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长寿的秘诀在哪里
1.作息规律
睡眠的重要性在于能让体内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并正常的进行更新修复,这是人们能够恢复精神的重要前提,长寿老人们就是知道规律作息的重要性,所以他们该睡觉时绝不熬夜,总是富有精神且健康长寿。
2.合理饮食
消化系统虽具有很强的消化食物能力,但它仍然是脆弱的器官之一,平时进食过多三高食物或不规律进食都会损伤胃肠健康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长寿老人们就很注重健康饮食且不会挑食,清楚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懂得节制而不会暴饮暴食,通过合理的饮食习惯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3.坚持运动
久坐不动的危害在于损伤阳气并阻碍气血运行,久而久之就会损伤器官和扰乱机体正常运作,最终引发各种疾病,长寿老人会通过坚持运动的方式让自己保持活力,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血循并增强抗病能力,帮助预防痴呆和心脑血管疾病,有效的延缓衰老的速度。
4.排便正常
器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尤其上了年纪后胃肠消化吸收能力大不如前,如果不及时调理就会有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长寿老人就会及时纠正这些问题,通过饮食和运动等方式来促进排便,避免毒素的堆积,让自己身体更轻松而有利于长寿。
⑵ 长寿的秘决
1、 有个人很想长寿,所以他去请教医生长寿秘诀,医生说第一不好色,第二不喝酒,第三不吃肉。他说他即不好色又不喝酒吃肉,医生就问:“那你要活那么久干什么?”
2、蒲传正到杭州后,有个讲天文和阴阳灾异的方士请求谒见。这方士已90岁,但还是童颜,一点也没有老的感觉。蒲传正就向他讨教长寿之方。方士说:“我也没有什么长寿秘诀,平时饮食样样吃,不忌口,只是不近女色。”蒲传正低头沉思,好一会才说:“像你这样,就算活了千岁,又有何益!”
3、记者问一位80高龄的老人:“您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老人
“一不抽烟、二不喝酒、三不乱发脾气。”
记者又问:“听说你哥也是这样做的,但他为什么60岁就去世了?”
老人
“那是他坚持得不够久。”
这时,隔壁传来摔玻璃瓶的声音。
记者赶紧问:“发生什么事了?”
老人答到:“不用紧张,那是我的父亲,他一找不到烟抽就会砸酒瓶!
我找了一些类似的笑话,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⑶ 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长寿秘诀有很多,关键是要坚持!如果不能坚持,什么都是扯谈。
1,合理饮食
养生学家和营养学家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各国长寿老人都十分注重日常饮食。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夫人张桂君,夫妻双双都是百岁老人,俩人尤其喜欢喝粥。每天早晨,夫妇俩把50克燕麦片加入250克开水,冲泡2分钟即成粥。天天如此,从不间断。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表明,要想长寿,一方面要尽量减少食物摄入总量;另一方面,要多吃果蔬、谷
类和高纤维食品,选择无脂或低脂奶制品,多吃鲜鱼和鸡蛋。
2,坚持运动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话虽夸张,但至少说明运动与长寿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显示,慢跑是一项非常有益健康长寿的运动。而英国的老年人还要在这个“慢跑”前面再加上一个定语,那就是“赤足”。赤足慢跑可以按摩脚下穴位,从而提高身体各项机能。
3,心态平和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对700多名百岁老人进行的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心胸宽广,乐观豁达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共同点。这也正是他们长寿的秘诀:没有“隔夜愁”,一辈子保持心平气和的生活态度。而心理学家则把人的性格分为A、B、C、D四种类型:其中,A型性格的人争强好胜,生活压力大,容易紧张、激动,他们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3倍;C型性格的人不擅交际,总是忍气吞声,压抑情绪,这样的人容易得癌症;D型性格又称“忧郁人格”,这种性格的人常常消极厌世和悲伤孤独,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而“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则是典型B型性格的人。他们安于现状,知足常乐,有张有弛,心无愁事。这类人进入“寿星”行列的几率最高。
4,最简单的长寿秘诀就是使用百龄枕。
⑷ 她是最长寿的女道士,健康活到118岁,整理遗物时发现长寿秘诀,是什么
很多人知道武当,是因为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传说中张三丰在武当山上练成绝世武功,并且就在山上创建了武当派,是与少林寺相比肩的武林门派。金庸在书中所说,只是小说家言,现实中的武当自然没有书中那么神奇的武功,不过有养生之术却大概并不虚假,女道士李诚玉便是一个例子。
李诚玉能够如此长寿,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有一些记者便专门前去请教她的弟子,看李诚玉平时的养生秘诀究竟是什么。李诚玉的弟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把桃木梳,想起她每天都会很认真地给自己梳头发,于是就告诉所有的人,这或许就是李诚玉能够长寿的秘诀。
⑸ 长寿的秘诀
人生长寿三道坎,30、40、50岁
权威资料显示:160例猝死者中,30-50岁的中年人竟有123例,占76.9%!中年人猝死率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对此,中国工程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批判“40岁前拿命博钱40岁后花钱买命”现象:“许多中年人你们想过没有,工作做不好可以再努力,身体却就像是空心玻璃球一样,一旦碎了就不能再恢复了。”30到50岁这20年是生命的易损期,也是人生事业、家庭生活的黄金期,因此,称30、40、50岁是人生长寿的三道坎。
如何顺利迈过人生三道坎?
这是由人体机能的自然发展规律决定的。不同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审慎、辨证地对待。稍有不慎或大意,就会严重损害自身健康,影响寿命。
30岁潜伏期,无视保健等于“慢性自杀”
30岁是长寿的基础期,也是短寿隐患的潜伏期。30岁过后,血管弹性减弱,血液垃圾沉淀,血动力严重不足,五脏机能以每年5%~10%的速度衰竭。面对空前的竞争压力,很多人日夜加班、频繁应酬,又缺乏相应的保健意识,出现脱发、易疲劳、贫血、失眠等亚健康状态。这种状态就眼前说,严重拖累工作、生活、学习,注意力、记忆力都大不如前,动不动就累了、困了;从长远说,不打好健康的“底子”等于“慢性自杀”,疾病找上身的时候就追悔莫及了。反之,如果及早养成好的生活、保健习惯,受用一生,长寿可期。
40岁转折点,需要更强有力的保健手段
40岁是关键期,也是转折点,发病危险性大增。据对5万多人的调查显示:40岁时人群慢性病患病率为9.9%,而45岁时,患病率急剧上升至20.9%。五脏功能衰退加剧,80%以上的人体液呈号称百病之源的酸性体质,这个时期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癌症等疾病的发展期,肥胖率也倍增,这是最需要保健的年龄段,急需一些功效确切、滋补效果快的营养保健食品,才能抵御五脏衰竭的猛烈进攻。
50岁是大坎,踏实走稳没有疾病是关键
50岁是稳定期,同时也是一个大坎。进入五十,五脏衰退加剧,如脑血栓等各种大病、重病容易找上门,踏实走稳,确保没有疾病是关键。因此要多运动和多保健,发现疾病要保持好心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和控制,如食疗,保健品辅助治疗等。尚未发现疾病的要赶紧保住“胜利成果”,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营养,注重保健。
康乾长寿的两大秘诀
——汤炖哈士蟆,茶泡碧喜石
皇帝短命的多,长寿的少,而清代先后就有两位高寿皇帝,乾隆89岁高龄,是历代帝王中长寿之冠,康熙也有69岁,为何同样拥有佳丽三千,他们能独享高龄呢?原来他们有一套养生的秘诀。
康熙8岁登基,执政61年,共有55个儿女,定三藩,收台湾、抗沙俄……戎马一生,日理万机,却一生精力充沛,多子高寿。他认为,人是不能长生不老的,但只要顺应自然,多加保养,在延长一定寿命是可能的。因此养成了“喝汤必点哈士蟆,饮茶必泡碧喜石”的习惯。
研究发现,这习惯与他长寿有密切关系:炖汤的哈士蟆,就是满语与对中国雌林蛙俗称,据《清史》、《辽海丛书》载,清太祖努尔哈赤用“小兴安岭中国林蛙”祭祖,入关后“小兴安岭林蛙”便被列为贡品,并被奉为“八珍之首”。自此中国林蛙成为大清王朝宫廷用于延年益寿的滋补佳品, 12位清帝健康的保护神!
中国林蛙集药用,食补,美容,保健于一体,《本草纲目》、《中国药物学》、《中草药手册》等医学巨著均有记载,具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补脑益智”、“补气血”、“抗衰老”、“降血脂”“抗癌”、“消炎”、“美容”的多种功效,是世界公认的滋补品之王,同仁堂研究证实其滋补功效远大于灵芝、虫草;
其实,人们所说的中国林蛙是指雌林蛙,只有雌性的林蛙才具药用价值,而雌林蛙产卵期间把其所有的营养价值多集中在林蛙卵中,因此,林蛙卵营养价值非常丰富,有着千只林蛙一克卵的美誉,其富含有九种维生素、十三种微量元素、十八种氨基酸、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决定着血液运输物质能力快慢的血动力素,滋补功效快速而强劲!
康熙饮茶所泡的碧喜石,属高级保健石,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用两者同时保健,延寿效果可想而知!
一心效法祖父的乾隆,对祖父 “汤炖哈士蟆,茶泡碧喜石”的习惯也尤为推崇,认为是可以通脉、活血、健脑、壮骨一举数得养生之道。笔者认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固然是励精图治的结果,但也与他们健康长寿有很大关系。
服用林蛙卵油不错 洗雪牌的比较正宗
⑹ 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一最简单的长寿秘决--------------保持呼吸,不要断气~~
好~我细说下
乐观——长寿的秘诀
老年人讲究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对于健康长寿是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学家认为,能使老年人达到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而豁达开朗是重要的一条。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备和痛苦”。
医学研究证明,很多老年性疾病与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关,它影响机体生化代谢,使免疫功能降低。而注意调节心理上的平衡,有助于老年人体内各种酶和激素的产生,有利于调节脑细胞的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环。
有的老年人在患病之时,对疾病感到恐惧,产生各种消极情绪,这种情绪对健康是更加有害的。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恐惧、忧郁等不良情绪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机体某些器官和腺体的功能随之失调,引起代谢紊乱,疾病易趁虚而入。从中医学观点来看,“百病始于气”,不良心境使人气机失常,肝失疏泄,肺失降,气滞而百病丛生,所以不良心境不仅可以导致疾病发生,也可使疾病加重。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烦恼是一种情绪的痉挛,精神一旦牢牢地缠住了某事,就不会轻易放弃它;不良心境是一种顽固的力量,往往不易摆脱,要从许多方面努力,解脱产生不良心境,是直接的因果办法,‘心理胜情’是意志的力量”。对心境多抑郁,难以自拔的人,心理学家建议,不要过分地独自琢磨,去找一个好心肠,明白事理的人,把自己的心事向他倾诉,可减轻自己的痛苦。另外,要学会暂时排遣自己的烦恼,遇到不愉快的事,可用“移花接木”的手法,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耐心而巧妙地去做,逐渐取代那种心理上的“痉挛”,改变不良心境,中医心理学称之为“移情变气”治疗。
现代老年病学的研究和对长寿老人身心的探讨,都肯定了:胸怀宽阔,性格开朗,遇事镇静,长期保持精神乐观的“松弛适度”状态,是长寿的重要因素。而不良心境,则为痼疾之源。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欢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都源于感受,无虑是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故老年人要力求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和稳定。
老年人还要在生活中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足而生乐,乐而生喜,都会促进身体更加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