个半月的教派冲突中丧生的人95%在城镇地区,因为那里是社会阶级矛盾激化的集中点。一般说穆斯林比印度教教徒更穷,印度教极端派政党湿婆军把城市失业知识青年作为发展组织的重点对象,动员口号就是:“政府对穆斯林的绥靖政策,使你们失去了就业的机会。”
民族情感上的原因。长期以来,民族屈辱感的刺激也造成了社会的动荡。冷战结束后,印度人感到自己国际地位下降,处处受欺压,当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核武器和导弹技术不扩散问题上不断向印度施加压力。在经济改革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压迫印度政府按它们的条件去办。在此情况下,印度人民党提出要制造导弹、核武器,以实力谋求大国地位,在宗教问题上,提倡回归印度教寻找本源,从而使宗教矛盾激化。
国际上的原因。周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对印度的宗教矛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印度教原教旨主义是作为其他原教旨主义势力的对应力量出现的。印度教教派主义党派鼓动印度教为印度人谋求利益。在中东、北非和中亚地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出现新发展势头的情况下,印度教原教旨主义也蓬勃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