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长寿村形成的主要因素
给你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你应该知道中国最著名的长寿村吧-----那就是巴马。
长寿的确有秘诀
国际上公认基因遗传、地理与生活环境、社会背景、饮食习惯是长寿的四大关键因素。世界五大长寿乡的居民,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基因上,巴马县老龄委对当地144位长寿老人进行调查后发现,祖父母寿命超过70岁的占29%和38%,父母寿命超过70岁的为41%和37%;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 人的长寿有15%要取决于遗传因素。
对于饮食,五大长寿乡的饮食结构体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类、薯类、玉米、水果吃得多,动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饭量小。据国际自然医学会调查,5个地方 的人日均摄入热量1640千卡,明显低于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标准。
另外,五大长寿乡基本都位于偏僻地区,民风淳朴,居民热情友好、乐观向上、喜欢清静,这也是长寿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长寿乡的居民都身体力行着现代人最难实行的长寿原则:劳动一生。现在,除了巴马,其他几个长寿乡都出现了寿星减少的趋势,主要就是现代生活的影响。
另外我给你附上世界五大长寿村的介绍:
还是首先介绍我们的巴马
中国巴马:长寿人口不断增加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盆地和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在这里,90岁和100岁以上的老人分别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寿星达到了110岁以上,是五大长寿乡中唯一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的地方。
巴马人长寿,首先得益于大自然良好环境的赐予。巴马属于亚热带气候,空气清新,每立方米负氧离子的含量高达2000~5000个,最高可达到两万个,被称为“天 然氧吧”。
喜欢劳动、饮食习惯良好、生活有规律,也是巴马寿星多的重要因素。甲篆乡百马村坡纳屯寿星黄布铁已经104岁了,但每天不是去摘猪菜,就是下地干活,还做家务。他每天吃两顿,每餐吃两碗饭。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聋、眼不花,一头黑发。他常说:“每天不出去活动一下,吃饭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觉。”
巴马人长寿还和饮食有关。他们经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笋、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火麻制成的油和汤含有大 量的不饱和低脂肪酸。国际自然医生学会会长森下敬一对巴马进行调查后认为,不饱和低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正是巴马人长寿的关键所在。
除了以上几点,乐观也是巴马长寿老人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中国和田:老人喜欢喝茶吃馕
新疆和田于田县的拉依苏村是另一个在我国境内的世界长寿之乡。
拉依苏村有2400人,仅9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就有16人。
肉孜·买买提老人已有110岁,身体健康,还能干简单的农活。他每天天黑就睡觉,清晨鸡叫就起床。眼睛虽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还要干两个多钟头的活。老人 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馕,晚上几乎不吃东西。据肉孜的大儿媳妇讲,老人喜欢吃汤汤水水的东西,爱吃玉米做的馕。
104岁的买提库尔班·肉孜和95岁的肉孜汗·肉孜是亲兄妹,哥哥早晨起来喜欢散步,回家时顺便把一些草放到羊圈里喂羊。妹妹肉孜汗在50岁之前没得过什么大 病,只是近几年来偶尔患上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馕,中午吃拌面、汤饭和馍馍,晚上吃半个馍。
在拉依苏有一对长寿夫妇,97岁的努热勒阿洪·托乎提和他80岁的老伴。努热勒阿洪看电视能看到晚上11时,早晨7时起床,中午能吃一盘拉条子,不好甜食。他 早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喝足白开水。当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努热勒阿洪说,他年轻时身体很好,一个人开垦出了3亩荒地,现在身体还是挺结实。另外,他和老伴从 来没吵过架,子女都很孝顺,跟邻居也很和睦。
外高加索:百岁老人还选美
最近,格鲁吉亚举办了90岁以上的老人的“选美大赛”,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已有106岁——百岁老人选美,这可能只有在外高加索这样的长寿乡才会发生。据统 计,格鲁吉亚500多万人口中百岁寿星达2000多人,90岁以上的超过两万。而在阿塞拜疆,上世纪80年代初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曾多达63人。
外高加索人的乐观生活态度是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地人的婚礼上,八九十岁的长者和年轻人一起又唱又跳。除了乐观的心态,当地人的饮食也很讲究。 在格鲁吉亚的长寿乡阿巴哈吉亚,当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面包和粥。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两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时还要放葱、芹菜等。此外,当地人还常 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葱、红辣椒以及当地产的无花果,不吃香肠、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动物油脂和糖果。他们不喝咖啡,主要喝当地产的“格 鲁吉亚茶”。
巴基斯坦罕萨:六七十岁不算老
罕萨山谷距离我国的新疆仅30多公里,4.5万罕萨人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在罕萨,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病,六七十岁根本不叫老人,八九 十岁仍可在地里劳作,健康地活过100岁在这里并不算什么稀罕事。
为了解开罕萨人的长寿之谜,英国医生罗伯特·麦卡森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了罕萨人长寿的秘诀。一是饮食:罕萨人喜欢吃粗制面粉、奶制品、水果、青菜、 薯类、芝麻等。他们还喜欢适量饮用一种由葡萄、桑葚和杏制成的烈酒“罕萨之水”。二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罕萨山谷附近有许多冰川、河流,这些水体中含有丰 富的矿物质,常年饮用有利于人体健康。罕萨人在种庄稼时也用这种水进行灌溉,从来不施农药,种出来的瓜果蔬菜特别有营养。三是生活习惯:罕萨人多以务农为 生,古朴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远离了现代社会的恶性竞争,又为自己的长寿增加了一块砝码。
厄瓜多尔比尔卡班巴:没有金钱概念
在厄瓜多尔南部山区有一个叫比尔卡班巴的村庄。1970年,村里一个叫米格尔·卡尔比奥的人得了眼病,有生以来第一次去看病。这次眼病使比尔卡班巴闻名于 世,因为米格尔当时据称已活过了120岁。
据当地政府介绍,比尔卡班巴大约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岁以上的老人。由于100年前这个地区还比较落后,没有完整的人口档案系统,这个数字很难证实。 但不管怎样,这个山村是公认的西半球最长寿之地。村里有位102岁的卢西拉老太太,几年前还能在小镇的狂欢节上跳舞。在被问到为什么长寿时,她说:“我们走路 走得多,到老了也要干活。”
比尔卡班巴人喜欢吃豆类、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数人每周只吃一两次鸡或鱼等动物食品。当地人还喜欢饮用泉水,科学分析发现,当地泉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其中铁、镁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
美国科学家尤金·佩因把这里称为“免疫岛”,因为当地人很少得心脑血管疾病。科学家认为,这主要归功于当地人没有金钱和竞争概念,喜欢劳动,这使得他们对心脑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动物和高热量食品,使得当地人拥有缓慢稳定的新陈代谢。
❷ 寿命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
人的寿命长短,不取决于抽烟与喝酒。但抽烟与喝酒能影响人的寿命。
全球每年有几百万人因为抽烟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过世,而烟酒引起的器官功能退化更是缠绕着很多人,成为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刀。
现在的社会,抽烟喝酒是非常正常的一件社交活动,俗话说无酒不成宴席,酒杯不满,心意不成,喝不痛快不成知己等等一些关于酒的好话语。虽然抽烟喝酒可以帮助我们连接关系,但是对于健康来讲,也是影响非常大的,明知故犯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其实这属于老生常谈,本不需要进一步解释,但是最近却有一些高水平的文献报道了饮酒与吸烟对人体的伤害。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不抽烟不喝酒,结果早早得癌症去世的,别看这类人很多,但都一个共同的特点,接触了烟酒以外,同样厉害的致癌物,比如剧烈的情绪波动、黄曲霉毒素等等。
博士,执业药师,高级营养师,守护生命健康,拒绝伪养生,手把手调养一个健康的你!
❸ 长寿村人长寿的原因
在前苏联高加索地区有许多闻名于世的长寿村,其中有的人活到130岁甚专至140岁。
根据美国宾州属大学的罗纳尔的·格兹博士的论文指出,高加索的长寿村是世界上惟一不会发生癌症的地方,连成人病的发病率也极低。为何长寿村居民会如此长寿呢?其结果不是特殊的食物及居住环境条件,而是饮用水与常人不同。
研究人员经调查发现,那里
的气候或水土与前苏联其他地区并无区别,而且那里的老人也并没有吃什么特别好的食物或补药。惟一不同的是,那里家家户户都喝井水。这些井水都起源于附近高加索山脉顶上融化的积雪。雪融化后形成的水流经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土层,因而形成了不同于一般水的小分子水,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经测定,pH值是7.2-7.4,呈微碱性,与人的血液的pH值几乎相同。研究发现,那里的居民饮用的这种水都是小分子水。
那里长寿者的血压都偏低,他们的血管柔软无硬化,脉搏正常。正是没受到污染的微碱性的水使这些长寿者的血管保持如此良好的状况。
❹ 历代人均寿命与社会哪些因素关系论
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优美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可以美化人的生活和心灵,它为家庭个人提供了舒适、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是健康、幸福、长寿的摇篮。例如世界著名的五大长寿地区-前苏联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萨、厄瓜多尔卡理、中国新疆的南疆和广西的巴马。那里是环境优美、温度适宜、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水源洁净的地区。
从城乡分布来看,农村老年人多于城区,山区高于平原地区。这都与自然环境有关。一般来说,农村无污染,空气新鲜,而城市特别是工矿区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使环境变得污染,恶化了自然环境,导致疾病的发生。
人类寿命除与外部环境有关外,还与人体内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内环境通过损伤、负荷、疾病等方式影响寿命。如细胞内氧负荷对细胞衰老直接的影响,氧分子具有两重性,既为生存所必需,又具有潜在的毒性,对细胞的长期存活带来不利影响。氧自由基可引起DNA损伤,是影响衰老过程的重要的因素。细胞内的线粒体中约有1%~4%的氧分子能变为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可引起生物大分子广泛的氧化损伤,导致蛋白质分子的失活和降解,以及DNA中碱基交换和单链断裂。同时,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大分子可与葡萄糖缓慢进行非酯促糖基化,这些糖基可逐渐氧化,进而使蛋白质、酯类的核酸(如DNA)广泛交联,形成脂褐质(老年斑),胶元与弹力蛋白等发生交换,使结缔组织与心肌僵破,含水量下降,皮肢皱缩、肌腱与血管失去弹性,从而导致衰老。
遗传因素
遗传对寿命的影响,在长寿者身上体现的比较突出。一般来说,父母寿命高的,其子女寿命也长。德国科学家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他用15年时间调查了576名百岁老人,发现其父母死亡的平均年龄比一般人长9~10岁。广东省对百岁老人的调查结果发现,有家庭长寿史者占84.6%.一些资料表明,在年龄越高的人群中,其家族的长寿率越高,如在80~84岁的老年人群中,其家族长寿率为52%;而在105岁的人群中,其家族长寿率为71%.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影响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的诸多因素中,15%取决于遗传因素。
从理论上说,遗传是生物的特性,没有遗传,就没有生物的繁衍。生物的特性是由遗传特性所决定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是遗传特性的普遍现象。遗传又具有特异性,遗传的特异性决定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种类。生物的物种(包括种间和种内)的不同是由遗传特异性所决定的。
对于人类来说,每个人(无论是男是女)不仅外貌,而且性格都不一样,这是一种遗传特异性现象,在自然界不仅存在着种群的特异现象,也存在种群特异寿命。每一种群的寿命几乎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寿命是由遗传物质即所谓基因所固定的。每个种群间遗传基因的不同,决定了每个种群寿命的不同。这就有力地说明为什麽有的人寿命长,有的人寿命短,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父母基因遗传的结果。这一实有力地证明,种群特异内部,这一个体与那一个体之间的差异(包括寿命的差异),无疑地是个体中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衰老过程的影响造成的。
饮食、营养因素
饮食、营养与长寿密切相关。我国内地长寿地区百岁老人的饮食结构大都为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多蔬菜类型。新疆长寿老人的饮食虽然以奶类、奶制品及羊、牛肉蛋白质为主要来源,但他们常吃粗粮,没有其他不良嗜好。四川百岁寿星超过千人,多数老人吃素,常吃蔬菜、豆制品。前苏联有个长寿村,村民平均年龄120岁,村民长寿与饮用一种桑树的果汁有关。我国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百岁老人多喜饮一种米酒。希腊人长寿,一个重要因素,食物结构以淀粉、鱼、橄榄油和水果为主。
从个人健康长寿而言,如作家冰心的养生秘诀中有一条是饮食极其普通,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喜食粗粮和蔬菜。英国女王的饮食习惯简单得令人吃惊,据说一根芹菜、几片莴苣叶就算午餐。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寿命不断得到延长,比如美国的波士顿和纽约人寿平均值很接近,1810年至1820年间平均寿命为27.85岁和26.15岁,1840年至1845年为21.43岁和19.69岁,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均达到74.6岁,在这150年间,人均寿命增加了48.4岁。这种人均寿命增长的幅度,除了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一些疾病得到有效的防治外,也与营养科学与技术提供了多方面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即与食品营养、食品安全与质量以及平衡饮食有很大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90年代初与80年代相比,肉类消费量增加了80%以上,肉、蛋、脂肪消费量较高的地区,癌症、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死亡率明显偏高,这从另一侧面说明饮食结构的变化给寿命带来的影响。近年来,有人研究用节食可减少氧负荷,即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降低葡萄糖水平,减少非酶糖基化的产生;提高细胞凋亡,清除癌前细胞,降低癌发生率等。除了适度限食外,还要养成健康的饮食方式,多食一些消除自由基的食物,即含维生素E、C高的食物,如茄子、韭菜、胡萝卜等。
心理(或精神)因素
人的心理、情绪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处于心理紧张状态下的人,往往容易罹患疾病。相反,乐观、豁达和坚毅无畏的精神,则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因为过度紧张会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胃肠等脏器供血不足等,时间一长,就容易引起身体机能发生脑血管破裂或造成致命性的心肌梗塞,有的可出现消化道痉挛、疼痛等等。过于忧愁,也会罹患疾病,导致短命。
生活方式因素
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是世界上人类最大的死亡原因。在发达国家,70%~80%的人死于心脏病、脑卒中、高血压和肿瘤,这些所谓“生活方式疾病”,至今已占其死亡率50%以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吃得太油、太咸、太甜,以及饮烈性酒、大量抽烟、贪图享受、长期过夜生活和较少运动,甚至赌博、纵欲、吸毒等。 疾病因素
疾病是影响寿命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疾病作为死因的顺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例如20世纪初,危害生命的主要疾病是传染病、肺炎、结核病等;现在,对人类生命威协最大的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意外伤害等;而且有一些疾病,如免疫缺陷性疾病、老年性痴呆、艾滋病等,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确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家庭因素
一个人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家庭环境的优劣,特别是夫妻感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进而影响寿命。从医学上来说,夫妻双方争吵、怄气,会引起体内激素升高而导致疾病,而且紧张的家庭成员关系,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很容易导致众多身心疾病而有损于寿命。因此,保持一个和谐、友好、愉快的家庭群体关系,以乐观、开朗、笑口常开、宽宏大度的心境对待一切,这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美满十分重要。 性别因素
寿命与性别有明显的关系。女性寿命比男性长,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这主要由不同性别的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也可能与女性的代谢率低于男性,以及与男女之间的内分泌差异有关。 近年来,一项研究表明:人类体细胞端区(端区是指遗传物质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长度的变化是人类特异性的生物学年龄标志之一。从人的外周白细胞端区长度研究中发现,在同龄组中,男性端区长度的丢失速率却比女性快。根据端区假说的观点,端区长度随增龄而缩短,即端区长度越短,年龄愈高,端区长度丢失越快,衰老越快;反之,端区长度越长,年龄愈小,端区长度丢失越慢,衰老越慢。男性端区长度丢失速率比女性快,所以衰老也快,即寿命比女性短。从这个理论说明,可以解释为何女性寿命往往比男性长这一人类社会现象。 职业因素
寿命与从事的职业也有关。从事危险性职业的人死亡率高,寿命短,如飞机驾驶员死亡率高;从事放射线研究工作人员寿命短等。
综合上述影响寿命的诸多因素,哪些因素是主要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如酷暑或严寒)的发生。因此,健康长寿主要取决于自己,生命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❺ 长寿村老人都活100多岁是为什么呢
长寿这个词是很多人所追求的一种目标,在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想多活几年,长命百岁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然而有些人穷极一生都不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比如有些人英年早逝,有些人正值壮年而亡。虽然说这些是生活当中正常的现象,但是在我国西南方有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被称之为长寿村。在这个长寿村里面的人的寿命要比其他地方的人高很多,要说他们的长寿的秘诀主要是他们生活的环境,压力,饮食,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联系。下面就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长寿的秘诀。
3、饮食合理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饮食是不规律,不合理的。其中有一部分人比较喜欢吃垃圾食品,要是长此以往的话,对身体会产生一定的伤害。长寿村里面的人很少吃垃圾食物,他们吃的粮食都是自己种植的,相对来说安全性比较高,并且他们三餐正常,饮食规律等等。
其实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发现长寿村的老人都能够活100多岁,原来也是有一定理由的。既然我们已经知道长寿的秘诀,那么在生活当中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改善,可能就会接近长寿了。
❻ 日本长寿村的人为什么长寿
日本长寿村的人长寿的原因有饮食结构合理、重视体育锻炼、注重性格修养、居住环境良好和医疗保障完善。
1、饮食结构合理。
合理饮食是日本人的长寿因素之一。日本人平日饮食不外鱼、大豆、蔬菜、芝麻、绿茶之类的天然食物,都是含些低脂肪的食品,日本人平均脂肪摄取量是欧美人士的1/4。脂肪是造成动脉硬化的帮凶,人类的衰老可以说是从动脉硬化开始的。
日本的长寿村多在海边,海边的鱼类供应充足,是每餐不可缺少的高蛋白食物,鱼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EPA,可使血液不易形成血栓,具有预防中风及心肌梗塞的效果。此外日本人喜欢吃的鳗鱼、芝麻含丰富的维生素E,可避免不饱和脂肪酸与氧结合成有害人体的过氧化脂质。
日本人平常喝的绿茶除了富含维生素E、C及胡萝卜素,也可提高身体免疫机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日本人的菜肴是低盐高蛋白。由于这种饮食结构,就不易患中风,从而带来长寿。日本人饮食生活(即营养方面)达到了长寿的必备条件,他们食物中植物性蛋白和动物性蛋白的比例为1:1,而动物性蛋白中肉和鱼的比例也为1:1,这是最理想的摄取量。
2、重视体育锻炼。
在日本每天清晨或傍晚,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奔向运动场、旷野,从事慢跑、打网球、棒球、羽毛球、踢足球等运动。老头、老太太们还组成各自的球队进行比赛活动。同时,日本人喜欢步行上街,若上班则乘地铁,而地铁往往须换2—3次车才能到达,这样上下阶梯次数及走路时间都很多。
日本从幼儿园到大学,都重视体育课,常开各种运动会,培养了顽强的拼搏作风,增强了国民体魄健康。在日本的一些幼儿园或中小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光着脚绕着操场或沿着走廊有组织地进行慢跑活动。这就是日本的“赤足”训练。他们从小注重孩子们的体格锻炼及吃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人还有一种“凡药皆毒”的观念,从而不轻易吃药,他们注重平时的保健和锻炼。不依赖药物补身和治病,患一般疾病,主要靠体疗来调动体内抗病潜能。目前,日本盛行5种抗病防衰的方法,倍受人们青睐。这5种方法是:脑下垂体刺激法、肾脏摩擦法、乳腺摩擦法、睾丸摩擦法、甲状腺摩擦法。据经验介绍,只要坚持此5种方法的锻炼,对防病抗衰老大有裨益。
3、注重性格修养。
日本自古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经济的发达,日本人受教育的程度提高,民族素质大有增强。如讲礼貌,待人和气,提倡“安于本分、敬业重业”精神。不少人都加强内心修养,像儒家的“不动心”、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处世的忍耐力增强,“不听闲言,不说别人坏话,常存敦厚之心”的处世格言,几乎家喻户晓。这些精神调养,对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对国民的健康长寿,也有一定作用。
4、居住环境良好。
日本是个岛国,人们多居住在空气新鲜的海边。正因为有良好的空气和水等,才能培育出无污染的动、植物,使人们食用不再受害。在绿化方面,日本可在世界称雄,几乎到处是一片翠绿,空气清新,负离子多,眼睛不易疲劳,精神易于放松。日本气候温和,冬暖夏凉,草木葱郁,四季常青,加上环境少受污染,这一切都有助于日本人的健康长寿。
5、医疗保障完善。
由于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子女与老人分开居住的家庭的发展,老年人问题已经成为日本的社会问题。日本为此先后制定了《老人保健法》、《老人福利法》等一系列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法规。1989年12月,还制定了“高龄者保健福利十年战略”,以加强老年保健福利领域的公共服务基础建设,改善服务质量,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该十年的战略主要内容是:推进在家老人的福利服务事业;设立长寿社会福利基金;促进福利设施建设;推进长寿科学研究;完善面向老年人的综合服务等。所有这些,为老年人医疗保健提供了保障,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为老年人欢度晚年创造了条件。
❼ 巴马长寿之乡的其他因素
火麻茶油将菜炒,素食为主锌锰高;地下河水元素多,空气清新人不老;晚婚晚育勤劳动,常享桃李野葡萄;知足常乐心清净……”,在广西巴马流传着以上民谣。如果说特殊的自然环境、奇特的地理状况是巴马人长寿的外在因素,那么,生长在这里的各种植物食品就是致人长寿的内在因素。
所略乡坡帮村老人黄家英,已经106岁了,老人鹤发童颜,四代同堂,耳不聋,眼不花,如今依然擅刺绣、懂草药,乐于助人,是屯里人人爱戴的“老祖宗”。大米、猫豆、红薯叶、苦脉菜、火麻汤、玉米粥——这就是黄家英一天的食谱。巴马长寿研究所所长陈进超说:“这些食品不仅没有投放添加剂,也没有用任何化学药剂,都是天然的绿色食品。”
据调查,巴马寿星们的主要食物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自然生态作物。主要粮食有珍珠黄玉米、香米、粳米、糯米、小米、红薯、山芋、黄豆、猫豆、木薯等。蔬菜以青菜、南瓜、南瓜苗、红薯叶、苦麻菜、野藤菜、雷公根、儿粮菜、鲜米菜等为主;同时还有竹笋、香菇、木耳、剑花等山珍。这粮食和蔬菜都是自然生长的“绿色食品”,多用农家肥种植。特别是一些野菜,是自然界中自生自长的绿色蔬菜,各种维生素含量非常高。百岁老人所食的油料以火麻油、茶油、蝴蝶果油等为主,而这些油料也都是当地绿色的特产,很利于人体健康。
巴马人几乎都是清淡素食者,只有逢年过节才吃些肉食品。主要喜欢吃的肉食有:巴马香猪(当地一种体小肉嫩瘦肉多的特产猪)、黑山羊、油鱼(当地盘阳河中的一种特产鱼)、土鸡、土鸭及野猪等类的动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马的山区里种植许多豆类植物,如黄豆、竹豆、猫豆、弯豆、刀豆、四季豆、荷包豆、篱笆豆等,都是长寿老人最喜欢吃的食物。
各国医学专家考察巴马寿星的饮食结构后发现,他们“粗、杂、素、淡、鲜”的饮食中,具有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糖、高纤维素、高维生素的“五低两高”特点,这符合根除现代“富贵病”的寿膳饮食结构。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入能量为2400大卡,巴马人一般为1000-1400大卡,是真正的低热量,或者说巴马人长期“吃不饱”!
从巴马百岁老人的一百一十例死亡原因回顾性调查资料表明,没有一位百岁老人死于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或者癌症。
粗:长寿老人常年食用香米、玉米、红薯、豆类、大米等粗粮,这是世界五大长寿地区寿星饮食的一个共同点,他们常年吃粗加工、粗制作的饭菜,很少尝到细加工的食品,这样的饭菜,营养保证多,破坏少。
杂:长寿老人不挑食也不偏食,除玉米为主,红薯和豆类杂粮为补外,还配吃多种蔬菜和野菜,不但吃的食物种类杂,而且菜的做法也是以“大杂烩”为主,常把粮、肉、菜混在一起煮着吃。
素:他们常年以素食为主,很少吃荤腥,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的宴席上才吃上点鱼肉,而所吃的肉类,也都以巴马特产的香猪肉为主。食用油也是以火麻仁植物油为主。
淡:长寿老人祖祖辈辈养成了吃盐少的习惯,平均每人每天食盐量在3克以下。
鲜:巴马人吃的都是本地产的自然生态作物,没有污染,都是天然的绿色食品。 中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就是指人们要有规律的生活、要有良好的习惯。“起居律”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防、健康的保障,对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延年益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巴马百岁老人大多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精神状态很好,正是得益于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当我们来到巴马,漫步盘阳河畔,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安逸、规律、恬淡”的生活画卷。巴马人日出而作沐浴自然,日落而息享受安宁,以“平静的心理、豁达的眼光、温和的举止”面对日复一日的生活,他们“耕作不辍,平淡寡欲,无为而乐”,浸润在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终生从事劳动,是巴马长寿老人共同的生活习惯。90%以上的老人在10岁以前就开始从事一定的生产劳动。60%的人进入老年期(60岁)后,每天仍然从事8小时以上的生产劳动。在巴马,六、七十岁的年轻老人还算壮劳力,八、九十岁老人算半劳力,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才退出生产劳动。很多百岁老人一生不辍劳动,不能做重体力劳动时,仍然力所能及地洗衣、做饭、拣柴火、带重孙。
百岁老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年龄低,停止劳动的年龄高,他们退出生产领域有一个从整劳力到半劳力、从半劳力到家务劳动的劳动量递减过程。这一过程恰好与人逐渐衰老的生理过程相吻合。巴马老人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极有规律,生活节奏长期稳定,这种行为方式与生理机能的自然规律合拍,长寿也就是自然的了。长寿老人大多住在半山腰,出门要上下坡,长期的登高运动无形中使腿部肌肉和体力得到锻炼,不仅对保持心、肺功能也有积极作用,而且能增进大脑的协调性、平衡性,有效地防止老年痴呆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巴马这方孕育百岁寿星的土地,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神奇因素?巴马为何多人瑞? 国内外科学界与企业界的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巴马之所以有这么多的长寿老人主要得益于生态环境良好,饮食接近自然,终生体力劳动,性格开朗乐观等。用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的“天人合一”的观点来解释,即巴马寿星之所以生命有序、恒久不衰,得益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闻名于世的长寿村坐落在美丽的盘阳河畔
巴马的盘阳河宛如中国古汉字“命”字,巴马人称命水
自然环境是主要影响因素
长寿村的阳光好,空气好,水好,磁更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四大要素都占全了,而且都是最好的。我们所处的环境比起长寿村的人来说,可谓天壤之别,长寿村的人健康长寿则是天经地义的。
❽ 长寿村的老年人为什么都能活100多岁呢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逐年的延长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长寿村的存在,长寿村的老年人一般的平均年龄都到95或者一百零几岁之间,那么为什么长寿村的老人都能活到100多岁呢?这里面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秘密下面就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三:良好的心态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常年处在一个长寿的范围内,我们身边的人年龄都非常的大而且都非常的乐观都非常的热爱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生活,那么我们怎么能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呢,良好的心态是决定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前提,拥有这样良好的心态那么也就拥有了长寿的秘诀。
❾ 影响寿命长短的主要因素
从古至今,长命百岁,一直人类不断的追求,但是能够达到的百岁老人,是屈指可数的。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到人类的寿命?公认的影响到人类寿命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五类:
第一个是遗传基因:人类的遗传基因基本相同,随生活条件各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生命在逐渐延长,就现在来说,一般寿命在70-85岁之间。但有的家族成员寿命较长,其平均寿命多在85岁以上,有家族的则较短,平均寿命在不超过50岁,当然这些并非固定不变的。随着婚姻关系的不断变换即长寿家族与不长寿家族间婚姻交叉,家族成员寿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是说人和寿命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它是决定寿命的第一位因素。
第二个是环境因素:居住生活地域的水、土、植被、空气等环境因素是决定寿命的第二位因素。许多长寿村百岁老人居多,就是因为当地生存环境非常宜居。反之,癌症村恶症人数众多,也多是因为环境被污染所致。
第三个是心理因素:由于个性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原因,有的人遇事爱发怒经常生气;有的人遇事过于能忍,不快长时间积压在心;有的人遇事太过敏感好钻牛角尖,郁闷消沉;有的人精神压力过多,不能及时转移或排解;有的人心理承受力过差,恐惧心理过重,等等情况,使自己气郁伤身,而影响寿命。心态决定命运,心态也影响寿命。
第四个就是食品安全:现在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生产不合格的食物,随意使用工业材料,生产加工不卫生、不安全食品,而伤害到人类健康,而影响到寿命。
第五个是生活方式:我们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大,节奏也较快。很多人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影响到身体健康。像饮食习惯不好,饥一顿饱一顿,热一口冷一口,长期偏食等;像有些人营养过剩,缺少运动;像经常过度劳累,长期休息不好;像有病不看医,有疾不用药,有检不查体;像烟酒过度,纵欲过度等。这些不好的生活方式都有碍健康,影响寿命。
❿ 广西巴马长寿村老人长寿的秘诀
一、水源富含矿物质
巴马的水,多是地下水和富含矿物质的山泉水,又称小分子水,更容易被人体细胞吸收,山泉水呈弱碱性,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对健康有益。
巴马的水很细,极易进入人体细胞膜被人体吸收,用巴马的水泡茶,可以真正泡出茶味来。不少妙龄少女把巴马水作为柔肤水,肌肤有光泽,这就是小分子水的作用。
二、土壤有丰富优质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
巴马的土壤有丰富优质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专家公认,全世界最纯正、最原始的乳酸菌在巴马,巴马的土壤中含锰和锌很高,是其他地区的几十倍。
巴马土壤中含锰和锌都很高,农作物通过吸收土壤里的锰的锌,储藏在茎叶或果实里,人又通过食物吸收而进入人体。因此,巴马的百岁老人无心脏病和脑血栓,绝大多数都是无疾而终。
三、空气中的高负氧离子高
在巴马,空气的负氧离子很高,著名的水晶宫、百魔洞和百鸟岩等旅游景点,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竟高达2万到5万个。盘阳河两岸达3000个以上,县城城区的负氧离子也高达2000个以上。
四、地磁高
地球的一般地区地磁约在0.25高斯,而巴马的地磁高达0.58高斯,是一般地区的一倍多。人们生活在恰当的地磁场环境中,身体发育好,血清清洁且循环好,心脑血管发病率低,身体免疫力高,能协调脑电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质量。
五、日照时间短
巴马在高磁场的作用下,不仅日照时间平均5小时,而且80%以上是被誉为“生命之光”的4至14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在烈日下,也不会感觉毒辣。远红外线不仅能激活水,更能不断地激活人体组织细胞,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